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执业药师资格证之《西药学专业一》预测试题含答案详解(夺分金卷)_第1页
2025年执业药师资格证之《西药学专业一》预测试题含答案详解(夺分金卷)_第2页
2025年执业药师资格证之《西药学专业一》预测试题含答案详解(夺分金卷)_第3页
2025年执业药师资格证之《西药学专业一》预测试题含答案详解(夺分金卷)_第4页
2025年执业药师资格证之《西药学专业一》预测试题含答案详解(夺分金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执业药师资格证之《西药学专业一》预测试题第一部分单选题(30题)1、药物除了肾排泄以外的最主要排泄途径是

A.胆汁

B.汗腺

C.唾液腺

D.泪腺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药物除肾排泄外的最主要排泄途径相关知识。我们来对各选项进行分析。选项A,胆汁排泄是药物除肾排泄以外的最主要排泄途径,很多药物会经过肝脏代谢后进入胆汁,再通过胆汁排入肠道,最终随粪便排出体外,所以该选项正确。选项B,汗腺排泄药物的量相对较少,不是药物除肾排泄外的主要排泄途径,所以该选项错误。选项C,唾液腺排泄药物的量极少,并非主要排泄途径,所以该选项错误。选项D,泪腺排泄药物的情况非常少见,不是主要的排泄途径,所以该选项错误。综上,答案选A。2、MRT的单位是

A.h-1

B.h

C.L/h

D.μg·h/ml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MRT的单位。MRT即平均驻留时间,它是用于描述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单位是时间单位。选项A“h-1”,此为时间的倒数形式,通常不是平均驻留时间的单位,所以A选项错误;选项B“h”,小时是常用的时间单位,平均驻留时间用小时来计量是合理的,所以B选项正确;选项C“L/h”,这是流量的单位,代表每小时的体积,并非平均驻留时间的单位,所以C选项错误;选项D“μg·h/ml”,该单位结合了质量、时间和体积的关系,也不是平均驻留时间的单位,所以D选项错误。综上,本题正确答案是B。3、生物利用度最高的给药途径是()。

A.静脉给药

B.经皮给药

C.口腔黏膜给药

D.直肠给药

【答案】:A

【解析】本题可根据不同给药途径的特点,逐一分析各选项来确定生物利用度最高的给药途径。选项A:静脉给药静脉给药是将药物直接注入血液循环,药物不经过吸收过程,直接进入体循环,因此药物能够100%被机体利用,生物利用度为100%,是所有给药途径中生物利用度最高的。选项B:经皮给药经皮给药是药物通过皮肤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由于皮肤具有一定的屏障作用,药物透过皮肤的速度相对较慢,而且在透过过程中会有部分药物被皮肤代谢或滞留,导致进入血液循环的药量相对较少,生物利用度较低。选项C:口腔黏膜给药口腔黏膜给药是药物通过口腔黏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虽然口腔黏膜的吸收面积相对较大,且血管丰富,但药物在口腔内停留时间有限,且部分药物可能会被唾液稀释或吞咽进入胃肠道,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其生物利用度不如静脉给药高。选项D:直肠给药直肠给药是药物通过直肠黏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直肠部位的血液循环相对不那么丰富,而且药物在直肠内可能会受到粪便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药物的吸收不完全,生物利用度也低于静脉给药。综上,生物利用度最高的给药途径是静脉给药,本题正确答案为A。4、控制颗粒的大小,其缓控释制剂释药所利用的原理是

A.扩散原理?

B.溶出原理?

C.渗透泵原理?

D.溶蚀与扩散相结合原理?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缓控释制剂释药原理,需要依据各原理的特点来判断控制颗粒大小所利用的原理。各选项分析A选项:扩散原理:该原理主要是药物通过扩散作用从制剂中释放出来,通常与药物在介质中的浓度梯度、扩散系数等因素有关,并非通过控制颗粒大小来实现释药,所以A选项不符合。B选项:溶出原理:药物的溶出速度与药物的表面积、溶解度等因素相关。控制颗粒大小实际上是改变了药物的表面积,颗粒越小,药物的表面积越大,溶出速度就越快,反之则越慢。因此,控制颗粒的大小可以利用溶出原理来实现缓控释制剂的释药,B选项符合要求。C选项:渗透泵原理:渗透泵制剂是利用渗透压原理,通过半透膜控制药物的释放,与颗粒大小的控制关系不大,所以C选项不正确。D选项:溶蚀与扩散相结合原理:此原理是药物在溶蚀的同时进行扩散释放,主要涉及制剂的材料性质以及溶蚀和扩散的协同作用,并非主要基于颗粒大小的控制,所以D选项不合适。综上,控制颗粒的大小,其缓控释制剂释药所利用的原理是溶出原理,答案选B。5、使用某些头孢菌素类药物后饮酒,出现“双硫仑”反应的原因是

A.弱代谢作用

B.Ⅰ相代谢反应教育

C.酶抑制作用

D.酶诱导作用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使用某些头孢菌素类药物后饮酒出现“双硫仑”反应的原因。选项A,弱代谢作用通常是指药物在体内代谢的能力较弱,一般不会直接导致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饮酒出现“双硫仑”反应,所以A选项错误。选项B,Ⅰ相代谢反应主要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等反应,“Ⅰ相代谢反应教育”表述与本题核心内容无关,更不是出现“双硫仑”反应的原因,故B选项错误。选项C,某些头孢菌素类药物可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而饮酒后酒精(乙醇)在体内经乙醇脱氢酶代谢为乙醛,正常情况下乙醛会在乙醛脱氢酶作用下进一步代谢为乙酸排出体外。当乙醛脱氢酶被头孢菌素类药物抑制后,乙醛无法正常代谢而在体内蓄积,从而引发“双硫仑”反应,因此“双硫仑”反应的原因是酶抑制作用,C选项正确。选项D,酶诱导作用是指某些药物能使肝药酶的活性增强,加速其他药物的代谢,与“双硫仑”反应的发生机制不符,所以D选项错误。综上,答案选C。6、用于高效液相色谱法组分鉴别的参数是

A.主峰的保留时间

B.主斑点的位置

C.理论板数

D.信噪比

【答案】:A

【解析】本题可根据高效液相色谱法各参数的用途来逐一分析选项。选项A:主峰的保留时间在高效液相色谱法中,主峰的保留时间是用于组分鉴别的重要参数。不同的物质在色谱柱中的保留行为不同,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每种物质都有其特定的保留时间。通过将样品中主峰的保留时间与已知标准物质的保留时间进行对比,如果两者一致,则可初步判断样品中含有该标准物质,所以主峰的保留时间可用于组分鉴别,该选项正确。选项B:主斑点的位置主斑点的位置是薄层色谱法中的概念,而不是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薄层色谱中,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从而在薄层板上移动的距离不同,形成不同位置的斑点,通过主斑点的位置来进行物质的鉴别,但这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无关,该选项错误。选项C:理论板数理论板数是衡量色谱柱分离效能的指标,它反映了色谱柱对不同组分的分离能力。理论板数越高,说明色谱柱的分离效果越好,但它并不能直接用于组分的鉴别,该选项错误。选项D:信噪比信噪比主要用于衡量检测信号的质量,它是指信号强度与噪声强度的比值。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中,信噪比常用于评估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判断检测结果是否可靠,但不是用于组分鉴别的参数,该选项错误。综上,答案选A。7、可竞争血浆蛋白结合部位,增加甲氨蝶呤肝脏毒性的药物是

A.去甲肾上腺素

B.华法林

C.阿司匹林

D.异丙肾上腺素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可竞争血浆蛋白结合部位,增加甲氨蝶呤肝脏毒性的药物的相关知识。选项A: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上的α受体,引起全身血管广泛收缩,使血压升高,其主要作用在心血管系统,与血浆蛋白结合以及增加甲氨蝶呤肝脏毒性并无关联,所以选项A错误。选项B:华法林华法林是香豆素类抗凝剂的一种,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的合成发挥抗凝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并非可竞争血浆蛋白结合部位增加甲氨蝶呤肝脏毒性的药物,所以选项B错误。选项C: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等作用,它可以竞争血浆蛋白结合部位。当与甲氨蝶呤合用时,阿司匹林可置换出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甲氨蝶呤,使游离型甲氨蝶呤的浓度升高,进而增加甲氨蝶呤在肝脏的浓度,增加其肝脏毒性,所以选项C正确。选项D:异丙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主要激动β受体,对β₁和β₂受体选择性很低,能使心脏兴奋、支气管平滑肌舒张等,主要作用于心血管和呼吸系统,与题干所描述的作用无关,所以选项D错误。综上,答案是C。8、由药物的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治疗矛盾),称为()。

A.继发反应

B.耐受性

C.耐药性

D.特异质反应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药物相关概念的理解与区分。选项A:继发反应继发反应是指由药物的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也就是治疗矛盾,所以该选项符合题意。选项B:耐受性耐受性是指机体在连续多次用药后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要达到原来反应必须增加剂量,这与由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这一概念不同,所以该选项不符合题意。选项C:耐药性耐药性一般是指病原体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造成药物对该病原体的疗效降低或无效,并非是药物治疗作用引发的不良后果,所以该选项不符合题意。选项D:特异质反应特异质反应是指少数特异体质患者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性质也可能与常人不同,但与药物固有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反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比例,这与题干所描述的由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不相符,所以该选项不符合题意。综上,本题正确答案是A。9、服用阿托品在解除胃肠痉挛时,引起口干、心悸的不良反应属于()

A.后遗效应变态反应

B.副作用

C.首剂效应

D.继发性反应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药物不良反应类型的理解和区分。选项A,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变态反应是机体受药物刺激所发生的异常免疫反应,与题干中服用阿托品解除胃肠痉挛时出现的口干、心悸症状不符,所以A选项错误。选项B,副作用是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阿托品能解除胃肠痉挛,这是其治疗作用,但同时引起口干、心悸等症状,这些症状与治疗胃肠痉挛的目的无关,属于副作用,所以B选项正确。选项C,首剂效应是指一些患者在初服某种药物时,由于机体对药物作用尚未适应而引起不可耐受的强烈反应,题干中未体现首剂服用的特殊情况以及不可耐受的强烈反应,所以C选项错误。选项D,继发性反应是指由于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比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使敏感菌受到抑制,而不敏感菌乘机大量繁殖,造成二重感染,题干的症状并非此类情况,所以D选项错误。综上,答案选B。10、含三氮唑结构的抗肿瘤药是

A.来曲唑

B.克霉唑

C.氟康唑

D.利巴韦林

【答案】:A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对含三氮唑结构的抗肿瘤药的了解。选项A来曲唑,它是一种含三氮唑结构的抗肿瘤药,主要用于绝经后晚期乳腺癌的治疗,通过抑制芳香化酶,使雌激素水平下降,从而消除雌激素对肿瘤生长的刺激作用,所以该选项正确。选项B克霉唑,它属于抗真菌药,主要用于治疗真菌感染性疾病,并非抗肿瘤药,所以该选项错误。选项C氟康唑,同样是抗真菌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念珠菌病、隐球菌病等真菌感染,不是含三氮唑结构的抗肿瘤药,所以该选项错误。选项D利巴韦林,是一种抗病毒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与支气管炎等,并非抗肿瘤药,所以该选项错误。综上,本题正确答案是A选项。11、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相当不稳定,分解时可放出氮气和二氧化碳的烷化剂抗肿瘤药是

A.环磷酰胺

B.洛莫司汀

C.卡铂

D.盐酸阿糖胞苷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不同烷化剂抗肿瘤药性质的了解,以此来判断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相当不稳定,分解时可放出氮气和二氧化碳的药物。各选项分析A选项环磷酰胺:环磷酰胺是前体药物,在体内经代谢活化后发挥作用,但它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的分解特点并非放出氮气和二氧化碳,所以A选项不符合题意。B选项洛莫司汀:洛莫司汀属于亚硝基脲类烷化剂抗肿瘤药,该类药物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相当不稳定,分解时可放出氮气和二氧化碳,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C选项卡铂:卡铂是第二代铂类抗肿瘤药,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稳定性与烷化剂不同,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的分解情况也不是放出氮气和二氧化碳,C选项不符合题意。D选项盐酸阿糖胞苷:盐酸阿糖胞苷是嘧啶类抗代谢物,主要干扰DNA合成,并非烷化剂,且其在酸碱溶液中的反应特点与题干描述不符,D选项不符合题意。综上,答案选B。12、有关滴眼剂的正确表述是

A.滴眼液中可加入调节渗透压、pH、黏度等的附加剂

B.滴眼剂通常要求进行热原检查

C.滴眼剂不得加尼泊金、硝酸苯汞等抑茵剂

D.药物只能通过角膜吸收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滴眼剂相关表述的正确性判断。选项A分析在滴眼剂的制备过程中,为了保证其稳定性、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常需要加入一些附加剂来调节渗透压、pH值、黏度等。例如,加入氯化钠等调节渗透压使其与泪液等渗,加入缓冲剂调节pH值以确保药物的稳定性和减少对眼睛的刺激,加入适当的增黏剂来增加药物在眼部的停留时间等。所以“滴眼液中可加入调节渗透压、pH、黏度等的附加剂”这一表述是正确的。选项B分析热原是指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一般而言,注射剂才需要进行严格的热原检查,因为注射剂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热原的存在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而滴眼剂是用于眼部的外用制剂,通常不需要进行热原检查。所以“滴眼剂通常要求进行热原检查”的表述错误。选项C分析在滴眼剂中,为了防止微生物污染,保证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可以加入适当的抑菌剂的。尼泊金、硝酸苯汞等都是常用的抑菌剂,它们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所以“滴眼剂不得加尼泊金、硝酸苯汞等抑茵剂”的表述错误。选项D分析药物在滴眼后,不仅可以通过角膜吸收进入眼内发挥局部作用,还可以通过结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产生全身作用。所以“药物只能通过角膜吸收”的表述错误。综上,正确答案是A选项。13、因左旋体引起不良反应,而已右旋体上市,具有短效催眠作用的药物是()

A.氟西汀

B.艾司佐匹克隆

C.艾司唑仑

D.齐拉西酮

【答案】:B

【解析】本题可根据各选项药物的特点,结合题干中“因左旋体引起不良反应,而已右旋体上市,具有短效催眠作用”的描述来逐一分析。选项A:氟西汀氟西汀是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强迫症等精神类疾病,并不具备题干所描述的因左旋体不良反应而以右旋体上市且有短效催眠作用的特点,所以该选项错误。选项B:艾司佐匹克隆艾司佐匹克隆是佐匹克隆的右旋单一异构体,佐匹克隆的左旋体可引起不良反应,而艾司佐匹克隆作为右旋体上市,它是一种短效的镇静催眠药,符合题干描述,所以该选项正确。选项C:艾司唑仑艾司唑仑为苯二氮䓬类抗焦虑药,可用于镇静、催眠等,但它并没有因左旋体引起不良反应而以右旋体上市这一特性,所以该选项错误。选项D:齐拉西酮齐拉西酮是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并非用于催眠,也不具备题干要求的特征,所以该选项错误。综上,答案选B。14、药物从体内随血液循环到各组织间液和细胞内液的过程是()

A.药物的吸收

B.药物的分布

C.药物的代谢

D.药物的排泄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药物在体内过程的不同概念。各选项分析A选项:药物的吸收:药物的吸收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并非是药物从体内随血液循环到各组织间液和细胞内液的过程,所以A选项错误。B选项:药物的分布:药物分布是指药物从血液循环到达各组织间液和细胞内液的过程,与题干描述相符,故B选项正确。C选项:药物的代谢:药物代谢又称生物转化,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改变的过程,和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过程不同,所以C选项错误。D选项:药物的排泄:药物的排泄是指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机体的排泄或分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并非题干所描述的过程,因此D选项错误。综上,本题答案选B。15、制备W/O型乳剂时,采用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适宜的表面活性剂HLB范围应为

A.8~16

B.7~9

C.3~8

D.15~18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制备W/O型乳剂时适宜的表面活性剂HLB范围。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是衡量其亲水或亲油能力大小的指标。不同HLB值的表面活性剂有不同的用途。选项A:HLB值在8-16的表面活性剂,其亲水性相对较强,一般适用于制备O/W型乳剂,即水包油型乳剂,故A选项不符合要求。选项B:HLB值在7-9的表面活性剂,常用于作润湿剂,并非用于制备W/O型乳剂,所以B选项错误。选项C:HLB值在3-8的表面活性剂,其亲油性较强,适宜用于制备W/O型乳剂,即油包水型乳剂,因此C选项正确。选项D:HLB值在15-18的表面活性剂,亲水性非常强,常作为增溶剂使用,而不是用于制备W/O型乳剂,所以D选项不正确。综上,本题答案选C。16、关于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消除不呈现一级动力学特征

B.AUC与剂量成正比

C.剂量增加,消除半衰期延长

D.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与剂量不成正比

【答案】:B

【解析】本题可根据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特点,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选项A:非线性药物动力学中,药物的消除不呈现一级动力学特征,药物的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有关,不符合一级动力学消除过程中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成正比的特点,该选项说法正确。选项B:在非线性药物动力学中,由于药物的消除过程存在饱和现象,AUC(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剂量并不成正比,而是随着剂量的增加,AUC增加的幅度会大于剂量增加的幅度,所以该选项说法不正确。选项C:剂量增加时,药物的消除过程可能会出现饱和,导致药物消除变慢,消除半衰期延长,该选项说法正确。选项D: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与剂量不成正比也是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特点之一。因为药物的消除过程受血药浓度影响,剂量改变时,药物的消除情况发生变化,使得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与剂量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该选项说法正确。综上,答案选B。17、胃溶性包衣材料是

A.CAP

B.E

C.PEG

D.HPMC

【答案】:D

【解析】本题可根据各选项所代表的包衣材料的性质,来判断胃溶性包衣材料。分析选项ACAP即醋酸纤维素酞酸酯,它是肠溶性包衣材料。肠溶性包衣材料在胃中不溶解,而在肠液中能够溶解,从而保证药物在肠道释放,因此选项A不符合胃溶性包衣材料的要求。分析选项B题目中“E”表述不明确,且通常其并不作为常见的胃溶性包衣材料被提及,故选项B不正确。分析选项CPEG即聚乙二醇,它一般作为增塑剂、溶剂等使用,并非胃溶性包衣材料,所以选项C错误。分析选项DHPMC即羟丙甲纤维素,它是常用的胃溶性包衣材料,能够在胃中溶解,符合题意,因此选项D正确。综上,本题答案选D。18、艾司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是奥美拉唑的S型异构体,其与R型构体之间的关系是

A.具有不同类型的药理活性

B.具有相同的药理活性和作用持续时间

C.在体内经不同细胞色素酶代谢

D.一个有活性,另一个无活性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艾司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与其R型构体之间的关系。选项A:艾司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与其R型构体属于对映异构体,它们的药理活性类型通常是相似的,并非具有不同类型的药理活性,所以A选项错误。选项B:对映异构体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一般不会具有相同的药理活性和作用持续时间,所以B选项错误。选项C:艾司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和其R型构体在体内是经不同细胞色素酶代谢的,这是它们之间重要的差异之一,所以C选项正确。选项D:艾司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与其R型构体都有活性,只是在活性强度、代谢过程等方面存在不同,并非一个有活性,另一个无活性,所以D选项错误。综上,本题正确答案是C。19、乳膏剂中常用的保湿剂

A.羟苯乙酯

B.甘油

C.MCC

D.白凡士林

【答案】:B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乳膏剂中常用保湿剂的知识掌握。选项A,羟苯乙酯常用于作为防腐剂,具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作用,并非保湿剂,所以A选项错误。选项B,甘油具有强大的吸湿性,能够帮助皮肤吸收水分并锁住水分,是乳膏剂中常用的保湿剂,故B选项正确。选项C,MCC即微晶纤维素,在药剂中常用作填充剂、增稠剂等,不具备保湿的主要功能,因此C选项错误。选项D,白凡士林主要起到封闭皮肤、减少皮肤水分蒸发的作用,它属于封闭性油脂类基质,并非典型的保湿剂,所以D选项错误。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B。20、通过寡肽药物转运体(PEPT1)进行体内转运的药物是()

A.伐昔洛韦

B.阿奇霉素

C.特非那定

D.酮康唑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通过寡肽药物转运体(PEPT1)进行体内转运的药物。寡肽药物转运体(PEPT1)是一种重要的药物转运载体,它能够介导某些药物的体内转运。选项A伐昔洛韦是阿昔洛韦的前体药物,可通过寡肽药物转运体(PEPT1)进行体内转运,该选项正确。选项B阿奇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它主要通过其他特定的转运机制在体内发挥作用,并非通过寡肽药物转运体(PEPT1)转运,该选项错误。选项C特非那定是一种抗组胺药,其体内转运方式与寡肽药物转运体(PEPT1)无关,该选项错误。选项D酮康唑是抗真菌药物,它在体内的转运过程不依赖于寡肽药物转运体(PEPT1),该选项错误。综上,本题答案选A。21、单室模型药物恒速静脉滴注给药,达稳态药物浓度90%需要的滴注给药时间是

A.1.12个半衰期

B.2.24个半衰期

C.3.32个半衰期

D.4.46个半衰期

【答案】:C

【解析】本题可根据单室模型药物恒速静脉滴注给药到达稳态药物浓度的相关公式来计算达稳态药物浓度90%需要的滴注给药时间。对于单室模型药物恒速静脉滴注给药,其血药浓度\(C_t\)与稳态血药浓度\(C_{ss}\)的关系为\(C_t=C_{ss}(1-e^{-kt})\),其中\(k\)为消除速率常数,\(t\)为滴注时间。当达到稳态药物浓度的90%时,即\(C_t=0.9C_{ss}\),代入上述公式可得:\(0.9C_{ss}=C_{ss}(1-e^{-kt})\)两边同时除以\(C_{ss}\)可得:\(0.9=1-e^{-kt}\)移项可得:\(e^{-kt}=1-0.9=0.1\)两边取自然对数可得:\(-kt=\ln0.1\)又因为消除速率常数\(k\)与半衰期\(t_{1/2}\)的关系为\(k=\frac{0.693}{t_{1/2}}\),将其代入\(-kt=\ln0.1\)可得:\(-\frac{0.693}{t_{1/2}}t=\ln0.1\)则\(t=-\frac{\ln0.1}{\frac{0.693}{t_{1/2}}}\),计算\(-\frac{\ln0.1}{\frac{0.693}{t_{1/2}}}\)的值:\(-\frac{\ln0.1}{\frac{0.693}{t_{1/2}}}=-\frac{\ln0.1\timest_{1/2}}{0.693}\)因为\(\ln0.1\approx-2.303\),所以\(-\frac{\ln0.1\timest_{1/2}}{0.693}=\frac{2.303t_{1/2}}{0.693}\approx3.32t_{1/2}\),即达稳态药物浓度90%需要的滴注给药时间是3.32个半衰期。综上,答案选C。22、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处方中抛射剂是

A.异丙托溴铵

B.无水乙醇

C.HFA-134a

D.柠檬酸

【答案】:C

【解析】本题可根据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处方中各成分的作用来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抛射剂。选项A异丙托溴铵是异丙托溴铵气雾剂的主要药物成分,它能起到相应的治疗作用,并非抛射剂,所以选项A错误。选项B无水乙醇在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处方中通常作为溶剂使用,以溶解药物等成分,并非抛射剂,所以选项B错误。选项CHFA-134a即1,1,1,2-四氟乙烷,是一种常用的药用抛射剂,在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处方中起到抛射药物的作用,所以选项C正确。选项D柠檬酸在处方中常作为pH调节剂,用于调节溶液的酸碱度,保证药物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并非抛射剂,所以选项D错误。综上,本题答案选C。23、属于水溶性高分子增稠材料的是()

A.羟米乙酯

B.明胶

C.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D.β-环糊精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水溶性高分子增稠材料的识别。选项A羟米乙酯,一般称为羟苯乙酯,它是一种常用的防腐剂,主要用于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并不属于水溶性高分子增稠材料。选项B明胶是一种由动物皮、骨、肌腱等部位提取的水溶性蛋白质,具有良好的增稠、乳化、稳定等作用,属于水溶性高分子增稠材料,所以该选项正确。选项C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是一种热塑性弹性体,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耐环境应力开裂性等特点,主要用于制造塑料制品、胶粘剂等,不属于水溶性高分子增稠材料。选项Dβ-环糊精是一种环状低聚糖,它可以包合一些小分子物质,常用于药物制剂、食品工业等领域,但它不具备作为增稠材料的主要特性,不属于水溶性高分子增稠材料。综上,答案选B。24、与雌二醇的性质不符的是

A.具弱酸性

B.具旋光性,药用左旋体

C.3位羟基酯化可延效

D.3位羟基醚化可延效

【答案】:B

【解析】本题可对每个选项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与雌二醇的性质相符。选项A:雌二醇分子中含有酚羟基,酚羟基具有一定的酸性,所以雌二醇具有弱酸性,该选项与雌二醇的性质相符。选项B:雌二醇具有旋光性,但其药用的是消旋体,而不是左旋体,该选项与雌二醇的性质不符。选项C:雌二醇3位羟基酯化后,可在体内缓慢水解释放出雌二醇,从而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达到延效的目的,该选项与雌二醇的性质相符。选项D:将雌二醇3位羟基醚化后,同样可以使药物在体内缓慢代谢,延长药效,达到延效的效果,该选项与雌二醇的性质相符。综上,答案选B。25、可促进栓剂中药物吸收的是

A.聚乙二醇

B.硬脂酸铝

C.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D.没食子酸酯类

【答案】:C

【解析】本题可促进栓剂中药物吸收的正确选项是C(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分析各选项如下:-选项A:聚乙二醇是栓剂常用的水溶性基质,它主要起到承载药物、提供合适的剂型和稳定性等作用,通常不具备促进药物吸收的显著特性,所以选项A不正确。-选项B:硬脂酸铝一般用作增稠剂、乳化剂等,在栓剂中它的主要功能并非促进药物吸收,故选项B错误。-选项C: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表面张力,增加药物与生物膜的亲和力,促进药物从栓剂基质中释放并穿透生物膜,从而促进药物的吸收,所以选项C正确。-选项D:没食子酸酯类主要作为抗氧化剂使用,其作用是防止药物在储存过程中被氧化,而不是促进药物吸收,因此选项D不正确。综上,本题正确答案是C。26、下列辅料不用于凝胶剂的是

A.保湿剂?

B.抑菌剂?

C.崩解剂?

D.抗氧剂?

【答案】:C

【解析】本题可根据凝胶剂的常用辅料来逐一分析各选项,从而判断出不用于凝胶剂的辅料。分析选项A保湿剂是凝胶剂常用的辅料之一。在凝胶剂中添加保湿剂,能够防止凝胶中的水分散失,保持凝胶的柔软性和稳定性,使凝胶剂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所以保湿剂可用于凝胶剂。分析选项B抑菌剂同样是凝胶剂常用的辅料。由于凝胶剂通常含有水分和营养物质,容易滋生微生物,添加抑菌剂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保证凝胶剂的质量和安全性,延长其保质期。因此抑菌剂可用于凝胶剂。分析选项C崩解剂主要用于片剂、胶囊剂等固体制剂中,其作用是使固体制剂在体内迅速崩解,释放出药物。而凝胶剂是一种半固体或液体的外用或内服制剂,不存在崩解的需求,所以崩解剂不用于凝胶剂。分析选项D抗氧剂也是凝胶剂可能用到的辅料。凝胶剂中的药物或其他成分可能会被氧化,导致药物失效或产生不良反应。添加抗氧剂可以防止凝胶剂中的成分被氧化,提高凝胶剂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所以抗氧剂可用于凝胶剂。综上,答案选C。27、华法林的作用机制

A.抑制维生素K环氧还原酶

B.与游离Xa活性位点结合,阻断其与底物的结合

C.拮抗血小板ADP受体

D.竞争性阻断纤维蛋白原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与血小板受体结合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华法林的作用机制。选项A:华法林为香豆素类抗凝剂,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维生素K环氧还原酶,阻止维生素K由环氧化物向氢醌型转化,使维生素K相关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的γ-羧化作用产生障碍,导致产生无凝血活性的Ⅱ、Ⅶ、Ⅸ和Ⅹ因子的前体,从而发挥抗凝作用,所以选项A正确。选项B:与游离Xa活性位点结合,阻断其与底物的结合,是利伐沙班等直接Xa因子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并非华法林的作用机制,故选项B错误。选项C:拮抗血小板ADP受体的药物如氯吡格雷等,其作用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来发挥抗血小板作用,和华法林的作用机制不同,所以选项C错误。选项D:竞争性阻断纤维蛋白原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与血小板受体结合的药物有替罗非班等,属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这和华法林的作用机制不相关,因此选项D错误。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28、静脉注射某药,X

A.0.25L

B.2.5L

C.4L

D.15L

【答案】:C

【解析】本题为一道关于静脉注射某药相关参数选择的单项选择题。题目给出了静脉注射某药的情况以及若干选项,分别为A.0.25L、B.2.5L、C.4L、D.15L,正确答案是C选项。虽然题干信息未详细给出判断依据,但根据相关知识,在静脉注射某药的情境下,4L这个数值符合该题所涉及的特定知识点要求,而其他选项A.0.25L、B.2.5L、D.15L所对应的数值与本题所考查的正确内容不匹配,所以应选C。29、由于竞争性占据酸性转运系统,阻碍青霉素肾小管分泌,进而延长青霉素作用的药是()。

A.阿米卡星

B.克拉维酸

C.头孢哌酮

D.丙磺舒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能够阻碍青霉素肾小管分泌从而延长其作用的药物的认识。解题的关键在于了解各选项药物的特性及作用机制。选项A分析阿米卡星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它主要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并不具备竞争性占据酸性转运系统、阻碍青霉素肾小管分泌的功能,所以选项A不符合题意。选项B分析克拉维酸是一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它能与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结合,从而保护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不被酶破坏,增强其抗菌活性,但并非通过竞争性占据酸性转运系统来阻碍青霉素肾小管分泌,因此选项B不正确。选项C分析头孢哌酮属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与阻碍青霉素肾小管分泌的作用机制无关,所以选项C也不正确。选项D分析丙磺舒可以竞争性占据酸性转运系统,使得青霉素在肾小管的分泌受到阻碍,进而减少青霉素从体内的排泄,延长了青霉素在体内的作用时间,所以选项D正确。综上,本题答案选D。30、下列物质哪种是制备栓剂的水溶性基质

A.可可豆脂

B.白蜡

C.椰油酯

D.甘油明胶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制备栓剂的水溶性基质的相关知识。选项A,可可豆脂是常用的栓剂油脂性基质,它具有同质多晶性、熔点适宜等特点,能在体温下迅速熔化,并非水溶性基质,所以A选项错误。选项B,白蜡在药剂学中一般不单独作为栓剂的基质使用,它也不是水溶性基质,故B选项错误。选项C,椰油酯是油脂性基质,在体温下能迅速融化,与水溶性基质的性质不同,因此C选项错误。选项D,甘油明胶是由明胶、甘油和水按一定比例制成,具有弹性,不易折断,在体温时不熔化,但能缓慢溶于分泌液中,属于制备栓剂的水溶性基质,所以D选项正确。综上,本题答案选D。第二部分多选题(10题)1、下列药物中属于哌啶类合成镇痛药的是

A.布托啡诺

B.哌替啶

C.美沙酮

D.喷他佐辛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哌啶类合成镇痛药的识别。选项A布托啡诺属于苯并吗啡烷类合成镇痛药,并非哌啶类合成镇痛药,所以选项A不符合题意。选项B哌替啶是典型的哌啶类合成镇痛药,它具有与吗啡相似的镇痛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剧痛的止痛等,因此选项B正确。选项C美沙酮属于氨基酮类合成镇痛药,其化学结构与哌啶类不同,所以选项C不符合要求。选项D喷他佐辛是苯吗喃类合成镇痛药,不属于哌啶类,故选项D不正确。综上,答案选B。2、氨氯地平的结构特征包括

A.4位含有邻氯苯基

B.4位含有间氯苯基

C.4位含有对氯苯基

D.含有1,4-二氢吡啶环

【答案】:A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氨氯地平的结构特征。选项A:氨氯地平的4位含有邻氯苯基,该项表述正确。选项B:氨氯地平4位并非含有间氯苯基,所以该选项错误。选项C:氨氯地平4位不是对氯苯基,此选项错误。选项D:氨氯地平的化学结构中含有1,4-二氢吡啶环,该项正确。综上,氨氯地平的结构特征包括4位含有邻氯苯基以及含有1,4-二氢吡啶环,答案选AD。3、依赖性药物包括

A.吗啡

B.可卡因

C.苯丙胺

D.氯胺酮

【答案】:ABCD

【解析】本题可根据对依赖性药物的相关知识,逐一分析每个选项。选项A:吗啡是一种阿片类生物碱,具有强大的镇痛作用,但同时也具有高度的成瘾性。长期使用吗啡会使机体对其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依赖,一旦停药会出现戒断症状,因此吗啡属于依赖性药物。选项B:可卡因是一种从古柯叶中提取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具有很强的成瘾性。它能刺激大脑中的神经递质,使人产生欣快感和兴奋感,反复使用后会导致身体和心理上对其产生依赖,所以可卡因也是依赖性药物。选项C:苯丙胺是一种人工合成的中枢兴奋剂,它可以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提高警觉性、增加精力和减少疲劳感。然而,长期或滥用苯丙胺会导致耐受性增加、成瘾以及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精神障碍等,故苯丙胺属于依赖性药物。选项D:氯胺酮是一种静脉麻醉药,临床上常用于麻醉诱导和维持。但近年来,氯胺酮滥用问题较为突出,滥用氯胺酮会导致幻觉、谵妄等精神症状,并且会使使用者产生身体和心理依赖,所以氯胺酮同样属于依赖性药物。综上所述,吗啡、可卡因、苯丙胺、氯胺酮都属于依赖性药物,本题答案选ABCD。4、药典的正文内容有

A.性状

B.鉴别

C.检查

D.含量测定

【答案】:ABCD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药典正文内容的了解。药典的正文内容通常涵盖了药品各方面的详细信息。选项A“性状”,这是对药品外观、质地、颜色等直观特征的描述,是药品基本属性的体现,属于正文内容;选项B“鉴别”,用于确定药品的真伪、纯度等,是保证药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会在正文里详细说明鉴别方法和标准;选项C“检查”,包含对药品的杂质、酸碱度、水分等多方面的检测要求,以此确保药品的质量符合规定,也是正文的组成部分;选项D“含量测定”,明确药品中有效成分的具体含量,关系到药品的疗效和使用剂量,同样是正文不可或缺的内容。所以ABCD选项均为药典正文内容,答案选ABCD。5、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

A.克拉维酸

B.亚胺培南

C.舒巴坦

D.克拉霉素

【答案】:ABC

【解析】本题可根据各类药物的所属类别来判断选项是否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选项A克拉维酸是一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它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化学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能与β-内酰胺酶不可逆地结合,使酶失活,从而保护不耐酶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被酶水解,增强后者的抗菌作用,所以选项A正确。选项B亚胺培南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一种。亚胺培南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的特点,其β-内酰胺环结构赋予了它抗菌的活性,所以选项B正确。选项C舒巴坦同样是β-内酰胺酶抑制剂,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它可以抑制β-内酰胺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破坏,常与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使用以增强抗菌效果,故选项C正确。选项D克拉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化学结构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同,不具有β-内酰胺环结构,所以选项D错误。综上,答案选ABC。6、药物与受体之间的可逆的结合方式有

A.疏水键

B.氢键

C.离子键

D.范德华力

【答案】:ABC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药物与受体之间可逆的结合方式。在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中,存在多种结合方式,且这些结合方式大多是可逆的。选项A,疏水键是由非极性分子间的疏水基团相互作用形成的,药物与受体之间可以通过疏水键结合,并且这种结合是可逆的。选项B,氢键是由氢原子与电负性较大的原子(如氮、氧等)之间形成的一种弱相互作用力。药物分子中的某些基团和受体上相应的基团能够形成氢键,该结合方式也是可逆的。选项C,离子键是由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形成的。药物和受体可能带有相反的电荷,从而通过离子键相互结合,同样这种结合具有可逆性。选项D,范德华力是分子间普遍存在的一种弱相互作用力,包括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等。药物与受体之间可通过范德华力实现结合,并且结合是可逆的。综上所述,药物与受体之间的可逆结合方式有疏水键、氢键、离子键和范德华力,ABCD选项均正确。7、哪些药物的结构中含有17α-乙炔基

A.左炔诺孕酮

B.甲地孕酮

C.达那唑

D.炔雌醇

【答案】:AC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含有17α-乙炔基的药物。下面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A选项左炔诺孕酮:该药物的结构中含有17α-乙炔基,所以左炔诺孕酮符合题意。B选项甲地孕酮:甲地孕酮的结构特点与含有17α-乙炔基的药物结构特征不同,其结构中并不含有17α-乙炔基,所以该选项不符合要求。C选项达那唑:达那唑在结构上具备17α-乙炔基,因此该选项正确。D选项炔雌醇:炔雌醇的结构中存在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