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统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一课一练同步课堂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部编统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一课一练同步课堂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部编统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一课一练同步课堂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部编统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一课一练同步课堂练习题(含答案)_第4页
部编统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一课一练同步课堂练习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统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一课一练

同步课堂练习题〔含答案〕

1北京的春节

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

gengxinbianpaolayuetongxiaojian

duanguangjIng

()()())()()

ranfangzhdnIdnjieranbut6ngzhang

dengji6cai

()()()()

二、比一比,再组词。

醋〔)燃()饺〔)拌()

腊㈠然()较()伴()

宵㈠摊()筝()眨()

销()滩()挣()泛()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宜的动词,注意不能重复。

()腊八粥()新衣()庙会()毛驴

()醋大蒜()年画()爆竹()灯笼

第1页共

四、请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下面的词语。

L元宵节除夕重阳节清明节春节元旦中秋节

2.旬年时月周日季

3.自然资木材资森林资生物资

第二课时

一、给以下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今天是元宵节,〔)今天的北京特别热闹。

2.()孩子们要放鞭炮,()要过春节了。

3.〔)除夕之夜要守岁,()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人

睡觉。

4.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不跑到街上去淘气,

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5.北京()是城市,()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

()过得分外热闹。

二、阅读《北京的春节》片段,答复以下问题。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zhOng

zheng)月十五,处处张灯结(ji©jie)彩,整条大街像

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p€ipu)都要挂出几

百盏灯来口各形各色口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口有的清一色是牛角

的口有的都是纱灯口有的统统彩绘全部口红楼梦口或□水浒传

□(zhuanchuan)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

第2页共

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

就更多。

L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

2.照样子再写几个词语。各形各色(ABAC)

3.找出文中表示“全部、都”意思的词语:

4,给文中缺少标点的地方补上适宜的标点。

5.“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请你联络上下

文,想想春节的三次高潮

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说元宵是“又一个高潮”?

6.作者在这段话中着力描写灯的多,多,为的是突出

第一课时

一、更新鞭炮腊月

通宵

连续光景燃放展览截然不同张灯结彩

二、醋(米醋)燃(燃烧)饺(饺子)拌(搅拌)

腊〔腊月)然(然后)较〔比拟)伴(伙伴)

宵(元宵)摊(摊牌)筝(风筝〕眨(眨眼)

销〔销售)滩(沙滩)挣(挣扎)泛(广泛)

(熬)腊八粥(穿)新衣(逛)庙会(骑)毛驴

(泡)醋大蒜(贴)年画(燃放)爆竹(打)灯笼

四、1.元旦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

第3页共

(2)球场遇到劲()敌,反倒使他干劲()更足

To

[3)他圈()十亩地作为牧场,准备用来圈()养

牛群。

(4)塞外并不闭塞〔)o

3.看拼音写汉字。

(1)我最喜欢吃糖炒1i()子。

(2)她把那丝chou()般的秀发扎起来,开场喝

妈妈为她熬的浓ch6u1)的粥。

⑶杯zh6n1)碗里cheng()放食物。

4.理解词语。

(1)嘟嘎:

[2)():没有方法;没有方法可想。

[3)():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瘀血

或充血而体积增大。

(4)糊糊涂涂:

5.感知课文。

本文以“”为线索,写了八儿粥一一粥一一猜粥一

—粥的情节,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二、品读达标。

阅读课文,答复以下问题。

第5页共

1.第14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

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

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请赏析语句。

第二课时

1.以下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油腻.(ni)嘟.嚷(dU)腊.肉(Id)

B.肿.胀(zhGng)沸.腾(fei)孥.孥(nil)

C.锅铲.(chan)搁.置(g©)栗.子Is。)

D.唾.沫(tuO)炳.饭(men)奈.何fnai)

2.写出以下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

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

[2)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

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

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3)你们懑,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

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对抗吗?()

3.写出以下语句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1)“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第6页共

(2)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测:……要是

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

(3)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阅读

才能大提升

二、阅读下文,答复以下问题。

腊八粥

冰心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

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

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

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

起来非常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

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母亲说:“我的母

亲是腊八这一天—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

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

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如今我每年还煮这腊八

粥,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的,正巧那天也是

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

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

第7页共

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

尤其是最近的10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

“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尔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

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

都抬起头来说:“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

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

你们妈妈小时候的事情了,在—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

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如今为什么还找这个费事?”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

“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她每年煮腊八

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如今我们为

纪念我们亲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

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

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

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

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

在1976年1月8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

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

妈保存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第8页共

我没有说什么,只汝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

生来。〔选自《冰心七十年代文选》,有删改)

1.这篇文章的内容共涉及“我”家几代人?写到了煮

腊八粥的哪些人?

2.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文章通过这条线索把哪三件事串

联在了一起?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三、请你在若号里分别填上一个字,然后按照从左到右

的顺序读一读,

你会有意外的惊喜。你能照样子也来写一写吗?

一衣带()落石()生入()里逃〔)离死别

牛鬼蛇()通广()快人()口如()览无余

手无寸()证如()清水()而不()事求是

虎口余()死存()羊补()不可[)门而入

第一课时

一、1.沈从文边城长河湘行散记

2.⑴yanyan⑵jingjin⑶quan

juan(4)saise

3.⑴栗⑵绸稠⑶盏盛

4.(1)指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2)无可奈何

(3)肿胀(4)内容混乱的。

第9页共

5.腊八粥盼想看[学,科,网]

二、1.突出腊八粥在八儿头脑中的初步印象,为描写

实际看到的腊八粥做铺垫。

2.该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选取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

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腊八粥所有人都喜欢。

第二课时

一、1.C解析:“栗”应读“1i”。

2.(1)拟人⑵反问(3)反问

3.(1)语言描写[2)心理描写(3)动作描写

二、1.五代人。母亲、“我”、“我”的第三代几

个孩子。

2.腊八粥。“我”的母亲纪念她的母亲、“我”纪念

“我”的母亲、“我”的第三代孩子纪念周总理

C

三,水,出,死,生

神,大,心,一

铁,山,秀,实

生,亡,牢,破

3古诗三肖

第一课时

一、诗歌考察。

第10页共

1.诗歌前两句用()两字点明仲春风光;后两句用

()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2.简单分析为诗歌暗喻讽喻的特色。

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渲染春天的美丽风

光C

二、请尝试默写古诗《寒食》。

三、小试牛刀。

1.说说诗歌《寒食》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3.你知道寒食节与哪位古人有关吗?

第二课时

阅读《迢迢牵牛星》,答复后面的问题。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的神话传

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

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O

第11页共

2.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

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o

3.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

想活动,而是通过和

来提醒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

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第三课时

L字正腔圆读古诗。(将错误的读音画去)

中庭/地白/树栖(xiqi)鸦(ydyd),冷

(1enleng)露(1ii1du)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jinjing)望,不知/秋思

(shIsI)/落谁家。

2.“十五夜”指的是节的夜晚,中国历代有

_______的风俗。

3.分辨李生兄弟。(组词)

鸦()庭()栖()鸭()廷()晒()

4.诗意再现。(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5.走进《十五夜望月》。

①作者在诗中描绘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

第12页共

“秋思”一词告诉我们,诗人描写的是天的景

物。

②“秋思”是一种清冷、孤寂,思念感怀的情绪,这

从诗中的、、等词可以看出。“不知秋

思落谁家”的疑问,我们很难作出详细的答复,但通过读

诗,我们可以想象到有一个人一定是思绪满怀的,他就是

6.阅读冲浪。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你知道这首诗写得是什么节日的事

吗?当时有什么风俗?

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人们写文章表达思念情感时引用上面诗句最多的是哪一

句?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1.花柳汉宫五侯

第13页共

2.诗歌不直接挖苦,而选择特权阶层生活上的某件事情

加以描摹,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3.春城无处不飞花

二、略

三、1.略

2.介子推

第二课时

1.牛郎织女夫妻别离

2.泣涕零如雨

3.动作情态

第三课时

1.画去:第一个第二个第一个第二个第二个第一

个.中秋赏月吃月饼

3.乌鸦庭院栖息鸭子宫廷晒伤

4.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人们

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

家。

5.①庭院月光树木乌鸦露水桂花秋

②冷白无声作者王建

6.①重阳节插茱萸登高

②表达了单独外在的游子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第14页共

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4藏戏

一课时

1.把词语补充完好。

哄〔)大笑两面三()()心所欲()哉悠哉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歌声()的容貌

()的舞姿()的江水

3.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换

一种说法)

(2)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换一

种说法)

(3)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

索桥。(缩句)

4.摘抄课文中你印象深入的词语或句子。

17

参考答案

1.哄(堂)大笑两面三(刀)(随)心所欲

(优)哉悠哉

第15页共

2.(优美)的歌声(俊俏)的容貌(婀娜)的舞姿

〔咆哮)的江水

3.(1)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

(2)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3)唐东杰布留下了铁索桥0

4.略

二课时

一、以下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野马脱缰.(jidng)吞噬.(shi)琼.浆(qi6ng)青面

狭.牙(liGo)

B.优哉.游哉.(zdi)招徒.(Idi)随心所欲.(yU)毫

无倦.意(jubn)

C.哄.堂大笑(hong)完毕.(shO)行善积.德(ji)雪

域.高原(yD)

D.响彻.原野(chB)婀娜.(nu6)赞叹不已.(yi)一鼓

一敏.(ba)

二、把以下词语补充完好。

堂大笑能歌舞行积德赞叹不两面刀不而足

三、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激流的姑娘的容貌的舞姿的手法的性格的唱腔的

表演的歌声

第16页共

四、对号入座。在括号里填上适宜的答案。

(1)“善”在字典中的解释:①仁慈,品质或言行好。②

交好,和好。③熟习。

④高明的,良好的。⑤长于,能做好。⑥爱,容易。

能歌善.舞行善.面善.善始善.终善.变善,策

(2)“毫”在字典中的解释:①长而尖细的毛。②秤或戢

子上的提绳。③用在否认词前,加强否认语气,表示一点儿也

没有或一点儿也不。

毫.不稀奇明察秋毫.头毫.挥毫.

五、下面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江南的雨是有灵性的,落在瓦谡上,像丝竹奏出的乐

曲。

B.夜空中繁密的星,如同海水里漾起的小水花,闪闪烁

烁的,跳动着细小的光点。

C.东方渐明,天空出现万道霞光,犹如一朵含苞待放的鲜

花。

D.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梁,数不清的牛皮

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

六、读句子,答复以下问题。

第17页共

(1)于是,年轻的—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

桥,为民造福。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

笑。

“宏愿”的意思是:。人们哄堂大笑是因为他不仅没

钱,还O

(2)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

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

祖・・・・。"58座”说明。“开山鼻祖”说明。

七、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它

有什么特色。

八、阅读短文,答复以下问题。

花灯

节日往往最能集中地表现一个民族的风俗和欢乐。西方

的圣诞、复活、感恩等节日,大多带有宗教色彩,有的也

留着历史的遗迹。节日在每个人的童年回忆中,必然都占有

极为特殊的位置。多么穷的家里,圣诞节也得有挂满五色小

灯泡的小树。孩子们一夜醒来,袜子里总会有慈祥的圣诞老

人送的什么礼物。圣诞凌晨,孩子们还可以到人家门前去唱

歌,讨点零花钱。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

五月吃上樱桃和粽子了,前额还给用雄黄画个“王”字,

就是为了避五毒。纽扣上戴一串花花绿绿的玩意儿,有桑

第18页共

甚、有老虎什么的,都是用碎布缝的。当时还不知道那个节

日同古代诗人屈原的关系。多么雅的一个节日呀!七月节

就该放莲花灯了。八月节怎么穷也得吃上块月饼,也许还

弄个泥捏挂彩的兔儿爷供供。九月登高吃花糕。这个节日

对漂流在外的游子最是伤感,也说明中国人的一个突出的民

族特点:不忘老根儿。但最盼的,还是年下,就是如今的

春节。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我小时候,大商

家讲究“上板”(停业)一月。平时不放假,交通没如今

方便,放了假店员也回不去家。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的

累了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剩下掌柜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

使劲地敲锣打鼓。

正月里欢乐的顶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一一也叫灯节。

从初十起就热闹,一直到十五。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

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

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华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

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

动。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获得别致,叫

“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风

怎么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

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色,有各种电子机

关,变幻无穷;然而那只有商业上的宣传,没什么文化内

第19页共

容。北京的花灯上,就像颐和团长廊的雕梁画栋,有成套

的《三国》《水浒》或《红楼梦》。有些戏人儿还会耍刀

耍枪。我小时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蜡烛一点,秫秸插的

中轴就能转起来。守在灯旁的一个洞口往里望,它就像座旋

转舞台:一下子是孙猴,转眼又出来八戒,沙和尚也跟在

后面。至今我还记得一盏走马灯里出现的一个怕老婆的男

人:他跪在地上,头顶蜡杆,旁边站着个梳了抓的小脚女

人,手举木棒,一下一下地朝他头上打去。灯,是店铺最

有吸引力的广告。所以一到灯节,哪里铺子多,哪里的花

灯就更热闹。

60年代初的一次春节,厂甸又开市了。而且正月十

五,北海还举行了花灯晚会。当时我一边儿逛灯一边儿就

想:是呀,过去那些乌七八糟的要去掉,可像这样季节性

的游乐恢复起来,岂不大可丰富一下市民的生活。

1.文中的过渡句是:

2.用“—”在文中画出直接表达作者写作目的的句

子。

3.文中第2自然段简要介绍了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

读一读,填空。

第20页共

五月,节日名为,风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七月,节日名为,风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八月,节日名为,风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九月,节日名为,风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以上的月份指的都是历月份。中国的传统节

日还有,在历月,风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4.作者介绍中国人过春节的情况,为什么要先写西方

人如何过圣诞节?

5.请默写两句描写中国某一传统节日(除春节外)的

古诗句。

九、对对碰。不同的地区不仅有不同的节日风俗,还有

独具特色的艺术款式。请将以下的剧种、剧目与相应的地区连

线。

⑴安徽A.豫剧a.《小拜年》

第21页共

(2)河南B.越剧b.《天仙配》

(3)东北C.川剧c.《花木兰》

(4)浙江D.二人转d.《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⑸四川E.黄梅戏e.《变脸》

参考答案:

一、B二、哄善善已三一

三、(野马脱缰般)的激流(年轻)的姑娘(美丽)的容貌

(婀娜)的舞姿

(夸大)的手法(鲜明)的性格

(独特)的唱腔

(精彩)的表演(动听)的歌声

四、⑴⑤①③⑤⑥④

⑵③①②①

五、C

六、(1)伟大的志愿口出狂言2)桥多唐东杰布在藏

戏的开展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七、略

八、1,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

2.提示:文章最后一句话。

3.端午樱桃和粽子七夕放莲花灯中秋节月饼重

阳节登高

第22页共

4.通过比照,突出我国春节的热闹气氛和民族特色。

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答案不唯

一)

九、(1)—E—b

(2)—A—c

(3)-D一a

(4)—B-d(5)-C-e

语文园地一

第一课时

模拟《北京的春节》,写一写你家乡的其他节日的场

景。(不少于150字)

第二课时

一、填写完好。

青青(),()待日晞。()布德泽,万物

()。常恐(),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

(),老大徒伤悲!

我还知道这首诗中描写好好学习的诗句是:

二、将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抄写下来,一句或者两句。

三、抄写一首劝诫人们惜时奋进的古诗。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第23页共

第二课时

一、园中葵朝露阳春生光芒秋节至何时复西归少

壮不努力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二、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

三、《杂诗》(节选)

陶渊明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5鲁宾逊漂流记

第一课时

一、从下面几组字中,选择适宜的字填在括号里。

()(妻凄:凉

()(宰寄:杀

U(叛判)乱

U(荒芜)岛

二、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宜的量词。

一㈠帐篷一()轮船一:)海风一()围

一0山羊一()荒岛一()破帆一()火柴

一〔)星星一U火光一U拖鞋一()墙壁

第24页共

三、圈出每组词语中的一个别字,把对的写在后面的括

号里。

1.寒风吼叫天崖海角煎熬()

2.忐忑不安荒无人烟账子U

3.煞费苦心交尽脑汁遭遇()

4.自做自受汹涌澎湃倒霉()

四、用“续”组成词语,填入下面句子中,使之适

宜。

1.鲁滨逊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搬

到岸上。

2.阴雨连绵的坏天气()了半个月,叫人实在难受。

3.最近,我()看了几场足球赛。

4.我们虽然在市运动会上获得了冠军,但是还要()

努力,争取在省赛中冲入前三名。

第二课时

一、把以下词语补充完好。

闻所()()聊()()慰与世()()

知()()乐郑重()()用()()尽

()晒()淋()()万分

二、按照课文填空。

第25页共

这些工具的()使一切工作都进展得非常吃力。所以

我差不多费了()的工夫,才把我的小小的〔)围墙做

完。那些木桩都很重,很不〔)搬动,我费了很长的

(),才在树林里把它们砍好削好。()把它们搬回来,

那就更费()了。因此有时我差不多要费两天的工夫把一

根()砍好,搬回来,第三天才把它打进泥土里面去。

三、阅读并答复以下问题。

他每天或是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去打猎,或到海边

去捕鱼,并且把捕到的活山羊畜养起来。后来他竟有了戌群

的山羊,可以常喝羊奶,吃羊肉。鲁滨逊从船上搬来的东

西里,有一些麦子,他把它们撒在围墙里,不久长出了嫩

芽,后来结出了十几个穗子。他用这点儿麦种反复种收,

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

1.为了在荒岛上生存下来,鲁滨逊做了以下事情:

⑴⑵⑶〔4〕

2.鲁滨逊做的这些事,解决了问题。

3.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鲁滨逊。

4.文中“畜养”一词的意思是()

A.饲养B.指家养的兽类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第26页共

一、凄凉宰杀叛乱荒岛

二、一(顶:帐篷一(艘)轮船一(阵)海风一

(条)围巾一〔只)山羊

一〔座)荒岛一(张)破帆一1盒)火柴一(颗)星

星一(束)火光

一〔双)拖鞋一(面)墙壁

三、1.涯2.帐3.绞4.作

四、1,陆续2.持续3.连续4.继续

第二课时

一、未闻以自隔绝足常其事之不日雨恐

二、缺乏一整年木栅栏容易时间至于时间木桩

三、1.⑴打猎

⑵捕鱼

(3)畜养山羊

[4)种粮食

2.吃喝

3.是一个有坚强意志,聪明能干的人

4.A

6骑鹅旅行记

一课时

第27页共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chacha树杈()杈草()ddiddi待在一起()期待

()

二、选择适宜的词语填空。

头晕目眩垂头丧气聚精会神没完没了

L他()地从牛棚里走了出来。

2.他们一看见猫便住了嘴,装着:)地在地上刨虫子

吃。

3,那些鸡()地叫着。

4.他飞得那么快,男孩都感到〔〕了。

参考答案

一课时

一、chdchadaiddi

二、垂头丧气聚精会神没完没了头晕目眩汤姆索亚历

险记

一课时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祈祷(q1qi)

哀悼(daodiao)

渲染(xuanxuan)

话匣子(jidxia)

第28页共

二、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好。

在乎

——

f1K不

l-J

Kr—

Ii1

/'

三、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

打“J”,不正确的打“义”C

1、本课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

2、本课由《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名著的梗概和

“找到汤姆和贝奇”这个精彩片断组成。()

3、梗概围绕“历险”,写了汤姆的四次历险。()

4、课文中几次历险纯粹是孩子的游戏。()

5、精彩片断讲述的是汤姆和贝奇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

的故事。()

参考答案

一课时

一、qiddoxudnxid

二、心意满神智侧耳

三、1、J2、J3、X4、X5、J

语文园地二

第一课时

阅读短文

老人与海(节选)

第29页共

[美]海明威

他已经在海里走了两个多钟头。这时他又看见了两条凶

残的鲨鱼。

它们来了。一条鲨鱼()了一个身,就()到船底

下看不见的地方,它把那条死鱼一()又一(),老头

儿感觉到船在晃动。另一条鲨鱼用它一条缝似的黄眼睛望着

老头儿,然后飞快地游到船跟前,张着半圆形的大嘴朝死鱼

身上被咬过的局部咬去。在它那褐色的头顶和后颈上,在脑

子和脊髓相连的地方,清清楚楚地现出了一条纹路,老头儿

就用绑在桨上的刀子朝那里攘(ndng)进去,又抽出来,再

攘进它的猫似的黄眼睛里。鲨鱼放开了它咬的死鱼,从鱼身

上滑下去,死去的时候还吞着它咬下的鱼肉。

由于另一条鲨鱼正在撕咬死鱼的缘故,船身还在晃荡,

老头儿松开了帆脚绳,让船向一边摆动,使鲨鱼从船底下出

来。一看见鲨鱼,他就从船边弯着身子把刀子朝它身上扎

去。可是鲨鱼的皮很结实,好不容易才把刀子戳进去。这

一下不仅震痛了他的手,也震痛了他的肩膀。鲨鱼又很快地

露出头来,当它的鼻子伸出水面来靠在死鱼身上的时候,老

头儿对准它的扁平的脑顶中央扎去,然后把刀子拔出,又朝

同一个地方扎了一下。它照旧闭紧了嘴咬住鱼,老头儿再从它

第30页共

的左眼上戳进去,但它还是缠住死鱼不放。老头儿又把刀子

扎进它的脊骨和脑子中间去……

1.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钻扯拉转

2.从老人的、、等动作中,可以看出老人。

3.选文主要描写了的情景,表现了老人

的精神。

4,读了这篇文章后,有的同学批评老人太残忍,不爱惜

动物。对此你是—的?

5.在《老人与海》这本书中,作者借老人之口说出了一

句名言,请把这句话补充完好。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

的。

第二课时

一、以下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

B.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

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夸大)

C.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吗?(设问)

D.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

角。(比喻)

第31页共

二、按要求写句子。

1.桂花开了,很远就能闻到香味。(改为夸大句)

2.他跑得很快.〔使用夸大修辞手法)

3.教师好瘦。(续写夸大句)

教师好瘦。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L转钻拉扯

2.携抽扎英勇顽强,凭借自己的经历在与鲨鱼进展不

懈的斗争

3.老人和鲨鱼搏斗积极奋起,永不言败

4.例如:我觉得老人不是不爱惜动物,而是在困难面

前,他必须首先自保,否则就会有丧命的危险。我们对不

同的情况应该区别对待。

5.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第二课时

一、C

第32页共

二、L桂花开了,远在十万八千里的地方都能闻到香味。

2.他跑得很快,就像一支离弦的箭。

3,瘦得一阵风就能吹走。

8匆匆

第一课时

一、给加点字注音。

涔涔.潸潸.赤裸.彷徨..遮挽..蒸融..伶

俐..

二、结合语言环境,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确乎:

涔、山涔、山:

潸潸:

彷徨:

三、读句子,看看下面各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答案

写在括号中。

L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2.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n

3.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4.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

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第33页共

5.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彷徨

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四、填空。

《匆匆》是一篇(体裁),作者是现代作家。文章紧

紧围绕““二字,细腻地刻画了o他写过的同一体裁的作

品有。

第二课时

一、照样子,写词语。

例:泪(潸潸)眼()绿急:)乐()汗。白。

笑()哭()

二、阅读《匆匆》片段,答复以下问题。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

转。于是口洗手的时候口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口吃饭的时候口

日子从坂碗里过去口默默时口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口我觉察

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

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过,

从我脚边()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

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场在

叹息里()过了。

1.在文中“口”处填上适宜的标点。

第34页共

2.画“”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仿照这句话再

写两个这样构造的句子。

的时候,日子从。的时候,日子从。

3.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这四

个词表现了O

4.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5.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chenshanlu6paihuaizhewanzheng

r6ng1Ing1i

二、略

三、1.比喻2.拟人3.反问4.排比5.设问

四、散文朱自清匆匆时间流逝的踪迹《春》《背影》

第二课时

一、眼(巴巴)绿(油油)急(匆匆)乐(呵呵)

汗(津津)白(茫茫)笑(吟吟)哭(啼啼)

二、1.——,;,;,O

2.排比略

3.跨飞溜闪时间在无声无息中快速流逝

4.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第35页共

5.日子来去匆匆,稍纵即逝。

9那个星期天

第一课时

一、给加点字注音。

吓唬..()挨.()咔嚓..()沉郁.()

缥缈..()急遽.()

二、结合语言环境,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盼望:

明媚:

吓唬:

空空落落:

翻箱倒柜: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请用

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文章的心理描写细腻生动,结合上下文,品味以

下语句,说说作者采用了哪些方式描绘“我”的心理。

1.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

2.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

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

声音。

第36页共

3•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

想我再不分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

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误。

二、读一读,选一选。

(1)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

暗下去。这句话中“天色昏暗下去“除了让我们知道时间的

变化,黄昏降临,还能让读者感受到()。

A.人物的心理变化,提醒了由期待到绝望委屈的心理变

化。

B.天色已晚,我不再等了。

[2)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

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

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句中的观察点发生

了转换,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A.我等得太久了,眼前出现了幻觉。

B.这样写让读者感到身临其境,其实也表现了母亲马不

停蹄的劳碌情景。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第37页共

一、吓唬..fxiahu)挨.[di)咔

嚓..(kacha)沉郁.(yCi)缥缈..(piao

miao)急遽.Iju)

二、盼望:殷切的希望。明媚:(景物)鲜明得

意。吓唬:使害怕,恫吓c空空落落:空旷而冷冷清清。

翻箱倒柜:形容彻底的翻检、搜寻。

三、文章记叙母亲容许带孩子出去玩,但由于家务繁忙而

一次次爽约的事。

第二课时

一、L通过“我”的动作来写“我”焦急又兴奋的心理。

2.通过“我”坐在草丛里看电影画报时的想象来表现

“我”等待时的无聊与孤独。

3.通过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表现了“我”盼望

母亲快点洗完衣服好带“我”出去的心理。

二、1.A

2.B

10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阅读下面一色诗,完成第1〜2题。

马诗

李贺

第38页共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钩)一种弯刀。

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

大用。

1.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事物景象可看出?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表达更

为明显?

第二课时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3题。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1)解释重点字词。

咬:坚劲:任:

(2)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第39页共

A竹林里B深山里C破岩中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

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请你谈谈好在

哪里?

(4)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

么形象?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由大漠、燕山、钩、马等景象可看。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第二课时

(1)紧紧扎根在土里;坚决强劲;听凭

⑵C

(3)用拟人手法,很形象。写出了竹子不屈不挠,

刚毅顽强的性格。

(4)借物喻人,托竹抒情。表现了作者不向恶权力低

头,铁骨铮铮的形象。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第一课时

第40页共

一、我能看拼音写汉字。

pijingyulek6ngbumoguIf§itu()

shujIchoutijuliemianpaojushi

()()

二、我能比一比再组词。

刑娱绞形误狡籍峻详藉竣祥

三、从以下词语中找出6对近义词,分别填入括号里。

残暴模糊安宁可惜占据坚决

模糊残酷坚决安定可惜占领

()一()()一()()一()

()--()()--()()--()

第二课时

一、我能说说加点词语意思,再理解句子:

1.“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

去。”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就向外

走。

答:

第41页共

2.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

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

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答:

二、我能读句子,从课文中找出和它相照应的语句

L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烧掉呢?怪可惜的。”

2.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3.我低声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僻静娱乐恐惧魔鬼匪徒书籍

抽屉剧烈棉袍局势

二、刑(刑法)娱(娱乐)绞(绞索)

形(形状)误(错误)狡(狡猾)

籍(书籍)峻俨峻)详(详细)

第42页共

藉(慰藉)竣(开工)祥(慈祥)

三、残暴残酷;模糊模糊;安宁安定;可惜可

惜;占据占领;坚决坚决

第二课时

一、1.“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

看去。“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就向

外走。

答:“不慌不忙”“就“看出—在敌人面前处变不惊

镇定英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