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天津市五区县重点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第1卷(共60分)一、单选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公元前7500—前5000年,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由采集、渔猎逐渐转为农耕并定居,部分人还拥有了可以支配的剩余粮食和生活必需品。这A.反映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B.体现了社会分工的最终形成C.推动了人类早期文明的产生 D.说明人类已经进入文明社会【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7500—前5000年(世界)。材料所述现象体现了农业经济发展带来的变化,这一变化推动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社会分工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为人类文明的产生创造了条件,C项正确;材料无法反映出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情况,排除A项;“最终完成”无法从材料中体现,排除B项;公元前3500年左右,两河流域地区最早进入文明社会,排除D项。故选C项2.《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人分成奴隶主、自由民和奴隶几个等级,上等级的人相对于下等级者享有更多的权利和承担更少的义务,同样的罪过处罚也较轻。如,若奴隶主贵族使奴隶的眼睛受损可以免于赔偿,而奴隶将贵族的眼睛损坏则要受到严重惩罚。由此可见A.法典具有极端性和残酷性 B.法典内容全面且具操作性C.法典严厉镇压奴隶的反抗 D.法典体现奴隶主阶级意志【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严格社会等级,强调奴隶主阶级的特权,反映出此法典体现的是奴隶主阶级意志,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此法典具有极端性和残酷性,A项错误;只一项内容不能说明此法典内容全面,B项错误;法典严厉镇压奴隶的反抗与“上等级的人相对于下等级者享有更多权利和承担更少的义务”等不符,C项错误。3.文字是文化的一种载体,它的产生标志着社会文明有了划时代的进步。根据字母文字的演变,下列图中空格应填入A.希腊字母 B.埃及象形文字 C.西亚楔形文字 D.印度字母【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字母文字的演变过程是腓尼基字母之后是希腊字母,希腊字母之后是拉丁字母,A项正确;BC不是字母文字,排除BC项;印度字母不是源于腓尼基字母,排除D项。故选A项。4.如下图所示,“世界”“热带”的概念随时代变化有着不同的定义。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关于古代文明区的认识扩展②地理环境影响人类文明的发展③区域性的文化交流十分频繁④地圆学说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组合题选择题。时空:古代(希腊、罗马)。根据题干及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时代,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局限在温带地区;希腊化时代,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有所扩展,认识到“世界”之外的“热带”是不可居住的地区;罗马时代,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加清晰,划分出了“可居住的烧焦带”。这反映出随着时代变化人们关于文明区的认识扩展,①正确。材料中“世界”范围的变化以及“不可居热带”体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②正确。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文化交流的频繁,表述不准确,③错误。新航路开辟后地圆说得到人们广泛认同,由材料不能得出地圆学说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④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5.在世界历史上,5——15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中古时期”及稍后的几个世纪中,曾经建立过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帝国是①拜占庭帝国②俄罗斯帝国③波斯帝国④奥斯曼帝国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中古时期的世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拜占庭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其疆域涵盖了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以及北非的部分地区,在“中古时期”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大帝国,①符合题意;俄罗斯帝国主要疆域位于欧亚大陆北部,虽然疆域辽阔,但并未地跨非洲,②不符合题意;波斯帝国存在时间早于“中古时期”,其鼎盛时期是在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左右,与题目中“中古时期”及稍后的时间范围不符,③不符合题意;15世纪兴起的奥斯曼帝国,极盛时疆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包括巴尔干半岛、中东及北非之大部分领土,在“中古时期”之后的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6.9世纪西欧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这反映出当时西欧A.领主权力至高无上 B.封君封臣间的关系C基督教会举足轻重 D.国家民族意识淡薄【答案】B【解析】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封君封臣制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一种政治制度,其中封君赐给封臣土地和特权,而封臣则向封君宣誓效忠并承担军事义务。这段誓词正是封臣向封君宣誓效忠的明确表达,体现了封君封臣间的关系,B项正确;封臣对封君的效忠是有条件的,并非领主权力至高无上,封君需要履行协约、善待封臣,排除A项;基督教会地位举足轻重体现为教会对于中世纪的政治,文化与经济上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力,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封君封臣之间的关系,没有涉及国家民族意识方面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7.13世纪时,英格兰的一则小品剧中,庄园领主在法庭上公开讨论小麦、奶酪、鸡蛋和小乳猪的价格。无独有偶,《田庄总管职责》也提醒领主和总管,羊毛应该论包或以一只羊一次所剪的毛为单位出售,怎样卖收益最大、好处最多,就怎样卖。上述材料反映英格兰A.封建庄园制度已濒临崩溃 B.庄园农产品获利丰厚C.农业的经济转型趋势初显 D.圈地运动正迅速开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英国。根据“《田庄总管职责》也提醒领主和总管,羊毛应该论包或以一只羊一次所剪的毛为单位出售,怎样卖收益最大、好处最多,就怎样卖。”可得出原来自给自足的庄园,也开始依据市场的规律,寻求农产品价值利益的最大化,反映出此时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影响到农业,农业的商品化程度提高,农业的经济转型趋势初显,C项正确;题干涉及时间13世纪,当时封建庄园并未崩溃,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寻求农产品的价格最大化,并不能表现真的能依此获利,所以不能得出获利丰厚,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圈地运动是英国15世纪至19世纪的土地变革运动,题干涉及时间是13世纪,与圈地运动的时间不相符,排除D项。故选C项。8.据学者统计,中古时期的阿拉伯地理古籍中记载并描述过许多中国的城市,其中最常提到的是杭州、广州、泉州和扬州等,最常提到的中国物产是黄金、白银、丝绸、瓷器等。从这些记载可推知,中古时期阿拉伯人A.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B.擅长于海上贸易活动C.将中国作为第一贸易伙伴 D.善于吸收各地的文化【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古时期的阿拉伯地理古籍中记载并描述过许多中国的城市”、“其中最常提到的是杭州、广州、泉州和扬州等”和“最常提到的中国物产是黄金、白银、丝绸、瓷器”可知,阿拉伯人与中国有着频繁的商品贸易,且贸易路线主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阿拉伯人与中国的贸易,并没有体现与西方的贸易,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了阿拉伯人与中国之间存在频繁的贸易往来,但没有体现其他国家与中国的贸易情况,不能得知阿拉伯人是中国的“第一”贸易伙伴,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阿拉伯人与中国的贸易,并没有体现阿拉伯人吸收了中国的文化,排除D项。故选B项。9.日本曾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挑选中国文化中适合自己的某些内容。后来,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下列与此材料观点相符的是日本①推行“大化改新”②建立幕府统治③形成武士集团④进行“明治维新”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46年,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挑选中国文化中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了大化革新,19世纪中期,面对西方殖民侵略,日本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其所盼望的东西,进行了“明治维新”,说法①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日本在中世纪时期,建立幕府统治、形成武士集团与大化革新、明治维新等无关,说法②③不符合题意,排除与之组合的ABD三项。故选C项。10.与欧亚大陆隔绝的美洲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都像欧亚大陆的文明一样,曾经建立起国家,都有自己的行政系统。这种现象说明A.印第安文明深受欧亚大陆文明的影响 B.印第安文明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交流C.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客观规律 D.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都是独立进行的【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据题意可知,与欧亚大陆隔绝的美洲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都像欧亚大陆的文明一样,也建立起了自己的国家和行政系统,说明国家和行政系统的建立并不一定依赖于不同区域之间的交流,说明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客观规律,C项正确;因为与亚欧大陆隔绝,所以印第安文明并没有深受亚欧大陆文明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内容并不能说明印第安文明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交流,排除B项;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实际上是存在相互影响和交流的,“都是独立进行”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1.关于津巴布韦的巨石建筑群,19世纪欧洲殖民者主观地认为当地黑人根本不能修建这么宏伟的建筑。后来经过考古学家系统调查、发掘和综合研究,确认巨大的建筑群是该地黑人文化的典型代表。从上述材料无法看出A.立场和偏见影响历史解释 B.考古成果为研究提供了证据C.此遗址是南非文明的代表 D.地理环境决定文明的发展【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津巴布韦)。材料未提及地理环境与文明发展的关系,同时“地理环境决定文明的发展”的说法也错误,D项符合题意;19世纪欧洲殖民者主观地认为当地黑人根本不能修建这么宏伟的建筑,说明立场和偏见影响历史解释,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后来经过考古学家系统调查、发掘和综合研究,确认巨大的建筑群是该地黑人文化的典型代表,说明考古成果为历史研究提供了证据,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后来经过考古学家系统调查、发掘和综合研究,确认巨大的建筑群是该地黑人文化的典型代表,也说明古代非洲具有辉煌的文明成就,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2.吠陀经典里的《原人歌》唱道:“太初之世,原人之口,生婆罗门;彼之双臂,生刹帝利;彼之双腿,产生吠舍;彼之双足,生首陀罗。”婆罗门教据此宣称,社会分为四个种姓等级是A.人民意愿 B.国王命令 C.佛祖安排 D.神灵旨意【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婆罗门教认为神灵旨意安排下,社会分为四个种姓等级,D项正确;人民意愿、国王命令不是种姓制度划分的权威来源,排除A、B项;婆罗门教和佛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3.西班牙国王于1492年4月17日和哥伦布签订协定,决定给予赞助,并事先封他为将要发现的土地的宗主和统治者,他有权把新土地上总收入的二十分之一留为己有,但这些土地的主权属于西班牙国王。据此可知,哥伦布的远洋探险A.具有殖民扩张的性质B.是为了满足王室的挥霍C.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D.有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班牙国王支持哥伦布远洋探险,但是对于土地的管理权和所有权的划分充分说明远洋探险具有殖民扩张的性质,选项A正确;西班牙国王认为土地的所有权归自己所有,可见其目的在与殖民扩张,选项B排除;材料主旨是西班牙王室和哥伦布关于探险活动利益分配,而非强调探险的物质基础和探险活动的影响,选项C、D与题无关,排除。14.在15—19世纪,下图中的甲乙丙丁各地区之间曾发生过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既有主动地迁徙,也有被迫地迁徙。其中表述正确的是A.A B.B C.C D.D【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为正向题。根据题目具体时空信息可知准确时空为15—19世纪的世界。从图中位置可知,丙地是欧洲,甲地是北美洲。15—19世纪欧洲人大规模移居北美,属于主动移民,主要目的在于殖民扩张,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19世纪,北美洲没有主动移民到其他地区,而是人口移入地,排除A项;南美洲这期间也没有主动移民到其他地区,而是其他洲的人口移入地,排除B项;这期间,非洲人口通过三角贸易大量移出到美洲,排除D项。故选C项。15.14~17世纪,在欧洲人进行海上探险、打通全球海路的过程中,俄罗斯人的主要贡献是A.发现了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岛B.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C.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D.开通了大西洋到印度的航线【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C项正确;结合所学,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西欧人还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1642—1643年,荷兰的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这些航海探险,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在主要航线之外,开辟了众多重要的新航线,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排除ABD项。故选C项。16.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宗教改革则禁止一切娱乐和享受,主张建立廉俭的教会。然而,两者又共同推动了西欧社会的进步。这是因为他们都A.重新审视人,冲破了传统的束缚 B.提升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C.反对神学,重构了人与神的关系 D.冲破了罗马教廷的腐朽统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17世纪(欧洲)。根据材料“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宗教改革则禁止一切娱乐和享受,主张建立廉俭的教会。”可知,文艺复兴主张追求现世的幸福,肯定人的价值,而宗教改革主张建立廉俭的教会,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两者共同推动西欧社会的进步,综上而言,他们都重新审视人,冲破了传统的束缚,A项正确;两者都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而非提升其政治地位,排除B项;二者反对的是天主教会,而不是神学,排除C项;冲破了罗马教廷的腐朽统治,“冲破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17.“在所有这些行星中间,太阳傲然坐镇,在这个最美丽的庙堂中,我们难道还能把这个发光体放到其它什么更恰当的位置上使它同时普照全体吗?人们正确地把太阳称为巨灯、智慧、宇宙之王……太阳就这样高踞王位之上,统治着围绕膝下的子女一般的众行星。”这段优美的文字A.体现了科学理性精神 B.开启人文主义的复兴C.倡导了因信称义理念 D.鲜明地反对专制王权【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17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在所有这些行星中间,太阳傲然坐镇,人们正确地把太阳称为巨灯、智慧、宇宙之王……太阳就这样高踞王位之上,统治着围绕膝下的子女一般的众行星。”可知,材料出自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说”的理论,是近代科学兴起额表现,体现了科学理性精神,A项正确;文艺复兴肯定人的价值,否定神,与材料描述不符,排除B项;因信称义是宗教改革的主张,排除C项;启蒙运动思想反对君主专制,排除D项。故选A项。18.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是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革命的爆发②资产阶级在革命中起了领导作用③革命都以暴力斗争的方式进行④革命后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三个国家进行的革命都是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在革命中起了领导作用,并且革命都以暴力斗争的方式进行,故②③符合题意,D正确;美国不存在封建制度,①错误;英国革命后建立君主立宪政体,④错误。因此排除ABC项。19.美国纽约州在1821年取消对白人选民的财产资格要求的同时,规定本州黑人公民必须拥有价值250美元的“自由支配地产”或财产才能享有投票权。这一规定违反了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C.地方自治原则 D.联邦主义原则【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美国民主政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据材料可知,纽约州对黑人的选举权进行了限制,本州黑人公民必须拥有一定的财产才能享有投票权,这违反了天赋人权原则,B项正确;主权在民强调的是国家的权力由人民进行授予,限制投票权并没有否定主权在民原则,排除A项;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联邦主义原则强调的是各州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拥有一定的自治权,材料中并未体现出纽约州地方的自治权,排除D项。故选B项。20.据统计,18世纪末,英国900家棉纺厂中,约300家是雇佣人数在50人以上,使用动力机器的阿克莱特式工厂,而600家是雇佣人数在50人以下,使用珍妮机或骡机的工厂。到19世纪上半叶的棉纺织业中,水力机与蒸汽机的推广促使大多数工厂雇佣人数在100~500之间。这说明工业革命A.促进了劳动力的集中 B.促使劳动分工进一步的细化C.扩大了国际国内市场 D.推动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革【答案】A【解析】材料中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大多数工厂雇佣人数由50人左右上升到100~500之间,说明工业革命促进了劳动力的集中,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劳动分工,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1.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任何与城市建设规划有关的内部信息,都可以被政治家和官僚肆无忌惮地加以利用。如纽约市坦慕尼协会所占有的市政职位多达4万个,内政部部长福尔把海军石油保留地秘密的出租给石油大亨。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行政权力的膨胀 B.联邦体制下地方权力过大C.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社会阶层固化的不断加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根据材料“如纽约市坦慕尼协会所占有的市政职位多达4万个,内政部部长福尔把海军石油保留地秘密的出租给石油大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处于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垄断资本为了追求利益,会通过各种手段影响政治。政治家和官僚能肆无忌惮地利用城市建设规划等内部信息,而纽约市坦慕尼协会控制大量市政职位,内政部部长福尔将海军石油保留地秘密出租给石油大亨等现象,都是垄断资本影响政治的表现,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C项正确;题干中主要体现的是政治家和官僚被垄断资本利用,并不是单纯的政府行政权力膨胀问题,这种现象背后更多的是资本的推动,排除A项;题干中的现象主要是关于资本与政治的勾结,与联邦体制下地方权力过大并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题干中主要体现垄断资本与政治的勾连,没有体现社会阶层固化不断加剧与这些现象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22.据学者研究,被马克思称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其《国富论》引用中国古籍资料24次,并以司马迁“贫富之道,莫之夺予”“物盛则衰,时极而转”的思想,论述自由竞争与价格波动。他以温和而坚定的态度表明,必须让生产和交换中的某些“自然法则”在经济市场上自行发生作用。由上述材料可获得的启示与认识是①文明需要互鉴,文化需要交流②“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古”③政府的职责是控制“看不见的手”④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亚当·斯密《国富论》引用中国古籍资料24次,说明不同文明之间可以相互借鉴,①正确;亚当·斯密认为“必须让生产和交换中的某些‘自然法则’在经济市场上自行发生作用”,即主张让市场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④正确,B项正确;“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古”强调的是要变革,这与材料亚当·斯密的主张不符,②错误;亚当·斯密并未强调政府的作用,③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23.19世纪30年代,法国里昂爆发了两次工人武装起义,提出的口号是“不能劳动而生,毋宁战斗而死”“不共和,毋宁死”。马克思如是评价:“里昂的工人们以为自己追求的只是政治的目的,以为自己只是共和国的战士。可是事实上他们却是社会主义的战士。”结合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工人运动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 B.法国已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C.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了实践的验证 D.法国议会制共和制得以最终确立【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30年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里昂工人运动使得马克思认识到无产阶级力量的伟大,这说明工人运动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A项正确;材料强调里昂工人起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无法说明法国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排除B项;19世纪30年代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未诞生,排除C项;D项与题无关,而且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时间是在1875年,排除D项。故选A项。24.1870年,巴黎民众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资产阶级新政府成立。对此,马克思指出:“法国工人阶级正处于极困难的境地,在目前的危机中,当敌人几乎已经在敲巴黎城门的时候,一切推翻新政府的企图都将是绝望的蠢举。”在马克思看来,当时法国A.没有发动广大农民 B.封建专制势力居于主导地位C.阶级矛盾走向尖锐 D.无产阶级革命时机尚未成熟【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0年的法国。根据材料可知,马克思认为在敌人几乎已经在敲巴黎城门的时候,也就是面临外部危机的情况下,法国工人阶级推翻新政府的企图是绝望的蠢举,说明在马克思看来,当时无产阶级革命时机尚未成熟,需要等待更合适的时机,D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及法国工人阶级是否发动广大农民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1870年法国资产阶级新政府已经成立,封建专制势力不再居于主导地位,排除B项;材料重点强调的是在当时的危机情况下,推翻新政府的企图是蠢举,并未突出阶级矛盾走向尖锐,排除C项。故选D项。25.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世界被瓜分完毕。1914年世界总人口约18亿,其中5亿多人处于西方殖民国家直接统治之下,还有远超过此数的人生活在半殖民地。这说明A.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B.欧美列强之间矛盾尖锐C.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阶段 D.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20世纪初,亚非拉绝大多数地区沦为了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人民生活在殖民统治中,表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D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欧美列强之间的矛盾,排除B项;材料重点强调的是殖民体系的形成,而非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排除C项。故选D项。26.1813年,英国议会通过法令,要求每年必须拨出一定款项用于印度文学与文化的“复兴”,以及向印度人介绍科学知识。19世纪中期,英国开始把工业革命的成就——“西方进步的三大引擎:铁路、邮政和电报”引进印度。英国上述举措主要目的是A.推动印度经济文化复兴 B.促进亚洲社会转型C.助力英国殖民体系构建 D.促进世界市场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19世纪中期,英国开始把工业革命的成就——‘西方进步的三大引擎:铁路、邮政和电报’引进印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议会在印度推行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就的目的在于破坏印度的传统文化体系,加强文化殖民,为英国殖民体系构建创造条件,C项正确;“推动印度经济文化复兴”只是英国殖民当局进行文化殖民的借口,不是其目的,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亚洲社会转型”,排除B项;材料主旨为“英国对印度的文化殖民”,而“世界市场形成”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7.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场革命风暴席卷亚洲……列宁认为其中的某些运动是“革命民主运动”“反对中世纪制度的革命运动”。下列史实能够佐证列宁观点的是①印度国民大会党在孟买成立②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③伊朗制定资产阶级性质宪法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洲。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印度国民大会党创建于1885年12月,曾领导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独立的斗争,①符合题意;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这场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分裂中国的嚣张图谋,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②不符合题意;1905—1911年伊朗发生了立宪革命,革命期间,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被制定出来,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国家。伊朗立宪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强烈的资产阶级民主特色,标志着伊朗历史进入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时代,③符合题意;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是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28.部分学者在研究拉丁美洲“考迪罗主义”时指出:“国家的条件使得暴力的统治或狡诈的统治比法制的统治更为有效”“西班牙美洲政治植物上开出的一朵特有的花”。他们揭示了拉丁美洲A.政治制度的特殊性 B.民族革命任务的艰巨性C.社会发展的滞后性 D.法律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拉丁美洲)。根据材料“西班牙美洲政治植物上开出的一朵特有的花”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拉丁美洲政治制度的特殊性,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族革命,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拉丁美洲政治制度的特殊性,未体现社会发展的滞后性,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拉丁美洲政治制度的特殊性,未体现法律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排除D项。故选A项。29.十九世纪末,非洲人民的抗争的相同点是A.以武装斗争的形式出现 B.出现了政党C.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由军官领导【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末非洲人民的抗争包括埃及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和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等,武装斗争一直是非洲人民的主要斗争形式,A项正确;19世纪末只有埃及出现了非洲第一个政党——祖国党,排除B项;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由皇帝孟尼利克二世领导,不具有反封建的性质,排除C项;埃及抗英斗争由军官阿拉比领导,苏丹抵抗英国的领导者马赫迪是宗教首领,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由皇帝孟尼利克二世领导,排除D项。故选A项。30.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宣言,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1879年非洲第一个政党-埃及祖国党成立时,响亮地提出了“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上述两个口号分别体现A.自由主义、殖民主义 B.理想主义、爱国主义C.扩张主义、民族主义 D.殖民主义、理性主义【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是指美国对美洲的殖民扩张与控制,体现了扩张主义。而“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则强调埃及人民对于自己国家与民族的自治,体现了民族主义,C正确,排除ABD。第II卷(总分40分)二、材料题(本题共40分,其中31题20分,32题2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类最初的文明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随着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崛起,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区域逐渐连接起来。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19世纪前,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靠文献记载,对古代文明的认识存在重大局限,随着研究的深入,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古希腊和古代印度文明史都大大往前推。——整理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古代文明发展的特征。指出除文献外,人们还可以依据哪些史料突破对古代文明史认识的局限。材料二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就是“黑暗的时代”,是契入古罗马和文艺复兴之间的一个巨大错误。由于种种原因,对中世纪的这种不公道的观点持续了整整500年,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醉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摘编自【美】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2)归纳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材料三启蒙运动对社会影响的程度是巨大且深刻的,对理性思想的高扬使它实现了西方思想和文化向现代的转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猪养殖场租赁与养殖场信息化建设合同范本
- 离婚后子女抚养权法律保障与教育资助合同
- 高端住宅租赁合同范本(含物业管理细则)
- 离婚共同债务电子协议书
- 直播带货商家与广告商合作的营销推广合同范本
- 教育机构线下校区2025年扩建项目绿色建筑技术应用报告
- 建筑工程中介人居间合同范本6篇
- 国际数学高中竞赛试题及答案
- 余姚四中教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公关传播中的社会责任传播效果-洞察及研究
- 不干胶贴标机设计学士学位论文
- 《劳动合同书》-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劳动关系处监制(2016.11.15)
- 钢轨检测报告
- 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
- GB/T 3505-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术语、定义及表面结构参数
- GB/T 11186.1-1989涂膜颜色的测量方法第一部分:原理
- 09S304 卫生设备安装图集
- 功能材料概论-课件
- 微纳加工课件
- 危重病人紧急气道管理课件
- 复杂网络-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