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测试题带答案_第1页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测试题带答案_第2页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测试题带答案_第3页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测试题带答案_第4页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测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测试题带答案1.选择题(1)晁错是哪个地方的人?A.秦地B.颍川C.洛阳D.长安答案:B(2)袁盎在汉文帝时期担任什么官职?A.中郎将B.丞相C.御史大夫D.太子舍人答案:D(3)晁错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答案:C(4)晁错被杀的直接原因是什么?A.吴楚七国叛乱B.袁盎进言C.景帝的残忍D.父亲的劝说答案:A(5)袁盎的父亲曾是做什么的?A.官员B.商人C.盗贼D.农民答案:C(6)晁错在景帝时期官至什么职位?A.太常掌故B.中大夫C.内史D.御史大夫答案:D(7)晁错主张削藩的目的是什么?A.加强中央集权B.削弱诸侯王的势力C.增加自己的权力D.长治久安答案:A、B(多选)(8)袁盎在汉景帝时期因何被查办?A.诽谤皇帝B.谋反C.诬陷大臣D.暗中勾结诸侯答案:D(此题存在争议,根据不同文献记载可能有不同答案,此答案基于提供的参考文章)(9)晁错在汉文帝时期默默无闻,到汉景帝时期官运亨通,主要原因是什么?A.晁错有才能B.晁错与皇帝关系密切C.晁错善于权谋D.晁错善于拍马屁答案:A(10)袁盎和晁错在《史记》中的合传被称为什么?A.《袁盎晁错列传》B.《七十列传》C.《史记》D.《史记·七十列传》答案:A(11)以下哪一项不是晁错的特点?A.峻直刻深B.善辩C.优柔寡断D.受宠于景帝答案:C(12)晁错被太子家号称为?A.智囊B.谏臣C.忠臣D.能臣答案:A(13)晁错在孝文帝时上书次数为?A.十次B.二十次C.三十次D.四十次答案:C(根据原文“书凡三十篇”推断)(14)晁错死后,谁为校尉攻打吴楚军?A.袁盎B.邓公C.窦婴D.景帝答案:B(15)晁错父亲对晁错削藩的反应是?A.支持B.反对C.无所谓D.不清楚答案:B(16)晁错在汉文帝时期担任的官职不包括?A.太子舍人B.门大夫C.家令D.御史大夫答案:D(17)吴楚七国叛乱以什么为名义?A.清君侧B.诛杀晁错C.反对中央集权D.争夺皇位答案:B(18)袁盎的性格特点是?A.敢言直谏B.善于权谋C.老谋深算D.优柔寡断答案:A(19)晁错在吴楚叛乱之际被杀,主要因为?A.皇帝残忍无情B.大臣们反对C.袁盎进谗言D.晁错自己犯错误答案:C(虽有多方面原因,但此题为单项选择,根据原文袁盎和窦婴进言斩错,故选C)(20)晁错在汉文帝时虽不被采纳,但孝文帝对他的态度是?A.厌恶B.赏识C.忽视D.贬谪答案:B21-30题(略,可根据文章内容继续设计关于袁盎和晁错生平事迹、性格特点、政治主张及其对后世影响的选择题)31.填空题(1)晁错,字______,颍川人也。答案:错(或无字,原文未明确提及)(2)袁盎,字______,楚人也。答案:丝(3)晁错在孝文帝时,因其______得幸太子。答案:辩(善于论辩)(4)袁盎在汉文帝时期,因______而深得信任。答案:直言进谏(5)晁错主张削藩,认为不如此则______。答案:天子不尊,宗庙不安(6)晁错被斩于______。答案:东市(7)邓公认为晁错之死,将令天下之士______。答案:噤口,不敢复言(8)晁错所更改的法令有______章。答案:三十(9)袁盎与晁错在《史记》中的合传名为《______》。答案:袁盎晁错列传(10)晁错在汉景帝时期,因______而权倾九卿。答案:主张削藩31-40题(略,可根据文章内容继续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