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络腧穴学十四经脉课件汇报人:2025-06-15目录目录02.04.05.01.03.06.经络系统概述手三阳经详解十四经脉总论足三阴经详解手三阴经详解足三阳经详解01经络系统概述经络的基本概念经脉与络脉的定义感应传导的媒介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具有固定循行路线(如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络脉则是经脉的分支,纵横交错成网状结构,遍布全身各处,无固定循行路径。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内属脏腑、外络肢节"的结构,实现气血在脏腑与体表之间的循环输布,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代谢。经络具有感应传导功能,能够传递生理信号和病理信息,如针灸刺激通过经络传导至靶器官,产生治疗效应,体现"通则不痛"的中医理论。十二正经系统包括手三阴经(肺、心包、心)、手三阳经(大肠、三焦、小肠)、足三阳经(胃、胆、膀胱)、足三阴经(脾、肝、肾),构成气血循环的主体框架,形成"如环无端"的流注关系。经络系统的组成奇经八脉体系含督脉(总督诸阳)、任脉(总任诸阴)、冲脉(十二经之海)、带脉(约束纵行诸经)等,对十二经气血起蓄积调节作用,尤以任督二脉构成"小周天"循环。附属结构网络包括十二经别(加强表里经联系)、十五络脉(主要络脉)、孙络(细小分支)、浮络(体表可见),以及经筋(连缀四肢百骸)、皮部(外应十二经)等功能性结构。经络的作用与临床应用生理联系功能通过经络的联络作用,实现五脏六腑与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的有机联系,如足厥阴肝经"连目系"解释肝开窍于目的生理现象。病理反应途径经络是病邪传变的通道,如太阳经不利出现项背强痛;同时体表穴位可反映内脏病变,如肝病在期门穴有压痛。诊断治疗依据经络辨证是中医诊断重要方法(如少阳头痛);针灸治疗通过"循经取穴"原则(如面口合谷收)和刺络放血等技术调节经络气血。现代研究进展经络现象得到红外热成像、同位素示踪等验证,研究发现经络线具有低电阻、高导声等特性,与结缔组织、神经-体液调节机制密切相关。02十四经脉总论十二正经的分布规律四肢对称分布十二正经在四肢呈左右对称分布,每条经脉在手臂或腿部均有特定循行路线,如手三阴经分布于上肢内侧,手三阳经分布于上肢外侧,足三阴经分布于下肢内侧,足三阳经分布于下肢外侧。体表-内脏关联十二正经在体表循行的同时,内联相应脏腑,形成"外络肢节,内属脏腑"的立体网络结构,如肺经属肺络大肠,心经属心络小肠,体现中医"表里相合"理论。头面汇聚特点六条阳经均上行至头面部交汇,其中手足阳明经在前额和面部,少阳经在侧头部,太阳经在后头部和项部,形成"头为诸阳之会"的解剖学特征。奇经八脉的特点与功能奇经八脉不直接属络脏腑,而是像湖泊般调节十二经气血盛衰,如任脉为"阴脉之海"总任一身之阴经,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经。调控蓄溢作用特殊循行路径生殖发育功能具有独特的解剖走行,如带脉环腰一周"如束带状",冲脉"并足少阴上行",阴维脉、阳维脉分别维系诸阴经和诸阳经,形成立体调控网络。与人体生长生殖密切关联,如任脉主胞胎,冲脉为"血海",督脉主髓海,共同参与生殖系统发育和性激素调节,体现"天癸"理论。经脉的循行与交接规律阴阳经衔接特定流向规律表里经互通遵循"阳经交阳经在手,阴经交阴经在足"的原则,如手太阴肺经在食指端交接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在足大趾端交接足太阴脾经,形成如环无端的循环系统。具有表里关系的经脉通过络脉相互沟通,如肺经与大肠经通过列缺穴互通,心经与小肠经通过通里穴联系,实现阴阳经气血的双向调节。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形成"阴升阳降"的经典气血运行模式。03手三阴经详解手太阴肺经循行路线起于中焦(胃部),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胃上口,穿过膈肌入肺,从肺系(气管)横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至拇指桡侧端少商穴。分支从列缺分出至食指端交大肠经。01核心穴位尺泽穴(肘横纹桡侧凹陷处)为合穴,主治咳嗽气喘;太渊穴(腕横纹桡动脉处)为原穴,是脉会穴,主调肺气不足;少商穴(拇指末节桡侧)为井穴,可点刺放血治疗咽喉肿痛。02主治范围涵盖呼吸系统疾病(咳喘、胸满)、咽喉病症(肿痛失音)、经脉循行部位疼痛(肩臂内侧痛)及外感表证(发热恶寒)。现代常用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和桡神经麻痹治疗。03临床配伍列缺配照海治咽喉干痛;太渊配内关治心悸胸闷;尺泽配肺俞治咳血潮热。针刺时需注意避开桡动脉,孕妇慎用少商放血。04手厥阴心包经循行特点起于胸中天池穴,出胁部上行腋窝,沿上肢内侧中线至中指末端中冲穴。分支从劳宫穴出无名指端交三焦经,内行支络三焦。要穴解析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为络穴,八脉交会穴,主治心悸胃痛;大陵穴(腕横纹中央)为原穴,主调神志异常;郄门穴(腕横纹上5寸)是郄穴,专治急性心痛。功能主治主治心血管疾病(心悸胸痛)、神志病(癫狂痫)、胃部疾患(呕吐呃逆)及肘臂挛急。现代应用于冠心病、心肌炎、癔病和腕管综合征治疗。特殊刺法中冲穴点刺出血可治昏迷中暑;内关透外关治胸胁胀满;针刺天池穴需注意深度防气胸。与三焦经构成表里关系,常配合治疗热病神昏。手少阴心经经脉走行关键腧穴治疗领域配伍禁忌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上行支从心系上挟咽喉至目系;外行支从腋下极泉穴始,沿上肢内侧后缘至小指桡侧少冲穴交小肠经。神门穴(腕横纹尺侧端)为原穴,主治失眠健忘;通里穴(神门上1寸)为络穴,主调舌强失语;少海穴(肘横纹内侧端)为合穴,善治肘臂挛痛。主治心血管病(心痛心悸)、神志病(癫狂痴呆)、五官病(目黄咽干)及臂内侧痛。现代用于心律失常、神经衰弱、癔病性失语和尺神经麻痹。神门配三阴交治失眠;通里配廉泉治中风失语。本经穴位多位于神经血管丰富处,针刺需谨慎。与小肠经相表里,心火移热于小肠时可配合治疗口舌生疮。04手三阳经详解起于食指末端商阳穴,沿前臂桡侧上行,经肘部曲池穴至肩部肩髃穴,上颈贯颊入下齿,左右交叉于人中,止于对侧鼻翼迎香穴。其支脉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循行路线商阳(井穴)、合谷(原穴)、曲池(合穴)、肩髃(肩关节要穴)、迎香(鼻病特效穴)。其中合谷穴可治疗面口诸疾,孕妇禁用。关键穴位主治头面五官疾病(如牙痛、鼻衄、咽喉肿痛)、热病(发热、汗出)、肠胃病(腹胀、泄泻)、皮肤病(荨麻疹、痤疮)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疼痛麻木。合谷穴是著名的镇痛要穴。主治病症010302手阳明大肠经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肺主皮毛,故本经对皮肤病有显著疗效;其经脉多气多血,刺激本经可增强机体免疫力。临床特点04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关冲穴,沿手背第四五掌骨间上行,经腕部阳池穴、前臂外侧中线过肘尖,上肩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主干从耳后出,绕耳前至眉梢丝竹空穴。循行路线主治侧头部疾病(偏头痛、耳鸣耳聋)、热病(疟疾、潮热)、胸胁病(肋间神经痛)、五官疾病(目赤肿痛、颊肿)及经脉所过部位病症。支沟穴是治疗便秘特效穴。主治病症关冲(井穴)、中渚(输穴)、外关(络穴)、支沟(便秘要穴)、翳风(耳病要穴)、丝竹空(眼病要穴)。外关穴通阳维脉,是治疗外感发热要穴。关键穴位三焦为"元气之别使",本经穴位多具双向调节作用;与心包经相表里,对情志疾病(如癔症)有调节作用。临床特点手太阳小肠经循行路线起于小指少泽穴,沿手掌尺侧上行过腕部腕骨穴,经肘部小海穴,上肩绕肩胛交大椎,入缺盆络心属小肠,其支脉从缺盆上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穴。01关键穴位少泽(井穴)、后溪(输穴)、腕骨(原穴)、小海(合穴)、天宗(肩背痛要穴)、听宫(耳病特效穴)。天宗穴是乳腺疾病诊断反应点。主治病症主治头项强痛(落枕、颈椎病)、耳疾(耳鸣、中耳炎)、目疾(结膜炎、近视)、肩背痛及神志病(癫狂)。后溪穴通督脉,是治疗急性腰扭伤要穴。02小肠经与心经相表里,"心移热于小肠";其经脉在肩胛部形成复杂循行,是治疗肩周炎的核心经脉;后溪穴为八脉交会穴,通督脉。0403临床特点05足三阴经详解足太阴脾经循行路线起于足大趾内侧隐白穴,沿足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前缘,沿小腿内侧胫骨后缘上行,在内踝上8寸处交于肝经之前,经膝股内侧前缘至腹部,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分支从胃注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接。主治病症生理功能主治脾胃病如腹胀、腹泻、胃痛;妇科病如月经不调、崩漏;前阴病如小便不利、遗尿;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痹痛。重点穴位包括三阴交(健脾祛湿)、阴陵泉(利水消肿)、血海(调经统血)等。脾经具有运化水谷精微、统摄血液、主肌肉四肢的功能。其经脉气血旺盛则可维持消化吸收功能正常,防止内脏下垂及慢性出血性疾病。123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外侧大敦穴,沿足背过内踝前1寸处上行,在内踝上8寸处与脾经交叉后行于脾经之后,沿大腿内侧中线入阴毛中,环绕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后连目系,上额与督脉会于巅顶。支脉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循行特点肝经异常易出现胁肋胀痛、巅顶头痛、目赤肿痛;生殖系统疾病如睾丸肿痛、月经不调;情志病如抑郁、易怒。重要穴位太冲(疏肝理气)、期门(调和肝脾)对情绪调节和肝胆疾病有特效。病理表现肝经主疏泄和藏血,具有调节情志、促进消化、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其经气郁结可导致气血瘀滞,表现为乳腺增生、痛经等病症。经脉特性足少阴肾经解剖定位临床关联核心功能起于足小趾下斜走足心涌泉穴,沿内踝后缘上行,经小腿内侧后缘、腘窝内侧、大腿内侧后缘,贯穿脊柱属肾络膀胱。直行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支脉从肺出络心注胸中。主治肾脏病如遗精、阳痿;呼吸系统病如气喘、咳血;五官病如耳鸣、咽干;以及经脉所过部位的疼痛。照海穴(滋阴清热)、太溪穴(补肾壮阳)是调节肾功能的要穴。肾经为先天之本,主生长发育与生殖,其经气不足可导致早衰、骨质疏松、不孕不育等。现代研究证实刺激肾经穴位能调节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功能。06足三阳经详解足阳明胃经01起于鼻翼旁(迎香穴),上行至鼻根,旁行入目内眦,向下沿鼻外侧(承泣穴)入上齿中,环绕口唇,交会于承浆穴,再沿下颌角(大迎穴)上行至耳前,经发际至额颅。主干从大迎穴下行,经颈部(人迎穴)、胸部(缺盆穴),属胃络脾,向下贯穿腹部,最终沿下肢前外侧止于第二趾外侧端(厉兑穴)。循行路线02主治消化系统疾病(胃痛、呕吐、腹胀)、头面五官病(牙痛、鼻衄、面瘫)、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疼痛(膝关节痛、足背肿痛)。其特定穴足三里是强壮要穴,可调理脾胃、补中益气。主治病症03包括承泣(目赤肿痛)、地仓(口眼歪斜)、天枢(腹痛便秘)、足三里(胃肠疾患)、丰隆(化痰要穴)等45穴,左右对称分布。重要穴位循行路线主治肝胆疾病(胁痛、黄疸)、头面五官病(偏头痛、耳鸣)、神志病(失眠、惊悸)及经脉循行部位病症(腋下肿、下肢痿痹)。其特定穴阳陵泉是筋会穴,主治筋脉挛急。主治病症重要穴位包含风池(头痛眩晕)、肩井(颈项强痛)、环跳(腰腿疼痛)、阳陵泉(下肢痿痹)、光明(目疾)等44穴,以治疗偏头痛和肝胆疾病为特色。起于目外眦(瞳子髎穴),绕耳前后(听会穴),沿头侧部下行至肩(肩井穴),入缺盆。主干从缺盆下行腋窝,沿胸胁部至髋关节(环跳穴),再沿下肢外侧中线下行,经外踝前止于第四趾外侧端(足窍阴穴)。支脉从足背分出至大趾端。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睛明穴),上行至头顶(百会穴旁);主干从头顶入络脑,分支至耳上角。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老人三力测试题目及答案
- 安庆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
- 2016年1月国开电大法律事务专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含参考答案
- 2025 年小升初北京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英语试卷(带答案解析)-(外研版)
- 2025年央视《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学习心得(十篇)
- 2025年高中生期末学习总结8篇
- 社区消防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公司招聘合同范本
- 申请房屋抵押合同范本
- (高清版)DGJ 08-102-2003 城镇高压、超高压天然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 JJF(滇) 32-2024 医用水平旋转仪校准规范
- 课堂评价课件
- 解除共管账户协议书
- 心胸外科麻醉管理
- 医工交叉培养提升医疗人才的综合能力
- 《鸿蒙HarmonyOS应用开发基础》课件 第1-3章 初识鸿蒙、ArkTS(上)、ArkTS(下)
- 以诺书999中英对照
- 2025年医院血透室人员培训计划
- 《消防员心理素质培养》课件
- 中学师德师风建设专题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