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题PAGEPAGE12024届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2024年4月18日上午10:30—11:45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武王伐纣(名“受”)的誓词声讨其自作威福、拒斥众人意见:“独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仇。”“肆予小子,诞以尔众士,殄歼乃仇。”而武王对于民众却放软身段,反复检讨自己的过失,将百姓犯错的原因归之于己,“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这说明当时()A.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B.家国一体观念形成C.早期国家王权遭到削弱 D.原始民主传统犹存【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纣王被讨伐是因为其自作威福、拒斥众人意见,而武王却能反复检讨自己的过失,将百姓犯错的原因归之于己,说明原始民主传统犹存,D项正确;“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说法不符合史实,也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说明当时原始民主传统犹存,与家国一体观念形成无关,排除B项;材料说明当时原始民主传统犹存,“早期国家王权遭到削弱”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2.下图为1976年出土的东汉水塘稻田模型,该模型一分为二,一半为水塘,一半为稻田。水塘中有鱼、荷、菱角的泥塑,堤外稻田以埂分割成块,田中的稻苗排列整齐,显出一派丰收的景象。这反映汉代()贵州东汉墓出土的水塘稻田模型A.精耕细作农业走向成熟 B.北粟南稻格局已经形成C.土地经营方式的多样化 D.小农生产模式普遍存在【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从东汉水塘稻田模型来看,在土地的利用上有稻作农业,也有开辟水塘养鱼、种藕,反映了土地经营方式的多样化,C项正确;东汉时期精耕细作农业体系尚未成熟,排除A项;北粟南稻格局形成于1万年前,排除B项;材料中的模型出土于东汉的贵州地区,没有提及全国范围的农业模式,排除D项。故选C项。3.下图为唐后期税收收入结构演化示意图。这一演变()A.抑制了藩镇割据局面 B.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C.调整优化了经济结构 D.促进了南北经济均衡【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唐后期税收收入结构演化示意图”可知,唐朝后期,两税钱的收入占比在减少,但仍是占一半以上,青苗钱基本保持不变,榷酒钱和榷盐钱占比在逐步的增加,酒税和盐税的收入占比的增加从侧面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抑制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中描述的是收入占比,无法判定经济结构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南北方经济对比,无法得出南北经济均衡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4.南北朝时期,观音以男儿身的形象高坐佛教殿堂,大丈夫面相,洋溢着阳刚之气。宋至明清,观音日益女性化,面容越发的亲切,彼时观音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祗,而是充满了人间尘世的韵味。观音造像的变化()A.体现了三教合流的趋势 B.迎合了市民阶层的需要C.反映女性地位日益上升 D.受到了理学发展的影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宋至明清,观音日益女性化,面容越发的亲切,彼时观音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祗,而是充满了人间尘世的韵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人们对于宗教的需求从精神层面转向了更多的情感寄托和日常生活的慰藉。女性化的观音形象更加亲切、易于亲近,能够满足市民阶层对于心灵慰藉的需求,B项正确;“三教合流”体现了佛教,道教与儒家思想的结合,是思想发展特点,但是材料主要表现为佛教形象的发展,排除A项;宋至明清时期,女性地位下降,排除C项;材料主旨为“观音形象发展”,而“理学发展的影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5.雍正皇帝在《大义觉迷录》中指出“本朝之为满洲,犹中国之有籍贯。舜为东夷之人,文王为西夷之人,曾何损于圣德?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据此可知清代()A.新的民族观念最终形成 B.解决了中原王朝边患问题C.成为开放包容的大帝国 D.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巩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雍正为了论证清朝统治的正统性,提出了惟有德者可为天下君,宣称清朝政权是上天赋予的,不应该以“华夷之辨”来否定,其目的是巩固清朝政权合法地位,使得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巩固,D项正确;中国的民族观念最终形成在近现代的中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清代的边患问题依然存在,没有解决中原王朝边患问题,排除B项;清朝不是开放包容的大帝国,排除C项。故选D项。6.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主张兴办工业以实现“自强”和“求富”。孙中山对此评价道:“我国家自欲行西法以来,惟农政一事未闻仿效”,“此亦筹富强之一憾事”。由此可知()A.洋务派忽视农业的近代化发展 B.洋务派主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C.孙中山意图改变小农经济模式 D.孙中山认为洋务运动收效甚微【答案】A【解析】据材料“我国家自欲行西法以来,惟农政一事未闻仿效”“此亦筹富强之一憾事”,说明孙中山认为洋务运动学习西方,但是对农业并未重视,这是洋务运动实现富强目标中的缺憾,由此可以看出,洋务运动忽视农业近代化发展,A项正确;洋务派代表封建官僚阶层,不主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排除B项;孙中山意在强调国家发展要重视农业,而非改变农业发展模式,排除C项;孙中山认为洋务运动忽视农业发展,并未否定洋务运动的成效,排除D项。故选A项。7.1918年至1919年,一些人提出了“撷精取粹”“熔于一炉”的中西融合主张,对此,陈独秀坚持“新旧之间绝无调和两存之余地”,鲁迅和胡适等人也非常决绝地反对调和折衷。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基于当时()A.封建专制思想的根深蒂固 B.马克思主义的不断传播C.民族资产阶级逐渐壮大 D.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影响【答案】A【解析】据材料“新旧之间绝无调和两存之余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因此胡适的思想反对调和,主张矫枉过正,采取激进的文化态度,宣传新思想,抨击旧思想,A项正确;马克思主义的不断传播使得中国人找新的救国道路,与材料主旨“反对调和折衷”,排除B项;材料主旨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张”,而“民族资产阶级的逐渐壮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袁世凯复辟帝制在191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8.抗日战争时期,和民主政府为了发展工业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1940年提出了“争取工业品自给或半自给的奋斗目标”和对企业实行“集中领导、分散经营”的方针。1942年制定了“巩固现有公营企业,发展手工业”的方针。这体现出()A.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B.传统经济结构的瓦解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D.新民主主义革命原则【答案】D【解析】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抗日战争时期,和民主政府为了发展工业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为实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最终赢得民族战争的胜利,这反映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原则,D项正确;材料强调和民主政府为了发展工业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为实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最终赢得民族战争的胜利,这反映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原则,未涉及到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排除A项;“瓦解”说法绝对,排除B项;抗日战争时期,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民族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9.新中国初期紧锣密鼓地实行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举措,如进行土地改革,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土地;颁布新《婚姻法》,使妇女获得解放;改革教育方针,并开展扫盲运动;发布通令,实行禁毒。这些政策举措()A.旨在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 B.动员了人民参与新中国建设C.植根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 D.促成新中国工业体系的建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建国初期(1949-1952),新中国进行了“土地改革”,“改革教育”等政策,这些政策举措都在不同程度上动员了人民群众参与到新中国的建设中来,增强了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后续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材料只提及“《婚姻法》”,不是民主法,排除A项;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在1953-195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新中国工业体系的建立的开端是1953-1956年的“一五”计划,排除D项。故选B项。10.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完成国家现代化和实现民族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百年来,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探索出不同的现代化道路。下表为某一历史阶段现代化道路的特征,据此可知该阶段为()总体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建设目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总体布局五位一体建设重点由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信息密集型产业升级体制依托深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成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有资源配置明确为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对外关系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改革开放初期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D项正确;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是在2013年,排除A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1956-1966年“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是在2013年,排除B项;改革开放初期通常指的是1978-1992年,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排除C项。故选D项。11.洪水神话文本分布于世界各地和各个民族。面对洪水灭世的灾难,国外的洪水神话基本都是采取“躲避逃生”“保全性命”的观点,如苏美尔、巴比伦、希伯莱、希腊、印度等民族的神话。而中国的洪水神话是采取了“治”的观点。这反映出()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区域不平衡性 B.自然地理环境决定文化特性C.早期文明发展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D.古代各文明间缺乏交流联系【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在世界不同民族的洪水神话中,中国神话中对洪水的态度与苏美尔、巴比伦、希腊等文化中对待洪水的态度截然不同,体现了不同区的文化特征不同,反映了早期文明发展具有多元化的特点,C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早期文明时期,世界各地的生产力水平虽然略有差异,但整体来看发展水平相近,排除A项;自然地理环境对文化特征有一定影响,但并非决定因素,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不同文明神话中国对待洪水的态度,据此不能得知不同文明交流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12.下图是“茶”的两大发音系统在亚、非、欧三大洲分布示意图,影响“茶”字发音系统的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茶叶贸易路线的不同 B.新航路的开辟C.欧洲殖民争霸的影响 D.丝绸之路推动【答案】A【解析】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发达,茶叶从中国长安等地出发,经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东亚、东南亚、中亚和西亚,又转销到东欧和东非地区。cha的发音也随之传入这些地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形成了新的海上茶叶贸易商路。葡萄牙主要从澳门进口茶叶,沿新航路将茶叶引入本土及其海外殖民地,在这些地区形成了cha的发音。荷兰、英国多从厦门进口茶叶,并沿新航路将茶叶引入南非、西非和西欧地区,于是由厦门方言形成的tea的发音伴随西欧商人和殖民者的脚步传到这些地区,A项正确;中国古代茶叶就由陆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东亚、东南亚、中亚和西亚,又转销到东欧和东非地区。cha的发音也随之传入这些地区,排除B项;茶的发音与欧洲殖民争霸没有关系,排除C项;丝绸之路推动只是原因之一,排除D项。故选A项。13.主日学校又称“星期日学校”。是指英、美诸国在星期日对工厂做工的青少年进行指导和教育的免费学校。兴起于18世纪末盛行于19世纪上半期。主日学校的出现()A.得益于福利国家的出现 B.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求C.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模式 D.注重青少年的全面发展【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星期日对工厂做工的青少年进行指导和教育的免费学校”结合起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期,可以看出主日学校适应了工业革命时期工厂生产的需要,因此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求,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欧美各国建立福利国家,排除A项;“颠覆”传统的教育模式说法错误,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面发展”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14.下表是二战以来国际社会签订的部分声明、宣言、公约等。这反映出()1946年7月1951年7月1966年12月1980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公民权利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A.发达国家主导着国际事务 B.国际组织都注重保护弱者C.维护人权是国际社会呼声 D.国际社会日益走向法制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二战以来国际社会签订的部分声明、宣言、公约等”可知,表格中一系列协定、公约都是经由国际社会通过召开会议协商而成,表明国际社会朝着法制化方向发展,D项正确;表格中协定、公约的签署国不仅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据此判断不出发达国家主导着国际事务,排除A项;《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体现不出对弱者的保护,排除B项;国际交往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内容。“维护人权是国际社会呼声”的说法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5.2023年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首次举办“丝路电商日”活动,设置“丝路电商”国际主题馆,全产业链展示电商平台、跨境物流、移动支付、云服务等电商创新模式。还开展了“丝路电商”直播等线上活动。这客观上说明()A.政府职能发生根本转变 B.互联网取代了传统商务C.现代科技促进信息交流 D.电商日益受到人们青睐【答案】C【解析】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2023年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首次举办“丝路电商日”活动,还开展了“丝路电商”直播等线上活动,这些线上产品展示和在线洽谈交流的实现得益于网络等现代科技,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让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C项正确;“根本改变”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强调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线上产品展示和在线洽谈交流的实现得益于网络等现代科技,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让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未涉及互联网取代了传统商务,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电商日益受到人们青睐,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材料一明清时期,江南农村的商品生产特别是手工棉纺织品的生产,促使一批农村市镇兴起和繁盛。娄定县娄塘镇,“所产禾棉、布匹倍于他镇,所以客商鳞集,号为花、布码头,往来贸易岁必万余,装载船只动以百计”。明清两代江南市镇及其四乡生产的生丝、丝绸、棉纱、棉布,不仅行销全国,而且行销海外,在全球化贸易中;遍及亚洲、欧洲、美洲。——摘编自戴鞍钢《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第二卷江浙沪近代经济地理》等材料二杭嘉湖三府属地,地窄人稠,民间多以育蚕为业,田地大半植桑,岁产米谷,除办漕外,即丰收之年尚不敷民食,向藉外江商贩接济。——《雍正朱批谕旨》,程元章奏疏大抵日本所须(需),皆产自中国,如室必布席,杭之长安织也。妇女须脂粉,扇、漆诸工须金银箔,悉武林造也。他如饶之瓷器,湖之丝绵,漳之纱绢,松之棉布,尤为彼国所重。——(明)姚士麟《见只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兴盛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拟定一个研究主题,并说明材料二对研究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史料价值。【答案】(1)原因:商品经济繁荣发展;交通便利;随着新航路开辟和西欧殖民扩张,中国被卷入全球贸易网。(2)研究主题:明清时期江南经济。史料价值:《雍正朱批谕旨》为清朝雍正年间政府官员的奏疏,作为一手史实,有助于我们研究明清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问题,即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市场依赖的加强,农业特别是粮食发展存在一定不足;《见只编》作为明代士大夫的思考,反映了明代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及对外贸易情况,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的区域分工及其对中日贸易的贡献,可用于研究明清手工业发展特点和趋势。【解析】【小问1】根据材料一“明清时期,江南农村的商品生产特别是手工棉纺织品的生产,促使一批农村市镇兴起和繁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繁荣发展;根据材料一“往来贸易岁必万余,装载船只动以百计”可知,交通便利;根据材料一“明清两代江南市镇及其四乡生产的生丝、丝绸、棉纱、棉布,不仅行销全国,而且行销海外,在全球化贸易中,遍及亚洲、欧洲、美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新航路开辟和西欧殖民扩张,中国被卷入全球贸易网。【小问2】据材料“杭嘉湖三府属地”,确定地点位于江南地区;据材料“地窄人稠,民间多以育蚕为业,田地大半植桑,岁产米谷,除办漕外,即丰收之年尚不敷民食,向藉外江商贩接济”,确定研究内容江南经济。本题第二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介绍《雍正朱批谕旨》、《见只编》的内容及其对研究明清江南经济和中外贸易主题的史料价值,说明《雍正朱批谕旨》为清朝雍正年间政府官员的奏疏,作为一手史实,有助于我们研究明清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问题,即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对市场依赖的加强、农业特别是粮食发展存在一定不足等,《见只编》作为明代士大夫的思考,反映了明代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及对外贸易情况,反映了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的区域分工及其对中日贸易的贡献,可用于研究明清手工业发展特点和趋势等。17.【明代及晚清时期的外交】材料一(张瀚(1510—1593)认为朝贡贸易)且缘入贡为名,则中国之体愈尊;而四夷之情愈顺。即厚往薄来,所费不足当互市之万一。况其心利交易,不利须赐,虽贡厚赉薄,彼亦甘心,而又可以藏富于民,何惮而不为也。——《松窗梦语·卷四·商贾纪》(谢学湖(浙)(1567—1624)认为朝贡贸易)今诸夷进贡方物,仅有其名耳,大都草率不堪……而朝廷所赐缯、帛、靴、帽之属,尤极不堪,一着即破碎矣……且近来物值则工匠侵没于外,供亿(供应)则厨役克减于内,狼子野心,且有谇语(责骂)。谇语不已,且有挺白刃而相向者,甚非柔远之道也。——《五杂组·卷四:地部二》材料二图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光绪帝致英国国王的国书》(1905年)。内容如下:大清国大皇帝敬问大英国大皇帝:中国与贵国通好有年,交谊益臻亲密。夙闻贵政府文明久著、政治日新,凡所措施,日臻美善。朕眷恋时局,力图振作,……兹特派兵部侍郎徐世昌、镇国公载泽、商部右丞绍英前赴贵国考求政治……惟望大皇帝推诚优待。(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张瀚、谢学湖对朝贡贸易的看法。(2)根据材料二并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外交政策的变化趋势,并对中国近代外交进行评价。【答案】(1)看法:张翰认为朝贡贸易加强同周边交往,有利于藏富于民;谢学湖认为朝贡贸易几无效果,且劳民伤财。(2)变化趋势:由闭关自守到国际交流(对外学习);朝贡外交到近代外交。评价: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客观上使中国逐步融入世界;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但未改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局面。【解析】【小问1】看法:据材料“况其心利交易,不利须赐,虽贡厚赉薄,彼亦甘心,而又可以藏富于民,何惮而不为也”可知,张翰认为朝贡贸易加强同周边交往,有利于藏富于民;据材料“且近来物值则工匠侵没于外,供亿(供应)则厨役克减于内,狼子野心,且有谇语”可知,谢学湖认为朝贡贸易几无效果,且劳民伤财。【小问2】变化趋势:据材料“兹特派兵部侍郎徐世昌、镇国公载泽、商部右丞绍英前赴贵国考求政治……惟望大皇帝推诚优待”及所学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知识可知,由闭关自守到国际交流(对外学习);据材料“大清国大皇帝敬问大英国大皇帝:中国与贵国通好有年”及所学知识可知,朝贡外交到近代外交。评价:据材料“大清国大皇帝敬问大英国大皇帝:中国与贵国通好有年”及所学知识可知,晚清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主动进行国际交流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客观上使中国逐步融入世界;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但弱国无外交,晚清外交政策的改变未改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局面。18.【非洲:沉沦与振兴】材料一西方国家对非洲的殖民历程示意图图115世纪末—17世纪上半叶图2欧洲列强瓜分前(1876年)图3欧洲列强瓜分后(1914年)——据张芝联等《世界历史地图集》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虽然绝大多数非洲国家获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但是依附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单一外向型经济并未随着独立而从根本上改善。中心资本主义国家资本积累的速度快、程度高,而边缘地区资本积累的速度慢、程度低,这意味着,非洲的发展是建立在剥削自己之上的。宗主国控制着原材料价格,通过压低价格、转嫁危机使得非洲只能处于被剥削的依附状况。1974—1975年和1979—1982年,西方国家两次遭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西方国家在国际市场蓄意压低农矿产品价格,制造关税壁垒,限制非洲产品进入西方市场。1972年非洲用38吨剑麻或7吨棉花可换回一辆卡车,1980年用138吨剑麻或28吨棉花才可换回一辆卡车。独立后这种单一的外向型经济不仅没改善还被不断强化,与此同时非洲进一步贫困化。——据马汉智等《非洲社会主义运动与当代非洲的道路选择》(1)根据材料一,结合时代背景,简述非洲殖民地化的历程。(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非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简析原因。【答案】(1)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开始了早期殖民活动,在非洲沿海岸线建立少许殖民区域,掠夺贩卖黑人。工业革命提高了殖民者的生产力水平。欧洲人在沿非洲海岸线殖民的基础上,扩大了对非洲的侵略。19世纪后期,列强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快殖民非洲的进程,他们既争夺又妥协,确定“有效占领”原则。19世纪末20世纪初除个别国家外非洲被瓜分殆尽。(2)问题:单一外向型经济,缺乏竞争力;依附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缺乏资本积累,发展模式落后等。原因:西方的殖民统治与掠夺;经济上未实现独立,依附于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非洲国家政局不稳,社会治理水平低等。【解析】【小问1】据材料信息可知,15世纪末至17世纪上半叶,西方国家对非洲殖民主要集中非洲沿岸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有关,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开始了早期殖民活动,在非洲沿海岸线建立少许殖民区域,掠夺贩卖黑人。据材料图2信息可知,1876年前,西方殖民者在非洲的殖民扩张程度加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西方国家工业革命有密切关系,工业革命提高了殖民者的生产力水平。欧洲人在沿非洲海岸线殖民的基础上,扩大了对非洲的侵略。据材料图3,1914年非洲几乎被瓜分完毕,结合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可知,19世纪后期,列强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快殖民非洲的进程,他们既争夺又妥协,确定“有效占领”原则。19世纪末20世纪初除个别国家外非洲被瓜分殆尽。【小问2】问题:据材料“但是依附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单一外向型经济并未随着独立而从根本上改善”可知,单一外向型经济,缺乏竞争力;据材料“宗主国控制着原材料价格,通过压低价格、转嫁危机使得非洲只能处于被剥削的依附状况”可知,依附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据材料“1972年非洲用38吨剑麻或7吨棉花可换回一辆卡车,1980年用138吨剑麻或28吨棉花才可换回一辆卡车”及所学知识可知,缺乏资本积累﹐发展模式落后等。原因:据材料“宗主国控制着原材料价格,通过压低价格、转嫁危机使得非洲只能处于被剥削的依附状况”及所学知识可知,西方的殖民统治与掠夺;经济上未实现独立,依附于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非洲国家政局不稳,社会治理水平低等。19.【中共革命活动的地理特征】材料材料图1中共组织兴起的菱行示意图(1920—1921)图2主要中共根据地山河示意图(1927—1945)——摘编自应星、荣思恒《中共革命及其组织的地理学视角》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现象进行合理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关联地理特征,总结归纳准确、完整;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材料反映了的部分重要活动地点由北京、上海转移到广州;根据地由南方转移到北方。阐述:1919年五四运动为中共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宣告成立,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1923年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确定国共合作,开展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领导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但都因为中心城市敌人势力太过强大,起义军损失严重。毛泽东等人,从中国实际出发,总结经验教训,放弃攻打城市,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入农村。1935年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后,中共以延安为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抗日战争时期,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综上所述,的工作重心、活动范围的转变都是由革命实际决定的,是人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解析】设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现象进行合理解读。材料中图1,中共组织兴起的示意图,反映了的成立。图2为中共根据地的示意图,反映了创建根据地的情况,包括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在解读中,主要通过成立的背景、基本史实和影响;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背景、基本史实和影响;敌后抗日根据地创立的背景、基本史实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解读和说明。可进行解读如下:1919年五四运动为中共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宣告成立,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1923年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确定国共合作,开展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领导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但都因为中心城市敌人势力太过强大,起义军损失严重。毛泽东等人,从中国实际出发,总结经验教训,放弃攻打城市,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入农村。1935年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后,中共以延安为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抗日战争时期,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起到中流砥柱作用。最后进行总结:的工作重心、活动范围的转变都是由革命实际决定的,是人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2024届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2024年4月18日上午10:30—11:45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武王伐纣(名“受”)的誓词声讨其自作威福、拒斥众人意见:“独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仇。”“肆予小子,诞以尔众士,殄歼乃仇。”而武王对于民众却放软身段,反复检讨自己的过失,将百姓犯错的原因归之于己,“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这说明当时()A.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B.家国一体观念形成C.早期国家王权遭到削弱 D.原始民主传统犹存【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纣王被讨伐是因为其自作威福、拒斥众人意见,而武王却能反复检讨自己的过失,将百姓犯错的原因归之于己,说明原始民主传统犹存,D项正确;“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说法不符合史实,也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说明当时原始民主传统犹存,与家国一体观念形成无关,排除B项;材料说明当时原始民主传统犹存,“早期国家王权遭到削弱”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2.下图为1976年出土的东汉水塘稻田模型,该模型一分为二,一半为水塘,一半为稻田。水塘中有鱼、荷、菱角的泥塑,堤外稻田以埂分割成块,田中的稻苗排列整齐,显出一派丰收的景象。这反映汉代()贵州东汉墓出土的水塘稻田模型A.精耕细作农业走向成熟 B.北粟南稻格局已经形成C.土地经营方式的多样化 D.小农生产模式普遍存在【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从东汉水塘稻田模型来看,在土地的利用上有稻作农业,也有开辟水塘养鱼、种藕,反映了土地经营方式的多样化,C项正确;东汉时期精耕细作农业体系尚未成熟,排除A项;北粟南稻格局形成于1万年前,排除B项;材料中的模型出土于东汉的贵州地区,没有提及全国范围的农业模式,排除D项。故选C项。3.下图为唐后期税收收入结构演化示意图。这一演变()A.抑制了藩镇割据局面 B.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C.调整优化了经济结构 D.促进了南北经济均衡【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唐后期税收收入结构演化示意图”可知,唐朝后期,两税钱的收入占比在减少,但仍是占一半以上,青苗钱基本保持不变,榷酒钱和榷盐钱占比在逐步的增加,酒税和盐税的收入占比的增加从侧面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抑制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中描述的是收入占比,无法判定经济结构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南北方经济对比,无法得出南北经济均衡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4.南北朝时期,观音以男儿身的形象高坐佛教殿堂,大丈夫面相,洋溢着阳刚之气。宋至明清,观音日益女性化,面容越发的亲切,彼时观音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祗,而是充满了人间尘世的韵味。观音造像的变化()A.体现了三教合流的趋势 B.迎合了市民阶层的需要C.反映女性地位日益上升 D.受到了理学发展的影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宋至明清,观音日益女性化,面容越发的亲切,彼时观音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祗,而是充满了人间尘世的韵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人们对于宗教的需求从精神层面转向了更多的情感寄托和日常生活的慰藉。女性化的观音形象更加亲切、易于亲近,能够满足市民阶层对于心灵慰藉的需求,B项正确;“三教合流”体现了佛教,道教与儒家思想的结合,是思想发展特点,但是材料主要表现为佛教形象的发展,排除A项;宋至明清时期,女性地位下降,排除C项;材料主旨为“观音形象发展”,而“理学发展的影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5.雍正皇帝在《大义觉迷录》中指出“本朝之为满洲,犹中国之有籍贯。舜为东夷之人,文王为西夷之人,曾何损于圣德?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据此可知清代()A.新的民族观念最终形成 B.解决了中原王朝边患问题C.成为开放包容的大帝国 D.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巩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雍正为了论证清朝统治的正统性,提出了惟有德者可为天下君,宣称清朝政权是上天赋予的,不应该以“华夷之辨”来否定,其目的是巩固清朝政权合法地位,使得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巩固,D项正确;中国的民族观念最终形成在近现代的中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清代的边患问题依然存在,没有解决中原王朝边患问题,排除B项;清朝不是开放包容的大帝国,排除C项。故选D项。6.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主张兴办工业以实现“自强”和“求富”。孙中山对此评价道:“我国家自欲行西法以来,惟农政一事未闻仿效”,“此亦筹富强之一憾事”。由此可知()A.洋务派忽视农业的近代化发展 B.洋务派主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C.孙中山意图改变小农经济模式 D.孙中山认为洋务运动收效甚微【答案】A【解析】据材料“我国家自欲行西法以来,惟农政一事未闻仿效”“此亦筹富强之一憾事”,说明孙中山认为洋务运动学习西方,但是对农业并未重视,这是洋务运动实现富强目标中的缺憾,由此可以看出,洋务运动忽视农业近代化发展,A项正确;洋务派代表封建官僚阶层,不主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排除B项;孙中山意在强调国家发展要重视农业,而非改变农业发展模式,排除C项;孙中山认为洋务运动忽视农业发展,并未否定洋务运动的成效,排除D项。故选A项。7.1918年至1919年,一些人提出了“撷精取粹”“熔于一炉”的中西融合主张,对此,陈独秀坚持“新旧之间绝无调和两存之余地”,鲁迅和胡适等人也非常决绝地反对调和折衷。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基于当时()A.封建专制思想的根深蒂固 B.马克思主义的不断传播C.民族资产阶级逐渐壮大 D.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影响【答案】A【解析】据材料“新旧之间绝无调和两存之余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因此胡适的思想反对调和,主张矫枉过正,采取激进的文化态度,宣传新思想,抨击旧思想,A项正确;马克思主义的不断传播使得中国人找新的救国道路,与材料主旨“反对调和折衷”,排除B项;材料主旨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张”,而“民族资产阶级的逐渐壮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袁世凯复辟帝制在191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8.抗日战争时期,和民主政府为了发展工业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1940年提出了“争取工业品自给或半自给的奋斗目标”和对企业实行“集中领导、分散经营”的方针。1942年制定了“巩固现有公营企业,发展手工业”的方针。这体现出()A.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B.传统经济结构的瓦解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D.新民主主义革命原则【答案】D【解析】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抗日战争时期,和民主政府为了发展工业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为实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最终赢得民族战争的胜利,这反映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原则,D项正确;材料强调和民主政府为了发展工业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为实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最终赢得民族战争的胜利,这反映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原则,未涉及到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排除A项;“瓦解”说法绝对,排除B项;抗日战争时期,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民族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9.新中国初期紧锣密鼓地实行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举措,如进行土地改革,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土地;颁布新《婚姻法》,使妇女获得解放;改革教育方针,并开展扫盲运动;发布通令,实行禁毒。这些政策举措()A.旨在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 B.动员了人民参与新中国建设C.植根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 D.促成新中国工业体系的建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建国初期(1949-1952),新中国进行了“土地改革”,“改革教育”等政策,这些政策举措都在不同程度上动员了人民群众参与到新中国的建设中来,增强了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后续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材料只提及“《婚姻法》”,不是民主法,排除A项;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在1953-195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新中国工业体系的建立的开端是1953-1956年的“一五”计划,排除D项。故选B项。10.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完成国家现代化和实现民族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百年来,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探索出不同的现代化道路。下表为某一历史阶段现代化道路的特征,据此可知该阶段为()总体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建设目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总体布局五位一体建设重点由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信息密集型产业升级体制依托深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成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有资源配置明确为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对外关系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改革开放初期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D项正确;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是在2013年,排除A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1956-1966年“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是在2013年,排除B项;改革开放初期通常指的是1978-1992年,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排除C项。故选D项。11.洪水神话文本分布于世界各地和各个民族。面对洪水灭世的灾难,国外的洪水神话基本都是采取“躲避逃生”“保全性命”的观点,如苏美尔、巴比伦、希伯莱、希腊、印度等民族的神话。而中国的洪水神话是采取了“治”的观点。这反映出()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区域不平衡性 B.自然地理环境决定文化特性C.早期文明发展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D.古代各文明间缺乏交流联系【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在世界不同民族的洪水神话中,中国神话中对洪水的态度与苏美尔、巴比伦、希腊等文化中对待洪水的态度截然不同,体现了不同区的文化特征不同,反映了早期文明发展具有多元化的特点,C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早期文明时期,世界各地的生产力水平虽然略有差异,但整体来看发展水平相近,排除A项;自然地理环境对文化特征有一定影响,但并非决定因素,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不同文明神话中国对待洪水的态度,据此不能得知不同文明交流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12.下图是“茶”的两大发音系统在亚、非、欧三大洲分布示意图,影响“茶”字发音系统的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茶叶贸易路线的不同 B.新航路的开辟C.欧洲殖民争霸的影响 D.丝绸之路推动【答案】A【解析】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发达,茶叶从中国长安等地出发,经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东亚、东南亚、中亚和西亚,又转销到东欧和东非地区。cha的发音也随之传入这些地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形成了新的海上茶叶贸易商路。葡萄牙主要从澳门进口茶叶,沿新航路将茶叶引入本土及其海外殖民地,在这些地区形成了cha的发音。荷兰、英国多从厦门进口茶叶,并沿新航路将茶叶引入南非、西非和西欧地区,于是由厦门方言形成的tea的发音伴随西欧商人和殖民者的脚步传到这些地区,A项正确;中国古代茶叶就由陆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东亚、东南亚、中亚和西亚,又转销到东欧和东非地区。cha的发音也随之传入这些地区,排除B项;茶的发音与欧洲殖民争霸没有关系,排除C项;丝绸之路推动只是原因之一,排除D项。故选A项。13.主日学校又称“星期日学校”。是指英、美诸国在星期日对工厂做工的青少年进行指导和教育的免费学校。兴起于18世纪末盛行于19世纪上半期。主日学校的出现()A.得益于福利国家的出现 B.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求C.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模式 D.注重青少年的全面发展【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星期日对工厂做工的青少年进行指导和教育的免费学校”结合起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期,可以看出主日学校适应了工业革命时期工厂生产的需要,因此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求,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欧美各国建立福利国家,排除A项;“颠覆”传统的教育模式说法错误,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面发展”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14.下表是二战以来国际社会签订的部分声明、宣言、公约等。这反映出()1946年7月1951年7月1966年12月1980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公民权利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A.发达国家主导着国际事务 B.国际组织都注重保护弱者C.维护人权是国际社会呼声 D.国际社会日益走向法制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二战以来国际社会签订的部分声明、宣言、公约等”可知,表格中一系列协定、公约都是经由国际社会通过召开会议协商而成,表明国际社会朝着法制化方向发展,D项正确;表格中协定、公约的签署国不仅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据此判断不出发达国家主导着国际事务,排除A项;《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体现不出对弱者的保护,排除B项;国际交往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内容。“维护人权是国际社会呼声”的说法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5.2023年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首次举办“丝路电商日”活动,设置“丝路电商”国际主题馆,全产业链展示电商平台、跨境物流、移动支付、云服务等电商创新模式。还开展了“丝路电商”直播等线上活动。这客观上说明()A.政府职能发生根本转变 B.互联网取代了传统商务C.现代科技促进信息交流 D.电商日益受到人们青睐【答案】C【解析】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2023年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首次举办“丝路电商日”活动,还开展了“丝路电商”直播等线上活动,这些线上产品展示和在线洽谈交流的实现得益于网络等现代科技,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让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C项正确;“根本改变”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强调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线上产品展示和在线洽谈交流的实现得益于网络等现代科技,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让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未涉及互联网取代了传统商务,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电商日益受到人们青睐,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材料一明清时期,江南农村的商品生产特别是手工棉纺织品的生产,促使一批农村市镇兴起和繁盛。娄定县娄塘镇,“所产禾棉、布匹倍于他镇,所以客商鳞集,号为花、布码头,往来贸易岁必万余,装载船只动以百计”。明清两代江南市镇及其四乡生产的生丝、丝绸、棉纱、棉布,不仅行销全国,而且行销海外,在全球化贸易中;遍及亚洲、欧洲、美洲。——摘编自戴鞍钢《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第二卷江浙沪近代经济地理》等材料二杭嘉湖三府属地,地窄人稠,民间多以育蚕为业,田地大半植桑,岁产米谷,除办漕外,即丰收之年尚不敷民食,向藉外江商贩接济。——《雍正朱批谕旨》,程元章奏疏大抵日本所须(需),皆产自中国,如室必布席,杭之长安织也。妇女须脂粉,扇、漆诸工须金银箔,悉武林造也。他如饶之瓷器,湖之丝绵,漳之纱绢,松之棉布,尤为彼国所重。——(明)姚士麟《见只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兴盛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拟定一个研究主题,并说明材料二对研究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史料价值。【答案】(1)原因:商品经济繁荣发展;交通便利;随着新航路开辟和西欧殖民扩张,中国被卷入全球贸易网。(2)研究主题:明清时期江南经济。史料价值:《雍正朱批谕旨》为清朝雍正年间政府官员的奏疏,作为一手史实,有助于我们研究明清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问题,即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市场依赖的加强,农业特别是粮食发展存在一定不足;《见只编》作为明代士大夫的思考,反映了明代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及对外贸易情况,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的区域分工及其对中日贸易的贡献,可用于研究明清手工业发展特点和趋势。【解析】【小问1】根据材料一“明清时期,江南农村的商品生产特别是手工棉纺织品的生产,促使一批农村市镇兴起和繁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繁荣发展;根据材料一“往来贸易岁必万余,装载船只动以百计”可知,交通便利;根据材料一“明清两代江南市镇及其四乡生产的生丝、丝绸、棉纱、棉布,不仅行销全国,而且行销海外,在全球化贸易中,遍及亚洲、欧洲、美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新航路开辟和西欧殖民扩张,中国被卷入全球贸易网。【小问2】据材料“杭嘉湖三府属地”,确定地点位于江南地区;据材料“地窄人稠,民间多以育蚕为业,田地大半植桑,岁产米谷,除办漕外,即丰收之年尚不敷民食,向藉外江商贩接济”,确定研究内容江南经济。本题第二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介绍《雍正朱批谕旨》、《见只编》的内容及其对研究明清江南经济和中外贸易主题的史料价值,说明《雍正朱批谕旨》为清朝雍正年间政府官员的奏疏,作为一手史实,有助于我们研究明清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问题,即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对市场依赖的加强、农业特别是粮食发展存在一定不足等,《见只编》作为明代士大夫的思考,反映了明代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及对外贸易情况,反映了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的区域分工及其对中日贸易的贡献,可用于研究明清手工业发展特点和趋势等。17.【明代及晚清时期的外交】材料一(张瀚(1510—1593)认为朝贡贸易)且缘入贡为名,则中国之体愈尊;而四夷之情愈顺。即厚往薄来,所费不足当互市之万一。况其心利交易,不利须赐,虽贡厚赉薄,彼亦甘心,而又可以藏富于民,何惮而不为也。——《松窗梦语·卷四·商贾纪》(谢学湖(浙)(1567—1624)认为朝贡贸易)今诸夷进贡方物,仅有其名耳,大都草率不堪……而朝廷所赐缯、帛、靴、帽之属,尤极不堪,一着即破碎矣……且近来物值则工匠侵没于外,供亿(供应)则厨役克减于内,狼子野心,且有谇语(责骂)。谇语不已,且有挺白刃而相向者,甚非柔远之道也。——《五杂组·卷四:地部二》材料二图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光绪帝致英国国王的国书》(1905年)。内容如下:大清国大皇帝敬问大英国大皇帝:中国与贵国通好有年,交谊益臻亲密。夙闻贵政府文明久著、政治日新,凡所措施,日臻美善。朕眷恋时局,力图振作,……兹特派兵部侍郎徐世昌、镇国公载泽、商部右丞绍英前赴贵国考求政治……惟望大皇帝推诚优待。(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张瀚、谢学湖对朝贡贸易的看法。(2)根据材料二并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外交政策的变化趋势,并对中国近代外交进行评价。【答案】(1)看法:张翰认为朝贡贸易加强同周边交往,有利于藏富于民;谢学湖认为朝贡贸易几无效果,且劳民伤财。(2)变化趋势:由闭关自守到国际交流(对外学习);朝贡外交到近代外交。评价: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客观上使中国逐步融入世界;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但未改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局面。【解析】【小问1】看法:据材料“况其心利交易,不利须赐,虽贡厚赉薄,彼亦甘心,而又可以藏富于民,何惮而不为也”可知,张翰认为朝贡贸易加强同周边交往,有利于藏富于民;据材料“且近来物值则工匠侵没于外,供亿(供应)则厨役克减于内,狼子野心,且有谇语”可知,谢学湖认为朝贡贸易几无效果,且劳民伤财。【小问2】变化趋势:据材料“兹特派兵部侍郎徐世昌、镇国公载泽、商部右丞绍英前赴贵国考求政治……惟望大皇帝推诚优待”及所学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知识可知,由闭关自守到国际交流(对外学习);据材料“大清国大皇帝敬问大英国大皇帝:中国与贵国通好有年”及所学知识可知,朝贡外交到近代外交。评价:据材料“大清国大皇帝敬问大英国大皇帝:中国与贵国通好有年”及所学知识可知,晚清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主动进行国际交流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客观上使中国逐步融入世界;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但弱国无外交,晚清外交政策的改变未改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局面。18.【非洲:沉沦与振兴】材料一西方国家对非洲的殖民历程示意图图115世纪末—17世纪上半叶图2欧洲列强瓜分前(1876年)图3欧洲列强瓜分后(1914年)——据张芝联等《世界历史地图集》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虽然绝大多数非洲国家获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但是依附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单一外向型经济并未随着独立而从根本上改善。中心资本主义国家资本积累的速度快、程度高,而边缘地区资本积累的速度慢、程度低,这意味着,非洲的发展是建立在剥削自己之上的。宗主国控制着原材料价格,通过压低价格、转嫁危机使得非洲只能处于被剥削的依附状况。1974—1975年和1979—1982年,西方国家两次遭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西方国家在国际市场蓄意压低农矿产品价格,制造关税壁垒,限制非洲产品进入西方市场。1972年非洲用38吨剑麻或7吨棉花可换回一辆卡车,1980年用138吨剑麻或28吨棉花才可换回一辆卡车。独立后这种单一的外向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汽车后市场行业当前发展现状及增长策略研究报告
- 收拾房间家务课件
- 2025年一级建造师之一建民航机场工程实务模拟题库及答案
- 2024年药用植物功能物质与生物合成研究团队新生准入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社会工作者之初级社会综合能力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
- 2025年公务员(国考)之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北京事业编笔试题(附答案)
- 2024年幼儿园、学前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专业知识考试题与答案
- (2025)中商职鉴市场营销师培训教师考评试题及参考答案
- 摘抄笔记写法课件
- 2025年江苏省综合评标专家库疫苗类专家考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2025年单招考试试卷试题及答案
- 高中英语定语从句超全解析
- 口腔门诊质控体系构建与实施
- 用电安全常识培训课件
- 2025年秋招:数据分析师笔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年安徽省界首市辅警招聘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详解(新)
- 2025年青少年“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会计转岗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7月12日玉溪市直遴选笔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安全生产诊断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