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说课课件-高一历史上学期(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说课课件-高一历史上学期(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说课课件-高一历史上学期(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说课课件-高一历史上学期(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说课课件-高一历史上学期(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材分析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学情分析教学目标

地位内容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于元朝的统一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1.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2.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3.王安石变法

4.南宋的偏安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初高中教材对比初中教科书高中教科书教学设计思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第8课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1、掌握王安石变法的相关内容,能够对其进行客观评价。2、掌握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理解其带来的边防压力和财政危机。第6课北宋的政治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重文轻武的政策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契丹族与党项族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王安石变法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女真族的崛起南宋的偏安金灭辽及北宋南宋的偏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1具有一定知识储备2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3思维活跃1原有的认识较表面2思考问题不够全面3历史思维能力不足应对策略1设疑激趣

2因势利导优势不足应对策略1创设情境2引导分析教学目标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学法重点难点教学过程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能够通过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进行分析,理解其利与弊。能够通过王安石变法的学习,客观评价王安石变法。能够结合历史地图及相关文献,明确两宋民族政权对峙的空间分布及历史变迁。能够通过对王安石变法改革精神的学习,岳飞抗金精神的学习,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教学目标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材分析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重点难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王安石变法课程标准学生学情高考考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对王安石变法的的评价学情分析重点难点学法教法教学过程教材分析学法教法学法教法教学目标情境创设法史料教学法问题引导法教法自主学习法史料分析法探究学习法学法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法学法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新课讲授课堂小结巩固强化板书设计新课导入“宋朝内政最腐朽,外患最强烈,成为历史上怯弱可耻的一个时代。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思考:宋朝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陈寅恪设计意图:通过两则对宋朝持不同观点的史料导入本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兴趣。一、防弊:强中央集权三、解弊:王安石变法本课脉络四、循弊:南宋的偏安二、新弊:危边防财政一、防弊:强中央集权

北汉结契丹入寇,命出师御之。次陈桥驿,……迟明,逼寝所,太宗入白,太祖起。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即掖太祖乘马。——《宋史·太祖纪》设计意图:一方面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到五代和宋朝的开国君主都是武将出身,北宋建立之初面临“武将势大”的问题。思考:五代与宋朝开国君主有怎样的共同点?背景一、防弊:强中央集权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唐末五代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和北宋应当采取的措施。思考:赵普认为唐末五代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他认为应当怎样做?背景

(赵匡胤)问赵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续资治通鉴》一、防弊:强中央集权设计意图:通过示意图的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宋是如何解决方镇太重这一问题。措施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夺其权(行政)(一)方镇太重→守内虚外,强干弱枝收精兵(军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制钱谷(财政)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收权分权一、防弊:强中央集权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示意图了解宋是如何解决君弱臣强这一问题。措施两府三司相权削弱,皇权加强(二)君弱臣强→分化事权,相互牵制中央:行政权: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权力;军权:枢密院掌调兵权,三衙掌统兵权;财权:设三司掌财权。地方:路一级分设四监司,互不统属;州一级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一、防弊:强中央集权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从汉唐到宋朝,相权逐渐削弱,君权逐渐加强。措施(二)君弱臣强→分化事权,相互牵制思考:对比汉唐时期的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宋代宰相的地位和职权有何特点?一、防弊:强中央集权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宋在解决武将专权这一问题上采取的措施。措施(三)武将专权→崇文抑武,重用士人崇文: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提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抑武: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统治时间榜数取士总数年均取士唐290266660323宋320130110000+344元9816113912明277932462489清26811426888100崇文杯酒释兵权文官掌枢密:统兵权与调兵权更戍法:兵无常帅,帅无常师。抑武一、防弊:强中央集权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史料辩证看待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利弊得失,从而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影响材料1: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

——范祖禹《范太史集》材料2: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散。

——《朱子语类》材料3:夫当仁宗四十二年,号为本朝至平极盛之世也,而财用始大乏,天下之论扰扰,皆以财为虑矣。——叶适《应诏条奏财总论》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内容,思考宋强化中央集权的利与弊。一、防弊:强中央集权小组合作探究请同学们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内容,思考宋强化中央集权的利与弊。任务形式自主思考1分钟小组讨论3分钟小组竞答++一教师:鼓励学生讨论发言,维持课堂秩序,最后进行总结补充。学生:自主学生,合作探讨,踊跃发言。设计意图:合作探究重点,加深知识点印象,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史料分析、合作学习的能力。①强化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②制度僵化,效率低下,助长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③重文轻武,守內虚外,造成北宋长期积弱局面。④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扩充,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积贫局面。共同总结二、新弊:危边防财政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北宋与辽和西夏的关系认识到宋加强中央集权带来的边防压力。积弱—边防压力北宋、辽、西夏对峙图(1)北宋与辽北宋两次争夺燕云十六州失利澶渊之盟:兄弟相称;“岁币”(2)北宋与西夏庆历和议:西夏向北宋称臣;但保持帝号;“岁赐”二、新弊:危边防财政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积弱—边防压力思考:“以钱财换和平”的方式是否可取?为什么?

有一种想当然的看法,以为宋代给辽、夏、金岁币,使得它变穷,不得不拼命搜刮,全面激化了社矛盾,最终导致政权的垮台。事实上,岁币数量很有限,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只占很小的比例,而且,它可以在彼此的贸易中得到补偿,以宋对金的茶叶贸易为例,金方每年要掏出30万两银子(一作70万两),仅此一项就比绍兴和议中宋方付的岁币25万两还要多。

——李裕民《宋代“积贫积弱”说商榷》二、新弊:危边防财政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图表认识宋加强中央集权带来的财政危机。积贫—财政危机冗官冗兵冗费三、解弊:王安石变法设计意图:通过讲解和图示的形式引导学生认识王安石变法的背景。背景1、“三冗两积”的社会局面致使北宋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2、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3、范仲淹发起“庆历新政”归于失败。冗官增设官僚机构扩充军队养兵养官战争赔款分散军权冗兵冗费军队战斗力弱积贫积弱加强中央集权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基本概况。三、解弊:王安石变法基本概况自主预习,找出以下内容:1、时间:1069年,宋神宗人用王安石主持变法。2、原则:加强国家对经济、军事等的管理与控制。3、目的:富国强兵4、内容:富国;强兵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王安石变法在富国、强兵、取士三方面的内容,思考整其相对应的作用影响。三、解弊:王安石变法基本概况培养革新人才宣传革新思想节省政府开支提高军队战斗力增加武器装备减轻人民负担抑制豪强兼并促进生产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措施作用富国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强兵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保甲法、保马法等取士科举改革整顿太学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辩证看待王安石变法,从而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三、解弊:王安石变法影响材料1:熙宁、元丰之间,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岁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

——《宋史》材料2:元丰四年、五年,宋夏之间两次大战宋军中义勇、保甲约占一半,这两场战争都以宋军败北,死伤数十万人而告结束。

——吴巨洪《浅谈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启示》思考: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王安石变法进行评价。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认识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三、解弊:王安石变法失败哲宗初年,高太后垂帘听政,启用司马光为宰相,新法几乎全被废掉,史称“元佑更化”。材料1: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矻矻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传家集》卷60《与王介甫书》材料2: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刘挚《忠肃集》卷3《论助役法分析第二疏》思考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正确认识改革的复杂性和曲折性。三、解弊:王安石变法启示商鞅变法的结局是“法存人亡”,王安石变法的结局是“法亡人存”,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王安石变法更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力求把变革进行到底。……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国家的财政困难,他希望能做到“民一益富而国用饶”,希望用增加生产和夺兼并之来改善国家财政状况。——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人类历史是一个复杂的演进过程,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正确应对改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两宋的历史变迁,能够通过地图认识南宋民族政权对峙的空间分布。四、循弊:南宋的偏安南宋的建立1、北宋灭亡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徽、钦二帝被俘虏北去,史称“靖康之变”。2、南宋建立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即为宋高宗。南宋、金、西夏形势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南宋与金的关系以及岳飞抗金等相关历史史实。四、循弊:南宋的偏安南宋的偏安1、南宋抗金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但岳飞被南宋朝廷逮捕杀害。2、宋金和议绍兴和议:划界;南宋对金称臣;“岁贡3、南北对峙此后,几次宋金战争,继续维持南北对峙局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主战派秦桧宋高宗主和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岳飞之死象征着宋朝建国以来确立的“崇文抑武”政策的回归。四、循弊:南宋的偏安南宋的偏安思考:如何看待岳飞之死?材料1:高宗当然不可能将岳飞释放,因为第一,他怕和议没法坚持下去;第二,释放岳飞意味着当初的兴狱即为有意制造的冤狱……第三,他怕岳飞怀恨在心,留下后患。

——樊延明《岳飞》材料2:从深层次的政治文化角度来看,岳飞是死于宋代文官集团的集体迫害。——付月《宋朝的崇文抑武政策和岳飞之死》课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