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专升本艺术概论考试试题(艺术鉴赏与审美能力培养策略)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艺术鉴赏过程中,主体通过感官直接把握艺术作品形式美的心理活动被称为()A.审美理解B.审美想象C.审美直觉D.审美情感2.提出"期待视野"理论,强调鉴赏主体先在经验对艺术接受影响的学者是()A.姚斯B.伽达默尔C.伊瑟尔D.布迪厄3.中国传统画论中"卧游"概念主要指向()A.绘画创作技法B.鉴赏中的想象体验C.山水画空间布局D.文人雅集活动4.电影鉴赏中"蒙太奇效应"的产生主要依赖()A.单个镜头的表现力B.镜头组接的逻辑关系C.演员的表演深度D.画面的色彩搭配5.下列哪项不属于审美能力的核心构成要素()A.形式感知力B.文化理解力C.技术操作力D.情感共鸣力6.西方古典绘画鉴赏中,对"黄金分割"比例的识别主要体现()A.历史语境分析能力B.形式规律把握能力C.社会功能判断能力D.作者意图推测能力7.中国书法鉴赏中"锥画沙""屋漏痕"等术语描述的是()A.笔墨的力度与质感B.字体的结构规律C.章法的布局技巧D.书家的个性风格8.艺术鉴赏中"再创造"活动的本质是()A.对原作的忠实复制B.主体与客体的双向建构C.对创作者意图的还原D.艺术批评的初级阶段9.培养审美能力时,"经典作品精读"策略的核心价值在于()A.掌握艺术史脉络B.积累形式分析经验C.提升文化修养D.形成个人审美偏好10.数字时代艺术鉴赏的新特征不包括()A.跨媒介体验的普遍性B.互动参与的增强C.原作权威性的消解D.鉴赏过程的标准化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艺术鉴赏的完整过程包括______、审美体验和审美超越三个阶段。2.审美直觉的特点表现为______性、______性和______性。3.中国古代画论"六法"中与鉴赏直接相关的是"______"和"______"。4.音乐鉴赏中"联觉"现象指的是______与______之间的跨感官映射。5.审美能力培养的基础是______积累,关键是______训练。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艺术鉴赏中"审美距离"的内涵及其在鉴赏实践中的意义。2.结合具体艺术门类,说明形式分析在艺术鉴赏中的作用。3.列举三种审美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并分别说明其实施要点。四、论述题(20分)结合中国古典诗词与西方印象派绘画的具体实例,论述艺术鉴赏中"情感体验"与"理性认知"的辩证关系,并说明这种关系对审美能力培养的启示。五、案例分析题(30分)案例:张大千《长江万里图》(1968年,长卷水墨画)要求:(1)从构图、笔墨、意境三个维度对该作品进行鉴赏分析;(2)基于该案例提出针对中国传统绘画鉴赏能力培养的三条具体策略,并说明其理论依据。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C(审美直觉是鉴赏初始阶段的感性把握,区别于需要逻辑推理的审美理解)2.A(姚斯作为接受美学代表,提出"期待视野"概念,强调读者前理解对文本接受的影响)3.B(宗炳《画山水序》中"卧游"指通过观画获得如亲历山水的审美体验,强调想象参与)4.B(蒙太奇通过镜头组接产生新的意义,如《战舰波将金号》"敖德萨阶梯"的剪辑张力)5.C(审美能力侧重感知、理解、共鸣,技术操作属于创作能力范畴)6.B(黄金分割是形式美的普遍规律,对其识别体现形式规律把握能力)7.A(书法术语中"锥画沙"形容笔锋入纸的力度,"屋漏痕"描述行笔的自然质感)8.B(鉴赏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体以自身经验对作品意义的再建构)9.B(经典作品包含最典型的形式语言,精读可积累形式分析的经验范式)10.D(数字技术使鉴赏更个性化,而非标准化,如VR观展的定制化体验)二、填空题1.审美感知2.直接;整体;突发3.传移模写;应物象形("传移模写"涉及临摹学习,"应物象形"强调对物象的观察把握)4.音响感知;视觉/触觉等其他感官(如低音联觉厚重感,高音联觉明亮感)5.文化经验;形式感知三、简答题1.内涵:指鉴赏主体与艺术作品之间保持的既非过度疏离也非完全沉溺的心理距离。意义:①距离过近易陷入功利性关注(如仅关注书画市场价值);②距离过远会导致审美隔阂(如不了解京剧程式的观众难以入戏);③适度距离能保持审美纯粹性,如看悲剧时既投入情感又能进行审美评判。2.以建筑艺术为例:哥特式教堂的尖拱、飞扶壁、彩色玻璃窗等形式要素,不仅构成视觉美感,更承载宗教意义。通过分析尖拱的垂直向上感(形式),可理解其指向天堂的精神内涵(内容);飞扶壁的结构形式既解决力学问题,又形成韵律节奏。形式分析是连接外在表象与内在意蕴的桥梁,缺乏形式分析的鉴赏易流于空泛。3.(1)阶梯式经典研读:从单幅作品(如《清明上河图》局部)到系列作品(如八大山人鱼鸟图),再到跨时代比较(如宋画与元画),逐步提升形式分析深度。要点:建立作品档案,记录形式特征与背景信息。(2)跨艺术门类互参:如用书法的"笔势"理解舞蹈的动态美,用音乐的"节奏"分析电影剪辑。要点:提炼共通的形式规律(如节奏感、韵律感)。(3)沉浸式体验训练:通过临摹古画、学唱戏曲、参与装置艺术互动等实践,获得身体记忆。要点:注重"具身认知",如临摹时体会笔墨压力与线条情感的关系。四、论述题情感体验与理性认知的辩证关系:(1)情感体验是基础:如读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首先通过"春水"的意象引发愁绪共鸣;莫奈《日出·印象》中朦胧的光色首先唤起观者对晨雾的直观感受。这种情感反应是鉴赏的起点。(2)理性认知深化体验:了解李煜亡国背景(理性认知),能更深刻理解"愁"的厚重;知道印象派反对学院派、追求瞬间光色的艺术主张(理性认知),能理解画面"未完成感"的美学意图。理性认知使情感体验从直觉层面升华为意义层面。(3)二者动态互动:如王维"诗中有画"的作品,既需感受"明月松间照"的意境美(情感),又需分析其"空寂"背后的禅宗思想(认知);雷诺阿《煎饼磨坊的舞会》中明丽色彩引发愉悦感(情感),结合19世纪巴黎咖啡馆文化(认知),能理解其对市民生活的赞美。对审美能力培养的启示:①避免"唯情感论"(仅停留在"好看/不好看"),需补充文化史、艺术史知识;②防止"唯认知论"(机械分析而无感动),应通过朗读、观展等方式保持情感敏锐度;③建立"情感认知"双向通道,如鉴赏时先记录直觉感受,再查阅背景资料,最后反观感受变化,形成螺旋上升的能力发展路径。五、案例分析题(1)作品鉴赏分析:构图:采用散点透视,突破焦点透视限制,从重庆到上海的万里长江被纳入同一画面,近景礁石、中景舟楫、远景云山层层推进,形成"咫尺千里"的空间感。笔墨:泼墨与工笔结合,江面用大笔泼墨表现水势的浩渺,岸边树木以细笔勾皴展现细节,山石用斧劈皴体现质感,整体笔墨既有气势又不失精微。意境:融合写实与写意,既真实呈现长江的地理特征(如三峡的险峻),又通过留白(大面积空白表现江面)、虚实对比(近景具体/远景模糊)营造"江流天地外"的诗意境界,体现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哲学观。(2)培养策略及理论依据:①透视法专项训练:针对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的差异,安排对比鉴赏(如《清明上河图》与《最后的晚餐》),通过绘制小构图掌握"移动视点"的观察方法。依据:格式塔心理学的"知觉组织原则",通过对比强化对特定形式规律的感知。②笔墨语言解码训练:选取不同画家的山水小品(如石涛、龚贤),分析皴法(披麻皴、雨点皴)、墨法(积墨、破墨)的差异及其表达的情感(如斧劈皴的刚硬vs披麻皴的温润)。依据: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乐理音程考试题库及答案
- 森林防护巡护知识培训课件
- 森林家庭防火知识培训课件
- 棋王课件中职
- 海南省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技师考试题(含答案)
- 2025年精细化工作业面试宝典涵盖各类工艺作业预测题
- 2025年裁判台球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公路水运安全员(交安abc)考试考核题库答案
- 2025年项目经理从业资格认证考试模拟试题集及答题技巧
- 2025年软件工程师职称评定预测试题及答案参考
- 2025年秋季学期(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 2025年福建省厦门市【辅警协警】笔试真题(含答案)
- (2025年标准)委托他人要账协议书
- 2025-2030中国青少年无人机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 2025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考试题与答案
- 煤矿安全规程新旧版本对照表格版
- 2025山东“才聚齐鲁成就未来”水发集团高校毕业招聘24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0套)
- 中学2025年秋季第一学期开学工作方案
- 儿童急救流程
- 《跨越百年的美丽》课件 中职语文上册
- GB 11122-2025柴油机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