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十三篇名句摘录及心得(一)_第1页
《孙子兵法》十三篇名句摘录及心得(一)_第2页
《孙子兵法》十三篇名句摘录及心得(一)_第3页
《孙子兵法》十三篇名句摘录及心得(一)_第4页
《孙子兵法》十三篇名句摘录及心得(一)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孙子兵法》十三篇名句摘录及心得(一)孙子兵法是古代军事哲学的奠基之作,其中蕴含哲理对当代的军事与个人生存仍有较高的指导价值,读完全篇后,我想选择各篇中最有代表性的,同时也是对当代仍有影响的名句进行个人短见,作为本人学习该著作的成果,同时加强理解,巩固记忆。一、计篇《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计”本义是计算、估计,在这里指战前的战略谋划。本篇是孙子军事思想的高度浓缩和精辟概括,它从宏观上对决定战争胜负的政治、军事等各项基本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并对战争的发展进程和最终结局进行预测,尤其强调用兵前的周密谋划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1.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开篇即点名军事战争对于一国命运的极端重要性,君主、将帅对军事战争应心怀敬畏,谨慎对待,古往今来,战争的胜败直接决定国运走向。2.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孙子指出将帅所应具有的五大美德,一个好领导、好上司,同样要富有智慧谋略、赏罚有信、爱护部下、做事勇敢、纪律严明,这五大美德对各行各业都适用。3.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计篇指出“未战而庙算”,古代在出兵前要在宗庙举行仪式,商讨作战计划,就是指未战先算。在《孙子兵法》形篇第四中说“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就是强调作战前要有十足的把握,而君主与将领的才能、天时地利、法令军纪、士卒战斗力、赏罚机制都是庙算的方面。三国时期,官渡之战前郭嘉为曹操所提出的“十胜十败”论、赤壁之战前周瑜为孙权所提出的曹军必败之论断,主要讨论的就是上述这些方面。4.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有能力却假装无能、要行动却假装按兵不动,战争是欺骗的艺术,马陵之战,孙膑减灶胜庞涓;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在军事领域外,面对对手,同样如此,司马懿装病夺权,显示其城府莫测。但需要严格区分的是,在社交关系中,爱耍小聪明的欺骗行为,应严厉谴责,“诡道”是对敌而不是对己使用,不诚实的人是令人深恶痛绝,生活中遇到必须弃而远之。5.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主动作为,牢牢把控战争的主动权,在《孙子兵法》虚实篇中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任何时候,都不可坐以待毙,必须主动作为,寻找敌人的薄弱之处,因敌制变,采取相应之策,或由劣变优、或扩大战果,保证胜利天平倾向我方。而主动作为的前提是知彼。故知彼知己,百战不殆。6.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进攻敌人没有防备的地方,在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采取行动。这个方法适用于敌人将弱点暴露,并被发现时。人们常说,事以密成,不要将自己的目的暴露太明显,这样对手就会有所防备,反而不容易达成目的。而是要将自己的真实意图伪装起来,待到敌人不设防之时,突然行动,一击致命。这也提醒我们,不要小瞧敌人,在行动中要做好充足准备,使自身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即“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二、作战篇“作”是“制造”“兴起”之意。“作战”这里不是指战争,而是指战争前的准备和筹划。本篇继《计篇》之后,在“慎战论”思想的指导下,着重分析了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战争依赖经济,但会对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要做到:第一,速战速决;第二,因粮于敌。1.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所谓兵贵神速,速战速决,就是战争应在最短时间内结束,而不可成阔日持久之鏖战。注意这里主要针对的是进攻方。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运输补给耗费巨大;第二,日久生变故,外有邻国趁机来攻,内有朝中的异己分子趁机作乱。而对于防守方,则可选择持久作战,比如教员在抗日战争中提出持久战。2.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用兵之害在于其巨大的破坏性,不仅消耗国力(穷兵黩武)、荼毒生灵,还可能引发长期的社会动荡与道德危机,如老子所言"兵者不祥之器";而用兵之利则体现在必要的自卫防御、止暴安民及推动秩序重建等方面,正如《司马法》强调"以战止战"的正义性。二者本质是辩证统一的,关键在于遵循"慎战"原则——孙子主张"上兵伐谋"的智慧正在于此,即军事手段应是最后选择,且必须符合合法性、必要性与节制性,方能化害为利,使武力真正成为维护和平而非破坏文明的力量。3.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有的战斗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而有的战斗则是“胜敌而益强”,其关键是在于能否做到因粮于敌,以战养战。在抗日、解放战争中,将敌人的武器缴获,为我所用,我军实现了装备升级;千里跃进大别山,无补给作战,必须要就地取粮,才能维持部队的生存发展;而优待感化俘虏的政策,则为我军兵源能够源源不断的关键。4.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孙子在此深刻揭示了战争对国家经济的系统性破坏:远距离作战会导致后勤运输成本剧增,如汉武帝征伐匈奴时"漕转山东粟,率三十钟致一石",使99%的物资消耗在运输途中,这种"国富兵强而民困"的悖论直接导致"百姓贫";而靠近军队驻地的地区则因物资集中采购引发"贵卖"现象,如南宋抗金时临安米价暴涨三十余倍至"斗米千钱",形成"财竭则急于丘役"的恶性循环——百姓财富枯竭又迫使国家加征徭役,进一步摧毁民生经济。5.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将帅非常重要,事关百姓与国家命运。因此,将帅责任重大,必须选择具备将帅五德的人来担任领兵之将。三、谋攻篇《谋攻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三篇,集中阐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至高战略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军事智慧中"全胜"的核心理念。该篇以"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著名论断开篇,构建了一个层次分明的战略选择体系:最上乘的策略是以谋略瓦解敌方意志(如诸葛亮七擒孟获),其次通过外交孤立对手(如战国合纵连横),不得已才选择野战(如长平之战),最下策才是强攻城池(如特洛伊战争)。全篇贯穿着"全"与"破"的辩证思维——"必以全争于天下"追求完整保存敌我双方实力的"全胜",远比"破军杀将"的惨胜更为高明。孙子特别强调"知彼知己"的情报决定论("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并首创"十则围之,五则攻之"的量化用兵原则。该篇最终将军事问题提升至政治哲学高度,提出"全国为上,破国次之"的价值排序,其"不战而胜"的思想对后世战略文化影响深远。1.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真正的胜利不在于征服的频次与强度,而在于以最小成本达成最大战略效能。频繁作战即便每战皆捷(如拿破仑早期战役),仍会造成"钝兵挫锐"的资源损耗和"诸侯乘其弊而起"的战略危机;而通过谋略威慑、外交孤立或心理震慑达成战略目标(如诸葛亮七擒孟收心),既能保全敌我实力,又可避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代价。2.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最上乘者乃以谋略制胜,如诸葛亮七擒孟获而收服南中,通过心理威慑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次优选择是外交制衡,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的博弈艺术即是典范;不得已才诉诸野战决胜,如韩信背水一战的战术奇迹;而强攻城池实为下策,特洛伊十年围城或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惨烈代价,无不印证"攻城之法为不得已"的深刻洞见。3.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量化用兵的原则,根据兵力的多少确定战斗的方式。当兵力远不足以对抗时,莽撞硬拼只会成为敌人的俘虏,所以必须摒弃莽打莽撞的作战思想。4.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外行领导内行必然导致系统紊乱,真正的有效领导必须建立在对专业规律的深刻认知之上。淮海战役中杜聿明引用“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来评价蒋介石越级指挥杜聿明兵团向西救援黄维兵团,其结果确如杜聿明所料,杜兵团全军覆没。蒋介石常年身居高位,不能深入部队了解实情,不知国共攻守易形之变已然发生,扰乱一线将领的作战计划,违反了下文的“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原则,国民党的军事失败,蒋介石越级瞎指挥应承担一定责任。5.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根据敌我态势正确判断什么时候能打,什么时候不能打;战争永远比的都不是兵力的多少,而是对兵力的最优配置和创造性运用。战争要做到君主、将帅和士兵一条心,同仇敌忾,保持目的的一致性;以逸待劳,充分利用军士状态优势;君主对待自己任命的将帅要用而不疑,不受他人调拨。能否做到上述五点,是衡量一名军事指挥者才能的标准,6.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在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