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级游泳救生员题库+答案1.游泳场所深水区与浅水区的划分标准是什么?答:根据《游泳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深水区指水深超过1.8米的区域,浅水区水深不超过1.8米。划分时需在池边用明显标志(如不同颜色标线或警示牌)区分,并在入口处公示,确保游泳者明确自身活动区域。2.救生员观察区域的“责任区”范围通常如何设定?答:标准游泳池(50米×25米)中,每个救生员的责任区为25米×25米的正方形区域(约625平方米);若为长方形泳池(如25米×15米),责任区一般为25米×15米的全池宽度,纵深不超过25米。开放水域(如天然湖泊)责任区需根据视线范围、水流速度调整,通常以救生员可快速游达的距离(约50米半径)为限。3.简述“扫视法”在救生观察中的具体应用?答:扫视法是救生员保持持续观察的核心方法,具体步骤为:①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匀速移动视线,覆盖责任区全部水域;②每3-5秒完成一次全区域扫描,重点关注池边、角落、深水区交界线等易发生意外的区域;③观察时注意游泳者的头部位置、肢体动作及是否有异常静止(如长时间低头、漂浮不动);④发现可疑情况立即暂停扫视,聚焦观察并准备干预。4.溺水者的“无声溺水”表现有哪些典型特征?答:无声溺水者因无法有效呼吸,无法发出呼救,典型表现包括:①头部前倾或后仰,口鼻仅能勉强露出水面;②双臂前伸,向下压水试图保持平衡,无自主划水动作;③双腿下垂或无规律蹬踏,身体无法保持直立;④眼神呆滞或紧闭,对周围环境无反应;⑤呼吸急促且表浅,仅能在水面快速吸气后立即下沉。5.如何区分“假溺水”与“真溺水”?答:假溺水多为游泳者嬉戏或练习闭气时的暂时状态,表现为:①主动控制身体下沉(如双手抱膝);②下沉前有准备动作(如深吸气);③下沉后肢体有规律活动(如蹬池底上浮);④对周围呼唤有反应(如眨眼、摆手)。真溺水则符合“无声溺水”特征,无自主控制能力,对外部刺激无反应。6.救生员入水时“跨步式入水”的适用场景及动作要点?答:适用场景:浅水区(水深≥1.2米)、池边有障碍物(如浮板)、需要快速接近但无需远距离冲刺的情况。动作要点:①双脚前后开立,前脚掌贴池边,身体前倾;②双臂前伸保持平衡,重心前移;③双腿同时用力蹬离池边,身体呈水平姿势入水;④入水后立即抬头,保持视线锁定溺水者,避免呛水。7.“鱼跃式入水”的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答:技术要求:适用于深水区(水深≥1.8米)或需要快速接近远距离溺水者。动作要点:①单脚(通常右脚)在前,身体前倾,双臂后摆;②重心快速前移,前脚掌用力蹬池边,身体呈流线型(头、躯干、双腿成直线)向前上方跃出;③入水角度与水面呈30-45度,手指并拢先入水,减少水阻;④入水后迅速收腿,抬头观察目标位置。注意事项:禁止在浅水区使用(易导致头部触底),跃出高度不宜过高(避免入水冲击力过大),入水后需立即调整方向游向溺水者。8.简述“背面接近法”的操作步骤及原理?答:步骤:①从溺水者后方5-6米处开始接近,避免被其发现;②游至溺水者侧后方时,改用潜泳或低姿势游泳(减少水花);③接近至1米内时,深吸气后潜入水中,从其腰部或腿部下方穿过;④出水后立即用一手抓握溺水者手腕(或肩部),另一手从其腋下穿过,控制其上肢;⑤调整位置至溺水者背后,用双臂固定其躯干(如托腋法)。原理:溺水者因恐慌会本能抓抱靠近物体(“求生反应”),背面接近可避免被其抓住,保障救生员自身安全,同时便于后续拖带控制。9.拖带技术中“托腋法”的动作要领及适用场景?答:要领:①救生员从溺水者背后接近,双臂分别穿过其腋下,双手在其胸前交叉相握;②双臂伸直,将溺水者上半身托起,使其口鼻露出水面;③双腿采用侧泳或反蛙泳蹬夹动作前进,保持身体与溺水者呈直线。适用场景:溺水者意识模糊但无剧烈挣扎(如体力耗尽),或需要长距离拖带(托腋法稳定性高,节省体力)。10.“夹胸拖带法”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答:步骤:①从背后接近,一手绕过溺水者胸部(同侧手臂),手掌贴其对侧肩部;②另一手从下方托住其同侧腋下,将溺水者拉近身体;③救生员用双腿做反蛙泳蹬夹,保持头部和溺水者口鼻露出水面。注意事项:若溺水者体型较大(体重超过救生员),需调整夹胸位置(如改为单臂夹胸,另一手划水);拖带时避免手臂勒压溺水者颈部,防止窒息。11.泳池边“扶池边上岸法”的操作步骤?答:①拖带至池边后,救生员用一手抓住池边扶手(或池沿),另一手固定溺水者;②双腿蹬水将身体向上撑起,同时用手臂力量将溺水者上半身拉至池边;③若溺水者无意识,需先将其头部转向一侧(避免面部贴池边导致呼吸受阻),再用双手托其腋下向上提拉;④待溺水者上半身趴在池边后,救生员爬上岸,从后方用双臂环抱其腰部,将其完全拉上岸。12.如何判断溺水者是否有意识?答:采用“拍肩呼唤法”:①轻拍溺水者双侧肩膀(避免仅拍一侧导致误判);②在其耳边大声呼喊“先生/女士,你能听到吗?”;③若5秒内无睁眼、肢体活动或语言回应,判断为无意识;④需同时观察呼吸(如胸廓无起伏、口鼻无气流),但意识判断优先于呼吸检查。13.对无意识且无呼吸的溺水者,应立即实施哪些急救措施?答:①立即呼救(指定现场人员拨打120并取AED);②将溺水者置于硬板床或平地上,解开衣领、腰带;③实施胸外按压:定位两乳头连线中点,双手重叠,掌根用力,按压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④每30次按压后给予2次人工呼吸(开放气道:头后仰、提颏,捏鼻,口对口吹气1秒,观察胸廓起伏);⑤若有AED到达,立即停止按压,开启AED,贴电极片(右上胸、左下胸),分析心律后按指示除颤,除颤后继续CPR(按压:呼吸=30:2)。14.溺水者恢复自主呼吸后,应如何安置?答:采用“侧卧位(恢复体位)”:①将溺水者一侧手臂伸直置于头下,另一侧手臂弯曲置于胸前;②将远离施救者一侧的腿屈膝,足部抵地;③施救者双手分别扶住其肩部和膝部,缓慢翻转至侧卧位;④调整头部后仰,确保口鼻无遮挡,保持气道通畅;⑤持续观察呼吸和意识状态,每5分钟检查一次生命体征。15.游泳者发生小腿抽筋时,救生员应如何处理?答:①若在水中:立即接近抽筋者,从背后托其腋下使其保持漂浮;用一手握住其脚背,另一手按压膝盖(固定下肢),缓慢用力将脚背向身体方向扳拉(拉伸腓肠肌);同时嘱其深吸气,放松肌肉;待抽筋缓解后,用拖带法带其上岸。②若已上岸:让其平躺,伸直膝关节,施救者双手握住前脚掌,缓慢用力向头部方向扳拉,同时用手掌按摩抽筋部位(从远端向近端推揉);可配合热敷(40-45℃热毛巾)缓解肌肉紧张。16.游泳者鼻出血时,正确的处理步骤是什么?答:①立即带其上岸,取坐位,身体前倾(避免血液流入咽喉引起呛咳);②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双侧鼻翼(软鼻部位),持续按压5-10分钟;③用冷毛巾(或冰袋)敷前额及后颈(收缩血管减少出血);④若10分钟后仍未止血,用干净纱布或棉球蘸1%麻黄碱(或肾上腺素稀释液)填塞鼻腔,同时送医检查;⑤禁止仰头(会导致血液倒流入气管)或用力擤鼻(加重出血)。17.救生员在交接班时需完成哪些检查?答:①器材检查:救生圈、救生杆、急救箱(药品有效期、物品齐全性)、AED(电量、电极片有效期)、通讯设备(对讲机电量)是否完好;②环境检查:池边防滑垫是否破损,深水区标志是否清晰,排水口格栅是否牢固,池水循环系统运行是否正常;③人员信息交接:记录前一班次的异常情况(如溺水事件、突发疾病)、重点关注对象(儿童、初学者、残障人士);④责任区确认:明确本班次各救生员的具体观察区域,避免盲区。18.遇到雷雨天气时,游泳场所应采取哪些应急措施?答:①立即鸣哨示意所有游泳者上岸,关闭泳池区域;②引导人员远离水域(至少30米),进入室内避雷(禁止在树下、金属棚下停留);③切断泳池周边电源(如照明、水循环系统),避免电击风险;④检查救生器材是否收归安全位置(如救生杆、金属挂钩类设备);⑤雷雨结束后30分钟内禁止下水(地面可能仍有跨步电压),重新检查泳池设施安全后再开放。19.发现游泳者跳水后颈部受伤(疑似脊髓损伤),应如何处置?答:①立即大声制止其移动(“不要动!保持现有姿势”);②若在水中,用救生杆或长木板(宽度≥30厘米)从侧面接近,固定其头部(双手托住下颌和后枕部,保持头、颈、躯干成直线);③将木板平放入水,缓慢将其平移至木板上,用绷带或衣物固定肩、腰、腿部(避免移位);④上岸时需3人协作:1人固定头部,2人分别托肩背和下肢,保持整体平移;⑤禁止单独拖拽四肢或抬头,防止脊髓二次损伤;⑥立即拨打120,说明“疑似脊髓损伤”,等待专业医护人员用颈托和脊柱板转运。20.救生员使用救生圈施救时,正确的抛投方法是什么?答:①观察溺水者位置和水流方向(如开放水域需预判漂移方向);②站在池边或岸边,双腿前后开立,身体侧对目标;③双手握住救生圈两侧的绳索(或把手),手臂后摆,向前上方抛投(抛物线高度约1-2米);④抛投距离需超过溺水者1-2米(避免砸中头部),若水流湍急则抛投至其上游方向;⑤抛投后立即拉紧绳索(若救生圈带绳),引导溺水者抓住;⑥若溺水者无法抓握,快速游近用救生圈从其腋下穿过,固定后拖带。21.简述“双人徒手复苏”的操作流程(针对成人无意识无呼吸)?答:①施救者A判断意识和呼吸(5-10秒),施救者B立即呼救并取AED;②A开始胸外按压(30次,深度5-6厘米),B开放气道(压额提颏);③A完成按压后,B给予2次人工呼吸(每次1秒,观察胸廓起伏);④每2分钟交换角色(A负责呼吸,B负责按压),交换时间不超过5秒;⑤B取到AED后,立即停止操作,贴电极片、分析心律,除颤后继续CPR(按压:呼吸=30:2);⑥持续复苏至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或专业医护人员接管。22.游泳场所“溺亡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①救生员脱岗或观察不到位(占比约35%);②游泳者自身因素(如醉酒、心脏病突发、高估游泳能力,占比约40%);③环境隐患(如池底湿滑、排水口吸力过大、深水区无明显标识,占比约15%);④急救措施延误(如未及时开展CPR、AED使用不熟练,占比约10%)。23.如何对儿童游泳者进行重点观察?答:①年龄≤12岁儿童需全程在成人陪同下活动,救生员需确认陪同人员是否专注(避免玩手机、聊天);②儿童活动区域(浅水区前1/3)每15分钟进行一次“清数”(统计人数与陪同成人数量是否匹配);③观察儿童是否有单独离开陪同者、尝试进入深水区、长时间闭气(超过30秒)等危险行为;④对初学儿童(佩戴浮板或背漂),重点关注浮具是否脱落、是否因恐慌扯拽其他游泳者。24.救生员在值岗时禁止哪些行为?答:①禁止玩手机、听音乐(影响观察和反应速度);②禁止扎堆聊天(分散注意力,导致责任区出现盲区);③禁止在池边饮食(食物残渣可能吸引昆虫,同时低头进食时无法观察水域);④禁止脱岗、串岗(如擅自离开责任区去卫生间);⑤禁止穿拖鞋或非救生专用服装(影响入水速度和操作灵活性)。25.简述“溺水后低体温症”的表现及处理方法?答:表现:核心体温<35℃,早期出现寒战、皮肤苍白、反应迟钝;中期寒战停止,肌肉僵硬,呼吸心跳减慢;晚期意识丧失,血压下降,濒临死亡。处理方法:①立即转移至温暖环境(室内或用毛毯包裹);②脱去湿衣物,用干毛巾擦干身体(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③用毛毯、暖水袋(包裹毛巾,避免烫伤)覆盖胸腹部(优先恢复核心体温);④给与温热饮品(如温水、葡萄糖水,避免酒精和咖啡);⑤若意识丧失,立即进行CPR(低体温者需延长复苏时间,直至体温≥32℃或专业医护判断)。26.游泳者因碰撞导致头皮裂伤,应如何处理?答:①立即用干净毛巾按压伤口(直接压迫止血,力度适中);②若出血量大(毛巾被浸透),在伤口近心端(如颞浅动脉:耳前位置)施加压力;③止血后检查伤口深度(若可见颅骨或脑组织,用无菌敷料覆盖并固定,禁止探查);④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周围(避免污水进入),涂抹碘伏消毒;⑤用无菌纱布覆盖,绷带“8”字包扎(从额部到枕部环绕);⑥若伤口长度>5厘米、出血无法控制或出现意识模糊,立即送医缝合并注射破伤风疫苗。27.开放水域(如河流)救生的特殊注意事项有哪些?答:①需提前观察水流方向、暗流位置(如漩涡、桥墩后方)、水底地形(如岩石、淤泥);②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禁止野泳”“水流湍急”),配备救生浮标(间隔≤50米);③救生员需穿戴救生衣(禁止徒手入水),使用带绳救生圈(便于控制拖带方向);④拖带时需顺流而下(避免逆流消耗体力),若遇强水流,可将溺水者带至岸边浅滩(利用水草、石块固定);⑤注意水温(<20℃易引发低体温),缩短水下操作时间。28.如何预防游泳者“过度换气后潜水”导致的昏迷?答:①在泳池入口处设置警示牌:“禁止过度换气后潜水!”;②对准备潜水的游泳者进行口头提醒(“过度换气会导致体内二氧化碳减少,潜水时可能突然昏迷”);③观察是否有重复深呼吸(>10次/分钟)、屏气前快速呼气等异常行为,及时制止;④若发现游泳者潜水后未及时上浮(超过1分钟),立即入水施救(此类昏迷者无挣扎动作,需快速打捞)。29.救生员“跨立观察法”的动作要点是什么?答:①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背后(或扶救生椅),身体略前倾;②双眼保持水平视线(避免低头或仰头),覆盖责任区全部水域;③每10-15秒调整站立位置(左右移动0.5米),消除视线盲区(如池边反光、遮阳棚阴影);④重点关注池角、扶梯附近、深水区与浅水区交界处(这些区域易发生碰撞或体力不支)。30.游泳场所“急救箱”应配备哪些物品?答:①基础急救用品:无菌纱布(大、中、小)、绷带(卷轴式、弹性)、三角巾、创可贴、碘伏棉签、酒精棉片;②创伤处理工具:安全剪刀、镊子、止血带(弹力型)、一次性手套;③应急药品:口服补液盐、藿香正气水(防中暑)、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过敏急救)、阿司匹林(疑似心梗时使用);④其他:体温计、手电筒(检查口腔/耳道)、冰袋、急救手册(附急救流程图示)。31.对“无意识但有呼吸”的溺水者,为何要保持侧卧位?答:侧卧位可防止因舌后坠阻塞气道(溺水者咽喉部可能有呕吐物或分泌物),同时便于口腔分泌物自然流出,避免误吸导致窒息。若保持平卧位,舌头可能向后坠抵咽喉,或呕吐物反流至气管,增加窒息风险。32.救生员在拖带过程中,如何判断溺水者是否恢复意识?答:①观察肢体反应:若溺水者开始自主划水、试图推开救生员手臂,提示意识恢复;②语言刺激:在拖带时轻声询问“你能听到我说话吗?”,若有眨眼、点头或回应,说明意识恢复;③呼吸变化:恢复意识者呼吸会从表浅急促转为规律平稳(12-20次/分钟)。33.游泳者因呛水引发剧烈咳嗽,救生员应如何处理?答:①立即带其上岸,取坐位,身体前倾;②轻拍其背部(从下往上、从两侧向中间),帮助排出气道内水分;③若咳嗽持续超过5分钟或出现呼吸困难(如喘息、口唇发绀),提示可能有吸入性肺炎,需送医检查;④安抚情绪(“慢慢呼吸,不要紧张”),避免因恐慌加重咳嗽。34.救生员在值岗时,如何通过“三看一听”进行动态观察?答:“三看”:①看水面:是否有异常水花(如挣扎时的乱溅水花)、静止区域(长时间无头部浮动);②看池边:是否有游泳者蹲坐、扶池边喘息(可能体力不支);③看表情:游泳者是否有痛苦面容、抓胸(可能心脏不适)。“一听”:听声音:是否有呼救声、呛水声、异常咳嗽(区别于正常换气声)。35.简述“婴儿(1岁以下)溺水”的CPR操作差异?答:①判断意识:轻拍足底(避免拍肩力度过大);②胸外按压:用双指(中指、食指)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深度4厘米(婴儿胸廓较薄),频率100-120次/分钟;③人工呼吸:口对口鼻同时吹气(避免漏气),每次吹气0.5秒,观察胸廓轻微抬起即可;④按压:呼吸比例为30:2(与成人类似),但单人心肺复苏时可调整为15:2(更符合婴儿生理特点);⑤禁止使用AED(需用婴儿电极片,能量≤2J/kg)。36.游泳场所“排水口”的安全防护要求有哪些?答:①排水口格栅间隙≤13毫米(防止肢体卷入);②格栅面积≥0.12平方米(降低吸力,最大吸力≤150牛顿);③安装双重格栅(主格栅+防护网)或自动断电装置(当吸力超过阈值时,循环泵自动停止);④每周检查格栅是否松动、堵塞(毛发、杂物需及时清理);⑤在排水口上方设置明显警示标志(“禁止靠近!”)。37.救生员发现游泳者“潜水后突发胸痛”,可能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答:可能原因:①气压伤(潜水过深导致肺组织损伤);②心绞痛(潜水时屏气增加心脏负担);③肋骨骨折(碰撞池底或他人)。处理方法:①立即带其上岸,取半坐位(减少回心血量);②询问疼痛部位(胸骨后/单侧胸壁)、性质(压榨性/锐痛);③若怀疑心绞痛,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需确认其无低血压);④若怀疑骨折,用三角巾固定患侧手臂(限制胸廓活动);⑤所有胸痛患者均需送医检查(排除心梗、气胸等严重疾病)。38.如何对“醉酒游泳者”进行干预?答:①发现饮酒者(呼吸有酒味、步态不稳)试图下水时,立即制止(“先生,您饮酒后不宜游泳,容易发生危险”);②若已下水,用救生杆引导其上岸(避免直接接触引发冲突);③上岸后安排专人陪同(坐于池边,远离水域);④若出现呕吐,协助其身体前倾(防止误吸),清理口鼻分泌物;⑤联系其同行人员或家属,说明风险,劝离游泳场所;⑥若醉酒严重(意识模糊),立即拨打120送医。39.救生员“赴救时效”的要求是什么?答:在标准游泳池中,救生员从发现溺水到完成拖带上岸的时间应≤2分钟;开放水域(无暗流)中≤3分钟;若超过此时间,溺水者可能因缺氧导致脑损伤(4-6分钟后脑细胞开始不可逆坏死)。因此,救生员需通过日常训练将反应时间(从观察到入水)控制在5秒内,游泳速度(25米)≤15秒。40.游泳者“运动性低血糖”的表现及处理?答:表现:头晕、心慌、出冷汗、手抖、面色苍白,严重时意识模糊。处理方法:①立即带其上岸,取坐位;②给予含糖食物(如巧克力、糖水、饼干),15分钟后症状未缓解可重复补充;③若意识丧失,将其侧卧,避免误吸,同时静脉注射50%葡萄糖(需由医护人员操作);④症状缓解后,建议其游泳前1小时进食(如面包、香蕉),避免空腹游泳。41.救生员在“夏季高温时段”的值岗注意事项?答:①每1小时补充水分(淡盐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防止中暑;②观察游泳者是否有头晕、乏力、呕吐(中暑先兆),及时引导至阴凉处;③调整观察频率(高温易导致体力下降,溺水风险增加,扫视间隔缩短至2-3秒);④池边放置冰袋、藿香正气水,备用湿毛巾(给不适者冷敷);⑤若自身出现头晕、恶心,立即呼叫同事顶岗,到阴凉处休息。42.简述“孕妇游泳”的安全观察要点?答:①孕28周以上禁止游泳(腹部增大影响平衡,易摔倒);②观察孕妇是否佩戴浮具(建议使用孕妇专用浮带);③注意其游泳时间(每次≤30分钟),避免过度疲劳;④关注是否有腹痛、阴道出血(立即上岸送医);⑤提醒其避免潜水(水压可能影响胎儿)、快速转身(防止拉伤)。43.救生员使用“救生杆”施救的正确方法?答:①站在池边,伸直手臂将救生杆前端(带钩或凹口)递向溺水者;②引导其抓住杆体中后段(避免抓前端导致杆体滑脱);③若溺水者无法抓握,用杆钩勾住其腋窝或腰带(禁止勾颈部);④缓慢向后拉拽(保持匀速,避免突然用力导致溺水者呛水);⑤拉至池边后,用另一只手抓住其手腕,协助上岸。44.如何判断游泳者“是否适合继续游泳”?答:观察以下信号:①呼吸频率>30次/分钟(正常12-20次);②心率>140次/分钟(成人正常60-100次);③嘴唇/指甲发绀(缺氧表现);④反复扶池边休息(体力不支);⑤表情痛苦(捂胸、抱头)。出现任意1项,应建议其上岸休息;出现2项及以上,强制其停止游泳。45.救生员“双人拖带法”的适用场景及操作?答:适用场景:溺水者体重过大(>80kg)、无意识且身体僵硬(难以单臂控制)。操作:①救生员A从背后托腋,救生员B从侧面托腿(双手分别托住大腿根部);②A用反蛙泳蹬腿,B用侧泳蹬腿,保持两人动作协调;③拖带时保持溺水者口鼻露出水面,速度不宜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存货积压管理办法
- 企业创新激励管理办法
- 代购流动资金管理办法
- 企业资格预审管理办法
- 中石油作业区管理办法
- 信息设备标准管理办法
- 保险渠道结算管理办法
- 企业复工防疫管理办法
- 企业专家认证管理办法
- 保密核心人员管理办法
- 电梯电气装置绝缘电阻检测记录
- 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
- 食堂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方案
- 退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申请表
-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完整整套课件(马工程)
- 检验科安全管理制度汇总
- 英语音标拼读方法讲解
- MT 113-1995煤矿井下用聚合物制品阻燃抗静电性通用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
- GB/T 16841-2008能量为300 keV~25 MeV电子束辐射加工装置剂量学导则
- GB/T 11264-2012热轧轻轨
- 眼镜镜架知识汇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