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第二节第2课时板块构造学说与地貌课件_第1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第二节第2课时板块构造学说与地貌课件_第2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第二节第2课时板块构造学说与地貌课件_第3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第二节第2课时板块构造学说与地貌课件_第4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第二节第2课时板块构造学说与地貌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第二节地形变化的动力第2课时板块构造学说与地貌第2页研习任务板块运动及其地貌教材认知1.

地球的岩石圈可以划分出六大板块:A为

亚欧板块、B为非洲板块、C为

印度洋板块、D为太平洋板块、E为美洲板块、F为

南极洲板块。2.

六大板块上覆于熔融的

软流层之上,一直处于缓慢的、不断的运动之中。亚欧印度洋南极洲软流层3.

板块间的相互运动主要有

相向、

相离等形式,并因此产生不同的地貌形态。4.

板块内部相对

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

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相向相离稳定交界处[重点研讨]1.

六大板块的板块边界类型及其地貌地震带板块位置边界类型形成的地貌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千岛群岛、千岛海沟;日本群岛、日本海沟;台湾海沟;菲律宾群岛;马里亚纳海沟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阿留申群岛、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新西兰南、北两岛地震带板块位置边界类型形成的地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消亡边界地中海、阿尔卑斯山脉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喜马拉雅山脉非洲断裂带非洲板块内部生长边界东非大裂谷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生长边界红海、死海大西洋断裂带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及亚欧板块生长边界冰岛、大西洋、大西洋中脊2.

板块运动与地貌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如下表所示。板块运动张裂相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边界类型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对地球地貌的影响形成裂谷或海洋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海沟、岛弧、海岸山脉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图示

合作研讨

2024年5月26日3时50分,位于印度尼西亚的默拉皮火山开始喷发,火红色的熔岩从火山口流出,熔岩顺着火山向下流淌,在火山喷发的前后伴随着地震发生。此次喷发形成了火山灰浓烟,高度达到2

000米以上,喷发持续时间为63秒,火山山头部位被大量火山灰覆盖,当地政府已经疏散了火山附近的大量居民。默拉皮火山位于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距离印度尼西亚古城日惹很近,默拉皮火山是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之一。1.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地震频发的国家,分析其主要原因。(区域认知)提示:印度尼西亚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2.

同属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很少发生地震、火山现象,而新西兰却是地震、火山频发的国家,分析其原因。(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提示: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印度洋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而新西兰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研习经典

在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板块构造学说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地球环境,解释地球运动的机理。读图,回答1~3题。1.

在内力作用中,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是(A

)A.

地壳运动B.

岩浆活动C.

变质作用D.

堆积作用A解析:第1题,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最大,最为显著,A项正确。岩浆活动中岩浆喷出地表对地表形态有塑造作用,但分布区域较小,B项错误。变质作用需要高温高压的条件,主要发生在地下,C项错误。堆积作用为外力作用,D项错误。故选A项。2.

下列地区中因板块碰撞而形成的是(D

)A.

科罗拉多峡谷B.

东非大裂谷C.

大西洋中脊D.

马里亚纳海沟解析:第2题,科罗拉多峡谷是外力侵蚀形成的,东非大裂谷、大西洋中脊是板块张裂形成的,海沟是板块碰撞形成的,A、B、C项错误,D项正确。故选D项。D3.

关于该板块俯冲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

①处的洋脊是大洋板块消亡处B.

②处的海沟是大洋板块诞生处C.

②处的洋脊位于板块张裂地带D.

海沟处的海底岩石比洋脊年轻解析:第3题,根据图示可知,①处位于板块交界处,并且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属于消亡边界,①形成海沟,A项错误。②处下方有岩浆上升,属于板块张裂、生长边界,容易产生洋脊,B项错误,C项正确。海沟处的岩石比洋脊老,洋脊是岩浆在张裂处喷出冷却形成的,年龄小,D项错误。故选C项。C读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4~5题。4.

在地壳运动影响下,和④所处板块边界类似地区的地表形态多为(D

)A.

海洋B.

海岭C.

裂谷D.

海沟D解析:第4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④处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挤压的消亡边界,在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往往形成海沟、岛弧链、海岸山脉,D项正确;在板块的生长边界往往形成海洋、海岭、裂谷,A、B、C项错误。故选D项。5.

目前,珠穆朗玛峰还在上升之中,原因是(A

)A.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B.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C.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拉伸D.

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拉伸解析:第5题,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珠穆朗玛峰所在的喜马拉雅山脉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因此珠穆朗玛峰还在上升之中,A项正确。故选A项。A第18页课时作业

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图)。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略有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读图,回答第1题。1.

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分别为(

D

)①相向运动②相离运动③生长边界④消亡边界A.

①③B.

①②C.

②④D.

②③解析:图中海绵代表板块,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代表地幔物质对流。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说明板块相分离,是生长边界,②③正确,①④错误。故选D。D1234567891011121314

2020年11月7日,汤加群岛附近发生里氏6.1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据此回答2~3题。2.

下列有关本次地震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B

)A.

火山活动引起B.

地壳运动引起C.

山崩和滑坡引起D.

人类活动诱发而成解析:第2题,地震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属于内力作用,虽然火山活动也能引起地震,但该次地震发生时并没有火山喷发。B12345678910111213143.

从地质作用方面分析,下列地质现象的成因与该次地震相似的是(D

)A.

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B.

崇明岛的形成C.

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形成D.

约旦地沟的形成解析:第3题,云南路南石林是流水侵蚀、溶蚀形成的地貌,属于外力作用;崇明岛是流水挟带的泥沙堆积而成;澳大利亚大堡礁是生活在热带地区的珊瑚虫遗体沉积而成;约旦地沟处于大陆板块内部断裂下陷处,由内力作用形成。D1234567891011121314

“吉布提”意为“沸腾的蒸锅”,该国位于非洲东北部亚丁湾西岸,扼红海进入印度洋的要冲,境内地形复杂,有高耸的火山,深陷的湖泊,大部分为海拔不高的熔岩高原,下图示意吉布提位置。读图,回答4~5题。4.

吉布提炎热的主要原因是(C

)A.

靠近海洋B.

火山众多C.

纬度较低D.

海拔较高C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该国地处12°N左右,纬度低,由于吉布提位于阿拉伯半岛附近,常年受来自阿拉伯半岛的东北信风控制,虽濒临海洋,但降水较少,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炎热干燥,沙漠面积广,所以被称为“沸腾的蒸锅”,C项正确,A项错误;海拔高、气温低,火山众多不会直接导致气候炎热,B、D项错误。故选C项。12345678910111213145.

该国境内有高耸的火山、深陷的湖泊等地貌,主要是因为地处(D

)A.

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B.

东非大裂谷,为板块消亡边界C.

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D.

东非大裂谷,为板块生长边界解析:第5题,根据板块分布,该国地处东非大裂谷北部,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地带,为生长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岩浆活动强烈,境内形成高耸的火山、深陷的湖泊等地貌。D项正确,A、B、C项错误。故选D项。D1234567891011121314

下图为板块运动示意图,图中箭头指示板块运动或物质移动方向。读图,回答6~7题。6.

根据板块知识,图中所示板块数量为(C

)A.1B.2C.3D.4解析:第6题,海岭、海沟为板块的边界地貌,图中甲位于海岭,乙处左侧海陆交界地带是海沟。C12345678910111213147.

与图中所示位置描述相符的是(B

)A.

甲处多褶皱、断层B.

乙处地壳厚度大C.

甲处沉积物较厚D.

乙处岩石年龄老解析:第7题,甲处为海岭,海岭为海洋地壳的诞生处,主要为岩浆岩,多断层,褶皱不发育。乙处为海洋板块俯冲到陆地板块以下,陆地板块隆起位置,地壳较厚。甲处为海岭,地势较高,沉积物不易在此沉积,沉积物较薄。乙处海底部分的岩石年龄老,但大陆上的岩石不一定老。B1234567891011121314读红海剖面示意图,回答8~9题。8.

图示区域的地壳(A

)A.

以水平张裂作用为主B.

以水平挤压作用为主C.

以垂直上升运动为主D.

以垂直下降运动为主解析:第8题,根据图中地层和岩石的分布可知,红海处地壳发生断裂,地壳以水平张裂作用为主。A12345678910111213149.

下列岛屿或群岛的形成主要与地壳垂直运动有关的是(B

)A.

冰岛B.

台湾岛C.

夏威夷群岛D.

南沙群岛解析:第9题,冰岛和夏威夷群岛的形成主要与火山喷发有关;台湾岛的形成主要与地壳垂直运动有关;南沙群岛的形成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B1234567891011121314

板块构造学说是目前解释全球宏观地貌形成的重要学说。图1是板块运动示意图,图2是世界某区域的板块边界分布图。读图,回答10~11题。

图1

图210.

图中虚线丙示意的是(C

)A.

古登堡界面B.

莫霍界面C.

岩石圈下界D.

软流层解析:第10题,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被断裂带分割成多个单元,其中较大的称为六大板块,因此虚线丙是指岩石圈下界,软流层上界。C123456789101112131411.

图2中①②两地宏观地貌的形成与图1中相符的是(A

)A.

①—乙②—乙B.

①—甲②—乙C.

①—甲②—甲D.

①—乙②—甲解析:第11题,由图1中板块运动的方向判断,甲为生长边界的海岭,乙为消亡边界的海沟。根据图2中地理位置判断,①②都处在环太平洋消亡边界地带,因此主要的地貌是海沟。A图21234567891011121314

下图是夏威夷群岛主岛与其他3个链状火山岛屿的分布示意图。许多科学家相信,夏威夷群岛主岛和这些链状火山岛屿是由太平洋板块在一个可视为固定不动且喷发岩浆的“热点”上移动(箭头指向代表板块移动方向)而形成的。读图,回答12~13题。12.

此处位于(D

)A.

生长边界B.

消亡边界C.

美洲板块D.

板块内部D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第12题,结合材料可知,夏威夷群岛主岛和这些链状火山岛屿是由太平洋板块在一个可视为固定不动且喷发岩浆的“热点”上移动而形成的,3个链状火山岛屿是太平洋板块移动而形成的,因此夏威夷群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内部,不位于板块交界处,也不位于美洲板块。123456789101112131413.

下列最能代表从夏威夷群岛主岛1到链状火山岛屿2、3、4年龄分布情形的是(B

C

DBA

B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第13题,由材料可知,链状火山岛屿是由板块在岩浆喷发的“热点”上移动而形成的,所以离岩浆喷发地越近,形成越晚,年龄越小,根据图示箭头可知,年龄由年轻到较老的顺序为1、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