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新高考历史热点精准复习当代中国的外交_第1页
2026届新高考历史热点精准复习当代中国的外交_第2页
2026届新高考历史热点精准复习当代中国的外交_第3页
2026届新高考历史热点精准复习当代中国的外交_第4页
2026届新高考历史热点精准复习当代中国的外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6届新高考历史热点精准复习当代中国的外交课程标准1、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2、分析外交政策制定的国内外环境;3、认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1949年1954年1955年1964年1971年1972年1979年1989年1997年进入21世纪2012年以来三大外交方针“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中法建交,与西方大国外交突破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中苏关系正常化“10+1”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致力于建立伙伴关系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布局,走交往新路新中国开创新型外交改革开放后的全方位外交特色大国外交时空坐标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①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②国家性质;③国家力量;④国内外形势。⑤领导人的思想、智慧(毛泽东、铁托)一、(1949—1978):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背景1.建国初期的外交(1949年—50年代中期)国际:

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对峙

帝国主义国家敌视中国(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国内:④(政治前提)新中国成立;⑤建国之初,百废待兴,经济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新政权的巩固和经济建设需要有利的国际环境。“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3)外交三大政策“一边倒”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肃清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和影响。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巩固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使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收回海关管理权、驻军权、内河航行权、教育特权。(2)总指导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当代中国的外交意义:“一边倒”政策的原因和影响①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发展经济的需要;②两极格局之下,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遏制中国;③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扩大新中国的国际影响。①赢得了苏联的支持和帮助,出现第一次建交高潮;②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有利于新中国经济建设③隔断了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联系,造成外交战略不平衡④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和霸权主义政策,给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环境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原因:首先与苏联建交,接着与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以及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瑞典、丹麦、瑞士、芬兰等国建交。⑷成就:①新中国建立之初,与苏联等国建交,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②1950年2月,中苏两国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加强了中苏合作,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最终形成。局限性:不利于对外开放和经济的长远发展;不利于进一步打破外交僵局,客观上加剧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敌视积极性:巩固政权,经济建设,建交高潮局限性:受苏联影响;不利于同非社会主义国家交往。⑥外交关系进一步发展:1956年,与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④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⑤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新的建交高潮。③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中国外交成熟)。内容:互相尊重

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特征:包容性、开放性、平等性、创新性意义:①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界限;②成为解决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同”:都曾经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共同任务: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异”:国家制度、宗教信仰、意识形态、文化习俗的差异革命性: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大外交方针,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结盟性:“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国结盟。平等性: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基础上提出外交政策,开展外交活动。过渡性:其形成过程是从革命型外交向国家型外交过渡的过程。(5)特点:(3)成就:2、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的外交①出现了与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的建交高潮。(第二次建交高潮)②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两个拳头打人”;与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建交;团结亚非拉国家反对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种族主义①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②中苏关系逐步恶化,中美仍然敌对③国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4)特征:“两只拳头出击”(指依靠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对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和苏联为首的修正主义以及各国反动派)(2)外交政策(3)成就:(1)背景(4)特征:(2)外交政策3、70年代的外交新局面(1)背景①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②文革时期,中苏关系继续恶化。苏联陈兵中国边境给中国造成巨大压力;③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影响力增强。④中国综合国力增强,需要提高国际地位(2)外交政策“一条线”:同一纬度的中、日、美、欧团结起来,联合抗苏,形成国际反霸统一战线。“一大片”:团结“一条线”周边“一大片”的所有国家(亚非拉地区)

自1970年起,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英、中荷关系也升格为大使级。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a.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b.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削弱;c.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支持;d.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策略(2)成就: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⑤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交),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④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交.a.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b.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c.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d.联合国中第三世界国家力量加强意义: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中国:①中苏关系恶化;②有利于改善国际关系;③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④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美国:①长期敌视、孤立新中国的政策失败;②自身经济实力下降,霸权地位相对衰落;③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深陷越战泥潭。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影响:①结束了两国的敌对状态,有利于两国的交流与发展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③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④国际上掀起西方国家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外交新局面(1)结束百余年来旧中国屈辱外交,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2)巩固新生政权,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创造有利条件。(3)推动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加强各国间的交往与合作。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历史意义国家利益可以突破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束缚推动国际关系发展二、调整(1978—2012年

)改革开放后1.背景开展全方位外交(1)国内: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外交政策朝着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进行调整。(2)国际: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根据国际形势变化,中国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2.外交政策:

3.外交成就:

全方位、无敌国、不结盟(2)世纪之交(1)1979中美建交、1984不结盟政策、1989中苏关系正常化巩固与发展周边国家关系成为外交工作首要任务

解决了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的边界问题。

1997年12月,中国与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即“10+1”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

中国同印度、巴基斯坦、朝鲜、韩国、越南、蒙古等国的关系也取得新进展。

(3)进入21世纪:全方位外交①积极致力于与世界各大国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俄罗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美国: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日本:战略互惠关系②中国把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2000年正式成立中非合作论坛;2003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③积极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1999

二十国集团(国际经济治理平台)、2001上海合作组织、2001博鳌亚洲论坛、2009

“金砖国家”(中俄印巴,2010南非加入)、2015

成立新开发银行④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多边外交主要相对于“双边外交”而言的。一般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国际关系行为主体通过建立国际组织、缔结国际条约、举行国际会议等所展开的各个领域的国际对话、协商与合作。

三、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12年——至今)1、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1)背景:(2)外交理念与成就:大国关系邻国关系中非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与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的关系稳步发展。“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方针,推出多种新机制和新举措,深化同日本、韩国、东盟各国等周边国家的关系。提出“真、实、亲、诚”原则,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

世界发展大势变化(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化,来自外部环境的挑战严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

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外交指导思想习近平提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核心理念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2017年中共十九大以来:(中国智慧、中国方案)①构建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a.与俄罗斯、美国等大国领导人进行会晤;b.出访越南、老挝等周边国家;c.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大多边国际性会议;d.出台多项推进中外增进互信、扩大合作的新文件、新举措;(1)理论创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坚持三推动)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贏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2)实践创新:②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3)目标:积极参与和引领全国治理进程,为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国家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贡献中国智慧。3、2022年中共二十大以来(1)背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2)政策理念:①四个反对: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

思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②一个宗旨: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③一个价值: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

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

亲,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课程总结时期外交政策、理念与美苏关系1949年—50年代中期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中共十八大以来“一边倒”联苏反美“两个拳头打人”“两个中间地带”反苏反美“一条线”“一大片”联美反苏“全方位”“无敌国”“不结盟”联美联俄,和平外交“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联美联俄,和平外交中国外交发展的巨大成就及其原因①经济:综合国力的增强②政治:中共的正确领导③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准确把握国际关系④外交:超越意识形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⑤道路:符合本国国情,走和平发展道路当代中国的外交独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