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指导_第1页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指导_第2页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指导_第3页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指导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指导一、书籍介绍《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经典名著。斯诺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年轻时从事过多种工作,大学毕业后投身新闻事业。1928年,他来到中国,先后担任《密勒氏评论报》助理编辑,兼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特约通讯员,还在北平燕京大学担任新闻系教授。在中国的经历使他对中国社会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1936年,在宋庆龄的帮助下,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陕甘宁革命边区根据地,进行了长达4个月的采访。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英文版在伦敦出版,一经问世便引起巨大反响。由于当时国内的特殊环境,为了便于传播,中文版曾名为《西行漫记》。这本书以纪实的手法,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二、主要人物介绍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斯诺笔下的毛泽东健康、质朴纯真、幽默、机敏、精明,是一位相当有才华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他对中国革命有着深刻的见解,带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不懈奋斗。周恩来: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态度温和文雅。在斯诺到达陕北苏区时,周恩来热情欢迎并会见了他,为斯诺拟定了考察的路线和项目,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外交风范。朱德:一个年已五旬、面容坚毅而又慈祥的指挥员,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衣着与战士一样破旧,体现了人民军队官兵一致的精神,在军队中有着极高的威望。贺龙: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不知疲倦。他出身贫苦,具有很强的个人感召力,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凭借着非凡的勇气和智慧,领导着部队不断取得胜利。彭德怀:他率直爽朗、乐观爱笑,作战勇敢,在童年时期便经历了诸多磨难,悲惨的经历促使他走上革命道路。在革命过程中,他展现出了独特的军事才能和领导魅力。三、主要情节介绍探寻红色中国:斯诺怀着对红色世界的好奇,踏上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历险之旅。在进入红区途中,他遭遇匪徒追捕,也了解到国民党通过“民团”组织对地方的残酷统治与压迫政策。同时,他结识了许多红军青年战士,听闻了他们因受剥削、受压迫而加入红军的故事。红军长征:详细叙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重点描写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强渡大渡河、横穿草原等艰苦卓绝的英雄事迹。展现了红军战士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怕牺牲的精神。西北苏区的创建与发展:讲述了刘志丹开创西北苏区的过程,以及西北灾荒、苛捐杂税给当地人民带来的苦难。同时介绍了苏维埃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货币等各方面的政策,展现了苏区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积极建设新生活的景象。红军的生活与战斗:描述了红军内部的真实情况,红军战士们年轻、精神饱满、训练有素,有着良好的军事素质。书中还记述了彭德怀、徐海东等红军将领的个人经历,以及他们所领导的部队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如游击战术的运用等。西安事变:详细记录了“西安事变”的具体经过、产生的结果,以及其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积极影响,分析了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复杂性,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推动抗日所做出的努力。四、推荐理由真实记录历史: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以客观、真实的笔触,记录了作者在苏区的所见所闻,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的红色中国,让人们了解到在当时复杂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是如何艰难而又坚定地发展起来的。独特的视角:斯诺以一个外国记者的独特视角,观察和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的领袖、红军将领和普通战士,以及苏区的社会生活、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他的描述生动形象,使读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中国革命,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伟大精神。深远的影响力:该书出版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轰动,让世界第一次走近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重塑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它影响了无数人对中国革命的看法,也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同时,这本书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文学价值高:斯诺的写作风格简洁明了、生动有趣,他通过精彩的叙事和细腻的描写,将复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书中的语言富有感染力,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能够深刻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热血与激情。五、精彩段落关于毛泽东:“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霎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这段描写生动地刻画了毛泽东的外貌特征,让读者对毛泽东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他内在品质的好奇。红军长征:“红军的西北长征,无疑是一场战略撤退,但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共产党人认为,而且显然也这么相信,他们是在向抗日前线进军,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这帮助他们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此段对红军长征的性质和意义进行了深刻剖析,展现了红军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对红军战士的描写:“在我看来,红军士兵是我所见到的最坚韧、最结实、最无畏的年轻人。他们大多数人的年龄在18岁到25岁之间,来自中国各地,有的是农民,有的是工人,有的是学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革命事业充满了热情和忠诚。他们不怕艰苦,不怕牺牲,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甘愿奉献一切。”这段文字高度赞扬了红军战士的优秀品质,让读者深切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伟大之处。关于彭德怀:“我必须承认彭德怀给我的印象很深。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很使我喜欢,这是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这也许一半是由于他不吸烟、也不喝酒的缘故。有一天红二师进行演习,我正好同他在一起,要爬一座很陡峭的小山。‘冲到顶上去!’彭德怀突然向他气喘吁吁的部下和我叫道。他像兔子一般蹿了出去,在我们之前到达山顶。又有一次,我们在骑马的时候,他又这样叫了一声,提出挑战。从这一点和其他方面可以看出他精力过人。”通过对彭德怀言行举止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他的性格特点,使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他的魅力。对苏区生活的描述:“在苏区,我看到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种充满希望和活力的生活方式。这里的人们虽然生活艰苦,但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积极参与生产劳动,努力建设自己的家园。孩子们在学校里快乐地学习,妇女们也在各个岗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互助的关系。这种生活让我看到了中国的未来和希望。”这段文字描绘了苏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活场景,与当时国统区的黑暗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苏区的独特魅力。六、小测试(一)选择题斯诺在进入红区前,遇到的给了他很大帮助的“王牧师”本名是()A.董健吾B.邓发C.刘鼎D.宋庆龄红军长征中,强渡大渡河时,红军战士乘坐的工具是()A.木船B.竹筏C.橡皮艇D.铁船以下哪个人物不是《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主要人物()A.杨虎城B.张学良C.蒋介石D.徐海东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军队的三个条件不包括()A.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全世界结成反法西斯同盟C.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给予中国抗战以必要的援助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的全面开展斯诺在书中描述的红军剧社的主要作用是()A.丰富红军战士的业余生活B.向群众宣传革命思想C.为红军筹集资金D.与国民党进行文化对抗(二)判断题埃德加・斯诺是第一个进入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西方记者。()朱德在童年时期家境优越,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西安事变是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而发动的。()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北上抗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