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一高二高三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临考押题卷02(考试版)_第1页
备战高一高二高三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临考押题卷02(考试版)_第2页
备战高一高二高三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临考押题卷02(考试版)_第3页
备战高一高二高三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临考押题卷02(考试版)_第4页
备战高一高二高三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临考押题卷02(考试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押题卷02(江苏卷)历史(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1.起源于西北黄土高原的周部族灭商后,自称为夏,称同姓诸侯为“诸夏”,也称最早降服于周的尧舜禹以及殷商的异姓诸侯为“诸夏”或“东夏”。至春秋时期,又出现“华夏”名称;至战国时期,除蛮夷戎狄以外,都纳入了“华夏”范畴。这可用于说明(

)A.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 B.宗法观念促进民族交融C.历史传承与民族认同的统一 D.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2.国家稳定后,秦始皇开始实施以秦朝的都城咸阳为中心,向外扩建交通路网,建成了连通各个区域的交通路网。政府还编制了《行书律》,规定了丞相统筹管理全国范围内的交通运输事务,地方主要由郡守和县令共同负责交通运输。据此可知,秦朝交通建设(

)A.促使边疆地区得到有效开发 B.得益于法律制度的建立C.渗透着强化中央集权的意图 D.以发展经济为主要目的3.唐德宗时期,检校员外郎穆员在为工部尚书鲍防所作碑记中说:“自中原多故,贤士大夫以三江五湖为家,登会稽(今浙江绍兴)者如鳞介之集渊薮。”李白也有诗云:“三川(指洛阳)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这说明当时(

)A.动乱成为文学主要题材 B.华夏认同观念仍未形成C.战乱促使人口大量南迁 D.士大夫缺乏社会责任感4.党项族原居住在高寒地带,逐水草迁徙,无文字,只有部族首领,无方职。内迁后,夏州渐有职官设置,从李继迁“曲延儒士,潜设官邸,全异羌风……”到李德明建馆舍,以迎送宋使,礼仪中节,渐有华风。“大辇方舆,卤簿仪卫,一如中国帝制”。这一变化体现出西夏(

)A.胡汉杂糅的特点 B.专制政体的成熟 C.职官制度的完善 D.民族交融的深化5.方孝孺(1357—1402,为靖难之役的燕王所杀)在文章中说:秦惩周之灭亡,“变封建而为郡县”,以为长久计;汉惩秦之孤立,大封庶孽为诸侯,七国之乱随即发生。治国之道,不可“肆其私谋诡计,而惟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民生民意)”。据此可知,方孝孺(

)A.注重分析历史上分封制的利弊得失 B.委婉批评了朱元璋的分封C.为明朝最高统治者提供了治国参考 D.是明朝最杰出的知识分子6.1880年,北洋海军驻守旅顺,加强了大连地区的防务建设,使这一地区迅即成为北洋海军的重要基地。1902年,贯穿东北的中东铁路和直通旅顺的铁路建成。1905年,大连成为“自由港”,接纳世界各国船只。大连的上述变化反映了(

)A.中国国内政局的变动 B.列强经济侵略程度的加深C.清廷经济政策的调整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7.革命歌谣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路走来的有声记忆。其中《插秧曲》中唱到:“一、二、三……绿映映……插得整齐又好看……我们是苏维埃公民,都得参加革命战争”。这一歌谣反映了(

)A.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B.土地革命时期人民群众唱述新生活C.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开始利用歌谣宣传革命D.解放战争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对革命必胜的信念8.1946年8月,粟裕指挥华中野战军取得苏中“七战七捷”后,中共中央军委向全军各战略区首长推广苏中战役的经验:“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敌一部,故战无不胜,士气甚高;缴获甚多,故装备精良;凭借解放区作战,故补充便利;加上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故能取得伟大胜利。”据此可知,苏中“七战七捷”(

)A.改变了华中地区的敌我力量对比 B.掌握了解放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C.增强了人民解放军作战的机动性 D.探索了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战术9.据有关统计,在“一五”时期,国家156项工程及900余个大中型项目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设备,由国内制造供货的比重,按照重量计算是52.3%,按照金额计算为45.9%。此外,国家还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这表明,“一五”期间(

)A.社会主义教育体系逐渐形成 B.计划经济体制弊端被纠正C.工业自主能力受到高度关注 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10.习近平总书记于2021年以来相继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强调包容性和独立性;全球安全倡议是为增强人民安全感,促进人类全面发展;全球文明倡议提倡尊重文明多样性并承认它们各自的发展权利。这三大倡议()A.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B.应对了国际安全挑战C.破解了全球经济发展的难题 D.促进了文明互学互鉴11.考古学家在埃及第比斯(Thebes)21王朝时期(公元前1085~前945年)女性木乃伊(30~50岁)的头发上,发现有丝束。此外德国巴登-符腾堡发现公元前7世纪的丝织品,希腊出土了公元前5世纪的丝织品。这(

)A.佐证了东西方已有直接交流往来 B.证明丝绸之路已达地中海的沿岸C.说明东西方的经济交流历史悠久 D.印证养蚕缫丝技术已经传入欧洲12.日本飞鸟京遗迹出土了大量富本钱及其残缺钱树、钱范、铜块等遗物,一同出土的还有持统元年(687年)的木简。富本钱为圆形方孔铜钱,正面钱铸“富本”二字,左右各分列两个七星图案。据此可知(

)A.冶铁技术开始传入日本 B.日本深受唐朝文化影响C.日本社会商品经济繁荣 D.日本铸币技术日益成熟13.17世纪的思想家洛克认为:立法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国家形态的确立来自立法权的规定,其他国家机关应视为立法机关的授权机关,在必要的情况下,立法机关可以收回其授权或者对其他机关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这一主张(

)A.为三权分立理论打下了基础 B.是民主共和体制的理论基础C.体现了反对君主制度的精神 D.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14.在1787年宪法批准会议上,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指出:“人类总是趋向于追求自身的利益。但是扭转人的本性,以对抗人类的自私热情也并不是不可行。聪慧的立法者应该试图润物细无声地扭转人性发展的势头,对个体行为进行引导,最终使其向着有助于公益的方向发展。”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A.警示政党制度存在着严重缺陷 B.建立防止专制的分权制衡机制C.批评宪法中存在的种族歧视问题 D.争取各州对邦联政治体制的认可15.二战期间,各国动画片纷纷致力于表现战争题材,其中美国的战争题材动画片以其数量最多、种类最全而在世界各国中独树一帜。下表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动画片分类表(单位:部)。据此可知,这些美国动画片的制作(

)内容1942年1943年1944年1945年对内直接参与战争(戴舞士气、鼓励参军、保家卫国等)43573415间接支援战争(宣传购买战争债券、鼓励国民积极纳税、开展农业生产等)39452822对外抨击敌人193473联合盟友2162A.积极配合美国政府战争政策B.表明美国反法西斯宣传方式的丰富多样C.加速美国文化产业称霸世界D.有效激发了世界人民反抗法西斯的热情16.全球经济共同体的扩展只不过是各民族之间相互斗争的另一种形式,这种形式并没有使各民族为捍卫自己的文化而斗争变得更容易,而恰恰使得这种斗争变得更困难,因为这种全球经济共同体在本民族内部唤起当前物质利益与民族未来的冲突,并使既得利益者与本民族的敌人联手而反对民族的未来。材料旨在说明(

)A.经济全球化给各地民族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新的挑战B.民族内部的既得利益者极力推动全球经济共同体扩展C.经济全球化下一个民族当前物质利益与未来的冲突难以调和D.各民族之间应该摒弃斗争,携手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宗藩体制逐渐瓦解,口岸和海关的设置、管理均被纳入条约体系之下。一方面,沿海、沿边、沿江地区近代海关不断扩展;另一方面,固有的国内常关因从中华帝国向民族国家转型、国内市场统一等需要而日遭诟病。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对外声明废除不平等条约,争取与列强签订关税自主新约,对内统一财政,实行裁厘。1928年,国民政府实行统税,其收入逐渐超过厘金和常关税。在此前提下,1931年,为民族经济服务的中国近代海关体系终于完全建立起来。——摘编自姚永超《论中国古代海关的起源、布局与体系演化》材料二

1950年1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关于关税政策和海关工作的决定》。该决定明确规定“海关税则,必须保护国家生产,必须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的竞争,必须以保护国家工业化为主”,同时明确了制定海关税则的六项基本原则,这一决定也成为新中国制定海关税则的重要依据。1951年5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第83次政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这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关税法则,也是中国自鸦片战争后第一部真正独立制定的关税税则,它表明中国经济大门的钥匙已经安放在中国人民自己的口袋里。——摘编自杨瑞《新中国关税政策的变迁及其经济效应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国关税体系的变化并分析其意义。(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关税政策的特点及制定背景。(6分)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与所有周边政权都存在贸易关系,如宋辽之间置榷场,各售对方所需之物,每岁交易额数十万贯,与金、夏之间,亦置榷场互市。然而宋代与境外的经济交流,因西北疆域较唐以前大幅退缩,传统的丝绸之路已在其控制之外。另外,由于经济重心之南移,尤其向东南移动,对外贸易亦需随其腹地之迁移而转变方向、通道。故而宋代贸易最盛者是东南海港的对外贸易。——摘编自李学勤、郭志坤《士大夫的理想时代:宋》材料二隆庆元年(1567年),明政府改变“濒海民不得私自出海”的诏令,开放福建漳州府月港,设立督饷馆,负责管理私人海外贸易并征税。“盖富家以财,贫家以躯,输中华之产,驰异域之邦,易其方物,利可十倍。”而月港“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其殆天子之南库也”。到明朝灭亡前的七十多年里,世界白银的三分之一都流入了中国,世界贸易的三分之二和中国有关。 ——摘编自《月港:大明天子的经济改革新区》(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贸易的发展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成因。(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1567年明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变化产生的积极影响。(8分)1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格劳秀斯(1583~1645),荷兰著名的法学家之一。代表作《海洋自由论》和《战争与和平法》等凝聚着他的法学思想。他在《海洋自由论》中主张荷兰拥有本国的海事权利,葡萄牙以及任何其他国家都没有独占东印度群岛航行、渔业和贸易的权利。他在《战争与和平法》中认为,主权是国家存在的原则,他国不得干涉;战争在无政府国际社会不可避免,但应当受到限制,其目的道德与否非常关键;国家间应有共同的道德标准和法律规范来约束各国行为。格劳秀斯的国际法思想对现代国际法的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贸易法产生深远影响。——摘编自卢玮《战争与和平法:格劳秀斯国际思想的法律表达》等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后,英国学派则更看重国家主权的存在,认为国际法并非每时每刻都能得到运用的秩序手段;1999年,剑桥学派塔克则认为格劳秀斯为东印度公司和荷兰发动战争的权利进行辩护是出于利益的考虑,并非出于“正义战争”的理由;2006年,神学派系杰弗里提出了颠覆性的解读,她认为格劳秀斯在关键时刻表现出虔诚基督徒惯有的和平主义倾向,包括反对正义战争。——摘编自张云雷《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格劳秀斯与格劳秀斯传统》(1)根据材料一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