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京重点校高二(下)期末生物汇编:微生物培养技术及应用_第1页
2024北京重点校高二(下)期末生物汇编:微生物培养技术及应用_第2页
2024北京重点校高二(下)期末生物汇编:微生物培养技术及应用_第3页
2024北京重点校高二(下)期末生物汇编:微生物培养技术及应用_第4页
2024北京重点校高二(下)期末生物汇编:微生物培养技术及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北京重点校高二(下)期末生物汇编

微生物培养技术及应用

一、单选题

1.(2024北京石景山高二下期末)物质W是一种含氮有机物,会污染土壤。W在培养基中达到一定量

时,培养基表现为不透明。某研究小组欲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降解W的细菌。在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的过

程中,发现培养基上甲、乙两种细菌都能生长并形成菌落(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为分离该目标菌而配制的选择培养基中无需添加其它氮源

B.平板上出现菌落甲说明接种或培养过程中有杂菌污染

C.透明圈与菌落的直径大小能反映该细菌对物质W的分解能力

D.要得到目标菌,应该对菌落乙继续进行纯化培养

2.(2024北京东城高二下期末)某学校利用平板划线法接种进行酵母菌的纯培养,实验中发现了一些异常

现象,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选项异常现象原因分析

A平板上产生了杂菌菌落,但未接种的平板上无菌落产生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B接种后的平板上未形成酵母菌菌落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处理

C平板上有大量水滴未进行倒置培养

D平板上未分离出单个菌落每次划线前都重新蘸取菌液

A.AB.BC.CD.D

3.(2024北京朝阳高二下期末)某实验小组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活菌数,在实验组的每个平板上接种

0.1mL稀释105倍的土样稀释液,培养后发现实验组4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17、68、69、75,下列相

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清水将土样制成1X103〜107倍稀释的稀释液后灭菌处理

B.接种所用的培养基是湿热灭菌处理后的牛肉膏蛋白膝培养基

C.如果未接种的对照组平板上有菌落出现,应重新进行实验

D.该实验所用每克土样中能分解尿素的活菌数为5.7x107个

4.(2024北京海淀高二下期末)两位同学食用冰激凌后出现腹泻症状,为此他们检验冰激凌中大肠杆菌数

量是否超标。他们的实验流程和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深紫色

②培养

①接种

一段时间

重复此操作,含有伊红-亚甲蓝实验结果

9mL的琼脂培养基

无菌水

冰激凌的105注:大肠杆菌在含有伊红-亚甲蓝的琼脂培养基

融化液上生长,菌落成深紫色,并有金属光泽。

A.①应采用涂布平板法

B.实验方案应增设仅接种无菌水的组别

C.①应接种至少3个平板

D.仅以深紫色菌落数估测会导致结果偏高

5.(2024北京大兴高二下期末)聚乙烯醇(PVA)是存在于化工污水中的一种难以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

PVA与碘作用时能产生蓝绿色复合物,被分解后蓝绿色复合物消失,在培养基上形成白色透明斑。下表是

筛选高效分解PVA的细菌培养基配方,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成分蛋白质水

MgSO4PVA

用量5g10g7g1000mL

A.制备该培养基时,一般需要将培养基调节至中性或弱碱性

B.该培养基以PVA为唯一碳源,其上生长的菌落均具有分解PVA的能力

C.接种时,用灭菌后的涂布器蘸取少量菌液并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表面

D.在确定菌株降解PVA效果时,培养基由蓝绿色变为白色的速率为检测变量

6.(2024北京大兴高二下期末)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湿热灭菌等

B.涂布器、接种环等可通过灼烧的方法迅速灭菌

C.配制培养基和接种时,均需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操作

D.煮沸消毒法可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一部分芽抱

7.(2024北京西城高二下期末)下列“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的相关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

的的是()

A.配制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

B.从富含动物粪便和尿液的土壤中取样

C.将土壤浸出液灭菌后接种到培养基上

D.培养基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8.(2024北京西城高二下期末)甲乙两个生物小组的“酵母菌纯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组平板都分成4个区进行划线

B.甲组操作过程需4次灼烧接种环

C.乙组适合对酵母菌活菌进行计数

D.单菌落大小反映菌种种类差异

二、非选择题

9.(2024北京石景山高二下期末)研究者发现肠癌患者的肠道中乳酸乳球菌丰度下降,猜测这种菌可能具

有抑癌作用。为证实此猜测,研究者进行了系列实验。

(1)将健康人的粪便滤液用—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培养基中应含有一等营养物质。培养一段时间

后,经分离鉴定,得到一种新的乳酸乳球菌株HL10.

(2)诱导获得肿瘤鼠和肿瘤无菌鼠,每天灌胃等量培养液、大肠杆菌菌液、HL10菌液,一段时间后检测肠

癌细胞数量、肿瘤大小等指标(用肠肿瘤负荷综合体现),结果如图1。据此可知—o

(

m

l

)

图1

(3)将人源肿瘤细胞(HCT116和HT29)培养在不同的细菌培养液中,检测两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标志物

PCNA蛋白,结果如图2。表明o

培养液大肠杆菌HL10培养液大肠杆菌HL10

PCNA

actin

HCT116HT29

图2

(4)系列实验研究表明,HL10的抗肿瘤作用归因于其分泌的a-甘露糖昔酶(aMAN)o请挑选合适的选项完

成验证实验方案,并预测结果:―o

a.肿瘤鼠b.正常鼠

c.转入aMAN基因d.转入可与aMAN-mRNA结合的miRNA

e.肿瘤负荷低于对照组f.肿瘤负荷高于对照组g.肿瘤负荷与对照组无差异

组别实验组1实验组2对照组

用_ii.的HL10菌液用HL10菌液

主要操作用_____i____的HL10菌液灌胃肿瘤鼠

灌胃肿瘤鼠灌胃一出_____

实验结果_iv________v_肿瘤负荷低

10.(2024北京海淀高二下期末)细菌纤维素(BC)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生物材料,应用前景广泛。菌株K

生产的BC为白色,研究人员改造菌株K使其能生产出黑色BCo

(1)菌株K合成BC的单体是。菌株K属于醋酸杆菌,为增加BC的产量,需在其培养基中添加较

多的源,还需通入氧气。

(2)已知黑色素沉积能使BC转变为黑色BC。为此研究人员向菌株K中导入酪氨酸酶基因,获得的菌株T

能合成黑色素。为探究菌株T合成黑色素的最适pH,测得下图结果。

____pH=6

--------pH=4

1020

时间(x1000s)

①研究人员提出,生产上宜将pH=8作为菌株T合成黑色素时的培养条件。理由是:尽管此时黑色素的初

始产生速率不是最高,但是,有利于保证黑色素的产量。②已知菌株T生长和生产BC的最适pH

为酸性,但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均可存活。利用菌株T生产黑色BC的流程应为:一收获黑色BC

(请选择字母排序)。

a.调节培养基pH为酸性,培养一段时间

b.调节培养基pH为碱性,培养一段时间

c.接种少量菌株T至培养基中

d.向培养基中加入合成黑色素所需前体物质

(3)为简化生产黑色BC的工艺流程,请提出一条对菌株T进行基因改造的设想。

11.(2024北京延庆高二下期末)随着我国畜禽产业迅猛发展,废弃羽毛亟需进行有效开发利用。

(1)羽毛中含有丰富的角蛋白,不易被化学试剂分解,但自然界中少有羽毛长时间积聚,这一现象提示在—

的环境中易找到羽毛分解菌。

(2)为筛选土壤中的羽毛分解菌,研究者进行如下操作:

①取土样一配置浓度梯度土壤溶液一涂布于基础培养基表面,培养一段时间后,挑取单菌落接种于

的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

②以为对照,观察羽毛降解情况并检测角蛋白酶的酶活,结果如图1。据图1判断,适合后续研究

的菌株及依据。

菌株ABCD对照

羽毛降解情况

・111

酶活相对值310820

图1

(3)为优化角蛋白酶的生产条件,研究者利用响应面法进行多变量分析。根据实验结果绘制了温度、培养基

中羽毛含量两种变量组合对角蛋白酶活性影响的三维图,如图2。

图2

图中投影的等高线反映了不同条件下角蛋白酶活性的变化。据图2可知:等高线中最小图形的中心点代表

时的温度和羽毛含量;等高线酶活性随温度和羽毛含量增加的变化趋势(“相同”或“不同”)。研究

者根据测定结果建立模型,测得角蛋白酶活性比优化前提高了数倍。

(4)该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发酵液中富含氨基酸可用于。

12.(2024北京昌平高二下期末)T-2毒素是真菌产生的有毒代谢物,污染谷物和动物饲料,危害人畜健

康。T-2毒素的微生物脱毒法是利用微生物产酶(或代谢物)降解毒素和物理吸附毒素。科研人员对微生

物降解T-2毒素的机制进行了相关研究。

(1)通过观察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对筛选出的T-2毒素脱毒菌株AFJ-2和AFJ-3进行初步的鉴定。

两类菌株需要的营养除碳源、氮源外还应有—o

(2)将两类菌株的活细胞和灭活细胞与T-2毒素共培养,检测培养液中T-2毒素的含量。依据图1结果,推

测两类菌株对T-2毒素的脱毒方式最可能是,且AFJ-2菌株脱毒效率优于AFJ-3。

J3

I

U5E5

/、

S鳗

44

ZL)/)

题33

*2«2

m1繇1

ww

e

Q0,0

ll

(3)科研人员为进一步研究两类菌株对T-2毒素的脱毒方式,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胞外上清液和细胞内容物分别与T-2毒素反应2h后检测T-2毒素含量,结果显示,两类菌株均出现

与细胞内容物混合的T-2毒素含量显著降低,与胞外上清液混合的T-2毒素含量无显著变化,说明―。

②利用下列材料设计实验,其中对照组是—(选填字母)。

(注:灭活、蛋白酶K、SDS和PMSF均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

a.细胞内容物b.T-2毒素c.灭活细胞内容物

d.细胞内容物+蛋白酶Ke.细胞内容物+SDSf.细胞内容物+PMSF

(4)为探究这两类菌株在降解T-2毒素过程中的产物变化及其相对含量,利用相关技术方法获得峰面积,用

来代表物质的相对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

-«-T-2-«-T-2

-«-HT-2♦NEO

4.01HT-2(不加入AFJ-3)4.0q-・-NEO(不加入AFJ-2)

(3.5*产物

0X

73.0--A-产物X(不加入AFJ-2)

)2.5-

靠2.0-

®1.5-

«1.0-

0.5-

0.0

2461012142412244872

时间/h时间/h

AFJ-2将T-2毒素完全降解后加入AFJ-3AFJ-3将T-2毒素完全降解后加入AFJ-2

图2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多选)。

A.AFJ-3能以HT-2为底物

B.AFJ-2能以NEO为底物

C.推测产物X是由HT-2和NEO转化的产物

D.先加AFJ-3比先加AFJ-2的脱毒效果更好

13.(2024北京朝阳高二下期末)豆瓣酱是我国传统发酵食品,发酵过程中利用了多种天然菌种。研究人

员尝试分离这些菌种,进而研究它们在发酵中的作用。

(1)研究人员用稀释豆瓣酱酱醋,得到菌液,然后用法将菌液接种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培养

一段时间后,根据菌落特征初步选择出几种微生物:葡萄球菌S、解淀粉芽抱杆菌Ba、嗜盐四联球菌T和

融合魏斯氏菌W。

(2)为了检测抗生素对上述菌种的抑菌率,分别将这些菌种接种在含有不同种类、不同浓度抗生素的液体培

养基内,并设置对照菌液和不接种菌的空白培养体系,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定期检测菌液的吸光度(0D

值)。已知菌液吸光度与菌体密度成正比。该实验中对照菌液组的处理方式与实验组的区别是—,某实验

组菌液抗生素抑菌率的计算公式为。

(3)3种抗生素对上述微生物的抑菌率如下图所示。据图可知,向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控制其浓

度为ng/mL,能够实现对嗜盐四联球菌T的选择培养。

氨茉西林钠浓度(fJbg/mL)蔡夫西林钠浓度(jxg/mL)氯嘎西林钠浓度(pig/mL)

14.(2024北京东城高二下期末)禾谷镰刀菌(Fg)引起的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从小麦种子内

筛选抑制Fg的内生菌,为生物防治制剂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1)取小麦种子用酒精冲洗表面进行—,研磨后加入适量—进行梯度稀释,接种至平板培养获得内生

菌,可根据—进行菌种的初步鉴定,挑取不同的单菌落进行纯化,得到若干内生菌菌株。

(2)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具有抑制Fg功能的内生菌,用直径1cm的打孔器取Fg菌饼,接种于培养

基中央,分别在不同平板上将等量待测内生菌接种在距Fg2cm处,以—的平板为对照。一段时间后结果

如图1,测量各组Fg菌落半径,计算抑菌率如图2。图中抑制率的计算公式为—,实验结果说明―。

8o

6o目

<、

<俎

4oW

星W

2o8

H

O

图2

图1

(3)继续研究JB7的抑菌机制,用JB7培养液上清液处理Fg抱子,使用AO/PI双荧光染色评估Fg抱子细

胞膜损伤情况,AO染料可以通过完整的细胞膜,呈现绿色荧光;PI染料则通过破损的细胞膜,呈现橙红

色荧光,实验结果如图3。

图3

实验结果说明JB7使Fg细胞膜受到损伤,图中a和b处的荧光颜色分别是―-

(4)欲继续研究JB7是否通过分泌水解酶,以及分泌哪些水解酶发挥抑菌作用,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药品配

制培养基,通过观察透明圈进行判断(选择完成一种培养基配方即可)。

判断是否分泌纤维素酶的培养基配方:.o判断是否分泌葡聚糖酶的培养基配方:―o

A.葡聚糖B.琼脂C.纤维素钠D.蛋白陈E.MgSCU等无机盐F.蒸储水

15.(2024北京大兴高二下期末)青枯病由青枯菌引发,严重危害番茄生长。菜粕有机肥是以油菜籽榨油

后的副产物为原料经微生物降解而制成的有机肥。研究人员希望筛选出能充分利用菜粕有机肥且抑制青枯

菌的菌株。

(1)菜粕有机肥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可为抑菌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供充足的碳源和源。

(2)为筛选适于在菜粕上生长且能抑制青枯菌的菌株,研究人员进行了下列实验。

①称取10克番茄根际土壤置于装有的锥形瓶,制成稀释10倍的土壤稀释液,接种于若干个含菜粕

的固体培养基,30℃培养2~4天,该培养基按功能划分,属于培养基。

②将上述培养基上生长的所有单菌落接种到同一个固体培养基上,培养24h后,在培养基表面均匀喷洒—

悬液,30℃培养48h后对出现抑菌圈的菌落进行测量,计算每个菌落直径和抑菌圈直径比值以代

表,最终筛选出菌株RC14。

(3)为检测在施用不同肥料条件下菌株RC14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研究人员将盆栽番茄接种青枯菌7

天后进行如下处理,45天后测定发病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处理发病率(%)

1施用常规化肥72.5

2A________62.5

3施用含菌株RC14的常规化肥56.5

4施用含菌株RC14的菜粕有机肥17.5

表中A处的处理为,根据表中信息推测第4组发病率最低的原因_____。

(4)请提出一个RC14菌抑制青枯菌方式的假设。

16.(2024北京西城高二下期末)红曲色素是广泛应用于食品等行业的天然色素,主要通过红曲霉菌发酵

生产。现有商业菌株生产红曲色素能力低,且会产生对动物肾脏、肝脏有毒害的桔青霉素。科研人员拟获

得优质红曲霉菌。

(1)将待选菌样品接种到含大米研磨液的液体培养基中,扩大培养2天后进行依次分别涂布于固体培

养基上培养,通过观察—特征对菌种进行初步鉴定。

(2)以—菌株为对照进行发酵指标的比较,初步筛选出3种菌株。选取4种大米为基质进行发酵,结束后检

测相应物质的含量,结果如图1。

口稻花香米口稻花香米

22长粒香米.西长粒香米

口珍珠米口珍珠米

■泰香软米,■泰香软米

M3-2M7-5M9-2

菌株菌株

应选择—作为目标菌株进行后续生产研究。

(3)氮源种类及发酵温度对所选红曲霉菌代谢产物合成的影响如图2所示。

CCoo1

5JJ-1

^1

CAoA4

Juu^

w0

4mw

如4n0A

生1Vu

月0

3CA青

JVA

色y

素o

素3AAwo

20卜M

、U

7

、o

(素

£ACA

zJvr

gu《o

W,

,Ao0nr吧

-ggzvVjs

)ljd)

51C0Ai

1JuQ

nJ

1A川

O1u

o

Co1

J*

A

VH

0

3-

根据所有研究结果,依次写出红曲色素发酵罐中优选的碳源、氮源及控制的温度条件_。

参考答案

1.B

【分析】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按照功能的不同,

可将培养基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其中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

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

【详解】A、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降解W的细菌,所用培养基应该以物质W为唯一氮源,无需添加其它氮

源,A正确;

B、平板上出现菌落甲且甲周围没有透明圈,说明细菌甲不能分解物质W,而是以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

源,B错误;

C、透明圈与菌落的直径大小能反映该细菌对物质W的分解能力,透明圈与菌落的直径的比值越大,细菌

对物质W的分解能力越强,C正确;

D、平板上出现菌落乙且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细菌乙能够降解W,应该对菌落乙继续进行纯化培养得到

目标菌,D正确。

故选B。

2.A

【分析】平板划线法纯化菌种时不同阶段灼烧接种环的目的不同:(1)第一次操作:杀死接种环上原有的

微生物。(2)每次划线之前:杀死上次划线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次划线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

线的末端。(3)划线结束后:杀死接种环上残存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详解】A、若培养基灭菌不彻底,则未接种的平板上也会有菌落产生,A错误;

B、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处理,则会杀死接种的菌液,因而接种后的平板上未形成酵母菌菌落,B正确;

C、未进行倒置培养,则皿盖上冷凝的水滴会滴落到平板上,C正确;

D、每次划线前都重新蘸取菌液相当于未将菌液稀释,因而平板上可能未分离出单个菌落,D正确。

故选Ao

3.C

【分析】稀释涂布平板法除可以用于分离微生物外,也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当样品的稀释度足

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单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

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除

稀释涂布平板法外,还可以利用显微镜进行直接计数,该方法要利用特定的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

【详解】A、用无菌水(不是清水)将土样制成1x103〜107倍稀释的稀释液,然后将稀释液涂布到制备好

的培养基上,A错误;

B、牛肉膏蛋白陈培养基为完全培养基,而实验目的是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活菌数,应使用以尿素为

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B错误;

C、如果未接种的对照组平板上有菌落出现,可能是培养菌灭菌不彻底等原因导致的,应重新进行实验,C

正确;

D、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该实验所用每克土样中能分解尿素

的活菌数a(68+69+75)/3^0.1xl05~7.1xl07,D错误。

故选C。

4.D

【分析】1、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微生物的

计数。2、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菌落数目的原理:①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

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②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来推测样品中大约含有的活菌数。

【详解】A、图中①是稀释涂布平板法,A正确;

B、为排除无菌水的干扰,应增设仅接种无菌水的组别作为空白对照,B正确;

C、每个稀释梯度应设置3个平行实验,减小误差,C正确;

D、稀释涂布平板法,可能两个单菌落长到一起,所以仅以深紫色菌落数估测会导致结果偏低,D错误。

故选D。

5.A

【分析】菌落:是指由单个微生物细胞或一堆同种细胞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

度,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团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各种微生物在一定

条件下形成的菌落特征,如大小、形状、边缘、表面、质地、颜色等,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是衡量菌种纯

度、辨认和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

【详解】A、培养基是用于培养细菌的,制备该培养基时,一般在灭菌前将培养基调至中性或弱碱性,A

正确;

B、该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而菌落是在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子细胞群体,因此,用该培养基不能得到分

解PVA的细菌菌落,B错误;

C、涂布时,用经过灭菌处理的涂布器将用移液枪移到平板上的菌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表面,C错误;

D、在确定菌株降解PVA能力时,培养基中PVA浓度为无关变量,不同的菌种是自变量,白色透明斑的

直径为检测变量,D错误。

故选Ao

6.C

【分析】1、消毒是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芽抱和抱

子)。

2、灭菌是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抱和抱子)。常用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

灭菌、湿热灭菌法。

【详解】A、灭菌是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

灭菌、湿热灭菌等,A正确;

B、涂布器、接种环等接种工具可通过灼烧的方法迅速灭菌,B正确;

C、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接种时需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操作,但配制培养基不需要,C错

误;

D、煮沸消毒法可以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部分芽抱,不能杀死全部芽抱和抱子,D正确。

故选Co

7.C

【分析】培养基是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根据物理性

质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培养基中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其中碳源和氮源常采用蛋

白膝和牛肉膏,因为它们来源于动物原料,含有糖、维生素和有机氮等营养物质。另外,培养基还需要满

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

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

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详解】A、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分解尿素的微生物能生存,不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不能生

存,故需配制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A正确;

B、动物粪便和尿液中富含尿素,故可在从富含动物粪便和尿液的土壤中取样分离尿素分解菌,B正确;

C、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分解尿素的细菌,灭菌会杀死细菌,故不能对浸出液灭菌,C错误;

D、培养基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可减少培养基表面水分的挥发,以及防止皿盖上冷凝的水珠滴

落到培养基上造成污染,D正确。

故选C。

8.B

【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1)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

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

菌落。

【详解】A、由图可知,两组平板都分成3个区进行划线,A错误;

B、接种前需对接种环灼烧灭菌一次,每次划线后都灼烧一次,甲组共灼烧4次接种环,B正确;

C、活菌计数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图中为平板划线法,不可计数,C错误;

D、单菌落的性状、颜色等特征反映菌种种类差异,D错误。

故选B。

9.(1)稀释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碳源、氮源、无机盐、水

(2)HL10和大肠杆菌均对小鼠的肠癌具有抑制作用,且HL10的抑制作用更强;肠道中含有的菌群也有一

定的抑菌作用

(3)HL10可抑制人源肿瘤细胞增殖,而大肠杆菌不能

(4)cdaef或dcafe

【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

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

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基表面,经培

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1)微生物的接种方法包括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故将健康人的粪便滤液用稀释涂布平

板(或平板划线)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培养基中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2)根据图1可知,HL10和大肠杆菌组的肠肿瘤负荷小于培养液组的肠肿瘤负荷,且HL10组的肠肿瘤

负荷最小,说明HL10和大肠杆菌均对小鼠的肠癌具有抑制作用,且HL10的抑制作用更强;根据图1可

知,肿瘤鼠的肠肿瘤负荷小比肿瘤无菌鼠的肠肿瘤负荷小,说明肠道中含有的菌群也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3)根据图2可知,大肠杆菌组中的肿瘤细胞的增殖标志物含量和培养组相近,但HL1。组中的肿瘤细胞

的增殖标志物含量比培养组少得多,说明HL10可抑制人源肿瘤细胞增殖,而大肠杆菌不能。

(4)实验的目的是要验证HL10的抗肿瘤作用归因于其分泌的a-甘露糖昔酶(aMAN),再结合实验所给

材料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a-甘露糖昔酶(aMAN)的有无,与aMAN-mRNA结合的miRNA可抑制a-甘

露糖甘酶(aMAN)的表达,实验的因变量为肿瘤负荷大小,故实验组1用转入aMAN基因d的HL10菌

液灌胃肿瘤鼠,实验组2用转入可与aMAN-mRNA结合的miRNA的HL10菌液灌胃肿瘤鼠,对照组用

HL10菌液灌胃肿瘤鼠,实验结果为实验组1肿瘤负荷低于对照组,实验组2肿瘤负荷高于对照组;或者

实验组1用转入可与aMAN-mRNA结合的miRNA的HL10菌液灌胃肿瘤鼠,实验组2用转入aMAN基因

的HL10菌液灌胃肿瘤鼠,对照组用HL10菌液灌胃肿瘤鼠,实验结果为实验组1肿瘤负荷高于对照组,

实验组2肿瘤负荷低于对照组。

10.(1)葡萄糖碳(或“碳源和氮”)

(2)随时间推移,该pH条件下黑色素的积累量高于其他pH条件c-a-d-b

导入可在酸性条件下合成黑色素的相关基因,以简化调整pH的环节;导入可在碱性条件下生长和生产BC

的相关基因,以简化调整pH的环节;导入使菌株在生长过程中自身逐渐产生碱性物质的新基因,以简化

调整pH的环节。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

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

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详解】(1)纤维素是多糖,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菌株K属于醋酸杆菌,为增加BC的产量,需

在其培养基中添加较多的碳源,还需通入氧气;

(2)①由图可知,在pH=8时黑色素的初始产生速率不是最高,但随时间推移,该pH条件下黑色素的积

累量高于其他pH条件,有利于保证黑色素的产量,因此生产上宜将pH=8作为菌株合成黑色素时的培养

条件;

②利用菌株T生产黑色BC的流程应为:接种少量菌株T至培养基中(c)一调节培养基pH为酸性,培养

一段时间(a)一向培养基中加入合成黑色素所需前体物质(d)-调节培养基pH为碱性,培养一段时间

(b)一收获黑色BC;

(3)为简化生产黑色BC的工艺流程,对菌株T进行基因改造的设想为导入可在酸性条件下合成黑色素

的相关基因,以简化调整pH的环节;导入可在碱性条件下生长和生产BC的相关基因,以简化调整pH的

环节;导入使菌株在生长过程中自身逐渐产生碱性物质的新基因,以简化调整pH的环节。

11.(1)富含羽毛

(2)羽毛为唯一碳氮源空白培养基菌株B,角蛋白酶活性及羽毛降解能力最强

(3)角蛋白酶活性最高相同

(4)叶面施肥

【分析】1、接种微生物的方式常见有: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等。

2、将微生物接种到固体培养基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前先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再将不

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在一定的稀释度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能分

散成单个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让菌体进行繁殖,能够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1)羽毛不易被分解。但是自然界中羽毛一般不会长时间聚集,说明自然界中有分解羽毛的微

生物。所以在富含羽毛的环境中容易找到羽毛分解菌。

(2)①培养基一般采用湿热灭菌法,如高压蒸汽灭菌法。题中,基础培养基上的单菌落挑取后接种在以

羽毛为唯一碳源的液体培养基上以利于选择出能分解羽毛的纯培养微生物。②一般以空白培养基为对照,

观察羽毛降解情况和检测酶活性大小。据图分析可知,菌株B中羽毛降解最多,说明其角蛋白酶活及羽毛

降解能力最强。

(3)等高线中最小图形的中心点对应的纵轴数值最大,代表角蛋白酶活最高;等高线酶活随温度和羽毛

含量增加都呈现下降趋势,所以趋势相同。

(4)羽毛被降解后,主要生成氨基酸。故发酵液中富含氨基酸可用于叶面施肥、农作物施肥等。

12.(1)菌落水和无机盐(特殊营养物质)

(2)利用微生物产酶(或代谢物)降解,(而不是物理吸附。)

(3)两类菌株降解T-2毒素的活性物质均位于胞内ab

(4)ABC

【分析】培养基里面的基本营养成分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特殊营养物质)

【详解】(1)通过观察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对筛选出的T-2毒素脱毒菌株AFJ-2和AFJ-3进行初

步的鉴定。培养基里面的基本营养成分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特殊营养物质),所以两类菌株需要的

营养除碳源、氮源外还应有水和无机盐(特殊营养物质)。

(2)由图可以看出,有活细胞的共同培养的T-2毒素的含量,要低于其他组,所以推测两类菌株对T-2毒

素的脱毒方式最可能是利用微生物产酶(或代谢物)降解,(而不是物理吸附。)

(3)上清液中含有细胞的代谢物,将胞外上清液和细胞内容物分别与T-2毒素反应2h后检测T-2毒素含

量,结果显示,两类菌株均出现与细胞内容物混合的T-2毒素含量显著降低,与胞外上清液混合的T-2毒

素含量无显著变化,说明两类菌株降解T-2毒素的活性物质均位于胞内;

如果设计实验,实验的自变量应为细胞内容物的有无,因为①已经做过一组实验,所以再做实验,其中对

照组应为细胞内容物+T-2毒素,所以选ab。

(4)A、看图可知,AFJ-2将T-2毒素完全降解后加入AFJ-3,HT-2组下降,而不加AFJ-3的HT-2组基

本不发生改变,所以AFJ-3能以HT-2为底物,A正确;

B、同上,AFJ-3将T-2毒素完全降解后加入AFJ-2,NEO组下降,而不加AFJ-2的NEO组基本不发生改

变,所以AFJ-2能以NEO为底物,B正确;

C、看图可知,AFJ-2将T-2毒素完全降解后加入AFJ-3,HT-2组下降的同时,AFJ-3+产物X组上升,且

上升的量与下降的量基本相同,所以推测产物X是由HT-2和NEO转化的产物,C正确;

D、由图看不出,两组的下降的多少,比较不出脱毒效果,D错误。

故选ABC。

13.(1)无菌水(稀释)涂布(平板)

(2)不添加抗生素[(对照菌液OD值-实验组菌液OD值)/(对照菌液OD值-空白培养体系OD

值)]x100%

(3)秦夫西林钠1.454

【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

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

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基表面,经培

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1)为避免杂菌感染,用无菌水稀释豆瓣酱酱醋得到菌液,然后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

液接种在固体培养基表面。

(2)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抗生素,故该实验中对照菌液组的处理方式与实验组的区别

是不添加抗生素。某实验组菌液抗生素抑菌率为[(对照菌液菌体密度-实验组菌液菌体密度)/(对照菌液菌体

密度-空白培养体系菌体密度)]X100%,已知菌液吸光度与菌体密度成正比,故某实验组菌液抗生素抑菌率

的计算公式为[(对照菌液OD值-实验组菌液OD值)/(对照菌液OD值-空白培养体系OD值)]X1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