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归去》学案2_第1页
《我心归去》学案2_第2页
《我心归去》学案2_第3页
《我心归去》学案2_第4页
《我心归去》学案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6《我心归去》学案【学习目标】1、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2、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背景资料】韩少功,中国散文家,剧作家,原籍湖南。1968年初中毕业时,仅15岁就作为知识青年下乡务农。在农村,劳动之余写些对口词、小演唱、小戏曲,1974年秋调到县文化馆任创作辅导员,1977年正式开始文学创作。1978年考入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西望茅草地》和《飞过蓝天》分别获1980年、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2年大学毕业,到湖南省总工会工作,先后任《主人翁》杂志编辑、副总编。1985年3月在《作家》上发表《文学的根》一文,提倡文学应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在文艺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6月发表表现楚文化、被视为寻根小说代表作的中篇小说《爸爸爸》。九十年代又因《马桥词典》一书在文坛掀起风波。有中篇小说集《飞过蓝天》、《诱惑》、《空城》、《谋杀》,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暗示》,随笔集《面对神秘而空阔的世界》,译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惶然录》。2000年,作品集《山上的声音》被法国读者网上评为“2000年法国十大文学好书”,2002年4月,获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奖章"。《我心归去》是韩少功访问法国归来后的一组散文中的一篇,总题是“访法散记”。【重点难点聚焦】1、散文鉴赏,重点是把握其“形”与“神”的关系。基于上述散文的特点,鉴赏散文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识得“文眼”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和目的。“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在篇首和篇尾都可。“文眼”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当然也不是每篇散文都必有“文眼”。(2)要抓住线索线索通常有以下几种: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如巴金的《灯》;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以时间或空间顺序为线索;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事理为线索等。(3)要了解散文联想的方式(4)要品味散文的语言2、本文语言饱含感情,富有哲理。本文不长,但把人与故乡的关系阐发得非常透彻,许多说法非常有新意,如故乡不等于出生地等。但是,它的哲理不是单纯地说理,而是和抒情结合在一起的,这也决定了它语言上的特色,没有抽象的说教,而是把哲理藏在形象中,用富有抒情色彩的意象来表达,如“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或者通过对一些特定场景的描写来表达,如“假若你在旅途的夕阳中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使你热泪突然涌流的想象,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又如“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等。【知识储备】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惦念(diàn)贫瘠(jí)逃遁(dùn)静谧(mì)矫饰(jiǎo)悲怆(chuàng)熠熠闪光(yì)2、判断字形正误,错的请改正概莫能外既定眷顾贫困潦倒萍飘四方艰辛瑕不掩瑜狼籍计日程功省吃俭用莫衷一是剑拔弩张坐镇指挥笼络人心【能力提升】(一)阅读课文2-3段,回答1-3题1、这两段文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答案:表现作者远离家乡的寂寞哀愁。2、这两段文字前后都以第一人称来写,那么,这两段为什么要用第二人称写?有何表达作用?答案:使用爹第二人称,似乎在和读者面对面地交谈,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作者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充分、更鲜明,更容易激起读者的共鸣。3、从修辞角度看,文段中的“悬崖的边缘”“寂静的深谷”在语言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比喻。将寂寞空虚的感觉形象化,化抽象为具体,使读者容易理解。(二)阅读课文4、6、8段,回答4-6题4、作者在这三段中主要运用了对比、排比修辞手法,来表现故乡的贫穷落后。5、这样写对抒发作者的“我心归去”之情有什么作用?答案:即使异国的景色再美,故乡在穷,但乡思仍然会随时产生,失望会变成希望。通过对比和排比更强烈地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恋。6、“即使能活得好,我就那么在乎法国的面包和雷诺牌汽车?”“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中“面包和雷诺牌汽车”“金麦穗和赶车谣”用了什么修辞格?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借代。“面包和雷诺牌汽车”代指法国优越的物质条件,“金麦穗和赶车谣”代指作者对家乡的希望。(2)不慕荣华富贵,深深地爱着故乡的思想感情。7、摩下列语句的含义,写出你的理解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会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游子悲故乡”的情怀。答案:因为只有奋斗、奉献,才会在故乡的土地上留下自己的印迹,故乡也才会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而不可分离,才会有感情上的不可分割的珍惜。(言之成理即可)8、仿照课文原句写几个排比句,写出故乡的特点原句: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仿句:但是,我的故乡却有宁静安详的村庄,有潺潺清澈的小河,有田园诗般绿树掩映的瓦房,有青得能引发你全部生命豪情的田野。【阅读迁移】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问题。油灯点亮的日子徐惠林在城里生活的家人,已能够容忍我从乡间带来的怪异习惯了。入夜,将书架上那盏油灯取下,哧,擦着火柴,那红光如絮团化开。把一只硕大的玻璃罩罩上,拨亮灯芯,那迷人的光焰连同柴梗硝的气味,在整个书房弥散开来。我铺开稿纸,端坐桌前。有时盯着光焰,怔怔地,一坐就是一个晚上。这盏油灯,是我在乡间老屋发现并带回城里的。车子一路颠簸,我用衣物包裹着,一路小心呵护,就像当年呵护我娇惯的孩子。这是老家的第二代煤油灯了。第一代的一只,在那个冬夜,已碎于我之手。一盏油灯,给清静的乡间夜晚带来了温暖,欢乐,也一次次在泥坯屋墙上,用光线描绘着我渐渐长高的身影。因为贫困,瘦弱、敏感的我过早地睁开了一个少年的眼睛。我说:我爱村庄,河流,田野,麦垛;我爱种子,花朵,鸟鸣,云彩,它们是构成我灵动生命不可缺少的元素。我走不出那油灯给予的温暖与光芒,也走不出星空下油灯点燃的无边遐思与孤寂。清晰地记得那天晚上,邻村放一部电影,我坚持看守家门,让父母带着姐妹们去。已到了初三,我那时一心想考上中专,跳出“农门”,我不愿在这泥地上耕作一生。夜,很快陷入寂静,从未有过的寂静,只剩下油灯发出的吱吱燃烧声。我猛然感到一种孤独,从未有过的旷世孤独,我害怕得听到了自己咚咚的心跳声。我不敢斜窥周围的事物,把双足放在地面上,很快我的心踏实起来,情绪开始平静。这时,我听到了门外母亲的脚步声。母亲叫着我的乳名,推开了木门,我这个倔强的儿子,第一次扑到母亲的怀抱里,抽泣不止。母亲担心我一个在家,先回来陪我。油灯下,我重新开始做作业,母亲为弟妹们纳鞋底。我抬起头,母亲正用针尖挑着灯渍,擦在她皲裂的手指上:“这是能治病的!”母亲为我泡了一碗糖水,看到我的作业本上满是“√”,不识字的她,脸上沐浴着一种慈爱而神秘的光芒。“能考上学校最好,考不上,你能识那么多字,在农村,总比爸妈强。”母亲言语平静,“你是一个男娃,要学会依靠自己,什么都不用怕!”油灯,烙满油渍的油灯,盘曲农业文明虬根的油灯,点燃整个乡土中国诗篇的油灯,今夜,我再次将你拨亮。在你光焰圣洁的照耀下,我写下了这篇温暖而怀念的文字。(选自《散文》)1、文章第3自然段中“用光线描绘着我渐渐长高的身影”,这句话有怎样的含义呢?(回答不超过15个字)答:含义是:在油灯的伴随下,我渐渐长大。__2、文章第4自然段中“夜,很快陷入寂静,从未有过的寂静,只剩下油灯发出的吱吱燃烧声”的句子,这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试从两方面回答。答:(1)写景,为将发生的故事渲染了环境与氛围。(2)_点题,“油灯”陪伴“我”读书。3、文章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自己的故事,通过这故事,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试从三方面来回答。答:(1)__感受到“孤独”。(2)感受到孤独时母亲给自己极大的安慰和幸福。(3)感受到母亲的慈爱和鼓励。4、文章最后说“我写下这篇温暖的怀念的文字”,这里的“温暖”具有怎样的含义呢?答:含义是:油灯曾给自己温暖,而现在回想与油灯有关的事,内心感到温暖。【触摸高考】1、下面是有关“基因地理”项目的报道,请说明该项目的研究途径和最终成果。(4分)一项名为“基因地理”的全球科学研究计划在北京启动。来自10个国家的人类遗传学家,将用5年时间共同探寻人类在地球上的迁徙史,并绘制一张尽可能详尽的人类迁徙地图。如果说10年前启动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主要关注人类的公共信息,那么“基因地理”项目则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遗传差异。已有的遗传学证据表明,人类起源于非洲。随着人们的流动和杂居,人的基因会发生变异,分析测试特定地区人的基因样本,可以找到他们遗传基因的不同特征,从而发现人类的迁徙轨迹。⑴研究途径:__分析测试基因样本,研究人与人的遗传差异__(不超过24个字)⑵最终成果:__绘制成人类迁徙地图_____(不超过12个字)2、现代著名散文家柯灵对微型小说的创作要领有如下形象的比喻:(微型小说)“关节处一着棋活,妙手成春;结穴处临去秋波那一转,令人低回不尽。”请你将柯灵的话用平易朴实的语言重新表述。(不超过40个字)(答:关键地方写得生动就满篇生色;结尾点题处应委婉含蓄,意味深长。)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A人们的悲哀在于,应该珍惜的时候不懂得珍惜,而懂得珍惜的时候却失去了珍惜的机会。B这次外出比赛,我—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C“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要由传统的“满堂灌”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促进者转变。D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解析:B歧义。“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有两种理解。C不合逻辑,“满堂灌”不是角色。D不合逻辑,去掉“不”,或把“避免”改为“使”)【知识卡片】★述志抒怀名句1、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涉江》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