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注释版)_第1页
2025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注释版)_第2页
2025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注释版)_第3页
2025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注释版)_第4页
2025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注释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上古诗文4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作者】曹操

【朝代】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选自《曹操集》(中华书局2012年版)。这是曹操诗《步出夏们行》的第一章。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今安徽亳州)。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嵩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译文: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注释:(1)临:到达,登上。

(2)何:多么。

(3)澹澹(dàndàn):水波荡漾的样子。

(4)竦峙(sǒngzhì):耸立。

(5)萧瑟(xiāosè):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6)星汉:银河。

(7)幸甚至哉(zāi):幸运得很,好极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

【朝代】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王昌龄(?-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尉。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锦州昌隆(今四川江渝)。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注释:(1)左迁:贬谪,降职。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今湖南省黔阳县。

(2)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3)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总称,在今湖南省西部。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

【朝代】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选自《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译文: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注释:(1)次:停宿。

(2)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3)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整个江面十分开阔。

(4)海日生残夜: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5)江春入旧年: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6)归雁洛阳边: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

【朝代】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选自《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81年版)。天净沙,曲牌名。思,思绪。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注释:(1)昏鸦: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2)断肠人:形容悲伤到极点的人。

(3)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8《世说新语》二则咏雪【作者】刘义庆

【朝代】南北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403-444)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课文所选两则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题目是编者自加的。译文: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注释: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3)文义:文章的义理。

(4)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5)骤:急。

(6)何所似:像什么。何,什么;似,像。

(7)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差不多;拟,相比。

(8)未若:不如。

(9)因风:乘风。因,趁、乘。陈太丘与友期行【作者】刘义庆

【朝代】南北朝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注释:

(1)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

(2)日中:正午时分。

(3)过中:过了正午。

(4)舍去:丢下(他而离开)。去,离开。舍:舍弃。

(5)乃:才。

(6)尊君在不(fǒu):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7)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

(8)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9)引:拉,牵拉。(10)顾:回头看。

12《论语》十二章【作者】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朝代】先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选自《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学而》里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孔子在河岸上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注释:(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2)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

(3)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悦”,愉快。(4)愠:生气,恼怒。

(5)君子:指有才德的人(6)《学而》:和下文的“为政”“雍也”“述而”等一样,都是《论语》的篇名。这些篇名都是从各篇第一章中摘取出来的,没有特别的意义。(7)吾:人称代词,我。

(8)日:每天。(9)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10)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11)忠:竭尽自己的心力(12)信:诚信(13)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14)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15)立:立身。

(16)惑:迷惑,疑惑。(17)天命:上天的意旨。(18)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19)从心所欲:顺从意愿(20)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21)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22)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23)殆:疑惑(24)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25)堪:能忍受(26)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27)者:代词,……的人(28)好(hào):喜爱,爱好(29)乐:以……为快乐(30)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31)肱(gō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32)于:介词,对,对于(33)如浮云:像浮云一样(34)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35)善者:好的方面,优点(36)川上:河边。川:河流(3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38)三军:指军队(39)夺:改变(40)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41)笃(dǔ)志:坚定志向。笃:坚定(42)切问而近思:恳切的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43)仁:仁德16《诫子书》【作者】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集》卷一(中华书局2009年版)。诸葛亮(18-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品行),以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涵养德行,以节俭来培养品德。没有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有办法明确志向,没有内心安宁就没有办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内心宁静专一,增长才干必须静心学习。不静心学习就没有办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可能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注释:(1)诫:告诫,劝勉。劝人警惕。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2)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3)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4)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5)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6)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7)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8)致远:实现远大目标。致,达到。(9)广:增长。(10)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懒惰。(11)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12)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13)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14)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极速逝去。驰,疾行,指迅速逝去。(15)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16)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17)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18)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19)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20《狼》【作者】蒲松龄一屠(tú)晚归,担(dàn)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jiǒng),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dān)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xiá)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选自《聊斋志异》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清代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等。译文:有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半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屠户(很)害怕,就把一块骨头扔给(它们)。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仍然跟着(他)。(他)又扔了一块骨头,后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可是先前那只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仍像原来那样一起追赶他。屠户感到非常困窘,害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他)看到田野里有个麦场,麦场主人(在)那里堆积着柴草,覆盖成小山一样。屠户于是跑过去依靠在柴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户。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砍几刀杀把它杀死了。(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打算钻洞进去来从背后攻击屠户。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背后砍断了它的大腿,也杀死了它。(屠户)才明白前一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骗对手。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有多少啊?只是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原文注释(1)屠:屠户。(2)止:仅,只。(3)缀行甚远:紧随着走了很远。缀,连接,紧跟。甚,很。(4)投以骨:倒装,就是“以骨投之”,意为把骨头投给狼。以,把。(5)从:跟从。(6)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并,一起。驱:追随,追赶。如故:跟原来一样。(7)窘(jiǒng):处境困迫,为难。(8)受其敌:遭受它们的攻击。(9)顾:看,视。(10)积薪:堆积柴草。(11)苫(shàn)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一样。苫蔽,覆盖、遮盖。(12)弛:解除、卸下。(13)眈眈(dāndān)相向:(狼)瞪着眼看着(屠户)。眈眈,凶狠注视的样子。(14)少(shǎo)时:一会儿.(15)径去:径直离开。径:径直。(16)犬坐于前: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17)久之:时间长了。(18)瞑(míng):闭上眼睛。(19)意暇甚:神情很悠闲。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悠闲、从容。(20)暴:突然。(21)洞其中:在柴草中打洞。洞:洞穴,这里作动词,指挖洞。(22)遂入:从通道进入。隧: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23)尻(kāo):屁股。(24)假寐(mèi):假装睡觉。寐:睡觉。(25)盖: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26)黠:狡猾。(27)顷刻:一会儿。(2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这里是“能有多少”的意思。哉,语气词,相当于“啊”。(29)止增笑耳:只是增加笑料罢了。24《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作者】吕不韦

【朝代】春秋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选在《吕氏春秋.慎行抡.察传》(中华书局2012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穿:挖掘、开凿。《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译文: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注释:(1)宋: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2)溉汲:打水浇田。溉:音gai,浇灌。汲:音ji,从井里打水。(3)及:待,等到。(4)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道:讲述。(5)闻之于宋君: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6)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使:使用,指劳动力。(7)若:如,像。杞人忧天----《列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⑵,身亡所寄⑶,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⑷,因往晓之⑸,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⑹,终日在天中行止⑺,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⑻,日月星宿⑼,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⑽,亦不能有所中伤⑾。”其人曰:“奈地坏何⑿?”晓者曰:“地积块耳⒀,充塞四虚⒁,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⒂,终日在地上行止⒃,奈何忧其坏⒄?”其人舍然大喜⒅,晓之者亦舍然大喜。节选自《列子.天瑞》(《列子集释》,中华书局2007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期的道家人物,郑国人。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