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皖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语文_第1页
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皖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语文_第2页
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皖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语文_第3页
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皖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语文_第4页
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皖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语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卓越县中联盟&皖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期中检测语文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中国自古便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于这些民族所居住的地域东西南北自然环境的不同与气候条件的差异,也由于不同地区各自产有不同的建筑材料,所以在世世代代的生活过程建筑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一种人化的自然存在,它凝结了人们的意识,体现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透过建筑这个历史的“望远镜”,我们能看见先民在建造它们时的身影,读懂支撑他们进行建筑设计和建造过程的精神世界。具体而言,中国古代建筑蕴涵着中国古人关于自身、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这些思考便逐渐积淀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建筑最基本的功能是满足人们生理和安全需求。按照马克思的基本观点,“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人“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通过其“需求理论”指出,生理需求是人类首要和最基本的需求。建筑者首先注重的是人的生存、生活感受,强调首先必须使建筑适合人们居住和活动。此外,古代建筑向来崇尚节俭、实用的理性精神,中国古人在设计和建造建筑物时首先加以考虑的就是“宜居乐生”。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样的基本考虑便逐渐积淀成了与无论什么样的中国古代建筑,从故宫到乡间农舍,在其众多差异的背后都有一个最基本的相同点,即方便居住者的日常使用,而这显然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自然而然的生活、创造适宜和谐的生活环境。比如说,《周易·说卦》就曾经提到“土生木,木生风”,这是因为中国古人认为木代表着生气,而土和石头则是无生命意识的象征,所以,在中国古代建筑者看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构与人的生命意识息息相关,古代建筑的“木结构”具体体现了对“乐生”的推崇。同时,“木结构”还具有取材容易、造型方便、施工快速等优点,这也契合了中国古代建筑富含的实用理性主义精神。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是说,由于社会资源有限,所以只有通过“礼”使每个人在一个等级结构中各安其位而防止逾越分位争夺资源,社会才有可能稳定地存在和发展。实际上,这里的“礼”不仅是人们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同时也是保证社会生活正常运行的律法制度,它通过对个体提出强有力的约束,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从社会生活的分层角度来看,“居室”满足生活的需要,但其更重要的作用,则体现为维持社会秩序的“礼制”,如《礼记·曲礼》曰:“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在中国古代社会,无论是民宅还是宫殿和城市的设计,基本上都采用了严格的中轴对称式布局,这种建筑布局展示了中国古代礼教所充分强调的“尊者居中”的基本要求。再如,《礼记·王制》有“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和“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祭于寝”的记载。从中国古代文献来看,“礼”起源于祭神,“故其字后来从示,其后扩展为对人,更其后扩展为吉、凶、军、宾、嘉各种仪制。”由此可见,“礼”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神权和族权,后来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演变成为贯穿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行为规范的核心内容,从中国思想史的角度来看,“天人合一”的命题最早是由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的,他认为儒者“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张载把“天人合一”看作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张岱年、方克立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其最基本的涵义就是充分肯定‘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在中国古代建筑上的具体表现之一,就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核 心的风水理论。风水理论主要关乎宫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选址、方位、营造等方法及原 则,是一门有关选择合适的建筑方位的学问。风水理论认为,建筑者必须重视山形地势,把 小环境放入大环境中进行考察。因此,在这个有机大系统中,天、地、人三者是人必须宏观地把握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使人与建筑适宜自然、回归自然,以达到天人合 (摘编自张守连等《浅析中国古代建筑的三种境界》)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建筑是特定文化的载体,由于中国各民族在精神境界上存在根本差异,所以他们的建筑B.文中将马克思的观点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看法进行对比,阐述了人的基本需求C.木材具有取材容易、造型方便,易于施工等优点,因而木结构建筑广受追捧,得以在中运立试题第2页(共8页)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为人化的自然存在体,从古建筑中我们不仅可分析出有关古人与自身、他人的相关思考,还可3.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论据证明文中画横线句子观点的一项是(3分)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杜牧《阿房宫赋》)B.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柳永《蝶恋花》)C.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关系人祸福最为切要。(明代《阳宅十书》)4.本文用“望远镜”来写中国古建筑的特点,请简要分析这个词的含义及表达效果。(4分)答: 简要分析中国古代建筑蕴含的境界。(6分)答:(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山西这块土地造物者真是高明,她拾起太行、吕梁两座大山,在黄土高原上这么随便一摆,又扯来黄河从上到下轻轻一绕,一块美丽而又神奇的土地——山西这块土地是奇特的,她东依太行西临黄河,其间群峰耸立,河流丘陵,但以山地最多。于是山关展其巍峨,流水呈其绿波,林木郁郁葱葱,道路蜿蜒穿梭滔的黄河以从天而降的气势,挟雷擎电,推起千里巨浪;那层层的黄土地,敞开无私的胸二约在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便选中了这块地方,于此生息繁衍,创造文明。传说中的尧、舜、禹都曾在这里建都,东周时唐叔虞在这里建立唐国,后又改为晋。春秋时三国分晋,一部东周列国志几乎没有离开山西这个舞台。秦始皇统一天下,设太原郡。汉武帝灭匈奴又在这里大摆战场。南北朝时,北方各族在这里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隋统一天下,太原为全国第三大都市。不久,李世民又从太原起兵,西渡黄河,开创了强大的唐帝国,太原又被封为北京。到宋代这里又演出了一本杨家将。辽宋之际,诗人元好问来这里隐居著书,明清之交学者傅山在这里治学行医。风雨五千年,文明一千里,至今从太行到吕梁的三雁北大地上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长城。她逶迤苍茫,时隐时现于崇山峻岭之中,无数的边墙上刻满岁月的皱纹,那屹立的烽火台永远给人一种历史的沉思。长大同。大同之西有云冈石窟,东有北岳恒山,南有应县木塔。进入这历史的隧洞来到了这些古代建筑家面前。你看,他们用原始的锤和斧一点一点地凿,一线一笔地刻。这些艺术家满山遍野四方人,锤声不山半壁上,像搭戏台一样,悬起一组寺庙,在应县城用金木叠起一座塔。他们凿山起寺之后按自己的意志塑造了菩萨、飞天,给这些艺术如果说大同周围启示我们的是人的伟大创造,五台山展你在山脚下行走,清清的溪水挡着路,绊着脚,水波舔着脚面,凉有树,松荫蔽日,山顶上有草,牛羊入云。佛教徒们从东汉年间便太原之美当数晋祠。她既不像长城、云冈那样人力创造的粗造就的秀丽。这里的山并不大,却怀抱了周柏、唐槐、宋殿和唐碑、物。水并不深,却飘飘冉冉,穿亭绕榭,在北国绣出了一个江南。自然美与艺术美在这里的殿柱,又不知渗进了多少朝朝代代的风雨。从周成王在山脚下剪桐晋南平原的文化较其他地方更为发达。这里论天维、柳宗元、司马光,论古迹有尧庙、禹都,汉武帝亲临的秋风楼,关羽家乡的关帝庙,而最珍贵的当数芮城的永乐宫。这是一件建筑与绘画合璧的艺术品。它于元代兴建,施工期有一百一十多年。四座大殿内的壁画达960平方米,为我们再现了元代人民生活的概貌。其技法集唐、宋之大成,而独创永乐风格,堪与敦煌壁画艺术媲美。如果说我们从北往南的旅行还总是离不开山水的怀抱,现在只一进永乐宫门,便是在一座艺术宫中神游了。每年到此四和地面上历史文化一样富有的,是地下的矿藏。大自然在山西这山大河,在地下还埋藏了煤、铝土矿和铁。山西是国家的能源重化战场上,大型推土机正在剥开那厚厚的、曾给我们提供了无数高粱条电气化铁路已通向沿海口岸,一排排输电线路正飞向祖国的四面八方。山西引以为豪的是,她不只有一个灿烂的过去,还有一个雄壮的现在;她不只有(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写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巨大的秦始皇、汉武帝、李世民等著C.在作者看来,“那屹立的烽火台”就像历史的见证者,引发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这样写使文章D.晋南平原文化发达,历史人文景观众多,其中尤以永乐宫最具代表性,它是我国历史上修建时间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8.请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言特点。(4分)答:9.请结合全文,谈谈文章第“四”部分的作用。答: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桐城姚鼐顿首,絜非先生足下:相知恨少,晚通先生。接其人,知为君子矣;读其文,非君子不能也。往与程鱼门、周书昌尝论古今才士,唯为古文者最少况为之专且善如先生乎!鼐自幼迄衰,获侍贤人长者为师友,剽取见闻,加臆度为说,非真鼐闻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统二气之会而弗偏,然而《易》《诗》《书》《论语》所载,亦间有可以刚柔分矣。自诸子语文试题第5页(共8页)文无有弗偏者。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奔骐骥。其于人也,如凭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其于人也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观其文,讽①其音,则为文者之且夫阴阳刚柔,其本二端,造物者糅,而气有多寡进绌,则品次亿万,以至于不可穷,万物生焉。故曰:“一阴一阳之为道。”夫文之多变,亦若是也。糅而偏胜可也;偏胜之极,一有一绝无,与夫刚不足为刚,柔不足为柔者,皆不可以言文。今夫野人孺子闻乐,以为声歌弦管之会尔;苟善乐者闻之,则五音十二律,必有一当,接于耳而分矣。夫论文者,岂异于是乎?宋朝欧阳、曾公之文,其才皆偏于柔之美者也。观先生之文,殆近于二公焉。抑人之学文,其功力所能至者,陈理义必明当;布置取舍、繁简廉肉②不失法;吐辞雅驯,不芜而已。古今惠寄之文,刻本固当见与,抄本谨封还。鼐亦窃识数语于其间,未必当也。《梅崖集》果有逾人处,恨不识其人。郎君令甥皆美才未易量,听所好,恣为之,勿拘其途可也。于所寄文,辄妄评说,勿罪!勿罪!(有删改)【注】①讽:诵。②廉肉:比喻风格峻峭硬瘦和丰满润泽。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其于人□也□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11.下列对文中加点部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以为,认为,与《烛之武退秦师》“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以为”意思不相同。D.“鼐亦窃识数语于其间”与《赤壁赋》“凌万顷之茫然”句式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觉得自己虽与絜非先生相识较晚,但通过与先生接触、读他的文章,知道絜非先生是一位真正的君子。B.作者从幼年起就多和有才能的长者结交,积极向他们学习,并完善了他们的学说,但并没有懂得如何写文章。C.作者认为“阴”“阳”二气是宇宙万物产生的本源,并指出文章是天地的精华,是阴阳刚柔生发而来的。D.姚鼐认为“通乎神明”的文章,阴阳刚柔调和得最好,是最上层的文章,人力是很难达到这种境界的。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自诸子而降,其为文无有弗偏者。译文:(2)《梅崖集》果有逾人处,恨不识其人。译文:语文试题第6页(共8页)14.文中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3分)答:(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16.请简要分析该词下片的抒情方式。(6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涉江采芙蓉》中“(3)“浊酒”在古代诗词中频繁出现,它不仅是一种具体的酒类,更是一种富含文化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说起鸿门宴的故事,许多人都A。然而,鸿门宴遗址我却从未去前几日,终于有机会前往。来到景点,只见大门右边一块褐色的石头上,郝然刻着“鸿门宴遗址”五石碑左右两傍分别立着项羽、范增、项伯、项庄和刘邦、张良、樊哙等人物的铜像。这些铜像B仿佛将那段历史瞬间凝固在了眼前。广场左侧是一块长长的石碑,上面隽刻着司马迁的《鸿门宴》全文,这场宴会距今已经2000多年了,但是人们并没有淡忘它,至今仍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参观完这处遗址,我的内心也是C,既佩服刘邦胸怀大志、机智勇刚,又惋惜项羽优柔寡断,最终兵败垓下的悲壮。鸿门宴,不仅仅是一场宴会,更是一场智力和勇气的较量。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和18.文中第二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两处并加以改正。(4分)答: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随着《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热映,影片里不少人物也火爆出圈。其中,申公豹的口碑节节逆袭,惹人共情。那么,申公豹究竟是什么(2)“豹”?①猫科动物里面叫作“某某豹”的动物很多,②因为真正意义上的豹,③也只有豹这一个物种,④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豹子或者花豹。⑤在分类学上来看,⑥豹隶属于猫科的豹属这一分支。这个属底下还包括了我们熟悉的狮和虎。在豹属成员中,(甲),从中国和俄罗斯边界的林海雪原到印度尼西亚的雨林,从高海拔的青藏高原边缘到刚果盆地,从印度孟买的城市郊野到开阔的南非原野……这些都是豹的家。如今,豹是中国的三大豹属动物之一,另外两个是雪豹和虎。既然有这么广泛的分布区域,豹有没有亚种分化呢?答案是有,目前认为豹有9个亚种——爪哇豹、华北豹、斯里兰卡豹、印度豹、远东豹、印度支那豹、阿拉伯豹、非洲豹和波斯豹。因为《封神演义》的相关故事发生在我国的中原及其周边地区,而这里正是华北豹这个亚种的栖息地,所以(现实中,华北豹正(丙)。栖息地的破碎化更是让“申小豹”们很难在成年之后找到合适的栖息地生存。栖息地被隔离,意味着它们会在块状栖息地里“内卷”,食物和活动范围受限,种群被隔离,导致没有(3)“新鲜血液”的注入,进而遗传多样性受损。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答:21.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答:号填在对应横线上。(3分)(1)(2)(3)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当你埋下种子,今天是春天,明天也是春天。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1~3题,6~7题,11~12题,15题,每小题3分)1.答案DA.“根本差异”于文无据,且因果关系不当,原文是说精神境界是建筑“背后”的“支撑”,并非唯一原因。B.“对比”错误,并非对比,二者论证了相同的观点。C.“木结构建筑广受追捧,得以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广泛存在”还与木结构与人的生命意识等存在重要的关系。2.答案C“平民百姓生前之‘堂’与死后之‘庙’的规格都是有明确规定的”于文无据。3.答案B“危楼”强调的是楼阁之高,与建筑物依据山形地势修建无关。4.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答案含义:“望远镜”指透过古代建筑可以望见历史,古代建筑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过去。(2分,意思对即可)效果:使用比喻手法,语言生动、形象,突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2分,意思对即可)5.本题考查概括主要内容,探究文本中某些问题的能力。答案①中国古建筑使用木材等建筑材料,建筑类型(功能)多样,方便居住者使用,满足人们生理和安全的需求,体现了“宜居乐生”的个人生存境界。②中国古建筑严格采用中轴线对称式布局,是古代礼教强调的“尊者居中”基本要求的表现,体现了重视礼制、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③中国古建筑融自然景观、天、地、人于一体,使人与建筑适宜于自然,体现了天人合一、注重和谐的理想境界。(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6.答案CA.从文中“秦始皇统一天下,设太原郡……李世民又从太原起兵”得不出他们都“在太原建功立业、开创盛世”。B.“情感更浓烈”表述错误,得不出本文比《故都的秋》表达的情感更浓烈的结论。D.“我国历史上修建时间最长的建筑”曲解文意,文中只说“它于元代兴建,施工期有一百一十多年”。7.答案D8.本题考查赏析语言特色的能力。答案①使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语言生动形象。“河流如织”使用比喻,“那层层的黄土地,敞开无私的胸怀,向人们捧献着米麦棉朵”运用拟人,将山西特有的河流、土地的特点写得贴切生动。②整散结合(长短句交错)。“其间群峰耸立……山地最多”“山关展其巍峨,流水呈其绿波”等整散结合,使语言表达张弛有度,利于表情达意、突出事物特点。③使用叠词。如用“郁郁葱葱”“滔滔”“层层”等摹写出山西这块土地的生机、活力。(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9.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谋篇布局的能力。答案①结构上:前文写出了山西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等内容西从古代文明到现代发展的连续性,使结构更加完整。②内容上:将山西的历史文化与自然资源联系起来,突出了山西地下矿藏的丰富,指出山西不仅有灿烂的历史,也有丰富的地下宝藏。③主西的地大物博,能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又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每点3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1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答案BDF(每处1分,多涂不给分)本题考查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的能力。本题考查分析文意,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积极向他们学习,并完善了他们的学说”错,文中说的是学习他们的见闻,再加上自己的推测猜想,形成了自己的学说;且原文“非真知文、能为文也”是谦虚的说法,并不是说“没有懂得如何写文章”。1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案(1)从诸子以后,他们写文章没有不偏的。(关键词“降”“弗”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2)《梅崖集》果然(确实)有超过别人的地方,遗憾的是还不认识作者本人。(关键词“逾”“恨”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14.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②举例论证。文章第三段在论述有些文章偏于阳刚或阴柔一方时,举了宋朝欧阳修和曾巩二人的例子,指出他们的文章偏于阴柔。③对比论证。文章第三段,将不懂音乐的人认为音乐是歌声和管弦乐的汇聚与懂音乐的人能分清每个音调进行对比,论证论文的道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桐城姚鼐叩拜,絜非先生足下:我平生遗憾知心朋友太少,这么晚才认识先生。与您一接触,就知道您是一位君子;读您的文章,感到不是君子就写不出这样的文章。以前曾与程鱼门、周书昌谈论古今以来的才华出众的人士,认为真正擅长写古文的人最少。假如有古文写得好的,必定是杰出人才,更何况像先生这样专精且擅长古文的人呢!我从幼年直到衰老,得以结交有才能的长者作为师友,偷取他们的见闻,再加上自己的推测猜想,而成为自己的学说,并非真正懂得文章、能写文章,怎能担得起能文之名呢?虚心乐意向人学习的,是君子的胸怀;而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以求得君子的指正,也是我的一种鄙陋的愿望啊。我听说天地的大道理,就是阴阳刚柔罢了。文章,是天地的精华,是阴阳刚柔生发而来的。只有圣人的话,能够使二气会合而不偏颇,但是《易》《诗》《书》《论语》中也偶尔有刚柔可以相分的情况。从诸子以后,他们写文章没有不偏的。那些得到阳刚之美的,他们的文章如雷霆,如闪电,如奔腾的骏马。得到阳刚之美的人,如登高望远,如帝王接见臣民,如鼓舞千万名勇士去战斗。那些得到阴柔之美的,他们的文章如旭日东升,如清风,如云,如霞,如轻烟。得到阴柔之美的人,高远得像是有所思考,火热得像是高兴异常,伤心得像是悲哀无比。阅读他们的文章,诵读作品的声韵节奏,可见写文章人的性格气质及外在表现,全部都不相同啊!阴阳刚柔,起初是两个方面,上天把它们糅为一体,但物体所接受的阴阳之气有多有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