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_第1页
202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_第2页
202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_第3页
202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_第4页
202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数对来确定位

置,能依据给定的数走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通过课堂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

高应用意识。

3、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脸到

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在方格纸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利用方格纸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用具:动物园示意图的方格纸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复习:先用数对表示班级某一位同学的位置,再说说数对的第1个数字

表示什么?第2个数字表示什么?

2、揭题,提出学习目标.

让学生先说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方格纸上什么线表示列,什么线表示行。

(2)利用方格纸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二、展示学习成果

1、认识方格纸的列与行。

竖线是列,横线是行。

2、自主学习,小组内展示。

(1)独立学习课本3页例2,并完成问题1和问题2。小组之间互相交流、

探讨。(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

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

(2)指名学生板演。

3、全班展示。

(1)问题1:熊猫馆在第3列第5行,用(3,5)表示;海洋馆在6列第4

行,用(6,4)表示;猴山在第2列第2行,用(2,2)表示;大象馆在第1列第4

行,用(1,4)表示。

(2)问题2:让板演的学生说说是怎样标出各个场馆的位置。如:飞禽馆

(1,1)在第1列第1行交—点上...

三、拓展知识外延。

1、完成练习一第3、4题。

2、完成练习一第6题。

(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数对的哪个数字发生了改变?点

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数对的哪个数字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R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二角形°(小组内互

相交流、探讨。)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5)汇报:图形不变,右移时,列变了,数末的第一个数字改变了,上移

时,行变了,数对的第二个数字改变了。

(6)学生质疑问难,激发知识冲突。

a、针对同学的汇衣,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b、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习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

遇到的困难说给大家听吗?那你对同学的展示有什么想法与建议吗?

四、归纳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五、作业:练习一第5、7题。

六、教后记:

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

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中的教学内

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掌握用圆规画圆。渗透了

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

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等

知识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

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圆是一种常见的、简单的

曲线图形,在学习《圆的认识》以前,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圆有

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小学生很难将圆的认识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联系起来,对

圆的理性认识有一定的难度在上课时,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加强实践操

作,让学生通过折、量、画的手段,在动手做中获得知识的体验,增强学习兴

趣,达到顺利完成本节内容的目的C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2、理解同圆中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会使用工具正确规范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2、教学难点: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五、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好圆观、直尺、圆纸片

2、自带一个轮廓为圆的物体学生自带一两个轮廓为圆的小物品。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让学生观察课本第57页的主题图,提问:同学们,现在请大家认真观

察主题图看谁在这幅图上找到的圆多?学生汇报。(车轮、花坛、水池……)

圆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谁还能举一些外形是圆的物体?学生汇艰

(钟面……)。老师也找了一些圆,我们一起来分享。

3、引出课题,圆在我们的生活中密切联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

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得出结论。

(四)教学用圆规画圆

1、引导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1)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即定半径);

(2)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即圆心)上;

(3)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2、请同学们用圆规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观察对比所画的两个圆,有叶么

不同?哪些地方不同(大小、位置)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两个圆会不相同呢?是什

么决定圆的大小?(半径小,则圆小;半径大,则圆大。)

圆的位置不一样,是因为固定点的位置不同,造成圆心的位置不一样,因

此圆的位置不一样。

小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3、练习: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2cm的圆,并用字母。、r、d标出它的圆

心、半径和直径。

(五)巩固练习

1、练习中深化认一贝圆

2、判断是非

(1)、在同一个圆内只可以画100条直径。()

(2)、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

(3)、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4)、直径3厘米的圆比半径2厘米的圆要大些。()

(六)课堂小结,回顾知识

1、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书本P60第1-4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一、导入

1、我们全班有53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

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_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

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

(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

行)

(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二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

3)0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

习本上,指名回答)

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

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

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

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三、练习

1、练习一第4题

(1)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

对。

2、练习一第3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

3、练习一第6题

(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

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

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四、总结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五、作业

练习一第1、2、5、7、8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4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探索出圆的特征及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

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工具:

课件。

一、活动一:演示操作,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大家都来当裁判喽!”

演示两人骑自行车的动画,一人的自行车轮子是圆形的,一人的自行车轮

子是其它形状的。

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周围哪些物体上有圆。

(二)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学生拿出圆的学具。

2.教师:你们摸一摸圆的边缘,是直的还是弯的?

教师说明: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3.通过具体操作,认识一下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

教师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

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

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表示。

教师板书:圆心。

(2)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

教师指出: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

字母r表示。板书:半径。

教师提问:

根据半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半径应具备哪些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

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3)同学继续观察:刚才把圆对折时,每条疔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

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

教师指出:我们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

用字母d来表示。板书:直径。

教师提问:

根据直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直径应具备什么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

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儿条直径,看一看,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

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4)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

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

(5)讨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何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

反过来,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几分之几?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经的2倍。

(三)反馈练习

1、P58的“做一做”第1、3、4题。

2、练习十四的第2、3题。

(四)圆的画法

1、学生自学,看书57页。

2、学生试画。

3、学生通过试画小结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注意的问题。

4、教师归纳板书:1.定半径⑵定圆心;3.旋转一周。

教师强调: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移

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一脚。

5、学生练习

P58的“做一做”第2题。

(五)教师提问

为什么同学们画的圆不一样呢?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什么决定圆的位置?

教师板书: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六)思考:体育课上,老师想在操场画一个大圆圈做游戏,没有这么大的

圆规怎么办?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练习十四的第1题。

课后习题

练习十四的第1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5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东偏北(南)、西偏南(北)等方向的含义,会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

和合理性.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

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

定位置的方法;在情境中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

路线图。

难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

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生说看过。谁知道比赛的结果是

谁赢了?一起说乌龟。为什么是乌龟赢了?学生说:因为兔子睡了一觉。兔子知

道自己错了,今天又要跟乌龟再比赛赛跑:

请看《龟兔赛跑续集》。

观看龟兔赛跑图片,导入课题。

小兔为什么又会输?生笑着说这是因为小兔跑错方向了。怎样才能走到终点

呢?由哪几个要素决定。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于:终点在起点什么方向上?终点

和起点相距多远?

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今天的新课:位置。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方位?生: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还有

呢?生: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我们已经学习了8个方位。课件出示。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每年我国的沿海地区都会受到台风的侵扰。喉,这是某年的一个强台风位

置图,请测算一下。

(一)教学例1

1.现在台风中心的位置。(课件出示)

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

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

台风大约多少个小时后到达A市?

2.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如果只有这个条件,能否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

位置吗?

3.如果这样预告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样确定方向准确吗?怎样预告会更加的

准确?

4.还要预告什么?:距离)

(距离600千米)如果没有距离又会怎样?

5.小结:预告台风时既要说方向又要说距离。丸调:东偏南30°还可以

怎样表示?也可以说成南偏东60°,但在生活中一般我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

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位。6.口答:台风大约多少个小时后到达A市?

7.练习:完成教科书第20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操作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然后集体订正。

(二)教学例2

1.课件出示:台风到达A市后,改变方向向B市移动。受台风影响,C市

也将有大到暴雨。B7M立于A市北偏西30°方向、距离A市200km。C市在A

市正北方,距离A市300kmo请你在例1的图标中标出B市、C市的位置。

2.怎样表示距离呢?

先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如果学生没有说到,老

师可以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200km?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比例

尺,和图上距离。用lcni表示100km比较合适。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订正后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

确定?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觉得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

根据方向和距离可以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5.口答: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km/时,几小时后到达B市?

6.练习:完成教科书第21页的做一做,打开课本第21页的做一做。

(1)有关信息

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150米处。

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150米处.体育馆在校门西偏北40度方

向200米处。

(2)师:要在平面图上准确地标出一个地方的位置,你认为需要考虑哪几个

方面?(3)师生共同梳理:A.先确定好平面图的中心。B.确定方向和距离。

(4)自主操作,独立绘制平面图。

(5)指名展示交流,完善绘图过程。

学生展示绘制的图,并演示过程,其他学生评议补充。

看来画图的过程有点复杂,让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一下整个过程。画图的过

程和方法清楚了吗?刚才你们是不是这样画的?

三、知识反馈,巩固应用

看来同学们对本届的知识掌握的还不错。现在你们有勇气来挑战自我吗?

课件出示:

1、警察局收到卧底送来的示意图

(1)犯罪分子1在警察局的()方向,距离是:)米。

(2)犯罪分子2在警察局的()向,距离是()米。

(3)犯罪分子3在警察局的()方向,距离是;)米。

2、做一做,课件出示,独立完成后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位置与方向,生活常遇到;要想定位置,两点要记牢:方向是首要,距

离少不了。

五、拓展延伸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你们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创作一-幅

学校建筑平面图吗?自己开始试一试吧!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

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

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

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c

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

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复习题。

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5个12是多少?

3个14是多少?

2.下列句子中那些可以看做单位1

猎豹的速度是狮子的七分之三。

参加合唱队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五分之一。

红花比黄花多二分之一。

十月比九月节约四分之三。

3.计算:3/10+3/10+3/10=

3/10+3/10+3/10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二、新授

1、利用3/10+3/10+3/10教学分数乘法。

(1)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加都是3/10)

(2)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叶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乘

法,3/10某3)

(3)3/10+3/10+3/10=9,那么3/10+3/10+3/10=3/10某3,

所以3/10某3=二9。同学们想想看,3/10某3二9计算过程

是怎样的?

谁能把它补充完整

2、出示例1,

(1)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2/11",就

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

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2)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

“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2/11”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

“相当于”?再通过线段图帮助理解。画一条线段,表示袋鼠跳一下的距离。

“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

跳一下的2/11",就要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条线段看作单位

“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求

“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2/11是多少?

(列式:2/11某3=6/11)

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呢?独立完成。指生板演。出示课件演示。

3、结合以上两题,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

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练习: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

5、教学例2

⑴出示3/8某6,学生独立计算。

(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

(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

后约分。(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

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

6.练一练,课件出示,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订正。

三、巩固练习

比赛:

第一回合

1、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

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

第二回合

2、“做一做”第3题。(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

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练习二第1、2、4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一册P69〜71例1、例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含义;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实验操作,逻辑

推理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

想;体验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

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

相应课件;圆的面积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场景」一一《马儿的困惑》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马儿吃草的大小是一个什么图形呀?

生:是一个圆形。

师:那么,要想知道马儿吃草的大小,就是求圆形的什么呢?

生:圆的面积C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马儿的困惑”这一场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同时

使学生感悟到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与身边的生活息息相关、无处不在,同时了解

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合作,推导圆面积公式

1、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师:圆的面积怎样计算呢?计算公式乂是什么?你们想知道吗?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

生: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切割成两部分,把这两部分拼成长方形师:哦,

请看是这样吗?(教师演示)。

生:是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

的宽,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丁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丁底乘高。

师:同学们对原来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刚才我们是把一个图形先切,然

后拼,就转化成别的图形。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生:这样就把一个不懂的问题转化成我们可以解决的问题。

师:对,这是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今天,我们

就用这种方法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师:那圆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你们想知道吗?(想)

2、演示揭疑。

师:(边说明边演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16份,沿着直径来切,变成两个半

圆,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师:如果老师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那又会拼成一个什么图形?我们一

起来看一看(师课件演示)。

师: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老师再继续分下去,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

越小,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什么图形?(长方形)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渗透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那就是转化的思

想,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新的问题可以转化成旧的知识,利用旧知识解决新的

问题。并借助电脑课件的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化曲为直的剪拼过程。]

3、学生合作探究,推导公式.

(1)讨论探究,出示提示语。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给的三个问题,请你们四人一组,拿出课前准备

的学具拼一拼,观察、讨论完成这三个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