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ProgramofPatternEvaluation2025-06-11发布2025-12-11实施JJF2249—2025热式燃气表型式评价大纲(试行)ProgramofPatternEvaluationforThermalGasMeters(forTrialImplementation)JJF2249—2025归口单位:全国流量计量技术委员会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参加起草单位:金卡智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前卫表业有限公司中裕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本规范委托全国流量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JJF2249—2025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杨有涛(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彭蕾(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雷励(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何艺超(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参加起草人:钭伟明(金卡智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张陆军(重庆前卫表业有限公司)邓立三(中裕能源控股有限公司)JJF2249—2025Ⅰ引言 (Ⅲ)1范围 (1)2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概述 (3)4.1工作原理 (3)4.2结构 (3)4.3用途 (4)4.4关键零部件和材料 (4)5法制管理要求 (4)5.1计量单位 (4)5.2封印 (5)5.3标志与标识 (5)5.4应用软件 (6)6计量性能要求 (6)6.1准确度等级和最大允许误差 (6)6.2误差曲线 (7)6.3加权平均误差 (7)6.4复现性 (7)6.5重复性 (7)6.6燃气与空气的误差偏差 (7)6.7不同工作模式的误差偏差 (7)6.8压力损失 (8)6.9流量范围 (8)6.10分辨力 (8)7通用技术要求 (9)7.1外观及结构 (9)7.2功能性要求 (10)7.3环境适应性 (10)7.4电源环境 (10)7.5流体扰动 (11)7.6防爆性能 (11)7.7过载流量 (11)7.8耐久性 (11)7.9机械环境 (12)JJF2249—2025Ⅱ8型式评价项目表 (12)9提供样机数量及样机的使用方式 (14)10试验项目的试验方法和条件以及数据处理和合格判据 (14)10.1参比条件 (14)10.2计量性能 (14)10.3压力损失 (17)10.4密封性 (18)10.5防逆功能 (19)10.6零流量 (19)10.7温度适应性 (20)10.8气候环境 (20)10.9电磁环境(抗扰度) (22)10.10电源环境 (23)10.11流体扰动 (24)10.12防爆性能 (25)10.13过载流量 (25)10.14耐久性 (25)10.15机械环境 (26)11试验项目所用计量器具和设备表 (28)11.1标准装置 (28)11.2配套设备 (28)附录A型式评价报告参考格式 (30)附录B样机数量和系列产品选择 (45)附录C燃气表应用软件的管理要求 (47)JJF2249—2025Ⅲ本大纲按照JJF1015《计量器具型式评价通用规范》和JJF1016《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大纲编写导则》编写,适用于热式燃气表的型式评价。本大纲以GB/T32201—2015《气体流量计》、OIMLR137-1&2:2012《气体流量计》(GasMeters)为主要技术依据,参考了JJF1354—2012《膜式燃气表型式评价大纲》、EN17526:2021《热式质量燃气表》(Gasmeter-Thermal-massflow-meterbasedgasmeter)和JB/T13567—2018《热式质量燃气表》,综合我国热式燃气表的现状制定。本大纲所用术语,除在本大纲中专门定义的外,均采用JJF100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和JJF1004《流量计量名词术语及定义》。本大纲为首次发布。1热式燃气表型式评价大纲(试行)1范围50kPa、最大流量不超过160m3/h、以热传递为测量原理的热式燃气表(以下简称燃气表)的型式评价。2引用文件本大纲引用了下列文件:JJF1004流量计量名词术语及定义JJF1051计量器具命名与分类编码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2423.3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GB/T2423.7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c:粗率操作造成的冲击(主要用于设备型样品)GB/T2423.56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试验Fh:宽带随机振动和导则GB/T13611—2018城镇燃气分类和基本特性GB/T17626.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17626.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第3部分: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17820天然气GB/T32201—2015气体流量计JB/T13567—2018热式质量燃气表OIMLR137-1&2:2012气体流量计(GasMeters)EN17526:2021热式质量燃气表(Gasmeter-Thermal-massflow-meterbasedgasmeter)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本大纲;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大纲。3术语和定义JJF1001和JJF1004界定的及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大纲。3.1热式燃气表thermalgasmeter利用热传递原理测量燃气体积流量的计量器具。3.2热式流量传感器thermalgasflowsensorJJF2249—20252由热源和测温元件等组成,能产生与气体流速有对应关系的电信号的器件。3.3热式流量模组thermalgasflowmodule由气体流道、热式流量传感器及电路等构成,能提供气体流量信号的测量部件。3.4检测接口detectioninterface燃气表上用于与标准装置进行测试连接的接口,通过输出光电、脉冲或通信等信号,给出流经燃气表的气体的累积流量或瞬时流量等信息。3.5标准参比条件standardcondition规定气体温度为20℃,压力为101325Pa的气体状态。注:简称标况。3.6流量范围flowraterange符合燃气表计量性能要求的最大流量和最小流量所限定的范围。3.7最大流量maximumflowrate燃气表满足计量性能要求的上限流量。注:符号qmax。3.8最小流量minimumflowrate燃气表满足计量性能要求的下限流量。注:符号qmin。3.9分界流量transitionalflowrate把流量范围分为“高区”和“低区”的流量点。注:1符号qt。2高区和低区各有相应的最大允许误差,qt一般为0.1qmax。3.10过载流量overloadflowrate燃气表在短时间内工作而不会受到损坏的最高流量。注:符号qr,qr为1.2qmax。3.11累积流量totalflow燃气表在一段时间内指示装置所累积的体积量。注:符号Q。3.12最大工作压力maximumworkingpressure燃气表正常工作所能承受的压力上限值。注:符号pmax。3.13压力损失pressureloss燃气表在最大流量的条件下,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的压力降。注:符号Δp。3.14零流量zeroflow燃气表在表内气体静止不流动条件下,保持累积示值不变的能力。注:燃气表的示值和内部存储器的累积流量均不应发生变化。3.15耐久性endurance燃气表在使用寿命内保持其计量性能的能力。33.16温度适应性temperatureadaptability燃气表在工作温度范围内保持其计量性能的能力。3.17误差曲线errorcurve平均示值误差与对应的实际流量的曲线图。3.18工作模式operatingmode气体体积量的测量模式。注:分为用户模式和检测模式。3.19软件标识softwareidentity代表燃气表应用软件对应的名称、版本、变体、日期及相关信息密切相关的可读字4.1工作原理燃气表基于热效应的金氏定律的测量原理,气体流经热式流量传感器时,根据流速与温度差成正比的关系式推算出气体流速,气体流速与流道横截面面积乘积可计算得到气体的体积流量。热式流量传感器典型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Z下游测温区芯片基座流量大于零时的温度分布曲线图1热式流量传感器工作原理示意图4.2结构燃气表主要由壳体、气体通道、热式流量模组、计量电路主板、显示器和电池等部件组成,也可附加用于实现特定功能的部件,如整流器、控制阀等。燃气表的典型结构如图2所示。4图2燃气表典型结构示意图燃气表主要应用在天然气计量场合,用于气体的累积体积计量。表1关键零部件和材料序号名称备注12壳体结构形式和壳体材料描述3版本号4显示器显示位数、计量单位5如适用燃气表及其相关部件的测量、显示的计量单位均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应符合表2的表2计量单位序号主要量的名称单位名称单位符号1累积流量立方米、升(立方分米)2瞬时流量立方米每[小]时3压力帕[斯卡]、千帕[斯卡]4温度开[尔文]、摄氏度5时间[小]时、秒JJF2249—202555.2封印5.2.1总体要求燃气表应具有机械封印和电子封印,保护其计量性能及计量数据不受影响。在任何情况下,应有效保护存储的测量结果,防止非法访问和修改。5.2.2机械封印燃气表应具有防护装置,即不经破坏不能打开的封印。凡可能影响计量准确度及计量相关数据的任何人为机械干扰,应在检定封印上或保护标志上留下可见的永久性的损坏痕迹。机械封印还应对燃气表数据具有保护功能,即在对燃气表数据修改时必须先破坏机械封印。5.2.3电子封印在采用机械封印的同时应增加电子封印,用以保护与确定测量结果及计量相关的参数,采用电子封印应满足下列规定。a)仅允许获授权人员使用代码(密码)或者专门的装置(硬件密匙等)等安全工具,进入设置模式修改这些参数:1)对于参数无任何修改的访问,可不受限制地返回到“封印状态”下继续运行;2)参数修改后,经确认再返回到“封印状态”下继续运行。b)代码(密码)应可更改。c)在设置模式(不在法制计量管理控制)下,燃气表应有清晰显示,或不能运行。在按照a)规定在“封印状态”下投入运行之前,燃气表应一直保持此状态。d)应在事件记录器中保存参数修改记录。记录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1)执行参数修改的获授权人员的身份信息;2)内部时钟产生的事件记数器或修改参数的日期和时间。除上述数据外,还应存储以下内容:—被更改的参数的原值;—记录的总条数。应保存所有修改的参数,并且有可追溯性,在必须删除以前的修改记录才可存储新记录时,应删除最早的记录。5.3标志与标识燃气表的铭牌或者明显部位应标注计量法制标志和计量器具标识,标志和标识应清晰可辨、牢固可靠。5.3.1计量法制标志列入实施强制管理计量器具目录的燃气表,应有计量器具型式批准标志和编号。注:新产品申请应在样机铭牌或表体设计上留出相应内容的位置。5.3.2计量器具标识燃气表铭牌或表体应有清晰、永久性的标识,至少应包括:a)制造商名称;b)产品名称;c)产品执行标准;JJF2249—20256d)型号规格;e)准确度等级;f)出厂编号;g)计量器具型式批准标志和编号(预留);h)流量范围;i)最大工作压力;j)制造年月;k)适用环境温度范围(如果是-10℃~+40℃可不标注);l)电源(电压)标记;m)表体上应有清晰、永久性的标明气体流向的箭头或文字;n)防爆标志及防爆合格证编号;o)脉冲当量(如适用);p)适用的燃气类别;q)体积量显示的状态(标况或工况)。5.4应用软件燃气表应用软件的管理要求见附录C。6计量性能要求燃气表的计量性能指标包括:准确度等级和最大允许误差、误差曲线、加权平均误差、复现性、重复性、燃气与空气的误差偏差、不同工作模式的误差偏差、压力损失、流量范围和分辨力等。6.1准确度等级和最大允许误差燃气表的准确度等级为1.5级。6.1.1最大允许误差最大允许误差(MPE)应符合表3的要求。表3最大允许误差(MPE)准确度等级流量q最大允许误差初始耐久性试验后1.5级qt≤q≤qmax±1.5%±3.0%qmin≤q<qt±3.0%±6.0%6.1.2示值误差同号在qt≤q≤qmax范围内,当各流量点的示值误差全部同号时(同正或同负),初始示值误差绝对值应满足表4的要求。表4示值误差符号同号时的误差绝对值流量q示值误差绝对值qt≤q≤qmax≤1%JJF2249—202576.2误差曲线6.2.1误差曲线落差在qmin≤q≤qmax范围内,误差曲线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误差曲线落差应满足表5要求。表5误差曲线落差流量q误差曲线落差qt≤q≤qmax≤2%qmin≤q<qt≤4%6.2.2耐久性试验前后误差曲线要求耐久性试验前、后各流量点的示值误差与初始试验相应流量点的示值误差偏离的绝对值应符合表6的要求。表6耐久性试验前后的误差曲线流量q初始与耐久性后示值误差偏离的绝对值qt≤q≤qmax≤1.5%6.3加权平均误差加权平均误差应满足表7的要求。表7最大允许加权平均误差流量q最大允许加权平均误差qmin≤q≤qmax±0.6%6.4复现性在qt≤q≤qmax范围内,复现性应小于或等于初始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1/3。复现性为该流量点误差的标准偏差。6.5重复性燃气表在某个流量点下连续3次测量的重复性应小于或等于初始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1/3。重复性为该流量点的最大和最小示值误差的差值。6.6燃气与空气的误差偏差燃气与空气的示值误差应满足表3初始最大允许误差要求,且燃气和空气的平均误差之间的偏差应满足表8的要求。表8燃气和空气平均误差的偏差流量q最大平均误差偏差qt≤q≤qmax±1.5%6.7不同工作模式的误差偏差燃气表在用户模式(标准采样)和检测模式(快速采样)进行试验,同一流量点的JJF2249—20258用户模式和检测模式的平均误差的偏差应满足表9的要求。表9不同工作模式的误差偏差流量q最大平均误差偏差qt≤q≤qmax±0.3%6.8压力损失燃气表的压力损失应符合表10的要求。表10压力损失最大允许值序号最大流量qmax/(m3/h)压力损失/Pa不带控制阀带控制阀12.5~10200250216~653003753100~1604005006.9流量范围燃气表的流量范围值应符合表11的要求。表11流量范围单位:m3/h序号规格最大流量qmax最小流量qmin分界流量qt11.62.50.0160.2522.540.0250.43460.040.646100.061.0510160.101.6616250.162.5725400.254.0840650.406.59651000.6510.0101001601.016.0注:1最小流量值和分界流量值可以比表中所列的最小流量和分界流量值上限值小,但是该值应是表中对应列的某个值,或者是某个值的十进位约数值。如G2.5。6.10分辨力a)显示的位数和分辨力JJF2249—20259燃气表显示的位数和分辨力应符合表12的要求。表12显示的位数和分辨力qmax/(m3/h)用户模式检测模式末位数字代表的最大体积值/dm3最少累积显示位数/m3最少显示位数分辨力/dm3qmax≤10112345.6788≤0.116≤qmax≤10010123456.788≤11601001234567.88≤10b)检测信号的分辨力燃气表应有满足检测需要的信号输出,如光电信号、脉冲信号或通信信号,信号的分辨力应符合表13的要求。表13检测信号的分辨力流量q检测信号的分辨力qmax≤10m3/h16m3/h≤qmax≤65m3/hqmax≥100m3/hqt≤q≤qmax0.2pul/L5L/pul0.1pul/L10L/pul0.05pul/L20L/pulqmin≤q<qt1pul/L1L/pul0.2pul/L5L/pul0.1pul/L10L/pul注:pul为脉冲,分辨力可优于以上值。7通用技术要求7.1外观及结构7.1.1材料燃气表的制造材料和设计结构应能承受预期的物理、化学和热效应影响,确保满足预期寿命的使用要求。7.1.2外壳a)燃气表外壳应满足相关安全规定要求,在最大工作压力下保持良好的气密性。如燃气表在户外安装使用,还应能防雨水渗透。b)燃气表壳体涂层应均匀,不应有起泡、脱落、划痕、凹陷、污斑等缺陷。7.1.3铭牌和标记铭牌和标记应满足5.3的要求。燃气表的命名应符合JJF1051的要求。7.1.4显示器燃气表的显示器应清晰易读,显示的数字和表示功能的文字或符号应完整、整齐。若显示器处于休眠状态可以通过按钮(或插卡、手持器)等方式唤醒。7.1.4.1累积流量显示a)除了字母标识字符,累积流量计数器至少应显示8位数字;JJF2249—202510b)应有足够的数字位数显示qmax流量下运行8000h的气体体积量,且显示值不应回零;c)显示器应易于读数,显示字符的高度不低于4.95mm,显示器应清晰显示计量单位(m3);d)显示立方米位数的数字应与其他数字区用一个明显小数点区分。7.1.4.2其他显示a)选择的字母标识字符不应与数字混淆;b)其他显示部分的数字应醒目、整齐,表示功能的文字符号和标志应完晰、端正。7.2功能性要求7.2.1密封性燃气表应能承受1.5倍的最大工作压力,不得漏气。7.2.2防逆功能在燃气表表体上应采用简洁明了的方式标识气体流向,例如用箭头或文字标识,并且能承受偶然的或意外的反向流,而不会引起正向流测量时的计量性能降低或改变。当气体流入方向与标识流向方向相反时,累积流量指示值应不发生变化,并有相应提示,如带控制阀的燃气表应能自动关闭控制阀并有相应提示。7.2.3零流量在表内气体不流动的状态下,燃气表的累积流量示值不应发生变化。7.3环境适应性7.3.1温度适应性燃气表应能在(-10℃~+40℃)环境中正常工作,计量性能应符合表3初始最大允许误差要求。7.3.2气候环境燃气表分别在低温(-20℃)、高温(60℃)、恒定湿热(40℃、相对湿度93%)的环境下贮存后,外观应无损坏,密封性应符合7.2.1要求。7.3.3电磁环境(抗扰度)燃气表在下列强度的电磁干扰试验中,可出现功能或者性能暂时丧失或者降低,但是在试验停止后,工作应正常,不应出现程序紊乱和功能故障,存贮的数据保持不变。7.3.3.1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满足GB/T17626.3的试验等级3级、10V/m试验场强要求。7.3.3.2静电放电抗扰度满足GB/T17626.2的试验等级3级的要求。7.4电源环境7.4.1直流电源电压变化按制造商规定的电压变化范围供电,试验后检查燃气表数据应没有变化。7.4.2内置电池低电压在承受制造商规定的下限电压试验后,燃气表数据应没有变化。JJF2249—2025117.4.3直流电源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在承受直流电源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试验后,燃气表数据应没有变化。7.5流体扰动由流体扰动引起的示值误差变化不应超过初始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1/3,且示值误差应满足表3初始最大允许误差要求。如果燃气表生产商对安装管段有要求,以改善流体扰动影响,燃气表表体或说明书上应有相应的提示。7.6防爆性能燃气表应符合相应防爆性能要求,并取得具有国家资质的防爆检验机构颁发的防爆合格证书。7.7过载流量燃气表承受过载流量试验后,复测示值误差应符合表3初始最大允许误差的要求。7.8耐久性燃气表应能承受表14所规定的耐久性试验。耐久性试验的样机数量一般按表15要求。表14耐久性试验试验流量运行时间运行方法qmax2000h连续或断续运行120d内完成表15耐久性试验样机数量样机最少数量/台方案1方案236耐久性试验完成后,如果燃气表试验样机数量为表15的方案1,所有样机都应符合下列a)、b)、c)和d)要求。如果试验样机为方案2,所有样机的密封性都应符合要求,除一台样机外,其余样机应符合下列a)、b)、c)的要求。燃气表的初始和耐久性试验后的示值误差要采用同一套标准装置测量。耐久性试验一般可用空气介质进行试验。耐久性试验完成后,燃气表应符合下列要求:a)示值误差燃气表示值误差应符合表3的耐久性试验后最大允许误差的要求。b)误差曲线燃气表耐久性试验前后的误差偏离应符合表6的要求。c)压力损失燃气表压力损失应符合表10的要求。d)密封性燃气表密封性仍应符合7.2.1要求。JJF2249—2025127.9机械环境7.9.1振动燃气表应能承受以下的振动试验:a)频率范围:10Hz~150Hz;b)RMS等级:7m·s-2;c)ASD等级(10~20)Hz:1m2·s-3;d)ASD等级(20~150)Hz:-3dB/octave。7.9.2跌落燃气表应能承受高度为50cm跌落试验。7.9.3误差偏移燃气表在承受了振动和跌落试验前后的示值误差偏移不应超过耐久后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1/2。8型式评价项目表燃气表型式评价项目见表16。型评报告参考格式见附录A。表16型式评价项目一览表序号试验项目名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备注法制管理要求1计量单位5.1Ⅰ2封印机械封印5.2.2Ⅰ3电子封印5.2.3Ⅰ4标志与标识计量法制标志5.3.1Ⅰ5计量器具标识5.3.2Ⅰ6应用软件5.4附录CⅡ计量性能要求7准确度等级和最大允许误差6.110.2.1Ⅱ8误差曲线6.210.2.2Ⅱ9加权平均误差6.310.2.3Ⅱ10复现性6.410.2.4Ⅱ11重复性6.510.2.5Ⅱ12燃气与空气的误差偏差6.610.2.6Ⅱ13不同工作模式的误差偏差6.710.2.7Ⅱ14压力损失6.810.3Ⅱ15流量范围6.9Ⅰ16分辨力6.10ⅠJJF2249—202513表16型式评价项目一览表(续)序号试验项目名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备注通用技术要求17外观及结构材料7.1.1Ⅰ18外壳7.1.2Ⅰ19铭牌和标记7.1.3Ⅰ20显示器7.1.4Ⅰ21功能性要求密封性7.2.110.4Ⅱ22防逆功能7.2.210.5Ⅱ23零流量7.2.310.6Ⅱ24环境适应性温度适应性7.3.110.7Ⅱ25气候环境低温7.3.210.8.1Ⅱ26高温10.8.2Ⅱ27恒定湿热10.8.3Ⅱ28电磁环境(抗扰度)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7.3.3.110.9.1Ⅱ29静电放电抗扰度7.3.3.210.9.2Ⅱ30电源环境直流电源电压变化7.4.110.10.1Ⅱ31内置电池低电压7.4.210.10.2Ⅱ32直流电源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7.4.310.10.3Ⅱ33流体扰动7.510.11Ⅱ34防爆性能7.610.12Ⅰ35过载流量7.710.13Ⅱ36耐久性7.810.14Ⅱ37机械环境振动7.9.110.15.1Ⅱ38跌落7.9.210.15.2Ⅱ注:2试验顺序一般按以上序号顺序进行;试验。9提供样机数量及样机的使用方式样机数量及系列产品选择见附录B。10试验项目的试验方法和条件以及数据处理和合格判据10.1参比条件a)环境温度:(20±5)℃;b)相对湿度:30%~85%;c)大气压力一般为:86kPa~106kPa。注:在试验过程中,标准装置处的温度和燃气表处的温度(包括室温、标准装置液温、试验介10.2计量性能10.2.1准确度等级和最大允许误差10.2.1.1试验目的检验燃气表的初始示值误差是否符合表3规定的初始最大允许误差要求。10.2.1.2试验条件在参比条件下试验,试验介质为空气。10.2.1.3试验设备试验设备由流量标准装置(含测量控制系统)、气源等组成,如图3所示。涉及误差计量性能的项目都是同一套标准装置测量。压力计温度计压力计温度计Pmitm1Romzm2图3检测连接示意图10.2.1.4试验程序a)燃气表一般在试验环境条件下放置4h以上,稳定到实验室的环境温度后进行示值误差试验。b)燃气表应在最大流量下预运行1min以上;检测时,将燃气表切换到检测模式,检测流量一般不超过设定流量的±5%,或q<5qmin不超过设定流量的±3L/h。c)在q₁≤q≤9max试验时,最少通气量不小于试验流量下1min所对应的体积量,并且不少于燃气表检测模式下显示分辨力的200倍;在qmin≤q<q.试验时,最少通气量不小于10L,并且q<5qmin最少通气量不小于试验流量下10min所对应的体积量,5qmin和10qmin最少通气量不小于试验流量下5min所对应的体积量。JJF2249—202515(必要时可增加2个额外的流量点)。e)qt以下流量点至少各测量2次。f)qt(含)以上流量点至少各测量6次。10.2.1.5数据处理当采用累积流量进行检测时,单次测量示值误差按公式(1)计算,标准装置和被检表显示状态(标况或工况)一致。Eij×100%(1)式中:Eij—第i点第j次测量的示值误差;Qij—第i点第j次检定时被检燃气表的标况(或工况)累积流量,L;(Qs)ij—第i点第j次检定时通过被检表实际的标况(或工况)累积流量,L。当采用瞬时流量进行检测时,示值误差按公式(2)计算,标准装置和被检表显示状态(标况或工况)一致。Eij×100%(2)式中:Eij—第i点第j次测量的示值误差;qij—第i点第j次(j≥3)检定时被检燃气表的标况(或工况)平均瞬时流量,m3/h;(qs)ij—第i点第j次(j≥3)检定时通过被检表实际的标况(或工况)平均瞬时流量,m3/h。每个流量点的示值误差取多次独立测量误差的算术平均值。10.2.1.6合格判据燃气表初始示值误差应符合表3的初始最大允许误差要求。10.2.2误差曲线10.2.2.1试验目的检验燃气表的误差曲线是否符合6.2的要求。10.2.2.2试验条件在参比条件下试验,试验介质为空气。10.2.2.3试验程序试验流量点为qmin、5qmin、10qmin、qt、0.2qmax、0.4qmax、0.7qmax和qmax,可与示值误差试验同时进行,并绘制燃气表误差曲线。10.2.2.4合格判据燃气表误差曲线应符合6.2的要求。10.2.3加权平均误差10.2.3.1试验目的检验燃气表的加权平均误差是否符合6.3的要求。JJF2249—20251610.2.3.2试验条件在参比条件下试验,试验介质为空气。10.2.3.3试验程序试验流量点为qmin、5qmin、10qmin、qt、0.2qmax、0.4qmax、0.7qmax和qmax,可与示值误差试验同时进行,计算加权平均误差。10.2.3.4数据处理加权平均误差按公式(3)计算:WME=式中kiEiki=q=qmax,ki=1.4(3)qiqmax7qmax,ki<q(3)qiqmax7qmax,ki<qi≤-当0.7qmax-ki—流量点qi的加权系数;Ei—流量点qi的误差。10.2.3.5合格判据加权平均误差应符合6.3的要求。10.2.4复现性10.2.4.1试验目的检验燃气表的复现性是否符合6.4的要求。10.2.4.2试验条件在参比条件下试验,试验介质为空气。10.2.4.3试验程序试验流量点为qt、0.2qmax、0.4qmax、0.7qmax和qmax,每个流量点应进行6次独立测量,在每一次测量之后要改变流量。如果前3次测量的复现性小于或等于1/6MPE,则认为已满足要求。利用贝塞尔公式计算每个流量点误差的标准偏差作为该点复现性。10.2.4.4合格判据燃气表复现性应符合6.4的要求。10.2.5重复性10.2.5.1试验目的检验燃气表的重复性是否符合6.5的要求。10.2.5.2试验条件在参比条件下试验,试验介质为空气。10.2.5.3试验程序在流量点qmin、qt和qmax下试验,在每个流量点下连续测量3次误差,最大和最小示值误差的差值作为该点的重复性。10.2.5.4合格判据燃气表重复性应符合6.5的要求。JJF2249—20251710.2.6燃气与空气的误差偏差10.2.6.1试验目的检验燃气与空气的误差偏差是否符合6.6的要求。10.2.6.2试验条件在参比条件下试验,试验介质应符合表17的要求,且天然气应符合GB/T13611的要求。表17气体类别天然气代号12T10T10T、12T试验介质天然气99.5%(体积分数)的甲烷空气—10.2.6.3试验设备流量标准装置、压力计、温度计、调压阀、开关阀、天然气气瓶等。10.2.6.4试验程序按照10.2.1.4的要求,其中试验流量点0.2qmax、0.7qmax。每个流量点测3次。10.2.6.5合格判据燃气表误差偏差应符合6.6的要求,如制造商提供了具有资质的实验室出具的该项目合格试验报告,该项目可免予测试。10.2.7不同工作模式的误差偏差10.2.7.1试验目的检验燃气表在不同工作模式下误差偏差是否符合6.7的要求。10.2.7.2试验条件在参比条件下试验,试验介质为空气。10.2.7.3试验设备按10.2.1.3的要求。10.2.7.4试验程序a)用户模式和检测模式试验燃气表,计算用户模式和检测模式试验流量点平均误差之差。b)试验流量点为qmax,可与示值误差试验同时进行。10.2.7.5数据处理按10.2.1.5的要求。10.2.7.6合格判据燃气表不同工作模式的误差偏差应符合6.7的要求。10.3压力损失10.3.1试验目的检验燃气表的压力损失是否符合6.8的要求。微压计(或者准确度等级相当的其他压力计)、流量标准装置、流量调节器。a)燃气表压力损失可以单独试验,也可以与示b)在燃气表最大流量下,使用微压计或者准确度等级相当的其他压力计测量燃气表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的压力降,如图4所示安装。图4压力损失试验示意图取压力降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压力损失。燃气表压力损失应符合6.8的要求。1一般情况下测量压力损失的取压口应分别位于燃气表入口上游1倍管道直径处和燃气表出口下游1倍管道直径处。取压口垂直于管道轴线,其直径至少为3mm,取压孔的任何部位均不允许突入管道中,取压口附近的管道内壁应光滑无毛刺。2连接管的标称通径不小于燃气表管接头的通径。检验燃气表在承受1.5倍最大工作压力时是否漏气。可在非参比条件下试验,试验温度波动的范围一般不超过±2℃,试验介质为密封性试验台、精密压力表、调压阀和开关阀。密封性试验可采用如图5所示或其他有效的气体检漏试验方法。试验时用空气对试验燃气表逐步加压,使燃气表达到1.5倍最大工作压力,持续时间不少于3min。燃气表的密封性应符合7.2.1的要求。压力表(计)压力表(计)调压阀阀门阀门稳压气源一燃气表10.5防逆功能10.5.1试验目的检验燃气表在遭遇气体逆向流动时,是否符合7.2.2的要求。10.5.2试验条件可在非参比条件下试验,试验介质为空气。10.5.3试验设备流量标准装置、压力计、稳定的气源、调压阀和开关阀。10.5.4试验程序a)记录试验前燃气表的显示器累积流量读数;b)将高于大气压的气源接入燃气表的出口;d)再次记录显示器累积流量读数;e)如有控制阀的燃气表,关阀后停止测试。10.5.5合格判据燃气表的防逆功能应符合7.2.2的要求。10.6零流量10.6.1试验目的检验燃气表的零流量读数是否符合7.2.3的要求。10.6.2试验条件可在非参比条件下试验,试验介质为空气。10.6.3试验设备高低温箱等。10.6.4试验程序在-10℃、+20℃和+40℃温度下分别进行试验。用户模式下,使燃气表内部充满与大气压力相当的空气,然后将燃气表的进气口与出气口密封,记录燃气表的示值。使燃气表在试验温度下稳定后,并在试验温度下存储2h。再次记录燃气表的示值,比较两次记录有无任何变化。在每一个试验温度下重复上述试验过程。10.6.5合格判据燃气表零流量读数应符合7.2.3的要求。10.7温度适应性10.7.1试验目的检验燃气表在—10℃~+40℃工作温度范围内示值误差,是否符合7.3.1的要求。10.7.2试验条件标准装置在参比条件下,燃气表在高低温箱内试验条件下试验,试验介质为空气。流量标准装置、高低温箱、热交换器、压力计、温度计、调压阀和开关阀。a)按下述顺序进行温度适应性试验:1)试验温度(20±2)℃;2)离燃气表最高工作温度5℃之内的温度(35℃~40℃);3)燃气表最低工作温度5℃之内的温度(-10℃~-5℃);4)试验温度(20±2)℃。b)在试验前检查温度是否充分稳定,并实测该温度。c)试验可采用图6所示的试验方法或者其他等效试验方法。d)试验流量点为0.2qmax、0.7qmax和qmax,每个流量点至少试验2次。e)试验应不造成冷凝。Pm3(mLm2tm2Pml10.7.5数据处理按公式(1)或公式(2)计算各流量点单次测量误差,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流量点的示值误差。燃气表的温度适应性应符合7.3.1的要求。10.8气候环境10.8.1低温10.8.1.1试验目的检验燃气表经低温贮存试验后是否符合7.3.2的要求。10.8.1.2试验条件可在非参比条件下试验。JJF2249—20252110.8.1.3试验设备温度试验箱。10.8.1.4试验程序燃气表去掉包装进行低温贮存试验,按GB/T2423.1及表18的规定进行。表18低温贮存试验要求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温度-20℃持续时间2h恢复时间2h注:温度变化率不应超过1℃/min,对空气湿度要求在整个试验期间应避免凝结水。试验后功能正常和存储的数据保持不变。10.8.1.5合格判据燃气表在低温贮存试验后,符合7.3.2的要求。10.8.2高温10.8.2.1试验目的检验燃气表经高温贮存试验后是否符合7.3.2的要求。10.8.2.2试验条件在非参比条件下试验。10.8.2.3试验设备温度试验箱。10.8.2.4试验程序燃气表去掉包装进行高温贮存试验,按GB/T2423.2及表19的规定进行。表19高温贮存试验要求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温度60℃持续时间2h恢复时间2h注:温度变化率不应超过1℃/min,对空气湿度要求在整个试验期间应避免凝结水。试验后燃气表功能正常和存储的数据保持不变。10.8.2.5合格判据燃气表经高温贮存试验后,符合7.3.2的要求。10.8.3恒定湿热10.8.3.1试验目的检验燃气表经恒定湿热试验后是否符合7.3.2的要求。10.8.3.2试验条件在非参比条件下试验。JJF2249—20252210.8.3.3试验设备恒定湿热试验箱。10.8.3.4试验程序燃气表去掉包装进行恒定湿热试验,按GB/T2423.3及表20的规定进行。表20恒定湿热贮存试验要求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温度40℃相对湿度93%持续时间2d恢复时间2h试验后燃气表应能正常工作和存储的数据保持不变。10.8.3.5合格判据燃气表在恒定湿热贮存试验后,应符合7.3.2的要求。10.9电磁环境(抗扰度)10.9.1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10.9.1.1试验目的按7.3.3.1的要求进行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试验后是否符合7.3.3的要求。10.9.1.2试验条件可在非参比条件下试验。10.9.1.3试验设备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设备。10.9.1.4试验程序燃气表在模拟工作状态下进行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按GB/T17626.3及表21的规定进行。表21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要求项目技术要求频率范围80MHz~1000MHz试验等级3级试验场强10V/m调制正弦波80%AM、1kHz正弦波极化方向水平、垂直注:AM(AmplitudeModulation)表示幅度调制。JJF2249—20252310.9.1.5合格判据在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中,燃气表可出现功能或者性能暂时丧失或者降低,但是在试验停止后,燃气表应能自行恢复或者人工干预恢复正常,存储的数据保持不变,并符合7.3.3的要求。注:该试验可选取一台样机试验。10.9.2静电放电抗扰度10.9.2.1试验目的按7.3.3.2的要求进行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试验后是否符合7.3.3的要求。10.9.2.2试验条件可在非参比条件下试验。10.9.2.3试验设备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设备。10.9.2.4试验程序燃气表在模拟工作状态下进行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按GB/T17626.2及表22的规定进行。表22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要求放电方式接触放电空气放电试验等级3级3级试验电压6kV8kV试验次数10次10次10.9.2.5合格判据在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中,燃气表可出现功能或者性能暂时丧失或者降低,但是在试验停止后,燃气表应能自行恢复或者人工干预恢复正常,存储的数据保持不变,并符合7.3.3的要求。注:该试验可选取一台样机试验。10.10电源环境10.10.1直流电源电压变化10.10.1.1试验目的按制造商规定的电压上下限供电,检验燃气表是否符合7.4.1的要求。10.10.1.2试验条件在参比条件下试验,试验介质为空气。10.10.1.3试验设备可调直流电源。10.10.1.4试验程序在燃气表工作电压范围的上下限内供电,检查燃气表数据是否丢失和变化。注:该试验可选取一台样机试验。JJF2249—20252410.10.1.5合格判据燃气表经直流电源电压变化试验后,试验结果应符合7.4.1的要求。10.10.2内置电池低电压10.10.2.1试验目的在承受按制造商规定内置电池下限电压后,燃气表数据是否丢失和变化。10.10.2.2试验条件在参比条件下试验。10.10.2.3试验设备可调直流电源(或下限电压的内置电池)。10.10.2.4试验程序燃气表应在制造商规定下限电压条件下承受足够达到温度稳定和试验要求的测量的时间。电池的最大内部阻抗和最低电池电压限由制造商规定。如果在试验中用一种备用电源来模拟电池,也必须模拟该型号电池的内部阻抗。10.10.2.5合格判据在承受按制造商规定内置电池下限电压后,试验结果应符合7.4.2的要求。10.10.3直流电源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10.10.3.1试验目的在承受直流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后,检验燃气表是否符合7.4.3的要求。10.10.3.2试验条件在参比条件下试验。10.10.3.3试验设备电源的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试验发生器。10.10.3.4试验程序在额定电压的40%和70%,额定电压的0%,每个试验之间最小间隔10s,在工作模式下试验3次。10.10.3.5合格判据在承受直流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后,试验结果应符合7.4.3的要求。注:该试验可选取一台样机试验。10.10.4复测所有环境适应性和电源环境试验完成后,复测qmin、0.2qmax及qmax流量点的示值误差,每个点至少测量2次,其示值误差应符合表3的初始最大允许误差要求;燃气表应正常工作,不出现程序紊乱和功能故障,存储数据不应丢失或变化。10.11流体扰动10.11.1试验目的检验燃气表流体扰动试验是否符合7.5的要求。10.11.2试验条件在参比条件下试验,试验介质为空气。JJF2249—20252510.11.3试验设备按10.2.1.3的要求,并且在燃气表上游配备试验管道,试验管道用90°单弯头,弯头半径:1.5D。10.11.4试验程序在0.25qmax、0.4qmax和qmax流量点,试验参照10.2.1.4要求进行。每个流量点进行3次试验。10.11.5合格判据燃气表流体扰动试验结果应符合7.5的要求。注:该试验可选取一台样机试验。10.12防爆性能检查防爆证书应符合7.6的要求。10.13过载流量10.13.1试验目的检验燃气表经受1.2qmax的过载流量试验后,是否符合7.7的要求。10.13.2试验条件在参比条件下试验。10.13.3试验设备符合10.2燃气表试验装置。10.13.4试验程序a)燃气表在1.2qmax的过载流量运行1h后,对qt、0.4qmax、qmax每个流量点进行3次示值误差试验。b)计算每个流量点3次示值误差的平均值。10.13.5数据处理按公式(1)或公式(2)计算。10.13.6合格判据燃气表过载流量试验结果应符合7.7的要求。10.14耐久性10.14.1试验目的检验耐久性试验后燃气表的示值误差、误差曲线、压力损失和密封性是否符合7.8的要求。10.14.2试验条件耐久性试验压力不超过最大工作压力,耐久性试验完成后在参比条件下进行复测,复测和首次检测应是同一套的标准装置,试验介质为空气。10.14.3试验设备a)耐久性试验装置;b)示值误差、误差曲线、压力损失和密封性分别按10.2.1.3、10.3.3和10.4.3的要求的设备。a)耐久性试验如图7所示。b)可用空气作为试验介质,试验应按表14中的要求进行。c)在试验期间,燃气表周围的环境条件应在燃气表d)记录耐久性试验开始及终止时燃气表的读数。在耐久性试验期间,燃气表所累积的气体体积量与耐久性试验的实际流量和耐久性试验时间乘积基本一致。e)耐久性运行完成后复测示值误差、误差曲线、压力损失和密封性。在耐久性试示值误差、误差曲线、压力损失分别按10.2.1.5和10.3.5的要求处理数据。a)示值误差符合表3耐久性试验后最大允许误差的要求;b)耐久性试验前、后误差曲线的变化符合表6的要求;c)压力损失符合表10的要求;d)密封性符合7.2.1的要求。气口与大气相通方式(打开阀门D和E,关闭阀门C)。2试验燃气表的流量通过流量调节器来调节和观察。3使用循环方式时,气体经阀门A进入试验台,通过循环泵或风机在试验燃气表中循环。4使用循环方式时,为了维持整个回路的新鲜气体供应,可调节阀门B,排出约为0.001qmax的气体。图7耐久性试验示意图检验燃气表进行振动试验后,是否符合7.9.3的要求。JJF2249—20252710.15.1.2试验条件可在非参比条件下试验,燃气表进出气口密封处理。10.15.1.3试验设备振动试验台。10.15.1.4试验程序燃气表在不包装的直立状态,按GB/T2423.56的要求及表23的规定进行试验。表23振动(随机)扰动试验项目技术要求总频率范围10Hz~150Hz总RMS等级7m·s-2ASD等级:10Hz~20Hz1m2·s-3ASD等级:20Hz~150Hz-3dB/倍频程轴数3每轴持续时间2min10.15.1.5合格判据试验后燃气表应能正常工作和存储的数据保持不变。10.15.2跌落10.15.2.1试验目的按7.9.2的要求燃气表进行跌落试验,试验后是否符合7.9.3的要求。10.15.2.2试验条件可在非参比条件下试验,燃气表进出气口密封处理。10.15.2.3试验设备跌落试验台。10.15.2.4试验程序燃气表在不包装的直立状态进行跌落试验,按GB/T2423.7的要求及表24规定进行。表24跌落试验项目技术要求跌落高度50cm跌落次数(每个底边)110.15.2.5合格判据试验后燃气表应能正常工作和存储的数据保持不变。10.15.3复测振动和跌落试验完成后,复测qt、0.2qmax、0.4qmax、0.7qmax和qmax流量点误差,JJF2249—202528每个点至少测量2次。燃气表在振动和跌落试验后,误差应符合7.9.3的要求。注:振动和跌落试验可选取一台样机试验。11试验项目所用计量器具和设备表11.1标准装置型式评价试验所用标准装置一般为:钟罩式气体流量标准装置、标准表法气体流量标准装置或活塞式气体流量标准装置等。标准装置所引入的扩展不确定度应优于燃气表最大允许误差MPE绝对值的1/5。温度适应性实验装置所引入的扩展不确定度应优于燃气表最大允许误差MPE绝对值的1/3。11.2配套设备试验项目配套设备如表25所示。表25试验项目配套设备表序号所用计量器具设备名称测量区间主要性能指标作用1微压计0kPa~2kPa优于1.0级测量压力损失2温度计-50℃~100℃优于0.5级环境适用性试验0℃~50℃测量表前温度、装置液体、气体温度、环境温度等3压力表(计)-5kPa~5kPa优于0.2级测量表前压和标准装置处的压力4压力表(计)0kPa~100kPa优于0.2级分辨力≤200Pa密封性试验5压力表(计)60kPa~106kPa优于0.2级测量大气压力6压力表(计)60kPa~110kPa优于0.2级大气压力、表前压力和标准装置处的压力(如适用)7湿度计0~100%MPE:±10%测量环境湿度8秒表或电子计数器0s~9999s秒表分辨力:0.01s;计数器分辨力:0.001s测量时间和瞬时流量9高低温湿热试验设备-20℃~+60℃满足GB/T2423.1、GB/T2423.2的技术要求贮存环境、恒定湿热试验10电磁兼容试验设备—满足GB/T17626.3的试验设备要求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满足GB/T17626.2的试验设备要求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JJF2249—202529表25试验项目配套设备表(续)序号所用计量器具设备名称测量区间主要性能指标作用11耐久性试验装置qmax:2.5m3/h~25m3/h可连续或断续运行耐久性试验12管道配置90°单弯头半径:1.5D流动干扰试验13温度适应性标准设备-15℃~50℃满足温度适应性试验的技术要求温度适应性试验14振动试验台——振动试验15跌落试验台50cm以上—跌落试验注:如果主标准器已经配置了对应的传感器(如温度、压力)可以不用再配置,功能检查可根据需要要求制造商提供与燃气表试验相配套的检测设备、仪表和软件。JJF2249—202530附录A型式评价报告参考格式A.1基本信息A.1.1申请和委托的基本情况制造单位申请单位代理人委托单位委托日期委托负责人申请编号类型新型□改进型□A.1.2样机信息(一)计量器具名称及分类编码计量器具名称编码(二)工作原理、用途、使用场合及生产所依据的标准和编号原理:用途:使用场合:生产依据的标准和编号:(三)样机型号、规格、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及编号序号型号规格(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编号(四)计量器具的测量参数序号测量参数名称测量参数单位测量区间显示位数计量性能指标JJF2249—202531(五)显示型式机械□电动机械□电子□(六)使用环境条件1.温度:2.相对湿度:3.电源:电压:4.其他:(七)关键零部件和材料序号名称型号制造厂主要性能指标123A.1.3型式评价所用的仪器设备一览表序号仪器设备名称编号证书有效期123A.1.4试验环境条件试验环境条件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Pa~~~A.1.5型式评价项目及评价结果一览表序号评价项目+-备注1计量单位2封印3标志与标识4应用软件5准确度等级和最大允许误差6误差曲线7加权平均误差8复现性9重复性JJF2249—202532(续)序号评价项目+-备注10燃气与空气的误差偏差11不同工作模式的误差偏差12压力损失13流量范围14分辨力15外观及结构16密封性17防逆功能18零流量19温度适应性20低温21高温22恒定湿热23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24静电放电抗扰度25直流电源电压变化26内置电池低电压27直流电源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28流体扰动29防爆性能30过载流量31耐久性32振动33跌落+-××通过不通过评价项目包括型式评价大纲中所有要求的观察项目和试验项目JJF2249—202533A.2观察项目记录大纲章节号要求+-备注5.1计量单位:燃气表及其相关部件的测量、显示、打印和存储量的计量单位均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应符合以下规定:a)累积流量:立方米、升(立方分米),符号m3、L(dm3);b)瞬时流量:立方米每[小]时,符号m3/h;c)压力:帕[斯卡]、千帕[斯卡],符号Pa、kPa;d)温度:摄氏度、开[尔文],符号℃、K;e)时间:[小]时、秒,符号h、s5.2.2燃气表应具有防护装置,即不经破坏不能打开的封印。凡可能影响计量准确度及计量相关数据的任何人为机械干扰,应在检定封印上或保护标志上留下可见的永久性的损坏痕迹。机械封印还应对燃气表数据具有保护功能,即在对燃气表数据修改时必须先破坏机械封印5.2.3在采用机械封印的同时应增加电子封印,用以保护与确定测量结果及计量相关的参数,采用电子封印应满足下列规定。a)仅允许获授权人员使用代码(密码)或者专门的装置(硬件密匙等)等安全工具,进入设置模式修改这些参数:1)对于参数无任何修改的访问,可不受限制地返回到“封印状态”下继续运行;2)参数修改后,经确认再返回到“封印状态”下继续运行。b)代码(密码)应可更改。c)在设置模式(不在法制计量管理控制)下,燃气表应有清晰显示,或不能运行。在按照a)规定在“封印状态”下投入运行之前,燃气表应一直保持此状态。d)应在事件记录器中保存参数修改记录。记录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1)执行参数修改的获授权人员的身份信息;2)内部时钟产生的事件记数器或修改参数的日期和时间。除上述数据外,还应存储以下内容:—被更改的参数的原值;—记录的总条数。应确保最近一次参数修改的可追溯性。如果可以存储多次修改记录,在必须删除以前的修改记录才可存储新记录时,应删除最早的记录。应保存所有修改的参数,并且有可追溯性JJF2249—202534(续)大纲章节号要求+-备注5.3.1计量法制标志:列入实施强制管理计量器具目录的燃气表,应有计量器具型式批准标志和编号。注:新产品申请应在样机机壳或铭牌设计上留出相应内容的位置5.3.2燃气表铭牌或表体应有清晰、永久性的标识,至少应包括:a)制造商名称;b)产品名称;c)产品执行标准;d)型号规格;e)准确度等级;f)出厂编号;g)计量器具型式批准标志和编号(预留);h)流量范围;i)最大工作压力;j)制造年月;k)适用环境温度范围(如果是-10℃~+40℃可不标注);l)电源(电压)标记;m)表体上应有清晰、永久性的标明气体流向的箭头或文字;n)防爆标志及防爆合格证编号;o)脉冲当量(如适用);p)适用的燃气类别;q)体积量显示的状态(标况或工况)6.9流量范围:燃气表的流量范围值应符合表11的要求。6.10分辨力:a)燃气表显示的位数与分辨力应符合表12的要求。b)燃气表应有满足检测需要的信号输出,如光电信号、脉冲信号或通信信号,信号的分辨力应满足表13的要求7.1.1材料:燃气表的制造材料和设计结构应能承受预期的物理、化学和热效应影响,确保满足预期寿命的使用要求JJF2249—202535(续)大纲章节号要求+-备注7.1.2外壳:a)燃气表外壳应满足相关安全规定要求,在最大工作压力下保持良好的气密性。如燃气表在户外安装使用,还应渗透。b)燃气表壳体涂层应均匀,不应有起泡、脱落、划痕、凹陷、污斑等缺陷7.1.3铭牌和标记:铭牌和标记应满足5.3的要求。燃气表的命名应符合JJF1051的要求7.1.4显示器:燃气表的显示器应清晰易读,显示的数字和表示功能的文字或符号应完整、整齐。若显示器处于休眠状态可以通过按钮(或插卡、手持器)等方式唤醒。7.1.4.1累积流量显示a)除了字母标识字符,累积流量计数器至少应显示8位数字;b)应有足够的数字位数显示qmax流量下运行8000h的气体体积量,且显示值不应回零;c)显示器应易于读数,显示字符的高度不低于4.95mm,显示器应清晰显示计量单位(m3);区分。7.1.4.2其他显示a)选择的字母标识字符不应与数字混淆;b)其他显示部分的数字应醒目、整齐,表示功能的文字符号和标志应完整、清晰、端正7.2.2防逆功能:在燃气表表体上应采用简洁明了的方式标识气体流向,例如用箭头或文字标识,并且能承受偶然的或意外的反向流,而不会引起正向流测量时的计量性能降低或改变。当气体流入方向与标识流向方向相反时,累积流量显示值应不发生变化,并有相应提示,如带控制阀的燃气表应能自动关闭控制阀并有相应提示7.6防爆性能:燃气表应符合相应防爆性能要求,并取得具有国家资质的防爆检验机构颁发的防爆合格证书A.3试验项目A.3.1计量性能试验试验的开始时间试验的结束时间a)最大允许误差样机编号No.流量点误差%%%结论123456十士1.5士1.5士1.5士3////士3////□通过□不通过b)误差曲线图□通过□不通过JJF2249—202537c)加权平均误差样机编号No.WME/%要求结论+-±0.6%判定结论□通过□不通过d)复现性样机编号No.流量点误差%标准偏差%要求%(1/3MPE)结论123456+-qmax0.50.7qmax0.50.4qmax0.50.2qmax0.5qt0.5判定结论□通过□不通过e)重复性样机编号No.流量点误差%最大差值%要求%(1/3MPE)结论123+-qmax0.5qt0.5qmin1.0判定结论□通过□不通过JJF2249—202538f)燃气与空气的误差偏差试验报告编号:样机编号No.流量空气燃气误差要求%偏差%偏差要求%结论误差%+-12平均值12平均值0.7qmax±1.5±1.50.2qmax±1.5±1.5燃气类型:判定结论□通过□不通过g)不同工作模式的误差偏差样机编号No.流量误差%偏差%要求%(1/5MPE)结论用户模式检测模式+-qmax±0.3判定结论□通过□不通过h)压力损失样机编号No.压力损失/Pa结论+-判定结论□通过□不通过A.3.2密封性试验的开始时间年月日时试验的结束时间年月日时试验压力kPaJJF2249—202539样机编号No.燃气表密封性+-判定结论□通过□不通过A.3.3气流方向试验的开始时间年月日时试验的结束时间年月日时样机编号No.气流方向+-判定结论□通过□不通过A.3.4零流量试验的开始时间年月日时试验的结束时间年月日时样机编号No.零流量+-判定结论□通过□不通过A.3.5温度适应性试验试验的开始时间年月日时试验的结束时间年月日时JJF2249—202540样机编号No.流量点误差/%要求/%结论20℃高温℃低温℃20℃qmax±1.50.7qmax±1.50.2qmax±1.5判定结论□通过□不通过A.3.6气候环境试验试验的开始时间年月日时分试验的结束时间年月日时分样机编号No.低温高温恒定湿热+-+-+-判定结论□通过□不通过A.3.7电磁环境(抗扰度)试验试验的开始时间年月日时分试验的结束时间年月日时分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和静电放电抗扰度样机编号No.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静电放电抗扰度+-+-JJF2249—202541环境适应性试验(环境适应性和电源环境试验)后的误差复测:样机编号No.流量点误差/%平均误差/%要求/%(MPE)结论12+-qmax±1.50.2qmax±1.5qmin/±3.0判定结论□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小区域大学问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级按摩师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机械专业笔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硬件交互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钼选厂浮选工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铁路职业技能鉴定(值班员)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第九届安全知识竞赛题库
- 2025年瑜伽试题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痰培养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税制网课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师水运材料真题卷(附答案)
- 疼痛质控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 各类档案管理员考试试题及答案汇编
- 2024年记者证考试往年真题试题及答案
- 美国教育体系探秘:理念与实践
- 2025年《新课程标准解读》标准课件
- 潜水事故与现场急救措施课件
- 商品陈列员工培训
- 塑料再生料质量控制-洞察分析
- 旅行社安全培训课件
- 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培训机构申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