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第一中学东海校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泉州第一中学东海校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泉州第一中学东海校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泉州第一中学东海校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泉州第一中学东海校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泉州第一中学东海校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泉州一中2025届初中毕业班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

友情提示:所有答案必须填写到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10分)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山水胜景总能牵惹诗人的目光,拨动他们的心弦。孔子立于奔流不息的河畔,不禁发出“

,

"的深沉慨叹(《论语十二章》),将对时光飞逝的感喟融入流水意象;辛弃疾凭栏远眺一江碧水,以“.

,悠悠,

的浩渺咏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在水天相接处勾勒历史的苍茫脉络;杜甫

妙笔绘就泰山气象,“

,

"(《望岳》),既写尽泰山凝聚天地灵秀的

奇绝,又以明暗分割之势状其巍峨雄姿;陆游穿行于“

_,(

”的蜿蜒山水

间(《游山西村》),在峰回路转处悟透人生哲思;欧阳修醉心琅琊胜境,于“

⑨,

的晨昏变幻里(《醉翁亭记》),将山水朝暮收作眼底诗篇,流连忘返。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9分)

端午佳节到来之际,我市某幼儿园小朋友们用废旧纸板等废弃物品做“龙舟",在陆地上体验了一场()的“龙舟赛”。活动现场.各种废弃物品,在老师和小朋友们的巧手下,摇身一变成为身姿挺拔的“龙舟"。没有水①

(yù)

限制,绿草地成了“陆地江河”,参赛小朋友们()“划"动“龙舟”,②

(nà)

喊声与欢笑声(

),仿佛真的在激流中奋勇争先。这场主题活动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场充满创意的节日盛宴,只有将传统习俗与环保理念巧妙融合,才能将端午节所蕴含的家国情怀、民俗文化深度融合。幼儿在沉浸式的课程体验中感受传统节日魅力,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与幼儿全面发展的双向③

(fù)

能。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3分)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别具一格

上下一心

交汇

B.别具一格

齐心协力

交织

C.独树一帜

齐心协力

交汇

D.独树一帜

上下一心

交织

(3)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分)

3.名著阅读。(6分)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从《红星照耀中国》《水浒传》《西游记》中任选一人,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谁是你心中的“大丈夫”。

二、阅读(65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4-9题。(22分)

材料一:

七岩山居

(明)王恭

白云深处绝尘喧,鸡犬桑麻自一村。

若使秦人知此境,不劳渔父觅桃源。

材料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共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____________(选自《大道之行也》)

材料三: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___(选自《礼运·大同篇》戴圣)

4.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化用《桃花源记》典故,呼应山居之景,增强理想色彩。

B.诗中“秦人"代指桃源中的村民,表达诗人对同道中人的期待。

C.“不劳渔父觅”以假设语气,暗含山居比桃源更易寻觅的自信。

D.这首诗既描绘了现实生活,又抒发了个人情感,语言清新自然。

5.材料三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断开,每断对一处得1分,多断不得分。(3分)

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加点字方法提示释义

故谋用是作课文迁移:盗窃乱贼而不作。作:①_

以笃父子词类活用:如:“苦其心志”中“苦"本义是痛苦,句中译为“使……痛苦”。笃:②

以著其义字典查阅:①显露;②显著;③写作。(《古代汉语词典》)著:③

(只填序号)

7.把材料二、三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货恶共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3分)

(2)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3分)

8.材料一中“白云深处绝尘喧,鸡犬桑麻自一村"富有面面感,请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所体会到的情境。(3分)

9.三则材料展现了三种不同的理想社会形态,如果你是避难的“秦人”,你会选择哪一种理想社会请结合材料阐述理由。(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0-13题。(20分)

一台戏拢住村庄的人气

葛水平

①戏在民间,让历史有一种动感。

②大菜二幕层层拉开,好端端的历史开合在人问舞台上。乡间的风花雪月都是在台上和台下的。台上的行事带风,一言一行一招一式,程式化。

③“上场舞刀弄枪;张口咬文嚼字"。

④“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惹笑;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

⑤戏剧是人用来表达情感、对抗真实生活中的苦难的工具,并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人的感官和精神之间存在某个桥梁,有时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戏里暗含了人世间分离和愈合。

⑥中国,有多少村庄就有多少个戏台。

⑦秋罢,粮食丰收了,一台戏水到渠成。台上锣鼓家伙猛一响,台下黑乎乎清一色核桃皮般的脸上,会漾开一片18岁春光。

⑧“春祈秋报",是远古先民留下的对土地神灵的崇拜。山西民俗文化历史悠久,至今保存了许多悠久的民俗事象与活动。比如“迎神赛社”。这源于周代十二月的蜡祭。人们在农事结束后,陈列酒食祭祀田地,并相互祝酒作乐,称为“赛社"。赛社和赛戏日子的到来不仅萦绕禽畜鼎沸,更是让全村人都在繁忙地往返。一台戏把血和肉粘连在躯干上,把外出的脚步声拽了回来。

⑨赛戏开始,台上关公手举大刀追杀华雄,从戏台上踩着锣鼓点一鼓作气追到台下。

⑩两位演员在观看的人群中穿梭,那时节,一个胸前挂着鼓、一个臂弯上挂着锣的乐队跟着他俩,有一下没有一下地敲打着。他们绕场子边打边跑,一时又跑到了场子外的街道上。鸡们狗们家畜们,老者站在村边的路沿上,下巴磕一翘一翘的,嘴张着笑不出声来。

一群大小娃娃跟在后头,走进村街,“关公”和“华雄"沿途随意抓取摊贩的瓜果梨桃,边吃边打,只觉寒风并不都是凉风刺骨,亦有千姿百态。

演员与观众融为一体,演出气氛高潮迭出,村子有多大,戏台就有多大。民间奔田地、奔日月、奔前程的普通人,看戏看热闹。热闹中那些非想,闭眼、睁眼、醒着、梦着,黄尘

覆盖在村口大道上,一出戏明晃晃亮过来。

乡村的戏台经历了完整的嬗变过程,它是热闹的中心,于平淡平常之中系着揪肠挂肚的乡情。

要说什么地方最能体现乡村的味道,肯定是戏台。只要唱戏了,生活就进入了最饱满的时刻。很多人平常想不起来,在你就要忘掉的时候,一转身却在戏台下碰面了。天涯海角走远的家乡人,回乡看戏,啥时候念着了,心吊在腔子里都会咣咣响。

戏台除了演绎历史,戏剧脸谱也好看。生活中晒得漆黑、吓得煞白、臊得通红、病得焦黄的人脸,在戏剧中勾勒、放大、夸张,成了戏剧的脸谱。关羽的丹风眼、卧蚕眉,张飞的豹头环眼,赵匡胤的面如重枣,媒婆嘴角那一颗超级大瘩子等,夸张着我们的趣味。

记得有一年麦黄时节,故乡山神凹适逢有人画炕墙画。小小的一方炕上有着历史的血缘,是历史的基因留下的印迹,民间手艺人用自己的方法描绘出来。我在炕墙画中看到了国仇家恨,它传达着一份无可言说的力量。

人这一辈子有多少人事可以入了戏戏剧人生,人生戏剧,它就埋伏在村庄那头,随时可能扑向我们。生活需要戏剧化,只有等到合适的时机,普通人事才可获得再生,生活背后的苦难才会获得新生。

旺盛的日子,一天胜似一天,一直到入了腊月。腊月里的灶间少有消停,杀猪、宰羊、磨豆腐,家家都忙乱得很。一个最大的节日在等着,那是一个样样儿不能耽搁下的好日子:

年,和年后的二台戏。

戏台,牵动着我的想象,让我相信世界上不仅存在着精神与念想,同时还有守候。能够守候这些美好的事物,在生存的距离里与自然更为亲近,是因为曾经看过的戏,它告诉了人们太认真的事都该由唱腔中的“咦、呀、呼、哪、咳、哎”这些虚字、衬字带过,这样,人生才好舒展明朗。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5年5月6日,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迎神赛社"为例,说明山西民俗活动源于周代蜡祭,与农耕文化紧密相关。

B.

“关公”和“华雄"从台上打到台下,边吃边打,表现村子有多大,戏台就有多大。

C.作者认为戏剧脸谱通过放大生活的细节,夸张着我们的趣味,艺术化传递人性百态。

D.文章提到“腊月灶间少有消停”,意在表现乡村生活的闲适以及年节前的从容准备。

11.为什么作者认为“一台戏"可以“拢住村庄的人气”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分)

12.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或加点词,回答括号中的问题。(7分)

(1)“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惹笑;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这个句子蕴涵了什么道理)(3分)

(2)天涯海角走远的家乡人,回乡看戏,啥时候念着了,心吊在腔子里都会咣咣响。(赏析加点词)(4分)

13.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章结尾划波浪线句子的理解。(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19题。(23分)

学校开展“AI与传统戏剧”主题辩论赛,邀请你参与。

【任务一】收集资料,准备辩论

材料一:

①技术是想象力的“催化刑"和“放大器”,它将天马行空的戏剧创意“转码"为可触可感的舞台面貌,为观众带来视听新体验,为舞台提供广阔的创意空间。正是因为戏剧艺术坚持守正创新,广泛拥抱科技,才能绵延传续又焕发生机。

②高科技不仅使现代声光电、机械装置、数字光影等手段合力展现出绚丽多姿的舞台效果,还可以打造出奇幻而又真切的演出空间,在新的层面上回归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写意传神的戏剧古典美学精神:高清影像如同光影魔术师,使场景随剧情流畅转换,让观众身临其境;全息影像勾勒出立体轮廓,变幻英测的幻影仿佛触手可及;光雕投影将影像投射到结构表面,使静态结构化为动态叙事,在技术与舞台的深度融合中形成了新的戏剧叙事方式。

③在剧场里,数字技术替代了繁复的物理布景,舞台上干扰项更少,表演空间更开阔,演员行动更自由。如多媒体京剧《梅兰霓裳》以全屏LED屏幕为全剧背景,实现动漫与演员表演互动,实体舞台布景与数字延伸景观无缝衔接;三维建模、动态捕捉系统和音频修复技术的结合,再现了梅兰芳盛年的舞姿身段和唱腔魅力,引得不少观众热泪盈眶。梅葆玖先生曾表示:“我觉得其实很多的梅派戏都可以用新的舞台手段来展示,像很多人都有微词的LED我并不反对,用现代手段烘托京剧本身我完全能够接受。”

④高科技进入舞台可以提升观众的沉浸感、互动感,拉近戏剧与年轻观众的距离。人机交互、角色代入和360度全景拍摄等方式,打破了舞台和观众之间的隔阈。观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互动参与者、共同创造者,获得了沉浸式体验。

⑤高科技的使用不仅是在舞台呈现上,而且已经前置到舞台作品的创排阶段。数字技术辅助规划管控流程、测算成本,使创作制作、服务保障等各项工作更加智能高效。利用数字化控制系统和自动化设备,舞台布景搭建和场景切换更加快捷灵活,缩短等待时间、减少人

员投入,提高演出效率。

⑥技术是“死"的,人是“活”的,不能因“炫彩"就贬斥“肆意卖弄炫技”,不能因“奇观"就断定“滥施奇技淫巧”。每个戏剧人都是自己的“第一责任人",对技术的使用,根本责任还是在于掌握和使用技术的人。人心若是偏离了舞台的正道,哪怕没有高科技,也会有其他方法误入歧途;人心若是守住了正确的戏剧观,再高新的科技也是为人所控、为情

所用、为心所动。

(摘编自池浚《现代高科技为戏剧舞台插上新羽翼》,有删减)

材料二:

近期,浙潮酷炫的高科技在戏剧舞台的运用,光影交错、情境逼舆,令观众目不暇接。对此众说纷纭,网友在论坛跟帖表达看法。

【讨论帖】Al时代,还能像之前一样欣赏到简单纯粹的舞台戏剧表演吗

我是崔莺莺:不加甄别地运用高科技舞美设计会真的会损害传统戏剧的美学价值。《牡丹亭》里杜丽娘游园,本来观众跟着演员眼神动作就能脑补满园春色,现在LED屏直接怼脸放高清牡丹,想象空间全毁了!只想静静:一会闪回一会快进,一会回忆,我光顾着脑补特写的暗示效果,注意力都被分散了!以前《三岔口》摸黑打斗全凭真功夫,现在观众光看激光特效了,这不本末倒置嘛!不吃鱼:有了AI,能够快速生成各种虚拟的舞台场景,为戏剧增添奇幻、科幻等独特风格。而且,根据剧情和演员的表演,舞台场景可以随时变换、无缝衔接,剧情的节奏感和观众的沉浸感实时拉满。舞台创新YYDS!游客:现在有些剧特效堆成山,结果剧本稀烂、演技拉胯,各种剪辑拼接,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观演默契被打乱,这不就跟月饼过度包装一个道理咱观众要的是走心,不是走肾啊!

材料三:

融入高科技的戏曲演出与传统戏曲演出观众流失率对比

演出类型年轻观众占比观众流失率

融入高科技的戏曲演出45%48%

传统戏曲演出12%20%

(图一)

(图二)

AI加持下传统戏曲发展的核心议题占比

D.人才培帅1B%

A.日创作

36%6

0、文化自28%

28%

(图三)

目前存在问题说明:

A.缺少“离峰性”作品吸引青年观众

B.

保留经典唱腔等原真性保护和AI狮台的现代表达难以统一

0.传统戏曲作品如何传递中国文化自信

D.如何健全戏曲人才培养体系

14.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戏剧艺术凭借守正创新理念,高科技将创意转码为可触舞台面貌,带来视听新体验。

B.数字技术替代繁复物理布景,以减少干扰项、开阔空间的方式,让演员行动更自由。

C.高科技的使用前置到舞台作品的创排阶段,提高演出效率,使得工作更如智能高效。

D.高科技舞台让,观众不仅是被动的接受者,而且是互动参与者,获得了沉浸式体验。

15.下列对材料二和材料三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AI

时代里戏曲传承实现了从传统继承、多元探索到创新融合三阶段的转变。

B.

高科技舞美的滥用会压缩想象空间,如LED屏削弱《牡丹亭》的留白意境。

C.《三岔口》的看点是激光特效打造的科幻效果,演员手中的绝活不再重要。

D.在“AI加持下传统戏曲发展的核心议题"中,“剧目创作”受到最多关注。

16.请从图一获取有效信息,佐证正方或反方的观点。(3分)

我选

方。

从图表中我们得出:___

______【任务二】借助资料,参与辩论

17.依据材料,补充正反方一辩陈词中的观点。(4分)

辩题

立场正方:AI对传统戏剧是助力大于冲击反方:AI对传统戏剧是冲击大于助力

主要观点高科技手段合力展现绚丽多彩的舞台效果③

①_使观众注意力被分散

高科技舞台提升观众的沉浸感、互动感④

②忽略演员演技、人才培养

18.如果你是正方二辩,你会选择以下哪则事例支持正方的观点请简述理由。(4分)

A.新派粤剧《黄飞鸿》引入前沿的AI实时动作捕捉技术,虚拟角色与真实演员默契配合,展开激烈“对战"。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奇幻武侠世界。

B.新派粤剧《决战天策府》将重心放在了激光特效上。刺眼的激光在舞台上肆意穿梭,五彩斑斓的光线不断闪烁变幻,在演员打斗时,激光特效几乎掩盖了演员的动作。

【任务三】观赛反响,提出建议

19.观看辩论赛之后,同学们针对传统戏剧如何实现“传统内核与现代表达的统一”展开讨论,请你提出具体建议。(6分)

三、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莫叹风无形,它拂过山林,木叶沙沙是它的低语;它掠过湖面,涟漪层层是它的足迹,风过之处,皆留痕。

风过天涯,每一次的吹拂,都是时光的笔触,绘下独特的纹理。人生在世,一举一动皆会留下印记。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感受与思考请以“风过留痕"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定文意;不要套作、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2025年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学东海校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10分)

①逝者如斯夫②不舍昼夜

③千古兴亡多少事④不尽长江滚滚流

⑤造化钟神秀⑥阴阳割昏晓

⑦山重水复疑无路⑧柳暗花明又一村

⑨日出而林霏开⑩云归而岩穴暝

2.(9分)

(1)(3分)域呐赋

(2)(3分)B

(3)(3分)这场主题活动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场充满创意的节日盛宴,只有将传统习俗与环保理念巧妙融合,才能将端午节所蕴含的家国情怀、民俗文化深度传承。

3.(6分)

示例:《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是“大丈夫”。他拳打镇关西,为救金氏父女挺身而出,虽因此丢了官职,却彰显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践行了“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准则。

二、阅读(65分)

(一)(22分)

4.(3分)B

5.(3分)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6.(3分)①兴起②使……笃厚③①

7.(6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