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单元古诗诵读《李凭箜篌引》同步训练一基础过关1.下列对《李凭箜篌引》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吴丝蜀桐张高秋”,开门见山,“吴丝蜀桐”突出箜篌构造精良、工艺精湛,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即写人。B.“李凭中国弹箜篌”,点出演奏者姓名和演奏地点,在写琴、写声之后写人,安排精巧,有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C.“老鱼跳波瘦蛟舞”,“老”和“瘦”两个看似干枯的字眼突出了行动艰难的鱼蛟形象,也衬托出了音乐的艰涩。D.“露脚斜飞湿寒兔”,玉兔任凭露水把自己浸湿也不肯离去,形象优美。此处没有对李凭技艺作直接评判,却饱含情思。答案C解析C项,“突出了行动艰难的鱼蛟形象,也衬托出了音乐的艰涩”错,诗人用“老”和“瘦”两个看似干枯的字眼修饰鱼蛟,突出本已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的鱼蛟,竟伴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写出了音乐声由高昂转为低沉的神奇魅力。2.诗歌五、六句描写音乐有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昆山”句是以声写声(听觉),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玉碎”写众弦齐鸣,嘈嘈杂杂;“凤凰叫”表现一弦独响,声音高亢。②“芙蓉”句以形写声(视觉),表现乐声的优美动听。“芙蓉泣露”写乐声悲抑,“香兰笑”写乐声欢快,形神兼备。解析“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意谓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昆山”,即昆仑山。“玉碎”,诉诸听觉,形容众弦齐鸣,乐音清脆,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凤凰叫”,表现一弦独响,声音高亢;“昆山玉碎凤凰叫”,以声写声,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泣露”,诉诸视觉,摹写琴声的悲抑;“香兰笑”,形容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芙蓉泣露香兰笑”句,以形写声,表现乐声的优美动听。诗人用“芙蓉泣露”写乐声悲抑,而以“香兰笑”写乐声欢快。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二语言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李凭箜篌引》中大量神鬼意象的运用,是为了实现诗歌作品“奇”的特征。中唐文学为了,实现对盛唐诗坛的突破,有意标新立异,主要有两种途径,一则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通俗派,强调明白晓畅;一则以韩愈、李贺为代表的尚奇派,强调“惟陈言之务去”。():“韩愈诗奇而雄,孟郊诗奇而古,贾岛诗奇而清,卢仝诗奇而怪。”如果中唐诗坛“奇”的审美取向的追寻是共性的话,那么李贺的“奇而冷艳”则是个性的彰显。较之李白诗歌创作的天马行空,,挥洒自然;李贺则是点滴积累、。前者彰显的是“天工”,后者呈现的是“思力”。这又让我们自然想到李商隐《李贺小传》一段文字:“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辈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这里强调李贺写作素材的获取、储备过程,又说“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这就是我们读李贺的作品有佳句而无佳篇,文气并不贯通、畅达的原因,即作品并非一气呵成,而是断断续续经过反复雕琢而成的。正如李贺在《南园》中自己说到的“寻章摘句老雕虫”。可以说,李贺《李凭箜篌引》中大量神鬼意象的援引,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以“奇而冷艳”实现诗风的“标新立异”、“迥乎不同”。由是观之,李贺被誉为“诗鬼”是的。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即着力于创新,因此他们有完全不同的诗风B.而尚奇派的诸位诗人,其诗风又有差异C.没有创新就没有中唐的尚奇诗派D.因此诗人的个性禀赋不同,所以诗风不同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特立独行一蹴而就励精图治水到渠成B.另辟蹊径一挥而就惨淡经营不容置疑C.另辟蹊径一蹴而就惨淡经营水到渠成D.特立独行一挥而就励精图治不容置疑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读李贺的作品感觉有佳句而无佳篇,文气并不贯通、畅达的原因,是由于作品并非一气呵成,而是断断续续经过反复雕琢而成的。B.因为李贺的作品并非一气呵成,而是断断续续经过反复雕琢而成的,所以我们读李贺的作品感觉有佳句而无佳篇,文气并不贯通、畅达。C.我们读李贺的作品感觉有佳句而无佳篇,文气并不贯通、畅达的原因,就是作品并非一气呵成,而是断断续续经过反复雕琢而成的。D.这就是我们读李贺的作品感觉有佳句而无佳篇,文气并不贯通、畅达的原因。它与作品并非一气呵成,而是断断续续经过反复雕琢而成的有关。【答案】1.B2.B3.D【解析】1.A项,他们诗风没有完全不同,都有“奇”这个共性特征;C项句子后面是“:”,“:”具有统领提示作用,这句话放在此处不妥;D项“因此”显得太突兀,前面根本没有呈现“原因”。故选B。2.特立独行: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此成语使用对象是“人”,用在此处显然不对。另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道路。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中唐文学开辟一条新路,符合句意。一蹴而就:形容做事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多指写字、写文章、画画快。此处指诗歌创作,应选“一挥而就”。励精图治:振奋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惨淡经营:指对艺术创作的苦心构思,也可以指艰苦地筹划与写作。本句指李贺创作苦心构思,应选“惨淡经营”。水到渠成:水流到了,自然就会形成一条水渠。比喻一旦条件具备,事情自然就会成功。不容置疑:不允许加以怀疑,指绝对真实可信。此处指李贺的诗风独特,应选“不容置疑”。故选B。3.A项中“原因”与“由于”重复。B项与后面题干不衔接,后面“正如李贺在《南园》中自己说到的‘寻章摘句老雕虫’。”说的内容是“雕琢”。C项说法过于绝对,不应该用“就是”。故选D。三情境默写【题组一】(1)《李凭箜篌引》中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的诗句是“________”。交代演奏者姓名和演奏地点的诗句是“________”。(2)《李凭箜篌引》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3)《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写音响效果。长安城门前的冷气寒光,皇城仙府,全被箜篌声所消融。(4)《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答案】吴丝蜀桐张高秋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需要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蜀桐、碎、泣、融、紫皇、炼、逗、倚、湿。【题组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1)李贺《李凭箜篌引》中,以神话里的人、物对美妙乐曲的如痴如醉的反应写乐声之美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交代了演奏箜篌的季节及箜篌构造的精良,“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则紧接着突出箜篌演奏时响遏行云的效果。(3)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苏轼《赤壁赋》中的“舞幽壑之潜蛟”运用了相似的意象和手法。(4)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音响效果,说长安城门前的冷气寒光,皇城仙府,全被箜篌声消融。(5)《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结合神话故事,用石破天惊、秋雨霶霈的景象来表现音乐的效果,想象奇特。答案(1)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2)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3)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4)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5)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题组三】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凭箜篌引》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想象来描写乐师的高超技艺以及音乐的震撼效果,只有两句例外: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了箜篌的构造以及演奏时间;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代了演奏师的名字、演奏地点以及乐器名称。(2)《李凭箜篌引》中,诗人描写乐师李凭弹奏的乐曲,主要使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但也有例外,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通过比喻和想象对乐声进行了正面描写,把声音可视化,生动传神。(3)《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箜篌声音的多变,悲欢交融,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有形神兼备之妙。(4)《李凭箜篌引》中,诗人化用女娲炼石的典故,从侧面写出了乐声的震撼效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李凭箜篌引》中,诗人化用吴刚伐桂和玉兔寒宫两个典故,从侧面写出了乐声的动人效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从侧面写出了乐声的感染力,与苏轼《赤壁赋》中“舞幽壑之潜蛟”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7)《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和下面的“江娥”一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8)《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化用江娥和素女的典故,从侧面写出了乐声的感染力,与苏轼《赤壁赋》中“泣孤舟之嫠妇”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答案(1)吴丝蜀桐张高秋李凭中国弹箜篌(2)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3)芙蓉泣露香兰笑(4)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5)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6)老鱼跳波瘦蛟舞(7)空山凝云颓不流(8)江娥啼竹素女愁课内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题组一】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两句用“吴丝”“蜀桐”突出箜篌构造精良、工艺精湛,借箜篌构造精良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B.诗的前四句虽然交代了弹奏的时间、地点、人物,但并未按一般的顺序来写,而是先写琴、写声,突出了乐声,有先声夺人之力,“空山凝云”一句,更有以实写虚之妙。C.诗的七、八两句用语平实,说的是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为箜篌声所消融,就连天帝也被乐声打动,突出了箜篌声的高亢嘹亮,李凭弹奏箜篌技艺的高超。D.“梦入”两句,用“老”和“瘦”两个看似干枯的字眼修饰“鱼”“蛟”,突出本已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的“鱼”“蛟”,竟伴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写出了音乐的神奇魅力。【答案】C。【解析】C项,“突出了箜篌声的高亢嘹亮”错。七、八两句写音乐效果,冷气寒光是无法消融的,因为李凭箜篌弹得特别好,人们陶醉在其美妙的弦歌声中,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了,“动紫皇”写天帝被乐声打动,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没有“高亢嘹亮”的特征。2.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在创作风格和创作手法上有何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白诗是现实主义风格,主要用正面描写;②李诗是浪漫主义风格,主要用侧面描写。【解析】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极为注意刻画琵琶女的指法,正面描写听音乐的感受,并注意交代琵琶女的身世,运用的是现实主义手法。李贺诗着重通过想象和夸张来描摹音乐效果,而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题组二】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昆山玉碎凤凰叫”是写乐曲的激越清脆和婉转柔美,着重表现乐曲的曲调和旋律的变化。B.“芙蓉泣露香兰笑”使荷花、兰花的表情,通过视觉、听觉来表达,着重表现乐曲感情的变化。C.“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运用夸张的手法,说明乐曲使世间的凡人和天上的天帝都感受到了。D.“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写月宫中仙人吴刚因听到音乐而倚着桂树,彻夜不眠,玉兔也伫立聆听,任凭晨露沾湿自身。【答案】A解析:A“婉转柔美”错误。2.清人方扶南把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推为“摹写声音至文”,请结合第五、第六句谈谈你的理解。答案:“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以形写声,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昆山玉碎”写声音清脆悦耳,“凤凰叫”写声音的和缓,“芙蓉泣露”摹写乐声的悲抑,“香兰笑”显示乐声的欢快,有形神兼备之妙。解析:第五、第六句正面写乐声,而又各具特色。诗人大胆想象,前句是以声写声,后句则是以形写声,或写乐曲的变化,或写听众的感受。注意答出这样写的表达效果。【题组三】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B.诗人借助联想、想象、象征等手法,把抽象的箜篌声转化为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C.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D.纵观全篇,诗中无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答案B解析诗人没有借助“象征”手法。2.“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是诗中仅有的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和通感的艺术手法。(2)第一句运用比喻,以声写声;第二句运用通感,以形写声。这样写可以唤起音乐的形象感。“昆山玉碎”可以唤起山崩地裂的音乐的形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凤凰叫”可以唤起凤凰孤独哀鸣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幽怨;“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欢快愉悦。使读者更易领会音乐的美妙。课外拓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1-2题。听颖师弹琴韩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汇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1.对这两首诗的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听颖师弹琴》起调轻柔细碎,音调缠绵婉转,用一对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做比,让人联想到他们在切切私语、谈笑、倾诉。B.“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写声音舒缓、悠扬,好像那白云悠然于碧空,也像那柳絮随风癫狂、飘荡,使人也为之神游四方。C.在描绘李凭箜篌弹奏的乐声时,诗人驰骋自己大胆的幻想和丰富的联想,形成神奇变幻、令人应接不暇的艺术境界。D.李诗脉络没有一定的次序,而是随着诗人想象的流动,想象所至,笔之所至,故而使人难以把握诗中描写的音乐美。2.试比较《琵琶行并序》《听颖师弹琴》两首诗与《李凭箜篌引》在音乐描写上的异同。【答案】1.D2.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主要通过比喻等手法,力图描绘出音乐的形象。李贺在诗中虽然也用了“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来描写李凭弹箜篌的音乐形象,但李贺不是主要使用描写的手法去精雕细刻音乐的形象,而是着重写“感”,写音乐给人的强烈的、惊心动魄的感受。【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D项,“故而使人难以把握诗中描写的音乐美”说法错误。诗人想象着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又从天庭描写到神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可见诗人的思维活动时而地下,时而天上;时而动物,时而植物;时而神人,时而天帝,在脉络上,没有一定的次序,而是随着诗人想象的流动,想象所至,笔之所至,这样的写法,既在内容上使诗的意境内涵丰富、变幻多样,又在形式上使诗的意境具有流动摇曳之美,并不是“使人难以把握诗中描写的音乐美”。故选D。2.本题考查比较鉴赏诗歌的能力。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看,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主要通过比喻等手法,力图描绘出音乐的形象。《琵琶行并序》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用“如急雨”使大弦的琴声形象化,用“如私语”使小弦的琴声形象化;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间关”之声,轻快流利,将这种声音比作“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之声,悲抑哽塞,将这种声音比作好象“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推向高潮。《听颖师弹琴》中,把袅袅的琴声比作小儿女在耳鬓厮磨之际,窃窃私语,互诉衷肠,中间夹杂些嗔怪之声。将昂扬激越的琴声比作勇猛的将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气势非凡。将由刚转柔的琴声比作经过一场浴血奋战,敌氛尽扫。将高亢突起的琴声比作一只凤凰在百鸟齐鸣之中,翩然高举,引吭长鸣。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中,虽然也用了“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来描写李凭弹箜篌的音乐形象,但李贺不是主要使用描写的手法去精雕细刻音乐的形象,而是着重写“感”,写音乐给人的强烈的、惊心动魄的感受。这其中有天空中的白云、湫湫的秋雨,潭中的老鱼、瘦蛟,神话传说中的湘娥、素女,紫皇、神妪,吴刚、玉兔等。他驱使着大自然的静物、动物,调动了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的形象,来强调音乐之“感”,写出乐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这样,抽象的、难以捉摸的乐声以及它奇妙的艺术效果,形象而具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①绿绮:古代著名的琴。②流水:《列子·汤问》中有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与《李凭箜篌引》一样,起始句都用乐器的名贵来衬托乐师的不凡。B.颔联正面描写蜀僧弹琴,用大自然的万壑松涛声来比喻琴声的清越宏远。C.颈联既点明了听琴的时令,也写出了琴声由先前的畅快转为沉重的变化。D.全诗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赞美琴声美妙的同时,也寓有知音的感慨。答案C解析“转为沉重的变化”错。琴声是畅快的,不沉重。2.本诗尾联与《李凭箜篌引》中“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在表现音乐手法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本诗尾联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用诗人聚精会神听琴,而不知时日已暮,衬托乐声的动听让人入迷。②《李凭箜篌引》中“昆山”两句用了正面描摹的手法,用“昆山玉碎”摹写音乐清脆悦耳,用“凤凰叫”摹写音乐婉转动听(比喻);用“芙蓉泣露”摹写乐声悲凉凄恻,用“香兰笑”摹写乐曲活泼欢快(通感)。(答到“以声写声”“以形写声”也可)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3-4题。长歌续短歌①李贺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秦王②不可见,旦夕成内热。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徘徊沿石寻,照出高峰外。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注)①本诗写于李贺考进士受到排挤打压之后。②秦王:指唐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麻醉后监护中的关键护理要点
- 消防救援队疫情防控常态化应急措施
- 开放性作业题目及答案
- 心电监护仪电极贴附操作流程
- 液压支架液压控制系统主动谐振抑制减振措施
- 生物膜共培养研究-洞察及研究
- 四年级学生体育能力培养计划
- 期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达标名校2026届中考五模物理试题含解析
- 江西省上饶上饶县联考2026届中考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 网络公司门卫值守制度
- 片剂2片剂常用辅料
- 新建三座钢结构人行天桥监理规划
- 新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 供应商往来对账确认函(财务文书模板)
- GB/T 778.1-2018饮用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第1部分:计量要求和技术要求
- GB/T 6725-2017冷弯型钢通用技术要求
- 2022年泰安市文化和旅游系统事业单位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
- ISO9001新产品研发控制程序
- 防台风、暴雨应急预案
- 提高口服药准确服用率品管圈ppt课件
- 市政工程类建筑施工项目危险源辨识及风险管控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