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部分学校2025届九上化学期末统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高温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化学式?CCOH2微观示意图?A.甲的化学式为CO2 B.保持丙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为碳原子和氧原子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化合物 D.反应生成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2.已知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下列化学反应不能发生的是()A.Mn+2HCl=MnCl2+H2↑ B.Mg+MnSO4=MgSO4+MnC.Fe+MnSO4=FeSO4+Mn D.Mn+CuSO4=MnSO4+Cu3.如图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〇”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A. B.C. D.4.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x的值是15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反应中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15.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有可燃性 B.氧气的主要来源是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C.液氧可做火箭的推动剂 D.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6.“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不同点比较错误的是()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B.性质:CO2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CO难溶于水,也不能与水反应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做气体燃料,可用于人工降雨D.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7.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等质量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同种稀硫酸反应B.将水通电一段时间后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D.氢气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铜8.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的重要金属材料,它们具有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等优良性能,因此被广泛用于火箭、航天飞机、船舶和化工等.已知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中子数为26,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48 B.26 C.4 D.229.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C15H22O5)是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下列有关青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青蒿素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青蒿素中含有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C.青蒿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青蒿素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3:110.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书写正确的()A.长劲漏斗 B.量桶C.坩埚钳 D.椎形瓶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已知A、B、C、D、E五种物质中均含有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为无色液体,C为黑色固体、D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B转化为A的条件是通电,A在点燃条件下生成C。图中“→”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五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省略)。(1)A、E的化学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2)B→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E转化为B和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下图是初中常见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1)A实验中a管中中气体为_________,试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2)B试验中气球的作用__________,若玻璃管中气体为50mL,要使实验成功注射器中气体至少需要_________mL。(3)C中水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4)实验D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放有热水,实验中只有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5)通过实验E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前将白磷放入锥形瓶中,称量装置的总质量,引燃白磷,待反应后再称量装置总质量,发现托盘天平保持平衡。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综合分析上述五个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①实验A中的水中加入稀硫酸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②实验B中实验结论为空气中氧气质量约为五分之一③实验C中现象:铁丝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④实验D中的热水只起隔绝空气的作用⑤实验E中的气球起到了平衡瓶内外气体压强的作用⑥实验E中锥形瓶内事先放少量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瓶底炸裂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1)如图1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2)金刚石和石墨都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却存在明显差异,其原因是_____。(3)“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_____(填化学式)的排放量。(4)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甲和乙中含有碳元素,丙能做干燥剂。它们之间有如图2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甲的化学式为_____;甲生成乙和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乙和丁反应生成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14.铁及其化合物的有关知识(一)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1如图1为某小儿硫酸亚铁糖浆。适当服用该糖浆可治疗_____(选填序号)。A佝偻病B侏儒症C贫血症2食品保鲜“双吸剂”含铁粉、食盐等,如图2为其原理探究实验:滴入食盐水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一段时间后,铁粉上出现红色固体,气球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二)铁及其化合物的实验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工业炼铁的原理,并探究CO与Fe2O3反应后的产物。[查阅资料]:草酸(H2C2O4)固体与浓硫酸混合加热会产生一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②NaOH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浓硫酸是一种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既能吸收二氧化碳也能吸水。于是他设计了如图3的实验装置,结合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装置C作用是______;2从实验操作程序和实验安全看,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开始先加热_______(填A或D)处。3该装置设计有一个明显缺陷,你认为是_______。4将Fe粉溶于稀H2SO4,用点燃法检验生成的H2前必须_____。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白色Fe(OH)2沉淀,随后沉淀变为灰绿色。白色沉淀变为灰绿色的原因之一是部分Fe(OH)2接触空气生成Fe(O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生成的Fe(OH)3分解为Fe2O3。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得到灰绿色固体,其组成为2FeSO4·2Fe(OH)2·Fe2O3[相对分子质量为644]。(三)灰绿色固体的热分解实验兴趣小组称取此固体6.44g,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用下图装置进行热分解实验。[查阅资料]①Fe(OH)2在150℃~200℃时完全分解为FeO;②FeSO4在450℃~500℃时完全分解为Fe2O3,1加热前后及过程中均通入N2,加热结束后仍通一段时间N2的目的是________。2控制温度在不同的范围对A中样品加热。测得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B装置中浓硫酸只能吸收SO3和H2O,当加热到t1℃时,装置C中的现象为______。①图中E点对应的m1=_____。②图中F点对应物质中Fe2O3的质量为___g。③科研人员将F点所得剩余固体隔绝空气,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1400℃,已知加热过程中发生反应,且反应前后固体总质量不变,得到纯净的化合物。请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苯酚可用于防控“非洲猪瘟”,是一种用于猪圈及周边环境的消毒药,其化学式为C6H5OH,试计算:(1)苯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2)苯酚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3)188克苯酚中氢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克。16.实验室用浓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8g.mL-1)配制12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1)计算:需要浓盐酸_____mL,(写出计算过程,保留一位小数,下同)。(2)量取:用规格为_____mL的量筒(从50mL、100mL中选)量取浓盐酸。(3)如果用足量的铁粉与800g10%稀盐酸反应,则放出氢气质量为多少克(保留一位小数)?(4)小明另取一瓶等质量的久置的铁粉与800g10%的稀盐酸反应,结果,放出的氢气的质量远远小于上述(3)中氢气的质量,请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C【详解】由题意可知,在高温条件下;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是:H2O+CCO+H2;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甲是水,化学式为:H2O,故A错误;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丙物质是一氧化碳,保持丙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为一氧化碳分子,故B错误;C、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化合物,故C正确;D、由上述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D错误。故选C。2、C【解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可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置换出氢气,锰的活动性介于铝和锌之间,位于氢之前,所以锰可与稀盐酸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可将其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锰的活动性介于铝和锌之间,锰的活动性较镁弱,所以镁可将锰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锰的活动性较铁强,所以铁不能将锰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锰的活动性较铜强,可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所以四个反应中不可能发生的是C。3、B【解析】A、图A中含有和两种分子,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B、图B中只含有一种分子,并且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故符合题意;C、图C中只含有一种分子,且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故不符合题意;D、图D中只含有一种分子,且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故不符合题意。4、C【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10+10+10+10)﹣(6+9+10)=15,故说法正确;B、丙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不是,故说法正确;C、甲、乙的质量减小为反应物,丁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化合反应,故说法错误;D、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为(10﹣6)g:(10﹣9)g=4:1,故说法正确.故选C.5、C【详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A错误;B.氧气的主要来源是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是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故选项B错误;C.氧气具有助燃性,液态氧可用作火箭的推进剂,故选项C正确;D.鱼类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中溶有一定量的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但是不能判断溶解性的大小,故选项D错误。故选C。6、C【详解】A、从化学式上看出,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故此项说法正确;B、CO2与CO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但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也不和碱溶液反应,但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但能溶于水生成碳酸,故此项说法正确;C、CO2与CO的性质决定它们有这些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和气体肥料,“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等;CO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故此项说法错误;D、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煤气中毒,故此项说法正确;故选:C。7、D【详解】A、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同种稀硫酸反应,锌的活动性比铁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同种稀硫酸反应,铁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锌多,不符合题意;B、通电分解水时,生成氢气、氧气的体积比为2:1,不符合题意;C、加热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减小,锰元素质量分数增大,完全反应后锰元素质量分数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D、氢气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铜,有铜生成,固体的质量不会变为零,符合题意。故选D。8、D【解析】试题分析∶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中子数为26,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D.22。考点∶考查原子的结构。9、C【详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青蒿素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B、青蒿素是由青蒿素分子构成的,1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C、青蒿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所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正确;D、青蒿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6×5)=9:4,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10、C【详解】A、长颈漏斗,错误;B、量筒,错误;C、坩埚钳,正确;D、锥形瓶,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O2Ca(OH)22H2O2H2↑+O2↑3Fe+2O2Fe3O4Ca(OH)2+CO2==CaCO3↓+H2O.【解析】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O、Si、Al、Fe,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D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那么D是碳酸钙;B转化为A的条件是通电,故B是水,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A、B、C、D、E五种物质中均含有氧元素,那么A是氧气;含有氧元素的黑色固体有:氧化铜、二氧化锰和四氧化三铁,C为黑色固体、A在点燃条件下生成C,故C是四氧化三铁。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E含有氧元素,且E能反应得到水和碳酸钙,结合物质的性质及转化关系可知,E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把推断出的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推断正确。(1)A是O2,E是Ca(OH)2;(2)水转化为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3)氧气转化为四氧化三铁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4)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a(OH)2+CO2==CaCO3↓+H2O。点睛:做推断题时首先要找题眼,如物质的颜色,具有特殊性质的物质或特殊的反应条件等,再根据转化关系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解答。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H2(或氢气)调节气压(或反冲压力)12.5防止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先变大后变瘪①⑤⑥【解析】(1)A实验中a管中气体较多为氢气,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H2(或氢气);;(2)B试验中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或反冲压力),氧气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设这个实验中注射器内气体体积至少为x,根据题意有:(x+50mL)×=x,x=12.5mL;故填:调节气压(或反冲压力);12.5;(3)C中水的作用为防止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故填:防止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4)实验D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放有热水,实验中只有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着火点。故填: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5)在实验2中,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会出现的现象是:先变大,后变瘪;因为磷燃烧放出热量,使空气的体积膨胀,因此气球变大,当空气冷却至室温后,气球变瘪。①实验A中的水中加入稀硫酸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故正确;②实验B中实验结论为空气中氧气体积约为五分之一,故错误;③铁丝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错误;④实验D中的热水起提供热量和隔绝空气的作用。故错误;⑤实验E中的气球起到了平衡瓶内外气体压强的作用,正确;⑥实验E中锥形瓶内事先放少量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瓶底炸裂,正确;故填:先变大后变瘪;①⑤⑥。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CO2CaCO3CaCO3CaO+CO2↑Ca(OH)2+CO2═CaCO3↓+H2O【详解】(1)碳元素为质子数为6的元素,其原子的电子排布为2,4。碳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金刚石和石墨都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却存在明显差异,其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3)“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CO2的排放量;(4)由题意可知,丙能做干燥剂,初中做干燥剂的一般为生石灰、浓硫酸,且丙为含碳化合物所得,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应该丙为生石灰,甲为碳酸钙,乙为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和生石灰得到的产物进一步反应得到碳酸钙,所以丁为氢氧化钙。则甲的化学式为CaCO3;甲生成乙和丙就是碳酸钙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其对应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乙和丁反应生成甲,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在推断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14、c变小加快铁的生锈除去水蒸气A没有尾气回收装置验纯使产生的气体全部排出并吸收高锰酸钾溶液退色6.083.20Fe3O4【详解】(一)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1)小儿硫酸亚铁糖浆可补充铁元素,适当服用该糖浆可治疗缺铁性贫血。故选C。(2)一段时间后,铁粉上出现红色固体,说明铁已生锈,铁生锈会消耗瓶内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气球变小。在铁生锈过程中,酸和盐会加速铁的锈蚀,所以食盐水的作用是加快铁的生锈。(二)铁及其化合物的实验(1)装置C中装入试剂是浓硫酸,浓硫酸有强吸水性,所以它的作用是除去一氧化碳气体中的除去水蒸气。(2)从实验操作程序和实验安全看,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开始先加热A处,使产生的一氧化碳气体把装置内的空气排出,以免加热混有氧气的一氧化碳发生爆炸。(3)该装置设计有一个明显缺陷,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没有尾气回收装置。(4)用点燃法检验生成的H2前必须验纯,防止点燃不纯的氢气发生爆炸。部分Fe(OH)2接触空气生成Fe(O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三)灰绿色固体的热分解实验(1)加热前后及过程中均通入N2,加热结束后仍通一段时间N2的目的是使产生的气体全部排出并吸收。(2)控制温度在不同的范围对A中样品加热。当加热到t1℃时,固体质量逐渐减少,硫酸亚铁发生分解反应,产生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三氧化硫被浓硫酸吸收,二氧化硫通入装置C中接触高锰酸钾溶液,观察到的现象为高锰酸钾溶液退色。(3)在220℃时,E点固体质量不再减少,说明2FeSO4·2Fe(OH)2·Fe2O3中氢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机房温控节能项目发展计划
- 2025版航空航天数据处理设备采购服务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股权转让与联合开发投资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办公场所空调安全使用规范合同
- 2025版离婚子女抚养权及财产分割协议书
- 二零二五房地产策划推广五大步骤效果评估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豪华房产出售广告合同范例
- 2025年度文化艺术场馆保安巡逻与文物保护合同
- 2025年度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托管服务合同样本
- 二零二五年度商砼产品定制化生产及销售合同
- 文化多元教育评估-洞察及研究
- 2025年山东省中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 蔬菜栽培课件
- 护理核心制度2025年
- 沈阳市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笔试真题2024
- 微生物驱动的资源循环系统研究-洞察阐释
- 监管公司准入管理制度
- 2025-2030中国超宽带UWB定位行业创新策略及未来趋势建设现状报告
- 医院防汛救灾管理制度
- 更年期保健专科建设和管理指南
- 2025年能源产业创新发展中的人才需求与培养策略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