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统编教案_第1页
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统编教案_第2页
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统编教案_第3页
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统编教案_第4页
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统编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泗阳县初中统编教案美术(七年级上)泗阳县教师发展中心

泗阳县中学美术学科教案年级:七年级科目:美术课型:欣赏评述使用时间:课题:《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第1课时备课人:庄永敢教学目标1.通过名家名作的欣赏,让学生们了解花鸟画用笔、用墨、用色的技巧和花鸟画家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2.让学生们学习多角度欣赏花鸟画作品,并能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3.通过作品赏析,让学生们体味中国花鸟画的艺术美,感受花鸟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花鸟画家怎样写形,如何表意。教学难点:理解花鸟画抒情写意的独特表现形式。教学准备教师:教材、教学多媒体课件。学生: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教学流程二次备课一、引导阶段1.视频、音频导入。通过配有自然界中的声音为背景的课件,展示花鸟画作品。2.揭示课题,了解花鸟画的定义、绘画题材。二、发展阶段1.初步了解和感受花鸟画的两种表现技法:工笔和写意。(1)出示:《芙蓉锦鸡图》基本信息,绘画内容,构图,用笔,用色,绘画特色,宋徽宗赵佶独创“瘦金体”。体会画家借物寓意,抒发情怀的表现手法。(2)出示:《写生珍禽图》基本信息,绘画内容,创作背景,绘画特色,课本中的作品可以用比较分析法进行赏析,使学生理解“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含义。五代西蜀画家黄筌,均善于精确地表现鸟类、昆虫等自然形象,从而达到一种形神兼备的境界,对此后宋代院体绘画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当时极具权威性。南唐画家徐熙出身江南望族,志趣高雅,多画汀花野竹、水鸟渊鱼,在画法上创造了一种落墨的表现手法,即先以墨写花卉的枝叶花蕊,然后再赋色。总结:中国画的表现技法主要分为工笔和写意两大类,而黄筌和徐熙分别是两种技法的代表人物。(3)出示:朱耷作品《鱼》,看朱耷的花鸟画作品,寻找相同点。看朱耷的落款题名,你发现了什么?思考与探究:画家为何要这样画?他想表达怎样的情感?(4)出示齐白石作品赏析——在造型上重视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其作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强调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观察与发现:学生将对河虾的记录,与绘画作品中的虾进行对比赏析。讨论与交流:如何理解作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专长画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他还推崇徐渭、朱耷、石涛、金农,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机勃勃的气息;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套,极富创造精神;篆刻独出手眼;书法卓然不群,蔚为大家。在他的笔下,大凡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无一不精,无一不新,为现代中国绘画史创造了一个质朴清新的艺术世界。他以经典的笔墨意趣传达了中国画的现代艺术精神,深深得益于传统而又善于出新,故而他的画能够感动人心,向天下众生传达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三、课堂总结回顾本课欣赏的名家名作,师生共同归纳赏析的要点,总结赏析的方法。以表格方式呈现。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泗阳县中学美术学科教案年级:七年级科目:美术课型:欣赏评述使用时间:课题:《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赏析》第2课时备课人:庄永敢教学目标1.通过名家名作的欣赏,让学生们了解花鸟画用笔、用墨、用色的技巧和花鸟画家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2.让学生们学习多角度欣赏花鸟画作品,并能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3.通过作品赏析,让学生们体味中国花鸟画的艺术美,感受花鸟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花鸟画家怎样写形,如何表意。教学难点:理解花鸟画抒情写意的独特表现形式。教学准备教师:教材、教学多媒体课件。学生: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教学流程二次备课一、回顾与赏析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知识重点,复习两种表现技法:工笔和写意,并带领学生欣赏本节课的绘画名作。二、发展阶段1.瞬间的气氛出示示例作品:《双喜图》(1)基本信息:崔白,擅画花竹、禽鸟,尤工秋荷凫雁,注重写生,精于勾勒填彩,笔迹劲利如铁丝,设色淡雅,别创一种清淡疏秀之格。(2)绘画内容:此图写秋野景物,草树坡石:秋风飒飒,竹树摇撼,山草皆靡,风势甚烈。两只山喜鹊,向一只野兔鸣叫示警。一只腾空飞来助阵,一只居枝俯向鸣叫,向闯入者张翅示威;野兔知道这是威胁性不太大的鸟类,故伫足回首张望。(3)绘画特色:喜鹊、野兔和树木,三者动态呼应,呈现“S”型之律动感;树木的枝叶、竹、草均受风而有倾俯之姿,更增添了活泼生动的神韵。这种自然生态中的景象,是画家时常到郊野观察,偶然中见得,遂以精练的技法忆写稍纵即逝的景象。2.胸有成竹出示示例作品:《墨竹图》(1)基本信息:文同,宋代。(2)绘画内容:《墨竹图》的画面清淡空灵,斜垂下来的一株秀竹正随风摇曳,生机盎然。(3)用色:文同的创意在于他以没有色彩的墨色,取代了五彩缤纷的颜色;以一种如书法般自由挥洒点画的技法,取代了传统的双钩敷色的画法;以一种抒情达意的创作方法,取代了如实描摹自然的创作方法,独创了一种图式语言。(4)用墨:从《墨竹图》中可见,文同是运用墨的浓淡,笔的轻重变化来作画的。他以水墨在绢上渗透的偶然性造成墨色的层次,并以深墨为面,淡墨为背,使得画面浓淡参差、轻重错落,枝叶的向背、折旋各具姿态。(5)绘画特色:文同是以文人的风格来画竹的,迥异于北宋时期盛行的工笔重彩的写实绘画风格。文同把画竹作为一种寄托,一种表现,一种自我实现的手段,他“凡于翰墨之间,托物寄兴,则见于水墨之戏”。画面中的竹子,极尽“虚心有节”、“洒然清风”和“飘逸淡泊”之气韵——在那清逸的墨竹之中,蕴含着文人的情思,寄托着文人的理想品格。三、拓展与总结回顾本课欣赏的名家名作,以花鸟为主题完成一幅花鸟画作品。感受中国花鸟画的魅力。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泗阳县初中美术学科教案年级:七年级科目:美术课型:造型表现使用时间:课题:《熟悉的物品》第1课时备课人:庄永敢教学目标1.了解构图的基本法则和构图形式,掌握静物画的不同表现方法,体验构图的不同角度、不同工具呈现的不同趣味。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一幅以线为主的素描作品。学习用明暗关系来表达物体的质感、体积和空间感,了解静物画的构图要求。3.感受静物画的美,体验线造型多样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重点:静物画的构图形式和法则,多种表现方法,多视角进行观察。难点:能用灵活的、善于发现艺术美的眼光去观察、捕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表现一幅以线为主的素描作品。教学准备素描静物作品、线造型静物作品、笔、课件、资料。教学流程二次备课一、实践导入1.以小组为单位将各自课前准备的日常物品进行自由组合搭配,并在几分钟的时间内用最擅长的手法以绘画的方式记录。2.交流各自的心得,分享描绘熟悉的日常用品时的愉悦心情,并且发现日常物品也能成为绘画对象。当对它们进行艺术性的描绘时,就成为了“静物画”。二、欣赏与发现1.在自我实践的基础上,师生一起走进大师的静物画世界,领略线条的魅力。欣赏时关注:(1)画家描绘的对象是什么?(2)这些物品是怎么组合的?(3)画家用什么样的方式记录的?(4)画面是如何突出主次的?(5)你最喜欢哪幅静物画,画面传达出什么样的情绪?三、尝试与交流1.不同的画笔可以画出不同粗细、不同质地的笔触,可以表达出不同的物品的质感传递给我们的情感。选择钢笔、铅笔、炭笔、木炭条、毛笔或自制的笔进行尝试,并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2.以一组摆好的静物为例,小组讨论如何取景、如何构图,以何种方式表达。分析构图的基本法则:变化与统一,均衡与和谐。水平式、垂直式、S型、三角型等等。三大面:亮面——受光面;中间面——侧面受一部分光;暗面——背光面。五调子:亮部——是物体受到光线直射的地方,调子淡;半明部——又叫中间调子,是物体受光侧射的部分,调子变化复杂而微妙;明暗交界线——是明部和暗部的分水岭,调子最深;反光部——它是侧面环境光影的结果;投影——它是由物体阻挡了正面光源而产生。亮部和半明部属于亮面,明暗交界线、反光部和投影属于暗面,它们构成明和暗两大系统。3.以作品为例,师生进一步讨论以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可以让画面更有感染力。描绘静物的方法很多,可以用简洁的方法,也可用复杂的方法,线的描绘便于我们捕捉物品的形体结构,加一些明暗则能够增强物体的体积感。4.用笔的轻重和疏密,是素描写生中重要的表现手段。研究明暗造型的基本规律。研究素描写生的方法。四、实践与创作选择身边的物品摆放成一组静物,从不同角度观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构图,完成一幅以线为主的静物画。可以只用线表达形体,也可以加明暗增加体积感,画面要注意主次,并试着融进自己的真情实感。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泗阳县初中美术学科教案年级:七年级科目:美术课型:造型表现使用时间:课题:《熟悉的物品》第2课时备课人:庄永敢教学目标1.了解构图的基本法则和构图形式,掌握静物画的不同表现方法,体验构图的不同角度、不同工具呈现的不同趣味。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一幅以线为主的素描作品。学习用明暗关系来表达物体的质感、体积和空间感,了解静物画的构图要求。3.感受静物画的美,体验线造型多样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重点:静物画的构图形式和法则,多种表现方法,多视角进行观察。难点:能用灵活的、善于发现艺术美的眼光去观察、捕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表现一幅以线为主的素描作品。教学准备素描静物作品、线造型静物作品、笔、课件、资料。教学流程二次备课一、欣赏和分析古至今许多画家都把描绘身边的物品作为记录生活的一部分,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表现它们,并借助这些静物的表现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生活中的物品千姿百态、造型各异,把自己喜欢的物品当作绘画对象画下来,我们就称它为“静物”。二、体验阶段1.展示多张以不同材料、不同内容表现的静物画图片。请学生在欣赏、评价自己喜欢的静物画作品的同时,尝试去理解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情感。2.教师结合范图分析归纳:线在绘画中被广泛运用,是最原始、最基本,最概括、最富有表现力的手段。如:线可以概括物品的外形轮廓、特征动态,也可以表现对象的内在结构,还可以用变化的线,通过线的粗、细、虚、实、刚、柔、深、浅等变化,表现物品的质感、透视、空间美系等。不同粗细、不同质地的笔触,便于表达不同物品的质地和情感,线的描绘便于我们捕捉物品的物体结构,加一些明暗则能够增加物品的体积感。线的表现便于我们捕捉对象的形体结构,加一些明暗则能增强静物的体积感。三、实践操作阶段1.请学生就手边现有的工具,如钢笔、圆珠笔、铅笔、彩色水笔等,用线造型的方式,分组写生课桌上的文具盒、教科书等。2.请学生根据所学的明暗造型知识,在线造型静物练习的基础上,按照静物的光源,依据明暗变化规律,给其上简单明暗(上明暗的工具不限,上明暗的方法不限)分析明暗产生的原因、明暗变化的规律,明暗造型在静物表现中的作用。四、作业要求能用线基本表现出物品的大小、结构、比例等关系,对明暗造型不作深入要求,但要了解相关知识点。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来评述明暗造型表现静物的方法。五、作品展评阶段各小组推选2幅学生作业进行展示,评述。1.作品是否表达了自己的某种情感。2.静物表现方法是否与他人不同。3.了解了哪些相关知识。六、延伸与拓展关注静物画,关注生活中的各种静物。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泗阳县中学美术学科教案年级:七年级科目:美术课型:造型表现使用时间:课题:《情感的记录》第1课时备课人:庄永敢教学目标1.认识色调的运用对作品表达意境的作用,培养观察能力。2.运用色彩关系,熟悉、尝试色彩绘画工具,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物体进行有机组合,完成色彩作品。3.关注生活的细节,热爱生活。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素描淡彩画的表现方法和色彩静物表现的规律。难点:运用色彩知识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体,进行表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画笔、颜料、图片、纸等。教学流程二次备课一、视频导入欣赏一组有关花卉植物的视频,选择视频中某一画面,用文字描绘并在全班交流,。发现打动我们的,有它的生命力,也有它丰富的色彩,还有它与众不同的长相和性格。文字记录下了一花一草的生态,而色彩,线条、块面能更直接描绘出这些物品的多姿多彩。二、欣赏与交流1.师生一起欣赏一组色彩作品,并用合适的文字描绘画面的意境。2.作品因为饱含画家的情感,所以更吸引人也更能打动观众。3.一起交流分析塞尚的《静物》的画面气氛、用色方法、构图角度,以及画家作画时的状态。4.对比塞尚与学生同名为《静物》的作品,分析手法、材料、用线和构图的区别。两幅作品,一个奔放一个安静,一个水色淋漓,用色大胆、肆意,一个干净富有装饰味,一个用的是水彩,一个用的是粉笔,各有创意。通过对比发现只要善于观察、注重感受,就会有与众不同的画面效果,同时随着线条、色彩语言的丰富与提高,作品将更具感染力。三、学习与研究1.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淡彩画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并全班交流。2.在研究的基础上师生一起轮流示范,总结在铅笔或钢笔表现的素描作品上,用水彩或彩色铅笔、粉笔、油画棒淡淡地记下物体的色彩,会使作品更自然,更富有表现力,这就是素描淡彩画的魅力。3.研究在素描作品上,用不同工具增加色彩时的窍门。四、实践与创作以“我喜欢的一角”为题画一幅静物写生作品。在素描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色彩工具,添加淡彩,尝试着画出和谐自然的气氛。五、展评与延伸1.完成的作品在全班进行集体展示评价,分享各自的心得,同时交流彼此对作品的评价与建议。2.关注教材中更多样的色彩,更广阔的视野,收集色彩静物作品为下一课的学习做准备。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泗阳县中学美术学科教案年级:七年级科目:美术课型:造型表现使用时间:课题:《情感的记录》第2课时备课人:庄永敢教学目标1.认识色调的运用对作品表达意境的作用,培养观察能力。2.完成一幅作品要有一定的色调和主题,并试着表现出自己的情感。3.感受色彩作品的丰富,体会色彩对人的情感表达的作用。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色彩静物写生的规律,不同的色彩工具性能。难点:运用色彩知识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体,进行有感情的表达。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画笔、颜料、图片、纸等。教学流程二次备课一、实践导入我们生活在一个色彩缤纷的美丽世界里,如果没有色彩又会怎样?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图片:如何运用音乐来打动人的情感的呢?这个世界因为有了色彩而美丽,我们的生活因为有了色彩而精彩,今天让我们一起进入色彩的世界,去探索色彩的奥秘。二、自主探究学生感知色彩活动每一组的桌上有近二十张的各种颜色的色块,选择自己喜欢的贴在黑板上。感受由这两组颜色组合成的画面。整个构成传递给你什么样的视觉感受?我很强烈地感受到同学们关注色彩、热爱生活的情感,真好!三、展示作品(结合作品分析作品表达的情感)

这两幅绘画分别给我们什么不同的感觉,画家是借助哪些绘画要素反映自己情感呢?四、探究归纳1.色彩能够传达感情,它是人观看色彩时产生某种感情反应。如寒暖感、轻重感、软硬感和强弱感,还在心理上产生明快与忧郁、兴奋与恬静等。老师这儿有几组图片,想看吗?2.让学生欣赏几幅大师作品,并选择其中一幅具体分析。一幅美丽的绘画作品是形和色的有机结合,色彩的搭配和选用对绘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画面色彩应是统一中有对比,合谐而不失变化。3.小小评论家,通过以上的探究学习,我们基本上已经知道了色彩的一些基本知识,以及不同的色彩给人不同的感觉,色彩能够传递情感等,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课本中的几幅作品,观察课本作品,评出每人最喜欢的一幅画,说说为什么?你看到它的第一感受是什么?分别用的工具是什么?五、作品展示1.学生自评:每个小组派一名有代表性的作品到前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2.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互评,让他们相互学习、相互讨论,按提出的评议标准进行互评。3.教师适当点评、归纳,并从作品构图、创意、色彩搭配、等方面给予奖励。六、拓展延伸色彩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也是我们每天会运用的生活语言。让我们用色彩的语言编织多彩的人生!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泗阳县初中美术学科教案年级:七年级上册科目:美术课型:综合探索使用时间:课题:《耕牛.战马》第1课时备课人:张兆兰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赏析,了解从古到今美术作品中牛和马的不同表现方式,以及古代牛、马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以及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和线条的独特魅力。技能目标:尝试各种线条的练习,感受不同线条的魅力。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中国画的风格,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善待动物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绘画主题与历史发展的结合。难点:主观情感与线条的表现性结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二次备课一、新课导入展示两张图片:在耕地的牛和战场上的马提问:同学们对图片中的动物熟悉吗?了解吗?学生回答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我们所熟悉的牛和马,进一步的来了解它们。——揭示课题《耕牛.战马》二、分析讨论提问:除了生活中所见的牛和马,同学们知道有哪些关于牛和马的美术作品吗?带领学生一起寻找历史中的牛和马。牛的作品:汉代汉墓壁画《耕牛》、敦煌壁画中的《雨中牛耕图》、韩滉的《五牛图》、李可染的《牧牛图》......马的作品:汉代画像石《马》、唐代浮雕《昭陵六骏》、李公麟的《五马图》......欣赏作品,感受牛、马与人们的密切关系及深厚情感。三、思考欣赏从《五牛图》看中国画的表现形式1.结合图片讲解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工笔、写意、兼工带写提问:《五牛图》属于哪一种表现形式?教师简介《五牛图》的基本信息。2.《五牛图》中各头牛的造型是如何展现牛的性格的?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从牛的面貌、姿态分析它们不同的性情。3.分析牛的性格特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提问:牛有哪些高贵的品质呢?学生回答:勤劳、任劳任怨......讲解历代名人以牛喻己:鲁迅、毛泽东、周恩来、齐白石、李可染等。四、探究分析画家用什么造型手段来表现五头牛的呢?教师讲解线描,以《五牛图》为例进行分析:画家是如何运用线的变化,表现耕牛的各个部位的不同质感的?画家是如何运用线的变化,表现耕牛的性情特质的?五、示范与尝试1.教师演示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或毛笔演示线条的变化,以及对牛的结构、质感表现,增强学生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对线描的感受能力。2.学生尝试①拿起手中的笔,练习《五牛图》中的局部,感受中国画线描的特点。②线条的变化:快慢缓急、精细长短、虚实疏密、曲折起伏、提按等。六、展示评价学生展示练习作业,谈一谈练习感受。七、拓展延伸牛除了耕田、拉车,还曾多次奔赴战场,历经杀伤,课后查阅一下“燕将早横功”、“放牛归马”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泗阳县初中美术学科教案年级:七年级上册科目:美术课型:综合探索使用时间:课题:《耕牛·战马》第2课时备课人:张兆兰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临摹,感受中国画线条的表现力,从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对形象的概括表现能力。技能目标:尝试运用线条的变化,临摹一头牛或者一匹马,从而提高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情感目标:发展学生对中国画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探究中国画线描的表现力。难点:尝试用线条表现出牛和马的特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二次备课一、歌曲导入播放MV乌兰托娅的《套马杆》,听歌的同时感受背景中骏马的雄姿。学生谈一谈对马的感受。——引入课题《耕牛-战马》二、了解古代的马文化《说文解字》某一部所包括的汉字越多,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一类事物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在当时的社会中,这种文化相对比较发达。《说文解字》中共收录了115个“马”部字,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古代马文化的精细和完善。简单回顾一下上节课欣赏的有关马的美术作品。三、思考欣赏从《五马图》中看神奇的线条教师简介《五马图》的基本信息。《五马图》中的线条是如何表现物象的?从马的轮廓到人物的面部刻画,强调白描技法。《五马图》是如何展示中国画简淡风格的?根据画面内容进行分析:从构图到马的造型。《五马图》中马与奚官的肖像比较。通过比较,感受马的人格化,从而感受人与马的密切情感。四、探讨交流师生一起探讨中国画中线的表现特征:在中国画的绘画语言中,线条的艺术表现是十分重要的,画家需要运用灵动的线条来表现物象的形体结构。《五马图》中可以看到画家李公麟用纯熟的勾线技法,把盛行于唐代吴道子时代的线造型,发展为具有丰富表现力的画种——白描,《五马图》就是确立这一画种的标志。《五马图》中线条成为构成画面的独立元素。画家运用线条的变化,如干湿、粗细、缓急、轻重等,呈现出物象的不同质感、神情变化,使线描独立出来,展现书法般丰富的线条韵律。五、学生作业内容:仔细观察,用线描的方法临摹《五牛图》或《五马图》的任何一头牛或一匹马。基本要求:合理运用线条,完成作品临摹。个性要求:仔细读画,掌握线条的表现语言,尝试运用不同的画笔,表现牛的各个部位的不同质感。六、展示评价你在临摹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样的问题?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七、拓展创新运用已有的绘画知识,结合历史教材,探究不同时期战马形象的审美变化。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泗阳县初中美术学科教案年级:七年级上册科目:美术课型:设计应用使用时间:课题:《花的变化》第1课时备课人:张兆兰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花卉图案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变化途径。技能目标:掌握图案装饰变化的基本方法,尝试用喜爱的装饰方式设计制作一幅花卉图案,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综合能力。情感目标:感悟花卉图案设计的装饰美,感受用艺术表达生活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花卉装饰变化的构成规律。难点:富有创意的进行花卉设计。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二次备课一、游戏导入以你画我猜的小游戏导入教师手中的三张纸条上写着要画的内容,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其余的同学猜一猜他们画的都是什么花呢?展示各种花卉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问:除了我们身边真实存在的花卉,我们还在哪里见过关于花的呢?学生回答:窗帘、衣服、灯具等。提问:人们为什么要用花卉来进行装饰呢?教师讲解不同花的寓意。展示各种物品上的花卉图案,与真实的花卉进行比较。——揭示课题《花的变化》二、揭秘一——万变不离其宗1.花卉的造型特征①花卉的组成部分:花瓣、花蕊、花托、叶子等。②花卉的自然形态:从结构上:单瓣、复瓣从形态上:球状、碗碟状、喇叭状等2.以向日葵为例讲解三、揭秘二——写实到图案的变化(三大种方法,六个小技巧)1.夸张变化(减化、夸张)出示向日葵的素描稿,问:1分钟能画出这样的效果吗?——不可能那想快速画出向日葵有什么方法呢?——花瓣少一点,去掉明暗,少画点叶脉等。请学生在纸上试一试通过学生的练习,讲解花的变化方法一——夸张变化分析夸张变化的2个“变身”小技巧:①夸张—“强调”与“突出”②减化—“弱化”与“去除”展示相关图片2.丰富变化(添加、组合)在黑板上画个简化的叶子,问:怎么样才能更加生动呢?教师进行示范讲解花的变化方法二——丰富变化分析丰富变化的2个“变身”小技巧:①添加②组合利用点、线、面、色彩等让图案更加的生动和丰富,更具有装饰性。3.构成变化(重复、分解)出示带有花卉图案的窗帘图片师生一起分析花卉特点讲解花的变化方法三——构成变化分析构成变化的2个“变身”小技巧:①重复②分解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图案会通过形态、空间的构成,对花卉进行一种特殊的装饰变化。教师小结:花的三种变化方法和六个变化小技巧我们根据设计的需要,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总之以创造出美感为目标。四、学生实践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装饰设计方法,对自己喜欢的花卉进行装饰设计。五、小组PK——作品展示1.展一展小组展示,评价。2.说一说①作品设计方法的运用②创新之处③作品设计的意义六、拓展美不仅仅是花卉可以变化,这些方法同样适用于动物、人物、风景等,课后同学们多观察生活中的各种装饰图案,培养自己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泗阳县初中美术学科教案年级:七年级上册科目:美术课型:设计应用使用时间:课题:《花的变化》第2课时备课人:张兆兰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学习纹样的构成,体验花卉图案的艺术美。技能目标:了解并运用一定的设计式样,对花卉进行装饰变化,学习纹样设计的基本规律。情感目标:发现生活的美,并能以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学会用图案的方式美化生活,创造生活。教学重难点重点:图案纹样的设计式样。难点:花卉图案纹样的设计创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回顾并导入展示图片回顾花卉装饰变化的方法。学习了以花卉为元素的装饰变化,我们可以进一步的来加强图案的装饰适应性,大家想知道如何使花卉装饰更美吗?我们继续学习《花的变化》中的设计式样。二、欣赏思考展示图片提问:这些图片和之前欣赏的花卉图案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回答:有规律,排列方式师生一起寻找规律,引入纹样的学习。三、探究分析1.纹样的概念2.纹样的设计式样①单独纹样展示相关图片,分析其特点,进行讲解。②适合纹样图片展示不同几何形状的纹样请同学们一起找规律,师生共同分析适合纹样的特点。③二方连续纹样和四方连续纹样展示连续纹样的图片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图案都出现在什么地方呢?学生总结:盘子、地毯、地砖等。教师讲解连续纹样的设计要点。四、观察与发展1.图案纹样的骨式展示一幅构成复杂的图案问:想设计出这样的图案,同学们感觉容易吗?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呢?引发学生的兴趣结合图片,讲解图案纹样的骨式。自由纹样、适合纹样的骨式可分为:对称式和均衡式连续纹样的骨式可分为:散点式、折线式和波浪式教师在黑板上示范2.图案的造型途径①依物造型:写生变化②依情造型:根据人的感情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想象力和创造力所进行的装饰变化五、学生实践结合上一节课的内容,运用多种装饰方法,在正方形的纸上,完成一幅以花卉为主题的装饰纹样。六、作业展评集体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赏。七、课后拓展尝试用自己设计的图案作品美化个人的生活环境。泗阳县初中美术学科教案年级:七年级上册科目:美术课型:造型表现使用时间:课题:《人类的朋友》第1课时备课人:张兆兰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人类与动物的相互依存关系,感受艺术作品中动物的精彩瞬间,了解描绘动物的方法。技能目标:学会用线条和色彩去临摹大师的动物作品。情感目标:在感受艺术作品的精彩之余,树立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观念和意识,善待动物。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动物的描绘方法,了解动物的动态变化和骨骼的关系。难点:对动物的动态把握。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二次备课一、模仿与视频导入邀请学生到黑板前模仿某个动物的声音和姿态,其余的学生猜一猜是哪种动物。播放视频:动物的精彩瞬间,师生一起感受动物的多姿多彩与神奇。———引入课题《人类的朋友》二、欣赏与发现1.提问:我们除了用相机来记录这些精彩的瞬间,还可以有哪些方法呢?学生回答:绘画、文字等教师讲解:绘画形式——A、速写B、写实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艺术家们也很喜欢画动物,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欣赏,关注: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画动物的时候要注意哪些方面?师生共同欣赏讨论。2.师生一起对比研究不同艺术家怎样用不同的线条来描绘动物的。举例说明(奔放的、细腻的、写意的…)教师小结:点、线、面是构成绘画最基本的艺术表现语言。③展示猫的照片和美术作品,比较二者给人的感受有何不同。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小结:美术作品更能体现猫的性格、情感,是最真实的记录,更加的富有情感。三、交流与探讨1.以“小蝌蚪的生长”过程为例,让学生回忆一下,并尝试把这个过程画出来。教师展示小蝌蚪四个不同生长阶段:长长的尾巴、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变成青蛙。教师简单的点评一下学生的作业。————引入讲解描绘动物的方法。2.师生共同探讨亨利-摩尔的《羊》和丢勒的《兔子》《羊》的描绘:①从轮廓开始②逐渐深入《兔子的描绘:①用线画出兔子的轮廓②开始加一点明暗③利用明暗充分地描绘=4\*GB3④最后用水彩轻轻的罩上一层教师进行示范四、实践与临摹选用一种绘画方式,按照正确的绘画步骤,任选一幅大师作品进行临摹。五、作业展评交流各自的临摹心得及所画动物的科学知识。六、延伸课后仔细观察身边常见的动物,有养宠物的同学,可以抱一抱,摸一摸,下一节课进行描绘和表述。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泗阳县初中美术学科教案年级:七年级上册科目:美术课型:造型表现使用时间:课题:《人类的朋友》第2课时备课人:张兆兰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和习性,体验动物骨骼和动态的关系。技能目标:用画笔捕捉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动态,并记下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自己创作时的心情故事。情感目标:树立动物与人类友好相处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研究不同动物的习性,用合适的表达手法描绘动物的习性和神态。难点:用合适的表现手法描绘动物的精彩瞬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二次备课一、导入图片展示读法布尔《昆虫记》的精彩片段,同时展示法布尔描述下的动物形象,进一步感受所画动物的特点和习性。二、学生交流根据上一节所布置的内容,各小组一起交流自己身边的动物特点,从外形到神采,在交流中互相完善各自的构思。三、观察与研究展示不同的动物照片,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考虑选择何种方法,从何处入笔,怎样抓住动物的特点。四、引导与交流1.欣赏《猫城日记》通过欣赏不同猫的绘画作品,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教师讲述发生在猫城里有趣的故事,从而体现出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2.教师展示自己的两幅绘画作品提问:两幅作品的描绘方法一样吗?学生回答:不一样,一幅素描,一幅淡彩。师生共同复习回顾描绘动物的方法。教师播放自己的绘画步骤: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先定轮廓,再从局部开始画,最后进行调整。五、创作用线条或者线条与明暗或者线条与色彩相结合的绘画方法,完成一幅自己最喜欢的动物作品,可以在作品上记录动物的生活习性以及自己画动物时的心情故事。六、展示与评价进行“关爱动物,保护动物”主题展评,请学生代表进行表述,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技法,谈一谈创作感受,突出表现主题。七、总结与拓展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们和人类一起生活在地球上,拥有共同的家园,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呼吁“保护动物,珍重生命”!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泗阳县中学美术学科教案年级:七年级科目:美术课型:设计应用使用时间:课题:第七课《图案之美》(一课时)备课人:杨小艳教学目标了解装饰图案的分类;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通过欣赏、讨论、参与的过程,学生学会运用形式美,并能借助常用物品的外形,富有创意地把装饰图案应用其中,形成具有一定风格与主题的装饰作品。体验装饰图案对丰富和美化生活的作用与意义,实践如何借助装饰艺术去增添我们的生活情趣,表达自己的审美意象。教学重难点了解装饰图案的分类及形式美法则。如何有效地运用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形成独特的设计创意,表达生活的意义。教学准备课件、装饰素材,小鱼型贴图等教学流程二次备课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小游戏: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猜一猜画面中放这株绿植的花盆是由什么物品做成的呢?

学生通过抢答猜出花盆是由生活中最常见的桶装牛奶罐在上面画图案装饰而成的。

小结:通过花纹、图案的装点,物品会变得更加美观,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色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用图案来装点我们的生活。

二、寻找发现

1.找一找:我们身边或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有图案的装点。

根据学生回答结合图片欣赏装饰在盘子上、花瓶上、沙发上、墙面上的图案。

2.讨论总结装饰图案的分类:

装饰在物品上的图案可分为花卉图案、风景图案、动物图案、人物图案、几何图案等。

三、乐中探索

1.游戏连连看:天平与小秤

同学们知道天平给我们的视觉感受是左右平衡的,而小称呢?通过秤砣的调节总能找到一个平衡点使两边的分量平衡。

下面请大家看一看图片中盘子上的图案哪个视觉感像天平而哪个像小称呢?

请同学们来连连看

大家很快就辨别出来了,我们把两边图案相同的就称为对称,而把视觉上的这种平衡称为均衡。

2、请找出图片中衣服上的花纹有哪些变化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有大小的变化,有颜色的变化,有深浅浓淡的变化。

师:同学们想一想大与小、浓与淡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对比关系

但是它在对比的同时始终围绕着花型图案在对比,让画面显得协调,我们把它称为调和。

对比与调和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能让画面层次丰富、生动活泼、和谐统一。

3.教师用小鱼道具摆出一组图,请同学们找到规律,并用集体拍手的方式拍出其中的规律。

同学们的掌声告诉大家这是三组有规律的重复,在图案中,这种有规律的重复,能使图案产生秩序美感,我们把它称为律动。

对称、均衡、对比和律动是在设计图案中用到的形式美的法则。

四、艺术创想

1.教师示范,激发灵感

出示几幅图片,请同学们找出画面中用到了哪些形式美的法则。

2.你也来试试

尝试在不同造型的剪影上设计图案,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

3、展示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说设计心得,其他同学点评,指出设计的优点和可以改进的地方。

五、拓展延伸

刚才我们都是在物体的表面进行的设计,其实我们还可以直接对物体进行设计。欣赏:帽子型纸巾筒,珊瑚型果盘,熊猫型水杯。

六、小结:艺术源于生活又装点着生活,装饰图案具体而生动的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小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大到我们生存的空间,图案用它独特的美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通过这节课,希望同学们能把设计之美运用到生活之中,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泗阳县中学美术学科教案年级:七年级科目:美术课型:设计应用使用时间:课题:第八课《装点生活》(第一课时)备课人:杨小艳教学目标认识和了解被广泛应用于服装、书籍、产品、包装,建筑、环境艺术等领域中的装饰图案。了解不同的装饰风格及其艺术特色及设计富有创意的器物。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装饰图案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器形的设计教学难点:器形设计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洗衣液空桶、造型工具材料。学生:纸质杯盘、剪切工具、印刻工具等。教学流程二次备课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认识了图案,这节课我们先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来自图案的魅力(课件展示花卉,风景,人物,动物等装饰图案纹样,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演示:教师拿出一个普通的洗衣液桶,展示给大家,然后再拿出一个绘有装饰图案的洗衣液桶,进行对比,展现给学生。小结:由一件普通的物品转变成具有欣赏价值的艺术品。我们学习了图案之后,可以把装饰图案广泛的运用服装、书籍、产品、包装、建筑、环境艺术等领域中。今天我们就以生活当中的餐具为例,看看图案等艺术造型是如何施展它的魅力的。二、讲授新课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到处都存在装饰图案,我们使用的物品上,居住的环境中随处可见,它丰富美化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生活中最经常使用的是器物,所以这节课我们首先从器物的装饰开始装点生活。教师展示一组具有艺术特色的杯盘:请同学们选择你所喜欢的杯盘设计,并告诉老师喜欢它的原因?师归纳:器物装饰设计器物的装饰一般包括:1、器型设计2、装饰纹样设计。(一)器型——纹样连连看器物的器型设计常常是通过生活中的图案为创造参照物,它带给设计师以灵感。下面我们做一个小游戏,你能通过一些图案想象出一些器物的器型设计吗?课件中分别给出杯、盘、碗的器形和几组图案,请学生尝试把图案提取出来,用于自己选择的器形设计。教师示范器形的设计制作。提问:1、老师对器形是怎么设计的?2、老师在造型过程中用了什么方法?归纳:对纸材进行立体造型时常用的方法有剪、刻、切、卷、粘等,概括起来就是添加、组合、分割、重组。(二)奇思妙想欣赏生活中的各种器形(三)想一想图案常常是生活用品的器形设计灵感,你在生活中发现那些?总结:花卉、动物、植物等。三、学生作业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对纸杯、纸盘进行简单的器形设计。学生作业展示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品的展示,阐述各自的创意思路,进行分析和评价。五、拓展与总结这节课主要学习了装饰图案的设计应用,通过作品的赏析,深层次地理解装饰图案的文化意义及美化生活的价值。让学生关注生活中广泛存在的装饰艺术,提高美化生活的意识和鉴赏、评判的能力。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泗阳县中学美术学科教案年级:七年级科目:美术课型:设计应用使用时间:课题:第八课《装点生活》(第二课时)备课人:杨小艳教学目标1.借助常用物品的外形,富有创意地把装饰图案应用其中,形成具有一定风格与主题的装饰作品。2.实践如何借助装饰艺术去增添我们的生活情趣,表达自己的审美意象。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装饰图案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器形与图案有效的组合。教学难点:有创意的把装饰图案运用于生活用品的设计中教学准备教师:课件、纸质杯盘、造型工具材料。学生:纸质杯盘、剪切工具、印刻工具等。教学流程二次备课教学过程:一、讲授新课(一)、感受装饰之美师:图案常常带给生活用品的器形设计以灵感,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图案运用实例,感受装饰之美。(二)、纹饰的设计与创意师:生活中从来不缺少装饰纹样,请你来找找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纹饰之美)。课件展示造型纹饰的设计方法:剪、贴、刻、画、印。环境装饰常见于建筑的外部和内部的装饰:1、建筑装饰图案;2、环境艺术装饰图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的身边更是不缺乏装饰。课件展示环境中的装饰欣赏。(三)、让美随身行师:展示生活中的图案纹样图片总结:在生活中,我们离不开生活的器具和生活的环境,这些日常的用品和环境是人类的生活方式的具体体现,它们不仅具有物质的功能,还具有精神上的功能。装饰图案就是一种精神上的审美满足,因为我们可以借助这些图案纹样,传递和表达不同的审美追求,增添生活的情趣,创造生活的丰富性。(四)、创意与设计的实践:尝试从图案提取纹饰,并用画、剪、贴、刻、印等方法纹饰设计一件器物。二、学生作业在上节课作业,即器形设计的基础上,学生分组尝试杯盘的图案装饰设计。学生作业展示评价以小组形式进行作品展示、评价。四、拓展与总结艺术源于生活又装点着生活,装饰图案具体而生动地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我们需要传承千百年来的图案设计文化,在生活多发现美,创造美,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泗阳县中学美术学科教案年级:七年级科目:美术课型:欣赏评述使用时间:课题: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第一课时)备课人:杨小艳教学目标了解静物画的发展概况,了解静物画的主要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在静物画赏析的活动中感受艺术家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高超的写实技巧,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外国静物画的产生和发展概况,不同时期静物画的艺术美。初步掌握静物画的赏析方法与要点。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范画、学生优秀作品及静物画相关材料。教学流程二次备课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欣赏一组外国大师的静物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总结:每一件看似平凡的物体都有自己独特的美,将它们宁静的世界定格下来,它们的生命仿佛在画中静静的绽放。英国著名诗人布莱克曾经说过,任何平凡的物品皆有生命。你能感受到身边这些物品的生命吗?揭示课题二、静物画的范畴和概念以表现现实生活中小型静止物体为主要描绘内容的绘画称为静物画。它作为独立的画种源于十七世纪的荷兰。这些静止物体大多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如瓜果、蔬菜、鲜花、器皿、生活用品或居室的陈设品等。三、走近静物画萌芽阶段:西方的静物画,从文献记载看大约在古希腊的古典时期就已经产生了,其萌芽甚至可以追溯到爱琴美术中克里特的陶器彩绘。成长阶段:静物画作为独立的画种出现于十七世纪的荷兰。刚经历过资产阶级革命的荷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荷兰人热爱家庭生活并对居室中的相关物品感兴趣,表现这些物品的静物画也成为市民喜爱的对象。人们购买这些绘画作品,用以美化自己的住宅以及公共场所。旺盛的市场需求使得静物画在荷兰达到了繁荣的高峰期。1.呈现——自然之美认识出手不凡的荷兰画家17世纪的荷兰人真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不仅画美丽的山川河流,也描绘日常生活中的普通器物。这一时期的作品质感细腻,描绘精致、逼真,富有生活气息。《瓶中的郁金香》用高超的写实技巧将他们精致细腻的身影定格下来,成为永恒。2.品味——静物画的生活之美说说欣赏后的感受。当几百年前的静物画呈现在眼前时,我们不仅看到了背后主人的生活,更被这些惟妙惟肖、细腻逼真的绘画彻底征服。那透明的玻璃杯中葡萄酒闪着诱惑的光鲜美的水果令人馋涎欲滴,金银器皿蕴含着古老的神秘„„这一幅又一幅优雅的静物画是那么赏心悦目,让我们震撼!3.发现——早期静物画的隐喻之美早期的静物画常常具有各种宗教寓意或象征意义。如描绘面包、酒水隐喻耶稣受难;描绘骷髅、计时用的水漏或沙漏、蜡烛等象征生命的短暂和时间的流逝;描绘花卉、水果、蔬菜象征时令变化、四季转换等。欣赏雅克林那德的作品《静物》。提问:雅克林那德的画用不同的器物画出了我们人类的五种感觉,你们看出来了吗?(味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再出示作品说明静物画具有象征意义。小结:十七世纪的静物画,有三种:第一种是有很多的花,第二种有很多吃的东西,第三种会有些象征性的含意。发展:如果说17世纪的荷兰画派是欧洲静物画创作的第一个高峰,那么18世纪法国画家夏尔丹的作品则代表了静物画发展的第二个高峰。他把静物的题材范围扩大到了以往不被人们注意的形象上——朴实、简单的厨房用具和食物,把极普通的对象变成了富于美感的艺术品。厨房用具,食物„„同学们,你留心过身边的这些平凡的器物吗?你觉得它们美吗?你是否有被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