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练习题库及答案(附解析)_第1页
生理学练习题库及答案(附解析)_第2页
生理学练习题库及答案(附解析)_第3页
生理学练习题库及答案(附解析)_第4页
生理学练习题库及答案(附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理学练习题库及答案(附解析)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下列关于电突触传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单向传递B、传递速度快C、不需释放化学递质D、可促进神经元间产生同步电活动E、结构基础是缝隙连接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电突触传递的特点是双向传递,而非单向传递。电突触传递速度快,不需释放化学递质,可促进神经元间产生同步电活动,其结构基础是缝隙连接。所以答案选A。2.进食调节包括()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E.自身调节D、神经和体液共同作用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进食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二者共同作用以维持机体正常的进食行为和能量平衡。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感知和传递信号,体液调节则通过激素等化学物质来调节进食相关的生理过程。3.神经、肌肉、腺体受阈刺激产生反应的共同表现是()A、收缩B、阈电位C、分泌D、动作电位E、局部电位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神经、肌肉、腺体受阈刺激产生反应的共同表现是动作电位。当给予神经、肌肉或腺体阈刺激时,它们首先发生去极化,当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时,就会引发动作电位,从而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等。收缩是肌肉产生动作电位后的表现;分泌是腺体产生动作电位后的表现;局部电位是阈下刺激产生的电位变化;阈电位是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水平。4.使肺泡通气量增加的方式是()A、增大潮气量保持呼吸频率B、减少潮气量保持呼吸频率C、增加肺血流量D、减少肺血流量E、增大潮气量减少肺血流量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增大潮气量保持呼吸频率不变时,肺泡通气量会增加;减少潮气量保持呼吸频率不变,肺泡通气量会减少;增加肺血流量主要影响气体交换效率等,对肺泡通气量无直接影响;减少肺血流量同理也不直接影响肺泡通气量;增大潮气量减少肺血流量这种组合也不能直接使肺泡通气量按要求增加。所以使肺泡通气量增加的方式是增大潮气量保持呼吸频率,答案选A。5.心的血液供应来自()A、降主动脉B、冠状动脉C、颈内动脉D、颈外动脉E、颈总动脉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心脏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冠状动脉。冠状动脉是供给心脏血液的动脉,起于主动脉根部,分左右两支,行于心脏表面。颈总动脉主要为头颈部供血;颈内动脉主要供应脑部血液;颈外动脉主要供应头面部的血液;降主动脉主要为胸部和腹部的部分器官供血,均与心脏血液供应无关。6.女性基础体温在月经周期中发生波动,这可能与下列哪种激素有关?()A、孕激素B、胰岛素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D、雌激素E.甲状腺激素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基础体温曲线呈双相变化,在月经周期中,排卵前基础体温较低,排卵日最低,排卵后基础体温升高,这种变化与孕激素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关,孕激素能使体温升高0.3~0.5℃。所以女性基础体温在月经周期中发生波动与孕激素有关。7.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受损,可能出现()A、尿失禁B、尿潴留C、少尿D、多尿E、糖尿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受损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出现多尿。8.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周期性变化顺序是()A、低常期—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B、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C、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D、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E、相对不应期—低常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会发生周期性变化。首先进入绝对不应期,此时无论给予多强的刺激都不能使细胞再次兴奋,因为钠通道处于失活状态。然后进入相对不应期,此期钠通道部分恢复活性,需要阈上刺激才能再次兴奋。接着是超常期,兴奋性高于正常,阈下刺激即可引起兴奋,这是因为此时膜电位与阈电位距离更近。最后是低常期,兴奋性低于正常,需要阈上刺激才能引起兴奋。所以顺序是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9.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缺少()A、铁B、维生素B12或叶酸C、维生素B6D.铁和蛋白质E.促红细胞生成素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种贫血,主要是体内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所致,亦可因遗传性或药物等获得性DNA合成障碍引起。铁缺乏主要导致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6缺乏一般不直接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铁和蛋白质缺乏主要影响血红蛋白合成,导致缺铁性贫血;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主要见于肾功能不全等导致的肾性贫血。10.下列关于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特征的叙述中,哪项是正确的()A、兴奋只能从胞体传向末梢B、不受内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C、神经干中各神经纤维间互不干扰D、只要结构完整就能正常传导E、接受连续刺激时,传导能力很快下降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神经纤维传导兴奋具有以下特征:生理完整性、绝缘性、双向传导、相对不疲劳性。其中绝缘性是指神经干中各神经纤维之间互不干扰,可同时传导不同的冲动,互不影响。选项A兴奋可双向传导;选项B受内环境因素变化影响;选项D不仅结构完整还需功能正常才能正常传导;选项E接受连续刺激时,传导能力不会很快下降,具有相对不疲劳性。11.心肌细胞分为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的主要依据是()A、静息电位及最大复极电位B、动作电位时程长短C、0期去极化速度D、动作电位复极化速度E、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不同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心肌细胞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速度是区分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的主要依据。快反应细胞0期去极化速度快,主要由快钠通道介导;慢反应细胞0期去极化速度慢,主要由L型钙通道介导。12.糖尿病患者多尿是由于()A、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B、肾糖阈下降C、小管液溶质含量增多D、缺乏胰岛素E、缺乏抗利尿激素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时,小管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多,导致小管液渗透压升高,阻碍水的重吸收,引起多尿。13.在微循环中,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部位是()A、微静脉B、动静脉短路C、通血毛细血管D、真毛细血管E、微动脉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真毛细血管管壁最薄,仅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内皮细胞间有裂隙,通透性大,是血液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微动脉主要调节微循环的血流量;微静脉主要功能是汇集血液;通血毛细血管主要起血液迅速通过的作用;动静脉短路主要参与体温调节,不进行物质交换。14.参与细胞易化扩散的蛋白质是()A、受体蛋白B、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C、泵蛋白D、通道蛋白E、载体蛋白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易化扩散是指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性物质,如氨基酸、糖和金属离子等借助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的帮助顺浓度梯度或顺电化学浓度梯度,不消耗ATP进入膜内的一种运输方式。易化扩散可分为经载体蛋白的易化扩散和经通道蛋白的易化扩散两种形式。15.心肌的等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来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A、心脏的收缩能力B、大动脉血压C、心肌的初长度D、肌小节的初长度E、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等长自身调节是指心肌不依赖于前负荷和后负荷而能改变其力学活动(包括收缩的强度和速度)的一种内在特性,主要通过改变心肌收缩能力来调节心脏泵血功能。心肌初长度、肌小节初长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主要与异长自身调节有关,大动脉血压是后负荷,对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不属于等长自身调节范畴。16.胸膜腔内压等于()A、大气压-肺回缩力B、大气压C、大气压-肺表面张力D、大气压-肺内压E、大气压-非弹性阻力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胸膜腔内压的形成与肺和胸廓的自然容积不同有关。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胸廓的生长速度比肺快,因此胸廓的自然容积大于肺的自然容积。由于两层胸膜紧紧贴在一起,肺被牵引而始终处于扩张状态。肺的回缩力是胸膜腔内压的主要形成因素,胸膜腔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所以胸膜腔内压小于大气压,为负压。17.男,65岁,有45年吸烟史,主诉气促,尤其呼气困难。门诊诊断为肺气肿。该患者的肺部出现了下列何种情况()A、肺顺应性增加B、余气量减少C、功能余气量减少D、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E、胸廓顺应性降低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肺气肿患者,肺组织弹性回缩力降低,肺顺应性增加。功能余气量是指平静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的气体量,肺气肿时功能余气量增加;胸廓顺应性主要与胸廓的结构和运动有关,与肺气肿关系不大;余气量是指最大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不能呼出的气体量,肺气肿时余气量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常见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与肺气肿关系不紧密。18.对食物消化作用最强的消化液是()A、小肠液B、唾液C、胰液D、胃液E、胆汁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胰液中含有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等多种消化酶,能对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物质进行全面而高效的消化分解,是对食物消化作用最强的消化液。胃液主要消化蛋白质;小肠液主要进一步分解多种营养物质;胆汁主要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唾液主要初步消化淀粉。19.有关静息电位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由K+外流所致,相当于K+的平衡电位B、膜内电位较膜外为负C、各种细胞的静息电位数值是不相同的D、是指细胞安静时,膜内外电位差E、是指细胞安静时,膜外的电位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安静时,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表现为膜内电位较膜外为负,其数值因细胞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静息电位主要由K⁺外流所致,相当于K⁺的平衡电位。所以选项E错误,静息电位不是仅指膜外的电位,而是膜内外的电位差。20.下丘脑的主要功能为()A、内脏感觉传人信息的总接替站B、调节肌紧张C、维持身体平衡D、协调随意运动E、较高级的内脏活动调节中枢,把内脏活动和其他生理活动联系起来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下丘脑是较高级的内脏活动调节中枢,它把内脏活动和其他生理活动联系起来,对体温、摄食、水平衡和内分泌腺活动等进行调节。选项A是丘脑的功能;选项B主要是脊髓和脑干的功能;选项C是小脑的功能;选项D是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的功能。21.下列哪种激素的分泌不受腺垂体的控制()A、甲状旁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C、雌激素D、糖皮质激素E、孕激素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腺垂体分泌促激素,作用于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和性腺等内分泌腺,分别调节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的分泌。而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主要受血钙浓度等因素的调节,不受腺垂体控制。22.可使静脉回流量减少的因素是()A、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升高B、由卧位转为立位时C、有节律的慢跑D、心脏收缩力量加强E、中心静脉压降低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当人体由卧位转为立位时,身体低垂部分的静脉因跨壁压增大而扩张,容纳的血量增多,故回心血量减少。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升高、心脏收缩力量加强会使静脉回流量增加;有节律的慢跑一般也会使静脉回流量增加;中心静脉压降低提示回心血量减少,但不是使静脉回流量减少的直接因素,而是静脉回流量减少后的结果表现之一。23.每分钟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气体量称为()A、潮气量B、肺活量C、肺泡通气量D、呼吸频率E、每分通气量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它等于潮气量和无效腔气量之差与呼吸频率的乘积,能真正反映有效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量,所以每分钟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气体量称为肺泡通气量。每分通气量是指每分钟进或出肺的气体总量;肺活量是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呼吸频率是指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潮气量是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这些都不符合题意。24.关于非特异感觉投射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A、感觉传导通路由三级神经元接替完成B、点对点的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C、其纤维终止于大脑皮层第四层D、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E、引起特定的感觉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非特异感觉投射系统是指各种感觉冲动上传至大脑皮层的共同上行通路。该系统经脑干网状结构多次换元,弥散性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不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故B选项错误;其纤维不终止于大脑皮层第四层,C选项错误;不能引起特定的感觉,E选项错误;其主要功能是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D选项正确。感觉传导通路由三级神经元接替完成是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的特点,A选项错误。25.下列因素中,具有抗凝作用的是()A、适当加温B、粗糙面C、去除血浆中的Ca2+D、血小板因子IIIE.注射维生素K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抗凝系统包括细胞抗凝系统和体液抗凝系统。体液抗凝系统主要有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蛋白质C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和肝素等。去除血浆中的Ca²⁺可阻止血液凝固过程中一系列凝血因子的激活,从而起到抗凝作用。适当加温一般会促进血液凝固相关反应;粗糙面可激活凝血因子,促进凝血;血小板因子III参与凝血过程;注射维生素K可促进某些凝血因子的合成,有利于凝血,而不是抗凝。26.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主要运输形式是()A、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B、溶解在血浆之中C、与红细胞结合D、与血浆蛋白结合E、形成碳酸氢盐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化学结合的形式主要是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酰血红蛋白,其中碳酸氢盐的形式占二氧化碳运输总量的88%,是最主要的运输形式。所以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主要运输形式是形成碳酸氢盐。27.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下降最迅速的时期是()A、快速充盈期B、等容舒张期C、减慢射血期D、等容收缩期E、房缩期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等容舒张期时,心室开始舒张,室内压急剧下降,主动脉的血液向心室反流,推动半月瓣关闭,此时心室容积不变,没有血液进出心室,室内压下降速度最快。快速充盈期心室压进一步下降,但下降速度不如等容舒张期迅速。等容收缩期室内压急剧升高。减慢射血期室内压开始下降但不是最迅速的。房缩期室内压有一定升高。所以心室内压下降最迅速的时期是等容舒张期。28.胆碱能神经纤维末梢释放的ACh之消除方式主要是()A、突触间隙中的单胺氧化酶水解B、轴突末梢的重摄取C、运输到肝脏内被酶降解D、突触间隙中的胆碱酯酶水解E、进入突触后细胞内被分解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乙酰胆碱酯酶可将乙酰胆碱迅速水解为胆碱和乙酸,使乙酰胆碱及时消除,所以胆碱能神经纤维末梢释放的ACh之消除方式主要是突触间隙中的胆碱酯酶水解。单胺氧化酶主要参与单胺类递质的代谢;轴突末梢重摄取是去甲肾上腺素等递质的消除方式之一;运输到肝脏内被酶降解不是主要消除方式;ACh一般不进入突触后细胞内被分解。29.能使血糖水平降低的激素是()A、生长激素B、甲状腺激素C、糖皮质激素D、肾上腺素E、胰岛素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水平的激素。它通过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加速葡萄糖合成糖原,抑制糖异生,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而甲状腺激素主要调节机体的代谢和生长发育等;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糖皮质激素可升高血糖;生长激素可促进生长,对血糖有一定调节作用但不是降低血糖。30.血液凝固的发生是由于()A、血小板聚集与红细胞叠连E.因子Ⅷ的激活B、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C、纤维蛋白的激活D、纤维蛋白溶解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血液凝固的本质是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凝血酶原激活物可激活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凝血酶进而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最终形成血凝块实现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是使纤维蛋白降解的过程;纤维蛋白的激活表述不准确;血小板聚集与红细胞叠连与血液凝固的发生直接关系不大;因子Ⅷ激活主要参与内源性凝血途径,但不是血液凝固发生的直接原因。31.交感神经活动的意义是()A、有利于排泄B、有利于机体应付环境的急骤变化C、有利于生殖和繁衍后代D、促进机体消化吸收E、有利于机体休整恢复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交感神经活动具有广泛的意义,其主要作用是使机体适应环境的急骤变化。当机体遇到紧急情况时,交感神经兴奋,会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深加快等一系列生理反应,以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应对环境的急骤变化。而促进机体消化吸收、有利于排泄主要是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有利于机体休整恢复、有利于生殖和繁衍后代也不是交感神经活动的主要意义。32.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A、单纯扩散B、主动转运C、易化扩散D、出胞作用E、入胞作用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借助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易化扩散。单纯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主动转运是逆浓度梯度且需要耗能和载体蛋白,入胞作用和出胞作用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均不符合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特点。33.以下因素不属于红细胞生成基本条件的是()A、维生素B12和叶酸B、促红细胞生成素C、红骨髓的正常造血机能D、蛋白质和铁E、血中氧分压增高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促红细胞生成素、红骨髓的正常造血机能、蛋白质和铁以及维生素B12和叶酸都是红细胞生成的基本条件。血中氧分压增高主要影响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和解离,并不是红细胞生成的基本条件。34.肾脏的结构,下列错误的是()A、皮质肾单位数量多,体积小B、髓质肾单位数量少,体积大C、皮质肾单位出球小动脉口径大于入球小动脉D、髓质肾单位入球、出球小动脉口径差异不大E、髓质肾单位几乎没有球旁器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皮质肾单位的入球小动脉口径比出球小动脉口径大,这样可以使更多的血液进入肾小球,有利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选项A,皮质肾单位数量多,体积小,是正确的;选项B,髓质肾单位数量少,体积大,也是正确的;选项D,髓质肾单位入球、出球小动脉口径差异不大,正确;选项E,髓质肾单位几乎没有球旁器,同样正确。35.激活胰液中胰蛋白酶原的是()A、胆盐B、蛋白水解产物C、肠致活酶D、脂肪酸E、糜蛋白酶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肠致活酶可以激活胰蛋白酶原,使其转变为有活性的胰蛋白酶,胰蛋白酶又可以激活糜蛋白酶原等其他酶原。脂肪酸、胆盐、蛋白水解产物、糜蛋白酶均不能激活胰蛋白酶原。36.平静呼吸与用力呼吸的共同点是()A、呼气是被动过程B、吸气过程是主动的,呼气过程是被动的C、吸气是主动过程D、呼气是主动过程E、吸气和呼气过程都是主动的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平静呼吸时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用力呼吸时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的。二者共同点是吸气都是主动过程。37.糜蛋白酶原的激活依赖于()A、胰蛋白酶B、HClC、HCO3-D、肠激酶E、组织液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糜蛋白酶原由胰腺分泌出来时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进入小肠后,胰蛋白酶将其激活为有活性的糜蛋白酶,所以糜蛋白酶原的激活依赖于胰蛋白酶。38.脊髓高位横断可导致()A、尿潴留B、尿急C、尿频D、尿痛E、尿失禁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脊髓高位横断时,会阻断脊髓排尿中枢与大脑皮层的联系,使得排尿不受意识控制,膀胱逼尿肌出现无抑制性收缩,从而导致尿失禁。39.婴幼儿甲状腺功能不足,可发生()A、侏儒症B、巨人症C、肢端肥大症D、甲亢E、呆小症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婴幼儿甲状腺功能不足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影响生长发育,尤其是脑和骨骼的发育,可导致呆小症。侏儒症是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巨人症是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肢端肥大症是成年后生长激素分泌过多造成;甲亢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40.正常人心率超过180次/分时,心输出量减少的原因主要()A、充盈期缩短B、等容舒张期缩短D.等容收缩期缩短E.心房收缩期缩短C、射血期缩短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正常人心率超过180次/分时,心室充盈时间明显缩短,心室充盈不足,导致每搏输出量减少,进而使心输出量减少。而射血期缩短、等容舒张期缩短、等容收缩期缩短、心房收缩期缩短均不是心率超过180次/分时心输出量减少的主要原因。41.正常人的时间肺活量数值()A、第一秒约为肺通气量的83%B、第一秒约为肺活量的83%C、第一秒约为最大通气量的83%D、第二秒约为肺通气量的83%E、第三秒约为肺通气量的96%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正常人的时间肺活量第1秒末呼出的气量约占肺活量的83%,第2秒末约为96%,第3秒末约为99%。所以选项B正确。42.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系统的最主要生理作用是()A、使心输出量增加B、使血管容量增大C、使心率加快D、使心肌收缩力增强E、使外周阻力增大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上的α受体,引起全身血管广泛收缩,外周阻力增大,动脉血压升高。虽然它也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等,但对心血管系统最主要的生理作用还是使外周阻力增大。心输出量的变化取决于多种因素,不是其最主要作用;血管容量一般不会因去甲肾上腺素而增大;心率加快不是其最突出的表现。43.如果空气进入一侧胸膜腔内,该侧肺将出现()A、负压B、萎陷C、无变化D、扩张E、正压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当空气进入一侧胸膜腔时,会破坏胸膜腔内的负压平衡,导致患侧胸膜腔内压力高于健侧,进而压迫肺组织,使该侧肺出现萎陷。44.有关心输出量叙述,错误的是()A、是指每分钟从两心室射出的血量B、能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C、等于搏出量与心率的乘积D、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约5L/分E、与性别、年龄有关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心输出量是指每分钟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而不是两心室,A选项错误。心输出量能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等于搏出量与心率的乘积,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约5L/分,且与性别、年龄有关,B、C、D、E选项正确。45.易受环境温度影响的是()A、直肠温度B、机体深部温度C、口温D、腋温E、皮温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人体皮肤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环境温度变化时皮温最容易受到影响。口温、直肠温度相对稳定,腋温受环境温度影响程度小于皮温,机体深部温度相对稳定,不是最易受环境温度影响的。46.肝素抗凝的主要作用机理是()A、去除Ca2+B、增强抗凝血酶Ⅲ与凝血酶的亲和力C、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D、抑制因子X的激活E、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肝素抗凝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增强抗凝血酶Ⅲ与凝血酶的亲和力,使凝血酶失活,从而发挥抗凝作用。抗凝血酶Ⅲ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可与凝血酶等多种凝血因子结合,使其活性丧失。肝素能与抗凝血酶Ⅲ结合,大大增强其对凝血酶的抑制作用,从而有效阻止血液凝固。选项A去除Ca2+主要是枸橼酸钠等的抗凝机制;选项C抑制凝血酶原激活不是肝素的主要作用机制;选项D抑制因子X激活不是肝素的典型作用方式;选项E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也不是肝素的主要抗凝作用机理。47.IPSP能产生抑制效应是因为()A、突触后膜兴奋性下降B、轴突末梢兴奋性递质释放减少C、轴突的完整性受破坏D、递质与受体的结合被阻断E、突触间隙距离增大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I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使得突触后膜的兴奋性下降,从而产生抑制效应。轴突末梢兴奋性递质释放减少可导致EPSP(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减小,而不是IPSP产生抑制效应的原因;轴突完整性受破坏与IPSP产生抑制效应无关;递质与受体结合被阻断会影响神经传递,但不是IPSP产生抑制效应的直接原因;突触间隙距离增大对IPSP产生抑制效应影响不大。48.危及生命的一次急性失血量是超过人体总血量的()A、40%B、10%C、20%D、15%E、30%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一般认为,一次急性失血量超过人体总血量的30%时可危及生命。当失血量超过总血量10%时,机体可通过自身调节机制进行代偿;超过15%时,会出现一些明显的症状;超过20%时,会引起更严重的生理功能紊乱;而超过30%则往往会对生命构成严重威胁。49.B型血的红细胞膜上含有()A、A抗原B、B抗原C、A和B抗原都有D.A、B抗原均无E.D抗原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B型血的红细胞膜上含有B抗原。人类的血型系统最常见的是ABO血型系统,包括A、B、AB和O型。A型血红细胞膜上有A抗原;B型血红细胞膜上有B抗原;AB型血红细胞膜上有A和B抗原;O型血红细胞膜上A、B抗原均无。50.在正常情况下,快速维持动脉血压相对恒定主要是依靠()A、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B、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C、容量感受性反射D、心肺压力感受器反射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可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其反射效应是使心率减慢,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回降。反之,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压力感受性反射活动减弱,导致心率加快,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回升。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其生理意义在于缓冲动脉血压的急剧变化,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主要调节呼吸运动,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较弱。容量感受性反射主要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对动脉血压的调节作用不明显。心肺压力感受器反射主要调节循环血量和细胞外液量。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快速维持动脉血压相对恒定主要是依靠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二、判断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1.血小板有助于维持毛细血管壁的完整性。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牵张反射的反射弧的特点是感受器与效应器都在同一块肌肉中。()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3.血液中T4的活性比T3强。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4.维持身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