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测量
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1.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
2.质量单位:吨
3.解决问题:用列表法一一列举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认识
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明确
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
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
的单位换算。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合适的单位及工具
进行测量。
4.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用列表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体验和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单元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
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
厘米、分米、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和千克
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单元教学难点:
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
之间的进率。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能估计一
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合适的单位及工具进行测量。
教学课时:10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毫米、毫米和厘米的
关系
教学内容:教材第21〜22页例L练习五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估计、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
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
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和厘米间的关
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过程和方法:借助具体的估计、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
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和他人合作,从
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方法:观察估计、动手操作、抽象概括
教、学具准备:练习小黑板教师准备:米尺,小黑板(有投影的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老师三角尺上的1厘米和你学生尺上的1厘米哪个长?
2.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厘米。估计后学生交流。
估的准确吗?用尺子量量看!学生动手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二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
单位。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
识?(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
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
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
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有
投影的班级可以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
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毫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
有多长。
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
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认识分米、分米和米和厘米的关系、长度单位间
的简单换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例2.例3练习五3.4题。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
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分米二10厘米、1米二10分米。了解
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理解已学过的长度
单位中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c
过程和方法: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建立长度单位的观念,发展
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
本策略。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
上加强和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
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教学重点: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二10厘米、1米二10
分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掌握用分米量的方法,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能说出换
算时的思考过程。
教学方法:引导观察、动手操作、感知内化
教学具准备:直尺、米尺、纸条、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
练习: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课件出示)
一只蚂蚁长约5(毫米)一只长颈鹿高约2(米)
一只小花猫高约40(厘米)一头大灰狼长约8()
质疑:一头大灰狼长约8(),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8
米太长,8厘米太短了。
师:当长度一个比1米小而又比10厘米大。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最好
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分米。
(1)谈话:你怎么知道的?大家知道为什么叫分米吗?
讲述:是的,用米表示太长,用厘米表示太短,于是人们创造了长
度单位“分米”。人们把10厘米看作1分米。请小朋友拿出直尺,找
出10厘米,这一段长度就是1分米。
1分米有多长?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分米长的纸条)
提问:分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I分米等于10厘米。(板书)
(2)、寻找生活模型,建立“1分米”的表象。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3)、认识几分米。
谈话:拿出1米长的线,估一估,取出其中一部分,表示1分米。用
手中的线段和直尺比一比,相差远的再调整一下。
交流:用线表示出2分米、5分米。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米和分米的进率。
以分米为单位测测长为1米的木条,数一数1米中有几个1分米,猜
想米和分米之间的进率。
质疑:米和分米之间是什么关系?
1米等于10分米。(板书)
小结: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认识了四种长度单位,你知道它们之间
各有什么关系吗?
1米=10分米1分米二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毫米
1分米二100毫米
2、教学例3
(1)、厘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出示教材5角硬币的图片。
提问:从图中我们知道一个5角硬币的直径长度是多少?(板书:2
厘米)
如果换成用毫米作单位又是多少呢?(板书:2厘米二()毫米)
我们可以怎样想?根据提示讨论。
1厘米是()毫米?
2厘米是()个10毫米?
就是()毫米?
让学生讨论,并指名回答。(让同学连起来说一说。)
学生回答2厘米就是2个10毫米,即20毫米厚,组织学生动手量一
量,验证2厘米和20毫米的长度关系。
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毫米微单位的长度
时,我们根据1厘米等于10毫米,想几厘米就是几个十毫米,也就
是几十毫米就可以了。
(2)、厘米和分米之间的换算。
出示教材课桌图片。
谈话:从图中我们知道了课桌的高度是80厘米,它以厘米为单位,
这样的长度如果以分米为单位,是几分米?你们能按照刚才换算厘
米和毫米的步骤来说一说80厘米二()分米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教师提问:
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有()个10厘米?
()个10厘米就是()分米?
80厘米等于()分米?
在学生回答了80厘米里面有8个10厘米,即8分米后,组织学生动
手量一量,验证80厘米和8分米之间的长度关系。
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分米为单位的长度
时,我们根据10厘米等于1分米,想几十厘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
也就是几分米。
思考:把分米换算成米,该怎么想呢?
(3)、归纳总结。
提问:比较刚刚学习的厘米换算成毫米和厘米换算成分米的情况,它
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你发现了什么?
它们之间的进率都是10。
厘米换算成毫米,是将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计量,换算时乘以
单位间的进率。
厘米换算成分米,是将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计量,换算时除以
单位间的进率。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单位换算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交流想法。
2.完成“练习五”笫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完成“练习五”第4题。
先说一说这些题目和教材中的例3有什么不同?应该怎么想?请同学
独立把结果填在书本上「然后指名学生问答,交流想法c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也做个小小测量员,任选几样自己喜欢的物品,先估
一估它的长度,再实际测量一下。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练习五
教学内容:毫米、分米认识的练习课,练习五第5〜思考题。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进一步掌握毫米、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方法:引导观察、动手操作、感知内化
一、教学过程:
1、基础练习,回顾所学:
2、出示小黑板填一填
直尺上从刻度“0”到刻度“1”这一段的长度是()厘米。把这一段
长度平均分成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是()毫米。毫米用字母()
表示。
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
直尺上从刻度“4”到刻度“14”是()厘米,也等于()分米。分
米用字母()表示c
3、把1厘米,1米,1毫米,1分米按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是()>
()>()>()相邻两个单位的进率是多少?
4、单位换算
5米二()分米40毫米二()厘米3分米二()厘米
9厘米二()毫米1米-3分米二()分米
4分米-16厘米二()厘米32厘米+18厘米二()分米
二、开火车回答上面各题,说说思考过程。
学以致用,巩固提高。
5、完成练习五第5题。
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最后集体反馈订正。
2、完成“练习五”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说是怎么画的,画线段时要注意什么。
3、完成“练习五”第7题。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组织交流。
4、完成“练习五”第8题。
6、请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说说思考过程。
7、完成“练习五”第9题。
8、学生独立审题,完成再练习本上,再交流时如何思考的。
9、完成“练习五”第10题和思考题。
第10题请学生先根据题意充分想象,再动手验证,在完全理解题意
后独立解决,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思考题,观察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请学生先独
立完成,再交流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四、全课小结
所学、所思、所困。
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认识千米、千米和米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材第26页例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
1千米二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能力目标: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
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
功的体验。
校学重点、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段学方法:引导观察、动手操作、感知内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活动:①走100米,数数大约有几步。②走200米,看用多长时
间。③了解交通工具的一般速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听说过五指山吗?西游记里如来佛的手掌就叫五指山,
在数学王国里,也有一座五指山,住着长度单位五兄弟。
1.复习已学过的四个长度单位。
(学生比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说出表示的符号并板
书;说出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o)
2.填入合适的长度单位。
世界上最小的鸟体长约2();世界上最高的建筑高约452();
世界上最矮的成人高约8();世界上最薄的笔记本电脑厚约15
()。
导入:拇指峰上住着谁呢?
二、认识千米:
L生活中的千米
(1)板书课题:认识千米(公里)
千米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你曾在那里听过或看过“千米”?
(2)播放相片:这是曹老师在从奎屯到乌鲁木齐的高速公路上拍摄
到的一些镜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①指路标志:(距宜兴?千米)②限速标志:
③汽车的里程表、时速表:④地图:
(3)千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
工
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
①除了汽车,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可以用千米作
单位?
②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千米作单位?
(4)小结:学到这儿,你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产生了什么初步
印象?
2.教学1千米和1000米:
现在大家一定很想知道1千米到底有多长,一起来看:
(1)播放录象:(走100米的镜头)看,这是我们昨天在操场上
活动时拍的录象,我们数了数,走100米大约要200步。
板书:走200步的路约是100米
(走200米的镜头)现在走了200米,大约花了3分钟?
板书:走3分钟的路约是200米
(闭上眼睛想一想100米有多长),下面的“小志愿者”们走的路就
更长了,我们一边看,一边认真数一数:他们一共走了几个100米?
(录象快放部分学生走10个100米的镜头)
(2)同学们想一想:把这10个100米连起来,该有多长啊!把
答案写在纸上好吗?
板书:1千米1000米这两种写法都对吗?为什么?它们表示的
长度虽然是一样的,可也有不同点,你发现了吗?
I千米二1000米,读来不易区分,你能巧用停顿,把它们区分开吗?
(生读)
(3)小结:1千米是1米的1000倍,所以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3.感知、体会1千米
(1)咱们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00米,()圈是1千米。有的学校的跑
道一圈长250米,()圈是一千米,如果是400米一圈,()
是一千米。
(2)在脑子里猜测想象一下:在你熟悉的路段中,从哪里到哪里
可能是1千米?
(3)让我们跟着摄像机镜头到校门外的大街上去走一走,看看一
千米究竟有多长?(播放录象)请学生闭眼在脑海里把这段路走一遍。
(4)估计:看了录象,你知道从哪里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呀?你
们怎么估计1千米的距离?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组
内讨论)
板书:人走15分钟的路约是1千米
人走2000步的路约是1千米
汽车行驶1分钟的路大约是1千米
(5)建议学生课后用这些方法验证刚才的猜测想象。
(6)引导:那我们班哪个同学的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呢?你
是怎么知道的?
(7)曹老师家离学校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曹老师,会选择什么交
通工具去上班?简述理由?
(8)小结:学到这儿,大家肯定对千米产生了深刻的印象,能谈
谈你的收获吗?
三、巩固新知,实际应用:
(1)你们的收获可真多,我来考考你:
4千米二()米3000米=()米
9千米二()米6000米二()米
(2)“小笑话”,根据孩子们实际生活“校运动会”来对单位进行纠
错,进一步强化所学知识。
“去年我们学校召开了校运会。孙佳俊不愧是跳远高手,轻轻一跃就
是1千米。我班的魏宗辰沙袋扔的特别棒,能扔10千米呢!韩昊在
离终点还有2千米时摔了一跤,但是他立刻站起来,接着跑,终于取
得800千米冠军。郑晓婕说,长大了要参加奥运会,争取夺个5米
冠军。王玺琳想,我也该锻炼起来,争取今年参加校运会。于是,我
今天早上跑了1米。”
(3)完成练习六第1题、第2题。(组内交流估计方法和结果)
(4)完成练习六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并指明说一说
你判断的理由。
四、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它就是“公里”,也
可以用KM表示。它住在五指山的拇指峰上,伸出你的左手,掌心向自
己,看,你也有一座“五指山”,有了它,你就可以牢牢地掌握长度
单位间的关系了。
第五课时千米和米的单位换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27页例5.练习六1〜5题。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千米和米之间的知系,会进行单位间的简单
换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长度,建立千米
的长度观念。
过程和方法:经历千米和米之间换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类推的思
想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关
系,培养学生自主动脉解决问题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
1.掌握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2.熟练地进行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地换算。
教法和学法:、讲授法和练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展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思,沟通旧知
1.出示:1千米=()米1米=()分米
1分米=()厘米1米=()厘米
1厘米=()毫米
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和进率。
教师依次点击鼠标出示: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
米,1米二100厘米
2.填空。
8米=()分米50分米=()米9分米=()厘
米
60厘米=()分米3厘米=()毫米2米=()厘
米
100厘米=()米1千米=()米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5。
(1)出示:3千米=()米6千米=()米(任选1
题试做)
(2)自主探索,汇报交流。
提问:括号里应填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先独立探索,再小组讨论、汇报c
说明:如3千米二()米,因为1千米=1000米,3千米里面有3
个1千米,就是3个1000米,1000X3=3000(米),所以3千米二(3000)
米。
想6千米二()米,方法同上。
(3)归纳总结、概括算法。
提问:通过刚才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再算法上有什么相同之
处?
明确:因为1千米是1000米,那么有几千米就是几个1000米就是“几
千”米
板书:3千米=3000米
6千米=6000米
方法:
(4)初步练习。
仿照例题,学生互相出题考一考。并说明思考过程。
2.学习例5.
(1)出示:5000米=()千米4000米=()米(任选
1题试做)
师问:括号里应填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先独立探索,再小组讨论、交流。
(2)学生汇报。
说明:5000米二()千米,因为1000米=1千米,5000米里面有5
个1000米,就是5个1千米,50004-1000=5(千米),所以5000米
二(5)千米「
4000米=()米,和此同理。
(3)总结算法:
问:通过例2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明确:因为1000米是1千米,那么有几个1000米就是几千米就是几
“千米”。
板书:5000米=5千米4000米=4千米
方法:
低----->高
・进率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把高级单位千米换算成低级单位米数,或者
把低级单位的米数换成高级单位的千米,我们都是根据什么去想得
数的呢?都是根据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去想的。就是1千米二1000
米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完成第27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理解题意之后完成,集体反馈。
2.完成练习六第4题
8千米=()米700米+300米=()千米
6000米=()千米3千米一1千米=()米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板
书课题)
板书设计:
千米的换算
3千米二3000米6千米二6000米
5000米二5千米6000米二6千米
第六课时估计长度,培养长度观念
牧学内容:教材第27页例6.练习六6〜7题。
校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千米的概念,知道1千米
(公里)二1000米。能进行米和千米简单的化换。
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
测量和估测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
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1千米有多远?
教学方法:测量法实践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千米,大家对千米已经有了初步的认
识,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感受1千米到底有多远,这节课我们一起到
操场上去测一测,走一走。
2.提醒学生应该注意安全,不要随便跑动,不要互相打闹。
二、操作
(一)量一量、想一想
1.带领学生在操场的跑道上量出100米的直线距离,在两端及中点处
各设立一个明显的标志。
2.让学生看一看50米的直线距离,再看一看100米的直线距离,然
后让学生想象一下200米、300米……1000米有多远?(按老师要求
完成并注意安全)
(二)走一走
1.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指定一个记录员。
2.指导学生用平时的步伐走完100米,并记下自己的步数,然后到记
录员处登记。
3.组织学生比较两次走的步数是否相同,让学生根据自己走100米的
感受想象一下自己走完1000米大约所要花费的时间。
(三)看谁估得准
1.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每组让两位学生在同一起点分别往不同的
方向走,到他们认为两人间的距离是100米的地方停下,另外两位学
生拿卷尺进行测量。
2.记下学生测量出的实际距离,选出最接近100米的两个组作为优胜
组。告诉学生理论必须和实践相结合。(在教师的组织安排下来完成)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给你收获了什么?
第七课时练习六(8〜15题)
教学内容:练习六第8〜15题。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牢固地建立1千米的观念。
教学难点:进一步熟练米和千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师: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朋友一一千米。你能把你了解到的这个
朋友的情况跟大家介绍一下吗?
同桌先说说悄悄话,再请学生向全班介绍,如:
千米是表示长度的单位,也叫公里。
1千米相当于绕我们的操场5圈那么长。
1千米=1000米...
二、调查汇报:
昨天调查了用千米做单位的资料,请学生汇报。(海盐到嘉兴、杭州、
上海的距离,各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等)
三、基本练习
L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8千米二()米7000米+8000米=()千米6000米二
()千米
3千米T000米二()米2000米+15千米二()千
米
先独立思考完成,师巡视辅导。
完成后同桌交流把认为最难的一题说给同桌听,听听你的同桌是怎
么想的。
完成后全班交流反馈。
请学生仿照难的题目自己也来出几道这样的题,并考考同桌。
四、实践运用练习
1.练习六第8题。
一圈400米,5圈几千米?如何列式计算,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
论,然后指名回答。
2.第10题。
这道题有不同的路线,让学生应用所学的长度单位及计算知识,解
决生活中选择路线的问题。
5、3.完成练习六的第11题。
6、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并指明说一说你的理由。
7、第13题。学生独立理解题意。注意米和千米之间的换算。
8、第14题。
(1)学生先读题,然后理清思路,他们选择什么方式去比较合适,
关键是看出发地点和目的地点的距离,根据距离的长短选择合适的
交通工具。
(2)再了解一下,这些交通工具的速度分别是多少,根据距离,估
测一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长能到达他们想去的地方。
5.第15题
(1)尝试独立读懂信息。
(2)交流:对和这个信息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3)思考:根据这些信息你认为小明中午12时能到达奶奶家吗?
(4)反馈并分析,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觉得自己哪方面有了进步或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千米的认识练习课
第八课时认识质量单位吨,吨和千克
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材第31-32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吨的观念,
知道1吨是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化聚及学会用所
学的知识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
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培养学生对物体
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这也是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方法:引导观察、动手操作、感知内化
教学准备:主题图、多媒体课件,课前让学生测量自己的体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老师的体重。
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体重,猜完后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在猜
老师的体重时都用了同一个质量单位一一千克,你们为什么不用
“克”作单位?什么样的物体我们用“克”作单位呢?(复习旧知,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和能力)
2、师:你们知道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它的体重大约是
多少?(学生回答,然后课件出示蓝鲸视频及有关资料的介绍。)
师:蓝鲸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个新的
质量单位(板书:吨的认识)。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
体吗?
3.教师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
教师提问: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
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
二、亲历活动,体验概念的形成
L初步认识吨。
师:通过刚才的资料我们知道了吨是一个比较大的质量单位,那么
一吨究竟有多重呢?
课前同学们都测量了自己的体重,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算一算
我们小组成员的体重之和,
各小组的体重都知道了,那么我们全班同学的体重是多少呢?
这时我提出问题:刚才我们计算了全班同学的体重是1056千克,那
1056千克大约是多少千克?学生马上回答:1000千克
这时我板书:1000千克并用红笔强调“千克”
1000千克也就是1吨,1吨=1000千克(板书1吨二1000千克),“吨”
可以用一个字母“t”来表示,所以也可以这样写。师板书:11000
接着我让学生用“吨”来描述我们全班同学的总体重。
2.充分感受吨。
(1)学生抬每袋重25千克的大米感受1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用力抱一抱一袋大米,感受25千克大
米有多重,力气小的同学也可以两个人抬一抬。
学生操作后汇报自己的感受。
自己推算:1袋大米重25千克,多少袋大米重1吨?(40袋)
教师借助多媒体演示:每次呈现4袋大米(因为4袋为100千克),学
生一边看一边数: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400千克……1000
千克。当40袋大米占满整个屏幕时,学生会感叹:哇!1吨有这么重
呀!
(2)感受1吨水的质量。
学生汇报自己家上个月或几个月用水数量(由学生课前去了解)。
师:1吨水到底有多少呢?让学生拎一拎一桶水,感受20千克的
重量,那么1吨水是多少桶呢?并推算出50桶水就是吨;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50桶水有规律的放在一起要占多大的空间。
如果把1吨水装在一个正方体的水箱里,这个正方体该有多大?
(同时渗透思想教育:水是生命之源,现在水污染严重,水资源紧张,
同学们要节约用水。)
3.举例: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教师可以用课件出示教科书中的例子,可以说“如果每学生的体重是
25千克,40个同学的体重就是1吨J
也可以说“20袋水泥重1吨。”也可以说“20头牛重1吨。”
也可以说“4只老虎重1吨。”也可以说“200桶油重1吨。”
在生活中一辆小汽车的总重约是1吨。
4.吨和千克的换算
教师出示例8:4吨=()千克3000千克=()吨
这部分内容对生来说不难,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让学生组内
交流,班内集体说理、说方法。
5.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32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1)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吨作单位?(2)做一做
三、应用拓展,体验数学的价值。
1.学生在教科书中独立完成练习三中的第1.2题。
第1题,是一组连线题,通过此题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
吨的感受。可以采用先独立连线,再交流的方法进行。
2.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集体反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
样想的。
3.练习三第4题。
此题答案不惟一。只要每辆车装的机器不超过2000千克也就是2吨
就可以。由于学生考虑的角度不同,所以装车的方法也就不同,可以
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4.改错(小明的数学日记工
今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两个100千克的肉包子,然后就和妈妈
一起去市场买菜。
市场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和妈妈转了一大圈,一
共买了1克香菜,2吨西红柿,3千克鸡蛋,1千克白菜和500千克肉。
我和妈妈拎着这些东西累得满头大汗。
四、小结评价,回归生活
L说说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有哪些收获。
2、课外实践:星期天在家长的陪同下,到商店或超市调查一下,有
哪些货物是用吨作单位的,有哪些货物是用千克作单位的?如果是以
千克作单位,估计一下多少件这样的货物的重量是1吨,作好记录。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常见质量单位
比较重或大宗物体吨(t)
I10001吨=1000千克
一般重千克()
।10001千克二1000克
比较轻克(g)
第九课时吨和千克的单位换算
教学内容:例8、练习七3〜6题。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知道1吨二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过程和方法:结合情境图,在解决具体问题中明确I吨二1000千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真正感知数学取之于生活,又作用于生
活。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和千克的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换算。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知识迁移。
一、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二、教学过程:
三、复习旧知。
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计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符号"t"
表示。1吨二1000千克。
二、例题讲解。
教师出示例8c
4吨二()千克3000千克二()吨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让学生组内交流,班内集体交流、说方法。
汇报:4吨=4000千克,想:1吨是1000千克,4吨是4个1000千克,
即4000千克。3000千克二3吨,3000千克里面有3个1000千克,即
3吨。
三、巩固练习。
L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32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1)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一头大象重6000千克,大象重多少吨?一辆卡车质量5吨,是
多少千克?
2.完成“练习七”第3题。
3.这题不仅要会根据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进行换算,还要掌握不同
单位之间的加减计算,明确在计算前要统一单位。
4.完成“练习七”第4题。请学生说说题意,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汇
报答案。
5.完成“练习七”第5题。汇报调查结果,分析数据,节约用水。
6.完成“练习七”第6题。如果有错请说出正确答案。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吨和千克的单位换算
4吨=()千克3000千克二()吨
第十课时列表法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33页例9、练习七7、8题0
故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
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
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过程和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品誉咨询绩效考核方案(3篇)
- vi设计方案策划与咨询(3篇)
- 客服电话沟通标准用语与作业规范
- 建筑加固支顶施工方案设计
- 新时代教研人员岗位职责解读
- 光伏静压桩引孔施工方案
- 建筑工地光伏节能方案设计
- 松原酒店建筑方案设计分析
- 建筑更新方案设计规范
- 商品房建筑亮化方案设计
- 《基层常见病诊疗指南》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专用灯具行业市场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新版中国移动笔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湖北省生态环保有限公司招聘3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集装箱驾驶员管理制度
- 第八章健美操健美操组合动作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八年级全一册
- 4.11五四运动课件-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 肿瘤患者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相关皮肤损伤临床护理实践指南 2
- 医疗安全培训课件妇科
- 脐带血栓课件
- 山东初级注安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