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元828年,深秋的灞桥边,枯黄的柳条在风中摇曳,如无数双挥别的手。五十七岁的刘禹锡又一次被贬离长安,远赴苏州任刺史。车轮碾过青石板,辚辚作响,在长安的暮色中显得格外孤寂。他掀开车帘回望,巍峨的朱雀门已模糊在暮霭里。二十四年了,命运何其相似——他再次被逐出这权力的中心。然而,这一次,他的眼中没有当年与柳宗元分别时的悲怆,反而燃烧着一团火,一团燃烧了二十多年的不屈之火。他放下车帘,大声唱诵起那首震动京城的诗:“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再游玄都观》)声音在狭小的车厢里回荡,带着一种凛然的快意。这哪里是贬谪之人的哀叹?分明是睥睨群小的战歌!刘禹锡用“前度刘郎”宣告了自己的永不屈服,宣示着对不公命运与宵小之徒的蔑视与嘲讽。时间倒流回十四年前,公元815年的春天。长安玄都观内,千树桃花灼灼盛放,游人如织。刚刚结束十年贬谪生涯、奉诏回京的刘禹锡,与好友柳宗元等人同游此地。看着眼前这刻意营造的“太平”盛景,联想到永贞革新失败后那些靠逢迎投机而飞黄腾达的“新贵”,一股辛辣的讽刺涌上心头。他挥毫在观壁上题下那首著名的《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结果这首诗马上爆火,如平地惊雷炸裂了长安官场。“桃千树”影射那些在他被贬后靠着攀附权贵才得势的新贵小人;“尽是刘郎去后栽”,一句道破这些人的根基浅薄与得位不正。诗意直指当朝权贵,辛辣无比。说大实话的结果可想而知,刘禹锡的“真诚”换不来谅解,他的爽直也不会得到称赞,毕竟那个开放包容的盛唐已然过去,他能得到的只是当权者恼羞成怒的报复。他与柳宗元等人旋即再遭贬谪,被赶出京城,远放播州(后改连州)。十四年后的公元828年,经历宦海沉浮、再次回到长安的刘禹锡,重游玄都观。当年灼灼的桃林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满庭荒苔和零落的菜花。他再次提笔,写下那首《再游玄都观》。面对曾经迫害他的势力,他毫无妥协之意:“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昔日种桃弄权之人今又何在?而我刘禹锡,又回来了!这绝非简单的怀旧,而是掷地有声的宣言:时间证明了正义,证明了小人的虚妄,更证明了他刘禹锡风骨的不朽!两次题诗玄都观,跨越十四载光阴,刘禹锡表面上是在写诗反思倏然而逝的岁月人生,其实是展现了一番穿透历史烟云的生命姿态,宣告着对政敌与群小的永不妥协。为什么刘禹锡的诗词作品,总透露着一种倔强,总是一种对抗的姿态呢?要理解刘禹锡贯穿一生的倔强与锋芒,必须回溯他人生的转折点——那场短暂却影响深远的“永贞革新”。公元805年,唐顺宗李诵即位。这位胸怀壮志的皇帝,启用以王叔文、王伾为首,刘禹锡、柳宗元等青年才俊为核心的政治集团,决心革除德宗朝以来的弊政:抑制宦官专权、削弱藩镇势力、罢除扰民的宫市和五坊小儿、试图收回被宦官把持的兵权……刘禹锡作为核心成员,“引禹锡及柳宗元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一时间成为革新急先锋。然而,这场触及既得利益集团根本的改革,如同在深潭投石,激起的不是涟漪,而是滔天巨浪。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和盘踞地方的节度使势力迅速反扑。仅仅一百四十余天后,顺宗被迫“内禅”,皇位落入受宦官支持的宪宗李纯手中。永贞革新宣告彻底失败。随之而来的是残酷清算。王叔文被贬后赐死,王伾病死于贬所。刘禹锡、柳宗元等八人被贬为偏远州郡的司马,史称“八司马事件”。刘禹锡初贬连州刺史,赴任途中行至江陵,又被追加贬为更偏远的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与人生断崖,刘禹锡没有像常人那样在悔恨与恐惧中消沉,更没有进行所谓的“深刻反思”。相反,他将矛头直指黑暗的现实与得势的群小。在著名的《华佗论》中,他借古讽今,痛斥当权者的狭隘与狠毒:“夫贤能不能无过……执柄者之恚,真可畏诸!亦可慎诸!”(《华佗论》)——贤能之人亦不能无过,但掌权者的愤怒,是多么可怕又可惧啊!这哪里是自责?分明是对迫害者最强烈的控诉与“指责”!在《武陵书怀五十韵》中,他更以“南狩非豺虎,西师尽犬羊”这样锋芒毕露的句子,将矛头直指当权者及其爪牙。朗州司马,一个近乎流放的闲职。在远离政治中心的十年间(805-815年),刘禹锡没有停止他的反击与战斗。他将一腔孤愤与批判精神,融入对楚地山川风物的观察与思考,创作了大量极具战斗力的寓言诗和政治讽刺诗,形成了独特的“诗战”风格。他目睹权宦显贵如群蝇逐臭,写下《聚蚊谣》,以令人厌恶的蚊虫为喻:“沉沉夏夜兰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嘈然歘起初骇听,殷殷若自南山来。喧腾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聪者惑。露华滴沥月上天,利觜迎人著不得。”将政敌比作在黑暗中喧嚣、趁昏黑逞凶的蚊虫,尖刻地揭露其丑态与危害。结尾更显轻蔑与自信:“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待到秋风一起,这些宵小不过是鸟雀口中食!这预言般的自信,正是他不屈灵魂的写照。他感于世道昏聩、贤愚颠倒,写下《昏镜词》。诗中描述:“陋容多自欺,谓若他镜明。瑕疵既不见,妍态随意生。一日四五照,自言美倾城。”那些不敢面对真实(明镜)的陋容者,偏偏喜爱能掩盖瑕疵的昏镜,沉醉于自欺欺人的幻影之中。这辛辣地讽刺了当朝统治者讳疾忌医、粉饰太平、喜欢听阿谀奉承的丑态。结尾更是点睛之笔:“饰带以纹绣,装匣以琼瑛。秦宫岂不重,非适乃为轻!”——昏镜被装饰得再华丽,也不过是“非适乃为轻”,根本价值缺失!这既是对昏聩统治者的批判,也是对自我价值(如明镜般耿直敢言)的肯定。在《养鸷词》中,他以猎人豢养猛禽(鸷鸟)最终使其丧失捕猎本性为喻:“饮啄既已盈,安能劳羽翼?”影射朝廷对藩镇的姑息养奸,导致其尾大不掉、祸乱国家。在《武夫词》里,更直斥那些骄横跋扈的藩镇武夫:“依倚将军势,交结少年场。探丸害公吏,抽刃妒名倡。”控诉其仗势欺人、为非作歹的恶行。朗州的山水没有磨平他的棱角,反而成为他淬炼思想锋芒的熔炉。这些寓言诗如同投向黑暗现实的一支支投枪匕首,犀利、冷峻,充满了对时弊的深刻洞察和不妥协的批判精神。十年磨一剑,刘禹锡的反抗,已从政治事件的具体批判,升华为对整个时代病灶的深刻剖析与审判。元和十年(815年)因玄都观诗案被贬连州(今广东连县)后,刘禹锡的贬谪之路并未停止。此后,他又辗转于更为僻远的夔州(今重庆奉节)、和州(今安徽和县)担任刺史。在这漫长的南荒岁月里,生活的困顿、环境的恶劣、理想的失落,从未压垮他的脊梁。相反,他始终以一种昂扬的姿态,在诗文中坚守信念、高歌不屈、继续战斗。在连州,他以地方父母官的身份勤政爱民,推广先进的农耕技术,兴办教育,深得民心。同时,他深入接触南方风土民情,从中汲取灵感。《插田歌》以清新笔调描绘劳动场景,蕴含着对淳朴劳动者的赞美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劳动生活是多么闲适温馨。在《莫徭歌》中,他写下“海天杀气薄,蛮军步伍嚣”,记录了边疆的紧张,表达了对和平的期盼。调任夔州期间,他深受当地民歌竹枝词的滋养,创作了《竹枝词九首》等清新婉转又富含哲理的作品。其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二首·其一》),以谐音双关(“晴”谐“情”)写少女微妙情思,成为千古名句。这种对民间智慧的热爱与吸收,体现了他精神世界的开阔与坚韧。然而,最集中体现他身处逆境而精神高扬、直面不公而绝不低头的,莫过于在和州写下的千古名篇《陋室铭》。当时他被当地势利的知县刁难,半年内三次更换住所,最后搬到一处仅能容膝的斗室。面对如此窘迫,刘禹锡非但没有怨天尤人,反而挥毫写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他将物质的简陋与精神的富足形成鲜明对比,以“德馨”傲视物质匮乏,以“鸿儒”之交蔑视趋炎附势之徒。结句更是石破天惊:“孔子云:何陋之有?”——借圣人孔子之口,发出了对势利小人和不公待遇最响亮的反击与蔑视!《陋室铭》将个人遭遇的控诉,升华为对精神高贵与道德力量的礼赞,是对所有压迫者无声却最具力量的抗议。他还在《秋词二首》中写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当世人皆悲秋伤怀,他却从中看到生机与力量。那排云直上的白鹤,正是他冲破压抑、追求自由精神的象征!在《浪淘沙九首·其八》中,他写道:“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直接点明谗言如浪、迁客似沙的迫害,更以“真金”自喻,宣告无论经历多少“千淘万漉”,其价值终将闪耀!这些诗句,充满了对谗言与迫害的蔑视和对自身信念的无比坚定。文宗大和年间(827年后),在裴度等故交的举荐下,刘禹锡晚年终于回到相对安稳的东都洛阳,先后担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等闲职。远离了政治漩涡的中心,他晚年的生活看似平静,但内心的锋芒并未随岁月消磨。他继续以笔为武器,将矛头指向更深远的历史纵深,以史论的形式进行深刻的反思与批判。《蜀先主庙》中,他赞颂刘备的仁德功业后,笔锋陡转:“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借刘禅亡国的史实,深刻指出“得人”与“失人”(后代不肖)对国家兴亡的关键作用,暗含对晚唐君主昏聩、后继乏人的忧虑与批评。在《西塞山怀古》中,他面对西塞山古战场,咏叹三国东吴灭亡、西晋统一又速朽的历史:“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以“山形依旧”对比“人世几回伤往事”,将六朝兴废置于永恒的自然面前,揭示出割据分裂终将失败、统一乃历史大势的深刻主题。“今逢四海为家日”看似颂扬当下统一,实则隐含着对晚唐藩镇割据、中央权威衰微现状的深深忧虑与无声批判。他晚年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是临终前完成的《子刘子自传》。在这篇自传中,他回顾一生,特别是为永贞革新和王叔文正名。他高度评价王叔文:“其所施为,人不以为当非。”并痛切地指出自己政治理想未能实现的根本原因:“天与所长,不使施兮!”——将失败归咎于天命与时运不济,归咎于当道者的阻挠与时代的不容,而非自身过失。这最后的自白,再次鲜明地体现了其“与其反思自己,不如指责他人(时运、当权者)”的立场,为自己的政治生涯做出了不屈的盖棺定论。公元842年秋,洛阳。七十一岁的刘禹锡病卧榻上。窗外,几竿新竹在秋风中依然挺拔青翠。他或许想起了朗州司马任上自己亲手栽下的竹子,想起了那些以竹明志的诗句:“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庭竹》)竹子历经风霜露涤,其节愈明,其枝愈劲,如同君子,无论身处何地皆能坚守本心。这,正是他一生的写照。刘禹锡的一生,是“与其反思自己,不如指责他人”这一姿态在历史长空下最悲壮、最高昂的演绎。他的“指责”,不是市井的抱怨,不是懦夫的推诿,而是建立在对真理的坚守、对信念的执着、对黑暗不妥协的抗争之上。从永贞革新失败后初贬朗州,到玄都观题诗再贬远州,再到辗转南荒二十余载,直至晚年洛阳著史,他用一首首如投枪匕首般的诗文,将个人的坎坷命运转化为对不公、对昏聩、对丑恶的无情揭露与控诉。他指责政敌如“飞蚊”、“昏镜”;他指责藩镇如“养鸷”、“武夫”;他指责历史长河中导致国家败亡的昏君庸主;他更指责那使他“天与所长,不使施兮”的时代命运!他的“指责”,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自信宣言;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精神高地;是“前度刘郎今又来”的倔强回归;是“晴空一鹤排云上”的自由翱翔!这声音穿透千年,至今仍在我们耳边铮铮作响。当后世无数人在命运的不公前选择沉默、反思甚至屈服时,刘禹锡以他永不弯曲的脊梁和永不熄灭的诗笔,为我们树立了一座精神的丰碑。他告诉我们:面对不义与压迫,有时,与其懊悔不已默默反思自己,不如像他一样,以不屈的姿态,发出那穿越时空的、永恒的反抗!直面坏人、看到本真,看到问题的实质——错的根本不是我,为什么我要向他们低头!王朔在《一点正经没有》里所说,“你要小心这世上的坏人,他们都憋着劲教你学好,然后好由着他们使坏”。季羡林先生也说:“多少年后,我醒悟过来,终于发现了一个宇宙真理:每个单位都是小人的天下;正直的人总是少数,且无权势;群众的眼晴都是瞎的、势利的,他们大部分情况下不会站在君子一边。坏人是不会改好的,因为他不认为自己是坏人。”季老认为,坏人是呈现人性弱点的一面镜子,它会暴露出人类的许多劣根性。而好人做错事会受到良心谴责,会反省自身,不断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所以这个世界上,我们可以分辨出好人和坏人。因为坏人不愿意改好,好人则努力一直做好人。在电影《让子弹飞》里,张麻子质问“好人就他妈应该被人拿枪指着?”可谓一语中的。好人就应该不断“反思自己”,就应该像腐儒所宣扬的“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融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河里架空管线施工方案
- 欧洲光伏项目施工方案
- 定兴县补口保温施工方案
- 云服务器租赁合同模板
- 兼职漫画家2025年创作保密合同协议
- 兼职工作内容拟定合同协议
- 2025年数码产品跨境电商维修技术合作产业链上下游政策影响报告
- 2025年财务审计服务协议合同
- 2025年按摩灯笔项目市场调查、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 脓毒血症患者的护理业务学习
- 2022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与管理指南
- 水泥厂产品召回流程制度
- 湘美版(2024)一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 2024-2025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
- 消防排烟系统安装施工方案
- 鸿蒙教学课程课件
- 2025年航空光电吊舱行业当前发展趋势与投资机遇洞察报告
- 第2课《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教学设计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 2025年变电运行工值班员测试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