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押题预测卷:语文(广东卷03)(考试版)_第1页
2025年高考押题预测卷:语文(广东卷03)(考试版)_第2页
2025年高考押题预测卷:语文(广东卷03)(考试版)_第3页
2025年高考押题预测卷:语文(广东卷03)(考试版)_第4页
2025年高考押题预测卷:语文(广东卷03)(考试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语文(广东卷)03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原创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全长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历经元、明、清及近现代逾七个世纪

城市历史演进而延续至今,是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阶段的典范之作。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

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列

入《世界遗产名录》。

根据《周礼•考工记》描述,理想的国都平面应呈方形,宫城居中,朝堂位于南侧,市肆和居民区位

于北侧,东侧设太庙,西侧设太社,即“左祖右社,面朝后市”。这一范式对中国历代都城规划都产生了深

远影响,北京中轴线正是这一范式完整的物质载体。①建筑学家梁思成在《北京——都市计划中的无比杰

作》中这样描述:“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是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

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这是一种怎样的“壮美秩序”?我们不妨把目光投向北京中轴线上的十五处遗产构成要素,它们涵盖了

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以及居中道路遗存五种

不同类型的历史遗存,联系起宏伟、庄严的国家礼仪场所和繁华、热闹的市井街市。

北京中轴线作为一个具有整体性的建筑群,始终决定着北京城市形态。不同历史时期的建设始终遵循

均衡对称的规划布局原则,继承并强化建筑序列的秩序性特征。吕舟介绍:,“北京中轴线,的规划理念源自

中华文明传统中正和合的哲学理念、择中的文化传统,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

进入20世纪,北京中轴线建筑群经历了一系列公众化与现代化的转变过程。1914年,社稷坛被辟为

中央公园,成为北京老城内第一处城市公园。其后,先农坛、天坛、故宫、景山、太庙也对公众开放。②

梁思成在《我国伟大的建筑传统与遗产》一文中写道:”这样一个京城是历代劳动人民血汗的创造,从前一

切优美的果实都归统治阶级享受,今天却都回到人民手中来了。”

(摘编自王鹏、施雨岑、陈冬书《北京中轴线:映射古都的历史与新韵》)

材料二: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③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曾如此描述北京中轴线建筑群:“北京在部署上最出

色的是它的南北中轴线,由南至北长达七公里余。在其中心立着一座座纪念性的大建筑物。……世界上没

有第二个城市有这样大的气魄,能够这样从容地掌握这样的一种空间概念。”

北京是有着三千多年建城史、八百七十余年建都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特别是自忽必烈把北京积水

潭东侧选为新的都城中心点,开始营建大都城以来,中轴线建筑群便伴随着北京城市的发展不断扩展,并

始终决定着这座城市的布局和形态。

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秩序构建的过程,各种文化类型的秩序观,也必然在人们建造的

聚落、城市形态上清晰地反映出来。中国古人通过观测建立了对天体运行规律的认知,北极星位于“天中”,

周围星座围绕北极星运转,北极星成为人们观念中决定天体运行的中心,是“天帝”所在。对于中华先民而

言,将对天象运行规律的认识折射到人间,天地对应关系便成为构建人间秩序的必然途径。在这一秩序中,

“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国古代,帝王又被认为是“受命于天”,天子择中而居就成为了天命所授的象

征。在如今北京中轴线建筑群建设时,其中心点的选择也具有同样意义,紫禁城位居北京中轴线的核心地

位,显示出“天下之中”的恢弘气魄。《周易》说“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将光明、方位与善治关联

在一起,这种观点也在北京中轴线的南北走向上得到清晰的表达,使得坐北面南具有了象征意义。

在中国历代都城的营建中,中轴线出现于汉魏时期的邺城。唐宋时期的都城虽遵循了“左祖右社”的规

定,但并未呈现“面朝后市”的形态。由于唐代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长安域市形态对东亚地区其他国家

的都城营建产生了深刻影响。北京中轴线始建于元,清朝对北京中轴线的空间形态做了进一步完善。1912

年,中国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制度,北京中轴线建筑群进入公众化的新的历史时期。

北京中轴线北端的钟楼和鼓楼,在元、明、清三代的核心功能是通过报时来规范人们的起居行止。在

没有现代计时工具的古代,对于时间的辨识是皇家司天监的责任,对时间的管理具有神圣的意义,是皇帝

受命于天的权力。在中国传统观念中,音乐本身具有沟通天地的意义,是礼仪活动中形成仪式感的不可或

缺的组成部分,在各种国家祭祀活动中要演奏祭祀音乐,跳祭祀舞蹈。“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北京中轴

线建筑群集中了古代中国最重要的国家祭祀场所,举行的祭祀活动都有特定的祭祀音乐和舞蹈。北京中轴

线上还有大量与宗教信仰相关的建筑,如坤宁宫是清代帝王举行萨满教仪式的场所,钦安殿自明代以来一

直供奉着道教真武大帝。

北京中轴线建筑群彰显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一处伟大的、活态的历史文化遗产。

(摘编自吕舟《北京中轴线:中华文明的独特见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中轴线经历多个世纪的历史演进而延续至今,进入二十世纪,中轴线上的一些建筑遗存逐渐向

公众开放。

B.北京中轴线中心点的选择、依据对天象运行规律的认识,是天地对应关系的展现,同时也是天命所

授的象征。

C.唐代经济、文化高度发展,周边国家都城营建深受其都城长安“左祖右社,面朝后市”这一布局形态

的影响。

D.钟楼和鼓楼是北京中轴线上各具功能的遗产构成要素之一,是一些朝代既用于报时,也用于规范生

活的工具。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中轴线在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规划上的典范性,并不由其成为世界遗产所决定。

B.北京中轴线的象征意义不仅体现在均衡对称的形态上,也体现在轴线的南北走向上。

C.当代学者通过研究人们建造的聚落、城市形态,可以了解到各种文化类型的秩序观。

D.在北京中轴线上的祭祀场所举行祭祀活动需演奏音乐,因为音乐体现了祭祀的重要。

3.在中华文明中,"‘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下列选项符合北京中轴线建筑群“择中”特点的一项是()

A.北京城“红黄金碧、灰院素城”的色彩设计。

B.故宫中央的太和殿是皇帝举行重大朝典之地。

C.天坛和先农坛位于北京外城永定门东西两侧。

D.石拱桥万宁桥四角燕翅墙上各设一尊镇水兽。

4.材料有三处引用梁思成先生的话,请选择两句,填写序号并分析其在内容和结构方面的作用。

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我们要“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

价值”。请根据材料谈谈“北京中轴线”有哪些价值。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原创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陈衡哲

女子进学校,在三十年前是一个破天荒。①我是我家中第一个进学校的人,故所需要的努力更是特别

的大。虽然后来在上海所进的学校绝对不曾于我有什么益处,但饮水思源,我能免于成为一个官场里的候

补少奶奶,而获得出洋读书的机会,却不能不说是靠了这进学校的一点努力。而使我怀此进学校的愿望者,

却是我的舅父庄思缄先生。

那时他做官的地方,已经由广西改到广东。他常常把他看见的西洋医院、学校和各种近代文化的生活

情形,说给我听。最后的一句话,总是:“你是一个有志气的女孩子,你应该努力的去学做一名独立女子。”

我是一个最容易受感动的孩子,听到舅舅的最后一句话,常常是心跑到嘴里,热泪跑到眼里。我问他:

“我怎样方能独立呢?“舅舅总是说:“进学校呀!在广东省城里有一个女医学校,你应该去学医,你愿意跟

我去学医么?”

有时舅舅给我所讲的,是怎样地球是圆的,怎样美国是在我们的脚底下,怎样从我们的眼睛看下去,

他们都是脚上头下倒走着的!又怎样在我们站的地方挖一个洞,挖着挖着,就可以跑到美国去了。有时他

讲的,是中国以外的世界,世界上有什么国什么国。我常常是睁大了眼睛,张开了嘴听他讲话,又惊奇,

又佩服。

有时我又问他,“舅舅怎能知道这么多?“他便说:“你以为我知道的事情多吗?我和有学问的人比起

来,恐怕还差得远呢。“他又对我说,他希望我将来能得到他没有机会得到的学问——对于现代世界的了解,

对于科学救人的知识,对于妇女新使命的认识等等。

“胜过舅舅吗?“天下哪有此事?我就在梦中也不敢作此妄想呵!但舅舅却说:“胜过我们算什么?一

个人必须能胜过他的父母尊长,方是有出息。没有出息的人,才要跟着他父母尊长的脚步走。'‘这类的话,

在当时真可以说是思想革命,它在我心灵上产生的影响该是怎样的深刻!

经过这样一年的教诲,我便不知不觉的,由一个孩子的小世界中,走到成人世界的边际了。我的知识

已较前一年更丰富,自信力也比较坚固,而对于整个世界的情形,也有从井底下爬上井口的感觉。

虽然一切是这样的顺适与安乐,但他们仍不能使我取消进学校的这个念头。②后来舅舅被我纠缠不过,

知道对于这一只羽毛未丰而又跃跃欲飞的鸟儿,是没有法子去阻止她的冒险了。就在那年的冬天,乘舅母

回籍省亲之便,舅舅便让她把我带到上海去。

临走之时,舅舅又教训了我许多话,特别的指出我的两个大毛病——爱哭和不能忍耐——叫我改过。

他说:“我不愿在下次见你的时候,一动又是哭呀哭的,和一个平凡的女孩子一样。我是常常到上海

去的,一定常去学校看你,但我愿下次再见你的时候,你已经是一个有坚忍力,能自制的大人了。别的我

倒用不着操心,你是一个能‘造命'的女孩子。”

后来,我在上海考中了清华的留美学额,便写信去报告那时住在北京的舅舅。③可是,他早已在报上

看见我的名字了。他立刻写信给我,说:“……清华招女生,吾知甥必去应考;既考,吾又知甥必取……吾

甥积年求学之愿,于今得偿,舅氏之喜慰可知矣……”

我自幼受了舅舅的启发,一心要进学校。从十三岁起,便一个人南北奔走,瞎碰莽撞,结果是一业未

成。直到此次获得清华的官费后,方在美国读了六年书,这是我求学努力的唯一正面结果。但是,从反面

看来,在我努力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以及失败所给予我的教训,恐怕对于我人格的影响,比正面所得的

知识教育,还要重大而深刻。而督促我向上,拯救我于屡次灰心失望的深海之中,使我能重新鼓起那水湿

了的稚弱翅膀,再向那生命的渺茫大洋前进者,舅舅实是这样爱护我的两三位尊长中的一位。他常常对我

说,世上的人对于命运有三种态度,其一是安命,其二是怨命,其三是造命。他希望我造命,他也相信我

能造命,他也相信我能与恶劣的命运奋斗。

不但如此,舅舅对于我求学的动机,也是有深刻的认识的。在他给我的信中,曾有过这样的几句:“吾

甥当初求学之动机,吾知其最为纯洁,最为专一。有欲效甥者,当劝其效甥之动机也。“④有几个人是能这

样的估计我,相信我,期望我的?

毕业后,我回国到北大当教授,舅舅那时也在北平。我常常去请安,请教,很快乐的和他在同城住了

一年,后来我就到南方去了。待我再到北京时,他又因时局不靖,而且身体渐见衰弱,不久便回到原籍去

终养天年。隔了两三年,我曾在一个严寒的冬夜,到常州去看了他一次。却想不到那一次的拜访,即成为

我们的永诀,因为不久舅舅真就弃世了,年纪还不到七十!

我向来不会做对联,但得到舅舅死耗之后,那心中同样的悲哀,竟逼我写了这么一副挽联来哭他:

知我,爱我,教我,诲我,如海深恩未得报;

病离,乱离,生离,死离,可怜一诀竟无缘。

这挽联做得虽不好,但它的每一个字却都是从我心头的悲哀深处流出来的,我希望它能表达出我对于

这位舅父的敬爱与感铭于万一。

一九三七年八月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没有成为一个官场里的候补少奶奶,而能够出洋留学,这源于舅舅对我的引导;虽然我曾进入上

海的学校学习,但这一经历于我无益。

B.舅舅认为一个人要胜过父母长辈才叫有出息,这样的见识对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我来说是思想的革命,

对我的成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C.舅舅不愿看到我哭,认为那是一个平凡的女孩子才有的软弱,这说明舅舅从来就把我当作是一个不

平凡的女子,也说明舅舅的宿命论观点。

D.舅舅在对我的引导中,尤其注重志向、使命的教育,这体现出对我的信任和期盼,他相信我一定能

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独立之女子。

7.对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指出,我是家中第一个进入学校的女孩子,做出了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这意在强调自己的

自豪感和满足感。

B.句子②使用比喻的修辞,既说明了那时的我仍然是个稍显稚嫩的孩子,也表达了我对到学校上学的

热切期望,形象生动。

C.句子③中“早已”,说明舅舅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我学习、生活的情况,字里行间让读者感受到了舅

舅对我的爱。

D.句子④中“估计我”“相信我”“期望我”,层层深入,不仅写出了舅舅对我的关爱与信任,也写出了舅

舅对我的殷切期望。

8.作者的哪些经历使其成长为“独立女子”?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9.横线处文章的题目可以是《纪念我的舅父庄思缄先生》,也可以是《我幼时求学的经过》,你认为哪个

恰当?请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原创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吴王日:“寡人将北伐齐鲁,道出胥门,过姑胥之台,忽然昼梦。子为占之,其言吉凶。’‘公孙圣乃仰

天叹口:“愿大王无伐于齐。遣工更太里整解播瘦肉理徒跣稽首谢于勾邀国可安查也,一身可不死矣。“吴王

闻之,索然作怒,乃日:“吾天之所生,神之所使。”顾力士石番,以铁锤击杀之。太宰喜否趋进日:“贺大王

喜,灾已灭矣,因举行觞,兵可以行。”伍子胥闻之,谏日:“臣闻兴十万之众,奉师千里,百姓之费,国

家之出,日数千金。不念士民之死,为争一日之胜,臣以为危国亡身之甚。越之为病,乃心腹也。愿大王

定越而后图齐。‘'吴王不听,遂伐齐。

吴王既胜,乃使行人成好于齐,吴齐遂盟而去。吴王还,乃让子胥目:“吾前王履德明,垂功用力,

为子西结强仇于楚,赖天降哀,齐师受服。寡人岂敢自归其功?乃前王之遗德,神灵之祐福也。若子于吴,

则何力焉?‘‘伍子胥攘臂大怒,释剑而对目:“昔吾前王有不庭之臣,以能遂疑计,不陷于大难。今王播弃,

所患外不忧,此孤僮之谋,非霸王之事。”

(节选自《吴越春秋》,有删改)

材料二:

十四年六月乙酉,越五千人与吴战。丙戌,虏吴太子友。丁亥,入吴。吴人告败于王夫差,夫差恶其

闻诸侯。或泄其语,吴王怒,斩七人于幕下。七月辛丑,吴王与晋定公争长。吴王日:“于周室我为长。”

晋定公日:“于姬姓我为伯。'‘赵鞅怒,将伐吴,乃长晋定公。国亡太子,内空,王居外久,士皆罢敝,于

是乃使厚干以与越平。

二十三年十一月丁卯,越败吴。越王勾贱欲迁吴王夫差于甬东,予百家居之。吴王曰:“孤老矣,不

能事君王也。吾悔不用子胥之言,自令限此。''遂自到死。越王灭吴,诛太宰懿,以为不忠,而归。

(节选自《史记•吴太伯世家》,有删改)

材料三:

夫实则斗,虚则走;盛则强,衰则北。吴王夫差地方二千里,带甲七十万,南与越战,朽之会稽;北

与齐战,破之艾陵;西遇晋公,擒之黄池。此用民气之实也。其后骄溢纵欲.距谏喜谀;骁悍连过,不可正

喻;大臣怨恋,百姓不附;越王选卒三千人,擒之干隧,因制其虚也。夫气之有虚实也,若明之必晦也。

故胜兵者非常实也,败兵者非常虚也。善者能实其民气,以待人之虚也;不能者虚其民气,以待人之实也。

故虚实之气,兵之贵者也。

(节选自《淮南子•兵略训》)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遣下吏A太宰融B解冠情C肉袒D徒跣E稽首F谢于勾践G国可安存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争一日之胜”与《齐桓晋文之事》“若无罪而就死地”的“而”用法相同。

B.币,礼物,与《屈原列传》中“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的“币”意思相同。

C.栖,使……居住,使动用法,与《陈情表》“臣具以表闻”的“闻”用法不同。

D.遂,放任,任从,与《氓》中“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的“遂”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孙圣与伍子胥反对吴王北伐,他们意识到越国对吴国存在威胁,都认为兴师远伐会劳民伤财,导

致国力空虚,从而让自身及国家都陷入危险境地。

B.夫差伐齐获胜,借前王为伍子胥与楚结仇一事,责备伍子胥没有为吴国出力;而伍子胥则认为夫差

没有效仿前王,反而抛弃贤臣,将无法成就霸业。

C.长年征伐使吴国内外交困,内无太子,士民疲蔽,最终为越所灭。夫差拒绝窝居甬东,选择自到而

死,临死醒悟,后悔自己没有听从伍子胥的劝谏。

D.吴王夫差由一方霸主到身死国灭,这与其不重视充实民气有关。善于作战的将领,能够让民气充实,

等待敌人民气空虚时乘虚而入,从而获得胜利。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之为病,乃心腹也。愿大王定越而后图齐。

(2)夫气之有虚实也,若明之必晦也。

14.请概括材料三中关于夫差亡国的原因,并以材料一、二中的相关史实加以印证。

亡国原

相关史实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原创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次韵许推官行县①道中纪事

王禹傅

禾头低映黍头昂,处处沟滕水面凉。

村路扶携无冻馁,里门嬉戏有丁黄②。

鸡豚入市溪鱼美,梨枣登盘社酒香。

岁乐田家风景好,待君模写奏明光。

【注】①行县:官员巡行县中之事。②丁黄:古代男女始生为黄,男二十一为丁。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不仅说明了这首诗用韵的依据,还交代了本诗写作内容的由来。

B.“昂”字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写了农作物充满生机的生长状态。

C.“鸡豚”“溪鱼”“社酒”等意象表明诗人希望像陶渊明一样归隐村野。

D.诗歌以朴实的语言描写了农村的景物和风俗,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16.有评论认为,本诗最后一句“待君模写奏明光”与柳永《望海潮》中的“归去凤池夸”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情境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治理国家需广纳人才和良策,正如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所言:“,

(2)小明酷爱音乐和诗歌,他想用诗歌来描写美妙的音乐,但又不知如何能描写精妙,你可以提醒

他借鉴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的写法,如“,”用自然界的鸟鸣或水流声来比喻

乐声。

(3)古往今来,诗人对时光流逝的独特感知,往往会引发读者的无尽想象和思考,如:

“,。”(请从屈原、王湾、李白、晏殊四位诗人的作品中选择)

语言文字运用(20分)【情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曾几何时,“养生”一词似乎还只是中老年人的专利,然而在最近的几年里,(甲)。

按理说,年轻人应当是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