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1页
2025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2页
2025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3页
2025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4页
2025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题(二)语文2025.04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积累与运用(26分)中华民族节日众多,传统节日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民族文化情感的认同和皈依。学校开展了“传统节日”主题系列活动,你和小文、小雅在一个小组,参加下面的活动。【活动一“节日·诗词”诗歌朗诵会】1.小文和小雅担任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帮他们将开场词中的古诗文补充完整。小文: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相关的诗词比比皆是。小雅:是的,“____________,秋容如拭”(《满江红(小住京华)》),是秋瑾在中秋节看到的明媚景色。小文:辛弃疾在中秋之夜,抒发豪情壮志:“斫去桂婆娑,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小雅:不仅中秋,在社日里,陆游写道:“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游山西村时的淳朴欢乐。小文:重阳节里,秋风乍起,“遥怜故园菊,④____________”(《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这是边关将士的思乡情切。小雅:让我们一起走进节日里的诗歌,用声音传递灿烂的中华文化吧。【活动二“节日·传承”感受人文】2.为参加活动,小文选取了《三国演义》《西游记》中关于元宵节日语段,小雅搜集了一则元宵节的新闻报道。【资料一】名著元宵节片段《三国演义》尽张灯结彩,庆赏佳节。至正月十五夜,天色晴霁,星月交辉,六街三市,竟放花灯。真个金吾不禁,玉漏无催!……城内四下火起,城中但闻人叫:“杀尽曹贼,以扶汉室!”《西游记》三五良宵节,上元春色和。花灯悬闹市,齐唱太平歌。又见那六街三市灯亮,半空一鉴初升。……满城中箫鼓喧哗,彻夜里笙歌不断。……青龙山玄英洞的三个妖精化作一阵清风将唐僧摄到洞中。【资料二】“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山东各地组织赏花灯、猜灯谜、赶庙会、品非遗等活动,拉长年味,让民众来山东共度灯火良“宵”。……“我们一直努力让传统民俗成为年轻人喜欢的艺术,让这个技艺能够继续传承下去。”(1)参考【资料一】,结合小说内容,你能从中得出哪些信息?(2)传统民俗凝聚着国家和民族的情感和祈盼,年轻人要把传统节日传承发展下去。请结合【资料二】就传承传统节日和民俗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3.学校拟邀请王教授来校作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报告,小文写了一份邀请函,其中存在3处错误,请你帮助修改。邀请函尊敬的王教授: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大民族自豪感,学校定于4月30日下午2点在学校报告厅举行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报告会,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前来作报告。期盼您务必莅临!XX中学2025年4月20日【活动三“节日·文化”漫谈节日】活动中,小文搜集了一段有关“春节”的资料与大家分享交流。2024年12月4日,是一个值得被铭记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日子①——春节在这天申遗成功了。它宛如一颗璀(璨灿)的星辰,照亮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舞台上的道路。春节是内涵最深厚②,影响最广泛的中国传统节日。宋代王安石诗云:“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③。”辞旧迎新之际,处处飘散着浓浓的年味,年味是一首动人心弦的乐章,是一(幅副)五彩斑斓的画卷④……它承载着中华民族长期积淀下来的文化现象。4.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括号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灿xián副zǎi B.灿xuán幅zǎiC.璨xuán副zài D.璨xián幅zài5.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四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处是()A.① B.② C.③ D.④【活动四“节日·民俗”记录生活】6.你们小组负责制作“节日·民俗”展板,小雅在四块展板对应的节日下面分别写了一段话,其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易时移,时代变迁,对于春节向长辈行跪拜礼的传统礼仪,部分年轻人不以为然。B.元宵佳节,彩灯高悬。赏灯猜谜游人熙熙攘攘,川流不息,一派热闹的景象。C.暮春清明,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春祭节日。即使春寒料峭,也难以阻碍人们扫墓祭祖的步伐。D.云旗猎猎,江水浩渺,端午赛龙舟。一声鼓响,群龙狂飙,甲队首当其冲,勇夺桂冠。7.参加民俗知识竞赛时,小文不能确定下题选项,请你帮他完成:和“乞巧祈福”“踏青”民俗活动相对应的传统节日分别是()A.春节清明节 B.元宵节寒食节 C.七夕节清明节 D.七夕节中秋节【活动五“节日·书香”名著交流】8.在名著阅读交流会上,小雅展示了下面文段,请你回答下面的问题。重阳节这天,且说忠义堂上遍插菊花,各依次坐,分头把盏。堂前两边筛锣击鼓,大吹大擂,笑语喧哗,觥筹交错,众头领开怀痛饮;马麟品箫唱曲,燕青弹筝,不觉日暮。宋江大醉,叫取纸笔来,一时乘着酒兴,作《满江红》一词。写毕,令乐和单唱这首词曲。乐和唱这个词,正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黑旋风便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癫做粉碎。(节选自《水浒传》第七十一回,有删改)当宋江提到“招安”时,武松和李逵表现各异,言语中尽显人物个性。请你任选一人,从人物语言的角度分析人物形象特点。(90字以内)二、阅读与鉴赏(44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千里思郑锡①渭水通胡苑,轮台望汉关。帛书秋海断,锦字夜机②闲。旅梦虫催晓,边心雁带还。惟余两乡思,一夕度关山。[注]①郑锡,唐朝登宝年间进士,官至礼部员外。②机:原意是弩机,代指武器。9.下面对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通”和“望”连接四个地方,紧扣诗题“千里思”。“望”是“思”的具体表现。B.颔联意为:家乡来信被深秋大漠阻断;想写封家书,却战事不断、枕戈达旦。C.“两乡思”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羁旅之人的思乡之情。“惟余”极言思乡之切。D.“一夕度关山”与“关山度若飞”都写出了迅速越过关山、立即奔赴战场的状态。10.请简要分析“虫”和“雁”两个意象在表达思乡情感方面的作用。(二)(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芋老人传周容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①,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十余年,书生用②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者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者堂有炼珍③,朝分尚食④,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曾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⑤罢,是芋视乃学也。”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⑥者!”【注释】①佣出:外出做雇工。②用:因为。③炼珍:烹制精美食品。宋代陶穀《清异录》:“段文昌精食事,第中庖所,榜之曰炼珍堂。”④朝分尚食:于朝廷中分得皇帝赏赐的食品。尚食,指皇帝的食品。⑤不饬(chì):不守规矩,行为不轨。⑥知道:明白道理。11.下列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康肃公善射”的“善”与“择其善者而从之”的“善”,意思不相同。B.“老人延入坐”中的“延”,用作动词,在句中指邀请。C.“以我酌油知之”的“酌”同“勺”,指舀取,这里指倒入,“辍箸叹曰”的“辍”指停下。D.“尝射于家圃”是倒装句,“尝射于家圃”,介词结构后置,就是“尝于家圃射”。12.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A.乃焉 B.乃乎 C.而焉 D.而乎13.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用/标注。每划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14.借助下面的文言知识资料卡,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犹是芋也,而向者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文言知识资料卡】向:①方向。②朝着,面对。③接近。④先前的。⑤往昔,从前。异:①不同。②怪异。③惊异,诧异。15.本文和《卖油翁》都有老者对年轻人的教育,但教育方法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经典阅读可以很有趣谭俊洪①第2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一场红色经典主题阅读活动在上海图书馆东馆启动。活动中,上海图书馆展示其策划的“书海千里江山有声”主题沉浸展,上海商学院虚拟辅导员也亮相主题阅读活动。传统艺术、有声作品、历史影像和文献史料等与实景展陈巧妙融合,让参与者耳目一新:原来经典不是“板着面孔”,也并非“千年一面”,可以灵动而有趣、好看且好玩。②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在于其蕴含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经典容纳了深刻的心灵世界和丰满的生命,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和形式的创造力,能够跨越时空与读者产生共鸣。透过经典阅读,可以学习前人的智慧,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更好地理解现实并为当下提供启迪;透过经典阅读,可以体悟文化传承的力量,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体验人类精神追求的深厚和真挚。然而,由于语言、文化和历史的差异,面对经典,读者有时会感到晦涩难懂,难以进入文本的世界。这也为新技术、新手段提供了大展身手的空间和机会。③数智技术,让经典阅读“潮”起来。经典阅读要走近读者,特别是走进青少年心中,就要符合时代需要、体现时代特点,还可以借助与数智技术的联结,主动变得“潮”起来,以时尚表达激发经典活力。在上海图书馆,精心设计的时空穿越剧情和线下解谜互动,吸引了不少青少年读者参与。现场还以视频形式展现多位非遗传承人的职业经历和精巧技艺,形成一本好读的“真人数字图书”。人工智能技术也可以被用来增强经典阅读的趣味性和互动性,“爱阅读”的上海商学院虚拟辅导员就是一例。在数智技术的加持下,青少年愈发沉醉于经典的魅力。④特色活动,让经典阅读“热”起来。经典的魅力,人人向往;经典的艰深,又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让经典以亲切的面容、平易的话语、清新的表达“飞入寻常百姓家”,一直是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努力目标。上海自然博物馆基于馆内原创科普读物,打造沉浸式“悦读博物馆”,上演互动科普剧《珍稀动物茶话会》,赢得阅读爱好者、博物馆爱好者、自然爱好者等群体的喜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树立“世纪火种”这一阅读推广品牌,围绕“世纪好书”举办读书会、编辑沙龙等,开展校园巡讲,鼓励学生自主组织读书活动。特色活动激发了青少年参与阅读的动力和热情,吸引更多年轻人投入经典文化的怀抱。⑤形式创新,让经典阅读“乐”起来。青少年经典阅读兴趣的培养,不仅在于良好的社会氛围,也需要贴近学生、贴近日常的阅读形式,让大家参与其中、享受乐趣、爱上经典。例如,上海虹口区以地方志阅读为媒,将北外滩国际会客厅、瞿秋白故居、鲁迅故居等点位勾连,让师生得以在行走中重读经典。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师生以“注调传声”活态展演方式吟诵中华古诗文,以艺术化手法诠释经典。新场景、新模式、新体验,让经典阅读常变常新,充盈时代活力。⑥以“技”共情、以“特”做优、以“创”求新,让经典阅读“潮”起来、“热”起来、“乐”起来,以经典之光烛照青少年人生,让经典传承弦歌不辍、历久弥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让经典阅读变得有趣而又不失其深度,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追求。(选自《光明日报》2024年04月26日03版,有删改)16.文章提出了哪些具体措施和方法,让“经典阅读可以很有趣”?请简要概括,完成下表。1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由一场经典阅读主题活动谈起,引出本文的论题。B.第②段分析了经典书籍的特点及阅读价值,也指出面对经典,读者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困难。C.本文的论证方式是立论。论证分论点时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D.培养青少年经典阅读的兴趣,不仅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也要创新贴近学生的阅读形式。18.阅读第④段画线句和下面的改句,说说哪句好,好在哪里。原句:让经典以亲切的面容、平易的话语、清新的表达“飞入寻常百姓家”,一直是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努力目标。改句:推动经典阅读家庭化、大众化、普及化,一些社会有识之士从来没有停止过努力。19.将下面的链接材料作为论据放在第③段或第④段,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恰当?并说明理由。【链接材料】《2024中国诗词大会》以诗词描绘中国精神,用诗意书写时代篇章。节目围绕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运用AI、虚实交互等技术手段,融合动画和真人演绎、虚拟呈现等多种手法,打造视听盛宴,让受众沉浸于灿烂瑰丽的“中华文明长廊”。《2024中国诗词大会》打通线上与线下,联通云端和手间,开创诗词实体手办和数字虚拟藏品,同时升级5G通讯多人连线系统,实现“云中万人团”同步答题、投票和交流。(四)(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圆梦①多年前,顾成华刚踏入军营,新兵班长问他想去什么地方,顾成华脱口而出:“发射一线!”班长笑了:“人人都有发射梦想,却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号手。”②新训结束,顾成华站在队列里等候分配命令,心中充满了期待。“一线”人员名单念完了,没有他,他开始不安起来:“我会去哪儿?”③终于,在“二线”人员名单公布时,顾成华听到了自己的名字。来接他们的是个上等兵,刚上车就给新兵们打“预防针”:身处深山老林、手机没信号……一开始,顾成华不以为意,只要能操控长剑飞天,这些根本微不足道。④终于到了驻地。窗外,几乎看不见绿色,只有光秃秃的山和同样光秃秃的树杈。顾成华努力说服自己,导弹发射车兴许就藏在某个不为人知的神秘之处等着自己呢,这样想,他也就释然了。⑤当晚,顾成华思来想去,睡意全无。他向下铺伸长脖子问:“班长,你说我什么时候能成为一名号手,亲手发射导弹?”⑥班长看了顾成华一眼,扭过脸去:“睡吧。”⑦顾成华撇撇嘴,用被子闷着头,不吭声了。⑧清晨,顾成华跟在班长后面,顺着蜿蜒的小路走向大山深处。⑨来到“龙宫”入口处,班长停住脚步。顾成华一时没反应过来,想着即将一睹大国长剑的真容,仍满心欢喜地迈步往里走。还没走到安检机,两位岗哨把枪一横:“同志,请出示证件!”⑩“证件?”顾成华扭过头看向班长。⑪“你干啥去?”⑫“班长你不是带我上岗吗?”⑬“这就是了。”班长指指门前一个哨亭,“接岗。”⑭安检机旁一名军士哈哈一笑,拍着顾成华的肩膀说:“你是守导弹的,不是操作导弹的。”⑮那天,顾成华甚至不知道是怎么上的岗,脑子里嗡嗡的。⑯晚上,顾成华辗转反侧,爬起来壮着胆子委屈地问:“班长,我觉得这好像不是我的第一志愿……”⑰没想到,班长回答得很干脆:“不是!”随后,他又意犹未尽地补了一句:“而且,你以后也很难见到发射车。”⑱顾成华眼前一黑,心中好似被挖掉了一块,心跳都有些紊乱。⑲接下来的日子,顾成华每天就立在那小小的哨亭里,除了班里换岗的战友,与他相伴的就只有无言的大山。⑳顾成华在日记里面写道,我被一年四季从未停歇的狂风吹凉了心,壮美的群山在我眼中变得死气沉沉,连群星闪烁的夜空也是那样单调乏味……㉑顾成华在一次站岗时,将想法告诉了班长,班长当时没有任何表示,只是默默地仰头望着大山。㉒一天晚上,正准备就寝的顾成华被班长一把拉起来:“穿上大衣,跟我走!”他有些疑惑,但还是以最快速度整理好着装,跟在班长后面跑出营房。㉓“班长,今晚没我的岗啊!”走在熟悉的山路上,顾成华忍不住询问。㉔班长只轻声说了一句:“是我的岗,我已经向连队申请让你一起站这一班岗。”然后,班长加快了脚步,这让顾成华越发迷惑起来。㉕在落针可闻的深夜里,顾成华的感官似乎被无限放大。临近阵地时,他听到一阵细微的齿轮转动的声音。他问:“班长,你听到了吗?”㉖班长没有说话,指示顾成华接岗。刚刚站上哨位,顾成华的疑惑便全部解开了。㉗他听见背后的铁门缓缓打开,回头望去,只见巨大的工业灯泡照得“龙宫”亮如白昼,顶上的换气扇正铆足力气为“龙宫”泵入干冷清冽的空气。那一瞬间,他的心仿佛都要蹦了出来。㉘数辆猛士车之后,高车长剑带着不怒自威的气势缓缓驶过岗哨,发出龙吟般的轰鸣。顾成华被深深地震撼了,他抬起右手敬了一个庄重的军礼,眼眶瞬间湿润了。㉙回营路上,班长对顾成华说:“以后要打起精神来,我们这个岗位虽然守在深山里,却是背靠大国长剑……”㉚高原的夜伸手不见五指,顾成华似乎能感受到班长希冀的目光。那一晚,顾成华梦到钢铁长龙穿过戈壁卷起滚滚烟尘,呼啸而起的雷霆带着白练般悠长的弹道划破天际……(选自《解放军报》2023年12月19日)20.【初读·梳理】请结合小说内容,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起因顾成华刚入军营,期待能到发射一线工作。经过到驻地,以为能一睹导弹真容,却被告知工作是守岗哨。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一天晚上,班长带他站岗,终于看到了导弹车。结局③_______________21.【泛读·概括】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主人公顾成华经历了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经过严酷的训练,终于获得心灵的成长。B.文中两次写到顾成华睡不着觉,失眠的原因是不同的:第一次是因不知道具体工作而担心害怕,第二次则是绝望难过。C.小说中的班长是一位有着丰富经验的战士,他直率、质朴、善解人意,工作细致有方法,擅长解决战士的思想问题。D.小说以梦境结尾,既总结了全文,也呼应了标题。表现顾成华内心焦虑不安、渴望保卫祖国的急切心情,意蕴丰富。22.【精读·赏析】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顾成华眼前一黑,心中好似被挖掉了一块,心跳都有些紊乱。23.【研读·质疑】小文质疑:顾成华的梦想是到发射一线去,然而通观全文,顾成华并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小说的题目为什么是“圆梦”呢?说说你的理解。三、作文(50分)2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追寻那朵绽放的理想之花,哪怕征途被风雨反复冲刷。汗水滴落在荒芜的土地,期待着希望的种子发芽。在夜的尽头,曙光温柔蔓延,我找到心中的宝藏乐园。那是勇气与坚持的沉淀,让梦想在现实中圆满。请你以“追寻”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②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个人信息;④不少于6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

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题(二)语文2025.04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积累与运用(26分)中华民族节日众多,传统节日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民族文化情感的认同和皈依。学校开展了“传统节日”主题系列活动,你和小文、小雅在一个小组,参加下面的活动。【活动一“节日·诗词”诗歌朗诵会】【1题答案】【答案】①.为篱下黄花开遍②.人道是③.清光更多④.箫鼓追随春社近⑤.衣冠简朴古风存⑥.应傍战场开【活动二“节日·传承”感受人文】【2题答案】【答案】(1)①元宵节庆祝活动历史悠久、传承不断;②元宵节期间,街市上盛行放花灯、彻夜游览等传统习俗;③即使战争年代,也不能影响人们庆祝元宵节;④美好的节日里也有不测之事发生;⑤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2)示例:①通过课堂教学、讲座、展览等形式,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传和教育;②组织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如舞狮、舞龙、灯笼展览、剪纸、包饺子等;③织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诗词朗诵比赛、书法比赛等传统文化比赛活动;④将传统节日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新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⑤利用新媒体平台,制作传统节日的宣传片、微电影、短视频等,推广传统节日文化。【3题答案】【答案】①“尊敬的王教授”应顶格写;②把“加大民族自豪感”中的“加大”改为“增强”;③应删去“务必莅临”中的“务必”。【活动三“节日·文化”漫谈节日】【4~5题答案】【答案】4.D5.B【活动四“节日·民俗”记录生活】【6题答案】【答案】D【7题答案】【答案】C【活动五“节日·书香”名著交流】【8题答案】【答案】示例一:武松。“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武松对招安表现出极度的不耐烦,这是对宋江一心想被招安的反抗,他怕招安“冷了弟兄们的心”,可见武松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示例二:李逵。李逵连用两个“招安”,并爆粗口,表达了强烈的反对招安的意愿。话语明快,语意直白,黑旋风心直口快、粗鲁火爆的个性表露无遗。二、阅读与鉴赏(44分)【9~10题答案】【答案】9.D10.示例:羁留异乡,好梦难圆,伴随着秋虫的鸣叫,天已经破晓了。“虫”鸣“催晓”,以动衬静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氛围,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凄苦之情。身在他乡,真希望鸿雁尽快将书信传递给家人。“雁”更好地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二)(14分)【11~15题答案】【答案】11.C12.C13.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14.还是这样的芋头啊,然而从前的芋头香而甜,并不是烹调有什么不同,而是时势、地位改变了人的口味啊。15.《卖油翁》中老者通过自己倒油的技艺展示,以事实让陈尧咨明白熟能生巧的道理,是通过具体行为演示教育年轻人;本文中芋老人则是通过讲述书生前后吃芋感受不同,以及他人读书与为官后的变化,以事说理,让相国明白时势地位会改变人的道理。【16~19题答案】【答案】16.数智技术,让经典阅读“潮”起来;特色活动,让经典阅读“热”起来;形式创新,让经典阅读“乐”起来17.A18.原句好。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引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