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八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北京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时,护旗队员每一步行进的距离是A.75mm B.75cm C.75dm D.75m2.如图甲所示,质量相同的a、b、c三种液体分别装在三个相同的玻璃杯中,如图乙是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则三个杯子从左至右依次装的液体种类是()A.bca B.acb C.abc D.bac3.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凝华放热B.“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吸热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放热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成灰泪始干是晶体的熔化4.—位摄影爱好者早上在大观河边照像,观察到岸边的建筑物在水面上形成的影像甲和乙,并拍摄了下来,如图所示.过了十多分钟后他又回到原位罝观察,那么影像甲和乙的大小变化情况是A.都变 B.都不变C.甲变,乙不变 D.甲不变,乙变5.张华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将记录的实验数据通过整理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导体a的电阻大于导体b的电阻B.将a、b两导体串联后接到电压为3V的电源上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2AC.当在导体b的两端加上1V的电压时,通过导体b的电流为0.1AD.通过导体a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6.小军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的虚像 B.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正立的像C.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放大的像 D.该实验现象能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7.图所示是校运会上运动员百米赛跑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员是静止的B.运动员跑完全程所用时间约为13sC.运动员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D.发令枪响后,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比看到发令枪口冒出“白烟”开始计时更准确8.下列生活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速度的是()A.人们用塑料袋将鲜橙包裹起来B.人们将暴晒在阳光下的鲜花搬到阴凉处C.老师倒出适量酒精后迅速把瓶盖拧紧D.人们总是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根据它们发声的音色不同10.小明用凸透镜做成像规律实验,记录了成清晰像时的五组物距数据(如表),其中丁组能成等大的像,则能成放大的像的组是()组别甲乙丙丁戊物距(厘米)810152025A.甲和乙 B.乙和丙 C.乙和戊 D.甲和丙11.如图所示,当用一个力F将一个气球压入水中的过程(气球不会漏气且不会爆裂),球内气体的质量和密度变化情况及杯中水的相关情况变化正确的是()A.球内气体质量变大,密度变大;杯中水的质量不变B.球内气体质量不变,密度变小;杯中水的密度不变C.球内气体质量变小,密度不变;杯中水的体积不变D.球内气体质量不变,密度变大;杯中水面高度增加12.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写的《早发白帝城》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舟是静止的()A.大地 B.岸边的树 C.远处的山 D.坐在舟上的李白13.小明用装有滤色镜的照相机给株绿叶白花的郁金香拍照,在洗出来的照片上看到却是黑叶蓝花,那么滤色镜玻璃颜色可能是A.绿色 B.蓝色 C.红色 D.紫色14.2011年11月3日凌晨,“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从对接机构接触开始,经过捕获、缓冲、拉回、锁紧四个步骤,实现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如图所示,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获得成功。那么,对接后的“神舟八号”飞船相对下列哪一个参照物是静止的()A.月球 B.地球C.太阳 D.“天宫一号”飞行器15.学完光学后,小明对知识做了如下梳理,其中连线正确的是()A. B.C. D.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只能在真空中传播B.漫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C.日食月食是光的折射现象D.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60°,则反射角为60°17.甲、乙两物体沿直线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物体的运动速度是10m/sC.甲乙两物体的运动速度之比是5∶1D.如果甲、乙两物体运动路程之比为1∶3,二者的运动时间之比为1∶318.如图是某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象,以下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该物质是非晶体 B.c到d是熔化过程C.在bc段处于沸腾状态 D.ab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19.甲金属的质量为3kg、密度为ρ1,乙金属的质量为4kg、密度为ρ2,如果把这两种金属合成一合金球(忽略体积变化),则这个合金球的密度为A.(3ρ1+4ρ2)/7 B.7ρ1ρ2/(3ρ1+4ρ2)C.7ρ1ρ2/(4ρ1+3ρ2) D.(4ρ1+3ρ2)/720.张强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A.一定大于20cm B.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C.一定小于8cm D.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21.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合唱比赛中,同学们用歌声表达了“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远大志向.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指的是声音的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22.如图一塑料薄膜组成的棚顶下堆放着一堆干草,夏天的雨后,阳光穿过薄膜上的积水,照射到干草上。对于下列讨论,正确的说法是()A.薄膜上的积水形成一个大凸透镜,如果焦点恰好成在干草处,干草有可能燃烧B.透镜都是固体物质组成的,液体不能起凸透镜作用C.起凸透镜作用的应是塑料薄膜D.水和塑料薄膜共同起凹透镜作用23.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白光是单色光B.光的三元色是红、绿、蓝C.宇航员在太空看到的月亮是光源D.红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使荧光物质发光24.春节小刚随爸爸一起外出,突然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蒙上一层雾气,前方道路看不太清楚.小刚正担心行车安全时,只见爸爸打开空调开关,对着玻璃吹暖风,不一会儿玻璃上的雾气就消失了.在此过程中的物态变化有()A.液化、汽化 B.升华、汽化 C.凝华、升华 D.液化、升华25.如图所示,能正确说明“水中的潜水员看见岸上树梢位置变高的原因”的光路图是()A. B.C. D.26.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了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V图象,如图所示,则该液体密度是()A.B.C.D.27.对物理量的估测,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下面是小明对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的估测,明显不合理的是A.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0.2kg B.人的正常步行速度大约5m/sC.一个初中生的体重大约是450N D.我们教室的高度大约是3.5m28.下列四个生活实例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加“•”)物体内能减少的是A.春天,人在院子里晒太阳 B.夏天,给杯中的饮料加冰块C.秋天,给妈妈用热水泡脚 D.冬天,操场上的同学搓搓手29.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公式v=s/t,s越大,或者t越小,v越大B.s越大,所需的t越短C.v的大小与s、t无关D.以上说法都正确30.2015年1月,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一个陨石凹坑,形状如圆形平底锅,如图所示。小明在圆心A点大喊一声,经过6s听到回声。设空气中声速为340m/s,圆形凹坑的半径为A.510m B.1020m C.2040m D.4080m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某同学用天平测量一块金属的质量时,不小心把砝码放在了左盘,物体放在了右盘,使用了一个100克,一个50克,一个10克的砝码,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则这块金属的质量为______g。若他把这块金属带到了月球,则质量______。32.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mm。测量铅笔的长度时,甲图中正确的视线为________(选填“A”或“B”),测量值为________cm;将细铜丝紧密绕在铅笔上,测出缠绕部分长5.00cm(见乙图),并数出细铜丝所绕的________,可得出细铜丝的直径为_________mm。33.针对下列图片情景回答相关的问题:(1)根据图(a)________(选填“小明的说法”、“小华的说法”或“两个人的说法都”)是正确的,小华说自己乘座的火车“动起来了”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2)如图(c),人站在湖边能清晰地看见宝塔在水中的倒影,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在如图(d)中,人能欣赏到水池中的鱼在游玩,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此现象中看到鱼的过程是光从________射入________造成的(填光的传播介质);(3)如图(e)所示是考试卷答题卡中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__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将光__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息。34.如图所示,小军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______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_____。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____(填“虚像”或“实像”)。35.在春季运动会上,班级的男同学吹气球时发现:用手轻轻一压,气球就变扁了,说明力可以改变_____;用手轻轻一推,气球就向一侧飞走了,说明力可以改变_____.36.如图,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光的__;图中最上面的光的颜色为_______色,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黄色纸板。我们能看到__色光;用于电视遥控器的是一种看不见的光线叫做__。37.小明调节如图所示的教学投影仪,使屏幕上出现了清楚的画面。这时,教室后排的同学请他将屏幕上的画面调得再大一些,则小明的操作应当是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少”)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并将凸透镜向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38.2019年12月16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国北斗卫星系统第52、53颗卫星。火箭在上升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_____的,说明运动和静止是_____的。39.如图所示,用同样大小的力沿同一方向先后作用在同一把塑料尺的不同点,塑料尺弯曲的程度不同,此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同时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有关。40.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3V且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S1,电压表的示数是1V,则电阻R1、R2的阻值之比为______。若再断开开关S1,则电压表的示数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41.如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你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在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顺序安装;(2)如图甲,把装着该物质的试管放在烧杯的水中加热,而不是直接用火加热试管,目的是该物质受热______;(3)由图可知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4)图中该物质熔化过程中不断______热量(填“吸收”或“放出”),而温度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从第5min到第7min,物质处于______状态(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42.如图,小红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折转的、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板沿方向射到点,在右侧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1)如果他将入射光线逐渐靠拢法线,则反射光线将逐渐______(选填“靠拢”或“远离”)法线。(2)若将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板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则说明__________。(3)画出实验所需的表格。(_______)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43.成都崇州市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谷场上有一堆稻谷体积为8m3,为了估测这堆稻谷的质量,小张用一只大烧杯平平的装满稻谷,用电子秤测得烧杯中稻谷的质量为1kg。再用这只烧杯装满水。用电子秤测得烧杯中水的质量为0.8kg,ρ水=1.0×103kg/m3。求:(1)烧杯的容积是多少?(2)稻谷的密度是多少?(3)这堆稻谷的总质量约为多少吨?44.一个瓶身为圆柱体的玻璃瓶(厚度不计)内装有600cm3的水,正放时,液面位置如图(a)所示。将瓶盖盖好后倒置,液面位置如图(b)所示。当玻璃瓶处于图(a)的位置时,向瓶内投入24个质量均为20g完全相同的实心玻璃球,水面刚好与瓶口相平。(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1.0g/cm3)求:(1)瓶内水的质量;(2)瓶内水和玻璃球的总重;(3)玻璃球的密度。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B【详解】成年人的步幅在70cm左右,国旗护卫队的队员身高比一般成年人高一些,所以步幅略大一些,在75cm左右.2、A【详解】如图乙,取相同体积的三种液体V,可得质量关系,由可知,;在图乙中,三种液体的质量相同,而,由可知,所以左边烧杯液体为b,中间为c,右边为a,三个杯子从左至右依次装的液体种类:b、c、a。故选A。3、A【详解】A.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固体的冰晶,是凝华过程,且凝华放热,故A正确;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过程,且液化放热,故B错误;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固体冰晶,是凝华过程,且凝华放热,故C错误;D.蜡烛没有固定的熔点,属于非晶体,熔化吸热,故D错误。故选A。4、C【详解】根据题意可知,乙是建筑物在水中倒影,甲是阳光照射下建筑物的影子,根据平面镜成像像与物等大的特点可知,像的大小只与物体的大小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所以过了十多分钟后他又回到原位置观察,乙的影像大小不变.过了十多分钟后,阳光照在建筑物上时,入射角减小,所以甲的影像变小.A.都变,与分析结果不符;B.都不变,与分析结果不符;C.甲变,乙不变,与分析结果相符;D..甲不变,乙变,与分析结果不符;5、A【详解】A.由图可知,a的电阻为由图可知,b的电阻为所以a电阻小于b的电阻,故A错误,符合题意;B.将a、b两导体串联后接到电压为3V的电源上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当在导体b的两端加上1V的电压时,通过导体b的电流为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导体a是定值电阻,在电阻一定时,电流和电压成正比,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6、C【解析】A.光屏上能呈现烛焰的像,说明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A错误;B.凸透镜成实像时,都是倒立的,成虚像时是正立的,如图成的是实像,是倒立的,故B错误;C.由图知,物距位于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放大的像,故C正确;D.该实验现象能说明投影机的成像特点,而照相机利用的是成缩小实像的规律,故D错误;故选C.点睛: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常考试的内容,应牢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有些同学总是记不住,要下点功夫,可以结合成像光路图进行练习、记忆.7、B【详解】A.百米比赛中,运动员相对于地面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因此运动员是运动的,故A错误;B.根据生活实际可知,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时间为13s,故B正确;C.运动员在赛跑的过程中,要经过起跑、加速、冲刺等几个过程,所以运动员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D.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所以看到发令枪口冒出“白烟”开始计时更准确,故D错误。故选B。8、D【详解】A.用塑料袋将鲜橙包裹起来,可以减慢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控制了液体表面积,可以减慢液体的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B.将暴晒在阳光下的鲜花搬到阴凉处,降低了温度,可以减慢水分的蒸发,故B不符合题意;C.倒出适量酒精后迅速把瓶盖拧紧,可以减慢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控制了液体表面积,可以减慢液体的蒸发,故C不符合题意;D.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提高了温度,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可以加快蒸发,故D符合题意。故选D。9、D【详解】振动频率低于20Hz和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故A错误;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地,在固体中最快,在液体中较慢,在气体中最慢,故B错误;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C错误;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根据它们发声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10、D【详解】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当物距为2倍焦距时能成等大的像,由此和丁组数据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所以在所给数据中当物距为8cm时,物距在焦距之内成放大的像,当物距为15cm时,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放大的像,甲组和丙组能成放大的像。故选D。11、D【详解】当用一个力F将一个气球压入水中的过程,球内气体质量不变,但是气球受到水的压力,体积会变小,根据可知,气球内的气体密度变大,气球排开水的体积越来越大,杯中水面高度应该增加,故选D。12、D【详解】在“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舟与大地、岸边的树、远处的山都有位置的改变,与坐在舟上的李白没有位置改变,所以以坐在舟上的李白为参照物舟是静止的。故选D。13、B【详解】照片上的花为蓝花,说明只有蓝色光能通过,而其它色光被吸收,这样才会呈现黑叶蓝花,因此滤色镜玻璃的颜色是蓝色的。故选B。14、D【详解】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对接后的“神舟八号”飞船相对“天宫一号”飞行器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选D。15、D【详解】A.红外线用于夜视仪,紫外线用于消毒杀菌,故A错误;B.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都起成正立、放大虚像的作用,故B错误;C.凹透镜和平面镜使物体成虚像,凸透镜既可使物体成虚像,也可使物体成实像,故C错误;D.老花眼需要戴凸透镜进行矫正,近视眼需要戴凹透镜进行矫正,故D正确。故选D。16、B【详解】A.光能在真空中传播,也能在水中、玻璃中传播,故A错误;B.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虽然漫反射后反射光线会向各个方向传播,但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B正确;C.日食月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错误;D.光线与镜面夹角为60°,则入射角与反射角均等于90°﹣60°=30°故D错误。故选B。17、A【详解】A.乙物体沿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不变,所以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甲物体的速度是故B错误;C.甲和乙的速度相等,其速度之比为1∶1,故C错误;D.根据公式可知,在甲、乙物体速度相等的情况下,其时间之比等于路程之比,所以甲、乙的运动时间之比为1∶3,故D错误;故选A。18、D【详解】A.从图象上看,ab段是物质的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有固定的熔点,是晶体,故A错误;BC.在bc段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c点时达到沸点,cd段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是沸腾过程,故BC错误;D.在a点时达到熔点,开始熔化,在b点时熔化结束,所以在ab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D正确。故选D。
19、C【详解】由可得,甲、乙金属的体积:,,则合金球的体积:,合金球的质量:,则合金球的密度:;故选C。20、D【详解】由图可知:u=20cm,v=16cm,且u>v.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由解得10cm>f>8cm,正确的选择是D.21、A【详解】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是指声音的音调,故A正确,BCD错误.22、A【详解】A.薄膜上的积水中间厚,边缘薄,恰好形成了一个大的凸透镜,而此时太阳光通过这个凸透镜发生折射,干草又在凸透镜的焦点处,就很容易引起干草的燃烧,故A正确;B.透镜可以是固体物质组成的,也可以是液体物质组成的,故B错误;C.塑料薄膜厚度均匀,起不到会聚作用,故C错误;D.塑料薄膜和水共同起到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故D错误。故选A。23、B【解析】白光是复色光,A错误。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故B正确为答案。月亮反射太阳光,不能自行发光,不是光源,故C错误。红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热作用,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故D错误。24、A【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详解】在冬天,车玻璃的温度较低,车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发生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打开空调开关,对着玻璃吹暖风,玻璃上的小水滴会汽化为水蒸气.故选A.25、C【详解】潜水员在水中看岸上的树,所以入射光线应该来自岸上,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此可知,故选C。26、D【详解】由图知,当液体的体积为零(量杯中无液体)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为40g,则量杯的质量m杯=40g;设液体的密度为ρ,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8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1=m1m杯=100g由ρ=可得ρ×V1+m杯=100g,ρ×80cm340g=100g解得液体的密度ρ=0.75g/cm3。故选D。27、B【解析】A.根据生活常识,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200g;故A项不符合题意;B.人的正常步行速度大约是1.1m/s;故B项不合理,符合题意;C.一个初中生的体重大约是450N,质量约为45kg;故C项不符合题意;D.教室的高度大约是3.5m;故D项不符合题意。28、B【详解】A.人在院子里晒太阳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人的内能增大,故A不符合题意;B.给杯中的饮料加冰块,冰块的温度低于饮料,饮料温度降低,释放热量,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饮料的内能减少,故B符合题意;C.用热水泡脚,脚从热水中吸收热量,属于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脚的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D.冬天搓搓手,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大手的内能,故D不符题意。29、C【详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与路程和时间无关,故选项ABD错误,选项C正确。30、B【详解】由题意可知,声音到凹坑壁的时间:由得,从A点到凹坑壁的距离(半径):故选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158.4g不变【详解】[1]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右盘中加小砝码,所以当物体和砝码的位置对调后,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减去游码所对的数值,这块金属的质量为100g+50g+10g-1.6g=158.4g[2]质量不随物体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若把这块金属带到了月球,质量不变。32、1B9.50圈数2.0【详解】[1]如图中刻度尺相邻刻度表示1mm,即分度值为1mm。[2]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垂直。[3]长度测量时读数为准确值+估计值+单位,所以测量值为9.50cm。[4][5]特殊方法测细铜丝的直径时,将细铜丝紧密绕在铅笔上并数出细铜丝所绕的圈数n,所以铜丝的直径为33、两个人的说法都窗外行驶的火车反射折射水空气吸收反射【详解】(1)[1][2]以站台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以窗外行驶的火车为参照物,他们乘坐的火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两个人的说法都是正确的,只是选择了不同的参照物;(2)[3]宝塔在水中的倒影,即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4][5][6]因为鱼儿是在水中的实际物体,是由于光线从水中通过空气折射进入了人的眼睛,我们看到水中的鱼,其实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3)[7][8]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答题卡时,黑条纹将光吸收,白条纹将光反射,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息。34、同一直线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倒立实像【详解】[1][2]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同一直线上;[3][4]蜡烛发出的光线通过A纸片上的小孔在B纸片上形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35、物体的形状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详解】用手轻轻一压,手对球用了力,气球就变扁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用手轻轻一推,气球就向一侧飞走了,气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6、色散红黄红外线【详解】[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光的色散。[2]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这七种色光从上至下依次排列为红、橙、黄、绿、蓝、靛、紫。[3]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黄色纸板,由于黄色纸板只能反射黄光,所以我们能看到黄色光。[4]用于电视遥控器的是一种看不见的光线叫做红外线。37、增大下【详解】[1][2]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屏幕上能得到的像是实像,要使实像增大,应使屏幕和投影仪之间的像距增大,同时要减小凸透镜和投影片之间的距离,所以凸透镜要向下移动。38、静止相对【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详解】[1]火箭在上升过程,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相对于火箭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2]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由此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39、形状作用点【详解】力有两个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1]由图可知,塑料尺受到力的作用后变弯曲了,此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由图可知,塑料尺受到的两个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同、作用点不同,塑料尺弯曲的程度不同,此现象说明力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40、2:1变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流企业仓储安全管理培训方案
- 纪念袁爷爷活动方案
- 中层干部绩效考核表设计与应用指南
- 幼儿园主题教案:自然与环境
- 2025液压与气压传动考试题及答案
- 2025产科三基产前诊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光伏运行人员考试题含答案
- 编程机构活动方案
- 餐饮业卫生管理及检查标准
- 工业机器人操作规范与维护标准
- 家具设计与陈设6家具与室内陈设设计课件
- 《汽车文化》教案(全)
- B2B业务的破 局之道??数字化重塑营销服体系
- 县级结核病定点医院设置规范 T∕CHATA 007-2020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环境水利学》期末题库及答案
- 实验中学初中足球队训练计划
- 北师大版确定位置教案.
- LTD-2100探地雷达使用手册模板
- PCS7-Standard-library-功能块引脚说明
- 病案编码员考试练习题
- 寻找我的引路人——生涯人物访谈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