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语文深度阅读策略探究--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阿长与山海经》为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通称“新课标”)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而深度阅读则是基于核心素养的阅读方法,是在与作者、作品之间深层对话的基础上,通过对作品的思考、感悟、内化、归纳、创新,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它立足于新课标,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下面,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阿长与〈山海经〉》为例,探索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语文深度阅读策略。一、立足语言本位,创设情境,引发深度阅读目前,单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仍然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只有让学生真正沉浸在作者的语言之中,设计出多种语文体验活动,学生才能在分析、揣摩与感悟中品味文章表达的精妙,从而深化阅读体验,增强阅读兴趣,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建立文化自信。例如,《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教师可将“探究语言特点”作为核心问题,找到符合学情的语言训练场,让学生走进深度阅读。(一)比照分析,体会简笔与繁笔的巨大反差鲁迅的文章语言简洁精炼,张弛有度,柔中带刚,遒劲有力。简笔处惜墨如金,繁笔处从容不迫。教师可引导学生以比照的方法体会这一反差,从而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文章的开篇仅用“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这句极简的语言,交代了人物的身份。与之相反的是,作者在介绍“阿长”这一称谓时却颇费一番笔墨。三种称呼——“阿妈”是幼年鲁迅对保姆的昵称,“长妈妈”是同辈人“略带客气”的称呼,“阿长”是长辈对她的称呼。之所以称她为“阿长”,这里固然有指代上的考虑,但更多的是因为对中年的鲁迅而言,这样称呼她虽带有调侃的意味,但显得更亲切。第二自然段,作者更是不厌其烦地介绍了“阿长”名字的渊源。“长”既不是阿长的姓氏,也不是她的体貌特征,更不是她名字中的任何一个字,而是周家对先前一位“身材生得很高大”的女工的称呼,大家叫惯了,后来的女工便“继承”了这个名字。这就不得不让我们联想到鲁迅笔下的各色小人物的名字:被人从描红纸上“上大人孔乙己”中取绰号嘲弄的孔乙己,被赵太爷认为不配姓赵的阿Q,被以前夫之名相称的祥林嫂……这些底层小人物,何曾有人在意他们的名和姓?经历这样的学习之后,学生不难发现,鲁迅详细描写之处,更深的用意在于暗示阿长地位的卑微,她的所有粗俗愚钝皆是因为这样的卑微。有了这样的伏笔,她后来赢得作者敬重的行为才显得弥足珍贵。(二)精选提炼,体会精妙词语的背后情意“我”对阿长的感情变化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从语言这一最基本的文章要素切入,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此举既能培养学生在繁杂的文字当中准确提炼有用信息的能力,也能让学生体会鲁迅的语言特点,更能锻炼学生透过词语走进文本深层的思维能力。比如,童年的鲁迅对阿长的态度,“憎恶”“不大佩服”“讨厌”“疑心”“无法可想”“不耐烦”“烦琐之至”等,这些饱含贬义的词语,探其原因,随着小鲁迅皱着眉头的感受,阿长的形象就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这样的细节,刻画出那样随意且很纯真的阿长;“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个性化的语言,刻画出那样容易满足的、爱孩子的阿长……当中年鲁迅以这些调侃的词语追述童年的记忆时,这里的感情就发生了变化,那不只是可憎,还有可怜,甚至还有可爱。再来看,全文情感的高潮在阿长那一声高叫:“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这个没有文化的甚至是迷信愚昧的妇女,以她对孩童那颗滚烫的心,叩开了小鲁迅的心门。此处,学生不难找到“霹雳”“震悚”“伟大”“神力”,最终划归为“敬意”。这些惯常用在大场合、大人物身上的词语,却因为一本粗糙的小书而用在了阿长身上,这就是“大词小用”。其背后,是一个孩子对自然、对自由的“渴慕”,是周遭的亲人、学者、老师对孩子愿望的忽视,是作者无法可想的惊喜。而这个惊喜,是由一个最想不到的人带来的——只有她,用与生俱来的良善和爱,正视了一个孩子的心愿。“别人不肯做,或不愿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这样的人“确有伟大的神力”,作者满腔的情感在这一刻喷薄而出,唯有这样的词语才足以表达他的敬意与感激。通过深度解读以上关键词句,作者的感情变化自然呈现,学生也学会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这样立足于课文语言,积极创设学习环境,让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对文本意义进行探索与思考,生成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从而使学生走向深度阅读。二、聚焦单元主题,找准目标,演绎深度论证表现“人”,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本单元选编的课文讲述的都是小人物的故事,他们身上没有传奇的经历、伟大的创举,也没有渊博的学识、豪迈的语言,却能带给人们平实、真切、直达心底的感动,其原因是这些人物身上的良与善。教师可以“善”作为单元教学的核心线索,将《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台阶》进行群文阅读,设置单元教学主题:如何做人。在此主题下,教师完成任务群的设计并形成问题链:三个人物的“善”,分别体现在哪里?作者是如何体现的?我们知道,塑造人物的方法有很多,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也运用了细节描写、欲扬先抑的手法等,但给读者更多触动的是文章的语言,那些繁笔简笔的配合、调侃意味的词语、大词小用的描写等,更能透视人物的内心,因此我们选择“透析关键词句”作为这一课的语用目标。再看《老王》这篇散文,杨绛的文学语言沉静简洁,在叙述中又带有隐性的抒情意味。这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并不容易。教师可把语用目标设定为:解读典型事件,即从学生容易接受的叙述入手,让学生概括并提炼表现老王善良品质的事件,再一点点完成深层解读。通过阅读,学生会找到捎带送冰,费用减半;送默存去医院,不肯要钱;临终前,送鸡蛋和香油;在车上加护栏,让乘客更安全等事件。其中,典型事件就是老王送鸡蛋和香油,如何理解这种行为?作者究竟做了什么事,特别值得老王临终前送“大礼”呢?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学生再回到文本,联系时代背景,从细节中探究,我们就会明白,老王临终前送鸡蛋和香油的行为,不只是他善良的体现,也不仅是在表达谢意,还表现了他对这个世界最温情的留恋。正因如此,才引发了杨绛深刻的自我反省。《台阶》的作者李森祥曾经说:“每个人都有一个稳固的父亲形象,可我心中终极的父亲形象究竟在哪里呢?我必须寻找。”因为有了这样的寻找,才塑造出了《台阶》中的父亲。我们就跟着作者捕捉父亲生活中的细节,如一个摄影师一般,聚焦有关父亲的镜头。教师可将本课的语用目标设定为:聚焦细节描写。如正面镜头:坐在台阶洗脚的父亲,在秋晨露水中踩黄泥的父亲,背几百斤石板的父亲,挑水上台阶的父亲,热天里挑谷子的父亲,坐在台阶上边抽烟边望高台阶人家的父亲,疲惫脱草鞋的父亲,半夜干活的父亲,在鞭炮声中不自在的父亲,给新台阶每天浇水的父亲,在新台阶上磕烟灰的父亲,挑水闪着腰的父亲,坐门槛上埋着头的父亲等。侧面镜头:满盆泥浆的洗脚水、塞角票的黑瓦罐、零碎的砖瓦卵石等。一位勤劳一生、奋斗一生、非常要强、老实厚道、有着坚韧不拔的意志且精神觉醒的农民父亲就站在了读者面前(见图1)。这样,我们就将学生阅读时对内容的概括、形象的提炼、手法的运用有机结合在一起。各篇的手法有所侧重,不必面面俱到,教师在设计上应懂得取舍,使学生做到一课一得。唯有一课一得,方能读懂、读透。三、迁移课外阅读,体验异同,发展深度思维统编版语文教材以“教读课文”为主,“自读课文”为辅,“课外阅读”为拓展,这样“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实现了阅读从课内到课外的全面铺开,让阅读在学生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阿长与〈山海经〉》如同《朝花夕拾》中的其他篇章一样,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鲁迅“夕拾”朝花,“反顾”往事,这本散文集中写鲁迅童年到青年的记忆,不只是一篇文章写到阿长。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单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结合,以“阿长”为核心,选择相关篇目重新组合,对人物进行全面解读。核心任务:走近鲁迅笔下的阿长任务一:阅读整本书《朝花夕拾》,找出与阿长相关的篇目。任务二:对篇目中有关阿长的段落进行阅读批注,写出自己的理解与思考。任务三:通过分析、比照、归纳,完成对阿长的整体认识,体会人物形象与作者的情感。任务四:多种形式汇报自主阅读心得。任务五:拓展写作——那些留在我生命中的人。在这里,教师可链接没有出现在教材中的《二十四孝图》,关于阿长的片段是这样的——“我所看的那些阴间的图画,都是家藏的老书,并非我所专有。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这里提到的关于画图的书,自然会想到儿时的鲁迅所接触到的那些枯燥的、内容索然无味的书,而《二十四孝图》《山海经》这样的书就是他醉心于阅读和收集的图画书。这里也提到阿长不识字,却也能够说图,除了为阿长给鲁迅买来“有画的三哼经”做了伏笔,也暗含着阿长孩子般的纯真。再来看《狗·猫·鼠》的相关描写——“长妈妈,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也许是以为我等得太苦了罢,轻轻地来告诉我一句话。这即刻使我愤怒而且悲哀,决心和猫们为敌。她说:隐鼠是昨天晚上被猫吃去了!……但许多天之后,也许是已经经过了大半年,我竟偶然得到一个意外的消息:那隐鼠其实并非被猫所害,倒是它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在这篇散文中,阿长撒了谎,还踏死了鲁迅喜爱的隐鼠,这真是“不可原谅”的行为。这里的叙述,如同《阿长与〈山海经〉》中的语言一样,带着一个孩子的愤怒,也带着成年人的调侃,对阿长怀着童年的怨、童年的敬,到成年后的感激与怀念,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因此,才会有《阿长与〈山海经〉》中结尾的神来之笔:“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样的祈愿,前面一定是铺垫了无数感情的。我们知道鲁迅曾说过母爱是伟大的,但他从未写过自己的母亲,他留给我们的就是写给同样给过他爱的保姆的文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狗·猫·鼠》《二十四孝图》等文章中多次提到阿长,可见阿长在他心中的地位。我们透过《朝花夕拾》的整本书阅读,也终于明白,鲁迅最后的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间炒股合作合同范本
- 猫粮加工购买合同范本
- 物品翻新修理合同范本
- 通信铁塔拆除合同范本
- 民间借贷的易合同范本
- 广东省汕尾市高中消防安全测试题九(含答案)
- 江苏省南通市电影院消防安全测试题十七(含答案)
- 吉林省四平市小区消防安全测试题二(含答案)
- 车床专业技能试题及答案
- 中医专业测试题及答案
- 人才服务合同书
-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 2025年工会入职考试试题及答案
- 某水利水电工程二期混凝土施工监理细则
- 塑胶件外观缺陷检验培训
- 剪切工技能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塔吊月检表优质资料
- 污水改排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石材检测报告2023
- 高三上学期体育单招考试英语模拟卷3
- DLT 1055-2021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技术监督导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