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7月生物化学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试题:下列含有苯环的氨基酸为选项【A】谷氨酸选项【B】酪氨酸选项【C】蛋氨酸选项【D】苏氨酸选项【E】甘氨酸参考答案:B详解:苯环是一个闭合的共轭体系,六个碳原子的π电子云分布是一样的。而含有苯环的氨基酸是芳香族氨基酸,酪氨酸含有苯环结构,其化学结构为HO-C₆H₄-CH₂CH(NH₂)COOH。甘氨酸的结构是H₂N-CH₂-COOH,没有苯环;蛋氨酸的结构是CH₃-S-CH₂-CH₂-CH(NH₂)-COOH,没有苯环;谷氨酸的结构是HOOC-CH₂-CH₂-CH(NH₂)-COOH,没有苯环;苏氨酸的结构是CH₃-CH(OH)-CH(NH₂)-COOH,没有苯环。2.试题:VLDL主要由哪种组织或器官合成?选项【A】脂肪组织选项【B】肾脏选项【C】肠粘膜选项【D】肝脏选项【E】血浆参考答案:D详解:VLDL即极低密度脂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其主要功能是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至外周组织。3.试题: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化学键是选项【A】盐键选项【B】疏水基作用选项【C】肽键选项【D】范德华力选项【E】氢键参考答案:C详解:蛋白质一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连接氨基酸之间的化学键是肽键。而氢键、盐键、疏水基作用、范德华力等主要参与维持蛋白质的高级结构。4.试题:血浆脂蛋中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的是:选项【A】HDL选项【B】IDL选项【C】VLDL选项【D】CM选项【E】LDL参考答案:C详解:血浆脂蛋白中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的主要是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M主要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LDL主要转运胆固醇;HDL主要参与胆固醇逆向转运;IDL是VLDL代谢的中间产物,其功能与VLDL有一定关联,但不是主要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的。5.试题:下列描述除去哪项外都是正确的选项【A】酶蛋白和辅助因子分离后酶可能无催化活性选项【B】酶蛋白决定酶催化反应专一性选项【C】辅助因子起传递原子、电子等作用选项【D】全酶才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选项【E】全酶种类由辅助因子决定参考答案:E详解:酶的专一性由酶蛋白决定,全酶是由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组成,只有全酶才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辅助因子起传递原子、电子等作用,酶蛋白和辅助因子分离后酶可能无催化活性。而酶的种类由酶蛋白决定,不是由辅助因子决定,故E选项描述错误。6.试题:引起手足抽搐的原因可能是血浆中选项【A】离子钙浓度↑选项【B】结合钙浓度↑选项【C】离子钙浓度↓选项【D】柠檬酸钙浓度升高↑选项【E】结合钙浓度↓参考答案:C详解:正常情况下,血浆中离子钙浓度能保持相对稳定,当离子钙浓度降低时,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可引起手足抽搐。结合钙浓度受血浆蛋白等多种因素影响,与手足抽搐的直接关系不大;柠檬酸钙在体内有其自身的代谢途径,其浓度变化一般不直接导致手足抽搐;离子钙浓度升高一般不会引起手足抽搐,反而会使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所以引起手足抽搐的原因是血浆中离子钙浓度↓,答案选D。7.试题:Tm是指()的温度选项【A】变性刚完成时选项【B】双螺旋DNA结构变性1/2时选项【C】双螺旋结构失去1/4时选项【D】双螺旋DNA达到完全变性时选项【E】双螺旋DNA开始变性时参考答案:B详解:Tm是指双螺旋DNA结构变性一半时的温度,此时双链解开一半,紫外吸收值达到最大值的一半。A选项完全变性时温度过高;B选项开始变性温度不准确;D选项失去1/4时不是Tm定义;E选项变性刚完成时温度也不对。8.试题:酶促反应中决定酶专一性的是选项【A】金属离子选项【B】辅助因子选项【C】酶蛋白选项【D】结合基团选项【E】催化基团参考答案:C详解:酶蛋白是决定酶专一性的关键部分。酶的专一性是由酶蛋白的结构所决定的,不同的酶蛋白具有不同的活性中心结构,活性中心又包含结合基团和催化基团。结合基团负责识别并结合特定的底物,催化基团则催化底物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决定了酶对底物的特异性选择,即专一性。辅助因子主要起辅助酶发挥催化作用,金属离子也多是作为辅助因子参与酶促反应,它们并不决定酶的专一性。9.试题:酶的化学本质主要是选项【A】维生素选项【B】脂类选项【C】糖选项【D】蛋白质选项【E】氨基酸参考答案:D详解:酶的化学本质主要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糖、脂类、维生素都不是酶的主要化学本质。10.试题:有关酶活性中心叙述正确的是选项【A】与底物结合后构象不发生变化选项【B】与底物结合后在变性条件下也不变性选项【C】酶的必需基团必须位于酶的活性中心选项【D】以上都不正确选项【E】由催化基团和结合基团组成参考答案:E详解:酶的活性中心由催化基团和结合基团组成。活性中心是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底物发生化学反应的特定区域。催化基团负责催化底物发生反应,结合基团则负责与底物特异性结合。选项B,酶活性中心在变性条件下会变性;选项C,与底物结合后构象会发生变化;选项D,酶的必需基团不一定都位于活性中心,有些必需基团在维持酶的空间结构等方面发挥作用。11.试题:糖类、脂类、氨基酸分解代谢时,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的物质是:选项【A】乙酰辅酶A选项【B】α-磷酸甘油选项【C】丙酮酸选项【D】以上都不是选项【E】α-酮酸参考答案:A详解:三羧酸循环的起始物质是乙酰辅酶A,糖类、脂类、氨基酸等分解代谢产生的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进一步氧化供能。丙酮酸是糖酵解的产物,可进一步生成乙酰辅酶A再进入三羧酸循环;α-磷酸甘油参与甘油磷酸穿梭等过程;α-酮酸是氨基酸分解代谢的产物,部分可转化为乙酰辅酶A等进入三羧酸循环,但直接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的是乙酰辅酶A。12.试题:加热后,酶活性降低或消失的主要原因是选项【A】酶水解选项【B】辅酶脱落选项【C】辅基脱落选项【D】酶蛋白变性选项【E】亚基解聚参考答案:D详解:酶在高温等条件下加热后,空间结构会被破坏,导致酶蛋白变性,从而使酶活性降低或消失。而酶水解、亚基解聚、辅酶脱落、辅基脱落一般不是加热后酶活性改变的主要原因。13.试题:正常人体内酸性物质的最主要来源是选项【A】食入酸性药物选项【B】糖、脂肪氧化分解产生选项【C】含硫氨基酸氧化产生选项【D】食入酸性物质选项【E】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B详解:正常人体内酸性物质主要来源于糖、脂肪等营养物质在体内的氧化分解代谢过程。食物中的酸性物质及酸性药物一般不是体内酸性物质的主要来源,含硫氨基酸氧化产生的酸性物质量相对较少,所以最主要来源是糖、脂肪氧化分解产生。14.试题:酶原之所以无活性是因为选项【A】未与底物结合选项【B】空间结构未改变选项【C】活性中心未形成或未暴露选项【D】以上全不对选项【E】无激活剂参考答案:C详解:酶原是酶的无活性前体,其活性中心通常被一些肽段掩盖或未完全形成,当激活剂作用后,这些肽段被切除或构象改变,活性中心得以形成或暴露,酶原才转变为有活性的酶。所以酶原无活性是因为活性中心未形成或未暴露。选项A未与底物结合不是酶原无活性的根本原因;选项B有无激活剂不是酶原本身无活性的内在原因;选项D空间结构未改变表述不准确,关键是活性中心的状态;选项E错误。15.试题:正常成年人每天(24h)最低需水量为选项【A】1500ml选项【B】1000ml选项【C】500ml选项【D】2500ml选项【E】1200ml参考答案:E16.试题:有关乳酸循环的描述,何者不正确选项【A】乳酸循环的形成是一个耗能过程选项【B】乳酸在肝脏形成,在肌肉内糖异生为葡萄糖选项【C】乳酸糖异生为葡萄糖后可补充血糖并在肌肉中糖酵解为乳酸选项【D】乳酸循环的生理意义是避免乳酸损失和因乳酸过多引起的酸中毒选项【E】肌肉产生的乳酸经血液循环至肝后糖异生为糖参考答案:B详解:乳酸循环是指肌肉产生的乳酸经血液循环至肝后糖异生为糖,糖再回到肌肉中酵解为乳酸,其生理意义是避免乳酸损失和因乳酸过多引起的酸中毒,该循环的形成是一个耗能过程。乳酸是在肌肉中产生,在肝脏内糖异生为葡萄糖,而不是在肝脏形成乳酸,在肌肉内糖异生为葡萄糖,故D选项描述错误。17.试题:鱼藤酮抑制呼吸链中选项【A】Cytc1→Cytc选项【B】Cytaa3→O2选项【C】CoQ→Cytb选项【D】Cytb→Cytc1选项【E】NADH→CoQ参考答案:E详解:鱼藤酮主要抑制呼吸链中NADH→CoQ这一环节,从而阻断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过程。18.试题:血液调节酸碱平衡选项【A】只能调节碱性物质选项【B】缓冲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使血液pH值不至于发生显著变化选项【C】只能调节挥发酸选项【D】作用最强而持久选项【E】只能调节固定酸参考答案:B详解: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缓冲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使血液pH值不至于发生显著变化,维持酸碱平衡,B正确。肺只能调节挥发酸,C错误。肾只能调节固定酸,A错误。血液中缓冲物质不是只能调节碱性物质,D错误。血液中缓冲物质作用快速但不持久,E错误。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在酸碱平衡调节中起重要作用,能及时缓冲酸碱变化,保证血液pH相对稳定。19.试题:生物体编码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个数是选项【A】20选项【B】64选项【C】60选项【D】61选项【E】54参考答案:D详解:密码子共有64种,其中有3种为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所以编码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个数是61种,大于20种,故答案选D。20.试题:人体活动主要的直接供能物质是选项【A】磷酸肌酸选项【B】葡萄糖选项【C】ATP选项【D】GTP选项【E】脂肪酸参考答案:C21.试题:CO对人体的毒害作用主要是由于选项【A】抑制脂肪酸氧化选项【B】抑制糖氧化选项【C】有解偶联作用选项【D】抑制底物水平磷酸化选项【E】抑制线粒体呼吸链传递电子的功能参考答案:E详解:CO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二价铁结合,抑制线粒体呼吸链传递电子的功能,从而阻碍了细胞的正常呼吸和能量代谢,导致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障碍,这是CO对人体毒害作用的主要机制。选项A抑制糖氧化、B有解偶联作用、C抑制脂肪酸氧化、D抑制底物水平磷酸化均不是CO毒害作用的主要机制。22.试题:Cori循环是指选项【A】肌肉内蛋白质降解生成丙氨酸,经血液循环至肝内异生为糖原选项【B】肌肉内葡萄糖酵解成乳酸,有氧时乳酸重新合成糖原选项【C】肌肉内葡萄糖酵解成乳酸,经血循环至肝内异生为葡萄糖供外周组织利用选项【D】肌肉从丙酮酸生成丙氨酸,肝内丙氨酸重新变成丙酮酸选项【E】肌肉内蛋白质降解生成氨基酸,经转氨酶与腺苷酸脱氨酶偶联脱氨基的循环参考答案:C详解:肌肉内葡萄糖酵解成乳酸,经血循环至肝内异生为葡萄糖供外周组织利用。Cori循环即乳酸循环,是指肌肉收缩通过糖酵解生成乳酸,乳酸通过细胞膜弥散进入血液后,再入肝,在肝内异生为葡萄糖。葡萄糖释入血液后又可被肌肉摄取,这就构成了一个循环,此循环称为乳酸循环。23.试题:在脱氨基作用中,最常见的方式是选项【A】转氨基作用选项【B】以上都不是选项【C】嘌呤核苷酸循环选项【D】联合脱氨基作用选项【E】氧化脱氨基作用参考答案:D详解:联合脱氨基作用是最常见的脱氨基方式,它将转氨基作用和氧化脱氨基作用耦联起来,既能使氨基酸脱下氨基生成α-酮酸和氨,又能使机体有效地利用各种氨基酸的氨基。氧化脱氨基作用是氨基酸在酶的催化下伴有氧化的脱氨基反应;转氨基作用是在转氨酶的催化下,将α-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α-酮酸的酮基上,生成相应的α-氨基酸和α-酮酸;嘌呤核苷酸循环主要在心肌、骨骼肌等组织中进行。24.试题:体内转运一碳单位的载体是:选项【A】四氢叶酸选项【B】硫胺素选项【C】叶酸选项【D】维生素B12选项【E】生物素参考答案:A详解:一碳单位不能游离存在,必须与四氢叶酸结合而转运并参与代谢。四氢叶酸是体内转运一碳单位的载体。叶酸自身无活性,需在二氢叶酸还原酶作用下还原成四氢叶酸才有转运一碳单位的功能;硫胺素即维生素B1,参与糖代谢过程;生物素参与羧化反应;维生素B12参与同型半胱氨酸甲基化生成甲硫氨酸等过程,但不是转运一碳单位的直接载体。25.试题:一摩尔葡萄糖经糖的有氧氧化过程可生成的乙酰CoA数是:选项【A】3摩尔选项【B】2摩尔选项【C】5摩尔选项【D】4摩尔选项【E】1摩尔参考答案:B详解:1.葡萄糖有氧氧化的过程中,1分子葡萄糖在细胞质中经糖酵解生成2分子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后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2.所以1摩尔葡萄糖经糖的有氧氧化过程可生成的乙酰CoA数是2摩尔,而题目问的是生成的乙酰CoA数大于多少摩尔,所以答案是[B、]>2摩尔。26.试题:淘米次数过多会导致以下哪种维生素的缺乏选项【A】维生素E选项【B】维生素A选项【C】维生素PP选项【D】维生素B2选项【E】维生素Bl参考答案:E详解:维生素B1在淘米过程中容易损失,淘米次数过多会导致其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PP、维生素B2、维生素E在淘米过程中相对不易因淘米次数过多而大量缺乏。27.试题:一个生物样品的含氮量为5%,它的蛋白质含量为选项【A】31.25%选项【B】16.0%选项【C】38.0%选项【D】8.80%选项【E】12.50%参考答案:A28.试题:对挥发性酸缓冲的过程中,在血浆和红细胞之间进行转移以维持电荷平衡的离子是选项【A】Cl-选项【B】K+选项【C】NA+选项【D】A2+选项【E】Mg2+参考答案:A详解:在对挥发性酸缓冲过程中,H⁺进入红细胞,为维持电荷平衡,Cl⁻会从血浆进入红细胞,在血浆和红细胞之间进行转移。29.试题:氨基酸分解代谢的主要途径是选项【A】脱氨基作用选项【B】彻底氧化为CO2选项【C】生成神经递质选项【D】生成含氮化合物选项【E】脱羧基作用参考答案:A详解:氨基酸分解代谢主要途径是脱氨基作用,生成的氨可进一步代谢,α-酮酸则进入糖代谢等途径继续氧化供能等。脱羧基作用不是氨基酸分解代谢的主要途径;彻底氧化为CO₂需要先经过脱氨基等过程;生成含氮化合物是脱氨基后的后续变化,不是主要途径;生成神经递质只是氨基酸代谢的一小部分功能,不是主要分解代谢途径。30.试题:一碳单位的载体是选项【A】维生素B12选项【B】二氢叶酸选项【C】维生素B6选项【D】叶酸选项【E】四氢叶酸参考答案:E详解:四氢叶酸是一碳单位的载体,可携带一碳单位参与嘌呤、嘧啶等物质的合成。叶酸需还原为四氢叶酸才能发挥其作为一碳单位载体的功能,二氢叶酸不是一碳单位的直接载体。维生素B12参与同型半胱氨酸甲基化生成甲硫氨酸的反应,与一碳单位载体无关。维生素B6主要参与氨基酸代谢等过程,并非一碳单位载体。31.试题:给病人输葡萄糖后,会出现选项【A】细胞外K+进入细胞内选项【B】肠吸收K+障碍选项【C】尿K+排泄增加选项【D】无K+移动选项【E】细胞内K+逸出细胞外参考答案:A详解:输葡萄糖后,细胞外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会促使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能促进细胞外K⁺进入细胞内,从而降低血钾浓度。32.试题:底物水平磷酸化是指选项【A】体内生成ATP的过程选项【B】生成含有高能磷酸键化合物的作用选项【C】以上都不是选项【D】底物因脱氢而进行的磷酸化作用选项【E】直接将代谢物中的能量转移至ADP(或GDP)生成ATP(或GTP)参考答案:E详解:底物水平磷酸化是指在物质代谢过程中,直接将代谢物分子中的能量转移至ADP(或GDP)生成ATP(或GTP)的过程,不需要氧的参与。选项A描述的是氧化磷酸化;选项C体内生成ATP的过程有多种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只是其中一种;选项D生成含有高能磷酸键化合物的作用范围太宽泛不准确;选项E错误。33.试题:乳糜微粒中含量最多的组分是:选项【A】脂肪酸选项【B】磷脂酰胆碱选项【C】胆固醇选项【D】蛋白质选项【E】甘油三酯参考答案:E详解:乳糜微粒主要功能是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及胆固醇酯,其中甘油三酯含量最多,约占90%。34.试题:为了防止酶失活,酶制剂存放最好选项【A】加入抑制剂选项【B】不避光选项【C】在室温选项【D】在低温选项【E】最适温度参考答案:D详解: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高温会使酶失活,低温可降低酶的活性,使酶的空间结构相对稳定,从而防止酶失活。室温条件下酶仍有一定活性,可能会发生反应导致酶失活;最适温度下酶活性最高,不利于保存防止失活;加入抑制剂一般是为了抑制酶的活性,不是防止失活;不避光可能会因光照等因素影响酶的稳定性,不利于防止酶失活。35.试题:白化症的根本原因之一是由于先天性缺乏:选项【A】对羟苯丙氨酸氧化酶选项【B】酪氨酸酶选项【C】尿黑酸氧化酶选项【D】苯丙氨酸羟化酶选项【E】谷丙转氨酶参考答案:B详解:白化症是由于人体黑色素合成发生障碍所导致的遗传性白斑病,主要是因为先天性缺乏酪氨酸酶,使得黑色素生成过程中酪氨酸不能正常转化为多巴,进而无法合成黑色素,最终导致皮肤、毛发等呈现白色或浅色。而谷丙转氨酶主要参与氨基酸代谢转氨基过程;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会导致苯丙酮尿症;尿黑酸氧化酶缺乏与尿黑酸症有关;对羟苯丙氨酸氧化酶缺乏也与一些代谢异常相关,但均不是白化症的根本原因。36.试题:中年男性患者,主诉关节痛疼,血浆尿酸550μmol/L,医生劝不要食肝,为什么?选项【A】肝富含糖原选项【B】肝富含胆固醇选项【C】肝富含氨基酸选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表现
- 物体系统的平衡
- 2025年肾脏病学影像学模拟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民族团结道德讲堂课件
- 2025年康复医学康复方案制定考核试题答案及解析
- 安全生产工作讲话讲解
- 2025年耳鼻喉头颈外科学科模拟测验答案及解析
- 民族团结宣讲课件
- 2025年烧伤科烧伤护理与皮肤修复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民族团结pp课件
- 市场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大型电脑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社区网格员笔试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中小学生科学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胸腰椎压缩骨折课件
- 企业安全生产无事故管理方案
- 房屋征收业务培训课件
- 影视中的人工智能
- 中职口腔生理基础教学课件
- 气瓶检验人员考试题题库及答案
- 胰腺超声标准切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