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荷花淀》教学设计+统编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高中语文++】《荷花淀》教学设计+统编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高中语文++】《荷花淀》教学设计+统编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高中语文++】《荷花淀》教学设计+统编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高中语文++】《荷花淀》教学设计+统编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荷花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本文作为现代文学经典,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斗争与生活。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与人物刻画,作品不仅讴歌了根据地军民的英勇抗敌精神,更深刻揭示了战争背景下的人性光辉与家庭情感。教材选取此文,旨在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诗意美与情感力量,同时深刻理解历史背景与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与审美鉴赏能力。二、学情分析

《荷花淀》学情分析:学生们对于抗日战争时期的背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具体的历史细节和人物生活状态知之甚少。通过学习《荷花淀》,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风貌和人民的英勇斗争,增强历史意识和爱国情怀。同时,文章中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描绘,也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情感体验与思维拓展的结合,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文章内涵。三、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藕断丝连”“铜墙铁壁”等词语,赏析孙犁清新质朴、富有诗意的语言风格。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人物对话与环境描写,理解“诗化小说”的特点,培养文学鉴赏能力。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白洋淀的自然美与人性美,体会革命文学中的抒情性表达。4.文化传承与理解:领悟抗战时期普通民众的爱国情怀与乐观精神,理解“人民战争”的深刻意义。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环境描写的作用、女性形象的塑造手法。•难点:战争题材的“诗意化”表现与孙犁“荷花淀派”的创作风格。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问题:提到“战争小说”,你会联想到哪些词语?明确答案:学生可能回答“血腥”“硝烟”等,教师引出《荷花淀》的独特之处——“以美写战争”,并播放白洋淀风光视频,营造氛围。作家作品详介(10分钟)1、孙犁生平:原名孙树勋(1913-1996),河北安平人,曾在白洋淀任教,抗战时期从事革命文化工作。代表作:《荷花淀》《芦花荡》《风云初记》,语言清新质朴,被誉为“诗体小说”。2、荷花淀派:特点:根植乡土,语言诗化,以女性视角展现战争中的温情与坚韧。代表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等。整体感知

【理清结构】小说主要写一群青年妇女在抗战中的成长经历,作者淡化故事情节,作品充满诗情画意。开端:(1-31)

夫妻话别发展:(32-61)

探夫遇险高潮:(62-84)

助夫杀敌结尾:(85)

学夫杀敌

【人物语言分析】《荷花淀》用写意的手法,描写平凡的日常生活,自然自在地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发掘人物的情操美。用简单朴素的对话,展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是作品的一大特色。

【赏析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

阅读小说“夫妻话别”部分的人物对话,想一想通过这些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他们几个呢?”“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怎么了,你?”“你总是很积极的。”“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嗯,还有什么?”【细揣摩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①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低着头”表现了水生嫂的性格:传统贤惠的农村妇女,对丈夫很顺从;用不满的语气表达了满意的心情。有一丝嗔怪,但并未反对,说明她深明大义。②“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深明大义;对家庭很有责任感;对丈夫依恋③“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坚强;对于丈夫给予的理解感到欣慰。水生嫂的形象:既有中国妇女传统的美德,又具有抗日根据地妇女进步的特点她温柔贤惠、善良体贴,又深明大义,识大体,顾大局。

读小说“商议探夫”部分的人物对话,说说这些对话分别展现了人物怎样不同的性格特点?“听说他们在这里还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文静、含蓄“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心直口快“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稳重、谨慎“哪里就碰得这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性急、冒失“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腼腆、忸怩

“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见了我们爱搭理不搭理的!”“啊,好象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得。”我们没有枪,有枪就不往荷花淀里跑,在大淀里就和鬼子干起来!“我今天也算看见打仗了。打仗有什么出奇?只要你不着慌,谁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呀!”“打沉了,我也会凫水捞东西,我管保比他们水式好,再深点我也不怕!”“水生嫂,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刚当上小兵就小看我们,过二年,更把我们看得一钱不值了。谁比谁落后多少呢!”明确:不甘落后、追求进步、追求平等、勇敢自信

总结:作品中的人物对话描写简洁朴素,生动传神,符合人物身份和心理,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小说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形象地展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示了白洋淀女人们的成长历程,展示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人情美,人性美,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赏析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1段: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2段: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著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3段: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新鲜的荷叶荷花香。【思考并鉴赏】这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由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些描写有什么艺术效果?【解读】描绘的是白洋淀夜景的风景画和风俗画。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①为人物提供背景,渲染氛围。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②烘托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表现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美,表达她对家乡的热爱。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因此必须拿起枪,为保卫可爱的家乡而战,对战争满怀着必胜的信念。

③为后面情节的展开作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谐和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写荷花淀伏击战作铺垫。【主旨探究】主人公是文学作品的主要人物,即作者所着力刻画的一个或几个在作品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作品的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紧紧围绕主人公展开,其他次要人物的出现及其活动,也以主人公及其活动为中心,并对主人公起一定的映衬作用。人物形象:对人物着墨的多少,抓住细节刻画谁。情节上:看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主题思想:作家的创作意图。小说塑造了水生嫂等白洋淀妇女形象:这篇小说刻画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妇女的群体形象。水生嫂等人的性格既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又有解放区妇女的进步特点。她们勤劳善良、勇敢质朴,明大义,识大体。她们深爱丈夫,但在国难当头却能把对丈夫的爱和对祖国的爱统一起来,积极支持丈夫参军。经历了荷花淀伏击战后,她们深受教育和鼓舞,同时对丈夫从事的事业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于是投身抗战行列来。这种抗击敌人的侵略,保卫祖国、保卫家园的热望所激发的向上的要求,及在斗争中对自己力量的坚信,不仅展示了她们美好的精神境界,同时揭示她们迅速成长的根本原因。

小说通过描写白洋淀地区人的抗日斗争生活和妇女的成长历程,塑造了一群勤劳淳朴、真挚多情而又勇敢机智、顾全大局、深明大义的农村青年妇女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根据地军民英勇抗日的爱国精神和热爱生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六、【教学设计总结】本课以孙犁的经典作品为载体,通过诵读品味、角色演读、细节分析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作品的诗意美与人性光辉。学生不仅掌握了小说的三要素分析方法,还深刻理解了战争背景下的人性觉醒与家国情怀。教学设计注重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批判性思维,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文学拓展:荷花淀派荷花淀派: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一、概念与起源荷花淀派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形成于20世纪40-50年代,以孙犁为代表,因其代表作《荷花淀》而得名。该流派以描写农村生活和革命战争为主,语言清新质朴,充满诗意,尤其擅长通过女性视角展现战争中的温情与坚韧。得名由来:1945年,孙犁发表短篇小说《荷花淀》,以其独特的抒情风格和诗化语言引起文坛关注。此后,一批风格相近的作家聚集在孙犁周围,形成了具有共同美学追求的创作群体,文学史称“荷花淀派”。二、代表作家及作品孙犁(1913-1996)核心人物,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开创者。作品风格:语言清新自然,情节淡化,注重意境营造,擅长通过日常生活展现宏大主题。代表作:短篇小说:《荷花淀》《芦花荡》长篇小说:《风云初记》散文集:《白洋淀纪事》刘绍棠(1936-1997)受孙犁影响,作品充满乡土气息,语言优美。代表作:《蒲柳人家》《运河的桨声》丛维熙(1933-2019)早期风格接近孙犁,后期转向现实主义。代表作:《北国草》《大墙下的红玉兰》韩映山(1928-2008)专注描写白洋淀风土人情,风格细腻。代表作:《水乡散记》《紫苇集》其他作家:房树民、冉淮舟等。三、艺术特色语言风格:清新质朴:多用白描手法,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诗意。口语化:人物对话生动自然,贴近生活。比喻与象征:如《荷花淀》中“荷叶像铜墙铁壁”,既写实又象征军民抗战的决心。题材选择:农村与战争结合:不直接描写血腥战场,而是通过普通人的生活展现战争的影响。女性视角:擅长塑造温柔坚韧的女性形象(如《荷花淀》中的水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