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八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利用大气压的是A.用回水管的“水封”阻隔臭气B.利用微小压强计进行测量C.用几杯水就能撑裂木桶D.利用拔火罐进行治疗2.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A.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B.地面上的“树影”C.沙漠中的“海市感楼”D.日食现象3.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15℃时空气中声速为3×108m/sD.声音在气体中比在固体中传播得快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V,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则()A.电压表示数3V B.电流表将被烧坏 C.灯L1亮,灯L2不亮 D.电压表被烧坏5.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宇宙间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C.运动快慢不变的物体,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不同6.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感觉舒适的室温约为37℃ B.正常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1m/sC.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0.8dm D.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20s7.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离平面镜越近,像就越大B.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C.汽车观后镜靠光的折射来观察路况D.影子的形成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8.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cm处沿主光轴移到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小,像距变小C.像变大,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二、多选题9.如图所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音调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10.当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监控摄像头会对车辆拍照,摄像头相当于一个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监控摄像头和远视眼镜的镜片都对光有会聚作用B.拍照时,汽车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虚像D.当汽年靠近摄像头时,传感器上的像变小三、填空题11.月亮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光源。晴天时在树荫下的地面上会看到圆形的光斑,这是_______(选填“树叶”或“太阳”)的像。12.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________.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________.13.桂林是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游漓江时可以看到这样的美景奇观:“鸟在水中飞,鱼在云中游”,这里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_____形成的,看到水中的“鸟”是由于光的_____形成的。14.戴着眼镜的小杰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这是通过______的方法可以使气体______;小杰的哥哥买了一条领带,此领带有很强的自洁性能,不沾水也不沾油,由此可见,领带是利用______材料制成的。15.一瓶食用油密度为0.9×103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掉一半后,剩余食用油的密度为_____kg/m3。16.图中的温度计是测量_____用的温度计,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此时该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四、作图、实验探究题17.一束光从AO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请在图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以及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18.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点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点A'。(____)19.(10分)教师演示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1)当教师用锤敲击音叉的时候,听到音叉发出声音,同时又观察到_____,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2)在实验中,乒乓球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填“等效法”、“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五、计算题20.(6分)小南家有一辆货车,最大运载量是33t,载重货物的最大体积是。现小南的爸爸需要用这辆货车运送一批密度为的金属和密度为的木材,求:(1)若货车在30分钟内行驶了36km,求货车这段时间行驶的平均速度;(2)若该车只装满木材,每次将浪费多少吨的载重量?(3)金属和木材的质量应该怎样搭配,才能使车厢得到充分利用?21.(6分)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轩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了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V图象,如图所示。求:(1)杯子的质量是多少?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2)如果在这只杯子里装60cm3的这种液体,液体与杯子的总质量为多少克?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详解】A.用回水管的“水封”阻隔臭气,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B.利用微小压强计进行测量,是利用了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C.用几杯水就能撑破木桶,也是利用了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D.利用拔火罐进行治疗,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故D符合题意;故选D.2、C【详解】A属于小孔成像,B、C都是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在其后形成的影子,它们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只有C中的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故C是正确的.3、A【详解】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故A正确;B.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一般在20Hz~20000Hz范围内,在此范围以外的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听不到,故B错误;C.15℃时空气中声速为340m/s,故C错误;D.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较大,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较小,故D错误。故选A。4、B【详解】由电路图可知,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两灯泡和电压表被短路,电流从正极出发,经电流表后,直接回到电源的负极,因为用电器短路时,不能工作,所以两灯泡不亮且不会被烧坏,电压表无示数,因为电源短路时,电流过大,会烧坏电源和电流表,所以电流表将被烧坏,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5、A【详解】A.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A正确.B.在选择参照物,除了不能选择本身作为参照物外,其他无论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可以选择,B错误.C.运动快慢不变,但如果不是沿直线运动,就不能叫做匀速直线运动,C错误.D.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其运动情况可能相同.比如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和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得出的结果是一样的.故D错误.6、B【详解】A.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20℃,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人的步行速度大约是1.1m/s,故B选项符合题意;C.普通的课桌的高度约为0.8m,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正常人呼吸1s呼吸一次大约1.3s,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7、D【详解】A.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等大,故人靠近平面镜时,人的大小没有变,故像的大小没有变,故A选项错误;B.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故B选项错误;C.汽车观后镜靠光的反射来观察路况的,故C选项错误;D.影子的形成是光照射不到的地方,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故D选项正确。故选D。8、A【解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分析解答.凸透镜成像时,当U>2f时,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2f>U>f时,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可以看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时,像距会增大,且像变大.焦距为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cm处沿主光轴移到20cm处的过程中,物距始终大于焦距,且物距逐渐减小,所以像距变大,像变大.故A正确.点睛: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是常考试的内容,要掌握成像时物距和像距变化的特点,当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像也会变小,这里的像变小,是与之前比变小,要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要看像距和物距的比较,像距大于物距,像就放大.二、多选题9、CD【详解】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发声体的振幅不同,从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A错误;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则发声的空气柱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因此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使声音放大,改变声音的响度,故C正确;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此时对听到的人来说是乐音,故D正确。故选CD。10、AB【详解】A.监控摄像头和远视眼镜的镜片实质都是凸透镜,所以都对光有会聚作用,故A正确;BC.监控摄像头是利用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即拍照时,汽车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C错误;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靠近凸透镜,像远离凸透镜,像变大,所以当汽年靠近摄像头时,传感器上的像变大,故D错误。故选AB。三、填空题11、不是太阳【详解】[1]月亮自身不会发光,不是光源;[2]在树荫下看到的光斑是小孔成像,是成的太阳的像。12、升华凝华【详解】由题意知,对碘加热时,碘直接由固体变为气体属于升华;停止加热后,碘蒸气直接变为固体,属于凝华现象.13、折射反射【详解】[1]“鱼在云中游”是水中的鱼所反射的光经水面的折射进入人的眼睛,人所看到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2]“鸟”在水中飞是光的反射现象,“鸟”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14、降低温度液化纳米【详解】[1][2]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室内温暖的水蒸气遇到寒冷的镜片,水蒸气就会对镜片放热发生液化而形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这是水蒸气降温形成的。[3]物质在纳米尺度时,原有的物理属性会发生比较显著的变化。所以领带不沾水也不沾油,说明该领带是利用纳米材料制成的。15、1立方米食用油的质量是900千克0.9×103【详解】[1]食用油密度为0.9×103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体积为1立方米的食用油质量是900千克;[2]因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用掉一半后,其质量和体积均减半,密度不变,剩余食用油的密度仍为。16、体温35℃~42℃37.6℃【详解】[1]由图知,该温度计是测量体温用的温度计。[2]最小刻度为35℃,最大刻度为42℃,则量程为35℃~42℃。[3]此体温的分度值为0.1℃,示数为37.6℃。四、作图、实验探究题17、【详解】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然后在空气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反射光线,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再在水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光线上标出箭头表示光传播的方向,如图所示:18、【详解】可以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中的“像距等于物距”来找到成像点的位置A',注意像距和物距要用虚线来表示。19、乒乓球被弹起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转换法【解析】通过实验发现,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乒乓球会被弹起一定的角度,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有时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可以将微小振动放大,通过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判断物体是否在振动,被弹起的高度来判断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思维方法叫做转换法;点睛: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用小球被弹开的角度表示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方法是转换法.五、计算题20、(1);(2);(3)金属的质量是,木材的质量是时,车厢得到充分利用【详解】(1)货车行驶的距离是,行驶时间是,货车这段时间行驶的平均速度是(2)若该车只装满木材,这些木材的质量是由于最大运载量是33t,则将浪费载重量是(3)设金属的质量是时,能够使车厢得到充分利用,这些金属的体积是,为了装满车厢,木材的体积是这些木材的质量是总共的质量小于或等于33t,即可解得,当时,木材的质量最大可以是所以当金属的质量是,木材的质量是时,车厢得到充分利用。答:(1)若货车在30分钟内行驶了36km,货车这段时间行驶的平均速度是;(2)若该车只装满木材,每次将浪费的载重量是;(3)当金属的质量是,木材的质量是时,车厢得到充分利用。21、(1)20g;2g/cm3;(2)140g。【详解】(1)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由图像知道,当液体体积为V1=1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是:m总1=m1+m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