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一高二高三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押江苏卷第3题隋唐五代时期(原卷版)_第1页
备战高一高二高三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押江苏卷第3题隋唐五代时期(原卷版)_第2页
备战高一高二高三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押江苏卷第3题隋唐五代时期(原卷版)_第3页
备战高一高二高三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押江苏卷第3题隋唐五代时期(原卷版)_第4页
备战高一高二高三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押江苏卷第3题隋唐五代时期(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押江苏卷第3题隋唐五代时期核心考点考情统计考向预测备考策略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2023·江苏卷T3(1)对于选官制度如科举制、九品中正制是命题的热点。(2)赋税制度如租庸调制、两税法以及土地制度考查得较为频繁。(3)以三省六部制为载体考查隋唐中枢机构的演变。(4)隋朝的国家治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多有命题考查。(5)注重多维视角考查隋唐时期在政治、经济和民族关系上的突出表现,强调其时代特征。(6)结合儒家思想、文学艺术等考查时代背景、意义。(1)注意总结隋唐盛世的表现和各种制度的创新演变。(2)关注隋唐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政策与措施,把握隋唐的时代特征。(3)隋唐经济的发展是重点,如江南的开发、城市的繁荣等,(4)隋唐时期的文学艺术依然是关注的重点。(5)应多关注隋唐时期的社会风貌以及价值导向、中华文化圈等命题方向。唐朝的文化艺术2022·江苏卷T3唐朝科举制2021·江苏卷T31.(2023·江苏·高考真题·T3)唐《杂令》规定,公私借贷可自行签订契约,官府不干涉,但利息总量不得超过本金一倍。唐敬宗发布敕文,对“出利过本两倍”的私债,官府不负责追讨超过法定利率的债务,由此可知()A.暂时放松重农抑商的政策 B.禁止民间的资本性借贷活动C.保障借贷主体和适当权益 D.通过法律手段调整人身关系2.(2022·江苏·高考真题·T3)唐人崇尚“晋贤真迹”,争相效仿以王羲之父子为代表的江左书法风格,进士及第后在雁塔题名的字迹被认为皆有“江左遗风”。这主要反映出,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科举推动行书步入盛世C.市民文化需求强烈 D.书法艺术吸纳六朝元素3.(2021·江苏·高考真题T3)唐代李逢吉作科举主考官时,一次性录取的几十位进士,均为出身贫寒的士子。他的政敌李德裕亦“颇为寒素开路”,以致被贬谪时,“八百孤寒齐下泪”。由此可知唐代科举A.加强了君主集权 B.促进了阶级流动C.消除了门第观念 D.激化了政治矛盾精准解密一:对隋唐时期制度创新的影响和认识影响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完善了封建官僚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科举制有利于抑制门阀势力,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素质,加强中央集权,稳定政局经济制度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时,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有利于垦荒,保障了政府的赋税收入,巩固了府兵制两税法使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军事制度募兵制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认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的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制度创新要适应本国国情,顺应生产力的发展,符合时代潮流精准解密二:隋唐时期的三教关系儒学地位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儒佛关系佛教的发展经历了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儒家思想的屈从到隋唐时期取得坚实的理论基础,形成独立的宗派体系道佛关系道佛之间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佛互用转为隋唐时期道佛之争,并最终形成三家交融现象,孕育出中国封建社会最完备的官方正统哲学——理学精准解密三:唐朝中外交流频繁的原因政治上隋唐时期,国家安定统一和军事力量强大为对外交流提供了安全保证经济上唐朝生产工具进步,农耕经济高度繁荣为贸易发展创造了条件管理上唐朝鸿胪寺兼有外事接待活动的职能,有利于对外交流思想上唐朝形成了“兼容并包”的文化特征,有利于文明之间的交流交通上便利的交通工具及国家的配套设施,为对外交流提供了保障精准解密四: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时代选官制度措施标准夏、商、西周世官制亲贵合一,世代相传血缘、姻亲春秋、战国、秦军功爵制养士、军功、客卿才能、军功汉代察举制察访人才,举荐做官品德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品第士人,按品授官门第隋唐至明清科举制分科考试,以成绩优劣定取舍才学精准解密五:盛唐气象下的文化特征精准解密六: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和影响特点(1)范围广泛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国家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并且与欧洲、非洲也有往来,范围之广,历史少见。(2)领域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多个方面。(3)渠道众多有官方外交往来、公派及民间留学、国家间及民间贸易、以佛教为载体的传播等渠道。(4)内容不同中国传出去的主要是制度、文化、生产技术等,推动了各国的发展与进步;外国传入的主要是土特产、物种、艺术等,丰富了唐朝的社会生活影响(1)唐朝经济进一步繁荣,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各国土特产进入中国,外来宗教在中国广泛传播,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及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2)唐朝成为世界交流的中心,中华文化圈形成。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对亚洲和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1.钱穆认为“(北朝)到底很快便建立起一个统一政府来。而且这一个政府,又不久便创设了许多极合传统理想的新制度……将来全都为隋唐政府所效法与承袭”“隋唐复兴,大体即建基于均田、府兵的两个柱石上”。钱穆意在说明 ()A.隋唐繁荣得益于南北民族交融B.制度创新和继承促进隋唐繁荣C.北朝的制度创新明显优于南朝D.南朝基本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2.唐贞观年间,太宗下令修撰《氏族志》,规定:不须论数世之前,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此举旨在 ()A.完善科举制度B.提升皇族地位C.打破门第制度D.推动阶层流动3.唐代政事堂“合中书门下之职”,两省作为“机要之司”的职权被集中到了政事堂。但是为了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中书、门下最重要的官员中书舍人和给事中参与决策的职权得以保留。政事堂制度 A.有利于防治腐败现象B.提高了行政效率C.加强了对皇权的制约D.强化了中央集权4.唐太宗时期,谏议大夫隶属于门下省,“每宰相入内平章大计,必使谏官随入”,谏官可以对君主和宰相“面折廷争”。武则天当政,改谏官为门下、中书二省分隶,并加置左右补阙、左右拾遗,以至时有“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之说。这一调整 ()A.扩大了谏官的监察权 B.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制C.提高了中枢行政效率 D.有利于加强君主集权5.唐开元二十一年,分全国为十五道,各置采访处置使,负责察访地方官政绩。天宝末年,又兼黜陟使。肃宗乾元元年,改采访处置使为观察处置使(地方军政长官),“掌所部善恶”。上述变化表明,唐朝A.中央政府权威式微 B.注重强化基层教化C.统治秩序土崩瓦解 D.监察制度不断完善6.820年,唐宪宗下诏:“自今以后,宜准例三年一定两税,非论土著、客居,但据资产差率。”该举措意在应对 ()A.社会动荡引发的民户流动B.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人口迁移C.经济重心渐趋南移的挑战D.藩镇割据造成的国家收入锐减7.737年,唐朝规定每年诸州贡士人数上州三人,中州二人,下州一人。北方除陇右、河东两道的下州比例较高外,其余各道下州占比均低于20%;而南方除江南东、西两道,其余各道的下州占比均大于50%,黔中、岭南的下州比例达90%以上。由此推知,当时 ()A.科举取士存在地域差异B.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C.社会门第观念受到冲击D.行政区域划分存在弊端8.“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材料所反映的赋税制度 ()A.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抑制了民间的土地兼并现象C.催生了新的经济因素的萌发D.缩小了民众之间的贫富差距9.下表中诗句反映出两税法()白居易“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柳宗元“蚕丝尽输税,机杼空倚壁。”杜荀鹤“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A.取消户税,夏秋两征 B.制度缺陷,现实困境C.简化税目,统一税制 D.将役折钱,赋役合并11.780年,唐政府开始实行“两税法”,田赋分夏、秋两季征收,统一规定夏税不得过六月,秋税不得过十一月。929年,后唐明宗首次改进两税法,规定辖区南部黄淮地区夏税自五月十五起征,八月初一纳足;最北部地区自六月十日起征,九月纳足。这一调整有利于 ()A.简化税收程序 B.减轻农户负担C.增加政府收入 D.发展商品经济12.665—669年间日本的两次遣唐使都表示要同唐朝和亲。702—752年间的四次遣唐使把全面吸收唐文化放在首位。777—838年间的三次遣唐使则带着劝诱、迎回尚滞留在唐的日本学者、留学生、学问僧的使命。这一变化反映()A.开放是唐朝的基本国策B.日本受唐影响发展迅速C.社会状况影响中外交流D.日本社会转向脱亚入欧13.魏晋南北朝时期,淮河流域等南方多产茶,南人饮茶已成风俗,多数北人不惯饮茶。唐中期前后,北方诸州乃至京邑城市,茶店茶肆遍布,四方往来之人“不问道俗投钱取竹”。这一风俗的流传得益于()A.政府不再监管城市商业B.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C.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出现D.大运河加强南北沟通14.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则已代之以沉郁悲壮的情调了。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A.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B.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C.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D.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15.美国某学者曾说:它是8世纪中国的宝石……是一座熙熙攘攘的中产阶级城市,金钱在那里轻松地流动……是一座穿着考究的城市,一座随时可以获得最好的娱乐的城市。它的繁华得益于南北交通增长,并且获得了商业强于农业的名声。这一叙述()A.典型展现隋唐扬州城市面貌B.反映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C.充分证明小农经济模式异变D.提供研究古代商业发展视角16.下表为考古发掘的隋唐五代部分文书。这些文书表明,该时期()类别数量内容买卖文书动产买卖约32件卖牛契、买车具契、买奴契、买布券、买毯券等不动产买卖约43件地契、卖宅舍地基契、卖田契借贷文书约163件贯银钱、贷粮食、贷布匹笔一二我中名以“××举钱契”等形式出现A.土地兼并空前严重B.商业契约应用广泛C.资产转让程序繁杂D.民间借贷开始出现17.东晋十六国以前,因简牍造籍耗时费力、保存需要相当的空间,户籍文书仅由县、乡典藏。从东晋及十六国政权中的后赵开始,县以上各级政府典藏户籍逐渐成为定制,并为隋唐王朝所继承。这一变化得益于()A.江南地区的开发B.纸张的应用推广C.行政效率的提高D.征税标准的变化18.唐代科举,命题较为随意,“诗赋题不皆有所出,或自以意为之”。而北宋规定“诗、赋、论于九经、诸子、史内出题”,对命题的范围作出明确规定。金代科举也规定“五经、三史正文内出题”。这主要反映出,科举()A.制度设计适应统治需求B.以德才兼备为选拔标准C.命题范围渐趋缩窄僵化D.内容不再考查诗赋题目19.唐律规定“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笞三十”,“诸犯死罪非十恶,而祖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