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用材料关联型作文题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用材料关联型作文题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用材料关联型作文题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用材料关联型作文题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用材料关联型作文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一

(试题来源:2023•河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口阅读材料】

河下,淮安的古镇。

河下,河的下头的意思。河下倚靠着运河。运河经过河下时,转了个弯。从码头走上

古坝,过马路,沿石阶向下,就是古镇的主街一湖嘴大街。街两旁原为湖荡,湖嘴大街

因沙嘴独出湖心而得名。春天,水边冒出紫红色的芦芽,很快就绿了一片。泛青的草色混合

着未腐的枯叶,层层叠叠,脚踩上去"吱吱嘎嘎"。

从湖嘴大街的"大"字,可以想象历史上河下的繁华,虽然现在繁华不再。明清时,

河下是淮北盐散地,沿海所产准盐,全部运到河下,经检验后分运各地销售。除了盐,粮食、

竹木铜铁和其他各种紧俏的商品,都经此周转。从扬州等地来此居住的盐商们热衷于建造宅

第、园林、书院、会馆。商家云集,鲜衣美食,觥筹交错,繁华之至。

河下一百多条街道(现仅存二十余条),皆铺上石头,人称石板街。淮北平原一马平

川,没有山也就没有石头。大盐商南下运盐返程,卸了货的船轻飘飘的,就用石头来压船。

石头运至河下,物尽其用,宽石头横铺于街心,窄石头竖铺于两侧,穿插有序,疏密有致。

铺上石头后,河下的路就平坦了些。马、骡驮着货物经过石板街,还有推独轮车的、挑担子

的。天长日久,石板街的石头磨去棱角,变得光滑、厚润。

【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I提到河下古镇街道上的石头。这些石头先是“压舱石",能使

船在遇到大风大浪时避免大幅度摇晃和翻船。后来这些石头被铺在街道上,使得路面平坦一

些。这可渭物尽其用。再后来,经历岁月风霜、行人车马的磨砺,它们被磨去棱角,最后变

得光滑、厚润。这样,古街道的路面就更加平坦。

对于这些石头的"经历",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布导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彳壬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作文材料介绍了河下古馍街道上的石头的"经历"。

其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这些石头先是“压舱石",作用重大。能够成为"压

舱石",说明这些石头有一定的重量,这启发我们要想成为有用之人,需要培养自己的能力,

让自己有积淀。第二个阶段,这些石头由重要的"压舱石"变为铺在街道上的石头,也能发

挥作用,让路面平坦一些。这启发我们要"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第三个阶段,在经历一

番磨砺后,石头最后变得光滑、厚润,这样路面会更平坦,这启发我们成长需要经历一定的

磨砺,人可因经历的丰富而变得圆融;也可以启发我们要持续努力,积累经验和知识,不断

追求进步和完善。

综合来看,石头虽然位置、外形、角色有变化,但是本质并没有改变——不管被置于

什么样的场景中,都能适应新场景,发挥自己的作用。这可以启发我们:不管经历了什么,

追求实现自身价值的"本心"或者"初心"不可改变。

写作时,要I口住这些石头的"经历”展开思考。可以抓住石头的三段经历中的一段来

写比如根据第一段经历写要增强自身本领、增加自身分量根据第二段经历写要物尽其用、

人尽其才,根据第三段经历与要接受岁月的洗礼,和光同尘,持续进步。最好还是能把三个

阶段的经历结合起来,辩证论证: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个人所处的位置和所扮演的角色虽有

不同,但都要尽力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行文过程中,可以采

取层进式结构展开分析:首先要充实自我,让自己富有才华和本领;然后还要能在各种境遇

之中,都能因时因地而发挥自己的作用;在历经生活的考验后,还能顺时应物,不忤于世,

收获圆融的人生,同时有益于世。

「立意」

1.厚重的人生离不开"积淀”。

2.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3•人的成长离不开一定的磨砺。

4.虽历经磨难,仍要保持“本心”。

5.持续努力,不断追求进步和完善。

「例文」

生旦净末皆可扮,倾情演绎自精彩

让我做压舱石,我能干钧压舱抗风浪;让我做铺街石,我能卧身街面助人行;让我经

受磨砺,我能厚德载物敛锋芒。生而为石,在每一个阶段,每一个位置,都能挖掘、贡献自

己的作用,或凭沉重、或凭坚硬、或凭圆滑。

河下古镇那一街的古石头,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需要扮演不同的

角色,有追求的人,应不弃初心,在每一个角色中演绎不同的精彩。

人生漫长,世事变化,我们在一生之中,往往会面对不同的境遇,走向不同的位置,

尤其是在当今这样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一个人很难处一职而不变,执一业而终老。然而,

位置有高彳氐之分,职业有优劣之别,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该如何自处?

有人顺风顺水时能意气风发、全力以赴,逆风向行时则垂头丧气、一蹶不振,这样的

人,经不住人生中的风浪。像贾谊居庙堂之高,能摇笔上书惊天地,才气冲斗牛;然而一旦

处江湖之远,则终日掩泣吊孤影,一蹶再不振。一代才子贾谊,竟然在自怨自艾中,郁郁而

终,为人所惋惜,也为人所鄙薄:才有余而识不足。识不足,格局小,让他只能把视野局限

于一隅,把自身价值捆系于T立,结果导致了自己的人生悲剧。居高位就沾沾自喜,处低位

则自怨自艾,说明既没能建立真正的自我,又没有打开人生的格局,注定一生难成气候。

真正拥有强大自我的人,既相信自己的实力,又不被外物牵绊,有才,也有识。处在

显要之位置,才华四溢,不让人失望;处在普通位置,亦能尽自己之所能,安位成事。苏辙

就是这样的人,受赏识被重用,则能成辅国之器;外放为官,沦为下僚,也能成造福一方的

良官循吏;沈从文就是这样的人,处在文坛的中心,就绣口锦心付诸笔端,闪耀于文坛;被

限制自由隐身于城楼做一名讲解员厕研究文物成为一名文物专家。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

因为他们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不管处于什么境地,都不忘实现自我价值的初心。他们的自我

就像一汪清澈的水,因地形而成方圆狭阔,但都不改其清。

所以,面对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我们应该像苏辙、沈从文那样,在人生的舞台上,

演技在身,热情在心,给我主要角色,我就站在舞台的中央,展亮喉,舒长袖,不负所望;

给我次要角色,我就跑好龙套,摇旗呐喊,应和助威,不懈怠颓丧;让我做观众,我就在台

下慢慢欣赏,该鼓掌时鼓掌,不喝倒彩。

一颗丹心,多方准备,只要社会需要,生且净末皆可演,要演就演得精彩。

题二

(试题来源:2023上•山西大同•高三统考阶段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材料】

许多时候,你可以通过许多方式描述一个人、一起事件或者一件事物,这些描述可能

具有同等的真实性,此称为“竞争性真相"。当你认识了事物的一方面,就很难接受它的另

一面或另几面,这就是竞争性真相。这个概念的重点是一件事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

描述方法,而且这些描述出来的真相之间有竞争关系,让你相信一个角度的真相,而排斥其

他。相比全面性,片面性的观点更加旗帜鲜明,而不像全面性的观点显得不明是非了。正是

因为这样,竞争性真相有其误导性、欺骗性。只要误导者隐藏事实的某个部分,可以句句说

真话,也能达到混淆是非的目的。

"竞争性真相"可分为片面真相、主观真相、人造真相和未知真相。片面真相是沟通

者选择的真相,它们是真实的,但不完整;没人说假话,有可能只是隐去了真实的背景。主

观真相是你从自己的感知和判断中得出的真相,具有主观性,可以被改变。人造真相是由人

打造的真相,当众多人目标一致的时候,由语言所构建的定义就具备了真相的意义。未知真

相是可以影响未来的真相,它还没变成现实,但你相信它会成为现实。

在竞争性真相面前,我们应该保持理性,这样看待问题才能避免被误导。

【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中提到了“竞争性真相"这一概念,理查德•伯顿也曾说过:"真

相是散落成无数碎片的镜子,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看到的一小片是完整的真相。”

《吕氏春秋・察传》有言:“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在自媒体时代,信息过载,大

众传媒的新闻报道不是也不可能"有闻必录",而是一个取舍的过程;我们接收信息也更便

捷了。然而过量的信息也造成了我们的选择性困难。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个信息时代?面对各种信息,我们应该怎么取舍?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情境材料由两个语义段组成:第一段以“竞争性真相"为引入点,弓I述理直德伯顿的

话指出面对林林总总的信息该怎样获得“真相"的认知;第二段引用《吕氏春秋・察传》中

的话,意在强调,我们对听到的各种信息要进行思辨性的甄别不能不加区别地接受。在信

息泛滥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无时无刻不被信息包围着,这无形之中就增加了认识事物真相

的难度。面对信息过载的现实,我们该怎样对待,才能趋利避害,需要费思量。基于此,由

材*镀供的话题可以思考的角度有:面对泛滥的信息我们该怎样做;如何理性地对待信息过

载;如何辨别信息真伪,跳出竞争性真相的桎梏;怎样积极运用信息帮助自己成长。

写作任务:怎样看待,明确要求表达对信息时代的看法;怎么取舍,指出在泛滥的信

息中怎样做;认识与思考,是这篇文章要表达的核心。

这样,本文写作时,可首先根据材料提出本文的观点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辨识真

相助成长;继之,对接材料进行理论分析,指出从过载信息中汲取有效有用信息的意义;然

后,关联现实,精选材料,从不同角度阐述获取有意义、有价值信息的重要性;最后,联系

现文,面对信息过我的现文,我们应该理性地甄别,找出真相,去粗取精。

「立意」

1.理性甄别取其精。

2.莫为泛滥信息遮望眼。

3.辨别真相,莫做井蛙。

「例文」

取精去粗助成长

漫溯人类文明发展史,从刀耕火种的农耕文明到机器轰呜的工业文明,再到如今迅速

发展的科技文明,各种资讯随着滚滚发展的文明演进也在不断地发生着量的爆棚式增长和质

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不论你愿意与否,各种各样的信息都会以各自的方式挤进你的双眼、撞

击你的耳膜。面对过载的信息,我们只有放出眼光,加以甄别,去粗取精,为我所用,才能

得到真相,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这是一个联系空前紧密的时代,世界之大,每一个生命体都无法亲临每一个地方,但

是空前发展的信息,却让每个人可以做到“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有了来自世界各地的

信息的帮助,只要你不食古不化,愿意接受新事物,你就能够施广精鹫八极,心游万仞",

就不会成为"井底之蛙”。

不过,快速发展的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由此带来的过载真正虚假信息也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处理不好,泛滥的信息不仅不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还会对我们的成长与发展造成

伤害。因为既然是泛滥的信息,就决定了这些信息的质量的无法保证,良莠不齐、鱼龙混杂。

面对这些信息,如果不加甄别,悉数照拿,那些不良的,甚至是有毒的信息会不知不觉地侵

入到思想意识中。或者我们会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信息牵着鼻子走,不仅看不到真相,而且可

能会被利用。而要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就要求置身在铺天盖地信息中每一个人要谨记

鲁迅先生的谆谆告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