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全真模拟训练语文试题及答案本卷满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保藏古籍版本的兰台洞库,详细听取《四库全书》版本源流、保护收藏等介绍,叮嘱工作人员:“我最关心的就是中华文明历经沧桑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中华民族的一些典籍在岁月侵蚀中已经失去了不少,留下来的这些瑰宝一定要千方百计呵护好、珍惜好,把我们这个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走出兰台洞库,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版本馆的建成和管理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建设版本馆的初心就是收藏,就是在我们这个历史阶段,把自古以来能收集到的典籍资料收集全、保护好,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盛世修文,我们现在有这样的意愿和能力,要把这件大事办好。”(摘编自《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和中国历史研究院并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纪实》)材料二:问:汤先生,在《儒藏》的编纂过程中,你们采取了怎样的工作方式,积累了怎样的实践经验?答:我们主持的这部《儒藏》,基本上沿袭了中国的传统分类法,即四部分类的传统,也就是按照经、史、子、集的框架进行架构。根据目前的情况看,《儒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北京大学图书馆的藏书相当丰富,版本质量也相当不错,可以给编纂提供60%~70%的版本。同时,我们也同国内外其他的图书、藏书机构保持着相当好的关系,为版本和目录的选定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其次,我们的编纂坚持一种开放的姿态,在依托北京大学现有学术资源的基础上,跟国内外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学术团队合作,形成一种强强联合的模式。再者,我们有着相当严谨、审慎的工作态度,从体系的设计、版本的选定,再到校勘、审定,都要反复讨论、数次修订。问:汤先生,我们知道您的梦想就是希望让《儒藏》成为全世界最权威的范本。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请您谈谈《儒藏》编纂的意义。答:编纂《儒藏》,一个方面可以很好地保存历史文献,古代曾有大型的丛书编纂,如《四库全书》《永乐大典》,虽然有一些已经散佚了,但是,三代典籍通过它们更多地保存了下来,我们今天进行整理,还要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它们;另一个方面是把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保存下来,这是更重要的方面;再一方面是希望做成儒学经典的范本。此外,《儒藏》还将搜集未收入上述各书的儒家著述文献,使我们拥有一部比较完备的儒家思想文化著述的总汇。这不仅可以使我们更系统、更全面地了解儒家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也是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使全世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得以利用中国文化资料检证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建设。(摘编自汤一介《传承中华文化推进人类文明——就<儒藏>编纂答<河北学刊>主编提问》)材料三:《永乐大典》11095册,22937卷,约3.7亿字。永乐皇帝制定的目标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这部书的规模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也是世界历史上空前的,《不列颠百科全书》说它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从这个角度说,《永乐大典》是中国文化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丰碑。《永乐大典》被毁坏主要发生在明末清初和清末庚子事变的战乱。残卷散在世界各地,经过几代人的调查搜集,学术界的统计为现存422册827卷,按册数计约3.8%,按卷数计约3.6%,均不到4%。《永乐大典》的用途有三:一是庞大的资料库,中国历史文化的巨大信息库;二是它保存了数量相当大的已经失传的书;三是校勘功能,如郦道元《水经注》,明代还有刻本和抄本流传,清代戴震发现《大典》本来自宋本,而完整的宋刻本已不见了,于是利用《大典》本校勘明代的版本,订正了许多错误,基本恢复了原貌。但迄今为止,利用《大典》从事科学研究,发掘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蕴,在方法上还停留在类似于渔民“撒网式”的不够科学的阶段。没有采用科学的“拉网式”,没有竭泽而渔,不知道《大典》存卷400多册这个家底是什么样的。这显然是无法得到系统而科学的成果的,当然也就无法发挥《大典》存卷作为中国文化宝藏的全部功能。我们的办法,将是把《永乐大典》存卷按照引用的书籍逐条切分开,让这些古书的片段各归其书,按《四库全书》的经、史、子、集分类法排序、整理,形成《永乐大典存卷分书重编》本。整理的第一步是确定《大典》引用的这部书存不存世。如果存世,就找到这部书的早期版本,最好是宋元明版本进行全面校勘,有不同之处,写成校勘记,供专家们参考。如果不存世了,就看前人有没有辑本,有辑本的,把辑本仔细对一遍,文字不同或者漏辑的,写成校勘记,供学者参考。至于没有传本的,就形成我们的新辑本。至于史料库作用,我们拿出一册《永乐大典》做了试验(卷7889、7890)。我们逐条切分出书名、篇名、人名、地名、官名,做成专题索引,发现这一册中有索引条目1572条,那么422册的话,就有663384条,这是我们打开这个《大典》史料库的钥匙。(摘编自杜泽逊在专题会上的发言《<永乐大典>综合整理校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收藏和保护历代《四库全书》的版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建设国家版本馆的目的。B.《儒藏》的编纂,不仅选用了传统四部分类法的架构,而且有赖于北京大学丰富的学术资源。C.《永乐大典》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百科全书,但因战乱现存不到4%,已经失去了资料库功能。D.要发挥《永乐大典》的全部功能,我们既要“撒网式”研究,也要“拉网式”研究,实现竭泽而渔。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文明能够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这与中华民族历来重视文化典籍的保护密切相关。B.《水经注》的校勘表明,只有充分利用不同版本相互印证,才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散佚典籍的原貌。C.今人整理《永乐大典》时,按其所引书籍逐条切分并各归其书,可见明代的分类方式较为落后。D.汤一介和杜泽逊在谈话中多次提及“我们”,因为他们都十分重视团队在学术研究工作中的作用。3.下列对三则材料文体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是纪实报道,记录重大事件,叙述与议论交替,真实客观。B.材料二是访谈,受访者根据采访者的问题来直接回答,针对性强。C.材料三是发言稿,通过数据和事例介绍了工作的进展,具体详实。D.材料二和材料三,专业术语使用较多,内容学术性强,逻辑严谨。4.《儒藏》编纂和《永乐大典》整理,这两种“修文”的路径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盛世修文,我们现在有这样的意愿和能力,要把这件大事办好”。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金光闪烁汤成难陈素珍每天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脏乱房间,她今年五十四岁,庆幸自己能找到这份工作。从储物间里拿出打扫工具,一间间地敲门,她每推开一扇门时,都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好像在自己家里似的。每一个房间都是她的孩子一样,尤其是走廊尽头的8206,是所有房间里最便宜的,没有阳光,卫生间局促地缩在门后——特别让她怜惜。今早8206的门竟然被锁上了,陈素珍敲了敲,没人应声。她用钥匙打开,发现地上已经躺了两只旅行包了——8206有新房客了。“我来打扫卫生的。”陈素珍歉意地说。有一男一女分别坐在两张床上,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坐在轮椅上。陈素珍拉开窗帘,又弯腰把床单拉平,麻利地掖在床垫下面;将枕头放正,拍平;把刚换下的拖鞋收拾整齐。陈素珍转身去卫生间时,差点和女人撞在一起,她发现女人瘦瘦的,个头比她还高,所以陈素珍一眼就看见她脖子里有一根金色项链。陈素珍在卫生间里收拾,听见女人说话了,大致听出了一些:小龙,即坐在轮椅上的男孩,他们的儿子,白天的时候精神状态还好,到了夜里就会发烧、抽搐,有时候还会昏厥过去。三人从河南而来,在此之前也跑过不少地方,都没治好病。陈素珍休息的时候,也会跟着婆婆去菜地里干活,干完活了,便坐在田埂上歇一歇。透过草丛,还能看见远处拔地而起的楼群,都不知道这些楼是什么时候冒出来的,比地里的菜长得还茂盛。陈素珍目不转睛地望着,突然,一个黑黑的东西从楼上飞了下来。陈素珍吓了一跳,心里紧了。再看时才发现是近处的一只鸟,由于视线的错位,像是有人从楼上摔下来了似的。刘小军就是这样从楼上摔下来的。三年前陈素珍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时,她的儿子刘小军从三楼的室外空调机上摔下来,像一只果子似的,啪地一声,碎了。刘小军昏迷了很多天,人倒是醒过来了,但脑子不行了,也下不了地,偶尔还能睁开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头顶的大梁。“我找过老祖了”,婆婆说,老祖叫她明早去一趟,先带点纸回来烧一烧,再准备点东西,挑个日子就行了。婆婆天不亮就出门了,回来后她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皱的纸给陈素珍,老祖说了,就准备这些东西。纸上歪歪扭扭的几行字——两条鲤鱼,一米红布,八两八钱大米,电筒,打碗花,黄豆,金锁……陈素珍一一读给婆婆听,然后唇形定格在“金锁”二字上。今天的8206比第一次见时乱了很多,旅行包的口是张开的,床上的被子也是蜷着的,床头柜上十分凌乱,有遥控器,口罩,盛有半杯水的一次性杯,一本《读者》……还有,一条金项链正躺在《读者》下面。陈素珍吓了一跳,因为贵重物品的原因,这一小块地方她就不再收拾了,也算是对物品的尊重和保护。打扫完房间,陈素珍把门关上,又担心什么似的,推了推,锁死了,才放心离开。婆婆和陈素珍坐在电话机旁,小心翼翼地拨通电话,一个沙哑而干燥的声音,婆婆连忙喊老祖,说没有金锁,用铜锁代替行不行?电话那头好一会儿才说,没有金锁,就用金链子代替,金子的就行,金子才能锁得住。挂了电话,陈素珍舒了口气,金链子比金锁好找多了。陈素珍想起8206的金项链,心里顿时明亮起来。决定向8206借项链后,陈素珍便感到忐忑和紧张了,一整天都心不在焉,眼睛时不时地瞟向8206的门。天快黑了,8206的人还没回来,陈素珍越发坐立不安了,她习惯性地用钥匙开门,屋里没有人,她走进去,看见凌乱不堪的床头柜,她前倾着身子,整理起来,烟缸,茶杯,口罩,书——还有那条金项链,和之前一样仍然保持着同一姿势,像一个慵懒的人,这些天来都没有动弹一下。陈素珍轻轻捻起它,挂在食指和中指上,果真,沉甸甸的,项链被拉直了,仿佛醒了,有了力量感。陈素珍想,金子真是太神奇了,难怪老祖说只有金子才能锁得住。天越发黑暗了,外面的霓虹灯早已亮了。再过一会儿,就到老祖说的“最好的时辰”了。陈素珍不禁着急起来,把项链握在手里,此时的金子仿佛代替了它的主人,与她相视而坐,静静地,等待她的开口。我想借一借……陈素珍结结巴巴地说道……我给我的儿子治一治病……借用一下……只借一借……明早……就还来……一定还来的……整个晚上陈素珍都处于恍恍惚惚之中,老祖是什么时候来的,怎么来的,陈素珍都不太记得清了,她只记得那个老太婆在刘小军的卧室走来走去,嘴里念念有词,那些准备的东西不同角度地摆在刘小军四周,最后,那条金项链呢,便压在刘小军身上。天终于亮了,陈素珍起来做早饭,打开手机,竟有几个未接电话——夜里宾馆打来的。她惊出冷汗,没心思吃饭,推上自行车走了。陈素珍到了宾馆,立即上楼,她已经想好了,她会恳求女人原谅,哪怕给她跪下也行——现在她已经把项链还回来了,真的,只是借一借,给儿子看病,并没有偷的意思。到了8206,陈素珍平缓内心的紧张,颤颤抬起手,敲门,没有声音,再敲——陈素珍掏出钥匙,门开了——床上乱糟糟的,床头柜上也是。然而,床上并没有人,也没有轮椅,就连一直卧在桌肚里的行李也不见了。陈素珍冲到楼下,摇醒正熟睡的王小明。8206呢?8206呢?她急切地问。王小明极不情愿地抬起头,眯着眼睛,说,走了,夜里走了。轮椅上的那个男孩,死了,夜里——陈素珍惊叫起来,双腿软了,心口堵得厉害。可是——可是——她喘着气说,怎么会这样——冬天渐渐深了,刘小军并没有如老祖说的“从床上爬起来”,依旧躺着。有一天,刘小军突然一动不动了。第二年春天,婆婆也去世了。陈素珍更加沉默寡言了,她越来越瘦,整个人缩掉一圈似的。她常常想起那个秋天住在8206的河南人,右手不自觉地伸进衣服最里边的口袋,带着她体温的项链缓缓游进她的掌心。突然,陈素珍鼻子一酸,捂着脸哭起来,她的肩膀一耸一耸的,仿佛这样才能哭得痛快。她分明感到手心里的项链伸展着、有力地紧贴着她的脸,像一只手一样,冰冷而有温度。(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素珍之所以对狭小、没有阳光的8206房间特别怜惜,是因为这个房间的布局陈设折射了她的生活现状。B.小说把老祖治病要求准备的物品一一罗列出来,是以物品之多反映老祖之神奇和治病难度之大。C.陈素珍明白自己没有告知主人的“借”意味着什么,但是强烈的母爱还是驱使她让情感取代了道德和理智。D.儿子死后,陈淑珍还会抚着项链,常常想起那个住在8206的河南人,显示出她内心的善良和愧疚。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叙述刘小军坠楼事件用了倒叙手法与错位联想,这样既巧妙推动了情节,又制造了故事的悬念。B.文中“楼群”“比地里的菜长得还茂盛”的描写,是为了表现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也暗示了人物的创伤记忆。C.儿子刘小军不治而亡、婆婆随后去世,击垮了陈素珍这个家庭,这些事件的叙述增加了作品的悲剧意味。D.小说与《祝福》一样从女性生存状态透视生活,展示底层群体间的冷漠与隔阂,风格冷峻又颇具爆发力。8.小说善用多样化的细节描写来展现陈素珍的内心世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8206女房客的金项链是小说的重要元素,请结合原文谈谈你对此的理解。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刘蕡,字去华,幽州昌平人。大和①二年,举贤良方正②能直言极谏。于时,被选者二十有三人,所言皆冗龊常务,类得优调。赞曰:蕡与诸儒偕进,独讥切宦官,然亦太疏直矣。意蕡之贤,当先以忠结上,后为帝谋天下所以安危者,庶其纾患耶!(选自《新唐书·刘蕡传》,有删改)材料二:自元和之末,宦官益横建置天子在其掌握威权出人主之右人莫敢言。上亲策制举人,贤良方正,刘蕡对策,极言其祸,其略曰:“陛下宜先忧者,宫闱将变、社稷将危、天下将倾、海内将乱。”又曰:“陛下将杜篡弑之渐,则居正位而近正人,远刀锯之贱,亲骨鲠之直,辅相得以专其任,庶职得以守其官,奈何以亵近五六人总天下大政!祸稔萧墙,奸生帷幄,臣恐曹节、侯览复生于今日。”又曰:“忠贤无腹心之寄,阍寺③恃废立之权,陷先君不得正其终,致陛下不得正其始。”又曰:“陛下诚能揭国权以归相,持兵柄以归将,则心无不达,行无不孚矣。”贤良方正裴休、李郃等中第,皆除官。考官左散骑常侍冯宿等见刘蕡策,皆叹服,而畏宦官,不敢取。诏下,物论嚣然称屈。谏官、御史欲论奏,执政抑之。李郃曰:“刘蕡下第,我辈登科,能无厚颜!”乃上疏。不报。蕡由是不得仕于朝。(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材料三:今蕡所对,空臆尽言,至皇王之成败,陛下所防闲,时政之安危,不私所料,又引《春秋》为据,汉、魏以来,无与蕡比。有司以言涉讦忤,不敢闻。自诏书下,万口籍籍,叹其诚鲠,至于垂泣,谓蕡指切左右,畏近臣衔怒,变兴非常,朝野惴息,诚恐忠良道穷,纲纪遂绝,季汉之乱复兴于今。以陛下仁圣,近臣故无害忠良之谋;以宗庙威严,近臣故无速败亡之祸。指事取验,何惧直言?且陛下以直言召天下士,蕡以直言副陛下所问,虽讦必容,虽过当奖,书于史策,千古光明。(选自李郃《让第刘蕡疏》,有删改)[注]①大和:晚唐唐文宗年号。②贤良方正:汉朝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宋沿用。古时就政事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称为对策。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③阍(hūn)寺:文中指宦官。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宦官益横A建置B天子C在其掌握D威权E出F人主之右G人H莫敢言。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渐,征兆、苗头,与《诗经·氓》“淇水汤汤,渐车帷裳”中的“渐”意思不同。B.诚,如果、果真,与《邹忌讽齐王纳谏》“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中的“诚”意思相同。C.非常,意外的变故,与《鸿门宴》“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的“非常”意思相同。D.穷,断绝,与《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中的“穷”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蕡认为,皇帝应当把国家政权的安危放在首位,要端正自己的言行,任用正直的人做官,不要放任几个宦官乱政,否则将带来严重后果。B.刘认为,不任用忠臣,奸邪窃权,不仅陷害先君,也威胁皇帝自身,将军政大权交给在其位者,可以实现治理的愿望,保证政令畅通。C.参加对策的二十多个考生都对国家大事提出合理建议,而刘蕡的对策秉笔直书,尤其精彩,但主持考试的官员害怕宦官,没有授予刘蕡官职。D.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写于初唐国力上升时期,侧重建议要守成;刘蕡的对策写于朝纲废弛、风雨飘摇的唐代晚期,侧重建议纠正弊政。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当先以忠结上,后为帝谋天下所以安危者,庶其纾患耶!(2)诏下,物论嚣然称屈。谏官、御史欲论奏,执政抑之。14.刘蕡落第后,李郃上疏直言,认为刘蕡当为进士,得授官职。请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李郃阐述的理由。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①张孝祥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②,剪烛看吴钩。剩喜③燃犀处④,骇浪与天浮。忆当年,周与谢⑤,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注】①1161年冬,宋将虞允文在采石矶大败金军,闲居中的词人闻讯作此词。②风景:西晋末年,士人为避乱而南渡,悲叹“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③剩喜:甚喜。④燃犀处:史载温峤奉命平乱,到采石矶时,发现水中多怪物,温峤点燃犀角照射水面,终见奇形异状的水怪相继覆灭。⑤谢:东晋名将谢玄,“少年时好佩罗香囊”,指挥了淝水之战。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句“雪洗”二字一语双关,表面指这场战斗于冬天大捷,白雪洗刷了金人战马掀起的战尘;暗含洗雪“靖康耻”之意。B.词人以“燃犀处”点明了大战的地点;“骇浪与天浮”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了采石矶鏖战时惊心动魄的场景。C.下阕“初嫁”与“未解”对举,表现了周瑜和谢玄的年少得志;“勋业”一句,赞颂虞允文从容不迫地建立了不朽勋业。D.本词从采石矶写到赤壁矶头、肥水桥边,联想丰富;“赤壁矶头”两句以落照、衰草烘托愁绪;下阕情感由上阕之喜转为悲。16.词中“剪烛看吴钩”一句,以动作传情,意蕴丰富。请作简要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时行军打仗,常常通过敲击金属器具来传递信息,高适的《燕歌行并序》对此即有体现:出征路上,士兵们“”;深陷重围后,晚上所闻却是“”。(2)《琵琶行(并序)》中常用比喻来写乐声,如借“”一句来比喻乐声的重浊和清脆,借“”一句来喻乐声的梗塞不畅。(3)在古诗文中,“月”与“影”常相随,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又如“,”。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来,一场由“新中式”穿搭引领的时尚风潮悄然涌动,在街头巷尾,在旅游景点,总能见到其身影。“新中式”新在哪里?“新中式”服装并没有全套传统服饰那么隆重华丽,主打既保留传统特色,(甲)。比如一些“新中式”服装中的花鸟、山水暗纹融入得十分巧妙,这些精致的图案在阳光下若隐若现,低调典雅,既能穿上出游,也能穿着上班。从写意水墨,到梅兰竹菊;从棉麻丝绸到纤维毛料,“新中式”服装设计元素A,将深厚的中华文化内涵融入“日用而不觉”的日常穿搭中。以马面裙这一极具辨识度的服装为例,其前后共有四个裙门,系带围合腰部,视觉上给人一种“飞流直下”的美感。马面裙的色彩运用通常十分大胆鲜艳,以蓝色、红色居多,从视觉上给人一种明艳的感觉。在马面裙的裙门和边缘配的各种纹饰图案更是它的重点。身着马面裙,宛若翩跹(qiān)仙子。马面裙并不只是一件新春战袍,也不只是一条漂亮的裙子,它从历史的衣橱里走出来,成为街上的一道靓(liàng)丽风景,让传统与时尚相互碰撞、相互交溶,焕发出了属于这个时代的光采。马面裙始出现于宋代,(乙),是明代女服最具特色的服饰之一,马面裙一直延续至20世纪初期。可以说,现在的马面裙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承载了深厚的积淀,人们在保留马面裙优雅挺拔造型的同时,对材质和设计进行了改良,使其更加适合现代人的日常穿着,同时也可机洗降低洗护成本。时下,(丙),犹如星火燎原,已经从服饰延伸到了家居、美妆、餐饮等多个领域,不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富矿,创新表达东方美学。比如同仁堂结合传统养生与新消费需求,B,推出枸杞拿铁、罗汉果美式咖啡、娇颜陈皮五红汤等饮品,不仅吸引了年轻消费者,也让老字号潮起来。“新中式”是一个完全开放的概念,它面向未来,可以接受各种各样的塑造和定义。与传统中式服饰相比,“新中式”结合了中国人的现代审美,更加贴合大众日常穿搭、装饰等文化消费的现实需求,“新中式”变“火”,是消费者与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有错别字和读音有误的地方,请分别找出一处并做修改。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1.词语的意义包括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和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不仅吸引了年轻消费者,也让老字号潮起来。A.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中国队的表现太赞了!B.面对卷的行业竞争,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被外界的喧嚣和浮躁所影响。C.拒绝雷人话语,规范使用语言。D.因为共患难过,所以两人关系很铁。22.一位马面裙视频博主,想在自己的视频号上为马面裙配文,宣传马面裙之美,上句已给出,请你结合材料替这位博主补写出下句,要求字数相等,内容相关,结构相同。上句:时尚符号艳中外,演绎东方韵味。下句:六、作文23.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漫画作者:郑辛遥)这则漫画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B2.C3.A4.①《儒藏》编纂的路径是选定一个新的主题,将相关典籍汇编成集;②《永乐大典》整理的路径是针对现有存卷,分类整理。5.①我们处在有条件收集全、保护好文化资源的历史阶段,要集中力量整理编纂中华典籍;②我们希望发挥中华典籍的全部功能,为世界人文科学研究做贡献;③我们有能力建设版本馆等设施,组建优秀学术团队,协调中外学术资源。【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收藏和保护历代《四库全书》的版本”错误。依据材料一“建设版本馆的初心就是收藏,就是在我们这个历史阶段,把自古以来能收集到的典籍资料收集全、保护好,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可知建设国家版本馆的目的是收藏自古以来能收集到的典籍资料,保护好并传承中华文明,而不仅仅是收藏和保护历代《四库全书》的版本。C.“已经失去了资料库功能”错误。依据材料三“《永乐大典》的用途有三:一是庞大的资料库,中国历史文化的巨大信息库;二是它保存了数量相当大的已经失传的书;三是校勘功能”,可知《永乐大典》现存不到4%,但依然具有资料库功能,可以通过对其存卷的整理和研究来发挥其功能。D.“要发挥《永乐大典》的全部功能,我们既要‘撒网式’研究”错误。依据材料三“要发挥《永乐大典》的全部功能,我们既要‘撒网式’研究,也要‘拉网式’研究,实现竭泽而渔”,可知发挥《永乐大典》的全部功能需要采用科学的“拉网式”研究,而不是“撒网式”研究。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可见明代的分类方式较为落后”错误。依据材料三“我们的办法,将是把《永乐大典》存卷按照引用的书籍逐条切分开,让这些古书的片段各归其书,按《四库全书》的经、史、子、集分类法排序、整理”,可知仅提到今人整理《永乐大典》时采用了按引书分类的方式,但并未评价明代分类方式的优劣;今人整理《永乐大典》的方式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不能说明明代的分类方式较为落后。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体特征和语言特色的能力。A.“叙述与议论交替”错误。根据材料一,它主要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行动和讲话内容,属于对事件的客观叙述。其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内容表达了他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对工作人员的叮嘱,这些内容虽然是观点表达,但作为新闻报道的一部分,它们是对实际发生情况的直接记录,没有加入作者的主观评论或分析,更多是对事件本身的记录和对人物言论的直接引用,无议论。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①《儒藏》编纂:从材料二“我们主持的这部《儒藏》,基本上沿袭了中国的传统分类法,即四部分类的传统,也就是按照经、史、子、集的框架进行架构”“《儒藏》还将搜集未收入上述各书的儒家著述文献,使我们拥有一部比较完备的儒家思想文化著述的总汇”可知,其路径是选定儒家思想文化这一新的主题,将相关典籍汇编成集。②《永乐大典》整理:依据材料三“我们的办法,将是把《永乐大典》存卷按照引用的书籍逐条切分开,让这些古书的片段各归其书,按《四库全书》的经、史、子、集分类法排序、整理,形成《永乐大典存卷分书重编》本”,可知其路径是针对现有存卷,进行分类整理。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运用材料内容的能力。①材料一提到“建设版本馆的初心就是收藏,就是在我们这个历史阶段,把自古以来能收集到的典籍资料收集全、保护好”,说明我们处在能够集中力量收集保护文化资源的阶段,要整理编纂中华典籍。②材料二提到《儒藏》编纂“使全世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得以利用中国文化资料检证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建设”,材料三也提到要发挥《永乐大典》作为中国文化宝藏的全部功能,体现了我们希望通过修文,让中华典籍为世界人文科学研究服务。③从材料二“在依托北京大学现有学术资源的基础上,跟国内外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学术团队合作,形成一种强强联合的模式”以及材料一中国家版本馆的建成,可看出我们有能力建设版本馆等设施,组建优秀学术团队,协调中外学术资源来做好修文这件大事。6.B7.C8.①动作细节:打扫房间的动作,展现其踏实能干;捻项链的动作,反映其内心的渴盼和希冀。②语言细节:拿项链时结结巴巴的语言,揭示其内心的矛盾与挣扎。③神态细节:得知小男孩死去、一家人离开后的惊叫和失态,折射了她内心的恐慌、愧疚等复杂的情绪。9.①金项链贯穿全文,是串联起陈素珍与河南家庭故事的一条纽带。②金项链对陈素珍既是道德的压迫,又是一种无言的安慰和希望,展示了陈素珍内心情感的纠结。③金项链折射出两个家庭的悲剧命运和生活境况,引发读者对人生际遇的思考,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导语】这篇小说通过清洁工陈素珍的视角,展现了一个底层女性在生活重压下的挣扎与救赎。作者以“金项链”为叙事线索,巧妙串联起两个破碎家庭的悲剧命运,在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困境中,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温暖。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富有张力的细节刻画,既呈现了主人公内心的道德困境,又赋予平凡物件以象征意义。小说在冷峻的现实底色中,透露出对生命尊严的深切关怀,体现了当代底层叙事的人文深度。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B.“是以物品之多反映老祖之神奇和治病难度之大”错,此处作者有意以物品的荒诞凸显陈素珍婆媳的愚昧和老祖治疗手段的荒谬。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A.“倒叙手法”“制造了故事的悬念”错,文本先描述陈素珍当下在宾馆打扫房间的日常,之后通过“三年前陈素珍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时……”的表述,转入对刘小军坠楼事件的回忆,这属于典型的插叙,且插叙主要服务于人物心理而非悬念。B.“表现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错,“楼群”“比地里的菜长得还茂盛”的描写并非强调城市化,主要通过环境对比(自然生长的菜与工业化的楼群)暗示城市化进程中底层人物的渺小与疏离。D.作品未展示出底层群体间的“冷漠与隔阂”。本文中,陈素珍借走金项链是为了给儿子治病,她内心充满了忐忑和愧疚,并且打算归还;河南房客一家默默离开,并未追究项链之事,这体现出的是底层人物之间无奈的命运交织和潜在的善意,并非冷漠与隔阂。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①动作细节:文中描写陈素珍“拉开窗帘,又弯腰把床单拉平,麻利地掖在床垫下面;将枕头放正,拍平;把刚换下的拖鞋收拾整齐”。这些连贯、细致的动作,既展现了她作为保洁员的踏实能干。当陈素珍“轻轻捻起”金项链,“挂在食指和中指上”反复摩挲时,“沉甸甸”“拉直”等动作细节,写出她对金子“锁得住”希望的迷信期待。②语言细节:“我想借一借……给我的儿子治一治病……借用一下……只借一借……明早……就还来……”这段结结巴巴的独白,是她在无人处的自我说服。重复的“借”字与承诺归还的急切,暴露出她明知不当却不得不为的矛盾,以及对“救子”执念的自我合理化。③神态细节:“惊叫起来,双腿软了,心口堵得厉害”的神态与动作,直接展现了她的震惊与愧疚。她未料到自己的“借用”竟与男孩的死亡形成残酷巧合,这种意外冲击让她陷入道德自责与命运无常的恐惧中,深化了人物的悲剧性。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物象作用的能力。①情节结构上,金项链是贯穿全文的核心线索。陈素珍作为清洁工,因打扫8206房间时发现金项链而与河南家庭(女房客、小男孩一家)产生交集,推动故事从日常保洁场景转向矛盾冲突。金项链的“失踪”与“重现”成为情节发展的重要节点。②塑造人物上,陈素珍误拿项链后“结结巴巴”的辩解、反复“捻项链”的动作,体现了她因“疑似偷窃”产生的愧疚与不安。项链如同无形的枷锁,成为她内心道德谴责的具象化表达。在刘小军去世、家庭破碎后,金项链又成为陈素珍对“善意”的最后执念。③表现主题上,河南家庭因项链“失踪”引发争吵,间接导致刘小军的注意力分散(如父亲愤怒下未及时看护孩子),最终坠楼;陈素珍则因项链背负道德重负,目睹悲剧后陷入长期的心理创伤。项链成为两个家庭悲剧的“催化剂”,凸显了生活中偶然性对命运的摧毁力。项链的“失踪”与“归还”(虽非陈素珍主动)考验着人物的道德选择。陈素珍的犹豫与挣扎、河南家庭的愤怒与宽容,展现了人性在困境中的复杂面貌,引发读者对“善意与误解”“责任与救赎”的思考。10.ADG
11.B
12.C
13.(1)应当先用忠诚来结交皇帝,然后再为皇帝谋划关乎天下安危的大事,或许能够消除国家的祸患吧!(2)朝廷录取的诏书发布,舆论哗然,为刘蕡喊冤。谏官、御史台官员打算上奏,被当权者制止了。14.①刘蕡真诚正直、才识超群。②刘蕡因直言被压制,危及纲纪。③宽赦刘蕡,彰显皇帝的纳谏之德。【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宦官日益骄横,皇帝的废立都由他们掌握,宦官的权威远在皇帝之上,没有人敢说。“宦官益横”,主谓结构,A处断开;“建置天子在其掌握”,“建置天子”是主语,“在其掌握”是谓语,D处断开;“人莫敢言”,“人”为句子主语,前面G处断开。故选ADG。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A.正确。征兆、苗头/浸湿。句意:陛下想杜绝弑君篡位的苗头。/淇水波涛滚滚,水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B.错误。如果、果真/确实。句意:陛下如果能够把朝廷大权交还宰相。/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C.正确。句意:发生意外的变故。/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变故的发生。D.正确。断绝/穷尽。句意:实在担心忠良之士的道路断绝。/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参加对策的二十多个考生都对国家大事提出合理建议”错,原文为“所言皆冗龊常务”,应是参加对答的二十多个考生的对策写的都是平常琐屑的事。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结”,结交;“庶”,或许;“纾”,消除。(2)“物论”,舆论;“执政”,当权者;“抑”,制止。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结合“汉、魏以来,无与蕡比”“万口籍籍,叹其诚鲠”可知,刘蕡真诚正直、才识超群。②结合“诚恐忠良道穷,纲纪遂绝”可知,刘蕡因直言被压制,危及纲纪。③结合“以陛下仁圣,近臣故无害忠良之谋”“蕡以直言副陛下所问,虽讦必容,虽过当奖,书于史策,千古光明”可知,宽赦刘蕡,彰显皇帝的纳谏之德。参考译文:材料一:刘蕡,字去华,幽州昌平人。大和二年,应考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当时,被录用的有二十三人,所陈述的都是平常琐屑的事,都得到好的官职。评论说:刘蕡与各位儒士一同应考,唯独他尖锐地指责宦官,然而也过于粗疏率直了。想来刘蕡这样的贤才,应当先用忠诚来结交皇帝,然后再为皇帝谋划关乎天下安危的大事,或许能够消除国家的祸患吧!材料二:自从元和末年以后,宦官日益骄横,皇帝的废立都由他们掌握,宦官的权威远在皇帝之上,没有人敢说。皇帝亲自主持科举考试,贤良方正科考生刘蕡的对策极力论述宦官的祸害,大意说:“陛下首先应当忧虑的事情,是宫廷即将发生变乱、国家即将出现危机、天下即将倾覆、海内即将大乱。”又说:“陛下想杜绝弑君篡位的苗头,就应当端正自己而亲近正直的人,疏远残酷下贱的人,亲近耿直的大臣,使宰相能够主持朝政,使众官能够忠于职守,怎么能让亲近宠幸的五六个宦官总揽国家大政!宫廷内部酝酿祸乱,陛下身边出现奸邪小人,我担心曹节、侯览这样的人又出现在今天。”又说:“忠正贤良的大臣没有被托付重用,宦官掌握废立的大权,陷害先君而令其不能善终,致使陛下不能堂堂正正地开始亲政。”又说:“陛下如果能够把朝廷大权交还宰相,把军权交还大将,那么,愿望没有达不到的,行动没有不被人信服的。”参加贤良方正科考试的裴休、李邰等人中选,都被授予官职。担任考官的左散骑常侍冯宿等人看到刘蕡的对策后,都赞叹佩服,但惧怕宦官,不敢录取刘蕡。朝廷录取的诏书发布,舆论哗然,为刘蕡喊冤。谏官、御史台官员打算上奏,被当权者制止了。李邰说:“刘蕡落选,我辈等人被录取,能不感到厚颜无耻吗!”于是上疏。没有得到答复。刘蒉从此未能在朝廷任职。材料三:如今刘蕡的对答,把心里的话全部说出来,包括皇王的成败,陛下所应防备,时政的安危,不把所估计到的藏起来,又引《春秋》为证据,汉、魏以来,没有人能和刘蕡相比。有关官员却因为他说的涉及直言触犯,不敢上报皇帝。自从诏书颁布后,人们议论纷纷,感叹刘蕡的忠诚耿直,有的甚至流下眼泪,认为刘蕡指摘皇帝左右的人,怕近臣发怒,发生意外的变故,朝野上下的人吓得不敢喘气,实在担心忠良之士的道路断绝,纲纪会因此崩溃,汉朝末年的祸乱又要发生在今天了。凭借陛下的仁爱圣明,近臣原本就没有残害忠良的阴谋;凭借宗庙的威严,近臣原本也没有招致迅速败亡的灾祸。以事实来验证,何必惧怕直言况且陛下以寻求直言来号召天下士人,刘蕡以直言来回应陛下的询问,即使言辞激烈也应当宽容,即使言辞有些过头也应当奖励,将其记载在史册上,千古流传,光辉照耀。15.A
16.剪烛看吴钩:①动作:剪烛夜看兵器,表现词人对战事的关切;②情感:借“吴钩”象征建功之志,隐含未能参战之憾,“看”字抒豪情与忧思交织。【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A.“表面指这场战斗于冬天大捷,白雪洗刷了金人战马掀起的战尘”错误。结合文本,“雪洗虏尘静”中的“雪洗”并非实指冬天的白雪洗刷战尘,而是比喻这场采石矶之战如同大雪洗尘一样,洗去了金兵南侵带来的战乱和耻辱,重点强调的是战争胜利带来的洗雪耻辱之意,并非关于冬天的实指。故选A。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剪烛看吴钩:①动作:“剪烛看吴钩”描述了词人在夜晚,一边剪去烛花,一边注视着吴钩(兵器)的动作。从整首词的背景来看,此时词人听闻采石矶战胜的消息,在这样的情境下有此动作,说明词人对这场战事极为关注。因为吴钩是兵器,代表着战争和军事,词人在夜晚还专注地看着它,体现出他对战事的在意和关切,仿佛通过看兵器能更深入地参与到对这场胜利的关注以及对战争局势的思考之中。②情感:“吴钩”在古代诗词中常象征着建功立业的志向。词人一生怀有湖海般的平生豪气,渴望能在关塞等战场上建立功勋,就如同“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所表达的那样,有着积极进取、渴望投身报国的豪情壮志。然而,此刻他却只能闲居,听闻他人在采石矶取得胜利,自己却未能参战,所以通过“看吴钩”这一动作,隐含了他未能在这场战斗中参战的遗憾之情。“看”这个动作看似简单,却饱含深意。一方面,它体现了词人内心的豪情,对自己能够像古人一样凭借手中兵器建功立业的向往;另一方面,又透露出他的忧思,忧的是自己未能亲身参与到这场胜利的战斗中,不能为国家的安定和洗雪耻辱尽一份力。这种豪情与忧思相互交织,通过“看吴钩”这一动作细腻地展现了出来。17.金伐鼓下榆关寒声一夜传刁斗大珠小珠落玉盘幽咽泉流冰下难明月半墙桂影斑驳(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刁、咽、斑驳、剡。18.A异彩纷呈(丰富多彩)B匠心独运(独具匠心、别出心裁)19.“溶”改为“融”(或“采”改为“彩”);“qiān”改为“xiān”20.甲:又时尚实用乙:成熟于明代丙:“新中式”流行21.A22.示例一:历史积淀传古今,焕发时代光彩示例二:靓丽风景融古今,展现文化魅力【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处:前文提到“从写意水墨,到梅兰竹菊;从棉麻丝绸到纤维毛料”,说明“新中式”服装设计元素丰富多样。可填“异彩纷呈”或“丰富多彩”。“异彩纷呈”形容精彩的东西很多,纷纷呈现;“丰富多彩”形容内容丰富,花色繁多。B处:根据后文“推出枸杞拿铁、罗汉果美式咖啡、娇颜陈皮五红汤等饮品”可知,同仁堂在结合传统养生与新消费需求方面,进行了独特的构思和创新。可填“匠心独运”或“独具匠心”“别出心裁”。“匠心独运”指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独具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21846:2025 EN Vegetable fats and oils - Determination of composition of triacylglycerols and composition and content of diacylglycerols by capillary gas chromatography
- 2025年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资格考试-工业软件互联互通考核试卷
-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技术考核试卷
- 数字出版物中的AR扫描识别技术与内容触发考核试卷
- 2025年旅游咨询师服务规范之旅游服务美术馆服务考核试卷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章节练习试题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重点解析试题
- 善用学习材料学生因趣寻理
- 综合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定向训练试题(解析卷)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生活中的透镜达标测试练习题(解析版)
- 工业高质量数据集研究报告 2025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
- 2025江苏苏州市姑苏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协理员招聘5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全面流程审计管理模板
- 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10月六校联考英语试题卷
- 医院法律知识培训课件
- 国家电投广西核电社会招聘笔试题库
- 2025年士兵提干考试题及答案
- 湖南九校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答案
- 2025年河南淯水新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招聘17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自主维护课件
- 四川省宜宾丽彩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