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高考地理真题解析_第1页
2025年广东高考地理真题解析_第2页
2025年广东高考地理真题解析_第3页
2025年广东高考地理真题解析_第4页
2025年广东高考地理真题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广东高考地理真题解析题组一:口岸城市发展云南省河口口岸早期以货物过境贸易为主,口岸城镇功能相对单一。2007年中国河口—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成立。近年来,该合作区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对口岸城镇功能及合作区腹地产生了影响。图I示意该合作区转型升级后的口岸城镇与口岸、腹地中心城市互动关系模式。据此完成1-2题。1.该合作区转型升级后,口岸城镇()①商贸服务能力变化不大②三大产业的比重均等③产业间的协作能力增强④生产组织功能更强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根据材料和图示,可以得知转型升级之后,口岸城镇商贸服务能力应该增强,①错误;三大产业比重不可能均等,②错误;图中的协作、合作等说明产业间协作能力增强,③正确;生产组织功能会更加强大,④正确。选择D选项。D题组一:口岸城市发展云南省河口口岸早期以货物过境贸易为主,口岸城镇功能相对单一。2007年中国河口—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成立。近年来,该合作区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对口岸城镇功能及合作区腹地产生了影响。图I示意该合作区转型升级后的口岸城镇与口岸、腹地中心城市互动关系模式。据此完成1-2题。2.该合作区的转型升级将促使腹地中心城市()A.生产要素流动加快B.外贸依存度降低C.单位产值能耗增加D.同质化竞争加剧解析:图示可以看出,中心城市与周围城镇之间的联系增加,生产要素流动加快,A正确;中心城市通过口岸更多参与跨境贸易,外贸依存度可能提高,B错误;由于转型升级,产业设施完善等因素,单位产值能耗会降低,C错误;图中的两个中心城市功能不同,因此同质化竞争不会加剧,D错误。A题组二:长江三角洲土壤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某地在相同母质、相邻地块上发育的水田土壤和旱地土壤剖面层次结构。据此完成3-4题。3.在水田土壤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小的土层是()A.耕作层B.犁底层C.淀积层D.母质层解析:观察左图可以看出,母质层在最下方,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小,选择D选项;耕作层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犁底层和淀积层也会受到影响,A、B、C错误。D题组二:长江三角洲土壤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某地在相同母质、相邻地块上发育的水田土壤和旱地土壤剖面层次结构。据此完成3-4题。4.由图可知,相较于水田土壤,旱地土壤()A.剖面层次更为复杂B.表层与大气间的热量交换更少C.表层淋溶作用更弱D.表层水气相对占比波动更频繁解析:图示可以看出,旱地土壤剖面层次更简单,A错误;水田土壤最上层是田间水,阻碍了水田表层土壤与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因此旱地土壤表层与大气热量交换更多,B错误;由于旱地土壤整体水分条件差,表层水分易下渗,水田土壤表层水不易下渗(需要保持田间水层),因此旱地土壤表层淋溶作用更强,C错误;水田表层为田间水层,水气相对占比变化小,旱地表层水气相对占比随着天气变化(如降水等)较大,D正确。D题组三:北京市工业企业图3反映北京市2000—2020年期间各区工业企业减少数量及2020年底各区工业企业存续数量。据此完成5-6题。5.2000--2020年,中心城区工业企业数量的大幅减少有助于该区域()①升级产业结构②疏解非首都功能③增加土地资源④缓解人口老龄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北京市中心城区工业企业迁出,可以促进金融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优化升级产业结构,①正确;部分工业迁出后,起到疏解非首都功能的作用,②正确;土地资源本身不会发生变化,但是可能会释放部分建设用地,③错误;随着工业迁出的还有劳动人口,因此人口老龄化会加剧,④错误。本题选择A选项。A题组三:北京市工业企业图3反映北京市2000—2020年期间各区工业企业减少数量及2020年底各区工业企业存续数量。据此完成5-6题。6.2020年底,北京市工业企业存续数量空间分布的特点是()A.中心城区企业密度最小B.空间集聚的特征明显C.呈现同心圆状分布格局D.自中心城区向北递增解析:图示可以看出,中心城区企业密度不是最小的,最小的位于西北部,A错误;工业企业存续数量空间分布不均匀,有集聚特征,B正确;并非呈现同心圆状分布,C错误;从城市中心向北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并非递增,D错误。B题组四:叠层石与地球运动叠层石发育于滨海区域,它是以蓝细菌为主的原核生物通过生长和代谢活动黏结沉积矿物颗粒而形成的生物沉积构造。由于蓝细菌的生长具有趋光性,因此叠层石沉积结构蕴含了“日一地一月”关系的相关信息。根据对北京周口店地区中元古代晚期(距今约10亿年前)叠层石沉积结构的研究,可知那时黄赤交角为29.9±0.7°,一天时长为17.0±0.7小时。据此完成7-8题。7.相较于现今,中元古代晚期的地球()A.温带区域范围更大 B.极夜极昼区的范围更大C.自转的角速度更慢 D,太阳直射区域范围更小解析:根据材料,中元古代黄赤交角比现在更大,因此热带和寒带范围更大,温带范围更小,太阳直射区域范围变大、极昼极夜的范围更大,A错误、D错误、B正确;由于一天时间较短,说明自转角速度更快,C错误。B题组四:叠层石与地球运动叠层石发育于滨海区域,它是以蓝细菌为主的原核生物通过生长和代谢活动黏结沉积矿物颗粒而形成的生物沉积构造。由于蓝细菌的生长具有趋光性,因此叠层石沉积结构蕴含了“日一地一月”关系的相关信息。根据对北京周口店地区中元古代晚期(距今约10亿年前)叠层石沉积结构的研究,可知那时黄赤交角为29.9±0.7°,一天时长为17.0±0.7小时。据此完成7-8题。8.与周口店纬度相同的区域,在中元古代晚期较现今()A.冬至日的白昼更长 B.与北回归线的纬度差更大C.潮汐变化周期更短 D.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更小解析:由于黄赤交角变大,因此北半球冬至日的昼长更短,A错误;由于黄赤交角即为北回归线度数,因此该地与北回归线的纬度差变小,B错误;潮汐变化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关,由于一天变短,因此潮汐变化周期变短,C正确;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当时北回归线纬度更高,与该地纬度差小,因此夏至日太阳高度更大,D错误。C题组五:铁路货运联系某研究利用1990—2019年省际铁路货运量数据,总结了我国不同区域呈现出的“中心一外围”“点一轴串珠”两种省际铁路货运网络模式(图4)。图中节点表示省份,节点大(小)表示某省份与周边省份的铁路货运联系强(弱),节点的箭头指向与该省份铁路货运量最大的省份。据此完成9-10题。9.相较于“中心一外围”模式,“点一轴串珠”模式呈现出的特征是()A.货运网络结构更复杂 B.邻近节点间互惠关系更强C.更为单一的货运流向 D.货运网络层级性明显减弱解析:对比图示两种模式可知,相较于“中心一外围”模式,“点一轴串珠”模式货运网络结构更复杂,A正确;邻近节点之间的关系也是以单向联系为主,互惠关系并不强,B错误;两者相比,后者货运流向更加多样,C错误;两者均没有体现出特别强的层级性,D错误。A题组五:铁路货运联系某研究利用1990—2019年省际铁路货运量数据,总结了我国不同区域呈现出的“中心一外围”“点一轴串珠”两种省际铁路货运网络模式(图4)。图中节点表示省份,节点大(小)表示某省份与周边省份的铁路货运联系强(弱),节点的箭头指向与该省份铁路货运量最大的省份。据此完成9-10题。10.1990-2019年,东北地区铁路货运网络一直呈现“中心一外围”模式,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①地理单元相对独立②轻重工业结构比较均衡③人口季节性流动大④货运铁路干线结构稳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东北地区所处的地理单元相对独立,与外界联系较少,因此货运结构相对简单,①正确;东北地区重工业发达,轻工业相对弱,两者并不均衡,②错误;本题考察货运,与人口季节流动无关,③错误;东北地区以哈尔滨-大连线为主轴,向外伸展支线,铁路货运干线结构稳定,容易形成“中心一外围”模式,④正确。B题组六:城市地下热岛效应城市地下热岛效应是指城区地下环境温度高于郊区地下环境温度的现象。与地表城市热岛效应相比,城市地下热岛效应研究更关注城区地下温度变化及其对城市环境产生的影响。据此完成11-12题。11.城市地下热岛效应增强可导致城区()A.土壤的碳储存能力提高B.园林绿化养护成本降低C.表层土壤干岛效应增强D.植物垂直分层更加明显解析:根据城市地下热岛效应的定义,其增强说明城市地下土壤温度升高,这会导致微生物活动性增强,对有机质分解速度加快,因此土壤碳储存能力降低,A错误;由于土壤温度升高,水分蒸发加快,因此表层土壤干岛效应增强,园林绿化养护成本增高,B错误、C正确;由于植物生长条件变差,因此植物垂直分层不会更加明显,D错误。C题组六:城市地下热岛效应城市地下热岛效应是指城区地下环境温度高于郊区地下环境温度的现象。与地表城市热岛效应相比,城市地下热岛效应研究更关注城区地下温度变化及其对城市环境产生的影响。据此完成11-12题。12.能够减轻城市地下热岛效应的有效举措是()①加大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②增加城区不透水层面积③多种植冠层郁闭度高的植物④加强城区绿地斑块连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城市地下热岛效应的出现,说明城市地下吸收热量较多,散失热量较少,因此应该从增加散热、减少吸热入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可能会增加地下热量,①错误;增加不透水层面积,也可能会增加吸热、减少散热,②错误;多种植冠层郁闭度高的植物,可以减小吸热,③正确;加强城区绿地斑块联通,也会增加绿地面积,减少吸热,增加散热,④正确,本题选择D选项。D题组七:村庄土地利用结构广东沿海某村早期的土地利用,按照海拔由高到低依次为林地、居住用地、耕地和海岸滩涂。随着工业化发展,该村从居住核心区至海岸的土地利用发生明显变化,这种变化与土地利用的地租竞争力相关。图5示意该区段土地利用及其地租竞争力空间分布。13.影响该村在塘田段种植业用地地租竞争力向海岸方向变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渍涝逐渐加重 B.灌溉水源减少C.土壤质地变粗 D.积温逐渐降低解析:读图可知,种植业在塘田段向海岸方向的地租竞争力降低,说明向海岸方向种植条件变化,根据其所处的位置—广东沿海地区,可以判断向海岸方向容易受到风暴潮等因素的影响,出现渍涝的现象,因此选择A选项。无法判断灌溉水源和土壤质地变化,CD错误;在这样小的空间尺度内,积温几乎没有差异,D错误。A题组七:村庄土地利用结构广东沿海某村早期的土地利用,按照海拔由高到低依次为林地、居住用地、耕地和海岸滩涂。随着工业化发展,该村从居住核心区至海岸的土地利用发生明显变化,这种变化与土地利用的地租竞争力相关。图5示意该区段土地利用及其地租竞争力空间分布。14.该村原来零星的临时商业活动向上图所示商业区聚集,这种现象有利于()A.优化村域交通网络 B.减少商铺租金支出C.扩大商业服务范围 D.降低村民消费支出解析:商业活动集中与优化交通网络关系不大,A错误;集聚会增加商铺租金支出,B错误;集聚后形成商业中心,服务种类增多,可以扩大商业服务范围,C正确;商业活动集聚可能会增加村民消费支出,D错误。C题组八:江河湖泊的补给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众多,这些湖泊历史上多与长江自然连通。图6示意自长江中游沙市水文站至感潮河段多个沿江湖泊湖底高程(湖面高程减去平均水深后的高程值)及其与长江水位高程的对比关系。据此完成15-16题。15.沿江湖泊与长江相互补给作用最显著的河段是()A.IB.ⅡC.IIID.IV解析:读图可以看出,①河段湖泊数量少,且有湖底高程低于旱期平均水位,因此相互补给不显著,A错误;②河段湖泊数量多,且湖底高程位于汛期平均水位和旱期平均水位之间,可以与长江相互补给,B正确;③河段湖泊数量少,④河段湖泊低于长江旱期平均水位,相互补给作用均不显著,排除C\D。B题组八:江河湖泊的补给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众多,这些湖泊历史上多与长江自然连通。图6示意自长江中游沙市水文站至感潮河段多个沿江湖泊湖底高程(湖面高程减去平均水深后的高程值)及其与长江水位高程的对比关系。据此完成15-16题。16.在第IV河段,湖泊湖底高程都低于上图中所示的海平面。除海平面变化外,还可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自然原因最可能是()A.湖泊淤积减弱B.潮汐作用影响强烈C.湖底侵蚀加剧D.湖泊区域构造下沉解析:湖底淤积减弱只会减慢湖泊高程增加速度,不会让湖泊湖底高程低于海平面,A错误;潮汐作用无法影响湖泊湖底高程,且潮汐作用是周期性的,不会让海平面始终保持某一高度,B错误;湖底往往难以受到侵蚀作用,C错误;区域构造下沉,可以让湖泊的湖底高程低于海平面,D正确。D综合题组一:太湖流域叶山岛村落发展叶山岛位于太湖东南水域,南宋末年就有村民在该岛定居;至清代,岛上居民已达百余家,村民以渔、农为业,皆会唱曲。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该岛被纳入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以及徐湾古村被列入苏州市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录,当地居民的生活、生产空间发生了显著改变。近年来,当地政府利用古村落和传统戏剧文化资源发展文旅产业。图7示意1978年以来叶山岛生活、生产和生态空间的变化过程。(1)指出叶山岛的地形特征,并说明其对早期村落布局的影响。(6分)地形特征:地势北高南低,北为低丘,南部地形较平坦。(2分)影响:岛屿南部地形平坦,背山面水,利于村落选址;(2分)南部低平区受微地形阻隔,使各村落相对独立。(2分)地势北高南低,村落分布在南侧,地形将其分为东湾村和西湾村综合题组一:太湖流域叶山岛村落发展叶山岛位于太湖东南水域,南宋末年就有村民在该岛定居;至清代,岛上居民已达百余家,村民以渔、农为业,皆会唱曲。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该岛被纳入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以及徐湾古村被列入苏州市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录,当地居民的生活、生产空间发生了显著改变。近年来,当地政府利用古村落和传统戏剧文化资源发展文旅产业。图7示意1978年以来叶山岛生活、生产和生态空间的变化过程。(2)在阶段Ⅲ,徐湾古村生产空间类型较阶段I发生了显著变化,分析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有利条件。(8分)政府规划及政策引导,促使旅游产业发展;(2分)交通连通性好;(2分)农文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2分)土地经营方式变更,村民迁居为商业性服务业提供土地、劳动力条件。(2分)对比可以得出,阶段三相比阶段一的生产空间由农业生产空间转变为商业活动空间,说明旅游业发展材料中体现政策因素、旅游资源因素、图示中体现交通因素,生活空间转移(村民迁居)。综合题组一:太湖流域叶山岛村落发展叶山岛位于太湖东南水域,南宋末年就有村民在该岛定居;至清代,岛上居民已达百余家,村民以渔、农为业,皆会唱曲。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该岛被纳入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以及徐湾古村被列入苏州市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录,当地居民的生活、生产空间发生了显著改变。近年来,当地政府利用古村落和传统戏剧文化资源发展文旅产业。图7示意1978年以来叶山岛生活、生产和生态空间的变化过程。有利于古村落的修复、修缮和盘活;(2分)有利于提高当地收入,增加保护古村落的保护资金;(2分)利于提高村民对古村落与文化的保护意识;(2分)吸引游客入岛和村民回流,利于古村落文化的传承和弘扬。(2分)(3)当地拟利用徐湾古村资源打造“戏剧文化村”,请分析该措施对叶山岛古村落保护的益处。(6分)解析:古村落的保护包括古建筑的保护,也包括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这一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吸引人口的回流,保住乡村文化的血脉。综合题组二:喀斯特溶洞与甑皮岩遗址甑皮岩遗址是我国华南地区重栗的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住于桂林市区的一个石灰岩溶洞内(图8a)。该遗址文化层(含有古人类活动遗留物的沉积层)组成物质中含有较多碳酸盐成分,文化层表面发育许多溶蚀孔洞。在洞穴底部,现存一个未回填的考古探坑。2020年11月至2023年11月,有关部门在洞内开展了气温和露点温度(气压和水汽含量不变,未饱和空气固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监测,结果如图8b所示。具有汇水功能,利于保持文化层干燥,利于遗址保护;(2分)便于观察文化层沉积结构,具有科考价值,可为遗址进一步保护开发提供参考;(2分)可开展旅游与研学活动,具有教育价值和提升公众文物保护意识的作用。(2分)(1)指出洞内未回填考古探坑对该遗址保护性开发可发挥的作用。(6分)解析:本题考察角度新颖,需要学生结合材料和图示充分联想,进而得出答案。地势低洼,可蓄水;可观察文化层剖面;反映科考方法和手段。综合题组二:喀斯特溶洞与甑皮岩遗址甑皮岩遗址是我国华南地区重栗的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住于桂林市区的一个石灰岩溶洞内(图8a)。该遗址文化层(含有古人类活动遗留物的沉积层)组成物质中含有较多碳酸盐成分,文化层表面发育许多溶蚀孔洞。在洞穴底部,现存一个未回填的考古探坑。2020年11月至2023年11月,有关部门在洞内开展了气温和露点温度(气压和水汽含量不变,未饱和空气固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监测,结果如图8b所示。夏季、秋季气温常达到或低于露点温度,利于洞内水汽凝结,形成凝结水;(2分)凝结水吸收洞内空气中的CO2;(2分)对文化层表面碳酸盐成分产生溶蚀作用,有助于溶蚀孔洞的形成(2分)(1)根据图8b所示,分析洞内气温变化对水汽状态的影响,并说明该影响有助于文化层表面溶蚀孔洞形成的作用机理。(6分)解析:本题考察两个基本原理,一方面需要理解温度和露点温度的关系对水汽凝结的影响,另一方面需要知道凝结后吸收二氧化碳形成碳酸,是溶蚀作用的前提。当温度达到或者低于露点温度,水汽会出现凝结图中可以看出主要出现在夏秋季节综合题组三:黄河浮雕与地质作用在晋陕峡谷山西临县段黄河两侧有河流阶地发育。在该地黄河东岸崖壁上发育的微地貌,因其形态各异、凹凸有致而被形象地称为“黄河浮雕"(图9a),其发育的物质基础由坚硬砂岩和较软泥岩互层构成。黄河浮雕出现于图9b所示部位。图9c示意某学者提出的外力作用对黄河浮雕形成的影响过程模式。河水侧向侵蚀,泥岩易受侵蚀,造成岸脚被掏空;(2分)上部岩层发生重力崩塌,形成直立崖壁;(2分)河流进一步下切,崖壁完全出露水面;(2分)遭受风化、风力侵蚀和重力崩塌等多种外力作用,崖壁对外力作用响应的差异,最终形成浮雕景观。(2分)(1)根据图9c所示过程模式,描述黄河浮雕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过程。(8分)解析:注意本题部分网传题目C图有错,会影响做题;读图可知,较软的泥岩先被侵蚀,然后上方重力坍塌,其后再经过河流侵蚀、风化、重力坍塌等,最终呈现浮雕景观。综合题组三:黄河浮雕与地质作用在晋陕峡谷山西临县段黄河两侧有河流阶地发育。在该地黄河东岸崖壁上发育的微地貌,因其形态各异、凹凸有致而被形象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