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_第1页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_第2页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登飞来峰1.反复诵读并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3.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名句中蕴含的哲理。1.了解作者王安石(1021—1086)①他官至宰相,且两度任相;②他是现在的________人;③他坚持________,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却被________誉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④他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⑤他是“________”之一;⑥他字________,号半山,被封________公,世称王荆公,卒谥________,亦称王文公。⑦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2.飞来峰简介________城外有一座塔山,此山又称________山。山上有一座应天塔。传说宝林山是从琅琊东武海中飞来的,因此又得________之名。________曾在山上筑游台以观天象。塔山始建于晋末,高30余米,分七层,塔山因此而得名。公元________年,王安石登上此山,触景有感,写下《登飞来峰》一诗。3.写作背景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30岁,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4.搜集含有“浮云”一词的古诗句。◆活动一:导入新课,了解背景1.故事导入2.了解作者3.飞来峰简介◆活动二:诵读诗歌,感受诗韵1.读准字音。要求声音响亮,字正腔圆。可结合课文注释和相关工具书读准字音。2.读出节奏和韵律。(1)生自由朗读诗歌,自主划分朗读节奏。(2)师播放朗读录音,明确朗读节奏。(3)全班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3.读懂古诗大意。◆活动三:赏析诗句,感悟诗情1.小组合作,再次朗读诗歌,结合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思考下面的问题。(1)诗人写景的立足点在哪里?看到了什么?(2)“闻说鸡鸣见日升”是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3)结尾两句中的“浮云”和“最高层”有何含义?这两句诗蕴含了怎样的哲理?(4)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你从诗歌中读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5)学了这首诗,说说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2.再读诗歌,读出感情。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诗歌。3.背诵诗歌。◆活动四:比较鉴赏,探究写法1.说说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2.探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