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台湾大学法律系教授
1938年出生于台湾省台北,毕业于台湾大学法律系,获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博士。曾担任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访问教授,并在英国剑桥大学,伦敦大学政经学院,澳洲墨尔本大学从事研究工作。专攻民法。
著作包括:?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八册〕,?民法总那么?,?民法债编?,?民法物权?等。一、绪论二、民法的法源及法律的适用三、法律关系与权利体系四、权利主体五、权利的客体—物、财产、企业六、权利的变动七、条件与期限八、代理九、法律行为的效力—无效、得撤销及效力未定十、期日与期间十一、消灭时效十二、权利的行使宏观上:私权利贯穿始终。开篇就转载了德国法学家耶林的名著?法律的斗争?,为全书定下了基调:即民法是保障私权利的根本法。接着从权利主体〔自然人及法人〕、权利客体〔物〕、权利变动〔尤其是法律行为,既属重要,全书亦主要围绕之详加论述〕及权利的行使等角度进行论述,力图把民法的权利本位、私法的价值理念与原理原那么全方位地展现给读者诸君。
微观上:采用请求权根底的方法,用实例引导读者开掘问题、思考问题,并带着问题去探求私法上的解决途径。其根本路径为——举出实例→提出问题→阐释实例所涉及民法学之根本概念和原理→实例解说→体系图示关于私权利的划分,我们熟知的是根据私权利内容的不同而将民事权利分为人身权和财产权。而另一种更为重要〔之所以说它更为重要,乃相对于我们对之比较陌生而言〕的划分方法却没有引起我们应该有的重视。该划分方法指的是依据权利的作用将民事权利分为请求权、抗辩权和形成权。查我国大陆之民法总论教材,要么对此种分类语焉不详,要么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丝毫未开掘出此分类所蕴涵的法律思维的宝藏。就请求权而言,它指的是要求特定人为特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权利。请求权“在权利体系中居于枢纽地位〞,而所谓的请求权根底〔Anspruchsgrundlage〕,指得支持一方当事人得向他方当事人有所主张的法律标准,易言之,即谁得向谁,依何种法律标准主张何种权利。王先生在?民法总那么?中不厌其详地运用请求权根底的思考方法对书中所涉及的实例进行分析,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希能有助于培养法律人应具备的归纳、演绎以及来回穿梭于抽象规定与具体案例间的思考能力〞。确实如此,法律人在面对复杂交错的法律关系之时,假设要处乱不惊,必须培养平行思维甚至多向思维。而请求权基础的方法不失为培养此种法律思维的好方法。2给付迟延的损害赔偿请求权〔229,231〕
III、乙对丙得主张的权利
1基于对甲之债权而请求丙交付其A画
2侵害债权的损害赔偿请求权〔184后段〕
3债权人的代位权〔242〕〔二〕甲对丙主张之权利尚有占有返还请求权〔第962条〕,及以占有为标的之不当得利请求权〔第179条〕。
〔笔者注:括号内为台湾“民法典〞之条文〕
王先生民法造诣之深,特别是论证法律问题的功底,吾辈难望其项背。例如P496—P497关于无效法律行为之撤销,其论证过程为:1.提出问题:无效系确定、当然、自始不发生法律行为上的效力;而撤销系溯及的消灭法律行为的效力,那么无效的法律行为得否撤销?接着摆出反面观点及理由:无效法律行为不得撤销。理由是“法律上因果关系〞规那么,即一个法律效果不可能二次发生,或二次消灭。即无所谓之“法律上双重效果〞,例如:某人已因法律行为而取得某物之所有权,那么其不能再依其他构成要件比方取得时效而取得之,此即一个法律效果不能二次发生;某一法律行为已基于某一法律构成要件如无行为能力而罹于无效时,那么不能在依其他构成要件如欺诈而撤销之。王先生用较大篇幅介绍了这一理论:意思表示,指将企图发生一定私法上效果的意思,表示于外部的行为。由两个要素构成:一为内心意思;二为此项内心意思的外部表示。前者是意思表示的主观要件,后者是意思表示的客观要件。主观要件与客观要件相统一,表意人就正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意志,但是也常常发生意思与外部表示不相一致的情形。可分两类:一为意思与表示不一致,一为意思表示不自由。一、意思与表示不一致又可以分为:1、表意人知其意思与表示不一致而为意思表示,是为虚伪表示。我国大陆学者一般将意思表示成心不一致分为真意保存、虚伪行为、隐藏行为和脱法行为〔见梁慧星的?民法总论?第二版〕。王泽鉴将虚伪表示又划分为单独虚伪表示和通谋虚伪表示。其中单独虚伪表示就是上述的真意保存,通谋虚伪表示就是虚伪行为。而隐藏行为与脱法行为那么被归入通谋虚伪表示里面。虚伪表示的效力:单独虚伪表示原那么上是有效的,在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可以主张其意思表示无效,但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在无相对人的情况下,不得主张无效。通谋虚伪表示的效力:通谋虚伪表示在当事人间无效,但是不得以此对抗善意第三人。所谓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是指。善意第三人可以主张其无效,也可以主张其有效。假设主张有效时,表意人不得以无效对抗之。2、表意人不知其意思与表示不一致,而为意思表示,是为错误。错误又可分为动机错误、内容错误、表示行为错误、关于当事人资格或物之性质的错误、传达错误。动机错误乃意思表示缘由的错误,即表意人在意思形成的过程中,对其决定为某特定内容意思表示具有重要性的事实,认识不正确。动机错误的风险应由表意人承担,不影响意思表达的效力。内容错误指表意人表示其所欲为的表示,但误认其表示的客观意义。表示行为错误即表意人误为表示其所意欲表示者,如误说、误写等。内容错误与表示行为错误法律赋予表意人可以撤销其意思表示。关于当事人资格或物之性质的错误属于动机错误,本不影响意思表示的效力,但法律为保护表意人之利益,特例外将其拟制为意思表示内容错误,是表意人可以撤销其意思表示。当事人之资格或物之性质需为交易上认为重要者。〔撤销与外观〕传达错误指传达机关或传达人传达不实,这种情况下表意人可以撤销之。如果是传达人成心变更表意人的意思,可以适用无权代理的规定,善意相对人可以向传达人主张损害赔偿的权利。3、撤销权的行使问题:在虚伪表示情况下,表意人撤销其意思表示需要对信其意思表示有效而受损害的相对人与第三人负信赖利益赔偿责任。表意人撤销权的行使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在错误的情况下,王泽鉴在书中并没有写明表意人撤销其意思表示是否可以对抗善意第三人。二、意思表示不自由又可以分为:1、诈欺,指对不真实的事实表示其为真实,而使表意人陷于错误,加深错误或保持错误。构成要件:①须有诈欺行为。②需诈欺行为与表意人陷于错误及为意思表示有因果关系③需诈欺行为为成心④需施行诈欺者为相对人或第三人。如因诈欺而为意思表示者,可以主张撤销其意思表示,但其撤销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如果是第三人施行诈欺行为,需以相对人明知其受欺诈或可得而知者,始得撤销之。诈欺与错误会发生竞合的情况,但是因为其效力相同,所以并无区分之必要。2、胁迫,指相对人或第三人成心告以危害致生恐惧而为意思表示。①须有胁迫的行为。②需相对人因胁迫发生而为意思表示。③需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贵州兴黔人才资源有限责任公司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初级经济师金融专业常考知识点:企业合同的分类及其特点
- 2025年宣城宣州区水阳镇选拔村级后备干部18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博士人才招聘50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湖北黄冈市武穴市事业单位第二批考核招聘三支一扶服务期满人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北京大兴区庞各庄镇中心卫生院招聘临时辅助用工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广西玉林市福绵区石和镇人民政府招聘代理服务记账中心编外人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涟水县事业单位招聘人员4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广西钦州市钦南区林业局招聘1人模拟试卷带答案详解
- 2025航空工业集团通飞华南校园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教师晋升答辩常见问题汇编
- 新加坡安全培训题库及答案解析
- (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一数学高二上册 第一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A卷·知识通关练+B卷提升练习)(原卷版)
- 2025煤矿安全规程解读
-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及教学计划
- 2025年“学宪法讲宪法”主题活动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
- 2025年党纪法规知识测试题(含答案)
- 护理伦理与法律
- 网赌网贷专题教育
- (2025年)【辅警协警】笔试模拟考试试题含答案
- 急性阑尾炎护理诊断及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