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故都的秋》《荷塘月色》联读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一)新课标和新教材,对大单元、大概念教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这些要求,只有落实到我们的具体教学中,才能显示教学改革的力量。如果我们穿新鞋、走老路,那么,所谓的“新”都会被架空。比如,《故都的秋》《荷塘月色》之所以被教材编者摆在一起让学生联读,肯定是有其明显的意图的。我们如果仍然局限于一课一教,只是从一篇课文本身,而不是从单元的、联读的角度来教学比较,要达成新课标及新教材的目标,似乎是很难的。(二)本单元散文教学中,不论是古代散文,还是现代散文,情景关系肯定是重中之重。到底有哪一些重要的情景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在具体的文本中是如何体现的,需要我们落实到文本实际之中。而且,从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角度,最好从语言实际而非概念推演中得到切实的体验。(三)建立思考模型。语文主观题怎样回答,学生往往觉得不得要领,无从下手。比如,这样的情景关系辨析的主观题,也是如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尽量引导学生经由具体的研读,慢慢形成或者说归纳出一些路径来,不要仅仅指望总复习时,由一些课外练习题来“教诲”和指导。二、教学目标(一)对《荷塘月色》的行文脉络和写景特色有基本了解;(二)对触景生情、情因景生及因景写情、借景抒情之情景交融的关系有一些基本把握。三、教学时数:两课时四、教学过程:(一)课堂引入(二)全文阅读后,梳理情感脉络:由于“心情颇不宁静”,于是想夜游月下荷塘,可见作者意在摆脱忧郁烦闷之情;沿着荷塘小路,作者觉得自己“自由的人”,从“且”字可以看出,作者的内心暂时充满喜悦,尽管是淡淡的。作者流连在荷塘边上,看到月下的荷塘不一样的美景:月色清淡,荷香缕缕。也看到荷塘上的月色;作者忘情于荷塘美景,顿生怡然之情。再写荷塘四面,继续写出朦胧幽静之美,但越写越淡,段末仍生落寞之意。作者由眼前之景,忽然联想到古人采莲的盛况,《采莲赋》显示了当年热闹和风流,而《西洲曲》则表现了热烈和深情;不由得“惦着江南”了,但又终于回到现实。全文围绕清华园月夜荷塘之游,写尽了独特的景色之美,抒发了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忧愁交织的复杂的情怀。(三)重点语段剖析:分析第4段。提问:1.本段从写法的角度来看,可以分成哪几个层次?从内容的角度来看,有可以分成哪几个层次?先写荷叶荷花,静态;后写微风引出的荷香及叶子之间的状态,写动态。写景,可以静态,也可以动态,动静结合,往往会显得比较丰实饱满。写荷叶,后荷花,再荷香,最后也叶子间的状态。2.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样的特征?又表达什么感情?比喻:叶子如田田舞女的裙,抓住了高挑、轻盈、摇曳之姿;明珠、星星、美人,月华之下花朵的晶莹闪光,荷叶衬托中的月下荷花之闪烁摇曳;又写荷花纤尘不染的纯美。拟人:袅娜和羞涩。前者写荷花的盛开之姿,成熟而婀娜多姿、风情万种,充满魅力;后者含苞欲放,含羞腼腆的忸怩之态。通感:把一种感觉转化为另一种感觉,如歌声与花香,用听觉来烘托嗅觉;把荷花清香的时断时续、时有时无、似有似无的幽雅淡远的特征,写得具体、精准而传神。叠词:曲曲折折、田田、层层等,既写出眼前之景的特点,又写出音韵和节奏之美。写出荷塘曲折有致的样子,层层、田田写出了荷叶的茂盛和层次之感,也朗朗上口,音韵和谐,显示从容不迫的姿态。以上均从不同角度表达作者眼中月下荷塘独特的美感,抒发其由衷的喜悦之情。分析第5段。提问:1.梳理本段写了哪几个层次?月光,月影,光与影;2.分析“泻”与“浮”两字的妙处。缓缓倾泻、绝无声息、源源不断、静谧幽美的特征;“浮”又表达了荷塘上的月色之缥缈轻柔的特色。3.黑影与倩影,树影的明暗掩映,错落有致,反衬月光的轻盈荡漾之美。4.用名曲形容月光,把光与影的景象,转换为活泼的、跳跃的音符,化静为动,又是通感,引人联想。(四)比较阅读1.研读讨论:在初步阅读上述两篇文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如何做到情景交融》,并思考,这两篇散文的异同在哪里?提示一之一、为《故都的秋》第3-10段所构成的五幅画面,依照第一幅秋晨赏景图的语言组合形式,拟出相应的名字。参考答案:第4段秋槐落蕊图,第5段秋蝉残鸣图,第7-10段秋雨话凉图,第11段秋果奇景图;提示一之二,这些图相互之间是用什么关联词联系起来的?这说明这些画是作者用什么方式关联起来的?提示二、《荷塘月色》中,写荷塘小路,再写荷塘景色(景,月下之景色;色,景上之月色),然后荷塘四周,这些画面又是依据什么顺序表现出来的?提示三、前文五幅画,是郁达夫实地观察得到的吗?后面荷塘月色诸场景,是朱自清由想象而来的吗?理由和依据呢?提示四、郁达夫写景,先写对故都之秋的总体感觉,朱自清写荷塘,也写感情,更写情绪的起伏和变化,请结合《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知识短文,想一想,他们在处理情与景的关系上差异。提示五、再次朗读两文的相关文段,想一想,它们在语言表达上(用词风格、句式选用、修辞特色等)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如前者:“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后者从略。)2.形成结论相同之点:这两篇文章都是写景抒情散文,都写北国秋天的景色;从描写方式来说,它们都用到了多感官相结合的方法,抒发了作者的主观感情,等等。不同之处:(1)行文线索《故都的秋》以思绪为线索,想像为手段,娓娓道来,写心中之景,以写意为主;《荷塘月色》以行踪为线索,描摹为手段,移步换景,写眼前之景,以写实为主。(2)抒情方式(情景关系):《故都的秋》是因情写景,借景抒情;所选择的5幅悲凉的画面均与自己内心的眷恋、思念、苦闷和孤独相一致。《荷塘月色》是触景生情,情因景生;如4、5、6段,写尽月下美景,然后把情灌注其中;喜悦宁静均由荷塘之景自然感发。(3)语言特色(修辞、风格):《故都的秋》多用排比句式(“小排比”),及词语反复的手法,故意放慢行文的节奏(此处与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矿矿区空气质量监测报告
- 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作用
- 推动员工信息共享的指南
- 2025专升本计算机基础知识测试试题及答案
- 仪表工业品牌建设方案拟定
- 信息安全政策与法规考核测试卷
- 卡通动漫中幕后工作者的职责和分工规定
- 养殖业扶贫开发方案
- 2025下半年嘉兴桐乡市国有企业公开招聘51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口腔科牙周炎手术操作技巧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YY/T 0471.3-2004接触性创面敷料试验方法 第3部分:阻水性
- 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全国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复习课的应用》精品课件
- 主编-孙晓岭组织行为学-课件
- 新闻传播中的媒介素养课件
- 超疏水材料课件
- 中医刮痧法诊疗操作评分标准
- 《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证书》样式及说明
- 学校体育学(第三版)ppt全套教学课件
- 住建部《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解读培训课件
- Q∕GDW 12154-2021 电力安全工器具试验检测中心建设规范
- 胸痛中心各项管理制度汇编(2022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