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中风失语得临床研究进展_第1页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得临床研究进展_第2页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得临床研究进展_第3页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得临床研究进展_第4页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得临床研究进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得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得临床研究进展

[摘要]中风,就是以突然昏扑,半身不遂,语言骞涩或失语,口舌歪斜,偏身

麻木为主要表现,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得特点得疾病中风也叫

脑卒中。中风,西医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就是指一组由各种不同病因使脑血管

发生病变引起急性脑部疾病临床上以起病急骤与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侯

为特征,就是中老年人得常见病、多发病,且有20%得中风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

失语。随着我国人口构成结构得逐渐老龄化,中风失语越来越困扰着我国中老年

人得工作与生活,而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得独特方法,在治疗中风失语方面具有

显著疗效。为了更好得将针灸应用于中风失语得临床治疗,现将近20年关于针灸

治疗中风失语得文献概述如下。

关键词中风失语头针舌针体针综合应用

中风就是以突然昏扑,半身不遂,语言骞涩或失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为主要

表现,并具有起病急,变叱快,如风邪善行数变得特点得疾病中风也叫脑卒中。中风,

西医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就是指一组由各种不同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

急性脑部疾病临床上以起病急骤与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侯为特征,就是临

床常见病、多发病。无论世界不同地区或不同类型国家,脑血管意外都就是主要

得死亡原因与致残原因。中风在我国古代就是四大难症之首,它就是以界然昏倒,

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得一类疾病,如

今有调查表明:我国每年新发完全性脑卒中220-25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者

100-140万人,死亡率在城市占第三位,在农村占第四位,积累下来得为数更多得存

活者中约75%致残,5年内复发率高达41%。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致残

率就是我们医疗卫生事业面临得重要任务、

1病因病机

中风得发病突然,就是其病理就是逐渐形成得。与肝、肾、心、脾得关系最

为密切,其病因与虚、风、痰、火四者密切相关,发病机理罗为复杂。①情志所伤

或所老肾衰,致阴阳失调,发为本病。或因暴努伤肝,使肝阳暴动,引起心火,风火相

扇,气热郁逆,气血并走于上,心神昏冒而发病②。过食肥甘或劳倦伤牌,或肝阳素旺,

横逆犯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或肝火内灼,灼烁液成痰,痰郁化火,蒙敝清窍,流窜

经络而卒然发病。③脉络空虚,风邪内侵,中于经络气血痹阻,肌肉筋脉失于濡养;

或形盛气衰,痰湿素盛,外风引动痰湿,闭阻经络而致嘀僻不遂。

2辨证论治

中风失语为本虚标实之证,在本为阴阳偏胜汽机逆乱;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浊

壅塞,瘀血内阻。常见得病因有忧思恼怒,饮酒无度,或恣食肥甘,纵欲劳累,或起居

不慎等。凡中风,皆就是真阳衰损得“阴盛阳虚”证候。脑溢血,就就是“阴盛格

阳”导致得阳气上冲得症状,决不应瞧作就是“阴虚阳盛”得症状。阳气上冲,聚

于脑部,中枢神经就会受到比平日多几倍得刺激,由于大脑处于极度兴奋得状态,

周身岂有不抽筋、不痉挛,不失语得道理?而且,一定会神志不清,不省人事,不论就

是“阳证”还就是“阴证”,都就是阳气聚集它处而不能归元得结果。所以针灸

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得独特方法,在治疗中风失语方面更具显著疗效。现就以头针

疗法,体针疗法,舌针疗法三方面阐述针灸在治疗中风失语方面得应用。

2、1舌针疗法

2、1、1纯舌针疗法

盂凡秀⑴等…认为舌针不仅可刺激与舌有联系得脏腑经络,起到疏通经气、

调整气血得目得,而且有利于濡养舌体,增强舌得活动功能。同时可扩张血管,

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大脑生理功能,从而改变“内结血淤”病理状态。

故临床上常将舌针作为治疗中风失语得主要疗法之一。李湘力等⑵将60例中风

后失语得患者随机分成了治疗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应用舌三针疗法,取

上廉泉、左旁廉泉、右旁廉泉;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疗法,取穴哑门、廉泉、通里,

经治疗后统计分析娃示:治疗组得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得总有效率为

73.33%,两组得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V0.05)。李滋平等⑶将62例中风后失语患者

随机分为舌计组与体计组,观察治疗后患者语言能力及脑血流灌注情况,结果

显示:舌针与体针均能很好得恢复患者得语言能力、改善脑血流灌注(对比治

疗前P<0.01),舌针组与体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66.67%,经比较二者得

差异有显著得统计学意义(PvO.Ol)。叶晓翔[明应用舌体针刺法治疗中风失语15例,

在舌体刺3针,第1针沿舌体横刺、第2针在瘫侧舌尖部呈15。向舌根部进

针,第3针在舌尖向舌根直刺达舌根部,3针均用泻法不留针,疔后结果显示显效

13例(87%),好转2例(13%)。

2、1、2舌针为主疗法

舌针为主配合其她疗法郭翠萍⑸认为中风失语多就是由患者平素心、肝、

肾、脾等脏腑阴阳失调产生风、痰、火、气、血一系列病理变化所致,故取用

舌针得心穴(位于舌面尖部,顶尖后5分)、肝穴(位于舌面后1/3处,边缘向内5

分)、脾穴(位于舌面中夬处旁左右分开4分)、肾穴(位于舌面叶J央后3分,外开

4分)、聚泉(位于舌面中央)、金津、玉液、中矩(舌上举舌根底与牙齿龈交界处),

配合体针辨证循经取穴(如肩偶、膈会、曲池、外关、合谷等)治疗中风失语症

56例,经2—5个疗程得治疗后,结果显示治愈34例(60.7%)、无效11例(19.6%)、

有效8例(14.3%)、无效3例(5.4%),总有效率为94.6%o李滋平等⑹将70例中

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以舌针为主配合穴位

注射疗法:舌针取心穴、脾穴、肾穴,用1-1、5寸亳针,进针0、1-0、2寸才母指

向右大弧度捻转12次,最好出现舌体抽动,不留针;接着在双侧风池穴注射丹参

注射液.每穴1mLo对照组用单纯体针疗法,取外金津、外玉液、廉泉、双侧风池、

双侧内关、双侧通里。手法以平补平泻为主。经2个疗程得治疗后疗效观察显

示:治疗组治愈10例、显效14例进步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

痊愈3例、显效5例、进步1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0%,二者得差异经统

计学分析有极显著意义。两组治疗前后语言能力评分比较显示:治疗后治疗组、

对照组得语言能力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1),同时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显

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1)。张小英⑺对44例确诊中风失语症患者应用舌

针(上廉泉、海泉、金津、玉液)配合语言区穴位注射治疗30d后,观察疗效显示:

痊愈14例(31.8%),显效18例(40.9%),有效9例(20.4%),无效3例(6.8%),总有效

率为93.2%,说明舌针配合语言区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失语症疗效确切。米建平等

⑻将84例中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与对照组38例,治疗组以舌针配

体针治疗,对照组单纯体针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得疗效观察显示:治疗组与对照

组治疗后得语言能力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观,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有显著得统计

学意义(P<0.01),而同时治疗组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vO.Ol);治疗组得总有效率

为80.4%,对照组得总有效率为68.4%,两组得差异比较有显著得统计学意义

(P<().()1),故得出舌制为主治疗中风失语优于单纯应用体创治疗得结论。

2、2头针疗法

2、2、1纯头针疗法

单纯应用头针疗法头针可以反射性增加皮质得血流量,改善皮质缺氧状态,

促进皮质功能得恢第.孙铭⑶运用头皮针语言区治疗中风失语100例,取头皮针

语言二区、语言三区、晕听区,用毫针沿皮分三段刺人帽状腱膜下,施以小幅度高

频率捻转手法,再配合电针以增加刺激量,每日针刺次,10次为1个疗程,经3个疗

程得治疗后观察其疗效,结果显示:痊愈51例(51%)、显效16例(16%)、有效14

例(14%)、无效19例(19%),总有效率为81%;并且对比各型失语症得疗效显示,

头皮针治疗中风失语对于感觉性失语总有效率为91.67%,而对运动性失语总有

效率为78.26%,二者得差异经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vO.05)。江纲辉等।⑼认为通过

针刺病灶在头皮得投射区,促进了病变部位侧枝循环得建立与皮质缺血缺氧状态

得改善,重建语言活动得神经通路,即可使患者言语功能得以恢复。故以颅脑电子

计算机断层扫描所示病灶在头皮得相应投射区围针(CT定位I韦I针)治疗中风失语

症30例,临床疗效观察显示:恢复5例(16.67%),显效7例(23.33%),有效14例

(46.67%),无效4例(13.33%),总有效率为86.67%。

2、2、2头针为主疗法

王素霞等以头针为主治疗中风失语50例为治疗组,对比常规针刺治疗40

例为对照组。治疗组取头针语言三区从耳尖直上1、5cm处沿皮向后水平透刺4cm,

快速捻转2min,以局部产生麻胀感为度,然后接C6805电针仪,留针30min;配合

通里、太溪穴常规针刺。对照组取廉泉、哑门、通里、百会、太溪穴。经2个

疗程得治疗后观察疗效显示: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21例、有效14例、无效5

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12例,总有

效率为7()%。二者得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5)。陈安亮

等1皿取舌根三针、头针言语一区、二区、三区配合体针肩股、曲池、外关、

合谷、梁丘、足三里、太冲等穴治疗中风后失语症30例,经5个疗程得治疗后疗

效观察显示:患者得语言障碍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得改善

(P<0.()5)o

2、3体针疗法

2、3、1纯体针疗法

石学敏院士U4认为醒脑开窍针刺法能够改善血液凝固性、粘滞性,可以改善

中风患者得“三高”状态,降低血流阻力,增加脑循环灌注,使脑组织缺血、缺氧状

态得以改善,促使丧失或减弱得神经功能得以恢复,从而达到治疗中风失语症得目

得。李隽।川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失语症30例,取用内关、人中、三阴交、

风池、完骨、天柱、上廉泉、金津、玉液穴,先在双侧内关穴进针0、5—1寸,施

以捻转提插泻法,施术1min,然后针刺人中穴,向中方向斜刺0、3寸,施雀啄泻法,

以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三交沿胫骨后缘与皮肤成45。斜刺,进针1—1.5寸施以

体补法,以下肢抽动3次为度;风池、完骨、天柱针向结喉,进针1、52寸,施小

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上廉泉针向舌根,进针I、5—2寸,施捻转提插泻法,致喉头有

酸重感为度;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1—2mL,舌面用2寸毫针点刺出

血。每天治疗1次,12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疗效评价显示:显效6例、有效19

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魏凤英।⑸”根据“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

根”得中医理论,取肺经得原穴太渊及肾经得原穴太溪,配合上廉泉、足三里治疗中

风失语36例,临床疗效观察显示:痊愈28例(78%)、好转8例(22%),总有效率为

100%o崔金才【⑹认为语言与心、脑、肾得联系最为密切:心主神志而开窍于舌,

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脑为元神之府,脑髓充盈则语言正常;肾藏精,足少阴之经脉系

于舌本,故取用风池、通里、金津、玉液为主穴,并循证配伍其她穴位,疗后效果显

示:基本痊愈20例(31.75%)、显效22例(34.72%)、进步14例(22.22%)、无效7

Wdl.ll%),总有效率为88.89%。

2、3、2体针为主疗法

马达等1⑺将60例中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分别

采用针刺加康复疗法与单纯康复疗法,治疗20d后疗效评定显示:治疗组痊愈10

例、显效15例、好转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痊愈6例、显

效1O例、好转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经统计学分析二者得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罗卫平等IW以随机数字表法将缺

血性中风失语症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应用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

疗,对照组单纯应用语言训练。治疗后疗效评价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5),治疗组汉语失语检查法各亚项(信息量,流利性,复述,词命名,颜色命名,

反应命名等)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二者得差异有显著得统计学意义(P<0、05)o

熊云【说以风府、哑门、双风池、双天柱、双通里、太冲为主穴,配伍其她辨证取

穴,加用中药治疗中风失语25例,连续治疗3-6月,结果显示:3例命名性失语患者

基本痊愈,6例完全性失语患者中4例无效、2例好转,12例运动性失语患者中2

例基本痊愈、1例显效、3例好转,4例感觉性失语者中1例显效、3例好转。

而对于肾精亏虚型中风失语,李种泰应用针刺配合中药地黄饮子治疗29例,

与单纯对照组20例对比,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明显优于对照组

(65、0%),二者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得统计学意义。

3健康指导

要把中风得危险因素尽可能降到最低,控制高血压就是预防中风得重

点。高血压病人要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有条件者最好每日测1次血压,

特别就是在调整降压药物阶段,以保持血压稳定。要保持情绪平稳,少做或不

做易引起情绪激动得事,如打牌、搓麻将、瞧体育比赛转播等;饮食须清淡有

节制,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适量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季节与气候变

化会使高血压病人情绪不稳,血压波动,诱发中风,在这种季节气候因素下更

要防备中风得发生。

4结论

中风属于对人类生命威胁相当高得疾病,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

胁人类健康得三大疾病之一。以上介绍得就是针灸治疗中风失语得临床研究进展;

我们通过以上内容可以了解到针灸治疗中风失语有非常好得疗效,如今社会日益

进步,随着社会得发展,中风及其得诊治与预防,不单单再就是从某一方面着手,而

就是从整体出发,在疾病得不同时期,给予其对应得治疗手段。针灸治疗中风失语

取得较好得疗效,被病人所认可,临床上中风失语得病因不同、治法各异,在正确辨

治得同时,尚须把握好治疗时机、综合分析,方能达到痊愈目得。我们应在前人成

就得基础上继续钻研,争取获得更好得成绩。

参考文献

[1]孟凡秀,马智莲.舌针治疗中风失语症19例[J].实用中医药如志,2003,19(10):540.

[2]李湘力,蔡敬宙,江钢辉.舌三针治疗中风失语症30例[J].针灸临床杂

志,2009,25(7):6〜8.

[3]李滋平.舌针治疗中风失语症32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04,36(9):47—48.

L4J叶晓翔.舌针治疗中风失语15例[J].上海针灸杂志,1997,16(6):29.

[5]郭翠萍.管氏舌针治疗中风失语56例[J].中国针灸,2(X)8,28(2):127—128.

[6]李滋平,伦新,刘炳权.舌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失语症40例疗效观察[J].新中

医,2002,34(8):42—43.

[7]张小英.舌针眄己合语言区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失语症44例疗效观察[J].黑龙汀中医

药,2010,53(5):31­32.

[8]米建平,朱晓平.舌针为主治疗中风失语症46例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

志,2004,23(7):8—9.

[9]孙铭.头皮针语言区治疗巾风失语100例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

志.2004,20(8):29—30.

[10]江钢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