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22.文言文二则课时2-1日期
1.会写“哉、巍、弦”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伯牙鼓琴》,背诵《伯牙鼓琴》。
教学目标
3.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
己的感受。
朗读《伯牙鼓琴》,理解《伯牙鼓琴》的意思,能说出对《伯牙鼓琴》
教学重点
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
教学难点
的感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高山流水》古筝演奏视频等。
预习要求初读《伯牙鼓琴》,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理解《伯牙鼓琴》的意思。
教学过程复备、旁注
一.音乐激趣,揭示课题
1.导入课题。
(1)播放《高山流水》古筝演奏视频,引导:听了这首乐曲,大家有什
么感受呢?
(2)导入:这首动人的乐曲叫《高山流水》,诉说着流传千年的知音难
觅的感人故事。
2.理解课题。
(1)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停顿。
(2)指名学生说说对课题的理解。(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图片)
二.自由朗读,读通课文
L(出示学习提示)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朗读,评价修正。
(1)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准节奏。
(3)指名赛读,指导学生读好语气词“善哉乎”“巍巍乎”“汤汤乎”
中的“乎”。
(4)全班齐读课文。
三.借助注释,知晓文意
1.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及通图说说课文的意思,用“?”标出不理解的
词句,和同桌讨论。
2.交流句子的意思。
(1)教师引导:谁能借助注释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2)指名交流。
(3)理解词语:请结合匡片,说说“巍巍乎”“汤汤乎”的意思。
(4)引导:谁能结合注释说说句子的意思?(指名说)
预设:弹得好呀,就像那巍峨高山。弹得好呀,就像那浩浩汤汤的流水。
(5)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指导读好“善哉乎”“巍巍乎”“汤汤乎”
(6)表演体会“破琴绝弦”的意思。指名学生说说“破”“绝”的意思。
(7)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
复为鼓琴者”的意思。
四.品读“鼓琴”,体验“知音”
出示:锤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
者。
1.指名读。提问:锤子期死后,伯牙是怎么做的?
2.追问:你体会到伯牙怎样的心情?
3.引导:他为什么这样做?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你的感受。
点拨:“住期久己没,世上无知音。”知音己逝,再没人听得懂伯牙的
琴声了。请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话。(指名读,全班齐读)
五.指导写字
练写生字:哉、巍、弦。
“哉”是半包围结构,要写好关键部件“戈”,保证字的重心稳定。“戈”
的笔画顺序是先撇后点。
教
后
记
课题22.文言文二则课时2-2日期
教学目标1.会写“轴”“曝”2个生字。
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书戴蒿画牛》,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领悟本文一事一理的写作方法,明m艺术来源于生活、做事需向内行
人请教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领悟本文一事一理的写作方法,明白艺术来源于生活、做事需向内行人
教学难点
请教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朗读文言文《书戴蒿画牛》,初步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
预习要求
个故事。
教学过程复备、旁注
一、欣赏名画,激趣导入C
1.多媒体出示儿幅名画:《清明上河图》《蒙娜丽莎》,学生欣赏。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名画有关的一则文言文《书戴嵩画牛》。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梳理学法,自学课文c
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伯牙鼓琴》的。
一是要多读课文;二要结合注释理解句意;三要把句意串起来读懂全文;
四要明白一个道理或意境C
3.学生自学课文。
三、激励测试,交流感悟C
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1.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好:所宝:曝:拊掌:云:奴:婢:
2.交流共议。
①蜀中有杜处土,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
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从这段话中你看出了什么?蜀中:四川。戴嵩牛:戴嵩画的牛。
预设:四川有个姓杜的有德才的人收藏了几百种书画。
这位杜处土收藏了戴嵩的名画《牛》,他特别喜欢,他用锦缎缝制了画
套,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从课文哪两个地方能看出杜处土特别喜欢戴嵩的《牛》?
补充讲解戴嵩和《斗牛图》,学生明确其地位和价值。
②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日:“此画斗牛也。牛斗,
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土笑而然之。
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有什么反应?(拊掌大笑)一般人见了戴嵩画
的牛会是什么表现?(惊叹,夸赞戴嵩画得好)
牧童在笑什么?(他笑戴嵩画错了)
牧童为什么认为戴嵩画错了?(牛斗的时候,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
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
牧童怎么知道斗牛的样子?(因为牧童经常观察斗牛,熟悉斗牛的样子)
你相信牧童的话吗?为什么?(引发学生议论,引导学生深度分析牧童
的话)
听了牧童的话,杜处土有什么反应?先想象一下,再回答。(杜处土没
有生气,他笑了,认为牧童的话有道理)
指导:我们要学习杜处土,遇到问题不要急躁,冷静思考,认真分析。
③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C
这句话中的“奴”“婢”分别指什么样的人?(结合注释理解)
句子的大意是“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并
且说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
故事已经结束了,作者为什么要写上这句话?(这是作者从这件事得到
的启示,他想把他的启示告诉我们,也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四、再读课文,体会道理C
朗诵课文,想一想:通过这篇古文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
1.练习有感情地背诵课文V
2.推荐几篇文言文自学,《精卫填海》《女婿补天》等。
教
后
记
课题23.月光曲课时2-1日期
1.会写“谱、莱”等8个字,会写“谱写、钢琴”等11个词语。
教学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感受他
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感
教学重点
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
教学准备课文朗读音频材料、多媒体课件等。
预习要求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教学过程复备、旁注
一、播放乐曲,揭示课题
1.播放《月光曲》演奏视频。
提问:大家听了这首乐曲,最想知道什么?
导入:这首乐曲是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关于它的创作,有一个传
说。(板书课题:月光曲)
2.学生齐读课题。
3.交流资料:关于贝多芬,你们有哪些了解?(指名学生简要交流课前
查找的资料)
二、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过渡:这首曲子是怎样谱成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吧!
2.浏览课文,理清脉络。
请自由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指名回
答)
3.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思维导图,请用一两句话简要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学生回答。
预设:课文主要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穷鞋匠兄妹俩,为他
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说故事。
三、聚焦对话,交流体会
1.默读批注;学生默读第2〜7自然段,把三次人物对话画上不同的记号,
并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
2.品读皮鞋匠兄妹俩的对话,感受盲姑娘的美好心灵。
(1)思考:盲姑娘为什么这样说?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2)指名学生说出心中的感受。
(3)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读出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对哥哥的体贴,对生活的无奈和
凄楚苦涩。
②男女生分角色朗读,体验兄妹俩手足情深。
3.品读皮鞋匠和贝多芬的对话,感受贝多芬内心的感动。
(1)教师引导:贝多芬听到这里,推开门,轻轻走了进去一一
(2)指名读皮鞋匠和贝多芬的对话,联系上文,想一想贝多芬为什么弹
琴给盲姑娘听。
(3)链接贝多芬名言,感受贝多芬的内心世界。
(4)分组表演读,体会情感.
4.研读盲姑娘和贝多芬的对话,感受人物的美好情感。
(1)教师引读: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一一(学生齐读)“弹得多
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2)指名说说“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的意思「
预设:“多纯熟哇”指盲姑娘赞叹贝多芬弹奏技巧的高超。“感情多深
哪”指盲姑娘赞叹贝多芬情感表现得充分.
(3)指导朗读,引导:如果你是贝多芬,你此时此刻会怎么想?为什么
贝多芬愿意为盲姑娘再弹一曲?
四、自主写字,评价指导
1.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谱莱茵盲纯键缕陶
(2)提示:“谱、纯、缕、陶”是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陶”
的部首是”,而不是“I」";注意“谱”字中点的写法,“纯”字
中竖弯钩的写法。
2.学生认真书写生字。
教
后
记
课题23.月光曲课时2-2日期
L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在创作过程中情感的变化,
教学目标
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
3.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教学重点感受贝多芬在创作过程中情感的变化,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
教学难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预习要求练习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贝多芬在创作过程中情感的变化。
教学过程复备、旁注
一、导入
这一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体会画面,感受旋律
1.教师提出要求:朗读第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说一说:听着琴
声,皮鞋匠好像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汇.报交流
预设1:“月元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
洒满了银光。”
这时的音乐是轻柔、舒缓的。教师板书:悠扬舒缓
预设2:“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这时旋律变
化,气势增强。教师板书:气势增强
预设3:“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
花,个连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说明骤然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
快。教师板书:高昂激越
3.过渡:通过节奏的变化,皮鞋匠看到了不同的画面。让我们一起来欣
赏三幅回面对应的乐声吧C
教师播放三幅画面对应的音乐,同学们一起欣赏。
4.教师提出问题:听了如比美妙的音乐,盲姑娘有怎样的感受呢?
预设:“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一一月光照耀
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乐曲美妙的意境使兄妹俩都陶醉了。
三、朗读并尝试背诵
L跟随音乐朗读
(1)教师提出要求:跟随音乐的旋律朗读第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要根据乐曲旋律的三次变化读出不同的节奏。
(2)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跟随音乐朗读课文。
2.尝试背诵
(1)可以按照乐曲旋律的三次变化,悠扬舒缓一一气势增强一一高昂激
越进行背诵;还可以想象乐曲意境的三幅画面来背谎。
(2)教师出示体现乐曲意境的三幅画面,学生尝试背诵。
四、听音乐,展开想象和联想
1.教师提出要求听一听下面这首歌曲,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
写下来。
2.教师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学生欣赏音乐并展开联想和想象,
写下自己想到的情景。
3.汇报交流
预设: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划着小木船,荡漾在湖面上。一阵微风吹
来,湖面上碧波粼粼,小船儿轻轻晃动°鱼儿从水中伸出头来,好像在
听孩子们唱歌。孩子们胸前的红领巾迎风飘扬,好像也很快乐。
五、主题概括,拓展延伸
1.主题概括
这篇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
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表现了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也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
力和卓越的才华。
2.拓展延伸:与音乐有关的成语
余音绕梁异曲同工行云流水高山流水
一唱三叹余音袅袅靡靡之音弦外之音
阳春白雪高歌猛进歌舞升平四面楚歌
六、作业
(1)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2)听一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教
后
记
课题24.京剧趣谈课时1-1日期
1.默读课文,说出自己对京剧的了解。
教学目标
2.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点说出自己对京剧的了解,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教学准备课文朗读音频材料、多媒体课件等。
预习要求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初步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教学过程复名、旁注
一、戏曲引入,初知京剧
1.播放黄梅戏、越剧和京剧唱腔片段。引导:你知道这是哪种戏曲形式
吗?
2.资料交流,了解京剧。
3.导入课题: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在京剧中,一根马鞭就能看出人物
在跃马扬鞭、驰骋原野。这就是京剧特有的舞台特点。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时借助工具书或
联系上下文理解。
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京剧的哪两个方面?
2.学生交流。明确: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京剧的道具和表演方式。
三、品读《马鞭》,品悟“道趣”
1.默读《马鞭》,思考:每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哪几种实在的道具?
2.研读第1自然段,了解马鞭。
(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要使用马鞭?有什么妙处?学生交流反馈,
根据相关信息填写表格。
(2)引导想象:一根虚拟的马鞭,给了演员怎样的表演自由?
(指名读)
(3)提问: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有哪些约定俗成的方法呢?
(出示资料)
(4)学生齐读写马鞭妙处的句子。
3.学生自读第2〜3自然段,了解道具艺术。
(1)(出示表格)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儿种虚拟的道具?有什
么妙处?
(2)小组内交流分享,小组填写表格,汇报学习结果。
实在道具虚拟道具妙处
鞋底管线可感觉、可使用“无”远远胜过了
酒壶、酒杯饭碗1饭菜)“有”
4.小组讨论:京剧里的道具有什么特点?
5.全班交流。
四、品读《亮相》,体验“演趣”
1.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单。
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的两种亮相方式,说说其与生活实际不相符的
地方,想想这样表演的妙处。(出示表格)
表演艺术质疑妙处
静态:双方脸对着脸,“此时无声胜有声。”
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小孩子和外宾忍不住静,越发能显示武艺的
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要问。高强,越发能显示必胜
种定身术给制服了!的信心。
动态:可胜利一方不紧
追,反而留在原地,抡
为了凸显人物的英雄
圆了胳膊把手中的兵这,哪里还是戏剧?
气概。
器(刀或枪)耍了个风
雨不透。
2.学生交流。
五、交流分享,拓展提升
总结提升:京剧聚精荟萃:具有较高艺术魅力。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
习中进一步去了解戏剧艺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教
后
记
课题口语交际:聊聊书法课时1-1日期
1.了解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及其故事,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
教学目标
2.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借助外物增强表达的感染力。
教学重点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借助外物增强表达的感染力。
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表达的感染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书法作品等。
预习要求了解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及其故事。
教学过程复备、旁注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经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在艺术百花园中了解了一段千古流
传的知音故事《伯牙鼓琴》,聆听了贝多芬的《月光曲》,发现了京剧
艺术中的趣闻。这节课,我们聊聊另一种艺术一一书法。
(相机板书:聊聊书法)
2.你接触过书法吗?通过什么样的途径?
3.你对书法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4.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场书法艺术之旅。此次旅程共有两站:第一站
为“书法名家我知道”,第二站为“书法益处我来说”。
二、书法名家我知道
1.出示《兰亭集序》,你知道这幅书法作品吗?它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王
羲之的名作。
2.教师借助实物、图片绘声绘色地讲述王羲之其人和《兰亭集序》的故
事。
3.书法是中国的国粹,是鬼宝。中国古代涌现出很多著名的书法家,他
们的书法作品流传至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珍视,他们的书法之路上也
流传着许多有趣、动人的故事。艺术之旅的第一站是一一“书法名家我
知道”,请大家根据课前告阅到的资料,像老师一样介绍自己最喜爱的
书法名家及其故事。
4.自由练说。
5.同桌练说。
6.台前展示。注意引导学生交流时做到:声音响亮,语速适中,语句要
完整、不重复,语言简练,表达通畅自然。
7.师生评议,总结:要让刍己的介绍更加有趣,更有吸引力,可以借助
图片、实物等,这样会让你的讲述更加生动有趣,更能打动人。
三、书法益处我来说
1.你学习过书法吗?在这一过程中,你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吗?
2.交流,师生评议。
3.你认为练习书法有什么益处吗?
4.小组讨论。
5.汇报交流。注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供句式:我认
为练习书法有益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________________;其
次,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o所以,_____________O
四、总结汇报,深入探讨
1.这一节课,我们聊了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国粹一书法。谁能总结一下我
们探讨了哪些内容呢?
2.交流,再次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叙述。
3.你从本节课中学到了哪些表达技巧呢?
4.交流,总结。
(板书:有条理叙述多形式表达)
5.学不可以已。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课后,请大家结成兴趣小组,对自
己感兴趣的书法话题继续学习、探讨。
教
后
记
课题习作:我的拿手好戏课时2-1日期
1.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进行习作。
教学目标
2.能围绕中心,恰当选材,做到详略得当,注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教学重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进行习作,做到详略得当,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教学难点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习作例文。
想一想自己的拿手好戏是什么,是怎么练成的,关于拿手好戏,发生了
预习要求
哪些有趣的事情。
教学过程复备、旁注
一、谈话导人,激发兴趣
1.同学们,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拿
手好戏,什么叫“拿手好戏”呢?
2.总结:“拿手好戏”就是自己最为擅长的事情。我们这单元出现的人
物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弥瞧,伯牙的拿手好戏是鼓琴,戴嵩的拿手好
戏是画牛,贝多芬的拿手好戏是演奏钢琴。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我
们自己的拿手好戏。(板书:我的拿手好戏)
3.想一想,你的拿手好戏是什么呢?
4.交流。
二、明确习作内容及写作顺序
1.真是十八般武艺,样样是好戏啊!如果把自己的拿手好戏写成一篇习
作,可以写哪些内容呢?
2.交流、总结本次习作的主要内容。
(1)自己的拿手好戏是什么?
⑵拿手好戏是怎么练成的?
(3)关于拿手好戏,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板书:是什么怎么练趣事)
3.同学们,一篇好的习作一定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的,否则会显得凌
乱,没有头绪。请大家说一说上述这些内容,哪些内容应该先写?哪些
内容后写呢?
4.交流、总结:在习作的开头可以明确交代自己的拿手好戏是什么,接
着回忆一下自己的拿手好戏是如何练成的,为了增加习作的趣味性,可
以写一到两件关于拿手好戏的趣事。总之,习作的材料要做到先后有序。
(板书:先后有序)
三、学列提纲,注意详略
1.这三方面内容需要平均用力吗?哪些需要详写?哪些略写就可以了?
(板书:详写略写)
2.交流、总结:我们在习作时不仅要注意先后顺序,还要注意详略得当。
最能直接、具体地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地方要详写。但详写必须有略写
配合,略写补充详写,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板书:详略得当)
3.默读,仿照书上《三招挑西瓜》这个例子,为自己的拿手好戏也列一
个提纲。
4,教师展示部分同学的提纲,全班评议、完普。
四、自主习作,下笔成文
1.请根据本节课的习作要点,按照下列要求完成本次习作。
(1)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习作写得有条理。
(2)对习作材料的安排要详略得当。
2.学生自主习作。
【板书设计】
我的拿手好戏
是什么怎么练(略写)趣事(详写)
先后有序详略得当
教
后后
记
课题习作:我的拿手好戏课时2-2日期
1.初步学会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2.乐于分享自己的习作,享受表达的快乐。
教学目标
3.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习
作。
教学重点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并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教学难点学会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生习作草稿。
预习要求学生完成自己的习作草稿。
教学过程复备、旁注
一、名言激趣,复习习作要点
1.出示名言,激发修改兴趣。
2.齐读下列名言,你发现写好作文的一个决窍是什么?
(1)写完了一篇东西,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数,这是好习惯。工作
认真的人,写东西写得比较好的人,大都有这种好习惯。一一叶圣陶
⑵作家最大的本领是善于修改。谁善于和有能力删改自己的东西,他就
前程远大。一一陀思妥耶夫斯基
3.交流总结,
好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完成一篇习作后,更要善于修改。
这节课,我们来对照上节课的习作要求,进行交流分享,评改习作《我
的拿手好戏》。谁能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写作要点?
4.复习习作要点.
二、评析例文,交流意见
1.根据本次习作要点,我们来评析一篇习作。出示优秀例文《我的拿手
好戏》(习作见“参考资源”),指名分段读。
2.小组互相讨论、交流,评点这篇习作好在哪里。
3.组织交流,教师巡视。
4.交流反馈,预设:
⑴叙述有条理,先写了“我”的拿手好戏是拉二胡,接着写了“我”的
拿手好戏是如何练成的,最后写了一次难忘的比赛经历。
⑵详略处理比较得当。略写了好戏练成的过程,详写了比赛的经历。
⑶语言丰富优美,首尾呼应。
三、写出感受,善用联想、想象
1.除了以上几点,这篇习咋的作者还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且善
用联想和想象。请大家默读这篇例文,说说哪些地方是小作者的感受和
想法,用横线画出;哪些地方是他的联想和想象,用波浪线画出。
2.交流反馈。
⑴感受和想法。
①每当我拉错时,老师就会提醒我改正,经过不断地练习,一首首连贯
悦耳的曲子从琴弦下流出,我突然在喜悦中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感!
②我坐在舞台中央聚光灯下,台下黑压压的人群仿佛都在齐刷刷地看着
我,令我紧张不已,我真害怕自己会演砸人生中的第一场比赛,心里就
像挂了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再看手心,全是汗!马上要开始了!
我的内心依然如翻江倒海般志忑,当我抚摸着热悉的二胡时,狂跳的心
刹那间平静了下来。
③少年的我,欣然享受着我的拿手好戏,也明白了任何一出好戏都离不
了热爱和坚持。
⑵联想与想象。
①少年的我,左手在琴杆忽上忽下滑动,灵巧的手指仿佛是一个琴弦上
的芭蕾舞者。
②热烈的掌声仿佛一朵朵花开在我的心田。
③这些悠扬圆涧的音乐,如同在我心中种下的种子,我小心呵护,不懈
耕耘。瞧,它们己经发芽,长成了青翠欲滴的小禾苗。
(3)总结并板书:写出感受与想法善用联想与想象
3.出示《伯牙鼓琴》和《月光曲》的相关片段,齐读。
四、互评互改,完善习作
1.请同学们对照上述修改要点,在习作中适当地加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并且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刍己的文章。先自行修改,再在小组内互评,
针对每篇习作提出自己的建议。
2.各组选出优秀习作进行朗读,全班评改,共同归纳问题点。
3.个人根据交流意见二次修改。
4.赏读修改好的习作。
教
后
记
课题语文园地七课时2-1日期
1.了解做课堂笔记的好处,掌握课堂笔记的具体内容和形式。
教学目标
2.理解关于戏曲的词语,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
教学重点了解做课堂笔记的好处,并掌握课堂笔记的具体内容和形式。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词语。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优秀的课堂笔记。
想一想自己平时是如何做课堂笔记的,总结自己做课堂笔记的方法和窍
预习要求
Ho
教学过程复备、旁注
一、教学“交流平台”
1.导入:同学们,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笔记是帮助我们记
忆的有力工具。这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如何做课堂笔记。
2.做课堂笔记有哪些好处呢?交流。
3.请同学们默读“交流平台”板块,小组内交流:课堂笔记可以记录哪
些内容呢?
4.小组反馈,教师相机总结并板书:
(1)记主要内容;(2)记疑问或待解决问题;(3)记所思所想。
5.除了以上几个内容外,课堂笔记还可以记录哪些内容呢?
6.汇报拓展,适时点评。
二、教学“词句段运用”
1.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徐城北的《京剧趣谈》,京剧只是戏曲的一个种
类,我们的n常生活中常常会使用一些与戏曲有关的词语.请大家自由
朗读这些词语。
2.指名分行读词语,重点强调易错读音,如:行当,读指ngdang;压轴,
读ydzhdu;行头,读xingtouo
3.全班齐读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自学、交流、讨论,理解词语意思。
5.小组汇报,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相关图片,加深理解,帮助记忆。
亮相:戏曲上的一种独特表演动作°指戏曲演员上下场时或表演舞蹈时
由动的身段变为短时的静止的姿势,目的是突出角色情绪,加强戏剧气
氛。
行当:戏曲演员专业分工的类别,主要根据角色类型来划分。戏曲中常
见的行当有:生行、且行、净行、末行、丑行,即所谓的“生旦净末丑”。
压轴:戏曲名词,“压轴”本义是指一场戏曲演出的倒数第二个节目,
而不是人们常说的倒数第一个,倒数第一个节目称“乐台”或“大轴子”。
《现代汉语词典》中把“压轴”解释为“一场演出排在最后的较精彩的
节目”。
行头:古代对戏曲服装的称谓,沿用至今。也可用以泛称一切戏曲演出
用具。
跑龙套:原指在戏曲中扮演随从或兵卒。后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
事,或专做跑腿、服务性工作;或起次要作用,充当配角。现在多用于
电影里面的角色,也称呼为群众演员、特约演员。
唱白脸:在传统戏曲中勾画白色脸谱扮演反面角色。比喻在解决矛盾冲
突的过程中充当严厉或令人讨厌的角色。跟“唱红脸”相对。
花架子:在戏曲中是指花哨而不实用的武术动作。现比喻外表好看但缺
少实际价值的东西,也指形式主义的做法。
对台戏:亦称“对戏”。是指两个戏班为了互相竞争,同时演出的同样
的戏。生活中常见的“唱对台戏”是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对的行动,来与
对方竞争或反对、搞垮对方。
粉墨登场:原指戏曲演出中演员化装上台唱戏。今多比喻坏人经过一番
乔装打扮爬上政治舞台,含贬义。
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鲜活水产品运输合同书
- 二零二五年危险品运输搬运及仓储协议
- 2025版包车服务事故处理合同范本
- 2025班梦离婚协议书及婚前婚后财产分割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电子商务仓储中心场地租赁合同范本
- 2025版彩钢建材仓储物流配送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高端住宅小区安保与家政保洁服务合同
- 2025版旅游景区特色商品销售场摊位租赁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生态公园施工合同补充协议
- 宝宝的喂养知识课件
- 血液透析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 学习202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 艺术评价标准国际化-洞察分析
- 三二一人民调解员培训讲稿
- 中医基础学题库(附答案)
- 四级人工智能训练师(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题及答案
- 典型单级离心泵拆装项目要求和评分标准
- 室速室颤的抢救护理
- DB22T 2674-2017 榛子花 标准规范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毕业实习》 课程教学大纲
- 运维成熟度模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