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探究题
考点01物质组成和性质类的探究
1.气体相关实验
(1)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备与检验:氧气通过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高锦酸钾制取,用带火星木条复
燃检验;二氧化碳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
气体净化与干燥:根据气体性质选择试剂(如浓硫酸干燥CC>2)。
2.溶液与离子反应
(1)溶液酸碱性用pH试纸或指示剂检验(如石蕊遇酸变红)。
(2)中和反应实验: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常用于测定溶液成分。
3.物质提纯与检验
(1)过滤用于分离固液混合物(如粗盐提纯)。
(2)蒸发结晶分离可溶性固体(如NaCl溶液蒸发得晶体)。
(3)黑色粉末(如CuO)可通过还原反应检验(与CO反应生成红色铜)。
考点02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
1.成分分析原则:反应后物质成分需考虑:生成物、未完全反应的反应物(可能有剩余)。
示例:酸与碱反应后,溶质可能为生成的盐、过量的酸或过量的碱(如NaOH与HC1反应后,溶质
可能为NaCl、或NaCl和HC1、或NaCl和NaOH)。
2.猜想提出与排除:根据反应类型和反应物用量提出猜想,排除相互反应的物质组合。
例:若反应物为Ca(OH)2和HC1,猜想溶质为CaCB(完全反应)或CaCR与HC1(酸过量),但
不可能同时存在CaCR、Ca(OH)2和HCLHCa(OH)2与HC1会继续反应。
3.实验验证方法
(1)指示剂法:用酚配试液或石蕊试液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推断是否含过量的酸或碱。
例:若溶液变红,说明呈碱性,可能含未反应的碱(如NaOH)。
(2)气体或沉淀检验法
加入试剂观察现象:产生气体(如稀盐酸与碳酸盐反应生成CO?)-说明含碳酸盐。
产生沉淀(如Na?CO3与CaCR反应生成CaCC)3沉淀)一说明含碳酸钠或钙盐。
(3)分步验证法:若溶液含多种可能成分,需分步排除干扰。
例:先加入过量试剂沉淀某成分(如Ba(NC)3£沉淀SC>42-),再检验上层清液中的其他物质47。
4.判断溶质成分:若反应后溶液为中性,溶质仅为盐(如NaCl);若溶液呈酸性,溶质为盐和酸
(如NaCl和HC1);若溶液呈碱性,溶质为盐和碱(如NaCl和NaOH)。
考点03物质变质的探究
1.物质变质的原因
(1)氢氧化钠变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C)2==Na2cO3+H2O
(若完全变质,成分为Na2c。3;部分变质则为NaOH和Na2cCh的混合物)。
(2)氢氧化钙变质:类似地,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
Ca(OH)2+CO2==CaCO3;+H2O
2.检验是否变质的方法
以氢氧化钠为例:
(1)加入酸(如稀盐酸):
现象:产生气泡(因Na2cCh与酸反应生成CO2)。
结论:若产生气泡,说明已变质。
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T
(2)加入盐溶液(如CaCL或BaCb):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CaCCh或BaCCh)。
结论:若出现沉淀,说明已变质。
化学方程式:Na2CO3+CaCl2==CaCO3i+2NaCl
(3)加入碱(如Ca(OH)2溶液):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
结论:若出现沉淀,说明已变质。
考点04影响因素类的探究
1.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1)浓度
实验设计:取相同体积的稀盐酸和浓盐酸分别与等量铁片反应,观察气泡产生速率。
结论: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2)温度
实验设计:将同浓度的双氧水分别置于冷水和热水中,加入等量催化剂,观察气泡产生速率。
结论: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3)催化剂
实验设计:向等量双氧水中分别加入M11O2、FeCb或无催化剂,观察产生氧气的快慢。
结论:催化剂可显著改变反应速率,不同催化剂效果不同。
2.物质性质的影响因素
(1)金属活动性
实验设计:将镁、铁、锌分别与等浓度盐酸反应,观察反应剧烈程度34。
结论:金属活动性越强,反应速率越快(如镁>锌>铁)34。
(2)溶液酸碱度
实验设计:探究不同pH环境对铁钉生锈速率的影响(如酸性、中性、碱性溶液)。
结论:酸性或碱性过强均可能加速金属腐蚀
考点05反应条件的探究
1.燃烧条件探究
实验设计:通过对比实验验证燃烧三要素。
用棉花分别浸泡酒精(可燃物)和水(非可燃物)置于酒精灯火焰上,证明“可燃物”是必要条件。
将白磷分别置于密闭容器内(隔绝氧气)和敞口容器中(接触氧气),对比燃烧情况,验证“氧气”
的作用。
比较白磷(着火点低)和红磷(着火点高)在同一热源下的燃烧差异,说明“达到着火点”的重要性。
实验结论:燃烧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2.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过氧化氢分解实验:对比加入二氧化锦(催化剂)与未加催化剂的过氧化氢溶液,观察气泡产生速率,
证明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度。
强调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的特点。
3.反应物浓度与温度的影响
(1)金属与酸的反应:相同质量、浓度的盐酸与不同浓度硫酸分别与锌反应,通过气体生成速率判
断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对比常温与加热条件下酸与金属的反应,说明温度升高会加快反应速率。
考点06反应条实验探究步骤与设计
1.探究题一般流程:提出问题一猜想与假设一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现象一得出结论一反思评
价。
2.变量控制与对比实验:明确自变量、因变量,排除无关变量干扰(如探究铁生锈条件需控制氧气、
水变量)。
3.实验方案评价:科学性(是否合理)、安全性(是否易操作)、环保性(是否减少污染)。
限时检测训练
考向01物质组成和性质类的探究
1.(2024•山东济南)(1)小红和小刚在帮助老师整理实验室时,如图1所示,发现一瓶失去标签
的无色溶液,根据试剂记录清单可知该无色溶液是Na2s04溶液、Mg(NO3)2溶液、MgSO4溶液中
的一种,他们为确定该溶液是哪种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图1图2
【实验与分析】
①小红取少许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NaOH溶液,振荡,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判断该
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②小刚另取少许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BaC12溶液,振荡,观察到也有白色沉淀产生,判
断该溶液中的酸根阴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交流与合作】
③小红和小刚经过交流讨论,应为该溶液贴上写有(填化学式)溶液的标签。
(2)已知某固体样品A可能含有KC1、K2so4、NH4NO3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另有一固体样
品B可能含有MgO、Mg(OH)2、Na2co3、C11SO4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图2所示进行探究
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结合上述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回答下列问题:
①常温下,气体C的水溶液pH7(填之一)。
②白色沉淀H为(填化学式)。
③步骤H中生成气体F的化学方程式为o
④无色溶液G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为(填离子符号)。
⑤在固体样品A里,所述三种物质中,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是(填化学式),要进一步
确定其是否存在,另取少许样品A加水配成溶液后再进行实验,请简要说明实验操作步骤、发生的
现象及结
论:O
2.(2024•山东潍坊)铜制品久置在户外容易生锈,失去金属光泽,需要定期除锈、抛光。某化学兴
趣小组对铜锈成分及抛光过程进行以下探究。
(1)任务一分析铜锈的成分
【查阅文献】常见的铜锈成分为Cu2(OH)2c03、Cu2(OH)3cl或两者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取少量铜锈,加入足量稀硝酸,铜锈溶解,有气泡产生,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
淀产生,说明铜锈成分为(填字母序号)。
A.Cu2(OH)2co3
B.CU2(OH)3CI
C.Cu2(OH)2co3、Cu2(OH)3CI
(2)任务二模拟C112(OH)3cl的生成
【查阅文献】铜在C「的环境中生成CuCLCuCl最终会转化为Cu2(OH)3CI0
【实验探究】向蒸储水中加入CuCl粉末,每隔2min测一次pH,结果如图。
【讨论分析】CuCl转化为Cu2(OH)3cl两个阶段:
①前10分钟:CuCl与水生成Cu2O化学方程式为o
②第10〜20分钟:部分Cu2O在酸性溶液中,吸收常见气体(填化学式)生成Cu2(OH)
3c1。
(3)任务三探究化学抛光原理除锈、打磨后的铜器表面仍有许多微小凸起(铜),某环保型化学抛
光液中含有H2so4和H2O2,能够有效除去凸起的铜,使表面平整。
【查阅文献】抛光总反应为H2O2+CU+H2s04—CUSO4+2H2O
【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
试叶一试剂现象
①|铜丝+lmL稀H2so4无明显现象
②铜丝+10mL30%的H2O2铜丝表面产生棕色氧化膜(主要成分为CuO)
③铜丝+10mL30%的H2O2+lmL稀H2so4铜丝表面变光亮,溶液变蓝
【讨论分析】抛光过程包含过程1和过程2:
过程1:产生氧化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过程2:除去氧化膜。除去氧化膜的物质为(填化学式)。
(4)任务四探究抛光过程中,H2s04浓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查阅文献】H2O2易分解,分解速率与温度、CuSO4(催化剂)和H2s04的浓度有关。
【实验探究】探究温度和CUSO4浓度一定时,不同浓度的H2s04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向两支试
管中分别加入如下试剂(见表),置40℃水浴中,测量各时间段生成02的速率,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试相同试剂不同试剂各时间段生成。2的速率(mL/min)
管第3min第6min第9min第12min
④10mL30%的H2O2、lmL14%lmL15%的3.03.53.63.6
的CuS04溶液H2so4
⑤10mL30%的H2O2、1mL14%ImLlO%的2.02.32.42.4
的CuS04溶液H2so4
【得出结论】不同浓度的H2SO4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是
【反思改进】某同学认为,为了更明显地观察H2s04浓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还需要增加试管
⑥实验,除了在40℃水浴中以及加入10mL30%的H2O2、lmL14%的CUSO4溶液之外,还应该加入
的试剂为(填用量和试剂名称)。
考向02物质性质类的探究
3.(2024•湖北武汉)暖宝宝是常见的局部取暖贴剂,使用后的固体中含Fe2O3、Fe(OH)3、NaCl、
铁粉、碳粉和蛭石。为探究其中各组分的性质和含量,化学项目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已知:蛭石呈
黄褐色,不溶于水,不参加反应;Cu+Fe2(SO4)3=CuSO4+2FeSO4)
(1)取出使用后暖宝宝中的固体,观察到部分呈黑色。呈黑色的物质是。
(2)称取15.00g样品,加入足量水,充分搅拌,过滤得到14.00g滤渣甲。向滤渣甲中加入过量的硝
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15.20g滤渣乙。铁与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3)向滤渣乙中加入稀硫酸至过量,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10.18g滤渣丙,滤渣丙中有紫红
色固体。所得滤液中的阳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加热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至恒重,其质量为11.06g。装置D的质量增加4.40g。
①滤渣丙中铜的质量为(结果精确到0.01g)。
②若所测样品中Fe(OH)3的质量分数偏大,可能的原因是(填标号)。
a.没有连接装置E
b.点燃酒精灯前未先通入一段时间氧气
c.硬质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未被完全吸收
d.实验结束硬质玻璃管中仍有紫红色固体残留
4.(2025•深圳南山区模拟)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城市的废旧电器是一座“金属矿山”,某废旧
电器中含有锌、铜、银(Ni)三种金属,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从中回收金属铜和银,做了如下的
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保(化学式NiSO4)能溶于水。
实验一:探究锌、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提出猜想】兴趣小组结合已知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作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Ni>Zn>Cu;猜想二:Zn>Cu>Ni;猜想三:(1)。
【进行实验】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的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现象结论
(2)馍片上有气泡产生铜片上无明猜想________错误
显变化
%3)先用试管取打磨过的锌片,再锌井上猜想三正确
向试管中加入适量NiSO4溶液
实验二:从含有锌、铜、馍三种金属的废旧电器中回收铜和馍
【设计方案】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物质转化流程。
(4)步骤①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o步骤②中生成金属C
的化学方程式是O
【反思评价】
(5)合理开发城市“金属矿山”的意义是(答1条即可)。
考向03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
5.(2024•四川达州)九年级同学在化学实验操作训练中,进行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的鉴别实
验。为进一步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做了以下实验:
无色
稀硫酸
,酚酷试液
NaOH溶液NaOH溶液
三/
图1
(1)A试管中的现象是
(2)为探究B试管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以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Na2s04
猜想二:Na2so4、H2SO4
猜想三:
【设计并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B试管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加碳酸无明显现象猜想二不成立
钠溶液
②另取少量B试管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加硝(3)猜想一不成立,猜想三成立
酸镁溶液
为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甲、乙两组同学按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所测
定出溶液pH变化如图3所示。
(4)甲组实验pH变化对应的曲线是(填“I”或“II”)。若取M点对应溶液滴加紫色
石蕊试液,现象是=
(5)氢氧化钠溶液久置在空气中会变质,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
示);向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适量溶液可除去杂质。
6.(2024•四川乐山)绿矶(FeSO4・7H2O,相对分子质量为278)是一种常用颜料和化工原料,加
热时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但在隔绝空气高温条件下能分解生成四种氧化物,某同学取用13.9g绿
矶样品,设计如下实验探究绿矶分解的产物。
13.9g绿钢样品碱石灰
氮气
冰水;;合物
无水硫酸铜品红溶液
BCDE
已知:①SO3常温下为气态,0℃时为固态;②SO2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回答下列问题:
(1)点燃A处酒精喷灯前,应先向装置中缓缓通一段时间N2的作用是
(2)假设A-E装置中每一步都进行完全,请完善以下实验现象或结论: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结束后,A装置中剩余固桎皇红棕色,取少基固体基矶的分解产物中有
与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溶液呈黄色。
@B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蓝。暴矶的分解产物中有二
③C装置中U型管内0绿矶的分解产物中有SO3。
&D曩亶中品ll语臧褪色。痴1的百解声物中看SO2「
(3)结合(2)中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回答:
①请写出隔绝空气高温加热绿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o
②实验结束后,C装置中收集到的氧化物的质量理论上为go
③S0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该实验中检验S02不用澄清石灰水代替品红溶液的原因
是O
考向04物质变质的探究
7.(2023•辽宁大连)实验室有一瓶开封且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化学小组设计如下方案对其变质情
况进行探究。
【实验一】从定性角度,确定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
实验步骤:
I.取一定质量的干燥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将溶液转移至锥形瓶中;
II.向溶液中加入试剂X,连接装置,如图所示;
III.……
(1)试剂X的名称是;步骤III的操作及现象
是O
【实验二】从定量角度,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已变质的氢氧化钠占变质前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2)化学小组在实验一的基础上,仍利用该装置及相关试剂继续实验,通过测定反应生成气体的质
量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在称量气体生成前装置及试剂总质量时,有同学认为,在实验一步骤
III前、后称量均可,理由是o
本实验中所加试剂过量,但所测定的氢氧化钠变质程度偏小,原因
是,此时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是。
(3)结合本次探究活动,除了上述测定氢氧化钠变质程度的方法,还可以通过测定其他量达成目的,
写出具体操作并简述推断过程O
8.(2024•齐齐哈尔)在某次化学社团的活动中,同学们为了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进行如图实
验。
(1)A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2)B试管中反应的微观实质是o
(3)实验后,将A、B两支试管中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洁净的烧杯,最终形成蓝色溶液,由此现象
可知B试管中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是。
(4)为了确定烧杯内蓝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烧杯内蓝色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进行猜想】
猜想1.硫酸钠、硫酸铜、硫酸
猜想2.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猜想1成立
【反思评价】
(5)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要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
卜硫酸铜溶液卜稀硫酸
可
«
氢氧化钠溶液-y
AB
考向05影响因素类的探究
9.(2025•陕西西安模拟)溶液变色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现象之一,课堂上老师带领同学们对下列溶
液混合后变色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
无色溶液无色溶液无色溶液
混合后溶液无色
一段时间后溶液为蓝色
棕黄色溶液棕黄色溶液无色溶液
资料:碘酒为碘(12)的乙醇溶液;淀粉遇12变蓝,在本实验中作为指示剂,指示12是否存在。
【实验】第一步:向烧杯A中加入一定体积的3%出。2溶液、水和2mL1%淀粉溶液。
第二步:向烧杯B中加入一定体积的2%碘酒、水和2粒维生素C片。
第三步:将两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记录混合后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的时间。
序号烧杯A烧杯B变色时间
H2O2溶液体积/mL溶液总体积/mL碘酒体积/mL溶液总体积/mL/S
①1032225595
②1032525193
③1032102539
④532525399
⑤203252578
说明:本实验中,溶液总体积可看作是各液体的体积之和。
【解释与结论】
(1)碘酒中溶剂是«
(2)H2O2溶液还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实验①②③的目的是-
(4)由②④⑤可以得到的结论:在实验研究的范围内,碘酒体积等其他条件相同时,,
混合后溶液变色时间越短。
(5)①中若将碘酒体积改为1mL,则混合后溶液变色时间(填或“=”)
595s=
【继续实验】
(6)补做实验证明了维生素C用量对混合后溶液变色时间也有影响。实验方案:向烧杯A中加入
20mL3%H2O2溶液、10mL水和2mL1%淀粉溶液;向烧杯B中加入和1粒维
生素C。将两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记录混合后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的时间与78s不同。
(7)同学们进一步证明了12与维生素C能发生反应,实验向烧杯中依次加入碘酒、水、淀粉溶液,
再加入维生素C片,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溶液颜色的变化是o
10.(2025•广东一模)“84”消毒液、H2O2溶液都是常用消毒剂,兴趣小组对两种消毒剂进行如下
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1)写出次氯酸钠中阴离子符号o工业上可用氯气(C12)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来制
取NaClO,同时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0
【实验一】取少量84消毒液于试管中,滴加过氧化氢消毒剂,发现大量气泡产生,经检验生成的气
体为氧气。
【提出问题】在上述反应中,NaClO的作用是什么?
【作出猜想】
猜想一:NaClO类似分解H2O2溶液制取氧气时MnO2的作用,作催化剂;
猜想二:NaClO与H2O2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作反应物。
【实验二】
按如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省略)。加入试剂前经注射器甲注入10mL水,观察到注射器乙
活塞向右移动10mL。(忽略大气压、摩擦等其他因素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下同)
(2)向锥形瓶中加入20mL84消毒液,再按如图装置将25mLH2O2溶液平均分5次经注射器甲注入
锥形瓶中,待注射器乙活塞不再向右移动后,记录每次气体的总体积(忽略其他误差),数据见下表:
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
H2O2溶液/mL55555
注射器乙中气体的总体积/mL357085a95
表中的数据a=0
【实验结论】
(3)根据表中数据判断(选填“猜想一”或“猜想二”)是正确的,其依据
是O
【拓展反思】
(4)生活中使用各种消毒剂时,要考虑它们的性质,切记“科学使用,注意安全!”“洁厕灵”的
有效成分是稀盐酸,若与“84消毒液”混用,会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2HCl
=NaCl+H2O+Xt,则X的化学式为o
考向06反应条件的探究
11.(2024•安徽模拟)双氧水为常用的消毒液。项目学习小组探究双氧水消毒液储存与使用注意事
项时,提出两个任务,并开展以下实验。
【任务1】探究浓度、温度、酸碱性对双氧水分解的影响
实验1:60℃时,取6mL30%的双氧水稀释成不同浓度的溶液,控制溶液pH为7.0。
实验2:取6mL30%的双氧水,控制溶液的pH为7.0,改变体系的温度。
实验3:60℃时,取6mL30%的双氧水,调节pH从3.1变化到13.2。
获得1小时内双氧水的分解率分别见图1、2、3。
氧
双氧3.5「双
水
水分31分
解率2.51率
/%2[
3
510152025300304()5060708%090
浓度/%T/
图2
图1
【任务2】探究pH对双氧水消毒液消毒效果的影响
20℃时,取6mLi0%的双氧水溶液,调节pH从2.0变化到8.0,在lOmin、30min、50min时测定双氧
水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抱的杀灭作用,结果见下表。
PH杀灭率(%)
lOmin30min50min
2.076.3199.0699.97
6.049.8496.7399.90
8.034.4691.8494.90
(1)用30%的双氧水配制6mLi5%的双氧水(密度取L0g/mL),需要30%的双氧水的质量为
g°
(2)依次根据图1〜3可知:双氧水浓度与分解率的关系是o
(3)温度在90℃内,双氧水分解率受温度的影响(填“较大”“较小”或“无影响”)。
(4)pH为(填数字)时,30%的双氧水分解率最高。
(5)任务2的实验结论:(答一点)-
(6)任务小结:双氧水保持在酸性条件下常温储存,使用时避免与性物质混合使用。
(7)实验反思: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有很多,升温或者加入MnO2、CuSO4都能加快其分
解;但NaCl、Na2SO4对其分解无影响。某小组测得70℃时,不同条件下H2O2的质量分数随时间的
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图甲表明,可以得出结论:o
②图乙表明,碱性条件下,(填离子符号)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大。
③综合以上信息推测,下列物质可加快H2O2分解的是(填编号)。
A.KOHB.KC1
C.HC1D.MnSO4
12.(2024•山东青岛)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控制条件可以调控化学反应。“启航”小组以“调
控化学反应”为主题展开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生火有道】
(1)观察生活:小组同学观察到天然气、木炭能燃烧,而水和石头不能燃烧,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探究:为继续探究燃烧的条件,小组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图1所示实验。
己知:白磷着火点40℃,红磷着火点240℃。磷燃烧时产生污染空气的五氧化二磷白烟。
球
气
氧气传感
足
量
白.热水电脑
磷80℃:Z7
图3
【现象与结论】①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②小红根据现象,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评价与反思】①实验中小组同学认为图1装置存在不足,于是设计了图2所示装置。图2装置的优
点为。
②小明对小红的结论提出质疑,设计了图3所示装置,对燃烧过程中的氧气含量进行测定,得到图4
所示图像。结合图像分析,“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应准确地表述为o
【调控有术】
化学反应速率与多种因素有关,为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小组同学分别取足量且等质量
的过氧化氢溶液完成了如表实验。
实验序号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二氧化镐粉末的质量温度/℃10秒共收集到氧气体积/mL
/g
①3%010几乎无
②5%020几乎无
③5%0.52014
④10%0.52080
(3)探究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序号是;
对比实验③和实验④,可得出的结论是;
上述实验无法探究出因素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写一条即可)。
【应用有方】
(4)通过探究,小组同学认识到,生活中也可以通过控制条件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
①用天然气做饭,发现炉火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这时需要(填“调大”或“调
小”)灶具的进风口。
②炒菜时如果油锅着火,可采取的灭火措施是(写一条即可)。
关注社会,感悟化学推动科技创新的力量
1.(2024•齐齐哈尔)在某次化学社团的活动中,同学们为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进行如图所示
实验。
(1)A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B试管中反应的微观实质是o
(3)实验后,将A、B两支试管中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洁净的烧杯,最终形成蓝色溶液,由此现象
可知B试管中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是o
(4)为了确定烧杯内蓝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烧杯内蓝色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进行猜想】
猜想1.硫酸钠、硫酸铜、硫酸
猜想2.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基烧杯内的溶液于试啬中,加入少基氢氧化钠溶液猜想1成立「
【反思评价】
(5)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要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
硫酸铜溶液稀硫酸
6
氢氧化钠溶液工
B
2.(2025•陕西西安一模)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在学习了酸的化学性质后,利用稀硫酸进行了如下实
验:
稀硫酸稀硫酸
AB
【学习交流】
(1)试管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o
(2)试管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试管A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
猜想1:HC1
猜想2:HC1、H2s04
猜想3:
【实验验证】实验小组同学为了验证猜想,取少量滤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Na2s溶液AgNC)3溶液
11
>3^viy
甲乙
实验中观察到甲,乙中都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猜想正确。
【交流反思】
(1)小组讨论后认为只根据乙中的现象不能得出正确结论,理由是O
(2)有同学提出,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试管B中的溶液与滤液反应,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也可得
出正确结论,你认为该方案(填“合理”或“不合理”)。
【归纳总结】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剩
余。
3.(2024•山东烟台)《天工开物》记载古法造纸术的流程是原料浸泡、蒸煮、炒制、烘干。兴趣小
组根据记载,利用回收的废纸进行“制造再生纸”跨学科实践活动,在蒸煮时加入了氢氧化钠。造纸
后,为处理剩余的废液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①BaCk+Na2c03—BaCO3I+2NaCl;②BaCk溶液呈中性;③碱石灰是氢氧化钠与氧化
钙的固体混合物,能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任务一】废液成分分析
【提出猜想】推测废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
【实验设计与实施】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步骤1: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钢稀溶液。废液中有Na2c03
步骤2:取少量步骤1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废液中有NaOH
【任务二】废液中碳酸钠含量测定
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取100g废液样品放入装置A的锥形瓶中。先通入一会儿N2,然后
称量装置C、D的质量,再向锥形瓶中滴加足量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继续通一会儿N2后,测
(2)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o
(3)废液中碳酸钠的溶质质量分数是(保留到0.1%)。
(4)如果缺少装置B,会使测定的碳酸钠含量(填“偏大”或“偏小”)。
【任务三】废液的处理
(5)为使废液中的碳酸钠转化为氢氧化钠循环利用,需根据废液中碳酸钠的含量,加入一定量的某
种物质,该物质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o
4.(2024•大庆)氢氧化钙Ca(OH)2是常见的碱,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物质。我市某化学兴趣小组
在实验室研究CO2的性质时偶然发现,澄清石灰水升温时有固体析出(不考虑水的蒸发),为探究
析出固体的成分,该小组同学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与假设】析出的固体是Ca(OH)2o
(1)你认为提出此猜想的依据是o
【探究与结论】
(2)为验证此猜想,小庆同学提出实验方案:将固体过滤出,重新加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测定溶
液的pH。经测定,室温下溶液的pH为12,小庆同学认为固体中存在Ca(OH)2。
小娜同学提出另一种实验方案:将升温后变浑浊的石灰水恢复至原温度,若溶液恢复澄清则证明猜想
成立。但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实验现象与猜想不一致,她观察到。因此得出实
验结论:析出的固体中除了Ca(OH)2还混有少量CaCO3=你认为存在CaCO3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沟通技能训练》课件-第九章 营销沟通
- 全国安全员报考试题及答案
- 数据结构试题详解及答案
- 数学极值题目及答案
- 四川联考申论试题及答案
- 体质指数题目及答案
- 典当流通管理办法
- 养犬管理暂行办法
- 兽药管理管理办法
- 内派老师管理办法
- 《业务员基本素质》课件
- 物联网工程专业介绍
- 2024太阳能电池搬运吊装合同
- 成人高考成考英语(高起专)试题及答案指导(2025年)
-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及处理
- GB/T 2423.17-2024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 (高清稿)DB44∕T 2515-2024 水利工程水文化设计导则
- 市场调研表格模板
- JJG(交通) 187-2023 水泥混凝土搅拌机
- (高清版)JTG D81-2017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核设施退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格式和内容(征求意见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