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44古诗歌阅读常见考点:评价诗词主旨内容【提升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滕王阁诗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1.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中的“帝子”指的是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滕王李元婴,滕王阁因他始建得名,又因初唐王勃的《滕王阁序》而流芳后世,与黄鹤楼、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B.第一句诗中的“临”字点出了滕王阁的高耸,它下临大江,既可远望,又可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长江”皆由“高阁临江渚”发端而来。C.首联上句写滕王阁多年以来孤独地屹立于赣江之滨,令人意兴阑珊;下句写琳琅佩玉,宴会欢歌,令人兴致勃勃。两两对照之中,虚虚实实之间,已将全诗主旨蕴纳其中,寄意遥深。D.颈联先写天上的“闲云”和地上的“潭影”,以一仰一俯的视角结合写出阔大的空间感,但接下来又用“日悠悠”三字,由空间转入时间,生出经年累月、几度春秋的感慨,也自然引出了下文“今安在”的疑问。E.尾联提出问题,却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以景结情。物换星移,昔日滕王早已离去,只有门槛外的长江水依然滚滚东流。其妙处在于诗句只对眼前景物略施点染,却给人留下了无限思索的空间,令人回味无穷。2.此诗颔联描写精妙,其中的“飞”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对此进行赏析。再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诗歌主旨的理解。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移居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注)①此理:这种生活乐趣。将:岂。②纪:经营料理。3.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作者所处的年代看,本诗不是一首律诗。B.“相思则披衣”句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C.“言笑无厌时”句写与家人谈笑从无厌倦。D.“无为忽去兹”表达作者对此生活的喜爱。4.以下对本诗风格的评价贴切的一项是A.慷概豪迈 B.清丽朦胧C.平淡自然 D.清淡空灵5.结合整首作品,评析“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两句的作用。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赠赵伯鱼(节选)韩驹①荆州早识高与黄②,诵二子句声琅琅。后生好学果可畏,仆常倦谈殊未详。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③。一朝悟罢正法眼④,信手拈出皆成章。[注]①韩驹(?~1135),字子苍,两宋之际著名诗人。②高与黄:指前辈诗人高荷与黄庭坚。③参:领悟,琢磨。诸方:各地方,各方面。④正法眼:这里借指事物的诀要或精义。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诗的内容可以得知,赵伯鱼是一位勤奋好学、转益多师的诗坛后辈。B.诗中使用了古语“后生可畏”,表现出作者对赵伯鱼的嘉许以及劝诫。C.面对后辈的请教,作者谦逊地表示,自己所谈不多,也较为简单粗略。D.诗中以禅理喻诗的内容,既可为赵伯鱼提供指点,也具有普遍的意义。7.作者主张什么样的学诗途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四、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各题。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何以解优,唯有杜康”几句诗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B.“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一句中“去日”指逝去的年华,写出了作者对人生苦短的感叹。C.“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运用了《诗经》中的典故,意在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愿望。D.“月明星稀,乌鹤南飞。绕树三臣,何枝可依?”两句借乌鹃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天下贤士归于自己。9.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诗人“忧”的是什么?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清江风帆甚快,作此,与客剧饮歌之[南宋]范成大清江①风帆甚快,作此,与客剧饮歌之钱古东流,声卷地,云涛如屋。横浩渺、樯竿十丈,不胜帆腹②。夜雨翻江春浦涨,船头鼓急风初熟③。似当年、呼禹乱黄川,飞梭速。击楫誓、空警俗。休拊髀,都生肉。任炎天冰海,一杯相属。荻笋④蒌芽新入馔,弦凤吹能翻曲。笑人间、何处似尊前,添银烛。(注)①清江:江西赣江的支流,代指赣江。②帆腹:用苏轼《八月七日入赣过惶恐滩》“长风送客添帆腹”语。船帆因受风而张开,故云“腹”。惶恐滩,是赣江滩名。③风初熟:用苏轼诗《金山梦中作》“夜半潮来风又熟”语。风起时方向不定,待至风向不再转移,谓之风熟。④获笋:获、芦苇:笋,萎嵩。10.下列对这首词的贯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上片落笔先写赣江水流风高浪急,赣江之水滚滚东流,巨大的波涛声如席卷地,翻滚的浪花犹如涌起的重重叠叠的高大房屋。B.“呼禹乱黄川”一句中,词人呼唤大禹的名字,表达出对大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此次舟行之速,恰似当年追寻着大禹的业绩横渡黄河。C.“炎天”指南方,“冰海”指北方,这里既指词人当年北上出使,现在南下被贬地方官,也暗喻当年功名可望,而此时无路请缨的情形。D.词作用了多个对比和白描,整首词给人以波澜壮阔之感,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很见英雄本色,抒发出作者胸中的万丈豪情。11.阅读全词,我们该如何把握这首词的主旨?六、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1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将“人间”与“山寺”对比,说明在作者看来“人间”是“喧嚣的尘世”,而“山寺”是“仙境”。B.“尽”字,流露出作者对人间春景难觅的遗憾:“始”字,表达了作者看到山寺桃花盛开的惊喜。C.此诗极富情感变化:诗人因惜春而怨恨春去无情,因看到大林寺桃花盛开而惊喜,因发现春景尚在而自得。D.此诗语言华丽,构思精巧,立意新颖,既富有情趣,又包蕴哲理,读来耐人寻味,感觉耳目一新。13.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哪些哲理?请简要说明。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满江红•赣州席上呈陈季陵太守辛弃疾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注)①陈季陵罢职辞行,辛弃疾在宴席上作此词赠之。陈季陵:陈天麟,字季陵,宣城人,绍兴进士。曾知赣州,茶商军进犯赣州、吉安,陈季陵协助辛稼轩将其平定。②“笑江州”二句: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因送客湓浦,闻长安商女夜弹琵琶,始觉有迁谪意,因作《琵琶行》诗,结句为“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落日苍茫”既点明了离别的时间,也给离别的宴席涂上了一层凄苦的色彩;“暮云凝碧”再次写到暮色,照应开头,情含景中,形象鲜明。B.上片的景物描写有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特点,其中实景是眼前的苍茫落日、一叶孤舟,虚景是记忆中的水光山色。C.“眉来眼去”写山水的美好,词人使用拟人的手法把无生命的山水写得有生命、有感情,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浓重的离愁别绪。D.“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中,“倦客”是对罢职者的委婉说法,此处是指陈季陵;而此时佳人也离开词人,二人均有难言的悲情。E.本词除了在景物描写上独具匠心外,还大量使用了议论的写作手法,如上片中“风才定、片帆无力”,下片中的“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就是议论句。15.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杜鹃花得红字真山民①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②旧东风。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注]①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②锦水:即锦江,在四川成都。16.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直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故国成空的浓重愁绪寓于眼前的愁云形象地托出,妙合无垠,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B.颔联承上而来,杜鹃鸟声声叫曰“不如归去”,然而千年思归的苦心无处表白,竟啼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花,眷恋、怨恨之情表达至此,堪称惊心动魄。C.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深夜月色中杜鹃花的枝条在青雾笼罩下显得朦胧静美;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魄。D.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此恨长挂望眼,永无绝期。17.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写到杜鹃鸟,它们在诗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具体说明。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长城胡曾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长城汪遵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1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胡诗认为,古尧舜时代本来就是一个太平盛世的年代。B.汪诗说,秦朝的长城固若金汤,北方外敌都不敢越过临洮。C.汪诗用万里长城“连云际”与“三尺高”的尧殿台阶作了对比。D.两首诗都是咏史诗,语言浅显,笔锋犀利,富于深意,风格独特。19.两首诗都是以“长城”为题,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试作简要分析。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欧阳修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注]①庆历八年,欧阳修任扬州太守,作平山堂,壮丽为淮南第一,上据蜀冈,下临江南数百里。②《宋史·刘敞(字原甫)传》:“为文尤赡敏,掌外制时,将下直,会追封王、主九人,立马却坐,顷之,九制成。”2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色有无中”借用王维诗句,写登平山堂远望江南,可欣赏到美妙的远近山色,自然贴切。B.杨柳本寄寓离愁别恨,“手种”“别来”二词,更深化了感情的表达,深情萦怀,沉郁悲怆。C.“文章太守,挥毫万字”极写刘敞为文赡敏,可谓倚马之才,表达了词人对他的赞誉之情。D.上片从平山堂写到堂前垂柳;下片从被送者写到送者,一气呵成,不落一般酬赠之作的窠臼。21.本词被视为“开豪放之词的先路”,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诗句分析。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赠郑夫了鲂孟郊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风雷。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宋玉逞大句,李白飞狂才。苟非圣贤心,孰与造化该。勉矣郑夫子,骊珠今始胎。2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借助“天地”“风雷”等自然景物,诗人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创作时的感受。B.诗人用“逞”与“狂”二字,委婉地批评了宋玉、李白作品的不切合实际。C.结尾表达了对郑鲂的鼓励,用骊珠形容他的文才,对其未来潜力充满期待。D.诗歌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语言富有张力,写出对文学创作的深刻认识。23.作者在这首赠诗中谈了哪些文学创作体会,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十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秋尽杜甫秋尽东行且未回①,茅斋寄在少城隈。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②。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注:①乾元二年杜甫入蜀投奔严武,后严武被召回京,杜甫送行后欲返少城时遇到叛乱,滞留梓州,作此诗。②袁绍大宴宾客,宴会上郑玄受到袁绍礼遇。2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尽东行且未回”一句交代了时间和作者行踪,“茅斋寄在少城隈”一句中“寄”字写出茅斋无人,自己身在家外的状态。B.颈联中“雪岭独看西日落”一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岭看西天日落,与首句中“东行且未回”照应,使诗歌内容更加紧密。C.用语委婉含蓄是此诗的一大特点,全诗没有直接抒怀,而是通过叙写经历和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手法巧妙,耐人寻味。D.本诗是一首以抒怀为主题的七言律诗,作者感时自叹,感事抒情,诗中多用典故,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格调。25.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十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注]苏轼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注)本诗写于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二年,潘、古、郭三人是作者在黄州结识的好友。岐亭,在今湖北麻城西南,苏轼在黄州期间时常往游。2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春天来得很快,诗人因“春寒”,仅仅十天不出门,而江边却是柳丝披拂,春风荡漾。B.颔联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写溪流潺潺之声,小草新绿之色,用词准确形象,画出春意盎然。C.颈联写送别情形,作者用“留我住”“待君温”表达朋友们的盛情,突出了朋友间深情厚谊。D.尾联的“细雨梅花正断魂”,写出了去年的今日,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时的悲伤心情。27.汪师韩在《苏诗选评笺释》中说尾联“含蕴无穷”,请结合尾联说明之。十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水调歌头①无名氏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渔蓑。银艾②非吾事,丘壑③已蹉跎。鲙新鲈、斟美酒,起悲歌。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兵戈!欲泻三江④雪浪,净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天河⑤。回首望霄汉⑥,双泪堕清波。(注)①这首词产生于两宋之交,作者不详。②银艾:借指做官。银,银印。艾,拴印的绶带,用艾草染成绿色,所以称艾。③丘壑:指隐者所居的山林幽深处。④三江:指吴淞江、娄江、东江,均流入太湖。⑤挽天河:挽,牵、拉;天河,即银河。杜甫《洗兵马》中有“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的诗句。⑥霄汉:高空,借喻朝廷。28.下面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曾多次泛舟太湖,如今故地重游,词中疑问句的使用凸显了他心头的愁苦。B.在作者看来,出去做官不是自己的志向和理想,归隐山林才是自己的心愿所在。C.从太平到战乱的巨变,使作者虽面对美酒佳肴,也不免感慨万千,慷慨悲歌。D.全词以作者两行泪水洒落清清太湖水这一细节结束,生动感人而又耐人回味。29.在这首词中,作者的情感存在着深刻的矛盾。请就此做具体分析。十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苏轼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居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以其语过非,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安石①在东海,从事②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③。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注:①安石:谢安字安石,早年隐居,四十余方出仕,之后仍不忘隐居,镇守新城时打算“经略初定,自江道东还”,后志不遂,病死京城。②从事:从政。③沧洲:水滨,古代多借指隐士所居住的地方。30.以下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借写谢安“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表现了他与弟弟苏辙分别时的不舍。B.“雅志”句说做官妨碍了谢安隐居志愿的实现,这隐含着词人对贪恋功名者的批判。C.结句引用“求田问舍”典,自比许氾,言自己已无忧国之心,甘做求田问舍的庸人。D.本词结构清晰,“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三句承上启下,上片咏史,下片抒怀。31.词序末两句言“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请结合全词分析这两句话在词中的具体体现。十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辛弃疾莫避春阴上马迟。春来未有不阴时。人情展转闲中看,客路崎岖倦后知。梅似雪,柳如丝。试听别语慰相思。短篷炊饭鲈鱼熟,除却松江枉费诗。(注)此词为作者闲居江西铅山瓢泉时所作。欧阳国瑞,江西铅山人,朱熹《跋欧阳国瑞母氏锡诰》谓其“器识开爽,陈义甚高”。3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赠别词,感情真挚浓厚,语言朴实亲切,通俗明白中透着典雅含蓄。B.第三、四句写对“人情”和“客路”的感慨,意在体现自己丰富的人生经验。C.“梅似雪,柳如丝”借助洁白的梅花和细长的柳丝,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谊。D.上片直抒胸臆,下片情景共生,有眼前景物,也有想象中的景象,虚实相生。33.词中除了惜别相思之情,还寄予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十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月明星稀,鸟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34.对《短歌行》中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山”“海”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35.清人吴淇在读了曹操的《短歌行》后说:“盖一厢口中饮酒,一厢耳中听歌凭空作想,想出这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连贯,若不连贯,纯是一片怜才意思。”你同意“怜才”一说吗?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十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过骊山作唐杜牧始皇东游出周鼎,刘项纵观皆引颈。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傍穷百姓。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3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始皇东游出周鼎”中的“鼎”是传国重宝。整句意思即秦始皇一统天下.灭掉了周朝。B.颈联“黔首不愚尔益愚”中的“黔首”巧妙地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喻指的是普通的老百姓。C.尾联虚写,想象秦始皇苦心经营的坟墓,却被牧童失火烧毁,而此时秦始皇的尸骨尚未干枯。D.本诗是一首咏史怀古诗,整首诗语言质朴,通俗易懂,不同于杜牧以往咏史怀古诗的含蓄绰约。37.请简要概括本诗的主旨。十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终风(诗经·邶风)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终风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曀曀其阴,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注释:终风:长风。敖:通傲莫往莫来:不往不来。曀:日色昏暗。愿言:期望。言,衬词,无义。虺虺:雷鸣声。怀:永远怀念。3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章,在终日的大风天气里,她想起了曾经和他在一起的时光(他是那么的亲近或者轻薄),不由得心生感伤。B.第二章自问自答。他爱不爱我?肯不肯来看我?他终究没有来。对方的不往不来使她开始思念起他来。C.第三章中“愿言则嚏”意思是:(“我”)期望(如果你在想“我”),那么(就让“我”)打个喷嚏。这刻画人物心理的手法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尾联一样。D.这首弃妇诗以第一人称角度、女子口吻写女子的爱情遭遇与心情,跟《氓》表达的主题一致。39.此诗使用了较多的表达技巧,请选取两个加以简析。二十、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各题。次韵答陈子茂德培〔注〕林则徐送我凉州浃日程,自驱薄笨短辕轻。高谈痛饮同西笑,切愤沉吟似《北征》。小丑跳梁谁殄灭?中原揽辔望澄清。关山万里残宵梦,犹听江东战鼓声。(注)本待作于1842年诗人因坚决抗英被贬伊犁途中,陈德培字子茂,是诗人的朋友,时任甘肃主簿。4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首联叙述两人情谊,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暗含了对友人的感激。B.颔联化用班彪吟诵《北征赋》的典故,表达了愤世忧国的痛切心情。C.颈联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对于清廷投降派等小丑都没有灭亡的无奈。D.全诗悲愤激昂,诗人的感情发自肺腑,如江河奔泻,极富艺术感染力。41.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爱国情怀?二十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西北有高楼《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注)①交疏:一横一直的窗格子,指窗制造精致。结绮:张挂着绮制的帘幕,指窗装饰华美。结,张挂。绮,有花纹的丝织品。②阿阁:阁有四阿,叫做“阿阁”,指屋极四面有曲檐,是古代最考究的宫殿式的建筑。三重阶:指台,楼在台上。③杞梁妻:杞梁的妻子。杞梁,即杞梁殖,春秋时齐国大夫。征伐莒国时,死于莒国城下。他的妻子为此痛哭十日,投水自杀。传说死前谱有琴曲《杞粱喜叹》。42.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两句是说,那西北方有一座高楼,高耸入云。由高楼起笔给人一种高不可及的突兀感,同时不论在空间还是感觉上都造成了一种隔绝的状态。B.“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诗人所听到的高楼琴曲,似乎正有杞梁妻哭颓杞都之悲,故以之为喻。后两句是说,楼上谁在弹如此凄婉的歌曲呢?莫非是杞梁妻吗?C.“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两句中“商”为古代音乐七音之一,“清商”写出乐曲特点,音调清越:“徘徊”写出歌者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D.“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两句是说,我最哀伤的不是歌者的哀痛,而是没有人能够理解她歌中的伤悲。知音难觅才是她感伤叹息的真正原因。43.请赏析这首诗歌是如何摹写音乐的。二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之一刘长卿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飗飗青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4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写景入笔,进而写及“琴声”。夜阑时分,月色皎洁,美好的琴声与周围环境是相互融和的。B.颔联“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清幽,极为形象;“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侧面烘托琴声之超妙。C.尾联“向君投此曲”点明诗人写诗的原因,也正是因为“知音难”,更突出了诗人此刻找到知音的喜悦和激动之情。D.这首诗主要采用了借物抒怀的手法,诗人通过咏“琴”,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及个人际遇的感伤。45.后来刘长卿把此诗改为五绝“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弹琴》)。你认为原诗和改诗相比,哪一首更好?请结合诗歌简要说明理由。二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双调)折桂令卢沟晓月(元)鲜于必仁出都门鞭影摇红,山色空濛,林景玲珑。桥俯危波,车通远塞,栏倚长空。起宿霭千寻卧龙,掣流云万丈垂虹。路杳疏钟,似蚁行人,如步蟾宫。4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在拂晓的霞光中摇动马鞭,驱马驶出京都城门,山色迷茫,景色秀丽,心情愉悦轻松。B.上片后三句勾勒卢沟桥的特点,言其险、喻其阔、显其高,句式整齐,层次分明,极为准确生动。C.作品绘难写之景于笔端,多次点出“月”,传神地勾画出“卢沟晓月”的特点,意象已足,意境撩人。D.作者紧紧抓住“晓”、“桥”来写,并使用了合璧对、鼎足对等巧体,摹景状物颇尽描写形容之妙。47.后人评价此曲,称其“飘逸”,请结合诗句,从内容和手法角度加以赏析。二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离亭燕①宋·张昪一带②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③,掩映竹篱茅舍。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④。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注]①离亭燕:词牌名。②一带:指金陵(今南京一带地区)。③蓼屿:指长满蓼花的高地。荻花洲:长满荻草的水中沙地。④低亚:低垂。4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词人鸟瞰金陵,运用比喻、拟人法,形象地写出此地秋日山水之美。B.上片“霁色”紧承“碧天”,“冷光”紧承“水”字,色彩明亮,画面绮丽,意境清幽深远。C.“怅望”两句写了夜幕即将降临,词人因为光线暗淡无法远眺先前的美景而怅然若失。D.全词层层抒写,勾勒甚密,语深而情厚,笔法冷峻,格调沉郁,有别于婉约派词风。49.请给本词拟一个题目,并阐明理由。二十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①光转,一夜鱼龙②舞。蛾儿雪柳缕③,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注]①玉壶:明月。②鱼龙:泛指戏法等类杂耍。③蛾儿雪柳缕: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饰物。5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风夜放花千树”化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满街彩灯好像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的景象。B.这首词描写生动。“星如雨”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出灯火之盛;“蛾儿雪柳”“笑语盈盈”描写“那人”的美丽可爱。C.这首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省深圳南山区五校联考2026届数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安徽省合肥市中学科大附中2026届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新型储能技术压缩空气储能的研究与发展
- 2025股份转让合同范本
- 安徽省阜阳颍东区四校联考2026届数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中国银行金华市东阳市2025秋招英文面试20问及高分答案
- 工商银行赤峰市红山区2025秋招笔试英语阅读理解题专练30题及答案
- 邮储银行绥化市海伦市2025秋招笔试金融学专练及答案
- 中国银行惠州市博罗县2025秋招半英文面试题库及高分答案
- 邮储银行崇左市江州区2025秋招笔试金融学专练及答案
- 工会经审业务网络知识竞赛题库
- 宁夏易制毒管理办法
- 学堂在线 新闻摄影 期末考试答案
- 脑瘫个案护理
- 2025年全国新高考英语II卷试题解析及复习备考策略(课件)
- 课本剧《霸王别姬》剧本【3篇】
- 2025至2030年中国乙肝疫苗行业市场发展模式及未来前景分析报告
- 作文写作(解析版)-2025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贵州专用)
- 人工智能技术研发股东出资合作框架协议
- 《资源环境信息技术》课件 - 探索数字化时代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资源管理
- 异麦芽糖酐铁注射液-药品临床应用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