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历史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专题04 推理、主题探究类选择题(原卷版)_第1页
2025年中考历史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专题04 推理、主题探究类选择题(原卷版)_第2页
2025年中考历史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专题04 推理、主题探究类选择题(原卷版)_第3页
2025年中考历史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专题04 推理、主题探究类选择题(原卷版)_第4页
2025年中考历史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专题04 推理、主题探究类选择题(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4推理、主题探究类选择题

题型解读|模板构建|真题试炼

识·题型解读命题特点+技巧解读+真题示例

明·模板构建答题模板/技巧点拨+典型解读

模板01推理类历史选择题模板02主题探究类历史选择题

用·真题演练真题示例+思路点拨/模板运用+规范答题+变式演练

练·模板运用最新模拟、预测考向

1.考查方向

推理类选择题通常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条件、现象、数据或情境等,运用逻辑推理、

数学运算、科学原理等方法,从多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这类题目注重考查考生的思维

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主题探究类历史选择题通常要求学生在理解特定历史主题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

和综合,得出合理的结论。这类题目不仅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注重考查学

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型特点2.题干与选项的逻辑关系

推理类历史选择题题干与选项之间的关系有:因果关系、现象与本质关系、局部与整

体关系等

主题探究类历史选择题题干与选项之间的关系可能是:

(1)因果关系

(2)现象与本质关系

(3)是非判断关系。

涉及历史规律的掌握和逻辑关系的理解。

常见设问

“由此可知……”“据此可知……”“主题是……”

/关键词

(2024·安徽中考)环境问题

(2024·甘肃定西)持续的民族融合

真题示例(2024贵族同仁)世界格局项多极化方向发展

(2024·贵州黔西南)商业毛伊岛发展

(2024·内蒙古包头中考)西安半坡遗址

考察考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命题预测

逻辑关系要求合理、清晰

1

开放性与创新性不断增强

审|题|技|巧

审题四步法:辨析题型——审题干(答题方向)——审题肢(排除干扰)——确定答案

第一步:审设问词,辨根据设问词辨析试题类型。设问的标志用语有“据此可

析题型,明确题型特点知……”、“主题是……”等

第二步:审题干,定答

审清时间、空间和设问限定词,明确答题范围和方向

题方向

第三步:审题肢(四个

排除错项和无关项,选项一般是结论或探究主题

选项),排除干扰

第四步:根据题干信息

理解设问词含义,分析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关系,得出答案。

判断得出答案

模板01推理类历史选择题

【思路引领】

推理、推断类选择题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特点是情境新颖,但是任何试题都不可能完全脱离主干

知识,都要回归教材。从能力上来说大多是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只是换了新材料、新情景。

所以我们遇到此类试题时不要慌,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推理。

【题型特点】给出一段文字、图片或表格,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条件、现象、数据或情境等,运用逻辑推

理等方法,从多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结论。

【解题技巧】

审题干,抓重点:找准题干就是“题干”,就是要明确“答题项”(答案包含的项目)、“主干语”(选项

论述的对象)和“限定语”(限定回答的内容)各是什么。在题干关键部分划下划线是很好的抓重点方法,

抓住中心思想,抓住出题人意图,判断史料的真伪。

仔细分析选项:选项有一定的干扰性和迷惑性,考生要仔细分辨,认真推敲。通过比较四个选项,准

确把握选项中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进而明确选项与题干之间的关系。但发现四个选项几乎相同时,

这时候一定要停下来认真分析,找出本质问题而非表象。一字之差就会决定最终答案的正确与否。

注意历史时间节点:历史学科中,最重要的就是时间点和空间点。锁定时空能让考生快速排除史实错

2

误的选项。我们要根据题干中的“限定语”提取出隐含着的历史信息,弄清历史事物的横向、纵向的历史时

空和阶段特征,明确时空范围和特点。从而进行筛选排除,最终找出正确答。

【题型示例】

考古工作者在甘肃、陕西、内蒙古、辽宁等地陆续发掘出多枚元朝前期的驿站官印。据此可知,元政府

A.推行行省制度B.改进运输工具

C.重视交通管理D.促进江南开发

【答案】C

【解析】题干信息:元朝有关“驿站官印”的考古发掘

推断结论:元朝重视交通管理

唯物史观:根据原始一手史料得出正确的历史解释

模板02主题判断类历史选择题

【思路引领】

主题探究类历史选择题的特点是以开展“研究性学习”为问题情景,要求学生依据科学的价值标准辩证

地、历史地分析事件,对有关历史事件和观点进行探究,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观点、方法与技能,结合

个人生活经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题型特点】

主题探究类选择题通常会提供一个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新情境,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探究。

它不仅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由于这类题目具

有较强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因此在解答时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历史素养和思维能力。

【解题思路】

1.理解题意: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所探讨的主题是什么。题目可能会给出一段背景材料或

者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要求你从多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答案。

2.分析选项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逐一分析每个选项。要注意选项是否与题目中的主题相关,是否能够解释或支持题

目中的观点。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分析选项:

排除法:先排除明显错误或与主题无关的选项。

对比法:将选项进行对比,找出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联系法:将选项与已知的历史事实联系起来,看是否能够合理解释题目中的问题。

3.结合历史背景综合判断

在分析选项时,要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

文化等方面。因此,在解答主题探究类历史选择题时,要全面考虑这些因素,避免片面或孤立地看待问题。

3

在分析完所有选项后,要进行综合判断,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如果选项中有多个看似合理的答案,可

以通过进一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或者结合历史背景和关键词,最终确定最合适的答案。

4.确定空间因素,把握历史现象的性质或立场

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空间因素即人类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本身的纵向和横向观察,只有对历史事

件、历史现象作纵向和横向的观察比较,才能明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空间概念。

每道选择题均涉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性质,只有明确了其性质、立场,才能够迅速区

分题目中的主要和次要、现象和本质等因素,才能够迅速确定正确选项。

5.明晰题目涉及的唯物史观

考生在审题时,应自觉地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人民群众

与英雄的关系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原因和结果、共性和个性、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主要矛

盾和次要矛盾、继承和发展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题目进行深入分析。

【题型示例】

下图为某同学收集的诗词。其研究的主题应是

A.对外关系的演变B.行政区划的变迁

C.传统节日的魅力D.绘画技巧的成熟

【答案】C

【解析】题干信息:诗歌中提到的古代节日

探究主题:传统节日魅力

唯物史观:综合推理判断能力

模板01推理类历史选择题

(2024·安徽·中考真题15)1992年6月,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与会各国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

架公约》,明确了发达国家应承担率先减排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的义务。由此可知,环境

问题的解决

A.主要是联合国的责任B.完全依赖于发达国家

C.消除了国家间的矛盾D.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

4

思路详解

推理类历史选择题

答题公式:根据题干信息判断推理要解决的问题

规范答题

【答案】D

1.(2024·甘肃定西·中考真题2)七年级某班同学在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时搜集到下列资料。据此判断,

他们的学习主题是

考古资料文献记载艺术作品文学作品

“(王)肃初入国,不蕃人旧日不耕犁,

食羊肉及酪浆,常饭相学如今种禾黍。

鲫鱼羹,渴饮茗……

汁……经数年后,肃城头山鸡鸣角角,

与高祖殿会,食羊肉连坐胡床壁画(莫高洛阳家家学胡乐。

耙地图(嘉峪关)

酪粥甚多。”窟)——摘自《凉州

——《洛阳伽蓝记》行》

A.发达的农耕文明B.持续的民族交融

C.多元的饮食文化D.辉煌的艺术成就

2.(2025·贵州铜仁·中考模拟11)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中国、俄罗斯、欧盟和日

本等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或国家联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

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据此可知

A.美国建立起单极世界B.新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C.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D.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5

3.(2025·广东·中考模拟1)下表是广东、浙江两地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文物相关图片。据此推知,当时

遗址玉钺玉琮龙首玉环

石峡遗址

良渚遗址

A.青铜冶炼技术成熟B.南北经济差异明显

C.农业生产工具先进D.两地存在文化交流

模板02主题探究类历史选择题

(2024·广东·中考真题07)在历史故事分享会上,同学们讲述了孝文帝改革、唐蕃和亲、澶渊之盟、回族

的形成等故事。这场故事会最恰当的主题是

A.政治互鉴B.中外交流

C.政权并立D.民族交融

思路详解

主题探究类历史选择题

角度:公式:根据题干现象判断主观方面的根本目的,“透过现象看本质”

规范答题

【答案】D

从题干:“孝文帝改革、唐蕃和亲、澶渊之盟、回族的形成等故事”可推知主题为民族交融。

6

1.(2024贵州黔西南·中考真题03)下面四幅图是某校历史社团研究性学习的一组材料,最符合他们研究

性学习的主题是

圆形方孔钱五铢钱开元通宝纸币铜版拓片

A.中央集权的加强B.农业生产的进步

C.文学艺术的繁荣D.商业贸易的发展

2.(2024·河北·中考真题11)下表所述内容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加强与各国的政治对话和平等合作,与西方等国建立不同层次的

中国

战略伙伴关系。对发展中国家,中国也给予积极的关注和合作

冷战结束后,日本加紧谋求国际事务中的政治大国地位,不断强化同美国的同盟关系,

日本

还力图构建美、日、欧三极的世界结构

冷战结束后,美国认为它应该在全球发挥“领导作用”,1992年美国总统提出了美国主导

美国世界新秩序的战略;“9·11”事件后,美国积极建立和维护同各大国之间的关系,进行全球

反恐合作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B.世界经济全球化历程

C.冷战后的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D.大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3.(2024·湖南·中考真题14)制作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思维导图中的空白处应填写

A.《资本论》的问世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国际欧》的创作D.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7

【推理类历史选择题】

1.(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该遗址因为地处东南沿海,地下水位较高,保存了丰富的有机质遗存,如

干栏式建筑。在遗址下层,还普遍发现有稻类和其他禾本科植物混在一起的堆积层。据此判断“该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

2.(2024·内蒙包头·中考真题)西安半坡遗址的房屋、窖穴、墓葬中发现了很多粟的遗存。在其中一个深

不足1米,底径约1米的窖穴内有粟粒朽灰堆积,专家推测其为储粮窖。据此可知,半坡先民

A.掌握人工取火技术B.处于打制石器时代

C.过着农耕定居生活D.依靠食物采集为生

3.(2025·安徽·中考模拟)考古发现,良渚古城遗址有大面积水稻田,核心仓储区有数量惊人的稻谷遗存

及精细加工的石质“耘田器”和犁形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原始农业开始产生B.早期国家形态出现

C.贫富分化程度加剧D.稻作农业高度发展

4.(2025·江苏苏州·3月模考)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遗址,在空间上分为宫殿区、内城与外城三

部分。古城还有祭坛、贵族基地、手工业作坊等处。良渚先民创造出一套包括玉璧、玉琮、玉钺在内的玉

礼器系统。据此可知,当时可能

A.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B.氏族制度不复存在

C.形成规范的礼乐制D.青铜铸造技术成熟

5.(2025·河南安阳·中考模考)永城王庄遗址发现部分玉器与山东滕州岗上遗址出土的玉器,不论是材质

还是形制完全相同,还有部分玉器具有浓郁的良渚文化特征;出土的彩陶既有仰韶文化元素,又有典型的

大汶口文化风格。据此可知当时

A.存在社会阶层分化B.不同文化交流融合

C.早期国家已经形成D.礼乐制度萌芽显现

6.(2024·重庆·中考真题)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劳动者利用杠杆原理进行谷物加工的场景:左边3人扶在

栏杆一头,借用身体下压的力量,启动杆头,达到舂米的效果。据此可知

A.四川地区经济较发达

B.劳动者精通力学理论

C.实用技术应用于生产活动

8

D.政府组织大规模集体劳动

东汉画像砖(四川彭县出土)

7.(2024·江苏南通·中考真题02)《魏书》记载,大臣高闾认为夏商周三代疆域不大,实行封禅(古代

帝王在泰山祭告天地的仪式),劝孝文帝也举行封禅大典。孝文帝却认为南方荆州和扬州尚未归顺,不欲

封禅。由此可见,孝文帝

A.学习汉族政治制度B.推动北方人口南迁

C.打击藩镇割据势力D.胸怀国家统一大志

8.(2024·山东菏泽·中考真题)与此前的选官制度相比,隋朝确立的这一制度“把取士的重心由地方官手

里移到了朝廷手里,以文化统一助成历史中国的政治统一。”据此可知,这一制度

A.加强了中央集权B.促进了民族交融

C.推动了教育发展D.扩大了选官范围

9.(2025·河北·中考模考)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以犬牙交错为主导,打破自然的山川之险,使地理环境

与行政区域交织在一起,从而消除行省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由此可见,行省制度

A.优化了官僚系统B.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融

C.提高了行政效率D.有助于防止地方分裂割据

10.(2024·四川德阳·中考真题)下表是中国近代某一次战争中壮烈捐躯的清朝著名将领一览表。据此可

知,这些将领

壮烈捐躯的清朝著名将领一览表

人物官职牺牲的时间和地点

陈连升(土家族)副将1841年1月广州沙角、大角

关天培水师提督1841年2月广州虎门

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总兵1841年10月浙江定海

裕谦(蒙古族)钦差大臣、两江总督1841年10月浙江镇海

陈化成江南提督1842年6月上海吴淞

海龄(满族)副都统1842年7月江苏镇江

A.抗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B.遏制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找到了国家发展的出路D.体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11.(2024·辽宁·中考真题07)下面是五四运动爆发后社会各界的反应,据此可知五四运动

学生:用切实方法,挽救危亡

工人:自愿全体齐心,即行罢工

商人:吾辈牺牲光阴、金钱,纯自出良心救国之主张

……

9

A.凝聚了民族力量B.开启了近代化的历程

C.改变了社会习俗D.抨击了旧道德旧文化

12.(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06)少年时代的瞿秋白在常州府中学堂念书。一天传来一则消息,他十分

高兴,立即拿起剪刀剪下辫子,连跑带跳地对母亲说:“皇帝倒了,辫子剪了!”据此推测,这则消息是

A.维新变法开始B.辛亥革命爆发

C.新文化运动兴起D.中共一大召开

13.(2025·湖南长沙·中考模拟)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时间外交成果

1953年12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4月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年4月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A.打破帝国主义外交孤立B.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D.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4.(2024·宁夏·中考真题09)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起,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古代埃及的太阳历和金

字塔,古代两河流域的《汉谟拉比法典》,希腊的城邦国家,迥然相异,对照鲜明。由此可见

A.古代人类文明呈现多元发展格局B.罗马法制建设奠定欧洲法学渊源

C.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东西文化交汇D.欧亚非美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

15.(2024·苏州·中考真题19)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第一个客户是阿克莱特的纺织厂,

用蒸汽机来泵取瀑布的水到浆轮上;第二个客户是威尔金森的钢铁厂,蒸汽机被用来控制风箱以保持熔炉

空气的恒定供给。到1815年,英国已拥有几千台新式蒸汽机。由此可见

A.珍妮机开启了工业革命B.蒸汽动力适应了经济发展

C.英国普遍建立工厂制度D.蒸汽机车开启了铁路时代

【主题探究类历史选择题】

16.(2025·广东汕头·中考模考)下图为中国邮政发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特种邮票,一套4枚。据此

判断该套邮票的主题为

10

A.古人类的起源B.中华文明探源

C.青铜文明灿烂D.农耕技术成熟

17.(2025·广东清远·中考模考)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拟定

了以下研究主题,其合适的是

A新旧交替: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B.反抗暴秦:宁有种乎的悲壮呐喊

C.儒家学说:莫定传统文化的根基D.逐鹿天下:争夺帝位的楚汉之争

18.(2025·山东枣庄·中考模拟)以下为某学生复习的内容,该生复习的主题为

A.商业贸易的繁荣B.宋代的经济发展

C.手工业发展迅速D.农业技术的进步

19.(2025·新疆·中考模拟)5.某同学搜集了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物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

究的主题是

A汉赋的兴起B.唐诗的繁荣

C.宋词的发展D.元曲的流行

20.(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观察下面的历史思维导图,与之最相符的主题是

11

A.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B.宋代经济与科技文化

C.宋元科技与中外交通D.明清科技与对外关系

21.(2024·山东菏泽·中考真题05)思维导图可以系统地展示知识、整合信息。下图是小明绘制的思维导

图,“?”处应是

A.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B.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C.朱元璋强化专制皇权D.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22.(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模考11)下表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朝代人物事件结果

明朝戚继光戚继光抗倭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明末清初郑成功郑成功收复台湾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回祖国怀抱

清朝康熙帝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签订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A.抵御少数民族B.开展友好交流

C.反抗外来侵略D.进行边疆治理

23.(2024·天津·中考真题)下表是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的一系列研学活动。该活动的主题是

查阅文献《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尼布楚条约》

实地考查承德避暑山庄、伊犁将军府

参观博物馆金奔巴瓶、《平定准噶尔图卷》

A.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文学和艺术的高度繁荣D.边疆内地管理方式一致

24.(2025·江苏苏州·中考模考)某同学在学习某一主题时,绘制了一条时间轴,由此可见,他学习的主

题是

12

A.正面战场的抗战B.北伐胜利进军

C.敌后战场的抗战D.人民解放战争

25.(2024·重庆·中考真题10)下面所示内容是某同学整理的笔记,由此判断其学习主题是

2014.12中国为支持“一带一路”建议而设的丝路基金开始运行

2015.7中因推动成立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开业

2017.10中国首趟由外国零售企业定制的中欧班列发车

2021.11中非制定《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

2021.12中老(老挝)铁路全线正式通车运营

A.经济体制改革B.祖国统一大业

C.新时代强军之路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6.(2024·山东枣庄·中考真题)如表是小澍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做的学习笔记。由此可以判断他学习

的主题是

金字塔

佛教

楔形文字

种姓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