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乡村与城镇课件-地理粤人版七年级上册_第1页
52乡村与城镇课件-地理粤人版七年级上册_第2页
52乡村与城镇课件-地理粤人版七年级上册_第3页
52乡村与城镇课件-地理粤人版七年级上册_第4页
52乡村与城镇课件-地理粤人版七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任务一理解聚落的概念,认识聚落的空间分布形态1.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形成了各种形式的

,我们将其统称为聚落。

2.乡村和

是聚落的两种基本类型,一般来说,

的出现晚于

3.有的聚落房屋往往集聚在一起,在平原地区呈

分布,在河谷、公路等处呈

分布。

第二节乡村与城镇任务预习案01聚居地城镇城镇乡村团块状条带状任务二描述乡村和城镇的景观特征及其变化1.乡村是指主要从事各种

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2.按照不同的生产方式,乡村可分为

、牧村、

、林场等不同的村落类型。

农业生产农村渔村3.乡村和城镇的景观差异聚落形态主要从事的生产活动人口分布建筑特点交通特点服务设施乡村主要从事

生产活动规模较小建筑物低矮且密度较小道路较

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较少城镇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

生产活动规模较大建筑物密度大,高层建筑较多有许多道路服务设施多农业稀疏非农业4.一方面,位置、交通、资源等条件优越的乡村,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不断聚集,非农业产业增多,乡村景观会逐渐变为

景观。另一方面,乡村景观本身也会发生变化。

5.随着建设用地的范围扩大,城镇规模也不断扩大,逐渐发展成为

城镇大城市特大城市任务三认识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1.文化遗产包括历史悠久的

、古镇、

,以及城堡、宫殿、寺庙、祠堂等古建筑。这些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反映了当时的

、文化艺术、社会与经济发展水平等。

2.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许多聚落列入了《

》。近年来,我国也将

的保护和利用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名城古村落风俗民情世界遗产名录传统村落主题乡村和城镇的变化与发展小东是旅游爱好者,他去过世界很多地方,不仅发现各地民居差异很大,还发现国家间的乡村和城镇差别也很大,下面是小东提供的图片。主题探究案02甲

乙[自主探究]乡村和城镇的景观差异1.甲、乙两幅图哪幅是乡村景观,哪幅是城镇景观?说出你的判断理由。参考答案:甲图是城镇景观,乙图是乡村景观。甲图景观楼房高大密集,道路宽阔,交通便利;乙图景观依山而建,规模较小,交通不便。2.甲图所示聚落主要从事的是

(农业生产或非农业生产)活动,乙图所示聚落主要从事的是

(农业生产或非农业生产)活动。

3.乙图房屋屋顶坡度较大,说明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非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参考答案:降水较多。[合作探究]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丙4.读丙图,A、B、C三个乡村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条件有哪些?参考答案:靠近河流,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势平坦。5.城镇在乡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丙图中A、B、C三处最有可能发展为城镇的是哪处?说出你的理由。参考答案:B处,该处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利于人和物聚散。[迁移应用]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6.图乙是贵州古村落——西江千户苗寨,该聚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很高的艺术价值。有关该地的开发和保护,人们有不同的观点,请说出你的观点和理由。参考答案:(开放题,答案不唯一)第一种说法:我认为应该注重保护,理由是这些遗迹研究价值高,不可复制。第二种说法:我认为应该注重开发,理由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必须进行现代化建设,这样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基础达标评价一能够理解聚落的概念,认识聚落的空间分布形态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聚落的基本类型有()A.农田和工厂 B.陆地和海洋C.农村和林场 D.乡村和城镇进阶训练案03D2.一般来说,山区的聚落与平原地区的聚落相比()①规模大②规模小③呈团块状

④呈条带状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D评价二能够描述乡村和城镇的景观特征及其变化3.跨学科语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聚落是()A.农村 B.牧村C.渔村 D.林场4.读乡村和城镇景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乡村交通发达B.城镇建筑高大、密集C.城镇人口规模小D.乡村房屋高大、分散BB评价三能够认识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5.城市化进程中,下列对于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聚落的态度,可取的是()A.全部拆掉后改建现代建筑B.坚决不拆C.只要能带来大量经济效益,就可以拆D.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保护和改造D喜欢旅游的小明在我国某地看到一种传统民居——“蚝宅”。当地居民就地取材,将灰、熟糯米、红糖、黄泥等材料搅拌均匀,把蚝壳整齐地粘在墙上。这种“蚝宅”结实耐用,防潮降温,不怕虫蛀。据此完成6~7题。6.最初建造“蚝宅”时()①当地是乡村②当地是城镇③当地居民大多从事工业生产④当地居民大多从事海洋渔业生产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能力提升B7.根据“蚝宅”的建筑特点,推测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有()①以高原为主②以沙漠景观为主③气候湿热④动植物种类较多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B读某村落形成与发展的演变过程图,完成8~9题。8.决定该村落最初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河流 B.土壤C.气候 D.资源9.有关该村落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有()①人口数量越来越多②用地规模不断变大③公路运输越来越发达④仅沿河流扩展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AA

风雨桥流行于我国南方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侗族聚居区一种亭廊式桥梁建筑。桥顶盖瓦,两侧通透(如图所示)。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0~11题。10.风雨桥桥顶盖瓦、两侧通透的主要作用分别为()A.利于避雨、便于通风B.利于遮阳、便于观察C.更加美观、便于欣赏D.更加坚固、便于防守A11.风雨桥优美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吸引大量游人前来参观,当地政府的下列举措中合理的是()A.加固桥梁,桥面通车B.桥头建设宣传牌,介绍桥的历史和工艺C.桥面两侧出租,发展经济D.周围建高楼,便于眺望风雨桥B12.某班开展“我爱家乡”研学活动。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地处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石家庄素有“火车拉来的城市”之称,京广、石太、石德、朔黄四条铁路干线交会于此,是中国铁路运输的主要枢纽之一,被誉为“南北通衢,燕晋咽喉”。材料二

冉庄村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冉庄镇,地处保定市西南约30千米的冀中大平原上。村庄仍保持着20世纪30—40年代冀中平原中部典型的传统村落格局和风貌。房屋多为青砖平房,采用简单的砖雕。冉庄地道战遗址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处重要战争遗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16年入选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材料三

图1和图2分别为石家庄和保定清苑冉庄村风貌。(1)图1表示的是

景观,图2表示的是

景观。与石家庄市区居民相比,居住在冉庄村的人们主要从事

(工业或农业)生产等工作。

城镇乡村农业图1石家庄

图2保定清苑冉庄村(2)许多年来,石家庄从一个小村庄迅速发展成为河北省省会城市,根据材料写出石家庄发展的有利条件。参考答案:石家庄地处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适宜人类居住;多条铁路干线交会于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