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课件册_第1页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课件册_第2页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课件册_第3页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课件册_第4页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课件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盛世之歌与黍离之悲——《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望海潮

——柳永

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公元1158年,金主完颜亮读到柳永的一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虽未成功,但柳永差点成了千古罪人。虽然这件事查无实据,但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柳永这首词影响非常大,这就是著名的《望海潮》。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闱在即,柳永踌躇满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及试,宋真宗有诏,“属辞浮糜”皆受到严厉谴责,柳永初试落第。愤慨之下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天圣二年(1024年),柳永第四次参加科举,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遂刻意划去柳永之名。(奉旨填词)生活经历: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三遍科举(奉旨填词)多为教坊乐工、歌妓填词作曲维持生活(北宋第一个专业写词人)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内容: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妇女生活、愿望和男女间的恋情;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影响:创作慢词(长调),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乐章集》。被誉为“慢词之祖,婉约之宗”,与李清照、晏殊、李煜并称“婉约派四大旗帜。”

柳永一直不得志,便到处飘泊流浪,寻找晋升的途径,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提拔。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写作背景(投赠之作)

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拜谒诗/干谒词,目的是?

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或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注:干谒(gānyè):为谋求禄位而请见当权的人。1、参考课文注释,扫清字词障碍。上片: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整体感知东南地理形势优越,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雕饰华丽的桥梁,挡风的帘子和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茂密如云的林木环绕着沙堤,汹涌的浪涛像卷起来的白色霜雪,天然的壕沟(钱塘江)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各种珠玉珍宝,每家每户都堆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1、参考课文注释,扫清字词障碍。下片: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整体感知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花,十里的荷花。悠扬的羌笛声在晴空中飘荡,采菱的歌曲在月夜下荡漾,昼夜不停。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美丽的山水景色。他日画下这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朝廷夸耀。扬州慢

——姜夔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尧帝的乐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南宋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一生未仕,漂泊江湖,依人作客,却决不曳裾侯门谄媚逢迎。工诗词善书法、精音律。其词格律严密,字句雕琢,词风峭拔、清丽、典雅。词多纪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作者简介姜夔生平幼年丧父,四连落榜(1155年—1185)【0岁-31岁】

一生漂泊,寄人篱下(1185年—1202)【31岁-47岁】

失去依靠,孤独终老(1202年—1221年)【47岁-66岁】解

《扬州慢》乃姜夔自作调,“白石因游扬州而作,创为新调,即以词意名题,其所言即扬州之事。”《扬州慢》的词牌和标题是统一的,写的是扬州战后的景象,又是慢词,故称扬州慢。

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比较长。但与长调有别,长调单指字数(习惯上58字以内为小令,59—90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扬州慢》共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慢词。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思考: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作用?序中表明本词情感基调的是哪个字?

为全词奠定“黍离”之悲的感情基调。小序交待了词作的时间地点,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作者的情感,写作的缘由,他人的评价。年号纪年+干支纪年满眼悲伤的样子悲jì雪止天晴解读小序译文: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黍离之悲《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jì)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王都之风,即东周王城洛邑一带的乐调。黍(shǔ):黍子,农作物,形似小米,去皮后叫黄米,煮熟后有黏性。离离:行列貌。一说低垂貌。行迈:行走。靡(mǐ)靡:行步迟缓貌。中心:心中。《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仿徨不忍去。”——《诗经·王风·黍离序》何谓黍离之悲?

一位周朝士大夫路过旧都,见昔日宫殿夷为平地,种上庄稼,不胜感慨,写下了这篇哀婉悲伤的诗。

黍离之悲表示故国残破的悲思。后人把对国家残破,昔盛今衰的哀叹称为“黍离之悲”。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心里只有忧和伤。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那么“故国”究竟是怎样的故国?“残破”又是如何的残破?这“悲”在何处?这“思”的又是什么呢?诗词大意上片: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扬州是淮东著名的都市,有竹西亭这样的名胜之地,我解下马鞍短暂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过去是十里春风一派繁荣景色,而如今却长满一片青青的荠麦。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以后,荒废了的池苑,伐去了的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旧日的战争。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凄清的号角声随着凛冽的寒风飘过,回荡在荒凉的空城之上。

诗词大意下片: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像杜牧那样才华横溢的诗人,如果今日重到扬州,一定会为之大吃一惊。即使“豆蔻”词语工巧,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很难表达出此时的所感。二十四桥仍然还在,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寂静无声。想想桥的芍药花,每一年又都是在为谁而开放呢!盛世之歌与黍离之悲——《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二、比较阅读学习活动一:整体感知,看两座城请从柳永的《望海潮》和姜夔的《扬州慢》中,各选择一个词概括所写城市的特点。繁华萧条盛世之歌黍离之悲同是写城,这两首词的感情不同,意境迥异,这是什么造成的?

城市意象意境特点情感望海潮杭州自然之景人文之景扬州慢

扬州昔日扬州今日扬州二、比较阅读学习活动二:比读意象,品两座城两首词意象选取不同,组合方式不同,所呈现的意境、所表达的情感截然不同,请结合诗歌语句,进行比较分析,小组交流完善表格。(4分钟)提示:抓意象的修饰性词语,准确概括意境(两个双音节词),把握诗人的情感倾向

城市意象意境特点情感望海潮杭州自然之景人文之景扬州慢

扬州昔日扬州今日扬州二、比较阅读学习活动二:比读意象,品两座城两首词意象选取不同,组合方式不同,所呈现的意境、所表达的情感截然不同,请结合诗歌语句,进行比较分析,完成下表。云树、怒涛、天堑、重湖、叠巘、桂子、荷花雄浑壮丽

城市意象意境特点情感望海潮杭州自然之景人文之景扬州慢

扬州昔日扬州今日扬州二、比较阅读学习活动二:比读意象,品两座城两首词意象选取不同,组合方式不同,所呈现的意境、所表达的情感截然不同,请结合诗歌语句,进行比较分析,完成下表。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人家、珠玑、罗绮、羌管、菱歌、钓叟、莲娃繁华富庶安定祥和盛世之歌赞美艳羡惊叹云树、怒涛、天堑、重湖、叠巘、桂子、荷花雄浑壮丽

城市意象意境特点情感望海潮杭州自然之景人文之景扬州慢

扬州昔日扬州今日扬州二、比较阅读学习活动二:比读意象,品两座城两首词意象选取不同,组合方式不同,所呈现的意境、所表达的情感截然不同,请结合诗歌语句,进行比较分析,完成下表。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人家、珠玑、罗绮、羌管、菱歌、钓叟、莲娃繁华富庶安定祥和(淮左名都)春风十里、二十四桥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空城、二十四桥、冷月、桥边红药热闹繁华盛世之歌赞美艳羡惊叹黍离之悲昔盛今衰的悲怆和感时伤世的哀叹荒凉萧瑟空寂凄清云树、怒涛、天堑、重湖、叠巘、桂子、荷花雄浑壮丽意境是作品中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情感融合一致的艺术境界意境概括可以借鉴意象的修饰词。二、比较阅读学习活动三:探究手法,明创作意图

手法创作意图背景望海潮北宋(经济发达、物质富足、承平盛世)扬州慢南宋(劫后孤城、战火频仍)为投赠之用,赞美杭州的美好景致,以赞颂孙何政绩卓著,希望孙何举荐提拔自己有感而发,书写黍离之悲比喻、夸张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铺叙、点染今昔对比虚实结合(想象)拟人用典1、从地理位置上2、从历史传统上3、从自然景观上4、从市井面貌上5、从百姓生活上《望海潮》表现杭州之繁华,最突出的手法是什么?铺叙作用:《望海潮》一词,柳永采用铺叙的手法,渲染烘托,仿佛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伟壮丽的历史画卷,绘制了一幅杭州太平盛世的全景图,给人以美的享受。手法探究铺叙,即充分展开叙述,使描写的事物穷形尽相,直书其事,反复叙说。何谓“点染”?点染本是中国画的基本技法,画的主体用点笔或清晰的线条勾出,背景用染笔出之,点缀景物与着色晕染,谓之点染。手法探究

“点”:就是点明,将所要抒写的情感、道理,一语点明;抽象的评点(总写),指的是画龙点睛的句子或中心词。

“染”:就是渲染、烘托,即以具体的事物、景物将所点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来,一般用景物侧面渲染。具体的描述(分述),用意象烘托渲染。点染间不能有其它相隔,必须是一气而下。诗词之“点染”手法分析《望海潮》中哪些是“点”,哪些是染”?手法探究三吴都会东南形胜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点染抽象的评点(总写)

具体的描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