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3年中考化学最新考向模拟卷01
(广州专用)
第二次模拟
(全卷满分:9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埴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C-120-16S-32Na-23Cl-35.5Ca-40Fc-56Zn-6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错选、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物质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下列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答案】B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
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浇水成冰,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错误;
B、火箭发射包含燃料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正确;
C、纸剪窗花只是纸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错误;
D、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Bo
2.科学家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张青莲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
B.拉瓦锡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C.门捷列夫测定了空气组成
D.波义耳发现了酸碱指示剂
【答案】D
【分析】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A、张青莲参与了某些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近代原子学
说,故A错;
B、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故B错;
C、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C错;
D、波义耳发现了酸碱指示剂,故D正确。
故选:
Do
3.化学符号含义丰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切
①。②-③20©02⑤/
A.①和②所示微粒的质子数不相同
B.②和④所示符号都具有宏观含义
C.③和④均可表示2个氧原子
D.①和⑤表示的微粒相同
【答案】D
【分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
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能表示物质,据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解:A.①表示氧原子,②表示氧离子,微粒种类不同,但质子数均为8,故错误;
B.②表示1个氧离子,只有微观意义;④可以表示氧气,也可表示1个氧气分子,即有宏观意义又有微
观意义,故错误;
C.③表示2个氯原子,④表示1个氧气分子旦1个氯分子是由2个氯原子构成,二者表示的意义不同,
故错误;
D.①表示氧原子,⑤表示氧原子的结构,二者的表示形式不同,但都表示氧原子,故正确;
故选:Do
4.对•些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掌握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联系和区别。以下对比
后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CO和CO2——可以相互转化,都属于大气污染物
B.H2O和H2O2——都可以分解得到氧气,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C.Fe2O3和Fe3O4------都可以与碳或一氧化碳反应,用F炼铁
D.NH4NO3和HNO3——都含有硝酸根面子,均可作为氮肥
【答案】C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进行分析;
B、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碳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
D、根据硝酸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
【解答】解:A、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A错;
B、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高镭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和二氧化钵制取氧气,电
解水不属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故8错・;
C、碳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都能与Fe2O3和Fe3O4反应,制取铁,故C正确;
D、硝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不能用来作为氮肥,故D错。
故选:C。
5.下列实验现象记录正确的是()
A.浓氨水敞口放置:瓶口出现大量白烟
B.蛋白质溶液滴加乙酸铅,再滴加少量水: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又消失
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
D.向滴有酚配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溶液红色逐渐变淡,直至消失
【答案】D
【分析】A、根据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
B、根据蛋白质溶液滴加乙酸铅,蛋白质会出现变性进行分析;
C、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进行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醐溶液变红色,氯化钠溶液呈中性,盐酸呈酸性,均不能使酚陵
溶液变色进行分析。
【解答】解: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浓氨水敞口放置:有刺激性气味的气味,瓶口不出现白烟,故A
不正确:
B、蛋白质溶液滴加乙酸铅,蛋白质会出现变性,则会出现白色沉淀,但加水也不会消失,故B不正确;
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不是蓝紫色火焰,故C不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限溶液变红色,氯化钠溶液呈中性,盐酸呈酸性,均不能使酚献溶液
变色,而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则溶液颜色会消失,故D正确。
故选:D。
6.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止水夹
二_.水—三
A.实验前止水夹可不必夹紧
B.点燃红磷后应缓慢伸入集气瓶中,再塞紧瓶塞
C.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D.可将红磷替换成细铁丝进行该实验
【答案】C
【分析】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
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
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
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实验前止水夹没有夹紧,会漏气,导致测量不准确,故选项说法错误。
B、点燃红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导致集气瓶中部分气体膨张逸出,测量结果偏大,故选项说法
错误。
C、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否则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
水的体积,测定结果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7.水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硬水中加入肥皂水搅拌能产生大量泡沫
B.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水净化过程中可以利用过滤除去难溶性杂质
D.地球约70%被水覆盖,因此不用担心水资源问题
【答案】C
【分析】A、根据硬水中加入肥皂水搅拌能产生大量浮渣来分析;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来分析;
C、根据过滤可以将难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来分析:
D、根据地球总水量丰富,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并且分布不均来分析。
【解答】解:A、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硬水中加入肥皂水搅拌能产生大量浮渣,
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杈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
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C、过滤可以将难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水净化过程中可以利用过滤除去难溶性杂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地球约70%被水覆盖,总水量丰富,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并且分布不均,要爱护水资源,故
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o
8.如图为硒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B.硒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图中的n=8D.硒元素位于第四周期
【答案】C
【分折】原了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了数,瓠线表示电了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
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原了•的最外层电了•数为8,则为稀有气体元素,属于相对
稳定结构;若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
去电子。
【解答】解:A、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34,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硒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n=34-(2+8+18)=6,故选项说法错误。
D、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硒元素的原子有四个电子层,位于第四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9.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A.用纯碱溶液代替洗涤剂可以乳化餐具上的油污
B.电木插座破裂后可以用加热的方法修补
C.生活中经常采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D.发现厨房内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
【答案】C
【分析】A、根据纯碱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塑料的性质来分析;
C、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来分析:
D、根据防范爆炸的做法来分析。
【解答】解:A、纯毓溶液显碱性,能与油脂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可用纯碱溶液除油污,并不是乳化作
用,说法错误;
B、电木是一种热固性塑料,电木插座破裂后不能用加热的方法修补,说法错误;
C、硬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会转化为沉淀,因此生活中经常采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说法正确;
D、天然气不纯时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发现厨房内天然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抽油烟机,
以防产生的电火花将天然气引爆,说法错误。
故选:Co
10.制作医用口罩的重要原料是聚丙烯[(C3II6)nl,其属于()
A.金属材料B.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D.无机非金属材料
【答案】B
【分析】根据已有的材料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聚丙烯属于合成材料:
故选:Bo
11.欲用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次氯酸钠溶液配制1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溶液,需加水()
A.900gB.500gC.200gD.100g
【答案】A
【分析】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IOOOgxO.5%=(1000g-x)x5%x=900g。
故选:A。
12.将lOOgBa(OH)2溶液与50g稀盐酸混合后,向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先后加入MgSCH溶液和稀硫酸,
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溶液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沉淀的质量
MgSOq溶液稀疏酸加入溶流
的庆量g
A.0点溶液的质量为150g,溶液的pH=7
B.原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C.b点溶液中金属离子的种类只有一种
D.向d点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立即有沉淀产生
【答案】C
【分析】根据题意,氢氧化钢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钏和水,再加入硫酸镁溶液生成沉淀而后加入硫
酸沉淀减少,说明硫酸镁既和生成的氯化车贝反应生成硫酸钢沉淀不溶于硫酸,又和剩余的氢氧化钢反应
生成硫酸钢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氢氧化镁溶于酸。如图所示,最终得到的沉淀硫酸钢是23.3g,生成氢
氧化镁沉淀的质量是26.2g-23.3g=2.9g。据此分析。
【解答】解:A、根据分析可知由于氢氧化钢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钢和水,氢氧化钢有剩余,该反应无
气体或是沉淀生成,因此所得溶液质量是100g+50g=150g,但由于氢氧化钢有剩余因此溶液显碱性pH
>7,选项错误;
B、根据分析,生成硫酸钢沉淀质量是23.3g,硫无论是生成的氯化钢还是剩余的氢氧化钢与硫酸镁反应
都会最终士.成硫酸饮,因此酸饮中的饮因子来源于反应前的线氧化饮,设氢氯化饮溶液中溶质质量为X,
根据反应的质量关系计算:
Ba(OH)2〜BaSCM
171233
x23.3g
171二x
233二23.3g
x=17.1g
由于剩余氢氧化钢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因此设剩余氢氧化钢质量为y,则:
Ba(OH)2〜Mg(OH)2
17158
y2.9g
171二y
"58~=2.9g
y=8.55g
则与盐酸反应的氢氯化钢质量是17.1g-8.55g=8.55g,则设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z,则:
Ba(OH)2+2HCI=BaC12+2H2O
17173
8.55g50gxz
171二8.55g
7350gxz
z=7.3%,选项错误;
C、根据分析,b点溶液中金属离子的种类只有镁离子一种,选项正确;
D、如图所示,d点表示硫酸加入过量,此时向d点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会先与硫
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因此不会立即有沉淀产生,选项错误;
故选:C.
13.兴趣小组设计如图装置,测定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一瓶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分数,将注射器内的氢氧
化钠溶液注入集气瓶(体积为125mL)内,轻轻振荡集气瓶,打开弹簧夹,量筒内的水沿着导管流入集
气瓶,实验结束后,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45m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00«NaOH弹簧夹
溶液10ml
用筒内水
为125ml
A.实验开始前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未振荡就立即打开弹簧夹,实验结枭会偏小
C.此实验测得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72%
D.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饱和石灰水也能达到实验R的
【答案】D
【分析】A、根据该实验有二氧化碳气体参与反应,则实验开始前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来分析;
B、根据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未振荡就立即打开弹簧夹,二氧化碳未充分反应来分析;
C、根据此实验中二氧化碳的体积为进入瓶中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枳和水的体积之和来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太小,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饱和石灰水,不能完全吸收瓶内的二氧化
碳来分析。
【解答】解:A、该实验有二氧化碳气体参与反应,则实验开始前需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选项说法
正确。
B、该实验是测定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一瓶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分数,若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未振荡就
立即打开弹簧夹,二氧化碳未充分反应,会导致实验结果会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C、此实验测得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lQmL+(125mL-45mL)xl00%=72%t故选项说法正确。
125mL
D、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太小,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饱和石灰水,不能完全吸收瓶内的二氧化碳,
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说法不正确v
故选:Do
14.从微观上看,化学反应是微观粒子按•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4.6g某有机物(化学式为CxHyO)在密
闭容器内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部分物质的分子数随反应过程的变化如图所示。、.列说法正确
的是()
B.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工能
n
C.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之比为22:9
D.反应开始时,密闭容器内氧气的质量为9.6g
【答案】B
【分析】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有机物、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n:(4n-n):2n=l:3:
占燃
2,设化学方程式中水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m,则化学方程式为nCxHy(J+3no2'2nCO2+mH2(J,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氧原子个数守恒可知,反应物中有7n个氧原
子,生成物二氧化碳中只含有4n个氧原子,所以化学方程式中水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3n,即生成水分
占燃
子个数为3n,则化学方程式为CxHyO+3O」*=2co2+3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x=2,y=6,
占燃
即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2H60.该反应为:C2H60+30?八2co2+3H2O;据此分析解答。
占燃
【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为:C2H60+302八2co2+3H2O,反应前后分子个数比为4:
5,则该反应前后,分子数量变多,故选项说法错误。
B、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氧气的质量之比为(12x2+1x6+16):(3x32)=23:48,设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
量为x,则23:48=4.6g:x,则x=9.6g,每个氧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则每个氧原子的质量为:国&-
3nX2
=工曲,故选项说法正确。
n
C、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之比为(2x44):(3x18)=44:27,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B的计算可知,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9.6g,占氧气总质量的旦,则反应开始时,密闭容器
4n4
内氧气的质量为:9.6g-l=12.8g,故选项说法错误。
4
故选:Bo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8分)。
15.如图是元素周期表部分元素的信息,请根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H2He
氢氮
1.0084.003
3Li4Be5B6C7N809F10Ne
锂镀硼碳氮氧氟
6.9419.01210.8112.0114.0116.0019.0020.18
11Na12Mg13A114Si15P16S17C118Ar
钠镁铝硅磷硫氯氯
22.9924.3126.9828093097320635.45399s
(1)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它属于金属(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或“失”)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A13+。
(3)由原子序数为1、8、12三种元素组成的碱是Me(OH)2(写化学式)。
(4)笫二、三周期中,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是从左到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
递增。
【答案】(I)22.99;金属;
(2)失;Al3+;
(3)Mg(OH)2;
(4)从左到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
【分析】(1)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种类等,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符号表示的是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
(3)根据原子序数为1、8、12三种元素确定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分析;
(4)根据第二、三周期中,各元素的原了•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是从左到右,原了•最外层电子数依次
递增分析。
【解答】解:(1)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由其名称的偏旁””字可
知,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2)13号元素是铝元素,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核外有13个电子,最外层上有3个电子,在化学反应
中易失去3个电子而形成带有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AF+;
(3)由原子序数为1、8、12三种元素分别为氢、氧、镁,三种元素,组成的碱是氢氧化镁,化学式为Mg
(OH)2o
(4)根据图意可知,第二、三周期中,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是从左到右,原子最外层
电子数依次递增。
16.金属在生产、生活等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我国使用金属的历史悠久。
(I)从金属利用的历史来看,先是青铜器时代,而后是铁器时代,铝的利用是近百年的事,这个先后顺
序跟金属的b(填序号)因素有关。
a.地壳中的含量
b.活动性顺序
c.导电性能
d.延展性
(2)辂(Cr)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铭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
①重铭酸钾(K2Cr2O7)可用于测试酒驾,则重铭酸钾中铭元素的化合价为+6°
②铭桶可以盛装A1C13溶液,不能盛装稀硫酸,则金属活动性,Cr<Al(填“>”或"V")。根据上述
信息,不能证明Zn和Cr的活动性强弱的试剂组是c。
a.Zn、Cr和稀硫酸
b.Cr、ZnS04溶液
c.Cu、ZnSO4溶液、CrSO4溶液
③Cr2(S04)3为有毒的重金属盐,可用KOH溶液将其转化为沉淀而除去,完成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Cn(SO4)3+6KOH=2Cr(OH)3]+3K2so4。
【答案】⑴b:
(2)①+6;
②V;c;
③2Cr(OH)31。
【分析】(I)根据铜比较不活泼,最先被发现和利用,其次到铁和铝,进行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铭桶可以盛装A1C13溶液不能盛装稀流酸,可知辂
不能置换铝盐溶液中的铝,则金属活动性CrVAl,Cr2(SO。3为有毒的重金属盐,可用KOH溶液将
其转化为沉淀而除去,Cr2(S04)3和KOH反应生成氢氧化珞沉淀和硫酸钾进行分析。
【解答】解:(1)铜比较不活泼,最先被发现和利用,其次到铁和铝,所以是跟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关。
(2)①在化合物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一2价,设铭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
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2x+(-2)x7=0,则x=+6价,则铭元素的化合价为+6。
②铭桶可以盛装A1C13溶液不能盛装稀硫酸,可知辂不能置换铝盐溶液中的铝,则金属活动性Cr<AI;
江将两种金属放入等浓度的硫酸中,根据产生气泡的速率来分析,锌产生气泡较快,铭产生气泡较慢,
说明金属活动性:锌》铭,可以达到目的,故a正确;
b.铝和硫酸锌溶液不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Zn>Cr,可以达到目的,故b正确;
c.铜与硫酸格溶液不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Cr>Cu,铜与硫酸锌溶液不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Zn>Cu,
因此无法判断锌和铭的活动性,不能达到目的,故c错误。
故选:Co
③CF2(SO4)3为有毒的重金属盐,可用KOH溶液将其转化为沉淀而除去,Cr2(SO4)3和KOH反应生
成氢氧化络沉淀和硫酸钾,化学方程式为Cf2(SO4)3+6KOH=2Cr(OH)31+3K25CM。
17.白铜是铜、银(Ni)的合金,某学习小组同学利用废弃的门铜回收铜和银两种金属。
(I)先向装有等量银粉和锌粉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观察到都有气泡产生,
且锌粉与稀硫酸反应更剧烈,锲粉与稀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为绿色(银与稀硫酸反应时显+2价),说明银
的活动性比锌弱(填“强”或“弱”)。
(2)接下来,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流程回收铜和银。
।-----------------1加过量稀硫固体A
酸,过滤力口适量锌
粉,过滤
滤液B
5ZnSO,溶液
流程图中,固体A是铜,滤液B中的溶质有硫酸和硫酸银,b中反应产生银的化学反应方程
式为Zn+NiSO4=Ni+ZnSO40
(3)要验证银、锌、铜的金属活动性,用下列各组药品进行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B(填字母)。
A.Ni、Zn、Cu、稀盐酸
B.Ni、Cu、ZnSO4溶液
C.Zn、Cu、NiSO4溶液
D.Ni、ZnSO4溶液、CuSO4溶液
【答案】⑴弱;
(2)铜;硫酸和硫酸银;Zn+NiSO4=Ni+ZnSO4:
(3)Bo
【分析】(1)根据等量锲粉和锌粉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都有气泡产生,且锌粉与稀
硫酸反应更剧烈进行分析;
(2)根据白铜是铜、银的合金,铜不和酸反应,银要和酸反应,所以向白铜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不能
溶解的是铜;根据金属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的规律,所以银和硫酸反应生成NiSCM和氢气,又因加入
过量的稀硫酸,所以B中的溶质有NiSO4和过显的稀硫酸(H2so4),b中反应是Zn和NiS04反应生成
7和ZnS04进行分析;
(3)根据Ni和Zn都能与稀疏酸反应,且锌粉与稀硫酸反应更剧烈,Ni、Cu都不能将锌从ZnSCU溶液
中置换出来,Ni不能将Zn从ZnSCU溶液中置换出来,Ni在Zn的后面,Ni能将Cu从CuSO4溶液中置
换出来,Ni在Cu的前面,进行分析。
【解答】解:(1)等量银粉和锌粉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都有气泡产生,且锌粉与稀
硫酸反应更剧烈,说明银比锌的活动性弱;
(2)白铜是铜、银(Ni)的合金,铜不和酸反应,银(Ni)能和酸反应,所以向白铜中加入过量的稀硫
酸,不能溶解的是铜,化学式为Cu;因为锲与稀硫酸反应时显+2价,根据金属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的规律,所以银(Ni)和硫酸反应生成NiSCU和氢气,乂因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所以B中的溶质有NiSO4
和过量的稀硫酸(H2so4),b中反应是Zn和NiSO4反应生成Ni和ZnSCM,反应方程式为Zn+NiS04=
Ni+ZnSO4;
(3)A、Ni和Zn都能与稀硫酸反应,且锌粉与稀硫酸反应更剧烈,说明锌比银的活动性强。铜不和稀
硫酸反应,铜活泼型最弱,可行;
B、Ni、Cu都不能将锌从ZnSCM溶液中置换出来,不可行;
C、Zn能将Ni从NiS04溶液中置换出来,Zn在Ni的前面,Cu不能将Ni从NiSCM溶液中置换出来,
Cu在Ni的后面,口J彳丁:
D、Ni不能将Zn从ZnSO4溶液中置换出来,Ni在Zn的后面,Ni能将Cu从CuS04溶液中置换出来,
Ni在Cu的前面,可行。
故选:Bo
18.如图是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程图中空白横线处应填写的物质是稀有气体。
(2)整个分离流程没有(填“有”或“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力口执
(3)分离出的N2和C02可以合成尿素,其中有一个化学方程式是CO2+2NH3:二CO(NH2)2+X,
加压
则X的化学式为H20o
(4)液氯在升温、减压后可变成氧气,请分析此过程的微观实质氧分子间隔变大。
(5)运载火筋升天时会携带液氢作燃料,液氧作助燃刺,则点燃火箭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2H2+02
点燃
2H20
【答案】(1)稀有气体;
(2)没有;
(3)H2O:
(4)氧分子间隔变大。
占燃
(5)2H2+O?--2H2OO
【分析】(1)根据空气组成:氧气占21%,氮气占78%,稀有气体占0.94%,还有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进行分析;
(2)根据工业制备氧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进行分析;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同进行分析•:
(4)根据液氧在升温、减压后可变为氧气进行分析;
(5)根据反应物是液氢和液氯,点燃条件下会生成水进行分析。
【解答】解:(I)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在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氧气在空气中体积分
数约为21%、稀有气体在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0.94%、二氧化碳在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0.03%、水蒸气
和杂质在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0.03%。流程图中空格处应填写的物质是稀有气体,故答案为:稀有气体;
(2)工业制备氧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故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答案为:没有;
(3)根据质显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同,反应物中有IC、2N、6H、20,而生
成物有IC,2N、4H、10,故生成物差了2H,10,故X的化学式H2O;故答案为:H2O;
(4)液氧在升温、减压后可变为氧气,此过程的微观实质是氧分子间隔变大,故答案为:氧分子间隔变
大。
占燃
(5)根据反应物是液氢和液黛,点燃条件下会生成水,故化学方程式为:2H2+02八2H20。故答
占燃
案为:2H2+02八2H20。
19.课堂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复分解反应的一般规律,初步学会了运用物质的溶解性以及物质间反应规律
来判断两种物质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盟元素(Sr)及其所形成的化合物,在材料生产、油漆加工等领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用途。请根据表格
中的资料信息和复分解反应规律,同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锢的部分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下:
物质Sr(OH)2S1C12SrS04Sr(NO3)2SrC03
在水中的溶解性易溶易溶难溶易溶易溶
(1)根据以上溶解性表判断,氯化锢(SrCh)和碳酸钠溶液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发生复分
解反应,原因是氯化锢(SrC12)和碳酸钠溶液混合后相互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或水或气体生成。
(2)根据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规律和上表资料信息,选择合适试剂,设计制备SrSCU的方案(要求依据
的反应规律与所给方案不同):
方案原料1(写化学式)原料2(写化学式)制备SrS04依据的反应规律
①Sr(OH)2H2s04碱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②SrC12Na2so4两种盐反应生成两种新盐,生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土地流转合同范文合集九篇
- 2025广东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民营科技园管理委员会第一次招聘政府雇员1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江苏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批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3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5年南平政和县卫健系统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紧缺急需专业工作人员模拟试卷有答案详解
- 2025年福建省晋江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其权属子公司招聘3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三明市供电服务有限公司招聘61人模拟试卷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5年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公开招聘工作人员2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人工智能研发创新团队招聘(上海)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5湖北武汉市通城县事业单位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4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答案详解
- 关于租车协议书
- 八上数学预习每日一练小纸条 30天【答案】
- 技术专家管理制度
- 2025年云南交投集团校园招聘管理人员8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有答案)
- 2025年小学语文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测试试卷
- 2025年6月上海市高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
- 2025年航空航天用特种电缆研发生产合同
- 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断路径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2025年标准)篮球免责协议书
- 码头突发事件培训
- 2024年湖南省龙山县卫生系统招聘考试(护理学专业知识)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