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2025届高三语文下册4月适应性练习试卷_第1页
福建泉州2025届高三语文下册4月适应性练习试卷_第2页
福建泉州2025届高三语文下册4月适应性练习试卷_第3页
福建泉州2025届高三语文下册4月适应性练习试卷_第4页
福建泉州2025届高三语文下册4月适应性练习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泉州市2025届高三语文质量检测(五)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阅读(74分)(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书法作为一种融合了深厚历史传统与哲学精神的艺术形式,在AI技术的介入下,正经历着从传统技艺向现代创新表达方式的转译和再创新。近年来,AI在书法识别领域的应用已有相关的实践探索。通过.AI技术实现了对博物馆字画、碑刻、楹联、匾额等多种场景下的文字识别,AI充分展现了其功能优势,提供了一条将书法艺术大众化的路径。然而,这一应用主要停留在书法文字识别层面,属于典型的“弱人正智能”。“弱人工智能”指的是专门设计用于处理特定任务的人工智能系统,其本质在于优化特定领域的操作,并不具备自我意识或人类般的理解能力。而近五年来,AI在艺术应用领域的发展成果显著,尤其在书法创作领域,已经超越了简单文字识别的阶段,开始向更高层次的强人工智能阶段迈进。AI书法生成技术在模仿和创作作品方面,展现出其在理解和执行传统艺术上的进步。这种技术主要通过机器学习,特别是深度学习模型来实现。这些模型通过吸收和分析大量书法样本,从中掌握书法的基本笔触、结构和风格。在模仿方面,AI书法系统能够通过对历史上著名书法家的作品进行分析,精确学习特定的书法风格,包括笔锋的厚薄、墨迹的流动性以及字体的布局。在创造方面,AI不仅能复制已有样式,还能根据给定的参数和指导原则,创作出全新的书法作品。这种创作包括对笔触粗细、墨色深浅和字体结构的调整,从而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书法作品。AI系统能够通过不断的实验和优化,逐步提高其创作能力,产生创新且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书法艺术作品。AI书法和传统书法在创作过程、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等多个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传统书法依赖于书法家的个人技艺,每一笔每一画均为艺术家即时的情感和物理输入的体现。书法家在创作过程中受情绪、体力和心理状态的影响,导致创作过程的高度个性化和不可复制性。相反,AI书法则通过算法生成,是依赖预先训练的数据模型来模拟书写动作的创作方式。尽管这些系统可以精确复制某种特定书法样式,但由于缺乏即时的人类情感输入,其创作过程更显机械和预设。有观点认为,AI在从事艺术活动时也应被视为一个主体,即AI具备某种程度的主体性意识。在艺术表现上,传统书法的魅力在于具有不可复制性,即使是同一位书法家,也难以完全复制之前创作的作品。这种独特性源于书写过程中自然流动的笔触所产生的微妙变化。而AI书法虽然能够达到高度的技术精确性,但缺乏这种自然的流动性和随机性,作品显得过于完美和统一,缺乏传统书法的“灵气”。尽管部分学者认为机器可以具备意识与情感,但大部分学者仍认为机器无法真正拥有意识与情感。此外,还有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如“没有情感就没有智能”,又如“智能正与意识脱钩”。综上所述,尽管AI书法在技术执行上能够达到与传统书法相似的精确度,但在情感深度和美学表现上,二者之间仍然存在本质的差异。AI技术对中国书法的影响是复杂而多维的。它既为书法艺术的传播和创新开辟了新路径,又对传统书法的文化和艺术价值提出了挑战。未来,如何在尊重和保护传统书法的前提下合理引入并融合AI技术、平衡创新与传承之间的关系,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摘编自苏刚《创新与传统的辩证———人工智能在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应用》)材料二:AI与传统手工艺互鉴融合,民族手工艺将迎来史无前例巨变,AI将改变几千年中国手工艺传统创作方法,通过建立古今中外相关大数据分析系统,追踪和模仿代表性手工艺的优秀范例、地方特色和个性风格,并将复杂的数据转换成直观图像和可供排列重组的元素,进而迈向更加创新的创作模式。手工艺人可以借助AI提供的种种模式,探索新的创作方式,开创新的表现形式。AI是手工艺人用以展现设计画面和造型形态的高科技工具。AI具有开阔的思路,极高的多样性,快捷拼接素材资源的重组能力。手工艺人创作需要从生活素材中提炼典型人物和事物,而AI的优势正在于能够无所不及地消化任何艺术策划,并系统、广泛、多样地展现不同创作提示,依据主题立意,调遣相应素材,在提炼比对中形成主体形象和形式。AI应用于手工艺创作,需要有高智慧、高素养、高技巧手工艺人引领,面对同一内容,AI能提供多种表现方案和选项,手工艺人需要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突破视野局限和超越人工智能的审视能力,精准把控AI与手工艺临界点,选择典型意义载体,反映人的情感灵性。手工艺永远是彰显人类智慧和心灵手巧的象征。尽管AI能为传统工艺美术带来巨变,但由于手工艺构建了受众面广泛的大众文化基础,同人们的审美需求关系密切,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无论什么民族、地域、文化,现代工业化如何发达,时尚方式如何新潮,但根植民间的传统手工艺将永远不会过时,在东西方现代科技工业高度发展时代仍然具有存在价值,成为永不落伍的时尚,它的文化影响力将会代代延续,经久不衰。AI科技与传统手工艺结合,从理论到应用的探索任重而道远。传统手工艺人应该与时俱进地拥抱创新,既忠于自己的传统手工艺,也充分利用高科技创新传统手工艺创作方式和表现形式,这将是手工艺人今后不懈追求的长期课题。(摘编自胡昌民《人工智能与手工艺互鉴融合》)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I技术的介入,可改变书法和手工艺的传统创作方法,也会使书法作品和手工艺作品获得新的艺术呈现。B.AI技术在识别碑刻、匾额等场景下的文字,依据主题立意调遣并快捷拼接相应素材等方面,具有功能优势。C.要形成同一个主体形象,手工艺人需从生活素材中提炼典型人物和事物,而AI无需任何艺术策划就可实现。D.无论是传统书法还是传统手工艺,都面临着如何合理引入并融合AI技术以及如何兼顾传统与创新的课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只要提供某种传统艺术足够的的样本范例,AI就能根据给定的参数和指导原则,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B.AI书法系统能够精确学习特定的书法风格,因此AI可以复制出技术精确性相当高的某种特定书风的作品。C.AI能够提供同一内容的多种表现方案和选项,手工艺人如果自身素养能力不足,就难以进行有新意的创作。D.AI能为传统工艺美术带来巨变,所以,根植于民间的传统手工艺的存在价值和文化影响力将会经久不衰。3.下列选项中,最符合材料一中所说的“弱人工智能”的一项是(3分)A.AI模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色彩、技法运用,创作出《祖国颂》画卷。B.AI把一张蜀锦的照片快速转化为绣稿,取代了绣工需花长时间手绘的工作。C.根据“青花”“莲纹”“熏香”等输入信息,AI设计出满足特定需求的图案。D.艺术展览会上AI根据参观者的语音指令即兴创作乐曲,为参观者带来参与感。4.材料一在谈论AI书法时,多次提及他人的观点,有什么作用?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4分)5.有人问AI“你是否会代替人类”,AI回答:“取代人类的从来不是工具,而是人类对自身存在价值的放弃。”请从AI技术与传统艺术融合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美洲来的哥伦布(节选)【注】刘兴诗预定出海的那一天终于来到了。在此以前,有不少人表示愿意无条件供给各种现代化的航海设备,甚至有人自告奋勇要驾驶直升飞机和汽艇护航,我全都婉言谢绝了。我乘坐的独木舟是根据古印第安的样式制作的。船身上散发出新砍伐的树木的清香。墨西哥的土黄色的海岸线渐渐消隐在海平线下。航行的目的地———我的祖国英格兰,就在一排排起伏无穷的浪涛后面,此刻四顾茫茫,我正处在天和海的中央。漂浮着一朵朵泡沫似的柔软白云的蓝湛湛的天空,像一个大碗覆盖着更加碧蓝的大海。在开阔的洋面上,风浪很大。独木舟好像是一根光溜溜的漂木,在浪头上来回晃荡着。不知有多少次,几乎被风浪倾翻,幸好我及时保持住平衡,才没有发生覆舟的悲剧。但是我终究不能像神话中的百眼巨人那样,时刻都能及时觉察到来自各方的危险。有一次,小舟刚从一个大浪下面逃出,另一个像小山般的更大的浪头又迎面猛扑过来。我被折腾得晕头转向,一时还没有弄清是怎么一回事,立时就被腾空抛了出去,跌落在深陷的波谷里。“怎么办?要是丢掉了独木舟,就一切都完了。”我暗自思忖道。尽管无情的巨浪接连不断劈头盖脑地压下来,四处飞溅的海水盐沫把我的眼睛刺得红肿发疼,我的头脑却开始冷静下来。海神啊!我向你宣告:我,威利,不是一个任凭你随意拨弄的软木塞。在我的心胸里,渴求真理的火焰在熊熊燃烧,绝不允许无知的风浪来摆布自己和这项科学研究的命运。又一个大浪把我高高抛送到它的浪尖上。趁着这一刹那抬头一看,才瞧见我的那只独木舟正在前面不远的地方。它像一根火柴棍儿似的在水浪里上下浮沉着。我立即瞄准了目标,直朝那边游去。当我伸手抓住船舷,精疲力竭地爬上去的时候,一下子就晕倒在船舱里了。不知过了多久,我才慢悠悠醒了过来。在朦胧的夜色里,我支起疲乏的身子,借着星光察看了一下舱里的情景。这才发觉除了鱼叉由于用绳子缚得很牢,还没有丢失外,所有的其他物件,包括水罐和最后一点舍不得吃的干粮,全都被海水冲走了。海,在远处模糊不清地吟唱着。小船像摇篮一样在水波上轻轻晃荡,就像是在可爱的英格兰故乡的农舍里,妈妈正坐在我的身边,轻声哼吟着一支最悦耳动听的摇篮曲催我入睡似的。我十分明白自己的处境,虽然眼前已经逃过一场风暴的袭击,但是漂泊在这风云莫测的大洋上,会不会未曾被墨西哥湾流冲带到彼岸,就在中途葬身鱼腹?这可真是毫无半分把握的事情。我的顾虑并不是多余的。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两条鲨鱼出现在独木舟的后面。这是一种热带海洋上特有的宽纹虎鲨,黄褐色的躯体上横布着许多暗褐色的条纹,两双狡黯的小眼睛紧紧盯视着我,毫无掩饰地流露出不祥的凶光。它们张开可怕的大嘴巴,活像是两只在丛林中一蹦一跳的猛虎。不,我绝不能困坐在这小小的独木舟里束手待毙。我的手中并不是没有武器,要驱赶开它们,只有拿起鱼叉,像古代的印第安战士那样和这两个该死的畜牲作一场殊死的搏斗。“勇气!”我想起了刻写在鱼叉上的箴言中的两个字,一股不可阻遏的力量陡地从胸间升起,推动着我霍地站起身子,看准了从左面冲过来的一头虎鲨,出其不意地猛刺过去。这一下真是刺得准极了,黑耀石刃尖一下子刺穿了它的背脊,一股殷红的鲜血顿时像喷泉般迸射出来,染红了周围的海水,由于刺得很深,受伤的鲨鱼疼得直打滚,以致我一时无法把鱼叉拔出来。那只鲨鱼猛地一扭身子,险些儿弄翻了小船,把我拖下海去。只听得噼里一声,鱼叉的木柄折断了,受伤的鲨鱼的背脊上插着大半截鱼叉,载沉载浮地从侧面游开了。几乎与此同时,另一条鲨鱼又猛袭过来。这一次,它采用了一条更加诡谲的计谋,笔直潜游到我的船底,猛地一拱身子,独木舟被撞得船底朝天,我被抛下了大海。正在这个时刻,在急速动荡的波光浪影里,我仿佛瞥见了一条更加庞大的黑影从水底迅速升起来,慌乱中没有看清是什么东西,好像是一条体形特大的灰黑色的鲨鱼。天呀!这一来我的海上冒险事业眼看就真的要完蛋了。但是,一个意想不到的奇迹出现了。这条怪鲨鱼竟不朝向我这个唾手可得的“食饵”进攻,而是直朝那只凶恶无比的宽纹虎鲨扑去。接着无论是刚才张开大口想吞噬我的虎鲨,还是那条奇怪的大鲨鱼全都消失了踪迹,眼前只是一片蓝幽幽的海水,显得异常冷清。我这才得到了喘息的机会,游过去把船底朝天的独木舟翻转来,坐在船舱里,用手拭了拭眼睛,怀疑自己是不是做了一个梦。(有删改)[注]文本选自科幻小说《美洲来的哥伦布》最后一章的开头部分,前文相关的内容是:威利童年时曾发现一只独木舟沉船,成年后多方考证,推断这是古印第安人带到英格兰的。为了验证这一推断,威利孤舟横渡大西洋。刘兴诗,我国著名科普作家、地质学家。文本二:刘兴诗还主张在某些题材使用另一个科幻创作原则:“科学幻想是科学研究的延伸。”1963年,刘兴诗读英国科学家莱伊尔的《地质学原理》时,注意到其中一句话:在英格兰马丁湖底的泥炭层中挖出8只独木舟,“它们的式样和大小,和现在在美洲使用的没有什么不同”。刘兴诗从所研究的第四纪地质的角度,推断埋藏独木舟的泥炭生成于四五千年前,其时正值墨西哥古印第安文化的一个渔猎时期,一些出海捕鱼的印第安独木舟很容易被横越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流冲带入海。其多数或已在途中葬身鱼腹,个别漂到彼岸则是完全可能的。刘兴诗决定以科幻小说的形式把它写出来。有人认为漂洋过海一段写得太容易,刘兴诗立刻改写,直到朋友认为“好像真喝过几两海水”才罢手。(摘编自董仁威主编《科普创作通览》)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两段对“我”孤舟出海前的相关情况作了简要交代,既有助于读者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也能增强小说的悬念感。B.“我”向海神的宣告,与《老人与海》中“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一句类似,都体现出永不言败的硬汉精神。C.小说描写风暴后的大海,给“我”如在故乡摇篮里的感觉,意在表达“我”的孤独以及对家乡的怀念,丰富了小说的主题。D.小说善于运用比喻描摹事物,如以“大碗”喻海面上的天空,以“火柴棍”喻波浪中的独木舟,生动形象且富有生活气息。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哥伦布是欧洲探险家,地理大发现的先驱,小说却以“美洲来的哥伦布”为标题,既新颖别致,又意味深长。B.小说写独木舟、鱼叉、水罐等简陋出海装备,能为后文情节伏笔,也能突出“我”航海经验丰富的形象特征。C.小说写“眼前只是一片蓝幽幽的海水”,与《琵琶行》中写“唯见江心秋月白”类似,既写景也暗含人物心理。D.小说与《老人与海》都写到了主人公勇斗鲨鱼的故事,但两文主题不同,叙写的搏斗场景及结果也有所不同。8.小说用不少篇幅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对于塑造“我”这一形象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9.文本二指出,作者的一个科幻创作原则是“科学幻想是科学研究的延伸”,请结合文本一的创作谈谈你对这一原则的理解。(6分)(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文本一:八月,李希烈将兵三万围襄城,诏李勉将兵救之。时两河用兵久不决,陆贽以兵穷民困,恐别生内变,乃上奏,其略曰:“克敌之要,在乎将得其人;驭将之方,在乎操得其柄。”又曰:“人者,邦之本也;财者,人之心也。”又曰:“兵贵拙速,不尚巧迟。”上不能用。九月,勉奏:“李希烈精兵皆在襄城,若袭许州,则襄城围自解。”遣二将趣许州,未至数十里,上遣中使责其违诏,二将狼狈而返。上发泾原诸道兵救襄城。十月丙午,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将兵五千至京师。军士冒雨,寒甚。丁未,发至浐水,诏京兆尹王翃犒师,惟粝食菜錟,众怒。乃擐甲张旗鼓噪还趣京城贼已陈于丹凤门外小民聚观者以万计。初,司农卿段秀实上言:“禁兵不精,其数全少,卒有患难,将何待之?”不听。至是,上召禁兵以御贼,竟无一人至者。上乃与太子自苑北门出。(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四十四·德宗神武圣文皇帝三》)文本二:夫君人之柄,在明其德威。德与威不可偏废也。承平渐久,武备浸微,虽府卫具存,而卒乘罕习。伏惟圣谋,已有成算,愚臣未达,敢献所忧。今神策六军之兵,继出关外,傥有贼臣啖寇,伺隙乘虚,未审陛下其何御之?使怀光救襄城,则所遣神策六军士马,悉可追还。人心不摇,邦本自固,祸乱无从而作。(节选自《唐陆宣公翰苑集·论关中事宜状》)文本三:古之圣人,不恃其有可畏之资,而恃其有可爱之实。天子恃公卿以有其天下。苟不得其心,而欲控之以不足恃之势者,其平居无事,犹有以相制。一旦有急,是皆行道之人,尚安得而用之。唐德宗,盖用此术以至于颠沛而不悟,岂不悲哉!(节选自《东坡先生全集·策·策略五》)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旗鼓”意即“大张旗鼓”,形容声势和规模都很大,之后应该断开。B.“趣京城”,“趣”意为“趋向”,指明士兵的行动方向,应单独成句。C.“贼已陈于丹凤门外”为状语后置句,表明叛军聚集宫门,应合为一读。D.“观者以万计”,极言围观的百姓人数众多,语意完整,之前应该断开。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拙速,文中与“巧迟”相对,是指用兵作战中虽有不巧之处,但行动迅速的战术。B.丙午,干支之一,古人常用干支纪法来标记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文中用以纪日。C.卒,同“猝”,突然、急遽,与《赤壁赋》“卒莫消长也”中的“卒”词义不同。D.审,指清楚、明白,与《促织》“审谛之,短小,黑赤色”中的“审”词义相同。12.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陆贽认为两河战事久拖未决导致兵源枯竭,百姓负担加重,增加了潜在的内乱风险,而维护国家安定避免祸乱发生的根本在于稳固民心。B.陆贽指出选拔管理将领是否得当关系到战争的胜负;唐德宗委派李勉救援襄城,但又阻止李勉派遣将领奇袭许州的行动,致使解救受挫。C.陆贽认为财富有助凝聚人心,应保障士兵物质需求;泾原士兵临危受命鞍马劳困,唐德宗只用粗劣食物犒劳,最终引发兵变而仓皇出逃。D.陆贽和段秀实都劝诫唐德宗应加强京城防务,提升军队战斗力,段秀实还建议增加禁军人数,陆贽提议将外调的神策六军召回关内驻防。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伏惟圣谋,已有成算,愚臣未达,敢献所忧。(2)一旦有急,是皆行道之人,尚安得而用之。14.苏轼认为唐德宗因何颠沛?对于如何避免“颠沛”,陆贽与苏轼各有何见解?请简要说明。(3分)(四)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5~16题。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①

李白六月南风吹白沙,吴牛喘月②气成霞。水国郁蒸不可处,时炎道远无行车。夫子如何涉江路?云帆袅袅金陵去。高堂倚门望伯鱼,鲁中正是趋庭处。③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君行既识伯禽子,应驾小车骑白羊④。[注]①本诗为唐天宝八年(749年)作者寓居金陵时所作。②吴牛喘月:形容天气炎热。③伯鱼:孔子儿子孔鲤的字。趋庭:快步走过庭院。据《论语·季氏》记述,孔子曾独立庭院,孔鲤趋庭而过,孔子趁机教导儿子要“学诗”“学礼”。④晋朝美男子卫玠小时候在洛阳乘白羊车上街,时人称赞他是“璧人”。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四句极力描绘江南暑天的酷热景象,突出萧三十一赴鲁中省亲之行的艰辛不易。B.“云帆袅袅”与诗人的“直挂云帆济沧海”类似,都表达了勇往直前的豪迈气概。C.结尾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探望伯禽的心愿,也暗含诗人对儿子的美好想象。D.本诗情感真挚,风格质朴,有别于《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的浪漫狂放。16.诗中用孔鲤趋庭的典故,在结构安排和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1)古诗文中常借物抒怀,如李密《陈情表》中借“_________”来表达奉养祖母的孝心;温庭筠《菩萨蛮》中用“______”来反衬内心的孤独。(2)古人常通过写距离的遥远来表情达意,如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抒发了羁旅漂泊之苦;黄庭坚《登快阁》中的“_______”表达了弃官退隐之志。(3)《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通过庄宗强盛时天下英雄“_________”和衰败时“_________”的对比,警示统治者不可轻视“忽微之患”。(4)《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辛弃疾举目远眺故土,悲叹北伐艰难,但又从“_________,_________”的赣江水中看到冲破阻碍的希望。二、语言文字运用(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汉语的具象思维特征可以从多方面来看。例如从汉语的造词心理习惯来看,汉语经常使用形象譬喻,而不是诉诸本质特征,如我们经常用的“吹牛”“吃醋”“狐疑”等。从句子的组织来看,汉语可以用具象定格或具象组合的方式描摹人貌、物状,或者叙述行为动作。例如“季孙练冠,麻衣,跣行,伏而对曰”,句中带点的成分,都是名词性的具象组合。再如:“嗖,一皮带,嗡,一链条,喔噢,一声惨叫,……嗖和嗡,皮带和链条,火和冰,血和盐,钟亦成失去了感觉。”“大娘望着她的背影,一声长叹,两行热泪。”“一声长叹,两行热泪”的意思就是“长叹一声,流下两行热泪”,但前者用名词性的词组凸显形象,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状。这种在西方句法“主——动——宾”模式中不可想象的、于动态中凸现瞬间的表现方法具有电影语言中“定格”的强烈效果。汉语语词组合的灵活自由,使汉语行文免除了许多规矩。与具象组合无关的成分都可以省去。因此汉语的表达往往言简意赅、辞约义丰。由于汉语的单词蕴藏了丰富的语文感受,因此将这些基本粒子排列组合起来,就成为一组组生动可感的具象。例如温庭筠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十个字传达了六种具象,未着一个动词而早行旅人的动作自在其中,未用一字抒情而孤独的心境溢于言表。18.下列各组词语中,不全都具有“形象譬喻”造词特点的一项是(3分)A.银河

柳叶眉

紧锣密鼓B.蛇行

蘑菇云

举棋不定C.热浪

斑马线

胸有成竹D.错觉

鸭舌帽

胶柱鼓瑟19.“嗖,一皮带,嗡,一链条,喔噢,一声惨叫”,上述语句具有什么样的构成特点和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6分)20.请把文中画波浪线处改成三个较短的语句,使前后文衔接更连贯,并突出中西方的不同。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21.请参照文中画横线处语句的写法,再举一个古诗例子并加以阐释。(4分)三、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中国作家海漼创作的《时空画师》,将传统文化融入科幻故事,斩获2023年雨果奖。材料二:本试卷阅读Ⅱ文本二谈到,有人认为漂洋过海一段写得太容易,刘兴诗立刻改写,直到朋友认为“好像真喝过几两海水”才罢手。刘慈欣也认为,科幻首先是一种文学,只有产生好的文学,科幻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以“融合主次”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认识。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完整电子版下载回复:25fjqzzj5stjx

参考答案1.(3分)C2.(3分)D3.(3分)B4.(4分)①客观呈现有关AI技术的认识,可使论述更周密。②有利于读者对AI技术有更全面的认识,可激发读者对AI的探索与思考。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评分说明】①考生答案应针对材料一在谈论AI书法时多次提及他人观点的作用作答,否则不给分。②考生答案意思混乱、不合逻辑,应酌情扣分。5.(6分)AI为传统艺术创作提供新的工具,其创作缺乏人类情感的输入,而艺术创作需要人类赋予情感和灵性;只要人类在艺术创作中珍视自身价值,不放弃主体地位,就不会被包括AI在内的工具所取代。答对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评分说明】①考生答案不是从AI技术与传统艺术融合的角度,去谈对“取代人类的从来不是工具,而是人类对自身存在价值的放弃”一句的理解,不给分。②考生答案意思混乱交叉,应酌情扣分。③考生答案要点不是本答案所提供的,但言之有据,析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3分)C7.(3分)B8.(6分)①可以映射“我”海上遇险的场景,更真实立体地塑造“我”虽渺小孤单,但顽强机智的形象。②可以直接表露“我”的心声,更真切细腻地表现“我”执着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科学的情怀。答对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评分说明】①考生答案应当紧扣“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塑造‘我’这一形象”“好处”三个限制来进行分析。考生答案如果仅是泛泛回答心理描写的作用,或仅分析“我”的形象特征,应酌情扣分。②考生答案对“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的分析与对“塑造‘我’这一形象”的“好处”的分析如果不对应,应酌情扣分。③考生答案要点不是本答案所提供的,但言之有据,析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6分)①文本一叙写威利海上历险故事,是基于考古推断虚构的科幻小说,作品本身是一种科学幻想,也是科学研究的延伸。②作者从科学论著的记载获得灵感,然后进行合理的推想和文学创造,赋予科学探索人文内涵,体现了科学幻想是科学研究的延伸。答对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分析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评分说明】①考生答案应紧扣“科学幻想是科学研究的延伸”这一评论,以文本一的创作为依据,具体说明这一评论的含义。考生答案如果与“科学幻想是科学研究的延伸”这一评论无关,而是仅概述文本一的内容、主题等,不给分。②考生答案应围绕“文本一的创作”分点作答,如果答案与“文本一的创作”无关或分点不清,内容交叉混杂,应酌情扣分。③对“科学幻想是科学研究的延伸”“创作”等有不同的理解,且能结合文本、言之有理的,可根据理由充分、阐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10.(3分)C11.(3分)D12.(3分)C13.(8分)(1)(4分)我深知圣上谋略深远,应已成竹在胸,但我未能领会,斗胆呈奏心中忧虑。(2)(4分)一旦遇到紧急情况,这些人就都像是过路的行人,又怎么能再任用他们呢。【评分说明】第(1)小题①译对大意给3分,“伏惟圣谋,已有成算”“愚臣未达”“敢献所忧”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敢”译对给1分。②“伏惟圣谋,已有成算”译为“我深知圣上谋略深远,应已成竹在胸”“我私下认为圣上深谋远虑,心中已经有了计划”“我想陛下心中已有周全的谋划”等,大意对给1分。③“愚臣未达”译为“但我未能领会”“只是我不能理解”“但我愚钝不能领会”等,大意对给1分。④“敢献所忧”译为“斗胆呈奏心中忧虑”“斗胆提出心中忧虑”“冒昧地说出心中忧虑”等,大意对给1分;“敢”译为“斗胆”“冒昧”等,给1分。⑤关键词翻译有错别字,不给分。第(2)小题①译对大意给3分,“一旦有急”“是皆行道之人”“尚安得而用之”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尚”译对给1分。②“一旦有急”译为“一旦遇到紧急情况”“一旦有了紧急情况”“一旦国家有急难”等,大意对给1分。③“是皆行道之人”译为“这些人就都像是过路的行人”“这些人都会像是路过的行人”“这些人都会形同陌路”“他们就都像是陌生人”等,大意对给1分。④“尚安得而用之”译为“又怎么能再任用他们呢”“还哪里能再任用他们呢”“又怎么能指望他们发挥作用”等,大意对给1分;“尚”译为“又”“还”等,给1分。⑤关键词翻译有错别字,不给分。14.(3分)(第一问)因过度依赖自身权势而失人心。(第二问)陆贽认为应德威兼备,苏轼认为应君臣同心。答对第一问给1分;答对第二问给2分,答对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评分说明】①答出“因过度依赖自身权势而失人心”“因过度倚仗自身权威”“因过度使用自身威势”等,给1分。②答出“陆贽认为应德威兼备”“陆贽认为应恩威并重”“陆贽认为应德威并施”等,给1分。③答出“苏轼认为应君臣同心”“苏轼认为应君臣一体”“苏轼认为应君臣互佐”等,给1分。④考生答案照抄原文语句,不能分点概括说明,或答案不完整,意思不明确等,应酌情扣分。【参考译文】文本一:八月,李希烈领兵三万人包围襄城,有诏命令李勉领兵援救。当时河南、河北用兵长时间不能结束,陆贽因兵源穷竭、百姓困顿,恐怕内部生出别的变故,便进上奏章,大略是:“打败敌人的关键,在于任用将领能够得当;驾驭将领的办法,在于掌握用人的权柄。”又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财利是百姓的核心。”又说:“用兵以拙而速为可贵,不以巧而迟为可贵。”唐德宗未能采用这些建议。九月,李勉上奏说:“李希烈的精兵都在襄城,如果袭击许州,襄城之围便自然解除了。”于是李勉派遣两位将领进趋许州,还没走出几十里地,德宗派遣中使责备两位将领违抗诏旨,两位将领狼狈而归。德宗征发泾原各道兵马援助襄城。十月丙午,泾原节度使姚令言领兵五千人来到京城。士兵冒雨而行,甚是寒冷。丁未,泾原军出发来到浐水,有诏命令京兆尹王翃犒劳军队,送去的只有粗米饭和菜饼,众人愤怒了。于是众人穿上铠甲、举起旗帜、擂鼓呐喊,回军开向京城。乱兵已经在丹凤门外结成阵列,聚来观看的百姓数以万计。当初,司农卿段秀实上言:“禁兵不够精良,员额全都缺少,倘若猝然发生祸难,那将如何防御呢?”德宗没有听信。至此,德宗召集禁兵去抵御乱兵,始终没有一人到来。德宗这才与太子从宫苑的北门出逃。文本二: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彰显君主的恩德与威严。仁德教化与威严法度不可偏废。国家安定的日子长了,军备愈加衰败,虽然军府、卫所都依然存在,但是兵马演练却很罕见了。我深知圣上谋略深远,应已成竹在胸,但我未能领会,斗胆呈奏心中忧虑。现在神策六军相继开出关外,倘若有贼臣勾引敌寇,看准机会乘虚而入,不知陛下将如何抵御?若令李怀光解救襄城之围,那么先前调遣的神策六军兵马,就可以全部追回。如此人心不再动摇,国家根基稳固,祸乱自然无从兴起。文本三:古代的圣明君主,不依仗自己有令人敬畏的权势资本,而是依仗自己有值得百姓爱戴的实际行为。天子依靠公卿来拥有天下。如果不能得到他们的真心拥护,却试图用不足以依靠的权势来控制他们,那么在太平无事的时候,或许还能制约他们。一旦遇到紧急情况,这些人就都像是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